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93句文案】

一、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

1、欲信大义于天下(动词,通“伸”,伸张)

2、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3、6、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师说》

5、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马上)

6、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7、为之奈何(动词,对付,处理)

8、资、币持千金之资币物(财物)(礼品)

9、②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没办法)

10、四)既祖: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11、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名词)──《荆轲刺秦王》

12、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时间)久)

13、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动词)──《荆轲刺秦王》

14、②图穷而匕首见(连词,表顺承)

15、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6、(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17、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名词,凭据,信物)──《荆轲刺秦王》

18、不得持尺兵(武器,名词)──《荆轲刺秦王》

19、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来,表目的)

20、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庖丁解牛》

二、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1、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厄,走投无路,动词)

2、左右既前,斩荆轲(前:走上前)

3、7、以次进(介词,按照)

4、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荆轲刺秦王》

5、①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动词,两手捧着)

6、轲自知事不就(动词,成功)──《荆轲刺秦王》

7、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早脱,立即,xuán)──《周亚夫军细柳营》

8、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名词,战争、战役)

9、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于是,就)──《荆轲刺秦王》

10、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

11、(而)1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

1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荆轲刺秦王》

13、振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惧怕)

14、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

15、(5)敢人不敢与忤视动词,有勇气做,敢于。

16、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17、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介词,用)──《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刀试人(介词,用)──《荆轲刺秦王》

18、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

19、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刺之果——结局)

20、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日夜:在白天在晚上)

三、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而的意思

1、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来)──《荆轲刺秦王》

2、(概括)塑造人物形象:正:动作,外貌,神态,语言,穿着。侧:环境,氛围,音乐,次要人物烘托或反衬

3、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副词,确实)

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副词,当初)(来源:学+科+网Z+X+X+K)

5、低眉信手续续弹(副词,随意、随便)──《琵琶行》

6、1、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事)

7、③以次进(介词,按照)

8、5、顷之未发(用在时间副词后面,凑足音节,不译)

9、微太子,臣愿谒之(微:假如没有。谒:请。)

10、善秦王必喜而善见臣(好好地)

11、(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12、于是太子预先寻求天下锋利的匕首,得到了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买下,让工匠用药水加工。于是打点行装派荆轲上路。

13、(7)乃其引匕首提秦王古义:掷击今义:拿

14、顾计不知所出:不过,只是

15、然而在出发前,太子丹还怀疑荆轲的赤胆忠心,说他再犹豫不决,就将派遣13岁就杀过人的鲁莽小子秦舞阳先行上路

16、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荆轲刺秦王》

17、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8、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厚:优厚地)

19、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预料)

20、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介词,被)

四、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乃

1、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死。麻烦好评!!~~

2、不及召下兵(士兵、武士,名词)──《荆轲刺秦王》

3、(4)复为慷慨羽声古义:声调激愤今义:不吝惜

4、②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就)

5、乃置酒请之(动词,邀请)

6、(燕国的)太子凡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7、③皆白衣冠以送之(穿白衣,戴白帽)

8、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厄,走投无路,动词)──《荆轲刺秦王》

9、(7)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介词)

10、发尽上指冠(上:向上竖着)

11、乃今得闻教(副词,却,竟然)──《荆轲刺秦王》

12、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13、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连词,并且,表递进)

14、①太子迟之(以……为迟)

15、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16、④箕踞以骂曰(像簸箕一样)

17、太子迟之(代词,指代荆轲)

18、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19、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词,牵,拉)──《廉颇蔺相如列传》

20、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

五、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而,其,为,以,之

1、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念奴娇。赤壁怀古》

2、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

3、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名词,居所)──《陋室铭》

4、(6)贱息:谦称自己的子女。

5、(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

6、图穷而匕首见通"现",看到

7、这时,随从的医官夏无且用他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正绕柱跑,仓猝间恐惧慌忙不知所措。两旁的人就喊:“大王快把剑推到背后!推到背后!”于是(秦王)拔出剑来击杀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投中,投在柱上。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8、太子迟之(迟:认为……迟,以……为迟)

9、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拜访)──《出师表》

10、北宋苏洵非议荆轲之行曰:“始速祸焉”。南宋鲍彪为《战国策》作注说:“轲不足道也。”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将军挽叶挺诗“勒马黄河悲壮士,挥戈易水哭将军”,未尝不含褒荆轲之意。

11、荆轲“取──奉──发──把──持──揕”;秦王“惊──起──绝──拔──操──急”,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霎时间,庄严的秦廷上,荆轲“逐”,秦王“走”,群臣“愕”,上上下下“尽失其度”,后竟出现“乃以手共搏之”的戏剧性场面。

12、1、将军岂有意乎(副词,是否,是不是)

13、使毕使于前(第一个“使”介词,让;第二个“使”名词,使命)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荆轲刺秦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93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