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翻译【118句文案】

一、登金陵凤凰台

1、回答您好同学,这道题这么回答: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眼是(愁)字,杜甫的《哀江头》诗眼是(哀)字,白居易的《长恨歌》诗眼是(恨)字。很高兴为您解答,希望能帮到您更多1条

2、(唐诗三百首30)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3、(唐诗三百首6)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4、(唐诗三百首50)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5、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这虽然是传言,但也挺恰切李白性格。李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6、(唐诗三百首78)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7、简析: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8、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

9、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10、(唐诗三百首65)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11、(唐诗三百首66)王维《杂诗(其二)》

12、(唐诗三百首103)李白《将进酒》

13、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忧愁。

14、开头四句怀古,面对金陵凤凰台凭吊历史,感慨昔日的繁华一去不复返。

15、“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两句由抒情转为写景。诗人并没有一直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而抽出思绪将目光投向了眼前的河山。“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峰并列,矗立在缥缈的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好似落在了青天之外;秦淮河西入长江,被白鹭洲横截,江水一分为形成两条河流。此二句气象壮丽,境界阔大,为末联“不见长安”作铺垫。

16、三山:山名。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17、金陵的凤凰台上曾有凤凰来游,现在凤凰飞去后,只留下空荡荡的楼台和那独自奔流的长江。昔日吴国的宫殿已长满埋没幽僻小径的花草,晋代的豪门大户已变成古老的荒丘。高耸的三座山峰将青天遮蔽在外,白鹭洲在这里将长江分成两条支流。总认为飘荡的乌云能遮住光芒四射的太阳,啊,长安呀,看不到你使人发愁。

18、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19、(唐诗三百首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0、(唐诗三百首11)张九龄《望月怀远》

二、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翻译

1、(唐诗三百首6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这么好的诗不去自己理解他的意境,还上爱问里问,不知道应该说你,还是当今教育体系失败。别人给的永远是别人的,自己想出来的才是自己的,你总不能考试时有不会的题时,立即上爱问问吧?提示你一下吧:一首诗借今怀古,感叹前人。一首诗借古想金,悲伤时世。时间来的及,还是自己领悟一下吧,不然书到用时方恨少。

3、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4、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5、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6、(唐诗三百首24)孟浩然《宿建德江》

7、登金陵凤凰台的翻译:

8、(唐诗三百首27)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9、《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李白借怀古写景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10、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元帝时改都金陵。与唐代因为安使之乱而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的情况很类似,因此李白诗末二句「浮云蔽白日」也是指玄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茺废朝政,而导致安史之乱,长安沦入胡人手中。李白写这首诗纯粹是由怀古而引发怀君之思,加以感伤自己因遭小人谗言所害而被贬谪,登上凤凰台,望不见长安,一时触景伤情而写下这首诗,并没有与崔颢争胜之意,两人争胜之说全是后人附会的。

1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苕溪渔隐丛话》、《唐诗纪事》都有类似的记载,或许可信。该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12、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13、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浮云:比喻奸邪小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14、(唐诗三百首73)王维《归嵩山作》

15、“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16、(唐诗三百首77)王维《过香积寺》

17、《登金陵凤凰台》与《黄鹤楼》在格律气势上不分上下。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18、(唐诗三百首19)王之涣《凉州词/出塞》

19、(唐诗三百首*)王维《息夫人》

20、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应该指三四二句。

三、登金陵凤凰台翻译及赏析

1、(唐诗三百首48)崔颢《行经华阴》

2、(唐诗三百首75)王维《汉江临泛》

3、《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而“如今”凤去台空,就连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4、(唐诗三百首109)李白《怨情》

5、“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三国时期的吴以及后来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在金陵定都,故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称。六朝时期,金陵达到空前的繁荣,成为世界上大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绵长的秦淮河横贯城内,两岸汇聚六朝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以及市民的居住中心,其繁华可见一斑。可是,六朝虽繁荣却也短命,每个王朝的寿命平均大约55年,轮转之速,令人恍惚。如今看来,吴国曾经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时代的风流人物也早已作古,六朝的繁华也如凤凰台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淘浪中。

6、(唐诗三百首84)王维《山居秋暝》

7、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8、词句注释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⑵江:长江。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⑷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9、《登金陵凤凰台》全诗八句五十六字,既发思古之幽情,复写江山之壮观,后又以咏叹政治愤懑作结。历史、自然、社会,俱是宏观,而又不失其真切。气势恢宏,情韵悠远,诚登高揽胜之杰作。

10、晋代:指东晋,晋室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原指衣服和礼帽,这里借指世族士绅、达官贵人、社会名流。古丘:古坟。

11、(唐诗三百首70)王维《青溪》

12、(唐诗三百首76)王维《终南山》

13、“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两句由抒情转为写景。诗人并没有一直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而抽出思绪将目光投向了眼前的河山。“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峰并列,矗立在缥缈的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好似落在了青天之外;秦淮河西入长江,被白鹭洲横截,江水一分为形成两条河流。这两句气象壮丽,境界阔大,为末联“不见长安”作铺垫。

14、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大的公园。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15、(唐诗三百首86)王维《山中送别》

16、到了近代,太平天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凤凰台作为军事要地,一直是炮火直击的对象,整个城南建筑大部分毁于战火,因此这里的地形地貌和过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李白时期更是相去甚远,凤凰台的历史地位也渐渐消失了。

17、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18、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19、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20、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四、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1、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在形式上属七言律诗,是属于近体诗的范畴;它在内容上是一首怀古诗,感伤世事变迁的。

2、李白是天才诗人,并且是属于那种充满创造天才的大诗人。然而,惟独李白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原因也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这虽然是传言,但也挺恰切李白性格。《登金陵凤凰台》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扬。其实,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崔颢的《黄鹤楼》,它们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

3、(唐诗三百首102)李白《月下独酌》

4、(唐诗三百首38)李颀《古从军行》

5、(唐诗三百首*)杜牧《清明》

6、(唐诗三百首87)王维《相思》

7、二水中分白鹭洲。èrshuǐzhōngfènbáilùzhōu。

8、总为浮云能蔽日,zǒngwéifúyúnnéngbìrì,

9、晋代衣冠成古丘。jìndàiyīguànchénggǔqiū。

10、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忧愁。

11、一二句用典(传说)抒情,三四句用典(叙事)抒情,五六句借景抒情,七八句借象征抒情附:《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2、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3、(唐诗三百首64)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14、“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接下二句表现出李白没有让自己的思想完全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当中,而把深邃的目光投向大自然的情怀。三山亦为地点,旧说在金陵西南的江边。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又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恰好笺注说明了“三山半落”那若隐若现的景象描写。尤其是那江中的“白鹭洲”,横亘于金陵西长江里,竟把长江分割成为两半。于是,自然力的巨大、恢阔,赋予人以强健的气势,宽广的胸怀,也把人从历史的遐想中拉回现实,重新感受大自然的永恒无限。

15、(唐诗三百首*)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16、(唐诗三百首10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7、(唐诗三百首111)李白《长干行》

18、《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19、(唐诗三百首51)祖咏《终南望余雪》

20、(唐诗三百首60)王昌龄《塞下曲》

五、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1、(唐诗三百首29)孟浩然《春晓》

2、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首先在于其中所回荡着的那种充沛、浑厚之气,它使李白观古阅今,统揽四海于一瞬之间,且超然物外,挥洒自如。浑厚博大之气使李白渊深的思想,高妙的见解,阔大的心胸,成为编织巨大艺术境界的核心与精神内含。就像透过“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巨大立体时空,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跳动与诗人的呼吸一样,通过李白的举重若轻,从容自在,以浩然雄大之气充塞整个诗歌境界的努力,也能更进一步感受到他整个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点。

3、(唐诗三百首47)崔颢《长干行》

4、凤凰台上凤凰游,fènghuángtáishàngfènghuángyóu,

5、(唐诗三百首93)王维《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6、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7、(唐诗三百首104)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8、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还在于别致自然的遣词造句。由于诗以寓目山河为线索,于是追求情随景生,意象谐成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凤凰”的高飞与“凤凰台”的“空”,洁净、疏朗,与诗人潇洒的气质和略带感伤的情怀相一致,且意到笔到,词义契合,起到了内外呼应的作用。另外,整首“登临”的内在精神,与“埋幽径”“成古丘”的冷落清凉,与“三山”“二水”的自然境界,与忧谗畏讥的“浮云”惆怅和不见“长安”无奈凄凉,都被恰切的语词链条紧紧地钩连在一起,从而当得起“古今题咏,惟谪仙为绝唱”的赞誉。

9、(唐诗三百首42)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10、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依然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凤凰台的声名依然在外,因此还是有很多文人骚客来到此处怀古,一直到明清时期,依然有很多关于凤凰台的怀古诗文。

11、黄鹤楼名气大但是凤凰台风景更好黄鹤楼主要是登上之后俯瞰长江啊现在没什么特别的自然风光就是龟山不如凤凰台的松林杏花和古长城

12、《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13、比喻这里的“浮云蔽日”,是指朝中奸佞当道。“浮云”比喻奸邪,“日”比喻君主。暗示皇帝已经被奸佞所包围,朝政已经腐败。这两句诗还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

14、“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三国时期的吴以及后来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在金陵定都,故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称。六朝时期,金陵达到空前的繁荣,成为世界上大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绵长的秦淮河横贯城内,两岸汇聚六朝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以及市民的居住中心,其繁华可见一斑。

15、(唐诗三百首110)李白《玉阶怨》

16、(唐诗三百首37)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7、(唐诗三百首68)王维《洛阳女儿行》

1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触境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19、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秦淮区武定门北侧。

20、(唐诗三百首81)王维《终南别业》

六、登金陵凤凰台

1、(唐诗三百首9)张旭《桃花溪》

2、(唐诗三百首113)李白《长相思》

3、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据陆游的《入蜀记》载:“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4、(唐诗三百首55)王昌龄《闺怨》

5、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表达了世人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的思想感情。

6、二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一作“一水”。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因江水外移,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

7、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8、三山:山名。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9、(唐诗三百首12)张九龄《感遇其一》

10、(唐诗三百首80)王维《渭川田家》

11、(唐诗三百首43)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12、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13、此诗的艺术特点,还在于别致自然的遣词造句。由于诗以寓目山河为线索,于是追求情随景生,意象谐成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凤凰”的高飞与“凤凰台”的“空”,洁净、疏朗,与诗人潇洒的气质和略带感伤的情怀相一致,且意到笔到,词义契合,起到了内外呼应的作用。另外,整首“登临”的内在精神,与“埋幽径”“成古丘”的冷落清凉,与“三山”“二水”的自然境界,与忧谗畏讥的“浮云”惆怅和不见“长安”无奈凄凉,都被恰切的语词链条紧紧地钩连在一起,从而当得起“古今题咏,惟谪仙为绝唱”的赞誉。

14、三山:山名。今三山街为其旧址。

15、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16、二水:一作“一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17、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原文:《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朝代)唐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翻译: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忧愁。

18、李白此诗的艺术特点,又在于对时空观念的表达。这既体现在对历史与自然的认识上,也体现在他构造时空艺术境界的表达方法上。在李白看来,宇宙万物之中,能够获得永恒存在的只有自然。一切的繁华与骄奢淫逸都会烟消云散;如果说它们还存在,似乎也只是作为自然的反衬而存在的。另外,李白在表现自然力量的雄大与变化的时空观时,则选取了为典型的事物,即“三山半落”之混茫与“二水中分”之辽阔,从而构造出阔大的境界,并且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即空间的不改整体地表现出来,启发人们作更深的思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翻译【118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