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是哪一个朝代的?【65句文案】

一、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

1、觉得此文不错,请关注本号并转发到朋友圈!

2、差不多五年前,我开始关注仁宗皇帝,留意收集各种有关他的史料,去年干脆就把工作也辞了,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写作《宋仁宗:共治时代》,一部关于仁宗皇帝个人的传记。

3、如果给范仲淹画一幅像的话,他应该长着一张苦瓜脸,撑起那一袭长衫的可能就是一根竹竿吧,立在麦田里驱雀再好不过,立在朝堂上驱恶的话,乌鸦站在他的头上拉屎是必然的。

4、择长官。建议朝廷派出得力的人往各路检查地方政绩,奖励能员,罢免不才;选派地方官要通过认真地推荐和审查,以防止冗滥。

5、素质三连biubiubiu~

6、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人。

7、精贡举,即严密贡举制度。为了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首先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把原来进士科只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把明经科只要求死背儒家经书的词句改为要求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

8、宋画《文会图》里的品茶、点茶

9、范仲淹临危不惧,经过努力坚持,治堰工程全面展开,绵延数百里的长堤,赫然横亘海滩,从此盐场和农田有了保障,往年受灾流亡的人家又扶老携幼重返家乡,建设新家园。人们感激范仲淹,就把这堤叫作“范公堤”。一些灾民还自愿改换姓氏,跟着范仲淹姓了范。

10、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1、楼上的大哥话太多,是老师吧?有说教的嫌疑,人家不过是问句话而已,至于吗,简单一点不是更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字面理解就是在天下人之前忧心,在天下人之后快乐。简单一句话,直白一点,我先为大家操心,大家快乐了我才快乐,你快乐我才快乐!

12、他想给张贵妃的伯父(一说是叔父)升个很大的官,但是官员纷纷反对这种利益绑定,包拯甚至还把唾沫吐到了仁宗脸上。当时宋人的观点就是,官职是国家的公器,不是私人想要给谁就给谁的,以公谋私要不得,都要遵从整个制度的规定。

13、因此,人才是否能得到善用的原因不仅在于官员本身的能力,还在于是否能得到帝王的欣赏和重用,比如: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多次劝诫吴王却因其不辨忠奸而被逼自杀,明代杨继盛因弹劾丞相而在狱中被毒打至死等等,所以对于能遭到三次贬黜,而仍然能有所作为的范仲淹来说,不得不庆幸自己出生在了一个好的朝代,赋予了他敢于上谏的机会。

14、是儒家能给予帝王治国的高评价,

15、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16、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生于989年10月1日,26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范仲淹一生仕途几经浮沉,虽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但因为犯言直谏,屡次被朝廷贬斥,终病逝于颍州知州任上。难能可贵的是,范仲淹文武双全,既写得一手漂亮的诗文,还曾经戍守西北边疆,横马立刀,使得西夏军队不敢轻易进犯。

17、谢氏去世后,范仲淹并没有将母亲与生父合葬于苏州祖坟,而是于西京洛阳另择茔地安葬。一般来说,女性再嫁后,去世后应和后夫葬在一起。谢氏再嫁到朱家后,范仲淹做官后将母亲接回奉养,谢氏和朱文翰并没有离婚。如果将她和生父葬在一起,显然不合适,朱、范两家族都接受不了。如与后夫葬在一起,恢复范姓后的范仲淹感情上也难以接受,上坟祭祀更是麻烦事,另择茔地安葬显然是适中的选择方案。再则“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俗语,可能也影响了范仲淹在此问题上的选择。

18、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1052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19、电视剧《清平乐》后半场,苏东坡就要登场了。他虽然没有在中央当过很大的执政官员,但是多年都是在地方当官,业绩很不错。

20、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二、范仲淹是哪一个朝代的?

1、尽管范仲淹在皇祐三年(1051年)为苏州范氏家族写的《续家谱》序言中,将其家世一直追到唐朝宰相范履冰。但正如其在文中所言,写作所依据的文字材料只从高祖范隋开始,再往上追溯的谱系,范仲淹虽然没有言明,自然都是猜测之语。

2、文学家、政治家,这种双重身份,在宋朝很常见,但在其他朝代很少见。唐代的诗人像李白、杜甫,他们多也就是当一个很小的官员,或者一生在官场上很不得志。明清也一样,我们可以找到很多落榜生,没有考中功名的文学家,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还有写《西游记》的吴承恩等等。

3、范仲淹欣然答应了好友撰写记文的请求,写下了《岳阳楼记》。其中光耀千古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既是范仲淹对失意好友的劝慰,更是他高尚情操和自身追求的真实写照。

4、他告诉我们,宋朝是“现代”的一个朝代:

5、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6、善于总结的宋太祖还发现,强大如唐帝国者,除了藩镇制度使其中央集权失控外,中晚唐之失,亦在于党争为祸甚烈。所以,警惕官员结党,犹是成为宋太祖及其后嗣君主们之共识。

7、公元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来到了应天府书院学习。应天府书院藏书千卷,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1013年,宋仁宗将应天府书院改为南京国子监,与东京开封国子监、西京洛阳国子监并列成为北宋时期的全国高学府。

8、厚农桑,即重视农桑等生产事业。范仲淹建议朝廷要求各级政府,兴修水利。

9、范仲淹不仅仅是一位有才的文臣,同时也是一位牛气的军事家。西夏反叛之后,被贬谪的范仲淹受到重用,他在边关修建工事,抵御西夏,护卫了祖国的安宁,留下了显著的军事成就。

10、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1、然夏竦犹未罢休。在私德品行上,他则攻击欧阳修与名分上的外甥女张氏(其妹夫前妻之女)有私情,且借欧阳修早年所作的一首词,大做文章。欧阳修百口莫辩,虽事后查无实据,但终究名声有碍。于庆历五年八月,亦黯然离京,去了滁州做太守,其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亦是作于此期间。

12、减徭役。将户口少的县裁减为镇,将各州军的使院和州院并为一院,将那些本不该承担公役的人,全部放回农村。这样,民间便不再为繁重的徭役而忧愁了。

13、士大夫如果有一些小过错,要被罢免官职,仁宗皇帝通常的做法就会暗示他,自己提出辞职。你引咎请辞,大家都体面,不要让我下一道诏书说罢免你,这样大家都难看。这种顾及士大夫尊严的做法,在宋朝常见,可以说君臣之间的关系是比较融洽,有一种以礼相待的政治温情。

14、深夜,范仲淹挑灯填词,写下著名的《渔家傲》:

15、1045年(庆历五年)正月,范仲淹的参知政事被罢免,改知邠州(今陕西邠县),不久又改知邓州(今河南邓州)。

16、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7、职业: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18、康定元年(1040年),皇帝召其为陕西都转运使。康定二年(1041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与韩琦镇守延安,抵御西夏,时称“韩范。”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后升任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与富弼、欧阳修等推行庆历新政。由于触动了守旧派的根本利益,受到攻击,被指为朋党,被贬。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死于赴颍州途中,年葬于河南洛阳县尹樊里万安山下。宋仁宗亲书“褒贤之碑”,追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靖康元年(1126年),又追封魏国公。至清代先后从祀于孔庙和历代帝王庙。

19、宋朝一个普通平民,不管是去摆地摊做点小生意,还是跑到人家家里去当佣工,或是在官方的手工作坊里面打工,一天的收入大概都有100文以上,少的话也有80文,这是历代高的。

20、这是大宋的悲哀,是王安石的悲哀,亦是历史的悲哀。

三、范仲淹 是哪个朝代

1、以夏竦为首的政敌们,利用诽谤和构陷之手段,对范仲淹及其政治盟友韩琦、富弼、杜衍、欧阳修等人,就士大夫安身立命为基本,亦为重视的两个方面——政治大节和私德品行,报以种种恶意攻击和抹黑。在政治大节方面,他们就“结党”一事大做文章,而范仲淹在面圣自辩时,因自认坦荡,问心无愧,反而就势提出了“君子党”之一说。欧阳修则更猛,他直接撰写了一篇言辞激烈、文理并具的雄文上呈仁宗皇帝,题目就叫《朋党论》。可惜的是,文章是好文章,殊不知,已然犯了一个天大的忌讳。诚譬如一个医者,任其制药的本领再高,若不擅把脉,所开之药不但不能对症,反倒成为害命之药了。

2、宋朝甚至还有出于医学目的的人体解剖。尽管以前也有机会来做,但在主流观念里人体解剖是对死者极大的冒犯。然而宋代出现了两次由官方组织的人体解剖,目的就是为了搞清楚人体内部到底是怎样的。当时是死囚处死之后,请医生过来解剖,把所见详细地记录下来。这是古代少见的医学实验。

3、原创文:王建斌读史(dushi818)专栏作家

4、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公元989年10月1日)生于北道重镇成德军(即真定府)节度掌书记官舍。字希文,谥号“文正”,别称范履霜、范文正、朱说,汉族,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祖籍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吴中区)。

5、随着范仲淹、杜衍、韩琦、富弼与欧阳修等人一一被逐出朝堂,庆历新政自然也随之“流产”了。

6、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诗人,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官员。

7、到了晚上,普通的市民可以去酒楼茶坊,也可以沿街逛逛吃吃美食,街道上也是灯火通明,夜生活很繁华。唐代那种全年宵禁,只有元宵节三天解禁的制度,到了宋朝,算是被突破了。

8、庆历五年正月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富弼亦于同日被罢去枢密副使。第二天,杜衍被罢为尚书左丞,出知兖州。三月初,韩琦亦被罢去枢密副使。

9、但他从未因此而选择妥协,忘记自己的天下之忧,从穿着一身布衣去应天府做院长而被儒生嘲讽,到他对晏殊说自己一年有三十万钱的俸禄却被发现竟是家徒四壁,只有破旧的书桌和堆满的书籍,每贬到一处都一如既往为民务实,开办书院、澄清吏治,成为人民爱戴的良吏,那么他的直言都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何惹怒一向开明的仁宗?

10、宋朝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也特别值得一提。“四大发明”其中有三个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包括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

1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个朝代都出现过为国为民而忧的良臣名将,然而这些良臣的命运常常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是取决于拥有终决定权的皇帝,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12、范仲淹在早年时的学习经历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坚毅品质,他的刚正不阿、严于律己以及军事文学才能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在朝廷内外都拥有众多的支持者比如举荐他的晏殊,与其并称“韩范”的韩琦,愿意为其说话而多次遭贬的欧阳修等,就连《清平乐》中仁宗在讨论范仲淹时曾说,若是伤害了范希文则是伤了众多天下儒士人的心,他将收到源源不断的上谏之书。

13、回复历史上的今天,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14、范仲淹回答说:“一家人哭,总该比几个州县的人哭好些!”

15、电视剧《清平乐》也是围绕宋仁宗朝堂内外展开,这不是巧合。2020年农历4月,宋仁宗正好诞辰1010周年,这是个很好的纪念。

16、“如果按照现代人的价值观往中国古代去寻觅,

17、范仲淹素爱弹琴,曾于琴中思古,又向志于琴道的崔遵度请教“琴何为是”,并问还有谁与他志同道合,崔公说是唐处士,于是范仲淹“拜而退,美而歌曰:有人焉,有人焉,且将师其一二。”他为自己寻到能学琴与琴道的老师快乐如孺子。

18、庆历六年九月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名动天下的《岳阳楼记》,亦因此得以应运而生。数千年以来,治国平天下一直是读书人终生为之奋斗追求的目标,然而第一次,有人以一种直抒胸臆的方式,于天地间发出如此响彻千古之声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故此文甫一面世,无论当世之人,还是后世之人,少有不为文正公之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品格而折服、倾倒。

19、经济水平高之外,宋朝的普通人出行也是特别自由的,那么多朝代里面,只有在宋朝,才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20、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四、范仲淹是哪个朝代的哪里人代表做什么?

1、1033年,京东和江淮一带大旱,闹起了蝗灾,毁掉了很多庄稼,百姓和官员人心惶惶。范仲淹奏请仁宗马上派人前去救灾,但是仁宗根本不在意这些,庄稼吃了点儿就吃了,还可以再种嘛,于是没有理会这事情。

2、现在你把转运使写作刺史,知州写成太守,固然清雅古隽,但现在却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人必然心生疑惑,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争论的原因啊。”范仲淹听后,感叹地说:“多亏请你看了,否则,我差一点要失误啊。”

3、范仲淹从知晓自己的身世开始便独自一人离开富裕的朱家去应天府求学,求学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选择住在醴泉寺过清苦自律的生活,终日米粥为伴,衣裳不解,通过刻苦努力考上进士,从此开启了三起三落的为官之道,每一次都是因直言上谏触怒了仁宗或得罪朝中大臣而遭到贬谪。

4、“先忧后乐”是范仲淹思想的精髓。然而,他又何曾“乐”过呢?所以我说,历史上只有半个范仲淹。

5、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范仲淹是哪一个朝代的?【65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