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三峡原文及翻译【143句文案】

一、郦道元三峡

1、事实上,说汉代不可能有那么成熟的五言诗,后来几乎成了一个坎。我们知道,像卓文君的那首“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也基本上是被文学史所否定的。但是像汉书《外戚传》就记载了《戚夫人歌》,“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应该说是和虞姬的《和垓下歌》颇为类似的五言之作。说到这个问题,到底汉代有没有成熟的五言诗,其实我们又可以看看来《水经注》作一个重要的参考了。在《水经注·河水篇》就记载有汉代的《长城歌》,郦道元引晋代的杨泉《物理论》说,“秦始皇使蒙恬筑长城,死者相属,民歌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这些有文献可考的五言对我们重新思考,像汉代究竟会不会出现成熟的五言诗,不能不说是开启了一个新的角度。

2、郦道元幼时随父访求水道,博览奇书。后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在游历的过程中,他常感地理方面史籍的不足,遂以毕生心血,撰成《水经注》四十卷。

3、郦道元(公元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

4、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6、所以,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初等语文教育来说,没必要讨论这个复杂的学术问题,就直接将《三峡》的作者视为郦道元。

7、自2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5天蔽日。自非6亭午7夜分不见曦月

8、《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概括无疑,这句话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写作“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9、第1段先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3段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问: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因为三峡的水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盛,所以先写夏水。

10、郦道元在校勘、注解《水经》的时候,引用了很多文献材料补充到《水经》中,有些注明了来源,如:《史记、汉书》。

11、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1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3、✦巴东:汉郡名,在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沾:打湿。✦裳(cháng):古代遮盖下肢的衣裙,借指衣服。

14、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15、(16)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16、(21)空谷:名词作状语,从空荡荡的山谷中。响:回声。

17、有些没有注明来源,因为古代著作并没有文献注释系统,并不像今天一样,引用别人的文献不注明来源,就是剽窃。

18、zhì yú xià shuǐ xiāng líng ,yán sù zǔ jué 。huò wáng mìng jí xuān ,yǒu shí cháo fā bái dì ,mù dào jiāng líng ,qí jiān qiān èr bǎi lǐ ,suī chéng bēn yù fēng ,bú yǐ jí yě 。(sù tóng :sù ;mù dào yī zuò :mù zhì )

19、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

20、《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二、郦道元三峡原文及翻译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一作:山献)

2、(9)虽:即使。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3、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4、全文共四段,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第一段写山,后三段写水。作者只用不到区区两百字的篇幅,即描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5、夏水襄(xiāng)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陵,指水漫上山陵。襄,淹上,漫上。陵,山陵。出自《尚书·尧典》:“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襄,动词,上,冲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6、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7、绿潭:碧绿的深水。潭:深水。

8、素湍(tuān):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素:白色。湍:急流的水。

9、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10、良多趣味:的确有很多趣味(趣味无穷)。良:甚,很。

11、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1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3、第一段:总写三峡的地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第二段:写夏季三峡的情景:水涨流疾,交通阻断。第三段:写春冬是三峡的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第四段:写秋天三峡的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14、《三峡》也即《水经注·卷江水》中一个段落:

15、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穷。

16、它名义上是以《水经》为蓝本作的注释,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

17、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18、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

19、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0、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郦道元三峡几年级

1、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悬,悬挂,挂着。

2、文章从第二段开始写水。在作者的笔下,水仿佛是一条时间的长河,一点一滴的奔涌着。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大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水位之高,还有水流之急。接下来就漂亮了,“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大家读起来是不是特别熟悉啊?其实李白的千古名作——“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就是化用了郦道元的《三峡》的这段话,而且这段话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之后的水流之急。

3、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4、其间:指从白帝城到江陵之间。

5、说起来郦道元虽然身在古代,却仿佛有今天电影特写的手法,他将视线投射于山上,那寄身于岩石之间的柏树,由于山间幽暗,正午之时方见日光,柏树为了生长必须躯体向阳,日久天长遂成怪形啊。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地方,怪柏的存在又展现出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就更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机,让读者顿觉生意盎然。怪柏、悬泉、飞瀑、草木,这一切静中有动,构成了一幅极富动感的图画,也让自然风光有了更多的人文趣味。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22)哀转:声音悲凉婉转。绝:消失。

9、《三峡》一文创作背景:

10、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11、★八年级必读书目摘抄(汇总)

12、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晴初:天刚晴。

14、凄异:凄惨悲凉。

15、在春、冬两个季节,就会看见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里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16、同学们读到这里有没有想到郦道元他为何要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来写呢?那绝不是为了精简篇幅,而是要从对比中体现趣味,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你看夏水急猛,春水潺潺;夏水多险,春水多姿,这也就是作者所说的良多趣味。这不仅给简单的写景加注了活力,更与一般古人所认为的“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17、林寒:山林中气候寒冷。

18、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阙 通:缺;重岩 一作:重峦)

19、(8)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20、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四、三峡导游词800字参考郦道元三峡

1、✦嶂(zhàng):形势高险像屏障一样的山峰。✦隐:遮蔽。✦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亭,正。✦夜分:半夜。✦曦(xī)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2、(15)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3、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4、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5、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朝:早晨。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6、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7、全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8、巧的是,北宋《太平御览·卷地部峡》恰恰有引用《荆州记》中描写三峡的原文:

9、“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10、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郦道元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等职,还做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执法严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为关右大使。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萧宝夤部将郭子恢在阴盘驿所杀。

11、(2)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

12、哀转久绝: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13、《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14、秦代、汉代都有《水经》,郦道元所注的《水经》到底是哪个时代成书的《水经》,原作者是谁,郦道元也没说。

15、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峡郦道元词条

16、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17、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18、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

19、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0、其实,古代记载河流的地理学著作,都可以叫《水经》。

五、郦道元三峡的赏析

1、山之高峻的来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百夜不见曦月。夏季江水迅疾的句子:至于夏度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知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道,不以疾也。

2、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3、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4、霜旦:下霜的早晨,指秋季。

5、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满衣裳。”

8、唐诗三百首中,光是吟咏三峡的,就有12首。从屈原,到李白、杜甫、刘禹锡、再到陆游、苏轼、白居易、李商隐、黄庭坚……几乎我们所熟知的每一位伟大诗人,都游览过三峡,并被其深深震撼。

9、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10、所以,可以说《水经注·江水·三峡》一文引自南朝侍郎盛弘之的《荆州记》,并不是郦道元的原创。

11、今天我们一起欣赏郦道元的《三峡》。

12、全文四段,即是四幅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第一段作者先写山。寥寥数笔就形象地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就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第二段开始写水。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之迅疾。

13、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

14、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1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17、虽: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相当于“即使”。

18、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从小喜爱游览山川河流,并搜集当地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此篇文章即是从中节选出的,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19、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0、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

六、郦道元三峡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quē),同“缺”,空隙、缺口。

2、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3、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4、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5、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也说《三峡》的作者是北魏时代的郦道元,但是这个理解是有问题的。

6、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7、《三峡》到底是不是郦道元的亲身见闻?我的结论是:郦道元极有可能没有去过三峡,并不是亲身见闻。原有有两点:第文献考证证明:《三峡》这段文字是郦道元引用南朝刘宋侍郎盛弘之所著的《荆州记》一书。我刚好有一本王国维校勘的《水经注校》(上海人民出版社,页1068)指出这段话出处是《荆州记》:

8、凡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9、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10、(12)则:副词,就。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素,白色的。湍,急流。绿谭:碧绿的潭水。

11、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有时遇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以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坐船快。

12、而南朝(齐)和北朝(北魏)可以算作是「敌对国家」,作为北魏官员郦道元,跑去敌国去南朝的腹地——三峡,游山玩水的可能性很小。

13、好,知道了这些背景知识,我们再来谈郦道元有没有去过三峡,也就是说:

14、“至”是动词,“到”的意思,“于”是介词。全句意思是说到了夏天江水暴涨,大水溢上山陵。至于也就是到了.

15、同学们好!我是你们语文启蒙的郦波老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郦道元的《三峡》。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郦老师说起郦道元的《三峡》,连语气都不太一样了?特别的兴奋,同学们还有没有发现郦老师的“郦”,这个姓和郦道元的“郦”居然是一样的?说实话,我这个姓少有,我经常开玩笑地说,我姓郦,百家姓要排101位,这是凑百家姓的这个百字,故意这么开玩笑。但其实啊,真正的百家姓有400多个姓,我们这个郦姓啊,几乎排在400开外,是少见的一个姓。

16、(20)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

17、郦道元呢,据我们的家谱记载,就是我的直系祖先。中国人的文化信仰其实是祖先崇拜,但祖先崇拜的本质呢,是先贤崇拜。所以后人都以自己的族姓中有先贤、有杰出者为荣,所以我们介绍自己的时候就会说我姓李,李白的李,对吧?我姓杜,杜甫的杜,像我就会说我姓郦,郦道元的郦,我以我的祖先为荣。

18、郦道元(公元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郦道元年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少时博览奇书,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

19、✦其间:指从白帝城到江陵之间。✦千二百里:一千二百里,约合公里。✦虽: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相当于“即使”。✦奔:这里指飞奔的马。✦御:驾驭。✦不以疾:没有这么快。以,这样。疾,快。

20、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暮到 一作:暮至)

1、郦道元(?~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北魏时期酷吏、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

2、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3、在七百里的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4、三峡:重庆市至湖北省间的瞿塘峡、西陵峡和巫峡的总称。

5、简单的语文|轻松的语文

6、(作者)郦道元(朝代)南北朝

7、chūn dōng zhī shí ,zé sù tuān lǜ tán ,huí qīng dǎo yǐng 。jué yǎn duō shēng guài bǎi ,xuán quán bào bù ,fēi shù qí jiān ,qīng róng jun4 mào ,liáng duō qù wèi 。(yǎn yī zuò :shān xiàn )

8、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凄凉怪异。

9、每至晴初32霜旦林寒34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37引38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42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43泪沾44裳”

10、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11、主旨:《三峡》是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尽管只有155个字,却写出了三峡七百里的万千气象。文章生动地描写了江水流经三峡时的壮观场面,描绘了两岸的景物;山石树木,飞泉哀猿,情景历历如绘,使人读后,宛如身历其境。

12、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13、裳(cháng):古代遮盖下肢的衣裙,借指衣服。

14、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5、引自:维基文库——《太平御览》,from: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5%A4%AA%E5%B9%B3%E5%BE%A1%E8%A6%BD/0053

16、(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17、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18、《水经注》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此外,郦道元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传。

19、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北魏时期酷吏、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幼时随父访求水道,博览奇书,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20、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满衣裳。”

1、✦夏水襄(xiāng)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陵,指水漫上山陵。襄,淹上,漫上。陵,山陵。出自《尚书·尧典》:“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襄,动词,上,冲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2、郦道元的《三峡》中写到了三峡两岸晴初霜旦之时高猿长啸的奇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当地渔者用歌声对此现象的描述。

3、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郦道元三峡原文及翻译【143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