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窦娥冤戏曲
1、因为他不想用非正义的手段去增添世界的黑暗。他的使命是“重整乾坤”,他想让朗朗乾坤充满爱与正义。如果他以恶报恶,他就变成了和对方一样的人,一样制造不幸和黑暗的人。所以当他的仇人、他的叔父克劳狄斯在花园里独自忏悔的时候,本来是哈姆莱特好的下手时机,他终还是选择了放弃。虽然后以悲剧结局,但他的犹豫和不忍,他的矛盾与坚持,给这个世间带来了许多人性的温暖与灵魂的光明。
2、文学上戏剧的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剧本是戏剧演出的基础,直接决定了戏剧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它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不演出的状态下,可以作为单独的文学样式欣赏,可以像小说那样供人阅读,但它的基本价值在于可演性。
3、剧本描写窦娥因家贫卖给蔡家做童养媳。婚后丈夫因病而亡,与婆婆相依为命。蔡婆出外讨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欲灭口赖帐,被张驴儿母子所救。蔡婆婆为感救命之恩,收留无依无靠的张驴儿母子。张驴儿欲霸占窦娥为妻,窦娥不依,便从赛卢医处弄来毒药,想将蔡婆婆毒死,再强占窦娥。不料却毒死了自己的母亲,张驴儿反诬告蔡婆婆毒死他母。赃官桃杌收受贿赂对蔡婆婆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婆婆受酷刑,自己违心认罪,被判斩刑。窦娥刑前发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三年大旱。窦娥死后一一应验。三年后,窦娥父亲窦天章做官返里,查明窦娥冤案,处决了贪官污吏和张驴儿、赛卢医等一批真凶,正义终得伸张。
4、这节课教师要彰显的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分角色朗读、情节复述、人物分析等都以学生活动为主,也着眼于学习能力的迁移,而不是试图表演莎士比亚戏剧。
5、用剧作家席勒的话说,生命不是人生高的价值。
6、放高利贷的婆婆对嫁给张老头是不怎么反对的,再说,还是救命恩人呢。但窦娥的反应:
7、这些典故的主人公都有深重的冤屈,窦娥借用这些典故来间接表现自己的冤屈。
8、插入后现代课本剧:劫法场的浪漫。(学生现场表演)
9、童养媳的身分,使她不敢奢望什么,她恳求的只是吃剩下的浆水饭,仅仅半碗;纸钱是蔡婆给儿子烧剩下的,仅仅一陌,而且这还要沾亡夫的光,求蔡婆看亡儿的“情面”。窦娥周围聚拢着那么多人,却一个亲人也没有,她的世界比沙漠还要荒凉。
10、蔡婆婆推脱说总得跟媳妇商量商量。于是父子俩就随蔡婆婆回家。然后,住下了!
11、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
12、这样的复仇十分彻底,一个都不宽恕,而且毫不留情。而看到这里,笔者甚至有点同情张驴儿了,他其实并非十恶不赦,自始至终他都并未玷污窦娥,如果他想强行霸占她,机会有很多。
13、毕竟,哪怕是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我们还是能把惨绝人寰的大灾难转化成加油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制度优越感。
14、对于外国剧作可以采用不同译本的对比阅读,加深学生对人物语言的理解。
15、旧恩忘却,新爱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儿上又换新衣。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淫奔,少志气;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
16、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7、执教者表现出了较好的教学素质。第他自身有大学时代演话剧的底子,因此懂得从戏剧语言的品读入手进入文本,尤其是跟学生分角色品读关键对话,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第贴近文本分析文本人物性格。老师请学生根据课文分析周朴园和鲁侍萍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爱情,学生讨论得十分热烈,也自然没有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入文本,分析论证,各执一词,言之成理。这使得课堂流程顺畅,避免了课文长、没有时间朗读全文的不足。其实,这个问题隐含的逻辑是:要提出自己的观点,就要读课文找证据,这恰好符合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这节课得到评课专家的肯定,关键在于抓住了戏剧中富特点的对话去分析人物,既迁移了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又彰显了剧本的案头特色。
18、因此,彻底的复仇,一个都不宽恕,恰是人对自己局限性的认知不够彻底不够充分而导致的。我们爱审判,如果审判爱不起,我们便会降格以求,去爱复仇:“做鬼都不放过你!”我们的文化中缺少忏悔的因子,我们有很多罪恶,却很少有罪恶感。我们从来不缺少无缘无故的恨(譬如窦娥对楚州百姓生存权的无视),却对无缘无故的爱十分陌生。
19、评课时我表达了对这种“表演”的不赞成意见,但没有得到执教者的认可。从课堂环节看,教师肯定布置“表演”的女同学做了充分的“预演”,并进行了必要的指导,但是元杂剧有其特质,对话的散文化与唱词的韵文化十分独特,非专业演员难以演出其中的韵味。因此,若想在语文课堂靠学生化妆、表演“唤醒”元杂剧是不可能的。此类课有一定的代表性,它暴露的是教师对戏剧本质认知的欠缺,对语文教学本质认知的偏差,即试图把剧本当作排演的脚本,而不是把剧本当作案头文学去鉴赏。
20、灵台本地大综合信息门户网站
二、窦娥冤戏曲鉴赏
1、临刑之时,满腔悲愤的窦娥再次道出自己的冤屈,在后无果的情况下,她狠狠的说:我今将含冤赴死,特许誓愿三桩,一是我冤血溅白练,二是我冤六月飞雪,三是我冤死后大旱三年。果然,窦娥的冤屈惊了天地,在窦娥死后,她的三桩誓愿也被天地感动的一一实现。
2、“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3、窦:这位相公,我不能走,我发誓要做一个蒙冤而死却被后人反复吟唱的第一个女人,如果一念之差随你去了,何日才再有这种被人们千古传诵的机会?
4、斩黄袍|游西湖|出五关|忠报国
5、看到窦娥,我们倒是极容易想起繁漪。两个怨妇,复仇时的彻底与怨毒如出一辙。都有严重的复仇情结和毁灭情结,窦娥的后一笔,是繁漪式的毁灭,这种毁灭的特征有两个方面:彻底的同归于尽,滥伤无辜;复仇与毁灭,正是生命力的喷薄,是生的力量的证明,是个性的张扬。
6、关汉卿以杂剧的成就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7、尝试续写,为剧本编写新的结尾,使剧情产生新的、有创意的变化,使学生在参与中完成与作家、文本的深度对话。
8、斯宾诺莎说:“一个想要以恨来报复损害的人,真是过的愁苦生活。”鲁迅47岁时在广州做了中山大学的文学系系主任,学生请他演讲,他说:“我觉得大炮的声音比文学的声音更好听。”而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美,能拯救世界。”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和信仰,一个充满了恨,崇尚武力;一个充满了爱,崇尚美。
9、甲:(高声)兀那诗人,不要再磨蹭了,那女子既然决意不走,你就不要勉强人家了。
10、“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在今天的认可度很低。深受唯物思想影响的当代人,往往将之斥为迷信、视为荒唐。这种单一判断的思维方式其实并不可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自有闪光之处,认知价值不可全盘否定。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可以布置学生阅读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以及季羡林先生的《“天人合一”新解》两篇文章,两位先生在对比中西文化对“自然”与“人类”关系态度之后,都提出这样的看法:“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未来求生存的贡献”只有继承中国古人尊重自然的传统,人类的未来才有希望,西方人征服自然、暴力索取的态度已经落伍,必须反思。
11、主持葬礼的牧师说:“如果我们让仇恨笼罩这个葬礼,安的在天之灵是不会原谅我们的。”
12、这些知识拓展有助于高中生思考“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传承与理解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较为高级的任务指向,传承不能靠,必须是学习者发自肺腑的认同与心甘情愿的践行,而前提应该是传统文化自具魅力,其价值得到真正发掘与揭示。《窦娥冤》剧作所蕴含的“天人感应”思想,虽不免神秘色彩,但其“以物类推”的逻辑思维方式,以及从物我关系中克制人类欲望的自省态度,却鲜明带有中华文化智慧的烙印,完全符合语文核心素养“防止文化上民族虚无主义”的教学要求。
13、代表剧目:《窦娥冤》、《新版寇准背靴》、《姐妹易嫁》、《苦命的女人》、《李豁子离婚》、《玉蝉梦》、《花为媒》、《跑汴京》、《柜中缘》、《周仁献嫂》、《生死恨》、《丁生扫雪》、《探阴山》、《清风亭》、《双借亲》、《三子争父》、《陈三两爬堂》等20多个剧目。
14、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首先,写出了窦娥性格的丰富性。在她身上,既有善良温驯、孝顺忠贞的一面,又有刚强倔强、反抗邪恶的一面,是二者的对立统一。同时这些优秀品质还和一定程度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揉和在一起,使之成为下层女子的典型代表。其次,写出了窦娥性格的流动性。窦娥从恪守妇道的平凡女子转变为敢于叱天责地、痛斥官府的反抗者,其性格是随着现实矛盾斗争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的,作者对这一转变过程进行了精心描述,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极富层次感。
15、(问道语文课)|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链接)
16、可怜窦娥自幼无爱,婚后失爱,如今连生命都无法存留了。活着的日子,因苦闷而倍感漫长;临死的时候,又觉得人生二十年如此短暂和空白。道德标签下,只有无生无爱的悲哀。她的冤,不仅仅是做了张驴儿的替罪羊,更是人生枉活、青春虚度的苦闷和抑郁。喊冤,喊出的是压抑不住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蓬蓬勃勃的生命力。
17、之后,三兄弟把安的遗产全部捐给了学校,学校用这笔钱设立了一个外国留学生心理研究基金。而卢刚的后事,也得到了妥善而周详的安排。
18、蔡婆的运气相对较好,如遇到赛卢医加害时被救,羊肚汤被下毒后作呕没吃,面对官司能保全自身,终又被窦天章收养家中等。这虽然存在外部偶然性,但也有其内在必然性,即蔡婆的性格、观念、经历、处事经验等。在楔子中,蔡婆便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因此,世故苟且的蔡婆在死与再嫁的问题上选择再嫁,在官休与私休的问题上选择私休。
19、窦娥这个人历史上是没有的,但是有原型.《列女传》中《东海孝妇》记载,妇女周青作为媳妇,在丈夫死后,是十分尽孝的.但仍然被诬陷处死.老天也为之不平,于是叫当地不下雨,亢旱三年.这一点与《窦娥冤》里的情节一样.但是,血溅三尺白绫就是关汉卿自己的创作了,更加渲染气氛,揪动人心.在田汉的话剧《关汉卿》中,田汉认为《窦娥冤》的原型不仅是《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而且还与关汉卿当时的一桩冤案有关.《关汉卿》说,蒙冤者朱小兰,关汉卿正是了解了她的冤情后,设置了《窦娥冤》的情节,结果,窦娥的遭遇与朱小兰的几乎一样.如果阁下对《窦娥冤》的故事一点都不了解,建议你在百度中搜索"窦娥冤"三个字,应该会有收获的.
20、张晓红,1969年9月11日出生于河南省三门峡英豪,1990年毕业于洛阳文化艺术学校,是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玲老师亲传弟子。中国共产党员,系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的四个一批人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艺德标兵,洛阳戏曲协会理事,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洛阳市优秀专家。现任洛阳曲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副院长。
三、曲剧窦娥冤
1、“我当初将你嫁与他家呵,要你三从四德:三从者,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者,事公姑,敬夫主,和妯娌,睦街坊。今三从四德全无,刬地犯了十恶大罪。我窦家三辈无犯法之男,五世无再婚之女,到今日被你辱没祖宗世德,又连累我的清名。你快与其我细吐真情,不要虚言支对,若说的有半厘差错,牒发你城隍祠内,着你永世不得人身,罚在阴山,永为饿鬼。”
2、11月4日,柯莱瑞博士被宣布为脑死亡。也就是说,已经没有了抢救的必要。所有的维生设备都被拿走,三个弟弟亲眼看着姐姐衰竭下去,后呼吸停止。他们在巨大的悲伤中,围着姐姐的遗体祈祷,然后写下了这封致卢刚家人的信。
3、所谓“本色”是指他的作品切合人物的身份又贴切当时口语语言自然、真切、质朴、不加藻饰没有堆砌斧凿的痕迹他的语言主要来自于生活能大量吸取民众口语并进行艺术上的加工锤炼故表现力强所谓“当行”主要指他重视舞台特点,一切都要符合演出要求。同时也包括语言符合人物个性。能借助人物自身语言以说明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做到“随所妆演,无不模拟曲尽”
4、这就不仅是窦娥的个人悲剧,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剧。切确的说,是在中国文化沐浴下一代代中国人,民族性的悲剧。
5、作品通过窦娥一生的遭遇,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共同的不幸,尤其是妇女的不幸。窦娥在短短的一生中,遭到种种不幸和灾难,吞噬了她的青春和生命,交织成了“惊天动地”、悲惨无比的大悲剧。
6、始作俑者是鼎鼎大名的黑格尔。他说中国没有悲剧,也缺乏产生悲剧的精神条件。按照黑格尔的说法,中国戏曲不乏悲剧情境,缺乏的是“那种可以因为它的尊严感和崇高感而值得称为悲剧性的东西。”
7、“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
8、《窦娥冤》》(戏曲艺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元代杂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
9、“不提防”(信任官府,羊入虎口)
10、窦娥的每一个选择,都符合那个时代无比正确的价值导向的要求。
11、至于有的学校排演话剧进课堂,与语文有联系却不是语文课,不是语文教学。
12、第二折里,蔡婆婆忧惧成病。张驴儿想乘机害死蔡婆婆,然后霸占窦娥。他找到赛卢医要到了毒药,下在了蔡婆婆想吃的羊肚汤里。不料因为蔡婆婆呕吐,把羊肚汤让给了张老头吃。就这样,张驴儿反倒药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竟然以“药死公公”的罪名逼迫窦娥顺从他。窦娥坚决不从,自恃清白,情愿与张驴儿到衙门“官休”。贪赃枉法的楚州太守桃杌只听张驴儿的一面之词,毒刑逼供。窦娥坚持不招。后,昏官要刑讯蔡婆婆。善良的窦娥为了救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的罪名,被判了死刑。
13、关汉卿这样的大家出手,窦娥的故事就不再是一个供万千小民膜拜,学习的“孝妇”榜样。
14、二是立足于朗读的语文学习活动:
15、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
16、“我一马难将两鞍鞴。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婆婆劝她改嫁张驴儿时她的回答)
17、可怜窦娥,自幼孤苦无依;可敬窦娥,无欲无求地承担了所有:父亲用她抵债,拿着用她的人生换来的盘缠进京赶考,她承担了;十年的童养媳生活的艰辛,她承担了;婚后不久就守寡,独自照顾年迈的婆婆,她承担了;现在婆婆引狼入室招来生死之祸,她也承担了。
18、蔡婆婆不算一个很坏的人,但婆媳之间毕竟很难情同母女,所以窦娥临死时向婆婆提出的请求是何等的卑微——
19、原创《窦娥冤》本身是元曲,是元代关汉卿的代表作。元曲即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但由于以杂剧成就为高,所以,元曲有时也专指元杂剧。至于其他剧种上演过《窦娥冤》,那是属于移植或改编。《窦娥冤》后由江苏省苏昆剧团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整理关氏原作改编的昆曲剧目。1961年9月赴上海艺术剧场公演。1989年在南京重新公演。
20、诗人:你就跟我走嘛,我本是个天生胆小的人,为了爱情,我豁出性命来劫法场,我容易吗我?
四、窦娥冤戏曲第三折
1、与李天安及北方戏曲传媒的朋友们
2、2017年参加平川区中恒少儿平台演出荣获一等奖,2020年在靖远“农商杯”首届秦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平川区“麒骏杯”秦腔大奖赛获二等奖。
3、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4、“莫不是八字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
5、四大古典戏曲,也称“四大古典戏剧”。即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 。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6、[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7、窦娥的悲剧有着双重结构。一方面是社会政治悲剧,另一方面是窦娥内在的信念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一个满脑子孝道的善良女子,被一个大力提倡孝道、贞节的社会所迫害致死,即使蒙受天大的冤屈也不愿放弃这种信念,这才是窦娥悲剧的深层原因。
8、《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部杂剧,剧中的小寡妇窦娥被恶棍逼婚不成,反受陷害,庸官在不明事理的情况下,对窦娥是一顿毒打,身材弱小的窦娥经受不起严刑苦打,终屈打成招被庸官判定为杀害婆婆的凶手,后被官府押往刑场判斩首示众。
9、甲乙(齐):何人擅闯法场?
10、他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
11、刽子手乙:在这个花红柳绿的日子里,
12、甲:我们将目击一个女人死亡的全过程。
13、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
14、窦娥冤是元杂剧,按今天的话来说是“剧本”,后来的戏曲众多剧种都以此范本排演了本剧种剧目,具体情节设置和剧目名称也不尽相同,比如京剧中程派编演的剧目就叫六月雪。不能说它是哪个剧种的……你问的这个问题就像“戏曲红楼梦属于越剧吗?”一样……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
15、窦娥一上刑场就开始骂天,说老天爷瞎了眼,分不清善恶贤愚。而在后面的誓愿中她又要“靠天”,指望天地来给她印证。这又是为什么呢?
16、一个道你请吃,一个道婆先吃,这言语听也难听,我可是气也不气!想他家与咱家有甚的亲和戚?怎不记旧日夫妻情意,也曾有百纵千随?
17、桃花扇开头俩人认识那段,不记得了……西厢记长亭送别牡丹亭惊梦、寻梦窦娥冤第四折吧……《六月雪》刑场一段……白蛇传借伞、断桥长生殿小宴、惊变、闻铃、哭像
18、在艺术特色上,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也反衬出社会的黑暗。
19、临死负屈,却反过来安慰婆婆“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20、用女儿抵偿高利贷并获得盘缠进京赶考的父亲,有如黄鹤之一去不复返,十三年来对女儿的生死不闻不问,现在见到女儿的鬼魂,父亲首先关注的不是女儿的生命与幸福,而是他的那些道德标准,怕女儿辱没了窦家的祖宗世德,连累了自己的清名。窦娥的童年是一片无爱的沙漠,她活在道德标签下,她必须做“三好学生”才能得到父亲的接纳,否则就只能被憎恨和咒诅:“牒发你城隍祠内,着你永世不得人身,罚在阴山,永为饿鬼。”父亲的话语实在太恶毒了,在父亲的形象里,我们看不到一点爱和温暖。
五、窦娥冤戏曲图片
1、除了以上这些差别之外,如果将《窦娥冤》同《哈姆雷特》相比较,我们也不难发现中国戏曲悲剧同西方传统悲剧之间巨大的区别。如前所述,在西方,悲剧作为戏剧的一种重要的类型,自古以来都受到推崇。从古希腊开始,悲剧和喜剧之间就有着严格的界限。
2、后来窦娥在刑场怼天怼地,留下了中国戏剧史上经典的一段独白:
3、窦娥,遭受无辜陷害,反被受贿的贪官判处死刑。窦娥的冤情无处伸张,愤怒得指天骂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还临死发出誓愿:她的鲜血要溅在刑场的白绫上,六月天飘起漫天大雪,当地亢旱三年。扩展资料窦娥是剧作家关汉卿《窦娥冤》(原名《感天动地窦娥冤》)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个善良的妇女,又具有不服输的精神,被冤死前许的三桩难以实现的愿望都一一应验,其精神感天动地。
4、《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5、张驴儿怀恨在心。没过几天,蔡婆婆生病了,要窦娥做羊肚汤给她吃。张驴儿便偷偷地在汤里下了毒药,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成亲。窦娥把羊肚汤端给蔡婆婆喝。蔡婆婆接过碗,忽然不舒服要呕吐,就让给张老儿喝了。
6、从以上案例四中,我们大概可以总结出戏剧教学的两个特点:
7、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戏剧文本和广泛搜集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写戏剧评论,写读后感,使读写有效结合。
8、首先应该组织学生考察具体的文本状况。关汉卿所作《窦娥冤》,今有两个文献源头:一是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赵琦美所辑《古今杂剧》抄本;一是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臧懋循所编《元曲选》刊本。两本相较,内容上稍有出入,如“题目正名”上,《古今杂剧》有四句:“后嫁婆婆忒心偏,守志烈女意自坚。荡风冒雪没头鬼,感天动地窦娥冤”,《元曲选》则为两句:“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又如故事情节上,《古今杂剧》本有蔡婆接脚张驴儿之父的情节,故而本文态度乃否定蔡婆、肯定窦娥,但《元曲选》无此,突出肯定窦天章的秉公执法,以及窦娥的不屈不挠。
9、《感天动地窦娥冤》对后世文学、戏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仅就改编之作来说,明代即有叶宪祖以《感天动地窦娥冤》为题材,改编成三十二出的传奇《金锁记》,其中的《羊肚》、《探监》、《斩娥》等出,直至近年来还在舞台上演出。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窦娥冤戏曲鉴赏【89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