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泛 王维赏析【141句文案】

一、汉江临泛

1、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2、不知道王维此次的汉江之行,孟浩然还在不在世,如果在的话,那么这里的“山翁”就不仅仅是“山简”的典故了。因为襄阳正好是孟浩然的故乡,孟浩然也长期居住于此。这么好的风日,如果孟浩然在,王维肯定是要留在这里,与老孟这位“忘年交”一醉方休的。

3、⑷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

4、“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5、赏析王维说,楚国的关塞,一直连接到三湘之滨;荆门山的江水,连通到了九派的水流。

6、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7、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8、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这首诗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11、汉江是比较平缓温顺的,与荆门山那里的长江水是完全不同的。人说“荆门山”前的江水:“古代舟行至此,先避虎牙而南,复避荆门而北,横流湍急,悬若千丈,非乘风奋楫,舟莫能进。”而汉江的中游,河道宽阔,江水缓流,完全不同于北方的黄河与南方的长江,加之人们传说这汉江水就是与银河对接的那条河流,所以王维说这里的江流是天地之外的。她在青山之间静静流淌,烟波中的青山在水色里,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眼前一切,宛如仙境。

12、(1)首联两句,写出了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雄浑壮阔及其浩淼水势。颔联“江流天地外”句,写出了江水的流长邈远;“山色有中无”句,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颈联两句,写出了汉水的波澜壮阔和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

1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4、汉江稚子博客我们很爱读、很喜欢浏览,据说是陕西汉中勉县的一个教师。第三个字“稚”;“之”,音同意义不同,在百度搜索错第三个字就相差很远的呢!

1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16、四年级上册古诗词

17、⑤好风日:风景天气好。

18、共山水一色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9、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

20、这首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

二、汉江临泛 王维赏析

1、这是一首游子思归的五言绝诗,作于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后于蜀中作客漫游之时。诗题为《山中》联系全诗意境,点明诗人的处所在长江之畔的荒野山中。他一个人在山中踽踽独行,又恰逢“高风晚”、“黄叶飞”的暮秋时节,不免悲己思乡,感伤不已.

2、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汉江临泛王维楚塞①三湘②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③。(注释)①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②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③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好饮,每饮必醉。(译文)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3、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4、③接着颈联中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动起来。

5、这两首诗都体现了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写作风格。

6、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7、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8、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9、江水流长邈远,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城郭仿佛在水面上飘动,水势磅礴,天空也好像在摇动

10、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11、千古名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2、十堰汉江师范学院挺好的,我老乡的小孩就在这个学校读书。老乡说这个学校条件挺好的,教学大楼漂亮又现代化,学校还有设备齐全的大型体育场,现代化的图书馆,还有外国优秀教授给上课,学校的饮食丰盛饭菜花样多。这所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好多优秀教师,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现在好多都成了优秀教师,有的还当了学校的领导,这是一个优秀的师范学院。

1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5、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16、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17、作者:刘禹锡 (唐)

18、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19、③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派:江、河的支流。

20、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译文: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缥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三、汉江临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②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直写汉江景观,气象壮美,出语雄伟有力,所写之景亦真亦幻,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如同意境幽远的水墨画,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2、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3、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

4、赏析王维说,当船行至襄阳时,正是好风好日的天气,就让我留在这里,与“山翁”一同醉酒吧。

5、《汉江临泛》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6、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势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7、“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8、五言律诗有许多,下面列举一些:

9、楚国边塞连接着三湘之水,荆门山下茫茫九派相汇合。

10、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11、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经襄阳。此诗是诗人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12、江水滚滚似奔流天地之外,青山延绵水雾中时时隐现。

13、鹿柴(zhài)

14、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

15、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16、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17、诗人首先铺展出广阔无垠的楚地,以之为画幅背景,接着,他又以可望不可及的远景构图,将人带入迷离恍惚的山光水色中。

18、①首联“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思接,实因出眺江水远去展开的联想,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19、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2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四、汉江临泛中如何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特点

1、说到“汉江”,我们一般都说“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实“汉江”更是一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汉族”的“汉”字源自“汉朝”,“汉朝”源自“汉中”,而“汉江”是“汉中”流出的江;这只是其更神奇的是,在汉江流域的“青龙山”一带发现了大规模恐龙化石群,这似乎印证了我们是“龙的传人”这一说法;而这一带出土了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堪称亚洲乃至世界人类的老祖宗了。另外,“炎帝”的故乡和“女娲补天”都在汉江流域,据说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河流是相通的,这条地上的河流就是“汉江”。

2、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3、波涛汹涌城郭仿佛飘江上,大浪翻滚远空好似在摇晃。

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5、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6、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汉江临泛唐代: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9、江水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10、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11、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诗人用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1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3、⑹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一说是作者以山简自喻。

1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15、“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16、赏析王维说,我泛舟来到了汉江,这里的江水简直就是流在了天地之外,那青山的景色在烟波浩渺中若有若无。

17、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18、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19、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20、作者:王维 (唐)

五、汉江临泛赏析

1、《山中》,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2、随后,诗人将笔墨从远景收回,转写眼前波澜壮阔之景。

3、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5、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6、《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7、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8、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9、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10、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明时暗,若有若无。江流不断,一直伸向远方,船行中看见两岸山峦,有的近而明,有的远而暗,不断推移变幻。我们的眼前似乎也随之展开了一幅山水画卷:江流浩渺,无边无际,山色迷蒙,连绵不断。虽只有淡淡几笔的勾勒、渲染,却是气韵生动。这恰如苏轼所评,王维诗“诗中有画”。明王世贞也评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11、文献记载,1545年爆发的那场传染病的患者身上的每一个孔窍都流血,肺部积水,呼吸困难,有时神志不清,病人大多在染病后几天死亡。医学专家后来分析认为,只有一种病毒引发的疾病符合这样的症状,它就是“汉江”病毒,这种病毒是迄今为止科学家发现的地球上致命的病毒。据悉,“汉江”病毒像致命的埃博拉病毒一样,会引起出血热,它的传播媒介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老鼠。斯塔尔说:“由于气候干旱,老鼠都集中在有水的洞穴中生活,病毒在它们之间迅速传播。1545年后,那里的气候忽然变得湿润起来,老鼠再也不愁找不到水源,于是他们的活动范围迅速扩展到整个大陆,病毒与当地居民接触的机会大增,居民中间爆发疫情也就在所难免了。”。

12、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13、第18期职工阅读线上分享会有奖互动获奖名单出炉!你们的留言很精彩!

14、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

15、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16、“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17、“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18、远处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飘动,波翻浪涌,辽远的天空也仿佛为之摇荡。

19、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2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六、汉江临泛

1、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2、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

3、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看到汉江浩荡,浮想翩翩,挥笔写出汉江横亘楚塞,通三湘,穿荆门,连九派的磅礴之势。试想,人行于江上,纵极目长望,所见终究有限。王维的高明在于,他一开始就超脱于具体的景观之外,改从大处着笔,将相隔千里之地,纳入一览之中。起句气势非凡,为全诗奠下了雄壮的基调。

4、品完《汉江临泛》,不禁然想起了孟浩然的性格,那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啊,而这也是王维所喜爱并为之陶醉的。

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6、▲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音频见下一期)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8、使至塞上诗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汉江临泛诗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言襄阳风光如此美好,欲留下来与山简共谋一醉,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9、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10、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1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13、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14、“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15、字词典故“襄阳”:(湖北省西北部,居汉水中游。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翁”:(一般指晋朝的“山简”:山简,西晋名士,永嘉三年(309年),出任“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镇襄阳。)“留醉与山翁”:(用典“山简醉酒”,典出《世说新语·任诞》:山简嗜酒,吟辄醉,醉后常倒戴头巾骑在马上,醉态可掬,后遂以“山简醉酒”等形容醉酒以及醉后潇洒姿态。)

16、⑵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总称三湘;一说是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

1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8、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

1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20、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

1、“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此句虽未点明汉江,但足以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2、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

3、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4、开元二十六年(738),王维自河西塞外返回长安。二十八年(740),升为殿中侍御史。当年秋冬之际,“知南选”,赴岭南主持当地官吏选拔。他途经襄阳(今湖北襄樊),泛舟汉江,写下了这首诗。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大的支流。诗题一作《汉江临眺》。

5、“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6、“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7、意思:远望江水滔滔,似乎要奔流到天地之外;山色若有若无若隐若现。

8、“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9、白话译文 楚国边塞连接着三湘之水,荆门山下茫茫九派相汇合。 江水滚滚似奔流天地之外,青山延绵水雾中时时隐现。 波涛汹涌城郭仿佛飘江上,大浪翻滚远空好似在摇晃。 襄阳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愿与山翁留此地长醉不归。

10、《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原文如下:

11、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1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3、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4、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5、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写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16、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17、《汉江临泛》作者: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8、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9、字词典故“郡邑”:(府县。秦汉后,郡比县大。)“浦”:(水边。)

20、 江水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1、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汉江临泛 王维赏析【141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