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望月怀远【90句文案】

一、张九龄望月怀远

1、。。海上生明月,首句就紧扣题目写望月。望见大海之上升起一轮明月,这画面这情景多美。天涯共此时,这句写怀远,怀念远在天涯远方的亲人或朋友,此时应该也在望着同一轮明月。情人怨遥夜,诗人与亲友是有情人,与情人相思夜不能寐,怨这漫漫长夜大长了。灭烛怜光满,把屋里的蜡烛灯灭了,屋外的月亮正是满月,更使人怜爱。披衣觉露滋,披衣走出屋去,却被屋外的露水打湿了衣衫。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相思不眠之际,相隔天涯,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手捧的月光,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但又怎样才能赠送给你呢?还是回屋去睡吧,睡着了也许在梦中能有与亲友相聚的佳期。后两句构思奇妙,意境清幽。诗至此也也戛然而止,余韵袅袅。更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友的一片深情。

2、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3、诗词赏析(8)蒋捷: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4、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5、回复“郦波”,获取郦波百家讲坛

6、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胡海义副教授

7、诗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采用直白的大开大合手法,说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自然,仿佛脱口而出,没有任何修饰,很有画面感,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句完全是景,大海上生出一轮明亮的月亮,点明题中的“望月”。“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转入“怀远”。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苏轼《水调歌头》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表现方法和体裁不同:谢庄的赋,苏轼的词,张九龄的诗,各具其妙。这两句体现了张九龄的诗浑成自然之风格。

8、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大体意思:从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思之苦,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睡梦中才能相见,描绘出了深深的怀远之情.

9、诗词赏析(19):《题龙阳县青草湖》

10、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11、全诗原文如下:

12、朋至斯孚解秋意,来歌以咏坐春风。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关注《经典学堂》,我是主播秀玲。

13、作者: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4、第五六句写作者徘徊月下的思念之状。“灭烛怜光满”,长夜不能入睡,是烛光太亮了吗?于是作者灭烛,可月色皎洁,浩渺无边。怜,爱惜;光满,满月之光。“披衣觉露滋”,作者于是披衣走出庭外,在那皎洁圆月的光华之下,只觉得夜深露湿,滋润沾衣。尽管如此,作者仍站在月下,望月思人。所以,“露滋”二字不仅照应了“竞夕”二字,同时暗示了滋生不已的遥思之情。

15、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16、问题出在夕、烛这两个字,一个一声,一个二声。但是这两个字在古韵中都是入声字,属于仄声,(夕:十一陌)、(烛:二沃) 。

17、末两句说:月光虽可爱,却不能抓一把送给远方的亲人,只好回屋睡觉,希望得个好梦。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18、结束语张九龄是开元时期,唐玄宗的明相,他在唐中宗李显景龙初年(707年)进士及第。从张九龄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格律诗已经很成熟了,五言排律甚至成为试帖诗的主要诗体。

19、因为这两个字,出在平仄严格的位置,因此我们比较好判断,他们一定是仄声字。

20、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二、张九龄望月怀远

1、“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怜”,爱怜。“滋”,沾湿。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就把彻夜难眠的形象传神的描绘出来。

2、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3、这首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这首诗应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怀远:即怀念远方的亲人)。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乃望月怀思的名篇。

4、此诗是一首怀念远方情人(或友人),以景抒情的诗。第一句“海上生明月”点出景,自然稳贴,展现了阔大雄浑的境界。这与稍早作者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何处春江无月明”,有异曲同工之妙。“天涯共此时”点出相隔两地之友,同时思念之时。

5、《望月怀远》就是张九龄被贬官,情绪低落时写给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我们先来听一下这首诗:

6、张九龄望月怀远;杨抵暮复晴。(备注:上联是说张九龄作《望月怀远》;下联是说杨《雨作·抵暮复晴五首》

7、情人怨遥夜 锦鲤翻波用在第几句?熟悉格律诗的朋友,都知道这句是锦鲤翻波:平平仄平仄,这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是律句常见的句式。

8、不,也有平声,在平声的(尤)部,与(有)韵部中的"否"通。这个“不”,常常用一句话的后一个字,表示“否”的意思,但是用作平声。

9、这两句的句式是: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10、青楼挂明镜,秋风下山路,都是平平仄平仄。

11、。。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与亲友天各一方共望同一个月亮。亲友与我这样的有情人,彻夜不能入眠,只把对方苦苦思念。怨恨这漫漫长夜大长,把屋里的蜡烛灯灭了,看见月光充盈令人怜爱,披衣出屋望月露水却打湿了衣裳。手捧明月光又不能相赠给亲友,还不如回屋睡觉在梦中的佳期与亲友欢聚。

12、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不能手捧银光赠给你,不如回床

13、《望月怀远》是诗,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词,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

14、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15、可用《明月几时有》、《泣别》、《哀歌》、《故梦》、《郁》等。张九龄《望月怀远》具体原文如下:《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译文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16、一轮明月升起在海上,你我天各一方,共赏出海的月亮。有情人怨恨夜长,彻夜不眠将你思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不能手捧银光赠给你,不如回床入梦乡,或许梦境中还能与你欢聚一堂。

17、张九龄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受李林甫排挤,被贬官来到荆州,唐朝也就进入了长达十九年的李林甫时代。开元盛世也开始走下坡路,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王朝岌岌可危。

18、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19、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20、第三四句写两地的“情人”彼此之“怨”与“思”。“情人怨遥夜””,“怨”漫漫长夜,彼此不能见面。“竞夕起相思”,竞夕,通宵达旦,生起思念之“情”。

三、张九龄望月怀远的写作背景

1、熄灭蜡烛,更喜爱看着皎洁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寒冷的露水已经滋生。

2、例如唐朝刘希夷的五律《览镜》就分别用在了第一句和第五句:

3、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富有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权贵,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

4、《望月怀远》的全诗内容如下: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5、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6、写作背景:作者离乡,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

7、《望月怀远》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六句承接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8、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9、“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10、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但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这固然说明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另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跟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11、一轮明月升起在海上,你我天各一方,共赏出海的月亮。有情人怨恨夜长,彻夜不眠将你思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不能手捧银光赠给你,不如回床入梦乡,或许梦境中还能与你欢聚一堂。请看

12、天地沉沉夜泝舟,鬼神未覺走何州。明朝遣間應無是,莫恐元戎逐客不。

13、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14、夕、烛,这两个都是仄声,因此这两句黏连无误: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没有犯失粘的问题。但是有个字,因为出在平仄不拘的位置,就不太好判断了。

15、入梦乡,或许梦境中还能与你欢聚一堂。

16、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17、觉是多音字,还有一个常用的在 去声十九效(寤也),睡觉的意思,这和今天的音义差不多, jiào。

18、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19、朋友们,该说再见了,中秋佳节在即,此刻皎皎空中冰轮高悬,让我也借那一轮明月带去对您和家人美好的祝愿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出自: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望月怀古》

四、张九龄望月怀远月亮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

1、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2、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满院长夜漫漫。

3、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4、节目顾问: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仁仁教授

5、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6、《望月怀远》赏析: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六句承接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7、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一诗。

9、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情人”,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情人”,它是指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张九龄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10、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冷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1、▲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解读诗词

12、wàng yuâ huái yuǎn

13、诗词赏析(9)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4、诗词赏析(18):《杜甫•登高》

15、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6、马戴 (唐)的《落日怅望》,也分别用在了第一句和第五句:

17、诗词赏析(17):《柳永.雨霖铃》

18、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19、诗词赏析(1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0、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五、张九龄望月怀远朗诵

1、张九龄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开元盛世的后名相。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

4、释义: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扩展资料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

5、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此句写处身异地的亲人在同样的时间里怀着同样的情怀共看明月。

6、不堪盈手赠,还寢梦佳期。

7、诗歌评论家李元洛先生,对张谓的《同王徵君湘中有怀》,有很精到的点评。贴在下面。但该评论并没有回答关于尾联的问题。尾联,看上去没有太多的深奥之处,表达了对远在京城的朋友们的怀念。但其中的一个“满”字,颇费思量。

8、据说这首《望月怀远》写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三年以后张九龄就去世了。

9、问题:欣赏唐诗三百首中,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需要注意什么?前言好像没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就是一首普通的五言律诗,《望月怀远》全诗如下:

10、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张九龄望月怀远【90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