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居易的简介
1、我有着深深思念的人,却相隔在远远的异乡。我有着感怀的事情,深深地刻在心上。
2、许多故事原是这样不堪看的,只一看,便免不得生出“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王国维《浣溪沙》)”的悲叹。
3、官场险恶,风波诡谲,又使白氏产生了强烈的天命意识。在“天意”面前,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在他看来,个人能不能有所作为,不是想不想的问题,关键在于时运的穷与通。“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通乃朝廷来,穷乃江湖去。”(《读谢灵运诗》)
4、壬寅既望,赵瑜接受了采访。
5、白居易在江州四年,后移忠州,元和十五年召还。宪宗崩,穆宗继位,授中书舍人,后又拜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转上柱国。白居易精神重又振奋,诗云“得水鱼还动鳞发,乘轩鹤亦长精神。”但因当时朋党之争仍很激烈,他不但不能有什么作为,而且“终日多忧惕”,惊叹“高有罾缴忧,下有陷阱虞”。
6、一如“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哈姆雷特“,白居易亦然。所幸,赵瑜的《白居易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古之贤达、学人、能臣,有着爱恨情仇的性情中人,而不仅仅作为民请命的人民诗人存在。而本书附录之《白居易年表》,据信赵瑜用情颇深,如果单独拿出来,便是一册蕴涵巨大信息的《白居易行迹图》,以年代纵贯,以事件及相应人物辅佐,亦堪为著述亮点。
7、如果说开元、天宝时代的盛唐诗人的诗歌创作主要着眼于感发情兴,那么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就是着眼于记录生活。这也正是“唐人以李白为天才绝,白乐天(为)人才绝”(宋·叶廷《海录碎事》)的原因所在。而白居易的这种创作风格,给后世诗歌创作带来的影响无疑是不可估量的。
8、对于白居易是太原人而没有流传下来写太原作品的现象,赵瑜说,白居易祖上是太原人,其先祖,疑似白起(就是长平之战里面的白起)的后胄,跨越几朝几代数百年。白居易之所以一直在作品中指称自己是太原人,可能与唐王朝起兵太原(北都)有关,带有一定炫耀或附会成分,有尊崇皇权的意思,其实,白居易毕其一生,都没有到太原任职或游历的记录。
9、她为他展露自己轻灵的歌喉,怀揣着“女为悦己者容”的羞涩心事。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1、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两人开始了青涩甜美的初恋。
12、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13、而重要的,还是感情的真挚。这两首长诗,是白居易留给后人的无价瑰宝。
14、总之,被贬江州司马,是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
15、(注)①元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6、D.后一句,写诗人回顾自己生活的经历后,才发现自己出人头地是如此艰难。
17、“偷”,本意偷窃,这里指模仿、效仿。“每”和“苦”这里都是副词,分别修饰“被”和“教”。其大意为:我所作诗歌的格律每每都被元稹效仿,还让李绅苦苦佩服我作品的格律结构。此联是诗人在夸赞自己创作的水平之高。
18、“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白居易,中国妇孺皆知的人物,其诗作,以关心民间疾苦、大胆使用平民化语言而著称,唐代伟大诗人之与李白、杜甫一起有“李杜白”之说,在当世就被誉为“诗魔”“诗王”。
19、他们总想要把自己认为好的给子女,却常常忽略了,子女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20、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
二、白居易的简介50字左右
1、白居易的个人修养,可用“知足”二字概括。陈寅恪认为白居易的“知足”思想,是源于老子“知足不辱”的想法。白居易的知足思想也常表现在诗文之中,例如当他担任校书郎时“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其后官职调动而调整俸禄时,白居易也多有诗文记载,大多也都能反映其知足常乐之情。
2、昔时蹙促为迁客,今日从容自去官。
3、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4、那时候白居易已经44岁了,湘灵也40岁了,可她还没有结婚。
5、白氏这一时期写的《昭君怨》也借古人之事,道出心中的委屈:“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认为昭君远嫁匈奴,帐不该算在画工毛延寿身上;而是汉元商对昭君的恩情已薄。借昭君的故事,委婉地道出了对宪宗的不满。
6、我们来自古中国,讲述难以忘怀的中式古典之美。诗词,花草,器物,人物,故事,岁时。庸常日子因此欢喜。我们一直在此,期望久别的你,归来与我们重逢。
7、闻莺树下沉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8、综上所述,我们可知白居易是一位情感色彩完整的诗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但在他58岁之前,面对自己人生追求,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遗忘过,疏忽过。58岁之后,仍然未忘记学习修身。73岁那年,还组织召开“七老会”。白居易的常见情感可概括如下:
9、夜深霜重,湘灵你呀会不会也伴着那耿耿的灯火,一夜无眠。
10、地址:皇姑区北陵大街32号
11、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桩桩件件,哪一样不是盈满了热泪,哪一样不是写满了故事。
12、不是说,人有善愿,天必成之吗?
13、白居易早年多崇尚儒家思想。因此无论其仕途多么不顺,他都不会出现隐退或极其消极的态度,但那些人生的浮沉之苦的情绪也是避免不了的,这一点从上述他的做官经历可看出。纵观白居易的仕途,两次被召回首都长安并得到重用。晚年生活在洛阳香山,这期间还为香山寺的修整工程捐献六七十万钱。可见晚年的白居易确实淡泊闲适。
14、元和五年以后,虽然仍有元稹的《古题乐府》等作品继承着新乐府运动的精神,但是从理论上对新乐府运动进行系统的总结,还需等到白居易在元和十年(815)创作的《与元九书》问世后,此时元白诗派主要的创作方向已经开始向“元和体”转变了。
15、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
16、C.作者坚信自已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17、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18、开创“元白诗派”,发起“新乐府运动”
19、白居易六十多岁时,他得了风疾,半身麻痹,于是他卖掉那匹好马并让樊素离开他去嫁人。可是,他那匹马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也伤感落泪说:“主人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栉之间,无违无失。
20、地址:鞍山市铁东区南建国路29号
三、大林寺桃花白居易的简介
1、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2、可知全是批判、鞭挞和发牢骚者,是对德宗贞元到宪宗元和初黑暗政治的有力揭露,刺疼了统治阶级,难怪“闻《秦中吟》则权豪遗近者相目而变色矣。”白居易对自己的《秦中吟》也甚为自负,在编其诗集15卷完成后题的一首诗里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3、“萎红”即枯萎的花;“离披”即纷纷下落的样子。此二句的大意是:在冷瑟的环境里,我看到枯萎的牡丹花低垂在雨里。随着风的吹打,它们纷纷落下的样子冲破了原本的鲜艳。此两句描写了诗人眼前牡丹花的惨烈和凄凉状态。
4、她是还在守着年少时的诺言吗?还在等待着那个言笑晏晏的少年郎来娶她吗?
5、何时解尘网,此地来掩关。
6、少年人的爱情,不带欲望,干净纯粹。
7、是《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8、你若喜欢,为(诗词君)点个在看哦
9、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10、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白居易的简介50字左右【50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