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禹锡简介
1、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2、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3、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
4、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5、后来变化三分贵,同辈凋零太半无。
6、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7、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仅剩余30卷。而后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0卷,但仍有遗漏。《刘禹锡集》三十卷,《外集》十卷,集中卷二十七收乐府两卷。
8、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越中蔼蔼繁华地,秦望峰前禹穴西。《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16)
9、他们两人并称刘白禹锡和白居易都是中唐时期的大诗人,彼此慕名已久,并有书信往来,但在很长时间内,一直不曾谋面.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由和州刺史罢归洛阳,当时白居易也因病免去苏州刺史,在返京途中,两人在扬州相遇,神交已久,初次相逢,既喜且悲,此后,两从一直有诗相互唱和.刘禹锡将自己和白居易的唱和诗编为《刘白唱和集》,这里他将自己和刘禹锡合称为“刘白”.
10、你李绅都已经司空见惯了,就不能把这个美女送给已经想断肠的苏州刺史吗?
11、《江南文脉》诗词篇07王安石《泊船瓜洲》
12、就如上面我们提到的《陋室铭》中,他就提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而且自封为德馨,就如同现在很多人标榜自己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一样。你看,刘禹锡根本不用别人帮忙,自己就把牛皮吹得鼓鼓的,把自己标榜成道德模范了。
13、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司空见惯”这个成语出自这首诗,却大都忽略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用意。
14、石头城是金陵的古称,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唐高祖时被废弃不用。悠悠千载,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悲叹。刘禹锡回顾这二百年的沧桑变化,也是感触颇深。
15、刘禹锡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
16、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
17、刘禹锡并非天生豁达之人,但他是一位意志足够坚强的斗士。经过了23年的贬谪生涯,还有什么苦没有尝过,又有什么世面没有见识过?可是诗人却愈挫愈勇,直到晚年依然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8、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庄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和白居易留有《刘白唱和集》、《刘白吴洛寄和卷》,与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对吟唱和佳作。此后,他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19、出生日期:西元772年
20、唐代的很多诗作含蓄,作者并不直露地说出自己的感慨,而只是单纯地描写景物,却让读者去细细咀嚼。作者通过一些灵动的意象组合,启迪人们进行联想,但这些联想既有实质的内涵,又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二、刘禹锡简介20字
1、刘禹锡的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中唐文学家。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等官职,在外地二十多年。后入朝做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他长于诗文,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传世。作品:《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2、《杜工部草堂诗话》:上自齐梁诸公,下至刘梦得、温飞卿辈,往往以绮丽风花累其正气,其过在于理不胜而词有余也。(22)
3、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4、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作品陋室铭刘禹锡〔唐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5、《新唐书》记载禹锡“恃才而废,褊心不能无怨望,年益晏,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新唐书》里的评价,多少还是有些靠谱的,刘大诗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做官,很少进入到大唐都城,主要原因就是恃才傲物,吹牛往往不考虑后果。
6、http://paper.gzghw.cn/show.aspx?id=10380
7、世称刘宾客。他长于诗文,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8、我在为民请愿的时候,你们在哪里?
9、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10、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
11、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又把他转移到城中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里。面对知县势利小人的嘴脸,刘禹锡反倒觉得滑稽可笑,淡定从容地写下让他名垂千古的《陋室铭》:
12、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13、本名刘禹锡别称刘宾客、诗豪字号庐山人(号)
14、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例句:何陋之有
15、于是,这首诗一出来,刘禹锡再次被光荣下放。他何尝不知道后果,但揭露了这些人丑恶的嘴脸,也算大快人心,又乐呵呵地上路了。
16、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17、黄庭坚:"大概刘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它文耳”。(23)
18、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写了《再游玄都观绝
19、刘禹锡写的《陋室铭》,全文共81字,字字珠玑。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篇名作是刘禹锡一气之下挥毫写成的。
20、《新唐书》:禹锡恃才而废,褊心不能无怨望,年益晏,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素善诗,晚节尤精,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以诗自名者,尝推为“诗豪”,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所施为人不以为当。太上久疾,宰臣及用事者不得对,宫掖事秘,建桓立顺,功归贵臣,由是及贬。”(20)
三、刘禹锡简介什么家
1、(人物小传)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与韩愈、柳宗元等人关系莫逆。因与朝廷权贵政见不同,长期被贬在外地为官,因作品中多有高扬开朗之风,被称为诗豪。刘禹锡的仕途坎坷,多次被贬,长年在边远地方执政,对时政多有不满,诗歌中经常出现讽刺、抨击政敌的内容。《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这两首诗即是针讽刺政敌之作。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卧龙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作者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作者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3、刘禹锡的一生,在政治上,是斗争的一生,是反抗的一生,是在被打击中不断反击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他自立门户,不断创新,写出大量雄浑苍劲的诗歌。同时,他又以诗歌作为武器,无情地嘲讽和打击着他的对手。他虽然不断地被排挤,被打击,被流放,但从没低头认输,反而是愈挫愈勇,豪情万千。
4、除诗歌与论说文外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在唐代辞赋史中,乃至整个辞赋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存赋十一篇,与唐代各家所存辞赋数目相较,也不算少了。马积高在其著作《赋史》中评价中唐时期的辞赋家,列柳宗元为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又将柳宗元之辞赋同屈原相提并论。
5、①蜀先主庙:即刘备庙。涿州是刘备的故乡,当地建有刘备庙。
6、诗人认为,凡事贵在变化,无论是工作还是写诗,都需要创新。同辈们也曾有过辉煌,后来却逐渐地变得黯淡无光,也慢慢地被世人淡忘。
7、作者的审美情操,在绝句中含而不露。意象的灵动和思维的发展,组成了这首绝句的灵动之美。有人会从这首诗中读出颓废,他们认为,既然千年之后万事皆空,何必还要孜孜以求?有人却感到应该振作精神,纵然不能青史留名,也要实现人生的价值,人活一世,不可虚度一日。朋友们赞成哪一种观点,欢迎分享!
8、⒋无丝竹之乱耳(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9、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此外,尚有校点本《刘禹锡集》。今人卞孝萱著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
10、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11、职业: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12、除诗歌与论说文外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在唐代辞赋史中,乃至整个辞赋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存赋十一篇,与唐代各家所存辞赋数目相较,也不算少了。马积高在其著作《赋史》中评价中唐时期的辞赋家,列柳宗元为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又将柳宗元之辞赋同屈原相提并论,即可见一斑。而实际上,刘禹锡本人也是对自己的文章水平颇有自信的,在其《子刘子自传》中他说:“天与所长,不使施兮。”这里的“所长”指的即是自己的长于文词,而在这“文词”之中当然也包括辞赋在内。在刘禹锡的十一篇辞赋作品当中以《秋声赋》受后人推崇。
1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4、这与只传下一首诗就被称为才冠盛唐的张若虚那首《春江花月夜》有着相似之处,一首诗就可以吹一辈子。当然,刘禹锡除了这首诗,还有很多值得称道的诗歌和散文。
15、一部《三国演义》让中国人对那个遥远的乱世至今耳熟能详。对此,我们不能不感叹文学的恒久魅力。其实,在《三国演义》付梓之前,三国的故事就已广为流传了。刘禹锡创作《蜀先主庙》就阐发了三国故事,凭吊了历史人物,抒发了别样情感。
16、杜甫在唐代被称为:诗圣
17、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后因王叔文事贬为朗州(今属湖南)司马。元和十年(815)召还,又贬连州刺史。晚为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禹锡在朗州,曾仿民歌为新词。有《刘宾客集》。
18、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19、白居易一生经历坎坷,既有江州司马的凄楚记忆,也有担任杭州刺史的志得意满。乐天晚年厌倦仕途,潜心修行,他在这首诗里表现出一种不胜宦途沉浮之感。
20、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四、陋室铭
1、刘禹锡诗集特点:诗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抒写情怀,多有名篇传世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中文名:刘禹锡
2、“惟待见青天。”强烈表达出希望自己拟想中的“惜春”行为能够实现的心声。纵然风景无限好,倘使碰上个淫雨连绵、路滑泥烂的天气,这一番打算就全都落空了。所以诗人末句希望老天爷能够帮忙,给人间送来个无云无风的大好晴天。
3、⑤儿:指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
4、经典咏流传: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这首诗一出,他留在京城的职位又黄了,被打发到苏州、汝州、同州当刺史的闲职,但他游山玩水,填诗作赋,交友唱和,早将名利置之度外。
6、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赠户部尚书。
7、⒉惟吾德馨(古义: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8、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
9、你们以为我永远不能回到权利中心了吗?
10、以刘禹锡的政治活动、文学创作为重点。并以他的人生际遇、情感历程为主线,以大气魄、大制作为标的要求,创作出来的重量级作品。
11、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5)
12、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13、《三唐诗品》:五言体杂不一。有如“深春风日净”、“昔听东武吟”等篇,宛转徘徊,取涂乐府;“秋江早望”、“谪居悼往”,则结休允晖。若“水禽残月”,模休文之韵思;“楚望苍然”,结韩卿之茂体。余或放言理,失于音调,未求刻意,累在才多也。《女儿》作楚挽之哀词,《泰娘》谱新声之凄奏,七言此其选矣。《聚蚊》、《百舌》托意深微,亦得乐府遗意。律体独多,莹瑕间采。(21)
14、元和十四年(819年)因母丧才得以离开。
15、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16、除诗歌与论说文外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在唐代辞赋史中,乃至整个辞赋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存赋十一篇,与唐代各家所存辞赋数目相较,也不算少了。马积高在其著作《赋史》中评价中唐时期的辞赋家,列柳宗元为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又将柳宗元之辞赋同屈原相提并论,即可见一斑。
17、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18、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19、刘禹锡(772—842年)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著《天论》三篇,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著作。他为抒发政治上遭倾轧的愤懑,写了大量精警含蓄、发人深省的政治讽刺诗和怀古诗。《竹枝词》等描写江南风土人情的诗,具有民歌的清新自然、生动活泼的韵味。当时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历代诗人对他也很推崇。他的散文长于议论,也有名。
20、但是凡事又一分为有利有弊,比如雄鹰和神龟,就充分地利用了世人厌恶的衰秋和寒冬,为其提供了翱翔或饮食之便,可谓善假于物。汗漫,本指漫无边际,这里是指秋天里视野开阔,便于雄鹰捕食。
五、古代诗人刘禹锡简介
1、府在刘禹锡墓的基础上,耗巨资建设了占地280多亩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刘禹锡公园,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刘禹锡墓位于河南省荥阳市城东二十里铺乡(今豫龙镇)狼窝刘村南高地上,古称檀山。墓北距郑州至上街公路约70米,坐北面南,有圆形土冢,冢高约5米,周长约20米。据民国《荥阳县志》载:“刘禹锡墓在檀山。”
2、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3、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4、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5、⑤动词,到,往。例句:吾欲之南海——(清)彭端淑《为学》
6、可惜啊,以前的桃树不仅没有了,玄都观也要完蛋了,就连种桃道士都不见踪影了,没有对手的寂寞,是会很寂寞的!
7、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818年)曾自编其著述
8、人们在尘世中争先恐后,又不停地明争暗斗,而你我却能从中胜出,就是因为他们看得不够通透,也没有达到人生的一定高度。
9、《减字木兰花·立春》苏轼|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10、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11、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15)
12、明眼人一看,此处桃树千株,不是暗指十年来在政治上投机取巧而得意起来的新贵么?要是我老刘当年没被贬,哪还有这些小人得志的机会?
13、白居易写诗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4、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15、《天净沙·春》白朴|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16、作者简介:韩旭峰,笔名老韩。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精神文明报》《青年文学家》《河南工人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多篇作品。
17、我进行改革的时候,你们在哪里?
18、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19、《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20、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六、刘禹锡简介
1、孟浩然在唐代被称为:诗隐
2、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今江苏徐州),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3、作者笔端的城墙、潮水、月亮,还是和二百年前一样;而空城的荒芜、寂寞,却与当年的繁华简直不能相比。作者对盛衰的感慨,溢于言表,虽然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华俱归乌有,令人于言外顿生愁思。
4、《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金石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借力打力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引论铺下了基础。也点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
5、《渔歌子》张志和|长江白浪不曾忧,万顷波中得自由
6、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歌功颂德与警戒自己。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作者托物言志,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7、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8、主要成就: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9、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10、逝世日期:西元842年
11、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12、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16)
13、“法大行”的时候,社会上“是为公是,非为公非”,人们就不会产生祸福来自天命的思想;“法大弛”的时候,社会上是非颠倒,人不能胜天,天命论就在人间得到了宣扬的条件;“法小弛”的时候,社会上是非不清,人们就会对天命将信将疑。
14、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收束全篇,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15、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例句:闻之,欣然规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16、他想起那个玄都观的桃花,于是旧地重游,观里的桃树已经无人照料,有的被砍,有的枯死了,满地长着燕麦野葵,一片荒凉。他睹今忆昔,感慨万千,联想起一些过去打击他的高官权贵一个个在政治斗争中下了台,而他自己倒是顽强地坚持了下来。想到这里,他就又写下了一首诗,来抒发心中的感慨。
17、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18、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9、在巴山楚水苦熬多年之后,刘先生再回都城的路上,他写下:“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看看,从初次被贬到此时,已经是二十三年的辰光。从哪里跌倒的,当然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刘先生马上直奔玄都观,并且做诗一首: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先生的骨头够硬,这次更是说,看看,不要说桃树,连那些种桃道士都找不到影子了,老刘我又回来啦!
20、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1、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2、结果只是螳臂当车,宦官权贵以及手握兵权的藩镇军阀一反扑,不仅逼迫皇帝禅位,还将他们纷纷贬官。带头的王叔文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剩下的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均被贬为边远八州的司马,是轰动一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刘禹锡突然从人生巅峰跌到了谷底,之后他一被贬就是长达23年之久。
3、《岁寒堂诗话》: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三人,笔力不能相上下,大抵工律诗而不工古诗,七言尤工,五言微弱,虽有佳句,然不能如韦、柳、王、孟之高致也,义山多奇趣,梦得有高韵,牧之专事华藻,此其优劣耳。(21)
4、我是有唐以来有才华的人之
5、①表示交往的人例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
7、知县知道后恼羞成怒,又让他从城南搬到城北。刘禹锡环顾新房,房间缩水了一半,旁边只有一条小小的德胜河,但一到春天,河边杨柳依依,满眼春色。此情此景让他仿佛身在长安,于是又写道: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8、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9、你们以为我会老死异乡吗?不,刘郎又杀回来了。
10、难道就是看桃花,看桃花,看桃花吗?
11、锡任东都尚书。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写了《再游玄都观绝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刘禹锡简介20字【131句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