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金星最后下场(牛金星墓在何处)

1、牛金星墓在何处

牛金星,宋献策等文人靠不住,和李自成不是一个阶级的人,还有李自成杀李岩也是失败因素之一。

2、牛金星最后下场

明末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铸造的牛逼通宝,这是真的文物啊[奸笑]

3、牛金星简历

横扫大明的李自成为什么会败给满清八旗?他本是一名小小的驿站工作人员,因为遗失公文而丢了工作,妻子背叛,举债度日,身背两条人命,起义造反,最终迫使崇祯皇帝煤山自缢,但却只做了一天的皇帝,就被吴三桂和清军逼出北京,在湖北被山民杀害。李自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分有名的农民起义军首领,他在明帝国大厦将倾之时适时的发动起义,从而团结了上百万之众。在湖北襄阳建立了大顺政权,并带领百万农民军转战于河南、四川、陕西和山西等地,大顺军的军威所到之处,战斗力衰弱的明军皆望风而降,李自成用严明的军纪约束部队,他把农民军打造成了一支“钢铁大军”,在风雨飘摇的明末社会之际,李自成的农民军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李自成的大军攻陷了明帝国的都城北京城,逼死了明思宗朱由检,灭亡了明朝,之后,李自成率领精兵北上山海关与明末名将吴三桂激战,在吴三桂与关外的清军的联合打击下,李自成的大军损失惨重,随后,李自成败逃回北京,接着,他再向山西、陕西败逃,大顺军最终被清军彻底剿灭。那么,力量雄厚的大顺军能够摧毁立国将近300年之久的明王朝,其为何会惨败于游牧民族清军之手呢?李自成的大顺军惨败于清军的根源在于以下几点:第一:他们一直处于流动作战中,没有建立稳固的后方根据地。李自成的大顺军从起义开始到最终失败为止,其基本上是处于流动性的作战,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并没有对占领地进行大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建设。他们大军走后,导致失地又被明朝的散兵游勇夺回。第二:农民首领们的小农思想意识,这给农民起义军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无论是李自成,还是他的谋士李岩、牛金星等人,他们都农民阶级出身,他们在打仗之前都一直呆在家乡农村,他们的眼界和视野都很狭窄,农民军首领们头脑里充满着小农思想意识,其往往目光短浅,小富即安,没有远见卓识,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第三:大顺军谋士们的整体文化素质不够高,这导致了战争决策不断出现错误。李自成手下的谋士,其并没有经过学校系统性的教育,大顺军谋士们缺乏文化素养,他们活动的区域也只是在自己家乡,这导致他们没有全局观,眼光狭隘,这些来自下层的知识分子们,无论是带兵,还是打仗,他们都是外行。第四:李自成在战争后期的不严格治军,让大顺军的战斗力严重下降,终于被清军全歼.农民出身的李自成和大顺军统帅们都缺乏管理大兵团的能力,在战争后期,李自成甚至无法很好的约束各支队伍,由于他们没有建立一个绝对坚强的领导核心,这导致大顺军的力量涣散,军心涣散,导致失败。李自成在进攻北京之前,他就应该想出对付并消灭清军的措施,但他没有那么做,在入主北京之后,李自成表现出骄傲自满,丧失斗志,李自成最终于1645年死于湖北通城县九宫山的山民手中,或许历史让他在一定时期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当他完成了这个角色之后,历史便会让他消失!

4、为什么牛金星的去向成谜

李自成的丞相牛金星最后到哪里去了?牛金星作为李自成的丞相,随同李自成从北京撤到湖北黄冈后,考虑到李自成大势已去,后有清军追击,前无落脚之地,失败已成定局,于是,他便携带一家老小和一些黄金开溜了。当李自成找他商量大顺朝的军政大事的时候,他已杳无踪影了。至于牛金星最后去了哪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投降了清朝做了官;二种说法是他去江西一座深山里出家当了道士。两种说法究竟哪种可靠呢?史学家认为,第一说法是不可靠的,因为牛金星是李自成的丞相,是清朝敌对势力的要员,所以他即使投降了清朝,也会被清朝杀掉,正因为这样,牛金星是不会去自投罗网的。所以,关于牛金星的最后去向,还是第二种说法比较可靠。事实上,牛金星为了保命,他去做道士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他一方面可以躲过清军的追杀,另一方面可以躲过李自成余部的追杀。(图片源于网络)

5、牛广简介

崇祯十年,崇祯皇帝下令让正在为父亲服丧的杨嗣昌“夺情”,出任兵部尚书,专职负责围剿义军。杨嗣昌,字文弱,武陵人,陕西三边总督杨鹤之子,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 崇祯初年曾任永平,山海诸地巡抚。崇祯七年,任职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他深受崇祯皇帝信任。崇祯十年三月,杨嗣昌抵达北京就任,此时义军日渐做大,各地叛乱形势十分复杂,杨嗣昌就任后,便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策略,以对付日益壮大的农民起义军。崇祯年间,大明王朝内忧外患,不只是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出现了问题,财政上也是捉襟见肘,杨嗣昌所制定的战略方针就是建立在“攘外必先安内”的基础上,他认为义军才是大明腹心之患,清军的骚扰不足为惧,为此,他布置十面张网,对义军进行层层围剿。杨嗣昌将陕西、湖广、河南、江北四个省区作为围剿义军的主要战场,这就是所谓的“四正”; 以延绥、山东、山西、江西、江南、四川六个省区作为辅助作战的战场,称之为“六隅”,又在十个省区设立十位巡抚负责指挥“专讨”义军的主力,也就是“十面张网”,为了顺利实施这一计划,杨嗣昌建议朝廷在十个防区增兵十二万,增饷二百八十万两,至于怎么筹钱,当然是向百姓加派,这样做缺点也很明显,会进一步加重百姓生活负担,激化民变。李自成率领义军在四川、甘肃、陕西一带活动,义军处处受到官军的打击,屡战屡败。崇祯十一年十月,在潼关南原,李自成遭到洪承畴和孙传庭的合击,经过一番浴血奋战,最后仅剩李自成和刘宗敏等十八人突围。这之后,他们一直蛰伏在陕西商洛山中,一边收集流失各地的旧部,重新整顿人马, 一面筹集粮饷,准备再度起兵,直到崇祯十三年十一月,李自成这才再度率兵从商洛山出来,向河南发起了进攻,当时河南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饥民遍地,他们都加入了李自成的队伍,义军实力迅速得到恢复,李自成率领义军先后攻下了永宁、新安等县城,在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率领义军攻克了洛阳,活捉并杀死了福王朱常洵,抄没了福王府邸的所有财物,并将粮食用来赈济灾民,也因此,李自成的义军很受百姓拥戴。没过多久,张献忠也攻克了杨嗣昌的大本营襄阳,并处死了襄王朱翊铭和贵阳王朱常法,杨嗣昌很受打击,自从督师以来,他转战各地,却始终不见成效,还时常被朝中文官拖后腿,如今又有两藩被杀,崇祯皇帝肯定也会问责,如今外患未平,内忧愈演愈烈,杨嗣昌自知无力回天,自杀殉国。这对义军而言是个天大的好消息,李自成也是时候思考义军未来的发展了,他听从了李岩、牛金星等人的建议,开始为义军提出一些纲领性的口号,比如针对税赋沉重和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李岩就提出了“均田免粮”的纲领,义军每到一地就会宣布“三年免征”或“五年不征”的政策,还提出了“平买平卖”“割富济贫”的口号,这些口号和政策都是为了争取民心的,显然李自成已经有了争夺天下的意思。另外,义军是由一群饥民、流民组成的,他们没啥纪律性,也没少干烧杀抢掠的事情,如果一直这么下去,肯定是不能指望他们能夺天下的,当初太祖朱元璋造反时,在形势逐渐明朗后,也开始规范手下的部队,所以李自成也开始申严纪律,宣布“不淫妇女,不杀无辜,不掠资财”等规定纪律。李自成还喊出了“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的口号,严禁义军骚扰民宅,严禁行军途中毁坏百姓庄稼,也因为义军纪律严明,时常开仓赈济饥民,义军越来越得到百姓拥戴,这也产生了一个好处,李自成的队伍越来越大了。崇祯十四年二月,李自成率军围攻开封,十七日,李自成到城下观察敌情时,被明军射中左目,伤口深达二寸,次日,李自成便率领义军向西转移,到七月,李自成与罗汝才汇合,义军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九月,李自成攻破项城重创明军,十二月,李自成再次围攻开封,攻城二十余日未果,只能撤军了,这之后的半年里,李自成率军接连攻克了十多座县城,李自成重拾信心,在崇祯十五年五月,第三次围攻开封,九月中旬,黄河忽然决口,开封城不攻自破。崇祯十五年十一月,李自成与贺一龙、蔺养成、贺锦、马守应、刘希尧等合营,李自成的实力进一步壮大,至此,农民起义军就形成了李自成和张献忠两股势力并存的局面,张献忠在四川、湖广与明军作战,李自成则在河南、湖广、陕西与明军作战。崇祯十五年闰十一月,李自成攻克河南汝宁,控制了河南省黄河以南的地区,十二月,李自成率军先后攻克襄阳、孝感、常德等地。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李自成决定先攻占西安建立基业,再继续攻打北京,九月,李自成在潼关杀死了大明兵部尚书,五省督师孙传庭,并控制了整个西北地区,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改元永昌。#历史回眸##明朝#图一李自成,图二杨嗣昌,图三孙传庭#牛金星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牛金星最后下场(牛金星墓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