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献照片(周小献简历)

1、周小献简历

一九五五年,中共中央给开国将帅授衔时,少数将领授衔颇受争议,在众将军中授衔争议最大的要数萧克将军了,凭萧克的资历咋说也要授于大将军衔,可结果只授上将军衔,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看看萧克的资历,八一南昌起义时,就有萧克的身影,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叶挺部任第二十四师七十一团二营八连指导员,八一起义的有朱德、贺龙、刘伯承等;在红军时期,萧克担任过红六军团军团长,其他的军团长有谁呢?朱老总,彭老总,林总等,建国后资历比较低的徐海东和肖劲光那也是大将,唯独萧克一个上将;后来萧克又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当时三大方面军的六位正副指挥,除了大将王树声也都是元帅;抗战时期,红军改编八路军后一共只有三个师的编制,而这六位正副师长中也唯有萧克一人不是元帅;到抗战后期,萧克担任过晋察冀军区代司令,而当时八路军一共有四个大军区,而另外几位也都是元帅军衔;一九四八年,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华北军区,司令员是聂帅,而萧克和徐帅同为副司令。一年后萧克又被调到东北,担任四野参谋长,兼任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不论是华中还是四野,跟他差不多级别的建国后不是元帅也是大将;到了建国后,萧克成为第一届副国防部长,同时担任这一职位的还有四个人: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王树声,都是开国大将。看萧克的资历,在众上将中无人能及,即使在十位大将中也没几人能比,资历堪比元帅级,不过奇怪的是,事实上萧克仅授于上将军衔,主要原因是跟萧克后来的军政生涯却一路走低,建国后甚至长期靠边站,有很大关系。首先就是与上级贺龙的关系不太和睦,1934年,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共同创建了湘鄂川黔苏区。红二军团军团长是贺龙,红六军团长是萧克,当时面对国民d大军压境,由于贺龙和萧克在战法上思想不统一,贺龙想打运动战,但萧克想的是打防御战。谁知萧克的打法其实是消耗战,国民d耗得起,而苏区却耗不起,因此防线逐步被突破,红军的生存空间渐渐变小,为减少损失,萧克不得不率部先行退出了战斗。贺龙那边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消息,还在苦苦相持着,眼看敌人越围越多,他也只能下令撤退,部队因而付出大量伤亡。贺龙因为此战对萧克很有意见, 当然,贺老总后来成为了萧克的直属上级,也没针对过萧克。其二是一九三五年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见自己兵强马壮,走了错误路线,红一军北上时,却执意带领红四军挥师南下,最后差点溃不成军,其间张国焘不断派代表来找萧克谈话,言语间都说南下如何正确、北上如何错误。萧克当时搞不清事实真相,就稀里糊涂接受了张国焘的任命,成为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军长。虽然他事后表示过纯属无意之举,但也给很多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对后续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其三就是萧克自己也没能把握住的两次机会,一次是一九三九年,萧克被派去开辟冀热察根据地,并担任挺进军司令兼政委、军政委员会书记。冀热察面积很大,包括冀东、平西、平北三大块,如果顺利,再创造出一个晋察冀那萧克的功劳就大了,可当他刚到达冀热察没多久,日寇就打下了广州,战略重心回归于华北对付八路军。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挺进军主力再去冀东发展,那战线就拉得很长,容易被日寇分割击破,所以总部要求萧克先以巩固平西为主,不再扩大根据地。这让萧克很沮丧,他转而将精力放在了文学创作上,在平西的几年他写下了四十多万字的军事题材小说《浴血罗霄》。写小说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如果他把重点用在主业上,很可能平西等根据地的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由于最后冀热察作为不大,直接归晋察冀领导,萧克也调任为晋察冀军区副司令。这时候他跟另外两位副师长的差距就已经出来了,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开辟了晋察冀根据地、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参与了山东根据地的开辟与发展。而萧克就这样错失了第一次机会。第二次机会是在一九四六年六月,晋察冀军区重组了野战军,萧克担任野战军司令员,当时晋察冀的情况有点类似华东,如果萧克能率部打出几个经典战役,那他成为华北的粟裕也完全有可能。然而在大同集宁战役、张家口战役接连失利,晋察冀野战军损兵折将,张家口、承德失守后,晋察冀与冀察热辽地区的联系也被敌人切断,萧克这就又没把握住崛起的机会。同年十二月晋察冀军区再次撤销野战军指挥机构,后来就被任命为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直到平津战役结束后才到第四野战军担任参谋长,其实这个时候就已经等同于降职。四野南下之时基本没再遇到什么重大战事,他也就没有获取重大战功。这几大原因综合下来,不难认为在五五年仅授于上将军衔与政治路线及战功有很大关系。不过对于这些,他本人还是看得挺开的,最重要的是他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文学成就高,他所著的《浴血罗霄》在一九八八年获得茅盾文学奖荣誉奖,这个荣誉也是绝无仅有!第二是长寿,他是在二OO八年去世的,享年一百零一岁,过百岁的开国将帅可不多!更难得的是其夫人骞先佛,享年一百零六岁,革命夫妻过百岁绝无仅有。

2、周小献照片

8号中午十一点十一分, 中国退役将军首提琉球独立,日本人要“宣战”,敲打得恰到…… - 今日头条瞩望云霄的视频#周小献将军简介#

3、抗日名将周保中生平介绍

吉安出来后,顺国道来到将军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8万多人,为国捐躯的达5万多人,全县姓名可考的烈士达23179名,长征路上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这里走出了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以及一百多位省部军级干部。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部分在兴国工作和战斗过,是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可惜周一博物馆闭馆,没能去到。书院也闭馆,也没能去到

4、周小献

1936年10月26日,张学良将军陪同蒋介石爬华山,在华山苍龙岭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中共有四人,前排左起:张学良、蒋介石,后排左起:蒋孝先、钱大钧,其中,蒋孝先是蒋介石的堂侄,钱大钧则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八大金刚”之一。照片中,蒋介石左手杵着拐杖,顺着台阶而坐,精气神看起来都非常不错,颇有一副志得意满、天下尽在掌控之中的架势,再看其脚上穿着一双草鞋,据说这是宋美龄亲自为其编织的,也不知道是真假,毕竟,以宋美龄的出身来说,是不太可能会干这种“粗活”的。反观张学良,尽管年纪比蒋介石轻,但身材略微发福,精气神也没有蒋介石充沛,一副忧心忡忡的神态,略显有些憔悴,透露出一股淡淡的忧郁,不知他忧的是国家前途、民族命运,还是有其他……整张照片,看似一团和气,但据说,此次爬华山,蒋、张二人却没少争吵,而他们的争吵自然是围绕着如何破解当时时局困境而展开的,蒋介石的主张是攘外必先安内,而张学良则主张枪口一致对外,全面抗战,二人谁也没能说服对方,导致最后蒋介石大怒,最终拂袖而去,这一次爬山自然也就不欢而散。1936年12月12日,也就是这次爬山之后的47天,张学良就联合西北军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直接扣押了蒋介石,必将抗日,最终促成了全面抗战的大势,也洗刷了他因丢掉东北而背负的“不抵抗将军”的恶名。至于后面的两位,也在这次事变中得到了不同的遭遇,蒋孝先直接被东北军击毙,而钱大钧也在事变中受伤,后来又追随蒋介石参与到了全面抗战的洪流当中,为抗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5、周小献书画作品介绍

1982年,开国少将尤太忠在部队视察工作,突然看到一个副团长有些眼熟,一问名字,大吃一惊,马上拨通了开国中将吴克华的电话:“老首长,这事儿你不能瞒我呀!”这个副团长,他认识,那就是吴克华将军的儿子啊!吴克华,是我国的开国中将。1913年出生于江西,自小便参军入伍,直到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d,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期间都有着突出表现。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一场战役,辽沈战役。吴克华被老蒋委派,带领四纵和十一纵,一同保卫塔山。这场战争死伤无数,但好在吴克华及时调整了作战策略,最终在死亡数比国民d少一辈的情况下,获得了胜利。新中国成立前,他赶赴北平,保护了那里的历史文物、工厂、学校等。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国家授予了许多头衔,还任多个职位,深受国家的重视。曾经吴克华因为三顶“帽子”而被关押了四年之久,好险李德华知道了这件事,并假借要提审吴克华,最终才将吴克华救出来了。老一辈为我们打下的基础,我们至今都难以忘记,始终记得他们的无私奉献。他的儿子,吴晓伟。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致力于要从军护国。特别是在他得知了父亲吴克华的英雄事迹后,更是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吴晓伟毕业于石家庄的一所军校,之后就被分配到了军区,在军区中勤勤恳恳地训练、研究作战技术等等。对外,从来没有提及过父亲吴克华。但这事瞒不了上级领导,他们一查档案就知道他是吴克华之子,出于对吴克华将军的敬仰和尊重,其上级领导曾经有问过吴克华,是否要直接将他儿子任命为军官。对此,吴克华怒了,他说,你们提拔他,无非就是因为我,但我觉得我儿作为一名军人,理应从低做起。此话一出,其他人倍感羞愧。是啊!自己作为军人怎么可以无视军中纪律,擅自将其调岗呢。最终,吴晓伟从一名小士兵做起,经过几年的努力之后,他不负众人的期待,以优秀的成绩当上了副团长。这个喜讯还是尤太忠上任了广东省军区司令员的时候发现的。当时尤太忠在军区巡视,他发现有一名副团长,站姿挺拔,严格训练士兵,他带领的团口号喊得响,即使是在烈日下,汗流浃背,也不曾动过,能看得出来这个副团长是有点水平的。尤太忠走向前去,毫不掩饰地对他赞美了一番,也鼓励他要在往后的日子里更加努力,尽早成为国家能用的人才。在近距离的接触下,尤太忠觉得这个副团长很面熟,像是在哪里见到过一样。之后每次见到吴晓伟,他都会有这种感觉,最终他按耐不住好奇心,问了同事,那个副团长的由来。这会才知道,原来副团长吴晓伟是开国中将吴克华的儿子。这下,可把尤太忠震惊到了,原来是老友的儿子。可是老友却没有告诉自己他的儿子在自己的军队里。但同时他也不惊感慨道,吴克华果然是正道之人,如果没有能力也不会让别人当某个职位。即使是自己的儿子,吴克华也没有存心提拔,而是让他自己从中成长。得知此事后,想到自己与对方都是多年的战友了,所以还是打去了电话。而且自己的这个岗位还是由吴克华向别人引荐而来的,也就是说吴克华早就知道他儿子就在自己的手下当兵。所以电话接通后,尤太忠忍不住问了吴克华,你这事就不对了,怎么你儿子在我手下干活,你也不说声呢?此时吴克华大笑,接着表示,在谁底下做事都一样啊,没有区别的。难道你会因为他是我儿子而给他优待吗?想必也不会,我知道你是个忠诚的人,但这种小事,我觉得还是不需要跟你说,免得你不知道怎么对待他,你就公事公办即可。此番话,突然让尤太忠羞愧不已。他心想,对啊,即使我知道此事,也没有用。自此,尤太忠谨记吴克华的话,然后对待吴晓伟从来都不纵容,而在其做得好时,也会夸奖他。最终,吴晓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解放军将领。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看法呢?可以在底下评论区留言哦~点下“关注”,支持一下小编,系统将自动推送同类文章。

6、抗战英雄周子昆事迹简介

这是陈锡联和王近山年轻时的珍贵合影!拍摄于抗战时期,当年只有二十多岁,已经是八路军中的老战士了。两位将军长期指挥部队在前线作战,给日军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一生为国,立下无数战功。两位将军同时也是很好的好友,多次经历过同生共死,在二野多次联手阻击日军。陈锡联出生于1915年,湖北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d,走过长征,参加抗日战争,在八路军中担任八路军第129师旅长。解放战争期间这次担任第二野战军兵团司令员。解放战争结束后,又被调到重庆担任书记。除此之外,他还在炮兵团,沈阳军区,北京军区中央军委,担任过司令员。经验十分丰富。抗日战争期间,他还带领部队偷袭过日军机场,导致日军22架飞机被退回。1955年后被授予上将军衔。王进三将军出生于1915年,湖北人,相比于上一位将军,他加入革命的时间比较晚,1930年加入革命,1932年就直接加入中国共产d,他的作战经验也十分丰富,红军期间担任过师长,八路军期间担任过旅长,后来同样在野战兵团担任副司令员。参加过多场战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剿匪行动,反包围行动,反突击行动,作战经验十分丰富,除此之外,他还参加过非常之多的战役有: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上d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襄樊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朝鲜战争打响后,又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可以说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无比,各式各样的战役都打过,对战争有了一个新的概念。向两位将军致敬!

7、周小献个人资料

周总理给许世友打电话:“许世友大将军,我是小兵恩来啊。”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d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d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因病病逝,享年80岁。1955年,许世友被授上将军衔后,和下属一起喝酒庆祝,正喝着,有人打电话来,许世友带着酒气接起电话:“我是大将军许世友,你是哪位?”不料,对方只说了一句话,许世友立刻肃然起敬。原来,电话里传来一句温文尔雅的话:“许世友大将军,我是小兵恩来啊。”听到这句话,许世友立刻酒醒了大半。大家都知道许世友喜欢喝酒,而且会强行劝酒,周总理知道后,曾经特意约许世友“斗酒”。事后,周总理劝说许世友将军:“喝酒不要强人所难。”从此之后,许世友再也没有强劝人喝酒。#头条创作挑战赛##三分钟讲历史##酒业杂谈##周小献将军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周小献照片(周小献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