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军校广场的围栏拆啦!广场变得更亲民。
2、军校广场的前世今生一所不该被淡忘的军校保定市东风东路和五四东路之间,有一片绿地广场,它有个响亮的名字,叫“保定军校广场”。提及近现代中国的军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黄埔,确实,黄埔军校在中国现代史上表现过于精彩,以致人必称黄埔。其实,有一所军校无论资历、成就、声望,均不逊于黄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它便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正规军事院校保定军校。这是一所国立军事院校,一所原本寄托着富国强兵梦想的军校。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一所高等军事学府。自 1912 年 10 月正式开办,至1923 年8 月停办,共办 9 期,毕业生 6500 余人。许多保定军校生后来在黄埔军校当了教官。他们为国共两d合作、为培养中国现代的大批军事领导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后来有“北保定南黄埔”之脊。1900 年,八国联军侵人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天津附近不准驻扎军队,驻天津小站的练兵机构——武备学堂,被迫迁到保定。后经袁世凯奏准,在保定东关外创办北洋陆军将弁学堂,由冯国璋任校长,1906 年改由段祺瑞接任。1903 年,北洋陆军将弁学堂改名为北洋陆军武备学堂,又改称北洋通国陆军学堂、陆军随营学堂。1907 年更名陆军大学堂(简称陆大)。民国改元后,改为陆军军官学校。与将弁学堂开办的同时,在保定军校的南面创办北洋陆军协和学堂,后改名陆军速成学堂,废后改为兵营。人们习惯把这两所军校统称“保定军校”。保定军校重视基础教育。清末,各省有一所陆军小学,其学生来源主要由各地驻防旗人子弟中选送,其次由每县的高等小学中选送一名体质与学业兼优的汉族学生,他们的年龄在十四五岁,都享受公费待遇。陆军小学毕业后,其优秀者升入陆军中学。当时全国有四所陆军中学,第一陆军中学在北京清河镇,第二陆军中学在南京,第三陆军中学在武昌,第四陆军中学在西安。陆军中学毕业后,编成“入伍生队”,先在保定军校的分校过半年军队生活,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加以考核,合格者才能升入陆军军官学校。因此,军校学生的素质非常高。1912 年民国成立,各省陆军小学停止招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重新开学,将这一年进校的学生定为保定军校第一期。1917 年招收的那一批学生,于1921年升入保定军校,这是第九期学生,也是最后一期学生。民国成立后,各省为培养地方势力,先后建立“讲武堂”。各师为扩充军事实力,也成立“学兵队”。但是,只有保定军校才是设备完善、训练严格的一所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教官和科队长多聘留德、留气的优秀毕业生担任。学生按兵科编队,分别进行教育训练。担任生活管理和本兵科的术科教练,军事教程由中校教官担任;技术术课为劈刺、体操、武术等,由技术教官担任,另有技术助教辅助技术训至第八期,对学生编队做了一次改革,各兵种混合编队,一般的军事课和生活管理均在混合队,队长提为中校级,伙食也改为连队办理。骑兵和辎重科由骑兵科队长兼管,减少了兵种负责人,军事教官由中校降为少校。保定军校主要功能为训练初级军官。学习期为两年,分步、骑、炮、工、辎重五科,保定军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参照德国与日本的军事教育,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订而成的,逐步摆脱了天津小站练兵的一套旧法。学制章程参照日本士官学校,教官亦以日本士官学校毕业者居多。保定军校之所以中外闻名,与人才辈出及对中国近代史影响之大分不开。假若保定军校开办校友会,那么应邀的少将以上军官将达到 1600人以上,其中包括吴佩孚、孙传芳、蒋介石、白崇禧、陈诚、唐生智、黄辉祖、熊秉琦、何贯中、李济深、齐燮元、戴凤翔、薛岳、李景林、王都庆、王承斌、张群、杨杰、陈调元、商震、季方、叶挺、赵博生、董振堂、边章五、季振同、张克侠、邓演达、蒋光鼐、陈铭枢、熊式辉、陈宝仓、黄绍竑、黄琪翔、张治中、傅作义、何基沣、余汉谋、刘文辉陶峙岳、李树春、孙楚、杨爱源、李品仙、郝梦龄、乔明礼、罗卓英、周至柔、秦德纯、顾祝同、钱大钧、刘峙、上官云相、陶钧、胡宗铎、林薰南、蔡廷错……在中国现代史上,无论是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有保定军校毕业生参与,并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保定军校不应该被历史遗忘,最该让人们铭记的是首任正式校长蒋百里。
3、军校广场保定小日本就爱干“鸠占鹊巢”的事,今天在军校广场遛弯,在广场东北角一个不显眼的地方,竟有一块石碑,说明此地是侵华日军修建水井塔的遗址。原来1937年9月,日军攻占保定后,在袁世凯创建的“保定陆军学校”旧址改建成“日本保定干部候补生队”,就是培养侵华日军军官。在军校东北角建立了这座水塔。据说五百年前,法国作家拉伯雷创作了一个词,cardre,有军官、高级管理人员的意思。后来,日本人译成“干部”,意思是干事情的部。上世纪初,“干部”这个词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我们现在对“干部”屡见不鲜了。日本侵华,在我们的国土上培训军官,妄想“武运长久”,没成想1945年就缴械投降了。这帮“挨千刀”的,就喜欢做“春秋大梦”。
4、军校广场跳舞军校广场的桃花迎春花都开了,春天真的来了!今天路过东风路军校街,发现军校广场的迎春花都开了了,远远望去,黄灿灿的一大片,更为惊喜的是,旁边的一株桃花也开了,淡粉色的花朵,一枝独秀,非常好看。是啊,这几天保定的气温直线上升,据说明天最好温度有30℃,真的是一秒入夏。珍惜好春光,快出来踏青赏花,呼吸新鲜空气吧!
5、军校广场美食街保定军校的水井台座今天由军校街路过保定军校广场,偶见草坪里立有一块石碑,遂停车近前观看,原来是军校纪念馆马老师撰写的碑文,讲述了此水井塔的来历。我上学时曾跟随父亲多次来保定畜牧场看望原望都首任县长,我爷爷的老上级王天义老人,有一年冬日午饭后,趁阳光和暖老人家让我陪他走了走,他曾指着远处的水泥台圈对我说那是日本人留下的“洋水井”……老保定人称水塔为“洋井”,除保定军校这座外,还有一座在三丰路“三间房”村,因那时的蒸汽火车是依靠加煤烧水产生蒸汽推动车轮转动向前,火车头里都有一个大大的水箱,所以在原平汉铁路南货场修建有专用水塔设有加水站。保定军校自1923年停办之后,先后成为直,皖,奉,晋军阀的驻军兵营,每一次部队撤防对军校都会进行一次洗劫,久而久之军校已破败不堪。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攻占保定时军校损毁严重,日军占领保定后重修军校被毁的校舍,军校遂成为日军在保定东郊的重要据点,长期驻有部队,还曾一度成为华北日军的士官学校,为保证部队卫生用水日军修建了此水塔。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保定军校校舍被附近村民彻底拆毁,解放后军校原址毗建为河北农场,1955年又改为保定畜牧场,同年水塔被拆除,只留下了水泥圈台基。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军校广场的前世今生(军校广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