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生于洪武二年(1369年),江西吉安府吉水县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传说他小时候聪颖绝伦,有“神童”之称,五岁时他父亲教他诗文他听一遍就能记住;七岁时就能写文章了;十岁一天背诵千言的文章,终身不忘;十二岁读尽《四书》、《五经》,并能贯穿它们的义理。据说解缙幼时,有一次去河里洗澡,把衣服挂在河边的古树上,这时县令来了,对解缙说:“我出个对子,你若对得出来,我就还你衣物,你若对不出来,衣服就我拿走了。”说完,指着古树说道:“千年古树为衣架。”解缙马上回道:"万里长江做浴盆”。后来,告老还乡的李尚书不信他有此奇才,便宴请几个退隐的权臣显贵来作诗,派人叫解缙前来应对,想当众奚落他一番。解缙来到李府,只见大门紧闭,仆人要他从小门进入,他偏不走小门,要走正门,与仆人争闹,李尚书闻吵,出来大声说:“小子无才嫌地狭。”解缙当即答日:“大鹏展翅恨天低。”尚书大吃一惊,赶忙大开中门迎接。有一年春节,解缙在后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对门的员外看了,很不高兴,心想,只有像我这样的人家,才配贴这副对联,就命仆人把竹子砍了。不一会,家人来报,解缙的春联改成了: “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员外听罢,非常恼火,令人把竹子连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联又改为: “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解缙中进士三甲第十名,同年,官至翰林学士。当时朱元璋发现解缙才学丰厚,便非常器重他。后来,解缙为朱元璋呈上万言书,主张应当简明律法、并赏褒善政。朱元璋读后,称赞其才。解缙初入仕时,曾指责兵部僚属玩忽职守,尚书沈潜对此极为恼怒,上疏诬告解缙。明太祖朱元璋由此也责备解缙“散自怒”并贬他为江西道监察御史。韩国公李善长因罪被朱元璋处死,解缙代郎中王国用上疏为李善长辩冤,他又代御史夏长文革疏《论袁泰奸黠状》,历陈御史袁泰蔑视朝纲,贪赃枉法,陷害忠良之罪。袁泰受到处罚,对此怀恨在心。但朱元璋毕竟是开明皇帝,认为解缙还缺乏涵养,必须修身养性,闭门思过,否则定会成为众臣攻击的对象。于是,朱元璋召解缙父亲进京,对他直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解缙只好随父回归吉水。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解缙感念太祖知遇之恩,进京吊丧。时明惠帝朱允炆临朝,袁泰乘机进诲言,攻击解缙“诏旨,且母丧未葬,父年九十,不当舍以行。”朱允炆听信诲言,解缙遭贬。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登基,解缙升任翰林侍读。随后成祖建立文渊阁,解缙,胡俨等进文渊阁参预机务,明朝内阁制度由此开始。不久,又迁为翰林侍读学士,奉命总裁《太祖实录》、《列女传》,书成,朱棣赏赐银币。其后又主编《永乐大典》。永乐二年(1404年),解缙晋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为内阁首辅,这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时。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召解缙入宫,磋商立太子之事。当时明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但解缙却直言说:“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朱棣听后面有不悦,对此议犹豫不决。解缙为说服朱棣,只说了一句话:“好圣孙(朱瞻基)!”两人相视而笑。最终立了朱高炽为太子。于是便彻底惹恼了汉王朱高煦。后来,朱高煦派人陷害解缙泄露“宫中语”。朱棣大发雷霆,贬解缙为广西参议,又改为到交趾,去督运粮草。政治上不成熟的性格,让解缙在官场上一直倒霉。每次都是被同一个叫“活得太明白,口无遮拦”石头绊倒。解缙虽然是个很聪明的人,但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就没有那么聪明。在官场混迹多年,解缙却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过于耿直,因此得罪了不少人。l所以,解缙失宠之后,许多人更是落井下石诬陷他。永乐八年(1410年),解缙入京奏事,正遇朱棣北征未归,故只好觐谒太子朱高炽而返。于是朱高煦又乘机进诲言说:“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朱棣大怒,永乐九年六月二十九日(1411年7月19日),解缙被逮入诏狱,拷打至极。永乐十三年(1415年),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上囚籍,朱棣见到解缙姓名问:“缙犹在耶?”纪纲会意,用酒将解缙灌醉,而后拖到积雪中埋起来,解缙立刻死了,时为其年正月十三日,此时解缙年仅四十七岁。解缙去世后,家中财产被抄没,妻儿宗族都被流放到辽东。直到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朱见深一终于下诏为解缙平反昭雪,恢复官职,赠朝议大夫,谥文毅。#历史人物# #历史#l
2、历史评价解缙明,解缙巜桑》:一年两度伐枝柯,万木丛中苦最多。为国为民皆丝汝,却教桃李听笙歌
3、解缙的下场他写下明代“颜值”最高的草书,500年来膜拜者无数,这字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美!明代“盛产”才子,前有解缙、刘基、杨慎,后有王阳明、徐渭、徐祯卿,个个学富五车。而在书法领域,明代第一才子并非文徵明,也非董其昌,他的名气不如这二人,但在天赋上却远超他们,他就是王宠。王宠,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明弘治七年(1494年)生于吴县(今苏州)。他家境一般,年幼时在父亲的酒馆里帮工,但这丝毫没有掩盖他的天赋,年纪轻轻就因一手好字闻名乡里,书画、诗文、篆刻名噪一时。王宠虽是才子,但也命薄,1533年,还不到四十岁便英年早逝,但他却如流星一般,光芒无法掩盖。《三吴楷法跋》称赞他的字:“婉丽遒远,奕奕动人,为时所趣,几夺京兆价。”《四友离书论》也认为:“衡山之后,书法当以王雅宜为第一”。王宠的书法能抢祝枝山的风头,而相比于天资平平,大器晚成的文徵明、董其昌等人,王宠才气远超他们,假使能如文、董一般长寿,王宠的成就不可估量。王宠的小楷极为精妙,但他的草书更是一绝,可谓独树一帜,数百年来膜拜者无数。《草书千字文》是王宠罕见之作,也是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至宝。此帖写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全卷数百行、洋洋洒洒1000余字,单字大小约3厘米。《草书千字文》舒朗洁净、朴茂古雅,无丝毫俗气,细看、临摹一番颇为赏心悦目,论颜值能排明代草书之首。王宠的行草书受王献之、智永、虞世南和祝枝山影响,在他人生最后几年形成明显的个人风格,书写《草书千字文》时,王宠的行草风格已然成熟。此帖尖锋入纸,行笔不刻意露出锋芒,圆笔为主,使转灵活;结体俯仰、欹侧变化比较明显,这与王献之风格极为相近。《草书千字文》用笔既有魏晋的遒逸之姿,又兼具个人骨力内含、外柔内刚的特征。因字赋形、气息较为平和利落,没有大开大合的霸悍之气,字与字间也很少有连笔牵丝,章法亦疏密结合,典雅大方,实为王书之精品。在此帖卷后,黎惟敬点评道:“晋人真迹,世所罕见。所传者,仿书耳。诸体混淆,若出一手,不辨其为谁也。近世吴人王履古氏独能追踪大令,萧散俊逸,复出流辈,虽不见晋人书,知其为绝艺也。”超唐入晋,直追“二王”,王宠做到了!现在,我们将王宠这卷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草书《千字文》,进行了1:1超高清复制,做到了纤毫毕现,与原作别无二致,若您喜欢,请点击下边链接一观!
4、解缙历史网上抄书明代“盛产”才子,前有解缙、刘基、杨慎,后有王阳明、徐渭、徐祯卿,个个学富五车。而在书法领域,明代第一才子并非文徵明,也非董其昌,他的名气不如这二人,但在天赋上却远超他们,他就是王宠。王宠,字履仁、履吉,号雅宜山人,明弘治七年(1494年)生于吴县(今苏州)。他家境一般,年幼时在父亲的酒馆里帮工,但这丝毫没有掩盖他的天赋,年纪轻轻就因一手好字闻名乡里,书画、诗文、篆刻名噪一时。
5、解晋主要成就明朝时,朱元璋对才子解缙说:“大才子,把咱这件糗事给写下来吧!”解缙脸色沉重,16G内存的大脑转得飞快,生死攸关啊。有一次,朱元璋带着解缙去河边钓鱼。但是,老朱耐着性子折腾了一上午,连鱼的面都没见到。眼瞅着脸色变得非常不好看,老朱扭头对解缙说:“大才子,把咱这件糗事给写下来吧!”解缙是才子不假,但是,这鬼事该怎么记下来,才能让老朱满意呢?老朱这是给解缙出了一个难题呀,杀人如麻的老朱,一旦发起火来,他自己都害怕,这简直就是送命题啊。老朱已经够扫兴了,得让老朱高兴起来,不然,保证吃不了兜着走。解缙不愧是才子啊,人家喘口气的功夫,眉头一皱,有了:“数尺纶丝入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为啥才子总是招人喜欢?这打油诗,太应景了,本来心情不好的老朱,顿时眉开眼笑。哈哈大笑,鱼竿一扔,“咱不玩了”转身离去,解缙也完美地过关了,帮领导解了围。你以为这就是一个小故事,小段子?错了。这是跟领导相处的大智慧啊!你看,老朱钓了一上午,一无所获,太没面子了。但是,又不能老这么耗着,怎么办?下属要给领导台阶下啊。什么,没有台阶?这话你就别说了,没有台阶,也要创造台阶。不止是领导,跟同事、朋友、客户等各类人相处,你要学会给人找台阶,这是一种处世思维,你学会了这招,你跟人相处绝对会融洽很多,人人都愿意跟你做朋友。说起来是典故,品起来是人情世故啊!
6、解缙怎么去世的江西吉水才智少年-解缙#解晋简介#
7、解缙哪里人在一个小镇的的闹市区竟然隐藏着明初重臣解缙的大墓,已经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单位。他主持修编的四库全书影响深远。为了看一眼墓志铭太费劲,虽然墓志风化严重依然看到明成祖字样。
8、解缙简介资料大全大雪纷飞的年夜,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和解缙正在监狱中喝酒,几杯酒下肚,解缙便不胜酒力,醉倒在桌上,这时,纪纲直接将解缙扔进了雪地之中。一夜之后,两朝重臣、一代才子解缙就这样成了“冰棍”。那么解缙究竟是犯了什么错,竟然得到这样的结局呢?解缙从小就以才思敏捷闻名乡里,洪武二十一年,解缙与哥哥、妹夫三人共同参加会试,放榜之后,解家一门三进士轰动京城。得意少年郎,心比天地高,何况解缙更是独得朱元璋赏识,常伴君王左右,信任器重不已。朱重八打天下,广收义子是他独特的拉拢及扩张手段,这点他也曾对解缙用过。大明皇帝直言:“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其中看重溢于言表,而解缙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看重,第二天就上书万言书,其后更是上言《太平十策》,深得朱元璋肯定结果解缙刚刚入朝,就举报兵部的人玩忽职守,工作懈怠,那兵部尚书肯定就不乐意了,敢置喙自己小弟,还向皇帝打的小报告,于是反手就泼了盆脏水,得,朱元璋没办法只好把解缙外派,让他猥琐发育去了。但老朱明显还是不太了解解缙,他不仅是心直口快,而且是一腔热血。远在江西的解缙用了郎中王国和御史夏长文的账号,越俎代庖地帮即将被处死的李善长求情,还顺便举报御史袁泰数罪,导致袁泰受到了极大处罚,然后加入了反解缙联盟。树敌不说,如此举动更加惹怒了朱元璋,请来了解缙的家长,让他把解缙领回家闭门深造,这一去就是八年。解缙在建文帝时期终于回归朝堂,但还未大展拳脚燕王朱棣就攻入了京师,解缙不是方孝孺那样的榆木脑袋,很自然的接受了朱棣的入主。永乐年间,解缙在朝堂仕途得意万分,还担任了内阁首辅,可也因此祸事临头。朱棣有四子,前三位皇子生母均为孝文皇后,所以储君之位由三位嫡子争夺,嫡子之中朱高炽作为长子,嫡长子继承名正言顺,可惜,朱棣偏心二皇子朱高煦。于是解缙又开始背锅了,永乐三年,朱棣与解缙交流立太子之事。自古这种事都是死亡率贼高的事情,在朱棣这更是50%的死亡率,毕竟太子只有两位候选人,站对队伍那是锦上添花,站错了,呵呵,那就拜拜了。谈话之时,朱棣画外音就是想立二皇子为太子,在他眼中大皇子朱高炽疾病缠身,身材肥胖,他看不中,反观二皇子身七尺,好武功,英俊潇洒,与自己很是相像,很对胃口。但解缙不然,直言:“为长,古来如此”此言一出,朱棣心中的小九九就彻底没了,毕竟他造反时打得“靖难”,如果他现在不和古制瞎搞,那就是搬石头砸自己脚。再加上解缙的超级大招好圣孙朱瞻基,朱棣直接投降,决定太子为朱高炽,朱高煦封为汉王。如此行径理所应当地得到了汉王朱高煦的敌意。储君之位在新帝登基前不会停止斗争,朱高煦一如既往的深得朱棣宠爱,朱高炽也一如既往的不被朱棣待见。打蛇打七寸,朱高煦想干掉太子,就必须把太子d分解,作为内阁首辅,又是太子d,解缙就是首当其冲的人物。朱高煦是抓住一切机会进献谗言,事实也好,诬告也罢,反正朱棣会听的,毕竟朱高煦太受宠了,所以解缙在京是步步危机,逐渐失去朱棣的信任与青睐,后连续被贬,从外派广西到直接“流放”交趾。自此,解缙虽说仕途失意,但勉强保留性命,一切只要等到太子朱高炽上位,那份立太子的香火情,足以让他重新入朝。可惜尚未等到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去世,朱高炽即位,解缙就被朱棣玩死了。永乐八年,解缙回京城报告工作,当时朱棣还在北征回来路上,太子朱高炽在监国,故而解缙就直接向监国打完报告跑路了。但汉王朱高煦动了坏心,诬告解缙乘着朱棣外出偷摸见太子,可能还商量坏事呢,如此行径完全不把皇上你当回事啊!朱棣很是气愤,以“无人臣礼”的罪名派人抓捕解缙,要下诏狱。原本这事很好处理,毕竟胖太子是监国,而且监了好多次,向他报告名正言顺,最多解释下就好,可惜啊,解缙又搞事情。在返回广东途中,解缙看赣江两岸旱情严重,就上书朱棣开凿赣江,救助百姓。此举无异于火上浇油,朱棣直接派出了锦衣卫,捉拿解缙入狱,锦衣卫办案干净得很,把解缙的一干小伙伴都抓进了大狱之中,恐怕不少都是支持太子的官员。涉及宗人府、翰林院、大理寺等多机关官员。至此,朱棣对解缙已经失去了所有的耐心。解缙在狱中平平安安地呆了五年,直到永乐十三年。锦衣卫年终报告整理狱中在案人员,朱棣看见了解缙的名字,就随意地和锦衣卫领头的纪纲说了句:“缙犹在耶?”于是在朱棣的授意和汉王的买通之下,纪纲在狱中把解缙灌醉,然后埋入雪中,一代英才变成了“冰棍”,全家流放,令人痛惜。太祖慧眼识珠啊,早早看出解缙的性格缺陷,让他回家再养养性子,可惜,解缙不改啊,心直口快固然是豁达的好性子,但也要分场合啊,玩政治的哪个心不脏,解缙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树敌太多。他犯的最大错就是入朝为官还管不住自己的嘴,无论是心直口快还是插手储君之争,都是自焚其身,怪不得朱棣处死他。#历史上的趣事##解晋简介#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历史评价解缙(解缙个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