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简介及个人资料(张学良简介和历史)

1、张学良简介和历史

1993年10月25日深夜,张学良感觉头疼难忍,起身时猝然晕倒,送医抢救后被诊断为急性脑血肿,由于病发突然,张学良颅内已经发生弥漫性血肿,病情相当危急。就在两个月前,张学良在台北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指出:“台湾有一小部分人想要‘独立’,这是办不到的事!”当记者问张学良是否回大陆一行时,张学良说:“我现在只是一介平民,有机会当然想回东北老家走一走,看一看。”就在张学良计划回国一解乡愁时,却突发重疾,当时的他已经93岁高龄,年事已高加上病变出现在颅脑的要害部位,这让荣民医院主治医生赖继有束手无策,最终他只能请美国专家组前来台湾救治。10月29日上午,医疗组为张学良施行了脑部手术,动手术之前,荣总医院向赵四小姐发出了病危通知书。医生在他的颅顶叶部和右额头部分别钻开了洞孔,并抽出了大量淤血。这台手术在台湾脑外科是个绝无仅有的特例,因此医生们感觉抢救转危的希望不大,但经过几天的紧急治疗,张学良竟然挺过来了。对张学良的治疗也成为当时台湾脑外科手术的一个奇迹。医生们所担心的后遗症没有出现,张学良的身体迅速复原,一个月后又可以像平常一样在院子里散步了!不过赖继有告诉张学良家属,尽量乘坐飞机,因为张学良病情十分不稳定,随时有脑溢血的可能。不久后,张学良以手术后需要亲人护理为由,申请赴美。此行得到台湾当局批准。同年12月15日下午,张学良夫妇乘坐CH003华航客机,由桃园机场飞往美国旧金山。张学良夫妇此行,并没有引起媒体的特别关注,一家旧金山的华人报纸,在头版发表了一篇《张少帅再抵美国探亲》的报道称:因西安事变而闻名的张学良将军,今日再次飞抵旧金山,他和夫人各乘一辆轮椅走出海关,并没有大批记者所包围。这样的报道正合张学良的心意。不管是新闻媒体还是关心张学良的人们,谁也没有想到这次赴美,竟是张学良夫妇的离台之旅,此前他们已经在台湾度过了46个春秋。1994年1月24日,张学良和赵一获飞往夏威夷檀香山,做长期疗养安度晚年。两年后,哈尔滨市教授马军到檀香山作短暂访问,张学良闻知有东北学者来访,主动邀请相会。张学良见面就问道:“马先生,你是从东北哪疙瘩来的?”马军回答后,张学良又迫不及待地问:“马先生去没去过沈阳?那里现在变成什么样子啦?”当听到沈阳变化很大之后,张学良陷入了对故乡的回忆中,他感慨的说:“东北的高梁米、小米很好吃啊……”1997年6月,张学良刚度过97岁生日,时任沈阳市长慕绥新来到夏威夷看望张学良。慕绥新向张学良介绍了家乡的变化,张学良听得很专心……当他邀请张学良能够回家乡走一走,看一看,了却乡愁时,张学良笑着说:“我也想回去啊!只怕年纪大了,走不动了。”2001年10月15日14时50分,乡愁未了的张学良在夏威夷溘然长逝,享年101岁。#张学良简介资料#

2、张学良简介及个人资料

1925年,张学良率奉军进入上海,在一次舞会上他结识了宋美龄。张学良为宋美龄出众的气质倾倒,称她“美若天仙”,两人还约会了好几次,经常在一起跳舞、游玩。张学良曾对亲信说:“若不是当时已有太太,我会猛追宋美龄。”后来蒋介石到北京第一次见到张学良,宋美龄也在场。宋美龄亲切地和张学良打招呼,蒋介石觉得奇怪,问道:“怎么你们俩认识啊?”1930年10月,在中原大战结束后,蒋介石特邀张学良、于凤至夫妇到南京,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亲自到机场迎接。张学良夫妇一下飞机,宋美龄便快步迎了上去,亲热地与于凤至紧紧拥抱。当晚,宋美龄在私邸设宴为张学良、于凤至洗尘。宋美龄几乎没有安排什么正式场面,一切都是家庭的、女性的方式。这使本来并不太善于交际的于凤至很快对宋美龄产生了亲密感。几天下来,两人穿梭交往,形影不离。宋美龄的母亲宋老太太见三女儿同于凤至如此亲昵,而于凤至的品性又是这样的文雅娴静,便决意认于凤至为干女儿。宋美龄与于凤至于是结拜为干姊妹。由于宋美龄年少,故亲昵地称于凤至为干姊。翌日,蒋介石也主动地和张学良换了谱,结为异姓兄弟。中原大战之后,张学良获得了晋、冀、察、绥四省和北平、天津、青岛三个市的地盘,冯玉祥、阎锡山下野后,残余的西北军、晋绥军也由张学良负责整编。张学良当上了陆海空军副司令的职位,成为在国民政府中,仅次于蒋介石的显赫人物,一时之间,张学良风头无二。1936年12月12日,在危亡存亡的紧急关头,为了大义,张学良毅然决然地与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落幕,张学良为了保全蒋介石的面子,要亲自送蒋介石返回南京,蒋介石对张学良说:“我不能保障你在南京的生命安全。”宋美龄则坚持承诺:“回到南京,一定要送汉卿回西安”。于是,奉行“好汉做事好汉当”的张学良坚持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一下飞机就遭到了软禁。张学良被软禁后,宋美龄非常内疚,她多次在不同场合对人说:“我们对不起汉卿。”虽然蒋介石翻脸软禁了张学良,但是在宋美龄的干涉下,张学良的生命得到了保全。张学良和宋美龄年龄相仿,两人私交一直不错,所以外界对两人当年在上海期间,究竟是普通朋友还是恋人,一直猜想不断。虽然,张学良一直否认,但是从宋美龄对张学良超乎寻常的关心和爱护来看,似乎并非空穴来风。张学良病逝后,所留信件,有四大箱约500多封,包括他与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蒋经国、陈诚、杨虎城、戴笠、端纳及其他要人的往来信札。在这些信件中,张学良与宋美龄的通信最多,在百封以上。从这些信件的内容可以看出,宋美龄自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对张学良一直很关照。张学良与宋美龄在信件交往中,感情诚挚。宋美龄直呼张学良为“汉卿”;张学良称宋美龄为“夫人”,自称“良”。张、宋书信交往,宋美龄以英文信为多。从两人往来书信中,可看出宋美龄非常关照软禁中的张学良,尤其体现在生活上,常送日用品、礼物给张学良,代转张学良在美家人,包括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托带的物品、信件。宋美龄有一次想到张学良眼睛不好,特意送他一盏从美国带回来的台灯。信中也显示,宋美龄与于凤至私交甚好,称她韦“凤姐姐”。习惯两人用英文通信的宋美龄,在张学良身体不适时,细心周到地以中文去函,而她并不擅长中文书写,之所以这样只是为了便于病中的张学良不至阅读英文时劳神。这种体贴还体现于宋美龄得到友人赠送的巧克力时,还分出一部分寄给张学良一同分享。在漫长的幽禁岁月中,张学良经宋美龄的劝导成为一个基督徒,这是宋美龄希望张学良能借此平心静气并排遣心中的愤懑不平。不仅张学良如此,张学良的夫人赵四小姐(赵一荻)最终也成为一名基督徒。而张学良被幽禁后,在香港公寓的赵四小姐能够回到张学良的身边,正是宋美龄的牵线。张学良到台湾不久,宋美龄介绍董显光教张氏夫妇研习英文圣经。原本同于凤至相熟的宋美龄,一开始不喜欢赵四小姐,但随着岁月的洗礼,宋美龄对赵四小姐越加敬重,并促成其结婚。1964年7月4日,64 岁的张学良与51岁的赵四小姐,在台北杭州南路一位美籍牧师的家里,按照严格的仪式举行了婚礼,这对相爱30多年的恋人终于成了夫妻,宋美龄参加了这个简朴的婚礼。张学良获得自由后曾有一句感慨:“宋美龄活着一天,我也能活一天。”

3、张学良简介

1938年,张学良被囚禁在凤凰山,他闲来无事钓起鱼,还把钓到的鱼给了一个军官。警卫队长刘乙光知道后吓得不轻,赶紧请示蒋介石加强警戒,谁知蒋介石却说:“他只想找点乐子,让他多钓点鱼吧!”张学良为了促成国共合作,勇敢地扣押了蒋介石,震惊了中外。这场事变也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从此他开始了长达54年的幽禁岁月,终日以愁闷为伴。张学良被软禁的地方有很多,其中不长的一段时间是在沅陵县的凤凰山。这里有一个偏僻的山村,周围是连绵的山峦和茂密的树林,村里只有几十户人家。张学良就住在附近的凤凰寺里。在这差不多20个月时间里,张学良除了看书写字,唯一的娱乐就是垂钓。他跟蒋介石要了几根鱼竿,有英国朋友送他的一根美国制的车钓,可以钓起几斤重的大鱼;也有于凤至夫人从美国寄来的套筒钓竿。他还自己制作了一些鱼饵和鱼钩,用各种材料做成各种形状和颜色的鱼钩。张学良钓鱼的地方主要是附近的河边。这条河水清澈见底,河里有各种各样的鱼类。他喜欢在河边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架起钓竿,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用他自己话说,他喜欢钓鱼,不是为了吃鱼,而是为了享受那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张学良钓到的鱼很少会自己吃,大部分会送给村民或者警卫。他钓鱼的时候,并不总是孤身一人。有时候会有一些村民或者警卫陪着他聊天或者帮忙。他们对张学良都很尊敬和同情,称他为 “张将军”。张学良也对他们很友好和亲切,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历史故事或者军事知识,有小孩过来了,他还会教他们一些英语单词或者数学公式。有一次,张学良钓到了一条很大的草鱼,重达十多斤。他高兴地把鱼拎起来,想要拍照留念。正巧有一个军官路过河边,看到了这一幕。他认出了张学良,惊讶地走过来问候。原来这个军官以前是张学良东北炮兵队的,听过张学良的训话。他马上对张学良行了一个军礼,大喊一声:“张副司令好!”张学良见到旧部下很高兴,拉着他坐下聊天。他问他近况如何,还给他介绍了自己的钓具和技巧。那个军官也很激动和感动,说:“副司令您还记得我啊,真是太感动了!您在这里受苦受难,我们都很心疼您!放心吧,我们都会听您的话,坚持抗战到底!”张学良听了很感动,说:“我没事儿,你们都是好样的,我相信你们一定会胜利,要好好保重身体。”说完,他把那条大草鱼送给了那个军官,并让警卫帮忙拍了一张合影。这件事后来被警卫队长刘乙光知道了,吓得不轻。因为按照规定,张学良需要外出散步、上街赶场或下河钓鱼时都必须由刘乙光、队附熊仲卿带特务跟随,并且不得与外界接触。刘乙光怕被上级追究责任,赶紧向蒋介石报告,并请求加强警卫力量。蒋介石收到报告后,并没有责怪刘乙光或者加重对张学良的管制。相反,他还对刘乙光说:“你不用太紧张。张先生只是想找点乐子罢了。你就让他多钓点鱼吧!”刘乙光听了很惊讶,并不理解。不过在他的再三请求下,张学良被转移了囚禁地,只是换了个地方,张学良依然钓鱼。后来刘乙光才知道,原来蒋介石对张学良并没有什么恶意或敌意。他只是觉得张学良太滑头,在政治上不好控制而已。所以他就把张学良软禁起来,并给予一定程度的自由和尊重。蒋介石还曾经说过:“我对他没有什么怨恨或仇视。我只是觉得他这样太可惜,如果他能用笔代枪,在文化上做出贡献就好了!”事实上,在凤凰山期间,张学良确实用笔代枪参与了抗日战争。他利用自己广泛的国际关系和影响力,在美国、英国等国家发表文章、演讲、呼吁等方式宣传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为争取国际舆论和援助做出了贡献。他通过私人渠道,向抗日根据地捐款捐物,支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东北大学的教育事业他也积极参与,为培养新一代的爱国人才尽了力。张学良在凤凰山的那段日子,是他一生中最艰难也最宝贵的时光。他在这里经历了孤独和忧郁,但也收获了平静和超脱。后来他被转移到南京、台湾等地继续被软禁,直到1990年才重获自由,并移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因病去世,享年101岁。张学良虽然离开了凤凰山,但凤凰山却永远留下了张学良的足迹和精神,放眼望去,仿佛还能看到那位少帅风采依旧,坐在河边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的身影。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4、张学良简介资料大全

1990年,被蒋介石囚禁了整整52年的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1936年的那场兵谏,既决定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也让他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再次重获自由时,这位曾经风光无比的少帅,已经变成了一个颤颤巍巍的老头子,就连毛主席都说张学良是“让我d抱憾的民族功臣”。1931年东北沦陷深感愧疚,并且对家乡始终怀有深深地眷恋,可为什么张学良临终前决定,要将自己的巨额财富全部捐赠给美国呢?这一切,都要从那个毁誉参半的“东北王”讲起,他就是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张作霖出身贫寒,只上过三个月的私塾,他13岁那年,自己的父亲被人打死,二哥被抓进了监狱,他自己逃离了家乡。为了生活,张作霖当过学徒,挑过货担,甲午战争爆发后,他还当过清军,不过短短一年后他就退伍回到老家当了兽医。那个时候,山河破碎时局动荡,平头百姓想安稳度日,几乎等于天方夜谭,所以,张作霖经人介绍,上山当了土匪。靠着过人的胆识和才干,张作霖渐渐从一个小土匪成为了掌控东三省的大军阀。这时,日本人也开始了蚕食中国的阴谋,他们想在“满蒙”修路办厂,还想移民东北,但这些要求被张作霖通通拒绝了。最终在1928年6月4日那天,在皇姑屯炸毁了张作霖乘坐的火车,张作霖重伤不治而亡,时年53岁。张作霖遇刺之后,28岁的张学良,成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并继承了张作霖的巨额财富。他曾说自己家估计有个几千万大洋,但其实,他们家光是现金和房产都有几千万了,更别说古玩字画、军械物资等等。一夜之间,张学良从“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变成了坐拥整个东北的少帅,此时的他已经染上了毒瘾,但他为了挑起大梁,毅然决定戒毒。他把自己绑在床上,告诉手下无论自己多痛苦,喊得多凄惨,都不许给他打针,张学良就这样在床上苦苦挣扎了十天,终于彻底断绝了毒瘾。此时,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日本和我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明眼人都能看出,中日之间免不了一战。于是,张学良在1931年7月6日,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如果现在我们和日本人开战,那输的一定是我们,我们要是输了,东北就会被割让给日本,届时,东北将万劫不复,所以,我们必须要极力避免和日方开战,更不能给对方开战的理由”。9月6日,张学良再次强调说:“不管日本人怎么挑衅,都要忍”!结果,9月18日,日寇发动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东北数十万大军面对一万多人的日本关东军,一枪未开。不过数月,东三省尽数沦陷,三千万同胞成了亡国奴,此时的张学良和蒋介石都寄希望于国联,希望国联能够出面调停,责令日军撤兵。万万没想到,国联是做出决议要日本撤军,但日本理都没理,国联的软弱无能让张学良悲愤无比。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巨大的错误,张学良追悔莫及,也正因如此,当蒋介石仍旧秉持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仍旧对日寇的入侵采取不抵抗措施时,张学良果断拒绝了蒋介石,要他进攻陕北红军的命令,反而是发动兵谏,把蒋介石囚禁了起来。逼着他点头答应了“联共抗日”,这就是决定了中国命运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国共两d在危急存亡之时,开启了第二次合作,我军接受蒋介石的改编,蒋介石也承认了我d的合法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至此正式建成,日寇最终不敌,被我们赶出了中国,这是一场伟大的胜利,而张学良却没能亲自参与其中。因为,他早在1938年的时候,就被蒋介石囚禁起来了,1946年10月,张学良被强行送到了台湾省。自此,再也没能踏上大陆半步,1990年,直到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去世后,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但此时的他已经89岁了。被囚52年,张学良当然很想回到大陆,也很想把自己的全部财富都交给大陆,这样做至少能稍稍缓解一下他内心的愧疚。但最终,他还是选择去大洋彼岸的美国,并在那里度过了自己最后的时光,那个时候,中美早已建交,如果张学良愿意,他是完全可以回来的。但他却表示,自己无颜面对中国人,所以至死都选择了逃避,而他的财产,也全都捐给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那他为什么不捐给大陆呢?其实并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他虽然身在美国,但还是受到台湾当局的严密监视。张学良想把自己的财产送到大陆,但实在是困难重重,其外,他深深明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若是把财产全都交给子女,那等自己百年之后,自己的子女会不会再经历一次“皇姑屯事件”?他不敢赌!几经取舍,张学良最终还是决定把它全部捐给哥伦比亚大学,原因也很简单,在当时的美国,这里的中国留学生最多。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他的一生远比其父张作霖要复杂,他辉煌过,落魄过,错过,也对过,但不变的,是他终究还是选择了爱国。张学良晚年曾说:“若不是爱国,我张家父子岂会落得如此下场”!这句自评放到今天来看,并不夸张。#张学良简介资料#

5、张学良一生简介

张学良一生虽风流倜傥,但却也是一个长情的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一个是原配夫人于凤至,而另一个就是赵四小姐了。两个女人接力,守护了少帅50年。张学良是响极一时的东北少帅,对他的生平,褒贬不一,且说他可能没有其父张作霖的做事风格,和战争的天赋,却也为国民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也因此被蒋介石软禁余生!凤至是大家闺秀,大学良三岁,对学良的爱是伟大而包容的,因此仅管学良在外总是传出和其他女子的所谓绯闻,可凤至依然能大方庄重,并且顾全大局。所以张学良对凤至是有爱的,除此之外还有敬重。学良和赵四小姐的事,凤至是知晓的,特别是,赵四小姐的父亲,因赵四小姐和学良在一起而一怒登报断绝了父女关系时,凤至便对这个女子有了新的认识。直到1929年,凤至从学良口中得知,赵四小姐为学良产下一子,凤至没有委屈和难过,也没有责怪学良,而是带足了奶粉和婴儿用品前去看望赵一荻。此时的赵一荻正在难过和忧虑中,由于和学良并无夫妻名份,又与娘家已断绝往来,虽产下麟儿,可抚养孩子却是天大的难题。此去之前,凤至已经料到了一荻的难处,可真正见到她,才发现赵四小姐,不但是温柔雅致的姑娘,更是识大体的大家闺秀,所以,见面之后,凤至便告知会将幼子闾琳抱回大帅府抚养。赵四小姐,睁大了眼睛,看着这个温文尔雅的夫人,叫了一声大姐之后,便扑到凤至怀里失声痛哭。这是两个爱张学良至深的女人!后来发生了西安事变,凤至全程都在全力协助张学良周旋,但学良最终还是被蒋介石软禁起来。蒋介石同意可以由于凤至和赵一荻一起守在学良身边,可由于一荻幼子闾琳尚小,凤至便让一荻先照顾孩子,自己则陪在学良身边,三年间辗转多个地方,最终凤至罹患了乳腺癌,不得不赴美治病,这才由赵一荻继续陪在学良身边。或许凤至并没想到,此一别,便是一生!至死二人却再无见面。后面这四十年,一荻一直陪在学良左右,后来凤至书信至学良,愿意申请离婚,好让学良和一荻能获得真正的夫妻名份,学良在读过信之后,便放声大哭,这也有了后来,学良在解除软禁之后赴美,在凤至的墓前抚碑叹说:生平无憾事,唯负此一人!人生中难得能碰到如此懂自己和爱自己的人,虽余生凤至再未与学良见过面,可思念之情没有一日有所减少,凤至甚至在美国给学良和一荻买好了别墅,期望有一天和他们能在美国相聚,然而却世事无常。后虽然凤至和学良签署了离婚文件,凤至却依然说,我永远都是汉卿的人!

6、张学良几个老婆简介

1936年12月12日上午,张学良去见被扣押在新城大楼的蒋介石。见面后,张学良说:“委员长受惊了!”连说了两遍,蒋介石都不理会。张学良接着说:“我们发动这次事变,是为了国家,也为了委员长,决不是为个人利害打算。现在,希望委员长能平心静气,勇于改正错误,联合全国力量,坚决抗日,以争民族生存。”蒋介石以颤抖的声音说:“你应先送我到洛阳,然后再谈,否则法币、公债都完了。经济崩溃了,抗日也无从谈起。”张学良说:“今日之事岂容搪塞,我们希望委员长勇于改过,群策群力,共赴国难。如仍执迷不悟,只有让群众公裁了。”蒋介石听到“公裁”两个字后,脸色苍白,说:“过去我待你那样好,现在,你竟想把我交群众公裁!”说完,蒋介石闭眼坐在椅子上,全身发抖。张学良见话不投机,只好退出。在12日这天,张学良先后去看望被关押的蒋介石三次,但蒋介石很不配合,脾气很大。在张学良第三次去的时候,蒋介石说:“我不是你的长官,你也不是我的部下,你不要叫我委员长。你要是还承认我是你的长官,我现在命令你马上把我送走,否则任凭你把我杀了,我同你没有旁的话讲。”说完,蒋介石用手捂住耳朵,连说:“我不同你讲话,我不同你讲话。”无奈之下,张学良只得再次离开。为了打破僵局,张学良让邵力子(陕西省主席)单独去见蒋介石。邵力子劝说:“今天已经发生的这件事,请委员长仔细考虑。当前,日军实际已控制了华北,正向绥远进逼,已激起了全国的愤慨,如果还不想办法抵抗,自然会酿成变故。张、杨的做法虽不免鲁莽,但其用心良好,希望委员长从全局着想,接受张、杨的八项主张。”蒋介石说:“我决不受任何要挟,你告诉汉卿,或者立即送我回洛阳,或者立即枪毙我,皆由他选择。”邵力子听出蒋介石的话语,其实意在摸清张学良的意图,就宽慰说:“送回暂无可能,枪杀也决不敢。”接着,邵力子还以话语试探蒋介石是否会以辞职而保全性命,蒋介石说:“我决不能在武力威迫下考虑这个问题。”在这天,蒋介石还拟好了两份遗嘱,一封写给宋美龄,一封写给长子经国、次子蒋纬国,在给二个儿子的遗嘱中,蒋介石写道:“余只承认宋美龄女士为余唯一之妻,务望汝等以生母待之,则余虽死于九泉之下亦瞑目矣。”蒋介石将这两份遗嘱让看管他的卫兵转交给张学良,让代为拍发。其实,蒋介石无论是故作强硬,还是写遗嘱让代发,实际上都是试探张学良和杨虎城。由于张学良、杨虎城虽然将他扣押,但是在见他的时候仍然是下级见上级时毕恭毕敬的态度,因此蒋介石在日记中也分析,认为张、杨是不会杀他的。蒋介石被关押的新城大楼,是西安绥靖公署的办公大楼,这里人员复杂,张学良担心蒋介石在这里不安全,于是在13日去找邵力子,让他出面劝说蒋介石移居到高桂滋公馆。但是,蒋介石害怕搬出去对他不利,对邵力子说:“我决不迁往他处,如果张汉卿不能送我回洛阳,我就死在此地,这是西安绥靖公署所在地,我是行政院长,所以,决不能离开此地,你可即以我此言去告知张汉卿。”邵力子安慰说:“委员长,张学良请你移居高公馆并无恶意,而且那里也确实比新城大楼安全。”蒋介石对邵力子还是信任的,听了这番话后有所触动,表示他再考虑一下。就在蒋介石考虑到底去不去高桂滋公馆时,当天深夜11时,东北军105师师长刘多荃奉张学良之命,和宋文梅(杨虎城的特务营长)来到新城大楼劝蒋介石搬迁。由于刘多荃和宋文梅是深夜到来,加上宋文梅腰间挂着手枪,这就让蒋介石误认为是要把他拉出去枪毙,蒋介石当即瘫坐在床上,死活不出去,说:“我兼行政院长,西安绥署直属行政院,是公家地方,要死也死在公家地方,哪里也不去。”接着,蒋介石用被子蒙住头,任凭刘多荃、宋文梅如何劝说坚决赖住不走。不过,蒋介石的态度在第二天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原来这天宋美龄派来的和平使者端纳(蒋介石的私人顾问)来了。端纳是14日中午到达西安的,在西安西郊机场,张学良派来了他的私人“洋管家”、端纳的老相识、美国人米·埃尔德前来迎接。端纳看到蒋介石的座机安然无恙地停放在机场,在米·埃尔德介绍西安事变经过和蒋介石的近况后,端纳松了口气,因为这证明蒋介石还活着。张学良派来的专车将端纳等人接到张公馆,端纳在客厅落座之后,张学良马上出来接见了他。端纳和张学良私交也不错,所以两人谈话很融洽,寒暄之后,端纳拿出了宋美龄的亲笔信,交给了张学良。张学良看完后,当即让秘书抄写了一份,然后将原件还给端纳。会谈一开始,和端纳同来的宋美龄的亲信黄仁霖说:“蒋夫人派我来,除了给端纳先生当翻译外,还让我看看委员长的健康状况,并建立初步的接触,我希望能见到委员长。”张学良说:“我可以向你保证,委员长现在很好。至于你想去见他,我也不在乎,但现在不行。”端纳到来后,张学良、杨虎城释放了足够的诚意,使得“西安事变”开始向着和平解决的方向发展。

7、张学良个人详细资料

1927年,张学良在奉军中已升任高级军官,人称少帅,受命主持华北政务。为对张伯苓表示尊重,他聘请张伯苓出任天津市市长。张伯苓以不愿参与政治为由,婉言谢绝了。是年9月,张伯苓为警醒国人,揭露日本对我东北地区的侵略意图,亲赴东三省考察,得到张学良的妥善关照和安排。张伯苓返回天津后,于11月在南开大学建立了“满蒙研究会”,后改名为“东北研究会”。该会建立伊始,就得到张学良的大力支持。张伯苓多次致函张学良,介绍办会宗旨和工作进展情况。1928年1月,又派人持函往见张学良,邀请他担任“东北研究会”名誉董事。张学良欣然接受邀聘,并向该会捐助银元五百元作为研究经费,对该会的活动倍加赞许。同年4月,张伯苓偕“东北研究会”总干事傅恩龄再次赴东北三省调查研究,月余返校,也都受到张学良和东北官方的诸多优待。张伯苓根据调查所得,依东三省的丰富自然资源、经济、人文、地理等方面,积累了许多资料,发表了许多调研报告并且编著了一部《东北地理》,在南开中学开班授课,教育学生认识广大东北地区对祖国建设事业的重要性和日本的侵略所造成的危机。这些工作后来都引发了日本侵略者的忌恨。“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因和日本人有杀父亡家之仇,抗日救国的决心强烈,张伯苓担任天津市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主席,也是坚决主张对日抗战的。老张小张的共同抗日救国理念,使他们之间更加互相支持,在他们的忘年交之中增添了诸多传奇色彩。

8、张学良的生平简介

1935年初,蒋介石召集高级军政人员在庐山受训,张学良和蒋鼎文住在一个房间。有一次,张学良对蒋鼎文诉苦说:“我的部下离乡背井,深感国耻家仇,我内心的痛楚你知道吗?”这次交谈之后,蒋鼎文去找蒋介石,如实报告张学良的困惑,并说东北军很不容易,张学良得知后,非常感激蒋鼎文替他说话。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发起“西安事变”,东北军在临潼发起抓蒋行动的同时,西安城内的十七路军包围了西京招待所,扣押了随蒋介石来西安的蒋鼎文、朱绍良、陈调元、钱大钧、陈诚、邵力子、卫立煌、蒋作宾、万耀煌、蒋方震、郭寄峤等军政大员。下午四时许,张学良来到关押蒋鼎文的房间,见面后第一句就是:“对不起,铭三兄,害你受惊了。”在和张学良的谈话中,蒋鼎文感到张学良并没有“杀蒋”的意思,心中的石头顿时落地。蒋介石被扣押后,以军长部长何应钦为首的主战派占了上风,何应钦自任讨逆军总司令,同时任命刘峙为东路军集团军总司令,由河南洛阳一线作进攻西安之准备;任命顾祝同为西路军集团军总司令,由宝鸡、咸阳之间东围西安。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让蒋介石写一个停战令,蒋介石考虑再三后,写了一个简单的手令:闻昨日空军在渭南轰炸,望即令停止。以近情观察,中正于本星期六(十九日)前可以回京(南京)。故星期六以前,万不可冲突,并即停止轰炸为要。手令写好了,那么由谁送到南京呢?蒋介石提出由蒋鼎文带着手令去南京,张学良本就对蒋鼎文有好感,一口答应。不过,蒋鼎文却暂时无法乘飞机前往南京,原来,何应钦派来的飞机又来轰炸。蒋鼎文赶快给何应钦发了一份紧急电报,写道:“闻空军轰炸三原,又生枝节。委座面谕、手令均令停止一切轰炸冲突,务望迅饬全线陆空军遵令办理,余俟文到京后面陈。”为免发生意外,张学良亲自驾车把蒋鼎文送到机场,蒋鼎文登上飞机已经是下午5时多,当晚飞机停靠在洛阳。12月18日中午,蒋鼎文乘飞机到达南京的,想不到的是他飞机刚一落地,就碰到了非常棘手的事。原来南京“战”“和”双方的主要人物都要先见到蒋鼎文,都想急切知道蒋介石的真实处境和张学良、杨虎城的真正意图。主战派代表,军权在握的何应钦,在得知17日晚间蒋鼎文已经到了洛阳时,发了一个电报,告诉蒋鼎文:“明天我在家等你,什么地方都不要去,先到我家。”另一方面,主和派的代表宋子文、宋美龄兄妹也急于知道西安的消息及蒋介石的安危,因此两人决定亲自去机场接蒋鼎文。何应钦得知宋氏兄妹要去接蒋鼎文时,马上安排了相当高明的一着。在蒋鼎文下飞机后,第一个迎上来的是蒋鼎文的堂叔蒋伯诚,蒋伯诚说:“铭三,你平安回来就好。西安的情况,何部长在家里急于听你汇报,上车吧。”蒋伯诚既是蒋鼎文的族叔,也曾是他战场上的救命恩人,两人关系之深不用多说。不等蒋鼎文回答,一旁的宋子文连忙上前说:“铭三兄,你受惊了。大致情况我们已经知道。夫人在车上等你,我们回去慢慢聊。”宋子文一手拉着蒋鼎文,一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向他的车子走去,不知不觉间蒋鼎文便上了宋子文的车,小车一路疾驰到了孔祥熙的公馆。当时的孔公馆成了宋美龄的“临时办公室”。蒋鼎文向宋氏兄妹及孔祥熙介绍了西安的情况,并告知他们无论是张学良,还是蒋介石都希望和平解决此事。当晚,南京方面召开了军政大会,会上,蒋鼎文除了向众人讲述了西安的情况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委座已下达停战手令,张学良也有强烈的示和举动。我们对此不能漠视,而应据此事调整原有的计划和安排,因为事情发生了变化。”蒋鼎文的主和态度让何应钦大吃一惊,但却也无法反驳,蒋鼎文接着说:“当我乘机离开西安时,张学良非常真诚地告诉我,铭三兄,你一定要带信给南京诸位朋友,张学良仍然是听命于南京的。故而对于张学良的和谈诚意,我们不要拒之千里之外。”由于蒋鼎文带来了西安的真实情况,因此参会者经过激烈讨论后,作出决定:在军事上暂停轰炸和进军。蒋鼎文的到来,让南京方面不排斥以和平调解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甚至在如何营救蒋介石方面取得了部分共识。12月22日,宋氏兄妹、蒋鼎文、端纳(蒋介石私人外国顾问)、戴笠等人乘坐飞机前往西安,当飞机在西安上空盘旋时,宋美龄有几分紧张,她把护身的小手枪递给端纳,说:“若张、杨军队滋扰无法控制,他们要对我侮辱有失尊严之时,请你马上用这把枪打死我。”端纳一怔,蒋鼎文马上过来安慰:“夫人请放心,他们不敢出此异端。”飞机在西安降落后,张学良、杨虎城前来迎接,对宋美龄态度很好,宋美龄这才放下心来。见到蒋鼎文去而又返,张学良拉住他的右手,同时用左手拍着他的肩膀说:“铭三兄,你果然是条好汉,不怕死又回来了。”蒋鼎文笑着说:“哪里!副司令是大好汉,我蒋鼎文是小好汉。”随着宋子文、宋美龄兄妹来到南京,“西安事变”开始和平解决,其中,蒋鼎文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张学良简介及个人资料(张学良简介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