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简介哪里人(陈廷敬资料)

1、陈廷敬资料

一天,8岁的小皇帝康熙把陈廷敬叫过来:“陈老官,借给我一些钱吧。”陈廷敬问道:“万岁,要钱做什么呢?”康熙撇嘴说随便玩。陈廷敬说:“等我领了俸禄借给你。”康熙哼一声说:“等我亲政,一定要杀了你!”这是发生在康熙元年紫禁城弘德殿的一幕,来自山西晋城的陈廷敬,因参加科举制度,中了进士,受到顺治的赏识,安排他担任康熙的老师。彼时的康熙还只是个八岁的娃娃,稚气未消。大抵喜欢玩闹是孩子的天性,康熙想到自己是一国之君,整个天下都属于自己。借老师一点钱花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谁知自己的老师如此不识抬举,竟然故意拖延,幼年的康熙尚不懂得尊师重道的古训,说起这番鲁莽之言也在情理之中。可是陈廷敬却惊出一身冷汗,脑海中瞬间闪过一句“伴君如伴虎”,往往权倾一时的大臣瞬间就会锒铛入狱。回到家后的陈廷敬思来想去,分析了朝堂局势。君主年龄过于幼小,先帝留下的四大辅臣(鳌拜、索尼等)互不隶属,根本无法做到上下一心,亲密无间。满清军事贵族之间必将有一场腥风血雨的明争暗斗,到时我又该如何自处?无法入眠的陈廷敬于是第二天一早就上了一封奏折,说自己因感染疾病要“乞骸骨”。还在气头上的康熙没多想,就准许了陈廷敬的请求。这一年陈廷敬只有25岁,恰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后来根据陈廷敬这一时期写给友人的来访信件中,发现只字不提任何疾病的信息。再者,陈廷敬25岁,身体应该正如中午的太阳,即便有病在身,北京太医院也有更好的医师和治疗手段。根据种种反常的迹象,有学者推测暂时从朝堂隐退是陈廷敬主动为之。陈廷敬返回家乡的原因除了政治上的纷扰以外,还有他个人思想上的转变。在此之前,陈廷敬作为帝师,只懂得教书育人,授予康熙帝王之术,不过他从来没有真正参与任何国家政策制定中。相反他如同一个局外之人,闲暇时间只知道吟诗作画。不过自从他回到晋城的陈家大院中,一切都发生了改变。院中的“止园”的名字来自于孔子的名言“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深深影响着陈廷敬的为官之道。进入仕途不是人生的目的和终点,而是为了人生的理想,即尽全力创造一个合理秩序的理想社会。在“止园”的漫步中,陈廷敬总结学问有三个境界,起初是学诗,用来陶冶情操,再者就是学文,分析事情的本质,最后就是学道,创建理想社会。如果说贵州的龙场驿站是明朝哲学家王阳明的悟道之地,那晋城的“止园”就是陈廷敬思想的升华之所。在家乡的三年,陈廷敬不再专注于当一个教书先生,而是投入最大的精力准备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当然理想的实现,在陈廷敬所处的年代自然是要通过进入仕途方能成功。返京之后,陈廷敬依旧是康熙的老师。此时的康熙也不再是鲁莽任性的顽童,脱变为一个野心勃勃的真正帝王。这令陈廷敬喜出望外,经常和康熙谈论究经治史的古学经典。当康熙除掉鳌拜,平定三藩以后,陈廷敬的高光时刻就此来临,当上了户部尚书,主管财政。当时朝堂上政治腐败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由此派生出朋d揽权,比如满人中有索尔图、明珠之d,汉人中也有徐乾学之d。陈廷敬对此深恶痛绝,主张“刑清政简”原则。康熙二十四年(1685),陈廷敬于九月上疏康熙:“今天下之事系于督抚,督抚之职在察吏安民……刑辟不止,恶在其能察吏也?”认为地方督抚权力太大,导致下属升任全凭借督抚个人喜好。为此下属官吏不断加大火耗,搜刮民脂民膏,这样才会出现层出不穷的犯罪事件。为了整顿吏治,陈廷敬推出了“读法之令”的主张,内容是由县府一级的官吏向辖区百姓讲解律令,使其进退有矩,行为有规。还将“读法之令”作为考核官员的一项重要标准,某种程度上杜绝了官吏利用百姓不懂法律从而鱼肉人民的弊端。陈廷敬不但对官员要求严格,更是对自己约束有加。在担任礼部尚书时,一个布政使想拿一千两银子以祝寿的名义贿赂陈廷敬,陈廷敬知道后,大发雷霆,当面呵斥。过了几日,这位布政使就被陈廷敬罢官,起到了杀一儆百,遏制攀附权贵的风气。陈廷敬一生都保持着清廉的为官习惯,视钱财为粪土,主要是陈家在晋城是有名的望族,经营着煤铁生意,见惯了金银珠宝,陈廷敬的人生追求自然就是造福百姓。也正因为清廉,康熙对陈廷敬礼敬有加,做到了文渊阁大学士的职位,成为康熙朝有名的相国。作者:孙小圣参考资料《大清相国陈廷敬》#历史开讲##陈庭敬简介#

2、陈廷敬简介哪里人

一天,8岁的小皇帝康熙把陈廷敬叫过来:“陈老官,借给我一些钱吧。”陈廷敬问道:“万岁,要钱做什么呢?”康熙撇嘴说随便玩。陈廷敬说:“等我领了俸禄借给你。”康熙帝哼一声说:“等我亲政,一定要杀了你!”康熙帝从出生就被严格要求,5岁便饱读诗书。后来康熙帝不慎感染天花,乳娘便把他抱到宫外医治,可怜的小康熙便离开了父母。年幼的康熙帝帝没有在父母膝下承欢,反而整天孤独一人,陪伴他的只有身旁的宫女太监。后来顺治帝因天花去世,年仅24岁。在顺治帝的众多皇子中,康熙帝因感染过天花而被临危受命,赋予皇位,当时的小康熙仅有8岁的年纪。本应该享受无忧无虑孩提时代的小康熙,此刻肩上忽然被放上了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那就是整个清王朝。孝庄太后牵着8岁的小康熙登上皇位,旁边站着的是顺治帝为接班人挑选的四位顾命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以及鳌拜。与其说顾命大臣辅佐康熙帝,倒不如说是控制康熙帝。因康熙帝年幼,且被临危受命,所以小康熙对国家大事一窍不通,很多时候都是直接听从四位顾命大臣的意见。但是小康熙聪明伶俐,好像是为皇位而生。他所说的每一句话虽透着稚嫩的语气,但不免让人敬畏。对于四位顾命大臣,小康熙帝表面对他们毕恭毕敬,实际上一直有所提防。在这四位大臣面前,康熙帝谨言慎行,不能犯一点差池,否则将会被人抓住把柄,落下诟病。可是,康熙帝终归是个孩子,他也有孩子气的一面,这一面展现给了他的老师陈廷敬。陈廷敬出身于富商之家,他饱读诗书,刻苦求学,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取了功名。而且因学识渊博被选为做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帝对他很是尊敬。一天,8岁的康熙帝在一众宫女太监的陪同下在御花园中散步,抬头间看到自己的老师陈廷敬,康熙帝玩心大起,便派身边的太监去将陈廷敬叫过来。陈廷敬立马小跑过去,跪在地上行礼:“皇上!”康熙帝抬手让他免礼,只见康熙帝调皮地对他眨眨眼说道:“陈老官,你有钱吗?借朕一些钱吧。”陈廷敬大吃一惊,心里嘀咕:皇上怎么会向自己要钱呢?他一个小孩子要钱做什么?宫中也没有需要用钱的地方啊。便疑惑地问道:“万岁,怎么好端端的要钱呢?要钱做什么呢?”康熙帝看到被自己的老师质问,面上不悦,撇嘴说道:“要钱随便玩玩呗!”陈廷敬一听,原来是小皇帝无聊了,笑着说道:“臣现在没有那么多钱,要不这样吧,等臣领了俸禄再借给你。”康熙帝听完非常不满,开口说道:“你的俸禄能有几个钱?够用来干什么?国库里的钱多,你从国库里拿来给我”。陈廷敬一听立马大惊,连连摇头并向后退了几步,严肃地对康熙帝说:“皇上,万万不可,国库的钱是征税纳上来的,是大清百姓的钱,是大清的钱啊,是一个国家财富的象征。况且国库归户部所管,它的每一笔支出和收入都要经过特定的程序记录下来,如若从国库拿钱,那可是私自挪用公款啊!”从这番话其实可以看出陈廷敬是一个极守原则之人,并没有因为康熙帝是皇上的身份而纵容巴结他。小康熙帝见陈廷敬一脸严肃,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便也就此作罢,对陈廷敬说:“好了好了,朕不拿便是了,你退下吧!”陈廷敬听后长舒一口气,便行礼退下。谁料在陈廷敬转身之际,康熙帝稚嫩的语气从身后传来,只听他冷哼说道:“陈老官欺负朕没有实权,等朕亲政,一定要杀了你!”陈廷敬冷不丁听到康熙帝这番话差点吓得原地跪下,整日提心吊胆。后18岁的康熙帝打败四位顾命大臣,亲自管理国家大事。陈廷敬为他感到开心的同时,还十分担忧自己的性命。谁知在康熙帝亲政很长一段时间后,康熙帝仍以老师之礼对待陈廷敬,而且十分器重他,陈廷敬一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为了解开自己的心结,陈廷敬便主动向康熙帝坦白了这件事,康熙帝听后哈哈大笑,连忙说道:“爱卿,那是朕年幼不懂事,是朕做错了,多谢爱卿及时帮朕改正”。陈廷敬在此后的日子里尽心竭力的辅佐康帝,帮助康熙帝改革钱币,惩治贪官污吏,辅佐康熙帝长达半个多世纪,世人皆以“清勤”二字对其进行赞誉。康熙帝与陈廷敬宛若伯牙子期,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君主,一个是恪守职工的大臣,二人亦师亦友,相互欣赏,相互成就。作者:九九参考资料:《陈廷敬的廉政思想与清廉作风》《细说康乾盛世》#历史开讲#

3、陈廷敬的个人简介

网转:陈廷敬崇尚薛瑄理学思想隆立法。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这是孔子为官之道的名言,它深深影响了陈廷敬。做官不是人生的目的,做官是为实现人生的理想。如果做官不能照顾百姓,不能使国君走上正道,宁可不做。在回乡赋闲的三年中,陈廷敬并没有因为对朝堂的失望而荒废沉沦。他一直在思考,在寻找济世的良方。陈廷敬在日后的著作中记述了他对学问的理解。陈廷敬认为学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诗,第二阶段学文,第三阶段学道。他认为道是天下最大的学问。陈廷敬学的道就是为人之道,为官之道。山西当时受程朱理学影响很大。陈廷敬尤其偏爱薛瑄的理学思想,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陈廷敬灰暗的天空。陈廷敬就认为薛瑄的思想主体思想是实理实学。实理实学就是要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来应用理学的那些方法。理学的主要的方法就是社会要有一个制度,社会的制度一方面是礼制,一方面是礼制,隆立重法。隆礼就是把礼要抬高,要突出,重法就是要特别尊重法律。他看到的薛瑄的思想受荀子的思想影响,他也从中学到这就是实理,这就是真理,就是实理的力。只有这样治理社会才能有所落实,否则是空谈。在薛瑄"求实理务实用"、实学学风的影响下,年轻的陈廷敬迅速走向成熟,一条"清廉审慎勤勉的为人为官之道,在他的心中已经渐渐清晰。"清(廉)审(慎)勤(勉)。他有了这个信仰以后,就怀抱一个理想。什么理想呢?就是以民为本,国富民强。

4、陈廷敬的最终结局

清康熙时期著名汉人宰相陈廷敬是山西人,是当时的政坛常青树,也是反腐名臣,辅佐康熙皇帝达半个世纪之久,深得皇帝的信任。陈廷敬做官也是慢慢得以重用的,他为官时处处为国家和黎民百姓着想。在治理腐败之前,陈廷敬已经近乎道德洁癖了,据说,监督铸铜钱的时候,有人将新铸的铜钱让陈廷敬过目,一枚铜钱落下了,当时没有注意到,后来当他看到的时候就立马将铜钱送了回去,这仅仅是一枚铜钱啊。陈廷敬曾因为自己的亲家张开贪污腐败被诬告,当时朝廷大员高士奇、徐乾学、陈廷敬都牵连其中,陈廷敬为此深感羞愧主动请辞,但他并不是参与了腐败,只是因为张开是自己的亲家。后来,陈廷敬在徐乾学被遣回老家的时候,再次被康熙起用,从此陪伴康熙直到死在任上。有人说陈廷敬之所以在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被人们当作清官来纪念,这是他的高尚品格所铸就的。

5、陈廷敬的歌

阳城人适合从商还是从政的问题,我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在我看来,从政是阳城人骨子里流淌的血脉,从古至今,阳城涌现了一大批清官廉吏,比较出名的有杨继宗、陈廷敬、孙文龙等,至于沉没在历史长河中,不出名的那些名字,更是数不胜数。相对于从政方面的辉煌成绩,从商方面,这就属于阳城人的短板了,大多基本上自己做点小生意,温饱就行,野心不大,想着做大做强,向外扩张的少之又少,这和当地人的思想也紧密相连:首选铁饭碗,其次煤矿,实在没辙了,才“被迫”从商。不得不说,有些血脉就是天生的,比如平遥的商贾文化,阳城的官吏文化,也许只有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就顺其自然,往这个方向努力吧,加油,打工人。#阳城# #平遥# #皇城相府# #陈廷敬#

6、陈廷敬家族介绍

他在康熙时期可以说是一个传奇的存在,他勤勤恳恳一生清廉,当了54年官,晋升了28次,没有他就没有康熙盛世。他就是陈廷敬,原名陈敬,一天顺治帝在看进士名单时发现有两个人竟然是同名同姓,为了避免认错人,便赐了他一字“延”,自此便更名为陈廷敬。中了进士之后,他便参加了庶吉士考试,因表现不错,直接被留在了翰林院,一直都是教师之职。但他教的学生可不一般,康熙皇帝就是他的学生,在康熙亲政前后,都是他负责教导康熙的,他负责皇帝的生活起居记录官,朝夕相处,他对康熙乃至整个朝廷的影响非同小可。除此之外,他还热衷于反贪,他意识到了社会中的奢靡之风更是促进了贪官的钱的欲望,他便向皇帝进言制定制度,严令禁止奢靡风气,发扬简朴的礼仪制度,在他的努力之下贪污的情况受到了遏制,以他的功绩来看,说没有他就没有康熙盛世一点也不是夸大其词。康熙五十一年,陈廷敬病重,康熙派太医多次前去为其诊治都不见好转,在四月十九日病逝,在康熙得知后悲痛欲绝,亲自书写挽联来悼念这位跟了自己半个世纪的老臣。他作为一代名臣、大清相国,却人走茶凉,究其原因,是因为陈廷敬他太过清廉,没有贪污受贿、没有结d营私、卖官徇爵,所以提及康熙朝的权臣,人们常常会想起索额图、明珠、李光地、马奇等人,却恰恰忘了屹立两朝不倒的陈廷敬。#陈庭敬简介#

7、陈廷敬家谱

一天,8岁的小皇帝康熙把陈廷敬叫过来:“陈老官,借给我一些钱吧。”陈廷敬问道:“万岁,要钱做什么呢?”康熙撇嘴说随便玩。陈廷敬说:“等我领了俸禄借给你。”康熙哼一声说:“等我亲政,一定要杀了你!”那一年,小康熙刚刚登基,在正式即位前,他经历了很多人生的考验。登基大典前,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沙哈等四位顾命大臣前来接驾。奶奶孝庄太后对他说:“孙儿,你先出去迎一迎他们,跟他们说上几句话,随后我再见他们。”“我一个人?”小康熙为难的皱起了眉头,在得到奶奶的肯定答复后,他马上收起了畏难的情绪,第一次独自面对大臣。随着魏东亭的一声:“皇上驾到”,前来迎驾的顾命大臣齐刷刷的跪在了小康熙面前。独自面对四个加起来200多岁的老爷爷,康熙强忍紧张情绪,上前跟他们搭话。他先走到最老的那位面前:“你是索尼?父皇说过,你是开国元勋,朝廷栋梁。”听见小皇帝如此夸赞,索尼本就躬着的要更深了。接着,康熙走到了站的笔直,一点也不愿弓背的另一位大臣面前:“您就是鳌拜?”康熙随即给他扣起了高帽:“你在沙场上救过父皇的命,是本朝第一武将。”鳌拜拱手说道:“臣愿鞠躬尽瘁,死而无憾。”紧跟着,康熙走到了第三位大臣面前:“你是苏克沙哈吧,父皇说你奉公执法,是朝廷的正气表率。”说完,他走到了最后一位大臣遏必隆身边:“你能将工部、户部,管理的妥妥帖帖,是朝廷的好管家啊。”客套完以后,康熙回到了龙椅上:“先皇说过,你们四个既是大清的栋梁,也是我的长辈。先皇要我听你们的话,君臣一心,天下就太平了。”“老狐狸”索尼,随即带头立誓:“我等四人,仰报先帝恩遇,忠心辅佐幼主,不结d羽。”其他三人,也心口不一的立下誓言:“若有私心,天诛地灭。”小康熙对众人的表现颇为满意,奶声奶气的说:“朕现在还小,不能谢你们,待朕亲政以后,会好好谢你们的。”尽管康熙已经是大清的皇帝,可他首先是个8岁的孩子。他尽力的在众臣面前表现得威严、庄重,却也有顽劣的一面。莫说康熙是个孩子,就算他是个大人,忽然间接过天下的权柄,自然也会飘飘然。对待权势遮天的四位顾命大臣,康熙表现得小心翼翼,可面对自己的老师陈廷敬,他不自主的释放出天真的一面。会见完顾命大臣,康熙随即去找陈廷敬读书。即将散课时,康熙眨巴着小眼,歪着头,让陈廷敬借给自己些钱。陈廷敬诚惶诚恐的问,康熙坐拥四海,要钱有什么用。康熙漫不经心的回答:“随便玩玩。”陈廷敬称,自己手中银两不多,还得补贴家用,请皇上等自己开了薪资,再借给他。康熙不屑地说:“你个陈老官,那俸禄才几个钱。朕要的不是你那仨瓜俩枣,朕要国库里的银子。你拿出个三五万两,朕好生花花,痛痛快快的玩上几日。”陈廷敬立刻跪下:“老臣恕难从命。陛下,那国库里的钱,任何人不得乱动。朝廷有明确的规定,私自挪用国库银两,是要掉脑袋的,臣不想死啊。”康熙有些生气:“你走吧,朕让你走。”陈廷敬恭敬地起身告退:“臣遵旨。”将走未走之际,陈廷敬听见了康熙的嘟囔:“什么不能私自挪用,分明是这陈老官看朕还没有亲政,看不起我。哼,待我亲政,非得砍了你脑袋!”此话一出,吓得陈廷敬大气不敢喘,慌忙退出了皇宫。从那以后,陈廷敬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生怕康熙亲政后会要了自己的命。所以,在康熙铲除鳌拜,正式摄政后,陈廷敬多次上疏辞官。康熙全然忘了当时的事,不解的问:“陈大人,你年纪轻轻,为何要乞骸骨啊?”在他的追问下,陈廷敬说:“陛下刚登基那年,说要臣的命,臣一直是惶恐万分啊。君无戏言,陛下已然亲政,臣担心啊。”康熙笑着拍了拍陈廷敬的肩膀:“当时朕不过是8岁小儿,说的话怎能作数。当时你做得对,朕向你道歉。”自那以后,陈廷敬才敢放心的待在朝中,他一直活到康熙五十一年才因病离世。康熙亲自撰写挽诗以示悼念,并赐下谥号“文贞”。#历史开讲#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陈廷敬简介哪里人(陈廷敬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