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黏和粘精辟112条

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

1、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有哪些?( )A仄起仄收式B仄起平收式

(1)、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

(2)、如以第四句作为首句,又可推导出第四种格式:

(3)、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

(4)、杜甫诗,例如《望岳》是一首五言八句的古体诗,押仄韵,句中也不讲究平仄:

(5)、萧纲还有完全符合唐朝科举的五言排律,《游光宅寺诗应令诗》:

(6)、格式:由这四种句型按照粘对规则组合成“仄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平起首句入韵”四种基本格式。其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也要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调。

(7)、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8)、这里有四种句式:第一种句式是平仄脚,第二种句式是仄平脚,第三种句式是仄仄脚,第四种句式是平平脚。这四种句式是所有变化的基础,四种五言绝句都是由这四种句式错综变化而成的。

(9)、这个"基本格式"中所说的"平",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中的"阴平"字和"阳平"字;"仄",大体上就是现在普通话里的"上声"字和"去声"字。这里所以只能说"大体上",是因为并不完全如此。

(10)、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11)、仄起首句不押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其中平声是指阴平(一声)和阳平(二声),仄声指的是上声(三声)和去声(四声)。

(12)、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怀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13)、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这个影响很大。既然它是不全面的,就不能不予以适当的批评。

(14)、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 下面 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15)、第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16)、要同上联对句第二字一致。“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

(17)、简称和句数不同。五言绝句简称五绝,绝句全篇四句,每首仅二十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每首有四十字。

(18)、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19)、这个格式的第一句是‘平起’。那么,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第二句就应该是‘仄起’,而‘仄起’有两句,一句是‘仄起仄收句’,另一句是‘仄起平收句’。那么用哪一句来作为第二句呢?这时,我们要清楚,我们需要排的是格律诗的格式。格律诗以押平声韵为正格,也就是说,第二句的尾字要平声。那么,符合标准的就只剩下‘仄起平收句’了,如下:

(20)、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2、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黏和粘

(1)、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

(2)、诗人们在运用(a)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b)或(c)。这样既构成本句自救,又构成对句相救。

(3)、   在律诗尚未定型代的时候,有些律诗还没有完全依照律诗的平仄格式,而且对仗也不完全工整。

(4)、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5)、至此,第二个格式排好了,因为是以‘平起仄收句’作为第一句而排成的,所以这个格式叫‘平起仄收式’。又因为第一句的尾字是仄声,故,第一句可以不押韵。所以这个格式也可以称为‘平起仄收不入韵式’。

(6)、对这四种格式,当然也可以机械地硬背硬记。不过,还是把硬记和掌握规律结合起来,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7)、按照偶句平声押韵的要求,再加上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从上面讲过的那种基本格式,推导出其他各种不同的格式。

(8)、图例显示:仄声字的‘日’和平声字的‘河’,因为在一联之内,所以平仄相反,称为相对;平声字的‘河’和平声字的‘穷’分属两联且相邻,所以平仄相同,称为相粘;平声字的‘穷’和仄声字的‘上’,因为在一联之内,所以平仄相反,称为相对。正是这种平仄交错的排列,形成了格律诗的粘对关系。

(9)、三句有了,接下来排第四句。再次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因为第三句是‘仄起’,那么第四句就该是‘平起’了,而‘平起’有两句,一个是‘平起仄收句’,一个是‘平起平收句’。两句都可以使用吗?不是的!因为第四句的尾字是需要押韵的地方,所以必须和第二句的尾字一样是平声。如此,只有‘平起平收句’符合标准,如下:

(10)、每句的平仄是相重的,又是相间的。相重相间交替使用,构成了近体诗长短升降的节奏。五言每句三个节奏,如: 仄仄/平平/仄仄仄/人平/平

(11)、七绝平起首句押韵。七绝平起首句押韵。七绝仄起首句押韵。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12)、调体就是拗体,因为“青蛇上竹一种色”句中的“种”,应该是平声,结果用了侧(仄)声,所以是拗体句式(五连仄),下句用“无”对句双救拗,至今也是一种拗句救拗的标准方法。

(13)、联系邮箱:545782710@qq.com

(14)、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体裁,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

(15)、绝句都是四句。五言绝句可以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现在先谈律绝。律绝一般只用平声韵,而平仄格式则有四种。第一讲里所讲的平仄格式是第一种:

(16)、第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

(17)、三句有了,接下来排第四句。再次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因为第三句是‘平起’,那么第四句就该是‘仄起’了,而‘仄起’有两句,一句是‘仄起仄收句’,另一句是‘仄起平收句’。两句都可以使用吗?不是的!因为第四句的尾字是需要押韵的地方,所以必须和第二句的尾字一样是平声。如此,只有‘仄起平收句’符合标准,如下:

(18)、(c)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a)(b)的严格性稍有不同。

(19)、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20)、识别图中二维码(或长按指纹)关注本公众号(收藏投资)

3、七律平仄韵律格式

(1)、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2)、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

(3)、陆游的这首《梅花绝句》为仄起首句押韵的七言绝句,上平四支韵。

(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由于韵脚的限制,也只能这样办。这样,五律的首联成为:

(6)、另外,为了在阅读诗词时,能够快速的分辨出诗句是否相对相粘,建议大家在日常写作排版时,不要将诗句一句一行的排列,如将以上例诗排列成:

(7)、至此,第三个格式排好了,因为是以‘平起平收句’作为第一句而排成的,所以这个格式叫‘平起平收式’。又因为第一句的尾字是平声,故,第一句是必须要押韵的。所以这个格式也可以称为‘平起平收入韵式’。

(8)、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毛主席的诗词也从来没有孤平的句子。试看《长征》第二句的“千”字,第六句的“桥”字都是平声字,可为例证。

(9)、五言律诗的平仄,有四个基本句式: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10)、永明体诗人中,比较有名的是竟陵八友: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八人。

(11)、(b)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

(12)、第三个格式和第二个格式,只有第一句是不同的,其他三句完全相同。

(13)、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算起,每两句叫做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出句",一下句叫"对句"。这样也就是说,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粘"。"对"和"粘",看一句诗的头两个字,由于第一个字有时可平可仄,所以实际上主要以第二个字衡量"对"和"粘"的标准。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第一句中的"日"字是仄声字,第二句中的"河"字是平声字,符合"对"的要求,第二句的"河"字与第三句的"穷"字都是平声字,符合"粘"的要求。第三句的"穷"字是平声字,而第四句的"上"字是仄声字,又符合"对"的要求。掌握了"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根据基本格式很容易地推导出其他各种平仄格式。

(14)、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

(15)、认识了五言绝句的平仄规则,有人会提出新问题:

(16)、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17)、变化格式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平起首句押韵,标准格式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韵)。

(18)、在分辨“一联之内是否平仄相对,两联之间是否平仄相粘”及是否押韵时,是不太好分辨的。而排列成:

(19)、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另有一种补救办法,详见下文。

(20)、绝句押韵格式不是的,其中的第一和第三个字的平仄是灵活的,但第二和第四个字的平仄是固定的。如李白的《静夜思》,就是属于平起首句押韵的。

4、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有哪些?( )A仄起仄收式

(1)、凭什么来分平人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

(2)、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3)、平,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平声,但也可用仄声。仄,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仄声,但也可用平声。杜甫的《旅夜书怀》就是这种格式:

(4)、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单就平仄,句式而言,把五言绝句按照"对"和"粘"的规则继续往后延伸四句,变为八句,即成五言律诗。因为五言绝句有四种格式,所以五言律诗也有相应的四种格式。

(5)、第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

(6)、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仄平平仄平 

(7)、三句有了,接下来排第四句。再次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则,因为第三句是‘平起’,那么第四句就该是‘仄起’了,而‘仄起’有两句,一句是‘仄起仄收句’,另一句是‘仄起平收句’。两句都可以使用吗?不是的!因为第四句的尾字是需要押韵的地方,所以必须和第二句的尾字一样是平声。如此,只有‘仄起平收句’符合标准,如下:

(8)、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

(9)、旧体诗分古体和近体两种,古体自由,除了韵脚以外不讲究平仄,类似于自由诗。近体诗即格律诗,讲究太多,对现代人来说,学习起来稍微麻烦一点点。但其实也不难。

(10)、以上是五律平韵的四种标准格式加变化格式。()括号里的字可以是平音也可以是仄音。这样可用的字句就多了很多。请大家领会。可以收藏。

(11)、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

(12)、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13)、今天,我们将用这四种句式,按一定规则,排出四种格式。排格式前,我们先需要了解一下几条和格式相关的口诀,记住口诀能在日后的阅读写作中带来至关重要的作用。口诀是“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14)、关于律诗的平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第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第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15)、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16)、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

(17)、七言绝句的四种平仄格式,也是把这四个平仄基本句型按照粘对、用韵等要求,以不同顺序进行排列而得出来的。因为七言绝句与五言绝句的字数不同,所以,我们也可以简单地看作是在五言绝句的基础上,每句的前面加上了两个与后面两字平仄相反的字。之所以相反,这是平仄交替的需要。如果去掉这两个字,后面就是五言绝句的四种平仄格式。

(18)、四:平起平收:这种情况很罕见,格律公式为:

(19)、而《春夜喜雨》是一首五律,属于近体诗,当然要符合平仄:

(20)、李白的《结袜子》是古体七言绝句,句中字是不讲究平仄格律的,但是押韵的韵脚要注意平仄:

5、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五言绝句怎么写?

(1)、(诗中第一个字,本应用仄声字,却用了"天"字,是平声字,但在此处是允许的。原因已经在讲过)

(2)、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平 

(3)、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4)、句型: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种基本句型。

(5)、平仄来自于四声,四声的研究始于南北朝齐永明时期。

(6)、第三种五言绝句基本上和第一种相同,只因首句用韵,所以首句改为平平脚:

(7)、注释 “**”表示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

(8)、第四种五言绝句基本上和第二种相同,只因首句用韵,所以首句改为仄平脚:

(9)、两句有了,接下来排第三句。根据‘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原则,第二句是‘仄起’,那么第三句也要‘仄起’。然后我们再想一想,两个‘仄起’句刚刚用过一个,如果用和第二句完全相同的可以吗?答案是不可以,那为啥不可以呢?是因为之前我们说过,第三句的尾字和第二句的尾字,平仄必须相反!那么,既然第二句用的是‘仄起平收句’,第三句就只能是‘仄起仄收句’了,如下:

(10)、(a)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11)、菱花落复含,桑女罢新蚕。桂棹浮星艇,徘徊莲叶南。

(12)、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1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14)、平仄对仗要求不同。五言绝句的平仄,绝句可以看作是律诗的截取,所以对于对仗的要求较为自由。若把绝句看作律诗的后半截时,就是一二句要对仗,三四句不用。五言绝句押韵的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也就是说不可押仄韵且韵脚必须用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邻韵的字。

(15)、版权声明:本公众号除原创外也注重分享,精选推荐好文。同时尊重原创者的版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删除。欢迎原创作者主动投稿,也欢迎原媒体与我们联系,商议互换原创文章事宜。

(16)、两句有了,接下来排第三句。根据‘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原则,第二句是‘平起’,那么第三句也要‘平起’。然后我们再想一想,两个‘平起’句刚刚用过一个,如果用和第二句完全相同的可以吗?答案是不可以,那为啥不可以呢?是因为之前我们说过,第三句的尾字和第二句的尾字,平仄必须相反!那么,既然第二句用的是‘平起平收句’,第三句就只能是‘平起仄收句’了,如下:

(17)、以上例诗中,个别字不符合格式中的平仄,那是因为它们不在节奏点上,属可平可仄。这个问题后面要讲到。

(18)、第三种是以“平平平仄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仄收式。

(19)、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

(20)、《夜思》是平声韵,《拜新月》是仄声韵。“疑是”句“平仄仄仄平”,“细语”句“仄仄平仄平”,“北风”句“仄平平平仄”,都不是律句。

(1)、四声即平上去入四声,后人用二分法分类,平即平声,上去入为仄声。

(2)、“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绝句的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

(3)、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4)、我们将使用之前学过的四个句式依次作为第一句,根据口诀排出一个完整的格式:

(5)、在实际运用上,七言诗的第一个字,平仄要求不严格,平仄两可。举例:

(6)、注意:犯孤平指的是平脚的句子;仄脚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如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媢家》:“我宿五松下”只算拗句,不算孤平。又指的是“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至于像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那也是另一种拗句,不是孤平。

(7)、         人间四月芳菲尽,(平起仄收)

(8)、为何相粘相对,我们只看第二字?因为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谈到过句式的拗救,文中说过,一三四位置的平仄因为大小拗的原因,平仄会有所变动,而除韵字外,第二字的平仄是铁定不变的!所以,只看第二字,这样记忆,才不至在读到古人使用拗救句时,以为是出律了。

(9)、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

(10)、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

(11)、在五言绝句中,格式一和格式三是首句不入韵的;格式二和格式四是首句入韵的。

(12)、(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黏和粘精辟1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