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事大门对联大全九字精辟116条

农村丧事大门对联大全

1、农村丧事大门对联大全门心

(1)、过小年 腊月二十四日称“过小年”。过小年有“送灶神”、“除尘”之俗。“送灶神”系古老习俗,但也有二十三日送的,到三十日再迎接回来。灶神又称“司命”,一男一女,形象风流,故忌女人敬灶。“除尘”是将屋内楼顶、桁梁、墙壁上的灰尘扫除干净,好干干净净迎新年。过年猪多在过小年这一天宰杀,要割腿肉送给岳家拜年。旧时请有雇工4的,如来年要辞退,就在这天请他坐首席(即上头),欲云:“二十四日坐上头,背起被褥回家走。”

(2)、三列马 短篇小说   是短篇小说《当代野人系列三篇》中的一篇。“三”是《三国演义》,“列”是《东周列国志》,“马”是马克思主义。耿四喜是个“人物”。他长得跟他父亲完全一样,四楞子脑袋,大鼻子,阔嘴,浑身肌肉都很结实,脚也像。这双脚宽,厚,筋骨突出,看起来不大像人脚,像一种什么兽物的蹄子。“文化大革命”,天下大乱,他哪一派也不参加。黑帮对耿四喜还真有点怵。不是怕他大喊大叫,而是怕他的“个别教练”。他每天晚上提出一个黑帮,给他们轮流讲马列主义。因为耿四喜熟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使剧团很多人更加五体投地,他们把他的外号“耿三列”修改了一下,变 成了“三列马”。“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耿四喜调到戏校抄功,他说话还是爱用歇后语。耿四喜忽然死了,大面积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呜呼哀哉了。开追悼会时,火葬场把蒙着他的白布单盖横了,露出他的两只像某种兽物的蹄子的脚,颜色发黄。原载《小说》1997年第1期(卷三P310)

(3)、福寿全归,典型宛在,典范长存,风木悲伤,松柏风凋,挥泪含悲

(4)、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到山中寺庙游玩。长老说有事相求。原来,寺庙里有幅荷花图,是长老师傅所画。恰好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唐伯虎就提笔写下了一句题词:

(5)、在北方一些地方,正月十五还要几个村子聚集在一起演社火。社火里包括踩高跷、跳钟馗、花车等等。

(6)、慈心红盛火,鲜明炽烈映红梅丧事楹联通用挽联

(7)、日规 短篇小说 对当年西南联大师生的艰苦生活有较详细的描写。特别是助教蔡德惠为了掌握时间而制作的土“日规”,找一点石灰,跟瓦匠师傅借一个抿子,在墙上抹出一个规整的长方形,长方形的正中,垂直着钉进一根竹筷子,院墙是土墙,是很容易钉进去的。筷子的影子落在雪白的石灰块上,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原载《雨花》1984年第9期(卷三P6)

(8)、合“八字”是媒人将男女双方的年纪生庚去请算命先生合算。不相克者就可合婚,如相克则不能合婚。可合婚的,媒人就告庚定婚。如今婚姻自由了,大多男女是自由迹爱,媒人只起牵线搭桥的介绍作用,合“八字”与告庚定婚大多废除了。但报日、过礼、陪媒却还时兴。“迎亲”是媒人带领新郎去女家接亲。解放前大多用花轿,如今多用小汽车了。    

(9)、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冼星海自题联)

(10)、这一天可以打扫卫生,这天垃圾变成了“穷气”,因此要清扫家里,将垃圾送出去,俗称“送穷出门”。

(11)、李调元一看,便发现了这上联的妙处:它属于回文对联又兼用谐音,字的读音反读正读完全相同。后他在唐伯虎上联旁写出了下联:

(12)、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

(13)、心想慈母心有效丧事对联精选永垂不朽,流芳百世,遗爱千秋,含笑九泉,天人同悲

(14)、十里八乡不等,沿途的亲戚准备接烛,在道路边上,摆张小方桌,张烟倒茶及糕点酬劳,俗称"接烛"。

(15)、  春节习俗之祭灶——中国传统习俗。民谚曰:“祭灶关。”旧俗农历腊月二十三为祭祀灶神的日子。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祭灶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16)、(瑞昌记忆)在赛湖农场的那段知青岁月(上)

(17)、不能更换、洗涤衣被。严禁洒扫与倒垃圾,会把家里的福气财运扫光光;若真要动扫帚,记得由外往内扫!

(18)、建国前建房一般是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一般的户自己请人搭个茅屋,不讲究什么。比较富裕一点的就有很多讲究,首先请阴阳先生(风水先生)看屋场(宅基地),定房屋方向,门朝哪个方向开。定好方向后,要挑堂屋的梁树,本地多用榆木、楸木,或从外地买杉木。自己没有的还要到别处去买。看准后,起早偷放,谓之“偷梁换柱”,然后付给树钱。梁树放倒后是不准人从上面过,特别是女人。树蔸上放一红纸。然后请人抬梁树,前面引路人打一“千里眼”,(所谓“千里眼”就是用竹蔑筛绑在竹竿上系红布或红绫。)梁到现场后,“千里眼”顺着阴阳先生所定的方向插在门前。木梁从放倒到做成功架上屋脊一直用人守护。在此间,主东家都要分给风水先生、瓦工、木工拿封子(红包)。梁做好后,在中间系一红布兜,内装农历、笔、五色花线。在竖列架和上梁时,请木工手提一红公鸡,一面喊采,一面向人群撒糖果、糕点、饼子、铜钱、供香馍。上面喊一声,下面围观的群众应一声“有哇”、“发呀”。撒糖果、铜钱的人注意多向屋后面撒,言下之意是后面有人(后人兴旺)。在喊采声中屋架上的人缓缓将屋梁拉上,直至安放到位。

(19)、苦雨凄风,五夜风凄,音容宛在,返魂无术,夜月鹃啼,鹤驾西天

(20)、女家“发亲”要吃顿发嫁饭,有的还举行告祖仪式。姑娘出嫁还要有多我“送亲”。送亲者多为伯父、叔父、伯母、婶母、兄弟姐妹等。父母不送亲,因父母送亲被俗称“送猪婆亲”,要受人耻笑。送亲者被男家尊为“高亲”或“上亲”或“大宾”,男家接待极为客气周到。    

2、农村丧事大门对联大全九字

(1)、祖先牌位也要收起来,待丧事结束后,再恢复原状。

(2)、     农历正月初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3)、下联: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4)、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家家户户的“扫尘日”。民间信仰以为,诸神从这一日起不理人间事物,回天述职。

(5)、天鹅之死 短篇小说 4只天鹅降临玉渊潭边,本是严寒冬日里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却遭两青年射杀。死了一只,其余3只哀鸣一夜后毅然离开。白蕤原是一名芭蕾舞演员在文革中惨遭迫害,后转业做了一名默默无闻的保育员。天鹅之死,即美之消陨。天鹅是白蕤的一个精神象征。天鹅作为一个载体,作者对其作详尽的描写,读者也有充足地空间来想象这个人物,进而对主旨理解得更加透彻。白蕤是“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的千万知识分子以及艺术家的一个缩影。在那个妖魔当道,乱象丛生的时代,知识和文化被唾弃、艺术与美被撕毁。人性中的丑恶与盲从不受管制而被无限放大,就像喷涌的泥浆将每处清泉都填满污垢,文革使得中国文化发展出现断层,而人民整体的审美水平更是和当时的经济国力一起发生了大倒退。原载《北京日报》1981年4月14日(卷二P142)

(6)、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7)、上联:庭树花开莺声送喜下联:阶兰秀茁燕翼贻谋

(8)、螺蛳姑娘 短篇小说   是短篇小说《拟故事两篇》中的一篇。从前,有一个种田小伙,单身,不会做饭,每天从地里回来,只能冷饭稀粥将就一口。有一天,他在溪边洗脚,看见水里有一个五色螺蛳,很喜欢,拿回家,放在水缸里养。第二天,小伙子干活回到家。看见桌子上已经摆好了米饭和青菜。小伙子没多想,以为是好心的邻居帮忙,端碗就吃。第三天,又是如此。小伙子心里想:到底是什么人,天天来帮我呢?这一天,他早早地从地里回来,蹑手蹑脚,趴到门缝往屋里看。正看见一位漂亮姑娘从螺蛳壳中跳出来,准备洗手做饭。小伙子破门而入,抢过螺壳,不让姑娘回到螺壳之中,他跪在地上向姑娘求婚,姑娘害羞,答应了他。小伙子担心螺蛳姑娘反悔,把螺壳藏起来。一年之后,螺蛳姑娘生了个儿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小伙子结婚后,对姑娘不再像先前的爱慕,家务活不管,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动不动还大声喝斥。螺蛳姑娘不跟他一般见识,并不介意。有一天,小伙子把螺蛳壳找出来,当了儿子的面,用筷子丁丁当当地敲,螺蛳姑娘一生气,抢过螺壳,纵身跳入。从此再也不理他。小伙子懊恼不已。原载《中国作家》1985年第4期(卷三P1)

(9)、这样便没人敢揭了,但毕竟是春节不能不吉利,便在后面加了几个字,令人叫绝:

(10)、关老爷 短篇小说 关老爷的父亲作过两淮盐务官员,搂过不少银子。他继承了父亲的家产。个头矮墩墩的,方脸,说一嘴京腔,走起路来迈方步,像戏台上的台步。不抽大烟,不嫖不赌。每年要下乡看一次青。一到稻子开花,他就带了"田禾先生"出来看看野景,尝尝野味。估产定租的事由田禾先生和庄头商量。每天晚上,庄头按照惯例安排好一个大姑娘或小媳妇,铺好被窝,陪他睡下。第二天,他给陪他睡的大姑娘、小媳妇一个金戒指。他每次都要带10多20个戒指。乡下转一圈,他累了,喝人参汤,大睡两天,再回家。他的儿子关汇打小看上了岑直斋的女儿岑瑾。初三那年,两家定了亲。后来俩人都到了外地读书,关汇每天给岑瑾写信。关汇和岑瑾高三寒假举行了婚礼。新婚之夜,关汇却拿了一根马鞭没头没脸地打岑瑾。骂她不是处女。关老爷和岑直斋小时候是同学,抹不开面。这事一直拖了下去。他还是每年下乡看青。只是他把看青的“章程”修改了下:凡是陪他睡觉的,倘是黄花闺女的,加倍有赏,给两个金戒指。原载《小说界》1996年第3期(卷三P277)

(11)、福寿全归典型宛在勤劳一生俭朴家风教子有方忠厚待人

(12)、学立道通,自然贞素;圆行方止,聊以从容。(何绍基自题联)

(13)、如意楼和得意楼 短篇小说   是短篇小说《故人往事》中的一篇。在高邮竺家巷有两家酒楼,一个叫如意楼,一个叫得意楼。如意楼生意很好。相形之下对面的得意楼就显得颇为暗淡,茶客不多。得意楼年年亏本,混不下去了。得意楼老板不知道,他的买卖开不好,原因就是他的精神萎靡。他老是这么拖拖沓沓,没精打采,吃茶饭的的顾客,看见他的呆滞的目光,就倒了胃了。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神。原载《新苑》1986年第1期。(卷三14)

(14)、                    正月初五

(15)、在席端上几道菜时,孝子贤孙再次重复跪地仪式,族上年长主事之人行敬酒礼节。

(16)、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春节习俗拜年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17)、八千岁 短篇小说和文学故事人物 八千岁靠8000钱起的家。八千岁年复一年,老是蓝布长衫,蓝布夹袍,蓝布棉袍。他儿子穿的比他小一号,也是一身老蓝布。父子二人活脱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他的米店不大,卖的米档次高低不同。他每天的生活就是量米、看稻样。或拿起“搡子”把稻子翻一遍,或轰一会麻雀。他放着高尖米不吃,顿顿都是头糙红米饭。菜是豆腐熬青菜,偶尔也打打牙祭,有一碗肉或一盘咸菜煮小鲫鱼。有卖稻的客人时,单加一个荤菜、一壶酒。他不喝酒,“饭陪!”米店的右边一家专做“草炉烧饼”。他一年不少买,出力气的碾米师傅每人两个。吃了烧饼,渴了,就倒一大缸子茶,骨嘟骨嘟一口气喝了下去,然后打一个很响的饱嗝。他不让孩子放风筝、掏蛐蛐、逮蝈蝈、养金铃子,不听话便巴掌收拾。只允许他养鸽子。他有一个八舅,是个无赖,后来在军队里混。县长、区长,都得听他的。八舅太爷雁过拔毛,连八千岁也不放过,狠狠敲了他一回。原载《人民文学》1983年第2期(卷二299)

(18)、压岁钱不能给奇数。长辈给晚辈压岁钱,金额要是偶数,否则不吉利。

(19)、汪先生心里明白,红白喜事上出现这种礼金对不上账的事,根本无法向主家交代,自己日后再也无脸面对村庄的父老乡亲了。

(20)、忌动针钱。尽量不动刀剪针线,一旦有差错,会招致破败等不吉利的事;也有可能把财路剪断。

3、农村丧事大门对联大全十一字怎么写

(1)、陈小手短篇小说   是短篇小说《故里三陈》中一篇。陈小手是男性产科医生。他的手特别小,柔软细嫩,专治难产。接生婆妈干不了的活,都找他接。同行们看不起他,产科医生哪有男的?他不在乎,只要有人请,他骑着大白马赶过来。母子平安,酬金顺顺当当地塞到了他的口袋里。他洗洗手,喝一杯热茶,道一声“得罪”,出马扬鞭,走了。有一年,两边打仗,来了个团长,团长的太太要生了,难产,叫来几个接生婆,也弄不出来,急得团长乱转,只好派人去找他。他进来,团长命令:大人小孩都要保!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孩子掏出来了。团长特意摆了一桌酒席,让副官作陪,打赏20元现大洋。他出了天王庙,跨上马。团长掏出枪来,从后面,一枪就把他打下来了。就像是打只小鸟。团长觉得怪委屈。团长说:我的女人,怎么能让他摸来摸去。日他奶奶。原载《人民文学》1983年第9期(卷二P363)

(2)、上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

(3)、瑞昌记忆|三线青春——记我八年459厂工作经历(1)

(4)、上联:乔迁喜天地人共喜;下联:新居荣福禄寿全荣

(5)、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

(6)、瑞昌记忆|重走老三线-江航459厂(下:生产区)

(7)、瑞昌记忆|重走老三线-江航459厂(上:生活区)

(8)、民间称“破五”“五穷”,因为之前的禁忌过了这天便可破除,所以也谓“初五隔开”。

(9)、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他欣然挥毫而就:

(10)、                                  

(1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自勉联)

(12)、歺毕:道士再穿戴官服,做几朝法事拍小铜锣,时不时拍击惊堂木,口念经书,再拿一把香全燃烧,念符划咒,交给八仙,八仙出门叫“放烛”。

(13)、俩老头 短篇小说   是短篇小说《塞下人物记》中的一篇。老郭和老耿两个老头,亲如手足他们不仅在生活上、行动上一致,而且在大跃进期间,观点也一致,抵制不正之风。俩老头都是在江湖上闯过的人,可是他们在劳作庄稼上,都是一把好手。“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他们还都爱穿靸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薄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他们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齐进门。原载《北京文艺》1980年第9期(卷二P62)

(14)、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要给他穿戴好内新衣:否则,就是光着身子走了,亲属会感到十分地遗憾和内疚。

(15)、放烛的八仙兄弟及孝子贤孙夜晚行程远道辛苦,不言而喻。

(16)、再次请八仙和参加放烛客众入席喝煎米茶,几个菜,一大盆米粑,待茶毕安排客人住宿,一切安排妥当,由孝媳和女儿“叫茶”,叫茶意在喊亡灵“爷嘞!牙哇!囗渴时不要喝王婆的迷魂汤,回家喝清茶呀”!

(17)、民宿故事|他是败家子,将古董当家具,在长沙繁华的深处打造府邸

(18)、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9)、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春节习俗吃汤圆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8)

(20)、瑞昌民俗|抬太公菩萨求雨《之一》治虫灾《之二》

4、农村丧事大门对联大全两字

(1)、苏北一带农村,在红白喜事上给人家写对联(丧事要写幛子等)、记礼簿的称为坐柜。坐柜的人一般都是家族或村庄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不仅有文化,毛笔字写得漂亮,同时在外面要有本事,好能在政府部门担任一官半职。

(2)、小学同学 短篇小说 它包括《金国相》《邱麻子》《少年棺材匠》《蒌蒿薹子》和《王居》5篇。原载《北京文学》 1989年第1期(卷三P104)

(3)、乾隆皇帝见纪晓岚对仗工整,应答如流,不觉圣心大悦,恩准假期,让纪晓岚回乡省亲。

(4)、做佛事(或称做道场)即请僧道来家吹吹打打,念经读祭文,以超度亡者。寄托哀思。丧事中,均有烧纸钱、纸屋(灵屋)、守灵、唱夜歌子的习俗。  

(5)、中元节 农历七月初一至十五为“中元”祭祖期,俗称“过月半”。是旧时祭祀祖先和品尝新收获的节日。初七至初十接年内亡者,称“接新客”。初十以后开始接老亡者,俗称“接老客”。新老“客人”接回后,每日三餐饭菜,礼仪相敬,至十四日晚焚化“金银纸包”“衣冠箱”,当夜送“客”,因俗传十五日“关鬼门’,迟了回不去。中元祭祖,俗传甚久,纪念先人,无可非议,但封建迷信,则不可取。

(6)、如有来客,则要热情留餐,好讨个吉利热闹。这天死了人,则认为不吉利,因此密不发丧。“三十晚上的火,元宵夜里的灯”。入夜,即烧起干柴蔸火,山区人家则烧起大而干的枫树蔸火,取来年喂猪风吹夜长之意。火烧得越旺越好,切忌绝灭火种。一家人围炉烤火,彻夜不眠,送旧岁,迎新年,谓之“守岁”。为让小孩高兴,家长都给小孩字辈馈赠小量的钱,称“压岁钱”。

(7)、碧落黄泉,含笑九泉,痛切五中,俭朴家风,德集梓里,千古流芳

(8)、但愿苍穹有眼,补此人间缺憾,许良缘再结来生

(9)、上联:念念不离心,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始算得打成一片。

(10)、上联:中国有圣人,是祖、是师,咄咄西来东土。

(11)、传言,苏轼有一年与家人中秋赏月,时至半夜,苏轼想试试儿子们的才学,遂吟出了上联,并要三个儿子作对。其第三子苏过反应敏捷,随即对出了下联,真是“虎父无犬子”呀。 

(12)、上联:有才人一序在上头,恨不将鹦鹉洲踢翻,黄鹤楼捶碎;

(13)、大年初一忌借钱、讨债,俗话说“初一借了别人的钱,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给别人钱,财产外流整一年”。

(14)、酒毕用大饭橧,由孝子跪地开饭,后再由客人自己便用。

(15)、患有传染病死亡者,用炕熟的鸡蛋饼将口蒙上,再用尺方大的白纸将脸遮盖,意指不能让其见到日光。

(16)、抬一段行程放下歇肩时,姑娘女儿忙碌着先焚香,烧纸化钱给亡灵,再献酒食糕点给八仙鼓励加油,遇上高地坎时,送葬的男女老少们齐心协力,如蚂蚁抬蚯蚓,急敲锣,前面在坎上拉,后面推,女汉子用肩膀顶住八仙屁股或推腰,生拉硬拽,这场面真是众多如山倒,什么高山陡坡从头越啊!

(17)、八仙收拾锄头工俱,(锄头工俱只能用孝家的),划丧用的综绳俗称(喜绳)、子杠、两根长龙收工扛回家,将喜杠综绳放袓堂避室处,再到孝家喝酒完工。

(18)、上联:喜落成华构盈门秀色;下联:庆乔迁新居满屋春风

(19)、贴对联是我们国家的一项习俗,基本上家家户户在过年或是家里办喜酒的时候,都会在农村自建房的住宅大门上贴上四字,七字或是九字对联,对联寓意着对未来美好的祝愿和向往,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不少四字,七字和九字对联供大家参考,有需要的赶紧转发收藏吧。

(20)、汉族民谚称:"腊月推磨做豆腐。"接玉皇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因,是当地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传说归传说,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那么多好吃的,同时也是汉族先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5、农村丧事大门对联大全十二字

(1)、忧郁症 短篇小说 龚星北在本县算是中上等人家。家有二儿二女。大儿子龚宗寅,在农民银行做事。二儿子龚宗亮,在上海念高中。女儿龚淑媛,正在读初中。龚宗寅已经订婚。未婚妻裴云锦,是裴石坡的女儿。李虎臣做的媒。裴云锦是个林黛玉型的美人,新婚燕尔,小两口十分恩爱。进门就当家。既要照顾一个穷困的娘家,又要维持一个没落的婆家,两副担子压在肩膀上,裴云锦那么单薄的身子,怎么承受得住?嫁过来已经3年,她没有怀孕,有人说她疯了,有人说她得了精神病,其实只是严重的忧郁症。她一天不说话,只是搬了一张椅子坐在房门口,木然地看看檐前的日影或雨滴。丈夫龚宗寅下班回来,看见裴云锦没有坐在门口,进屋一看,她在床头栏杆上吊死了。解了下来,已经气绝多时。龚宗寅大喊"我对不起你!对不起你呀!这些年你没有过过一天松心的日子呀!"裴石坡闻讯赶来,抚尸痛哭。"是我拖累了你,是我这个无用的老子拖累了你!"裴云锦舌尖微露,面目如生。上吊之前还淡淡抹了点脂粉。她穿着那身水红色缎子旗袍,脚下是那双绣几瓣秋海棠的白缎子鞋。原载《小说家》1993年第6期(卷三P183)

(2)、俗称“过小年”,这一天民间开始打扫房子准备过大年,湖北一带忌宰杀、河南一带忌捣蒜、台湾称为“送神日”忌椿米,建议这天大家可以打扫一下房间。

(3)、上联:情操白如银,洁净晶莹光如雪;下联:慈心红盛火,鲜明炽烈映红梅。

(4)、忌吃药。无论有什么病痛,都不许请医生。否则,象征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医生也忌讳在正月出诊,会不吉利。

(5)、收字纸的老人 短篇小说   是短篇小说《古人往事》中的一篇,收字纸的老人老白从每个人家收来废纸后,统一拿到郊外文昌阁焚烧的情景。这个收字纸的姓白,大人小孩都叫他老白。他活到97岁无疾而终。他虽然上岁数了,身体却很好。满腮的白胡子茬,衬得他的脸色异常红润。眼不花,耳不聋。走起路来,腿脚还很利索。他背着一个大竹筐,推门走进相熟的人家,到堂屋里把字纸倒在竹筐里,转身就走,并不惊动主人。他把这些字纸背到文昌阁去,烧掉。文昌阁的地点很偏僻。老白收了字纸,便投入化纸炉里,点火焚烧。化纸炉四面通风,不大一会,就烧尽了。老白孤身一人,日子好过。早先有人拈香上供,他可以得到赏钱。他收了字纸,有时要抹平了看看,他怕万一有人家把房地契当字纸扔了,这种事曾经发生过。近几年他收了一些字纸,却一个字都不认得。字横行如蚯蚓,还有些三角、圆圈、四方块。那是中学生的英文和几何的习题。他摇摇头,把这些练习本和别的字纸一同填进化纸炉烧了。孔夫子碰上了欧几里得、纳斯菲尔,于是只得同归于尽。原载《新苑》1986年第1期。(卷三14)

(6)、死了 短篇小说 他身体挺好。从来不生病。有一点不大舒服,抄起铁锹噌噌干一阵活,出一身黏汗,就好了。他从不上医院。除非等他死了,把尸体捐给县医院,让他们解剖看清楚怎么死的。他不赌钱。酒会喝,不多喝。没有娶过女人。他跟日本人小田借了500块钱做生意。小田收购三棱子荞麦,收购蕨菜。日本人爱吃蕨菜,庄户人到山里采了蕨菜,当时用一点盐揉一下,新鲜。收到荞麦、蕨菜,用飞机运到日本。这家伙,有钱。他答应堡里希望工程捐500块钱,到了交款的时候了,他的钱不够。咋办?堡里有个地下赌场,招人推牌一翻两瞪眼。他想赢几把,凑足500块钱。手气不好。几把下来,就输光了。他去找小田借。这冢伙很能吃。一顿饭要吃5个棒子面贴饼子,喝一斤白酒。他爱吃臭豆腐。爱吃烤雏鸡、鸽子。日本人吃雏鸡鸽子不褪毛,三把两把把鸽子皮、鸡头,撕掉,只留两个脯子,两条大腿,洒一点盐花、辣椒面,在炭火上烤烤,带着血就大口大口嚼起来。他得走了。他得把捐给希望工程的钱给人家送去,一会办事处该下班了。他忽然难受起来,心口痛。痛得他受不了,浑身冒汗。他倒在路口,被人发现了。县医院派急救车来,把他放上担架。堡里人把他的遗物装在一个坛子里,埋了。没有多少遗物,几件旧衣服。还有一个万花筒,他小时候玩过的。这么大的人了,有时还要拿出来,转来转去地看看。日本人小田参加了他的葬礼。小田说:“他,好,中国人。” 原载《天涯》1996年第4期(卷三P286)

(7)、坟头将几根棍竹棒伴放,铺上供用食品,焚香放鞭炮,孝子八仙一齐作揖,再将用干稻草辨的长草杷(俗称烟杷);围新坟一周点燃,意为防止山中野兽,夜晚践踏新坟,二来跟亡者做構火为伴。

(8)、年谣称:“腊月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中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

(9)、男人忙置办棍竹棒。按照死亡人的性别:男的就用桐子木,女子就用小山竹子制作棍丧棒。

(10)、正是灵魂的观念,才为中国传统丧葬礼仪中的繁缛、恭敬丶敬畏等行为或态度等找到心理的根据。

(11)、亲戚齐聚一堂,关上大门丶耳门,由八仙先将石灰垫棺材底,铺上寿垫被,再从房间里抬出尸体入殓棺材里,这时锣声炮竹声,儿女嚎啕大哭,嘶心裂肺,亲友们热泪滚烫,八仙用线两头吊铜钱分中,死者鼻子尖对准中线,再拿孝子孝孙体中暖热的布片放在死者身上(意在发儿孙)。

(12)、再穿着事先准备好的寿衣,穿着好后用麻线把亡者手丶脚丶腰都绑扎好,(麻线按照亡者岁数定的根数,纽结成寿带)平放门板上,口中塞上一块银元,叫咽口钱,咽囗钱寓意大富大贵之意,来世可做富贵之人,也寓意后辈子孙能得先人的保佑而富贵殷实。

(13)、苏轼和黄庭坚乘舟出游,至晚方归。时值晚霞映水,煞是壮观。黄庭坚出口吟出了下联。苏轼正沉迷于景色之中,被黄庭坚的出句引发,随后续出了上联。联中“普天乐”和“满江红”既表现出了彼时彼地的情景,又是“词牌”名。二人吟罢,不约而同地拍掌大笑。

(14)、事情太荒唐了,太不可思议了,连董四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事是真的。汪先生啊,汪先生,人名落了没记也就罢了,身为受全村庄人尊重的坐柜先生,你怎么能将人家的礼金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去呢?

(15)、迟开的玫瑰或胡闹 短篇小说邱韵龙有点五短,又是大肚子,唱不了大花脸。他打小,爱看书、瞧报。爱讲故事,《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西游》《水浒》《红楼》,全都看得很熟,就连外国小说《基度山恩仇记》《茶花女》也是烂熟于心。每天说一段,能说个把月。不少年轻人,很爱听他白话。他不赌钱,不抽烟,不喝酒,只爱好吃。他22岁结婚,生了个女儿,像他,胖呼呼的,挺好玩。他常带女儿到后台转转。不觉,结婚已小40年了,一家子过得和和美美、风平浪静。没想到:他突现奇葩,恋上了一个公共汽车公司卖月票的女售票员。他送她回家。天热,女的拧了一个手巾递给他:“你擦擦汗。我到里屋擦把脸,你少坐一会。”过了会,女的撩开门帘出来:一丝不挂。从此,他天天闹着跟媳妇离婚,媳妇先前不同意。但架不住他天天蘑菇,好端端一个家终于散架了。他有句名言:“我宁可精精致致的过几个月,也不愿窝窝囊囊地过几年。”后来他得了心肌梗死,住进了医院,新的相好没来,说是没有名分,还是原配老婆侍候,端屎端尿,一直照顾到他死。剧团的同事都说老邱是迟开的玫瑰,胡闹!原载《香港文学》1991年第1期(卷三P119)

(16)、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庙宇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17)、           春节习俗:年夜饭全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是除夕的重要习俗。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全家团圆的好机会,特别是随着很多人工作变得越来越忙碌,春节团圆的意义更大。除夕夜的团圆饭也叫年夜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以往都是家人一起动手,在家做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如今,一些家庭为了避免麻烦,就直接将年夜饭的地点放到了饭店。无论在哪里吃,团圆的主题是不会变的。

(18)、众亲友用歺开始宴席,白鹤先生一位(既看黄历先生,白喜的尊称〉道士先生二位,根d媳d按照顺序先后排列,开席时叫安席,由房族年长份尊者带队,孝子孝孙按照大小随后至席间下跪,奏小乐,笛声哀婉,每桌席近跪孝子孙身者,忙起身牵起。

(19)、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因此,同学们不要相互攀比压岁钱的数量,而应该注重它的情感价值。同时,要合理使用压岁钱,把它用在学习上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20)、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斋戒沐浴,初九当天,更禁止家人晒衣服,尤其是女裤、内衣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如果要用牲畜的,一定要用公鸡、不能用母鸡。若是要还愿时,必须用全猪或全羊。有些虔诚的家庭以为在家里祭拜还嫌不足,会连夜赶往各地的天公庙礼敬,像台南终义路的天坛、高雄的天公坛、木栅指南宫等,每年的农历大年初八便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1)、这些习俗在建国前富有的家一直沿用,建国后宣传移风易俗,50年代至70年代一切从俭,仅至亲来祝贺,不办酒席。从80年代以后,差不多家只有一个小孩,再加上经济越来越宽裕,酒席规格越来越高了,孩子由只吃满月酒、1岁生日、12岁生日办酒席,发展到现在有的3岁、6岁、9岁、12岁生日都办酒席。

(2)、上联:五转汞、七转铅、九转丹,万象皆清,洪炉中有真人诀。

(3)、要账 短篇小说 张老头一天突发奇想,当年老友李老头曾经欠他 50元。于是要他二儿子陪他从北京到天津去讨债。李老头对此不认账。结果闹到派出所。值班民警判决:“李老头和张老头合计合伙开煤铺,李老头答应拿出 50块钱,他没拿,因此欠张老头 50块钱。现在判决李老头拿出 50块钱还给张老头。”李老头只好拿出 50块钱。值班民警继续说:“张老头答应拿出 50块钱,也没有拿,张老头欠李老头 50块钱,就该偿还。现决定,张老头将李老头还给张老头的 50块钱还给李老头。现在,谁也不欠谁的钱了,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你们都回去吧。” 原载 《平顶山时报》1994年 3月 2日(卷三P221)

(4)、汪先生的脸色由白变黄,又由黄变黑,嘴唇像患了重感冒发高烧似地哆嗦个不停。此时的汪先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5)、这一天应吃水饺,而忌讳吃藕,并且忌梳头。

(6)、郝有才趣事 短篇小说 郝有才是剧团三分队舞台工作队的工作人员,干的都是苦力活。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元。所吃饭菜都经过精心挑选。甚至连买烧饼,他都货比三家。剧团外出,总自带烙饼。爱喝一口酒。多二两。在家不喝。家里不预备酒,免得老想喝。在小铺里喝。不就菜,抽关东烟就酒。名为“云彩酒”。他爱逛商店,遛地摊,买“俏货”。也有吃亏上当的时候。到一家回民食堂挑了 5个羊蹄,趁着人多,售货员没注意,拿了就走,没给钱。不想售货员早注意上他了,一把拽住。军、工宣队开个小会,在队里批评了他。 没多久,郝有才上楼时绊了一脚,暖壶碰cèi(打碎)了。暖壶胆cèi(打碎)了,可以到总务科去领一个。他没去领,自己掏钱,配了一个。军、工宣队认为这是他们思想境界的提高。事情不大,意义不小,于是决定让他在全团大会上作一次讲用。他大声地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说:cèi(打碎)了就cei(打碎)了!”原载《大西南文学》1985年第9期(卷三P26)

(7)、熟人短篇小说汪曾祺仅用百字,勾勒出两个所谓熟人相见时所说的废话,描绘得活灵活现,使人忍俊不禁,哭笑不得。甲说:“您好哇?有日子没有见了。”乙回答说:“您遛弯儿?----这个‘弯儿’不错。有水,有树。”接着又说:“今儿天气不错。挺好。不冷不热的。有点儿小风。舒服。”“您身体好?气色不错。红扑扑儿的。家里都好?”“老爷子身子骨还那么硬朗?有八十了?”“孩子都好?上大学了吧?”“您还在那儿住吗?”“你是谁?我不认识你!”闹得半天,其实这两个熟人并不认识。原载《北京文学》1998年第1期(卷三P334)

(8)、春节期间忌打破玻璃、陶瓷器物,否则破财破运,倘若不小心打破,应立即说碎碎(岁岁)平安。

(9)、惊回首留伟业丰功垂宇宙,抬望眼存高风亮节励人民

(10)、上联:里有仁风春意永;下联:家余德泽福运长

(11)、小孃孃 短篇小说 来婕园谢家是邑中书香门第,诗礼名家,几代都中过进士。谢普天是可以继承香火的胤孙。他还有个姑妈谢淑媛,是嫡亲的,比谢普天小三岁。谢普天相貌英俊,也很聪明。他热爱艺术,曾在上海美专学过画—国画和油画,素描功底扎实,也学过雕塑。不到毕业,就停学回乡,姑侄都住在“祖堂屋”。他们各住一间卧室。谢普天对小孃孃照顾得很体贴入微。一天夜里大雷雨,疾风暴雨。小孃孃神色慌张,推开普天的房门要求留下。他们从此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隔墙有耳,谢家的事外间渐有传闻,街谈巷议。终他们只得逃离这座县城。谢普天经人介绍,在昆明租了画室。谢淑媛老是做噩梦。她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她抚摸着膨大的小腹,说:“我作的孽!我作的孽!报应!报应!”谢淑媛死了。死于难产血崩。谢普天把小孃孃的骨灰装在手制的瓷瓶里带回家乡,在来婕园选一棵桂花,把骨灰埋在桂花下面的土里,埋得很深,很深。原载《收获》1996年第4期(卷三P289)

(12)、腊月二十八这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蒸馍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

(13)、体道鱼游进活泼;消闲墨舞呈天真。(赵金光题联)

(14)、当时,大表哥将自己的1000元钱与弟弟的1000元同时交给了小范,小范以为是同一个人的礼金,没有细问。汪先生记名字时,听见大表哥报了两遍“张培清1000元”,他也没有多想,就提笔记了下来。

(15)、所谓大棚,是指丧葬事上在院里搭的大棚,是来客吃饭的场所,此处的对联多为感谢之意。

(16)、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7)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农村丧事大门对联大全九字精辟11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