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十句名言
1、孟子十句名言手抄报图片
(1)、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
(2)、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
(3)、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6)、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7)、孟子宣扬“仁政”,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0)、单凭善的德行让别人服从,不可能使别人信服;要用善的德行去教育引导别人,才能使天下的百姓信服。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2)、(5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3)、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处。
(14)、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孟子的`名言,欢迎阅读。
(15)、(译文)(孟子说:)“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放弃正路不去走,丧失了良心不去求,太可悲了!人丢了鸡犬,都知道去找,良心丢了却不知去找,治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就是把丧失了的良心找回来就行了。”
(16)、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心意未能相通时候,就不指望意气相投,这是对的;话不投机的时候,就不寻求心意相通,这是不行的。
(17)、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
(18)、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9)、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0)、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
2、孟子十句名言名句摘抄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
(2)、(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4)、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
(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孟子·公孙丑上》
(7)、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8)、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但是不能够同时得到二者,那我便会去舍弃鱼儿选取熊掌。
(9)、(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10)、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11)、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12)、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13)、出自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无固定的财产和收入等生活来源,仍能意志坚定,信心十足,只有有学问的人才能做到,而普通的贫民只要没有固定的财产,就不会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念。
(14)、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15)、(译文)自我反省而发现正义在我,即使面对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1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7)、(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18)、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孟子语录
(1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20)、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3、孟子的十句名言有哪些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
(4)、(译文)(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关系重大,干诡诈投机事情的人是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之心的。如果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那又怎样能赶上别人呢?”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上》
(7)、(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8)、即便天底下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一天,又冻十天,这是不可能长大的。说明做事情应当具有恒心。
(9)、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0)、(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2)、出自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教育者必须拥有正确的道理,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教育者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自身品格必须高尚,修养必须深厚,并在业务上努力提高自己,这样才能避免误人子弟。
(13)、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14)、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5)、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7)、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8)、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9)、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
(20)、(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4、孟子的十句名言简短
(1)、(译文)(孟子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知道羞耻的心,人人都有;对别人恭敬的心,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恶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不是外人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有的,不过是没有去思考追求罢了。”
(2)、译文:有德才的人便是能保持那种婴儿般天真纯朴之心的人。
(3)、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
(4)、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孟子名言名句80句,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名人名言栏目!
(5)、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6)、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9)、(译文)(孟子说:)“身体有重要部分和不重要的部分,有大处也有小处。不要因保养小的部位而影响大的部位,不要因为保护次要的部分而影响了重要的部分。只保养小部位的人是道德低下的小人,而养其身体中大部位的人则是高尚的君子”
(10)、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13)、(译文)常怀忧患之心,才能生存下来;沉溺于安乐之中的,常常自取灭亡。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1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5)、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6)、出自先秦《孟子·尽心下》。尽信,完全相信。书,指《尚书》。完全相信《尚书》上所说的,那还不如没有《尚书》。这是孟子关于如何读上古典籍《尚书》的观点。意在于强调读古人的书要学会分辨真伪是非,不可拘泥于书上的文字,更不可完全相信书上所说的一切。
(17)、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18)、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19)、在孟子看来,男子汉要有高尚的气节和坚定的立场,不为富贵、贫贱、威武所干扰和引诱。
(2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5、孟子的十句名言加翻译
(1)、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2)、(1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感悟)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舍身取义”传唱千年,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道义,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九死不悔。
(5)、做人要做的顶天立地,无论是在富贵、贫贱还是受到威胁的情况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立场,并且能义无反顾地朝自己的目标前行。
(6)、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7)、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告子上)
(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9)、(译文)(孟子说:)“仅仅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人们要想叫它生长起来,都知道怎样去培养它。至于对自己,却不知道怎样去培养,难道爱自己还不如爱桐树梓树吗?真是太不动脑子了。”
(10)、有固定产业的人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没有固定产业的就不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如果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那么违礼犯法、为非作歹的事,没有不去干的了。
(11)、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2)、释义: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13)、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
(14)、如果能够得到一定的滋养,没有什么物体是不能够生长的。如果失去了其滋养,没有什么东西不会不消亡的。这句话指明了,一定事物的形成,都是需要一定的条件。
(15)、仁,据孟子解释,就是“人心”。怎样才算是仁呢?根据《孟子》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亲民。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第尊人权。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君为轻”的口号,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第同情心。要求统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办法来治民。认为这样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从而达到“于天下”。第杀无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大的仁。孟子要求对一切残民以逞的暴君污吏进行严正的谴责,而力图把现实的社会发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轨道上来。
(16)、《孟子》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8)、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尽心上)
(19)、将天下让与别人容易,为了天下找到贤能之人却是十分困难的。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1)、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3)、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4)、孟子曰:“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告子上)
(5)、出自《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保存自己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性,以此来对待天命。不论寿命是长是短都不改变态度,只是修身养性等待天命,这就是确立正常命运的方法。
(6)、译文: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7)、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8)、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9)、(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2)、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13)、(译文)自我反省而发现正义在我,即使面对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14)、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告子下》。
(15)、尊重贤能,让他们在其位谋其职,那么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这个朝代效力。
(16)、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8)、(55)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9)、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这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而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于天下。这是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却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20)、出自先秦《孟子·离娄上》。患,毛病。好,喜欢。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这是孟子批评人性弱点的话,其意是强调为人应有谦虚之德,切不可自以为是,总想教训别人。
(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离娄下》
(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4)、释义: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但这两样东西不可能同时得到,那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5)、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孟子
(6)、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7)、释义: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
(8)、《道德经》厉害8种思维颠覆你的大脑,读完真的不一样!
(9)、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10)、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1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2)、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13)、(感悟)虽然有千辛万苦、千难万阻,哪怕我只是莹虫之光,结局是粉身碎骨,身败名裂,依然在所不辞、初心不改。
(14)、(译文)(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道羞耻的那种羞耻,是真正的羞耻了。”
(15)、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16)、“浩然之气”是指拥有一种强大的意志力和无畏的奉献精神。这句话是孟子自评之言,说是自己拥有着浩然正气。
(17)、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孟子
(18)、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19)、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2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浩然:形容正大刚直。别人问:孟先生您擅长什么?孟子回答:。我善于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我善于养成自己拥有浩然之气。孟子解释:这“浩然之气”,就是一种由道与义配合起来养成的、在自己日常行为中逐渐积累善行所形成而内存于心中的,以至于能充塞于天地之间的一种正大刚直的精神。孟子表明这“浩然之气”是一种坚持道义、自我养成、存于内心、见于行为的气概和精神状态。
(2)、(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孟子十句名言名句摘抄精辟14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