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陶行知的主要思想
1、陶行知的三大主张
(1)、四种精神:“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2)、综上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民族教育理论宝库中十分可贵的遗产,值得我们珍惜并认真研究汲取。(2分)
(3)、4月26日上午,陶行知先生曾孙、中陶会实验分会理事、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行知教育促进会理事长、民盟市委基础教育委员会成员、宝山区政协委员、民盟宝山区委委员、宝山区青联常委、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优秀骨干教师陶侃受邀为全体教师做了为时3个小时的《新时代陶行知思想与精神》的讲座,分享了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作为行知后人自己是如何理解、传承和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精神,并呼吁教师们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充满爱心,不忘初心,为陶研事业、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正能量。
(4)、陶行知一方面批判继承了我国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吸收融化了西方现代德育的先进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德育理论与实践不断进行了回眸和前瞻,创立起一种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德育思想理论。
(5)、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这里我们只选择其核心理论加以介绍。
(6)、五大主张:“行是知之始”,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即主张随学随教;
(7)、③“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有教先学”即教人者先教自己。同时,教人者还要先明了所教对象为什么而学、要学什么、怎么学。“有学有教”即“即知即传”,它既要求会者教人学、能者教人做,还要求不可保守、不应迟疑、不能间断。
(8)、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在这一点上,陶行知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在办学实践中,陶行知十分注意尊重学生意见。比如,晓庄师范停办,教师不能回校任职,学生便自动组织“儿童自治学校”。对此,陶行知异常高兴并写诗恭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自治学校的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大"字需要改动,陶行知先生认为言之有理,马上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
(9)、他发表了许多著名论文和讲话,比如《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行是知之始》等。他否认了王阳明所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言论,并在其基础上认为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将自己的思想注入中国教育事业中,为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0)、陶行知认为,劳力而不劳心,一切行动都是于故常,不能开创新的途径。劳心不劳力则一切思想难免学历入学不能认证与经验,劳心比劳力分家,则一切进步发明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单单劳力,单单劳心,都不能算上真正之做。真正之做须是在劳力上劳心。
(11)、*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12)、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13)、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行是知之使,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主张随学随教。
(14)、②1932年,创办了山海工学团;“小先生制”,即“即导即传”,人人将自己的知识和所学文化随时随地传给别人,儿童是这一过程的主要承担者。
(15)、中教必背(13)|论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16)、《礼记·学记》有云:“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达到深刻理解、触类旁通的境界,从而树立自己的学术观点,并且不轻易动摇。“知类通达”也可以看成周洪宇教授治学精神的概括,他在研究陶行知思想中汲取学术营养,归纳陶学精髓。
(17)、*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
(18)、教育学考研背诵打卡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每天坚持下来才会看到效果,把大量的背诵内容细化到每一天可以减轻很大的背诵负担。
(19)、“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20)、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在幼儿教育方面,他主要的贡献和观点如下:
2、简述陶行知的主要贡献和观点
(1)、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仅指学校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
(2)、“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3)、③不管是教师的从做中教,还是学生的从做中学,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素质。陶行知关于创造教育的观点,可以说是他整个生活教育理论的目的与灵魂。
(4)、概括起来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
(5)、陶行知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开拓和创造。他以人生要“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自励和勉人。他形象地在《三代》一首诗中写道:“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是说要从行动中获得知识,再用知识去指导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6)、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7)、*运用民主作风教学生,并与同事共同过民主生活,以造成民主的学校。
(8)、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9)、*所谓健全人格须包含: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
(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11)、改革,推行生活教育、大众教育,为我国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实践中,他创立了生
(12)、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大家,对中国教育影响深远,他的教育思想和典型事例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重要的客观题考点。
(13)、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14)、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15)、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16)、一个理论: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17)、陶行知认为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18)、周洪宇认为,陶行知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营养来源”,同时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有益的理论借鉴”,我们可以“借鉴陶行知‘教育立国’的思想,充分认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可以“借鉴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使教育与社会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还要“借鉴陶行知‘社会即学校’思想,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开放的大教育体系”“借鉴陶行知‘全面教育’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借鉴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借鉴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借鉴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借鉴陶行知‘政富教合一’思想,注重社会整体改造”“借鉴陶行知坚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思想,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19)、陶行知的一个理论:陶行知的“一个理论”就是指生活教育理论,这也可以叫做陶行知重要思想的一个大总称。
(20)、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在方法方面,它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了。在又一方面,它是生活的说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
3、简述陶行知的主要思想并评价
(1)、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而且对师德也很有研究。
(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4)、如果说通过《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简读》一书,可以感性地走近陶行知先生、初步了解他的教育主张的话,那么通过《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简读》一书,则可以理性地解读与评价陶行知教育思想,概括与提炼陶行知精神。《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简读》的编写体例,体现出逻辑谨严、系统科学的特点。该书分为相互关联的七个部分。包括第一章:家世乡风与求学经历;第二章:政治活动教育改革及办学实践;第三章: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第四章: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与具体教育主张;第五章: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第六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第七章:学习陶行知,培育中国四有好老师,造就教育家。书中努力做到历史与逻辑,抽象与具体,理论与实践,本土与域外,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既注重专业伦理、伟大人格,又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育理论和实践及其当代启示,对新时代教师培养培训大有裨益。
(5)、他的教育思想的人民性,还体现在他把人民作为教育的主人,必须首先向人民学习,把他们当作教育的主人,自己是为他们服务的,因而要用人民需要的东西教育他们,用人民易懂的方法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提供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以摆脱贫穷落后。
(6)、①“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在劳力上劳心”指“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的劳力和劳心联接起来,教劳心者劳力,教劳力者劳心。
(7)、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用这种方法就能渐渐地培养。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8)、②在课程方面:陈鹤琴尽管主张从自然和社会中直接获得知识,但并未否定书本。他追求的是要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当前学校的教材也要反映儿童的身心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同时,课程也不应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要落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更广泛的认知。
(9)、*失败是成功之母。单有母亲不能生子。成功之父为谁?“奋斗是成功之父”。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陶行知教育思想。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现代教学方法论,其主要涵义是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题干中好先生不是教学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即教学生做,故符合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因此,选B。
(11)、第社会即学校。学校不是的教育场所,更要从社会生活中学习,探索经验和方法,帮助社会进步。
(12)、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13)、1919年,陶行知大胆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想将他所有的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尽把天地间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那么,先生究竟应该怎样才好?我以为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于七十多年前的上述论述,与当今新课程强调的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是多么的一致啊!
(14)、郭沫若也曾陶行知是我们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曾被毛主/席评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说“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宋/庆/龄更是评价他为“万世师表”。通过众多名人对陶行知先生的评价,我们也可以知道,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对我们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15)、四种精神:“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16)、五险一金+食宿免费|2020年公主岭第五中学招聘公告
(17)、此外,从做中教,还需要教师通过实践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教育。陶行知在学生犯错时,往往不是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斥责,更不是加以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实际行动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缺点。在育才学校,流传着一个“四块糖果”的故事,可以说是陶行知“从做中教”的教育经典。
(18)、综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大众的、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是在教育观念的改变方面颇有建树的理论,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至今都富有启示。
(19)、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的横向发展来看,过什么生活也便是在受什么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是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受社会革命的教育。”从生活纵向的发展来看,生活伴随人生始终。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强烈批判以书本、以文字为中心的“老八股”和“洋八股”教育,主张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认为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表现为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同时,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教育对社会政治改造具有作用。教育不仅改造着社会生活,也改造着每个人的生活。
(20)、陶行知反对以“教”为中心,主张“教学做合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简述陶行知的主要贡献和观点精辟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