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馁之患造句
1、冻馁之患的馁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切厉:严厉武每数切厉相戒,犹不觉悟。(戒:告诫,警告。)
(3)、(解析)本题适合采用“文体判定法”和“结构分析法”解题。在内容上看,(甲)文是曹刿与乡人、曹刿与鲁庄公之间的对话,(乙)文是曹刿与鲁庄公之间的对话,即可判断为对话(语言)描写。(甲)文前半部分,用乡人对国事的冷淡与曹刿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后半部分写鲁庄公和曹刿的三次对答时运用对比的手法,鲁庄公的三问,表现了他的“鄙”,曹刿的三答表现了他的“远谋”,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此来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综上分析(甲)文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
(4)、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①。日晡②,至北固,舣③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④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傒⑤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⑥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⑦,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5)、A.已而夕阳在山(连词,表方式或状态)B.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
(6)、C.微不足道 咨诹善道 益慕圣贤之道
(7)、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8)、被(pī)绮绣:穿着华丽的绸缎衣服。被,同“披”。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9)、题目: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0)、(4)盖缘身在山中也 缘:__________
(11)、谮:说坏话诬陷别人。如残贼加累之谮,君子不用。(残贼:残害。加累:以罪恶累害别人。)
(12)、(2)句意:有祸患(我)不躲避。患:祸患、灾难。
(13)、例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在开头和结尾两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爱好的与众不同;第二次以牡丹反衬,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
(14)、盛:旺盛,兴盛。如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5)、(1)在它上面雕刻唐代圣贤和当代人的诗赋(或“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雕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16)、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7)、宋濂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18)、遇:对待,接待;待遇;会见;接触,感触,如臣以神遇;遇合,逢时,指得到君主的信任,如怀才不遇。
(19)、命运总是不如人意。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矛盾和艰辛中,才使人成熟起来。
(20)、 于是我在亭子里举杯劝客饮酒,并且问他们说:“再过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说:‘再过五天不下雨就没有麦子了。’‘再过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说:‘再过十天不下雨就没有禾苗了。’没有麦子,没有禾苗,年景将要频频发生饥荒,诉讼案件繁多而且盗贼更加猖獗。那么,我和诸位即使想在这个亭子上悠闲游乐,难道可能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开始旱就赐给他们的雨。使我和诸位能够在这个亭子上悠闲游乐的原因,都是雨的恩赐啊,难道又能忘记吗?”
2、冻馁之患意思
(1)、(注释):①兖:兖州。②日晡(bū):傍晚时分。③舣(yǐ):停船。④噀(xùn):喷。⑤傒(xī):奴仆。⑥韩蕲王:南宋名将。⑦喧阗(tián):哄闹声。
(2)、《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3)、(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表达了作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人生志趣。
(4)、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家人知其忧国也
(5)、C.久而乃和 杂然而前陈者
(6)、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挺剑而起”,挫败秦王。
(7)、(1)重点词语:弗:不。许:答应。因:因为。以:连词,相当于“而”。乃:才。之:代词,指晏子。
(8)、D.侂胄恚 恚:无可奈何
(9)、恨:遗憾,不满意(古人多用“怨”怨恨,恨不表,只有怨恨连用时才有仇恨义)。
(10)、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11)、(乙)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①其根本;欲流之远②者,必浚③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④,居域中之大⑤,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2)、没有掌声的演出是可怕的,有谁受得了死一般的寂静?没有掌声的人生是可悲的,有谁愿意在压抑中生存?
(13)、蹶:受挫折,如一蹶不振,必蹶上将军(使受挫折);倒下,跌倒;竭尽,枯竭,如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14)、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纯仁①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②。僚属请奏而须报③,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④。会秋大稔⑤,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 (节选自《宋史·范纯仁列传》) (注)①范纯仁,字尧夫,范仲淹次子,官至参知政事。②赈贷:救济。③须报:等待批复。④按视:察看。⑤稔(rěn):谷物成熟。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微.斯人 (3)擅.发常平粟赈贷 (4)已无所负.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渔人甚异.之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其翼若垂天之.云 C.秦中方.饥/今齐地方.千里 D.吾谁与.归/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请用“/”为下列句子划分两处朗读停顿。 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借助小贴士,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公实活我,忍累公邪? 填空。 (1)从表达方式而言,(甲)文侧重于__________,(乙)文侧重于__________。 (2)(乙)文中范纯仁的行为恰好体现了(甲)文中“古仁人”__________的情怀。(答案)(1)探求;(2)(如果)没有;(3)擅自,自作主张;(4)亏欠。B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1)(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您的确救活了我们,我们怎么忍心连累您呢? (1)议论(和抒情)、记叙(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忧后乐) (解析) (9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求”意思是:探求,“微”意思是:(如果)没有,“擅”意思是:擅自,“负”意思是亏空。这些重点实词需要识记积累。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义。A项解释为:不同/对……感到诧异,B项两个“之”意思都是“的”,C项解释为:正,正在/方圆,D项解释为:和/同“欤”,句末语气词。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意思是“范纯仁说:‘等到有批复时就来不及了,我会独自承担这个责任.’”据此停顿为: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中“以”意思是“因为”,这是一个互文句,应翻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中“活”意思是救活,“累”意思是连累,应译为:您确实是救活了我们,我们怎么忍心连累您呢? (13题详解) (1)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甲文着重阐述作者的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所以用的是议论,乙文重在叙事,所以用的是记叙。(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乙文中范仲淹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充分体现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怀。据此作答。 译文: (甲)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乙)范纯仁字尧夫,出任庆州知州.当时秦中一带正遭饥荒,他自行决定打开常平仓放粮赈济灾民.下属官员请求先上奏朝廷并且等待批复,范纯仁说:“等到有批复时就来不及了,我会独自承担这个责任.”有人指责他保全救活的灾民数字不符合实际,皇上下诏派使臣来查办.正遇上秋季大丰收,百姓高兴地说:“您确实是救活了我们,我们怎么忍心连累您呢?”昼夜不停地争着送粮归还他.等到使臣到来时,常平仓的粮食已经没有亏欠了.
(15)、名著导读丨七至九年级12本名著常考知识点梳理汇总
(16)、)(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7)、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9)、如果认为“诈”可以改为“因”,则“与寡嫂讼田”“遂不仕”构成因果关系,至于“讼田”的原因则没有明说,只是从原因上说明了高凤不仕,这样分析也有道理。
(20)、①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3、冻僵造句
(1)、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要了解文本,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理解,做到言之有理。
(2)、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善,美好;高,长;著,撰写,如修书;整治,治理;修建,如乃重修岳阳楼。
(3)、恶:讨厌,不喜欢。如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4)、(9)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一是写作意图的删除,致使课文失去了应该且可以教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理解和表现写作意图。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项重要内容。从阅读方面说,尽管有不同方面不同层级的要求,但理解和把握作者、文本(尤其是实用文本)的意图或核心信息,始终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人教版、苏教版课文删去原作强调写作意图的文字,极可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原作固有的、也值得学生理解和把握的语文价值白白流失;教师即使注意到了,也只能通过分析或猜测去理解作者的意图,客观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尤其是人教版课标课文腰斩原作,更是与作者的写作初衷大相径庭。或许有人会问,若保留原作强调写作意图的文字,课文题旨显豁,教师还有什么可教的?这可谓大错特错。如在教学实施环节,教师在帮助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可设置如下环环相扣的问题,理解和把握作者是如何表现写作意图的。
(6)、(2)布衣,平民。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免冠徒跣,摘下帽子,光着脚。以,用。抢,碰、撞。尔,罢了。
(7)、(解题指导)本题适合采用“文体判定法”和“结构分析法”解题。文章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刻画楚庄王和庄子这两个人物形象,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楚庄王主张伐越,而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楚庄王伐越的理由是越国“政乱兵弱”;庄子分析楚国当前的形势,认为楚国“政乱兵弱”不在越国之下,伐越是没有自知之明的,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庄子与楚庄王对待伐越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楚庄王的目光短浅,反衬出庄子的目光长远。
(8)、此前利用资本优势培养用户习惯,再通过不断涨价收割用户,并非没有先例。美其名曰:资本玩法。
(9)、(2019届四川自贡富世、代寺学区九年级质量调研一)
(10)、盛夏聒噪的蝉鸣声在窗外愈加强烈,我伏在书桌上学习。一道数学压轴题成了我的拦路虎,费力地解完含参方程,代入顶点坐标公式,不孚我望,出现了一个有四个字母的复杂式子。继续?意味着庞大的计算量。我鼓起勇气继续演算下去,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艰难。不继续?我将先前冗杂的式子划掉,退一步思考,联立方程、韦达定理……一个个参数接二连三地消去,出现了一个简明的数字。“果然是这样!”我欣喜万分。蝉鸣似乎掠去了夏的燥热,奏响美妙乐章。
(1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解析)A.正确。B.正确。根据“文体判定法”,明确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主角是卖油翁,立意也在卖油翁身上,所以关于陈尧咨善射只略述。由此提炼详略得当的写法技巧,明确其对刻画人物和突出主题的作用。C.错误。结合“文体判定法”,明确对卖油翁的“但微颔之”的描写,属于动作描写,不是对人物神态的描写。D.正确。
(13)、品味过去,有苦涩也有甘甜,一朵朵浪花,一缕缕馨香像永不熄灭的圣火,将我的希望之灯点燃,于是又看清了路,向前迈步。
(14)、(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5)、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
(16)、(2)句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既:已经,……之后。
(17)、(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终止的样子。④喧:因分心而遗忘。⑤裂:割断。
(18)、(2)不幸或许有这种情况,都是他不能自知而错误遵行。
(19)、悫:诚实,谨慎。如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
(20)、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4、冻馁之患指什么动物
(1)、信:言语真实,如信言不美;讲信用,如言必信;相信。
(2)、(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41)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4)、作者的意图是什么?请在课文中找出表明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
(5)、须臾、俄、俄而、有顷、顷之、少间、顷刻、少顷:一会儿。
(6)、B.(乙)文以记叙为主,主要写了杨不为韩侂胄作记和忧国而亡这两件事,体现了他为人刚正、为国奉献的品质。
(7)、(4)怎么能用珠宝和玉石都难以交换的时间来读这些没有任何益处的文章呢?
(8)、注意:上古时“豆”是一种盛食品的器皿,与“菽”的意义完全不同。汉代以后,“豆”才逐渐代替“菽”,成为豆类的总称。
(9)、②平民(老百姓)发怒,只不过是摘掉帽子,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10)、(1)根据题干“孟子认为能够做到‘舍身取义’的人是因为”,找到表原因的句子: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1)、(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13)、置:赦罪,释放,如赏亲阅,见十置一;放到一边,放弃,如沛公则置车骑,置之不理;搁,安放,如置之度外;摆,设,如置酒咸阳宫。
(14)、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前辟四窗,垣墙②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③,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5)、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突出体现文章的主旨;同样是和颜悦色,侃侃而谈,循循善诱,让人乐于领悟其中的道理。
(16)、本题考查作者表达感情的理解。要想理解作者“乐”“喜”,必须从句意入手,然后结合全文进行思考分析。《醉翁亭记》中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宾客,还有滁人——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太守之乐其乐”即与民同乐。可见欧阳修的乐是因为宾客、民众和自己一块游玩而感到快乐。《喜雨亭记》表现了苏轼对百姓的关怀。从“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等句子可知,苏轼喜雨是因为:雨水给百姓带来快乐和丰收,以及因雨而得的“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
(17)、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8)、宋濂面对财物廉洁,曾经在门上写了大字:“宁愿忍受饥饿而死,不能贪利而活着。”君子把这句话当成名言。权贵如果是宋濂不喜欢的那个人,即使拿一满袋子黄金,只要谈论中有一点矛盾,即使把钱送给宋濂,他也不接受。
(19)、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0)、④兵固天下之狙喜也:兵法本来就是天下狡诈的人喜欢的东西。固:本来。
5、冻饿之虞造句
(1)、题空二:根据“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君主担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可知,范仲淹在文中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2)、(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中空火出④,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剌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燥关其老少耶?
(3)、当:掌管,主持,如当权;判罪,如“犯法当死”;对着,面对。
(4)、要熟悉文言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以及它们的表达效果,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5)、(乙)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①,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6)、写作背景:洪武十一年(1378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7)、(乙)于成龙官未尝携家属,卒时,将军、都统及僚吏入视,惟箧中绨袍①一袭、床头盐豉②数器而已。民罢市聚哭,家绘像祀之。赐祭葬,谥清端。内阁学士锡住勘海疆还,上询成龙在官状,锡住奏甚清廉,但因轻信,或为属员欺罔。上曰:“于成龙督江南,或言其变更素行③。及卒后,始知其始终廉洁,为百姓所称。殆因素性鲠④直,不肖⑤挟仇谗害,造为此言耳。居官如成龙,能有几耶?”
(8)、D.有亲以为之依归 吾谁与归
(9)、(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注),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10)、辞:1)(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口供言辞;文辞
(11)、粟:谷粒。未去皮壳者为粟,已舂去糠则为米。粮食的统称。
(12)、关注无须矫情,关注只会无意,那份认真与执着,就像飞向天空的蝴蝶,带走我的关注,无意中又捎来生命与爱的消息,送给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13)、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汇总+思维导图(66例)
(14)、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15)、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6)、后来大人受牵累被处分撤职,解甲归田。当时枣树林有强盗,头目叫赛张青刘标,大人很熟悉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前行。时间过了傍晚,听见枣树林内响起了金锣的声音,大人大腿战栗,夫人吓得面色土灰。侍从跟班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书儿从容进言说:“区区鼠辈,凭什么敢冒犯大人的队伍?他们不想活,奴婢用手杀了他们便是!”要了大人一匹马,空着手就离开了。(书儿)斥责盗贼说:“狗奴才,认得河南聂书儿吗?”盗贼笑着说:“我们只要钱财,书对我们来说没什么用!”书儿愤怒地说:“你们的死期到了,还敢开玩笑!”盗贼也生气了,突然就射出一个流星弹,书儿用右手的两个指头接住了;贼人又射出一颗,书儿用左手接住;第三颗流星弹到了,书儿用嘴笑着迎上去,用牙齿咬住了,飞身跃起,从口中吐出流星弹,大声笑着说:“贼奴才的武艺不过如此!“一个盗贼解下铁拐上前,书儿用手夺过去,弯曲了三四圈,像揉软棉花一样扔在地上。笑道:“你娘的烧火棍,也拿来吓唬人,真是笑死人了。”剩下的众贼人跪在书儿的马前请求饶命。书儿说:“你们不值得弄脏我的手。”命令他们离开了。
(1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8)、敬:①严肃,慎重,做事情严肃认真。如敬事而信。②尊敬,尊重。
(19)、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0)、对:回答,应答。如王(赵惠王)问:“何以知之?”对曰……
(1)、④句意:品行不端的人带着私仇说坏话陷害他。谗:说坏话(坏话)
(2)、贾逵①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②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③,或题于扉屏④,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
(3)、显:显扬,传扬,如孙膑以此名显天下;显贵,显赫,如百乘,显使也;明显,显著;显露。
(4)、县官:这里指朝廷。廪(lǐn)稍:当时政府免费供给的俸粮称“廪”或“稍”。
(5)、贬:给予不好的评价,与“褒”相对。如秦始与汉武并称,而今褒汉武而贬秦始。
(6)、我感激自然,感激它那天使般的音符,是它赋予了我如风、如花、如草一样的性格,是它让我陶醉在另一个幸福的世界里。
(7)、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
(8)、居高面下 意趣,情趣 美好,美景 因为
(9)、清(廉):清正廉洁。如拜太常,果敢直言,数有据争,朝廷嘉其清廉。
(10)、手指滑动,无远弗届,我们将信息高速公路踩在脚下狂奔。
(11)、攻:攻打;抨击,指责,如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2)、奸:邪恶,狡诈。如不可巧取(官爵),则奸不生。奸不生,则主不惑。
(13)、因为执著,宋濂可以在“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地情况下抄录了一本一本的书来读;可以“趋百里外从乡先达执经叩问”;可以遇其叱咄而色愈恭、不敢出一言以复……但也正是因为这份执著,宋濂成为文学大家。
(14)、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八九年级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15)、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要了解文本,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理解,做到言之有理。
(16)、贷:宽恕,宽容。如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
(17)、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8)、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9)、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如先考妣;称古代的人;先于,前于;首要的事情。
(20)、B.益慕圣贤之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廪:米仓。如父母使舜完廪。(完:重新整修。)
(3)、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4)、庠、序、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傅(辅导太子)。庠序泛指学校。
(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冻馁之患意思精辟12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