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诗歌有什么歌精辟94条

端午节的诗歌

1、端午节的诗歌歌谣

(1)、黄巢被她的这种崇高的德行感动了。于是,就对她说道:“我就是黄巢,你不用怕,更不用逃,现在你们就回去在自家的门楣上插上艾草,我手下的人就不会杀你们了。”

(2)、洋洋洒洒几十字,把竞渡的激烈场面、围观的喧嚣氛围描写得淋漓尽致。

(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4)、悬艾叶、菖蒲、蒜头: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在端午这一日,古人常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用来清退蛇虫。

(5)、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6)、——《九章·涉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渔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7)、张耒,字文潜,跟秦少游一样,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这又是一篇歌颂屈原的佳作。

(8)、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9)、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10)、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11)、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12)、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3)、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__陆游《乙卯重五诗》

(14)、这首诗的意思是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15)、赛龙舟,无疑是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祭拜龙祖,古代星象家说,这天,苍龙七宿(古时候,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即从地球上看,太阳一年走过的路线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又将“二十八宿”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所谓“四象”,即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所谓“东方苍龙”,是指在东方的7个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正好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正中”的位置,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所说:“飞龙在天”。所以,选在这一天祭拜龙祖,是当其时。

(16)、——《国殇》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离骚》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九章·抽思》魂兮归来!——《招魂》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17)、这是一个爱国者在历史和现实中清醒清晰的定位。他的心像石榴花一样鲜艳,致敬屈原,致敬宋国。

(18)、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主要的两个就是赛龙舟和吃棕子。

(19)、往日在家里大家已经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20)、这首诗记录了在宋代时期浴兰汤和佩戴五色丝线的小习俗,古代在端午节这天要洗澡,而且不能用普通的水洗澡,而是要用兰汤洗澡,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为浴兰节。而彩线的来历是因为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所以在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以辟邪。

2、端午节的诗歌有什么歌

(1)、下片赞颂屈原的品格,批评端午投粽子的习俗,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感慨举世皆醉我独醒。

(2)、《齐天乐》宋·杨无咎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3)、上片写端午节时分的节日风光,少年们身穿盛装,龙舟争渡,而词人却因年纪大,对此兴致寥寥,这是情怀不同。

(4)、楚地的人都为屈原感到悲哀,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他的精神魂魄飘到了什么地方?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

(5)、可见,我国诗词的功勋簿上,也有酒的一半功劳。

(6)、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__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7)、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8)、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五月五日

(9)、(《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10)、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11)、千年之中,圣贤和蠢人同归黄土,有多少人湮没无闻,又有几人能名垂青史?

(1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3)、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14)、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15)、整首词深婉含蓄,抒发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16)、龙舟竞渡:每年到了端午这日,各地的龙舟竞相争渡,为节日带来无上的热闹。

(17)、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__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8)、张建封,名愔,字建封。唐贞元中,任武宁军节度使,与当时的名妓关盼盼曾有过一段感情纠葛。本诗描写的是一年端午节,官府举办龙舟竞渡的盛况。

(19)、端午节虽然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节日,但现如今端午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已十分广泛,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节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正式将中国的端午节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节日。

(20)、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端午节的诗歌有哪些

(1)、这首诗是写“竞渡”的名篇,把竞渡活动写得为传神。

(2)、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3)、译文: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4)、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5)、老杜还是忠君。唐时,皇帝有在端午日,赐百官新衣,同时也接受百官贺礼之俗。

(6)、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伤其冤死,端午当天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

(7)、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8)、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杜甫《惜别行》

(9)、这首诗的意思是节气中端午节的来历是因谁开始的,自古以来传闻是为了纪念屈原。只能嘲笑楚江尽管空阔浩渺,也不能洗刷尽忠臣的冤情。

(10)、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1)、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

(12)、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____边贡《午日观竞渡》

(13)、千年风雨涤荡着民族兴衰,荣辱不屈,书写着传承的诗篇,

(14)、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15)、——《离骚》(屈原写端午节的诗句二)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16)、万事一身伤老矣,戌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17)、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人们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或是在门楣两端分别插上一根艾草。

(18)、梅尧臣虽然在位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五月五日》,借屈原以抒发他的“不遇”情怀。

(19)、诗人发出了时光易逝,几人流芳的感慨。此诗相对悲观,但透过诗词的背后,我们却可以从作者的视角,窥见当时晚唐的一景。

(20)、张孝祥笔下的端午节是色彩缤纷,热闹欢快的,把端午当天的景色,饮食和宴会都描写的无比美好。

4、端午节的诗歌朗诵

(1)、这首词写的是仲夏风光和端午风俗,全词充满着愉悦欢快的气氛。用语更是色彩斑斓,如“榴花”“绿杨”“五色新丝”“金盘”等等。真是一首辞情相称的好词。

(2)、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3)、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招魂》)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天问》)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chai)?(《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5)、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当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平淡的闲言琐事在诗人的笔下变得瑰奇纯粹。

(6)、竹叶于人绿,榴花此日红。未须嗟旅泊,吾道岂终穷。

(7)、《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8)、食棕:简单的不过一片青叶环抱着一团米饭,带入淡淡清香,却是人将自然融入生活的诠释。

(9)、“我丈夫兄弟众多,再说,我还年轻,就是这孩子没了,我也能再生!”这位妇女决然地说道。

(10)、南宾县之前属于楚地,山上有留下来的古塔。这塔应该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担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

(11)、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12)、七夕诗句: 《古意》作者: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13)、在过去的时候,人们吃用冷盐水浸梅子,喝酒作乐。

(14)、这是一首端午节吊古之作,既说了端午节的风俗人情,也托屈原之事,抒发了自己的怨愤之情。

(15)、往日为国尽忠的人,现在白发苍苍。尽管三湘和这里相隔很远,仍然想要从屈原那里获得慰藉和力量。

(16)、那是华夏儿女共同战天战地,取得的光辉与灿烂!

(1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8)、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19)、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20)、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5、端午节的诗歌简短

(1)、《喜迁莺》宋·黄裳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3)、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

(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5)、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6)、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7)、《五月五日》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8)、图片:清,徐扬《端阳故事八帧》(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9)、《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10)、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11)、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范成大《鹧鸪天》

(12)、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伤不已,人们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船寻找打捞他的真身,为防止鱼龙吞噬屈原的身体,人们往江里投放食物,喂饱鱼龙,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13)、中秋节诗句: 《十五夜望月》作者: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4)、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端午节的诗歌有什么歌精辟9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