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人物分析论文
1、诸葛亮人物分析论文怎么写
(1)、在学生对小论文有了基本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几篇堂上小练笔进行实践,要求学生掌握小论文的基本结构,个人能够完成600—1000字左右的人物分析小论文。学生在阅读完《水浒传》后选择一个人物对其进行形象分析,在文中找出几个事例来说明。如《“隐形”腹黑——宋江深不可测的城府》《大好人的悲惨结局——晁盖死亡原因分析》《“草莽”军师吴用——诸葛亮与吴用对比》等习作都能围绕一个观点从3-4个方面进行举例阐述。如学生的习作《“草莽”军师吴用——诸葛亮与吴用对比》就围绕“吴用比诸葛亮相差甚远”这一观点,从战术、阵法、口才三方面分析吴用,并将他与诸葛先生作对比,分析吴用不如诸葛亮的三大原因,阐述较为全面、到位。
(2)、八月,诸葛亮病情日益恶化。诸葛亮病重之际,蜀主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军前问候,同时询问国家大事。李福返回之前,两次跟诸葛亮谈话:“日前确实不曾询问,等到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担负国家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又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费祎可以继任。“李福又问费祎之后谁可接任?诸葛亮没有回答。同时,诸葛亮也对各将领交代后事,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去世。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其后,司马懿视察蜀军遗留的营寨,感叹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3)、(2)饶斌.论《三国演义》对周瑜的改编与重塑(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
(4)、 我的公主刘豫州,以前在汝南打了败仗,暂时投靠了刘表。他的军队还不到一千人,将军则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而已。这就像是得了重病的人一样,而且,刘豫州所占据的新野只是一个小县城,人也少,粮食就更少了。刘豫州不过是暂时借以容身而已,难道还会真的能以新野这个小地方来称霸一方吗?即便是凭借着这些一些装备不精、军粮短缺的军队,我们还能够用计火烧博望、火烧新野,打败了兵精将广的百万曹军先前部队,使夏侯敦、曹仁吓得心惊胆裂。我想管仲、乐毅之用兵可能也不过如此吧。而且,寡不敌众,一时胜败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先前汉高祖刘邦多次被项羽打败,但在垓下一战就取得了后的胜利,这就是因为有像韩信这样的真正有谋略的英雄辅佐的结果。不像某些夸夸其谈的人,坐在家里谈天说地,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但是真正临机应变在战场上出谋划策,却一点办法都想不出来。这真是让天下人觉得太好笑了。
(5)、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
(6)、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和他的知名度。三国演义有很大作用,但是在三国演义出来之前,各个朝代还是有很多文人对其歌功颂德,论军事,他数次进入武庙。论文才,他有出师表,广受推崇,论政治,他以一己之力使蜀国国力蒸蒸日上,并使蜀国在和魏国战场中一直占据主动权。论人品,无可挑剔。论农业,他改革农具,撰写农书。诚然他在很多方面都不是,但也属于。在历朝历代,他都是作为千古良相的典范,如果按我国传统思想看,他是我们历史上的人之一。
(7)、 孔明哑然而笑,软中带硬:大鹏鸟展翅翱翔,它的志向岂是那些小鸟们能知道的?比如说,有人得了重病,应该先给他吃些小米粥之类的营养品,再服些药性温和的补药;等他胃口好些,再吃些鸡鸭鱼肉来补补身子。这时身体好些了的时候,用药性猛的灵丹妙药才能再到作用。否则一开始就用猛药的话,不把人治死再怪呢。
(8)、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9)、在论文汇报,我们还设置了论文答辩环节。论文答辩由其余小组的同学质疑、提问,本组同学进行阐述。可以针对质疑,进行补充或提出新观点。如《梁山好汉造反正义性的批判》论文小组的答辩,同学们通过两个反例——宋江救济阎婆惜母女、鲁智深救济金翠莲父女反驳论文中“梁山好汉没有劫富济贫”“梁山好汉没有替天行道”这两个主观点。
(10)、 ——以《水浒传》研究性小论文写作为例
(11)、综合分析,以诸葛亮的才智,曹操的多疑和野心,诸葛亮是不会服务曹操的,历史没有假设,那是特定时候人物及历史客观的变化,不会因一人之力而改变,就像司马懿熬死了曹操家三代人一样,为什么他那么寿长,假如,司马懿早死的话,司马家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势力,但是,恰恰他就不死,谁有什么办法呢?这就是那“合久必分,久分必合”的哲理吧!在大势所趋下,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就像即使诸葛亮辅佐刘备父子一样,还是未能统一天下。
(12)、(16)杨晓.论《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悲剧性(J).学理论,2014(05):166-1
(13)、赤壁大战点将截营、巧占荆州、七擒孟获,可谓呼风唤雨,用兵如神。可是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对垒,棋逢对手。司马懿拒不出战,令诸葛亮大伤脑筋。尽管空城计、妆神割麦、火烧上方谷、五丈原撤兵,他都比司马懿棋高一着,然连年动众伐魏,出师未捷身先死,原因主要是,每当取得重大胜利时,总有各种原因破坏他的战略计划,功败垂成,在这中间也暴露出诸葛亮性格弱点——近人情与不近人情的矛盾。
(14)、评茶大师对幻时ChaiTime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15)、除了参考文献资料外,重要的资料当然是来自于《水浒传》原著。学生通过文本细读、跳读、批注等方式,筛选出所需资料,再进行分类、整合。如《闻其声则知其人——论性格化描写语言特色》,先把人物分为文将和武将两类,再通过细读找到代表性人物的语言,再筛选出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典型性语言,如分别找出李逵、吴用、林冲初见宋江时的对话描写,再分析其性格的异同。《梁山英雄如何上梁山分析报告》论文小组通过跳读,将各个好汉上梁山的方式查找出来进行统计,如《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上梁山、第十五回、十九回阮氏三兄弟、吴用、公孙胜、刘唐上梁山、第四十回宋江、李逵、张顺上梁山、第六十二回卢俊义、燕青上梁山等。再进行分类整合:自愿上梁山、被官逼上梁山、被梁山好汉逼上梁山等几类。进而分析其上梁山原因:因为女人、钱财、义气等上梁山。
(16)、创业,开出一番事业是刘备织席贩履做小生意时就立下的志向,称霸一方是他的“中国梦”,不能轻易放弃。但面对曹操率兵南下,实在没有能力抵抗。孙权已经有地方割据的历史,体验到当老大的感觉了,让他轻易做出将企业归属国家的决策心也不甘。
(17)、「剪要」用户可到菜单栏底部输入框留言到后台互动。
(18)、除以上四种主流研究方向外,笔者还发现有3篇从周瑜出发来分析《三国演义》整体的文章,这样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历史演义的典范之作,其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但近年来对《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研究大都仅限于主要人物,对次要人物的研究较少。而《三国演义》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流传于后世,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对众生相有血有肉的塑造,笔者认为,对次要人物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纵深挖掘。
(19)、PS:3月份起,因新注册的公号文末留言功能暂时关闭,
(20)、读书小论文写作正面促进了语文教学。阅读和写作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读书小论文写作能很好地将二者结合。要写读书小论文,学生只有多次阅读、深入阅读原著才能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在阅读大量的书籍资料、论文资料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撰文。通过反复修改文章,丰富素材,终成文。这一过程,实现了语文教学中对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多层级目标,契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和新课改的要求,有效促进了语文教学。
2、诸葛亮人物分析论文题目
(1)、 人物个性塑造正是在故事情节的推动中完成的。作者塑造人物个性是作者采用了一些细节描写手法。文中作者采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人物细节描写手法,将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使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呈现在读者面前,有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这正是作者巧设悬念,埋设伏笔达到的效果。读这些经典名著真是一种艺术享受。
(2)、██ 犯罪心理学主要针对的是犯罪心理与行为,其核心问题就是犯罪动机。
(3)、假设,就是曹操思贤若渴,想办法请去了诸葛亮,那政治主张不同,也会产生分歧来,诸葛亮的主张不会实现,就像徐庶进曹营一样,一言不发,也 就白费了毕生心血,即使曹操听随了诸葛亮的建议,很可能在后面会觉得诸葛亮的存在,使得他的意愿不得实现,凭他多疑的性格,诸葛亮落个死无全尸也未可知。
(4)、近几年来,课外阅读“登堂入室”,进入了宝安区的语文课堂,读整本书、读名著成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为了推动读书活动持续有效开展,师生共同选书、阅读、交流、展示,开发各式各样的读书会,课堂常见的有知识竞赛、情景表演、读后感悟、主题辩论等。这些形式点燃了师生阅读的热情,但总体来说是热闹有余,深入不够。
(5)、周瑜与诸葛没有直接对上,若论战绩,那是欺负周郎死得早,我不屑用数据打脸。至于司马懿,只要不遇到诸葛亮,用兵如神攻占必克,遇到诸葛亮,缩头不战只待蜀汉自退,好不容易浪一次,被斩甲首三千。
(6)、 孔明:读书人有两种,一种是忠君爱国,服务社会,流芳百世。另一种则是书呆子,一天到晚就只会坐在书房里写诗作赋。文章确实写得洋洋洒洒,文采风扬,却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请问你想做哪种读书人呢?
(7)、诸葛亮死了都玩了一回司马懿,来了一个“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8)、学生在确定选题后,还必须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撰写开题报告是学生完成小论文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需要详细陈述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论文的基本内容、大致框架和研究步骤、时间安排、小组成员分工等。通过开题报告,老师可以评判学生的研究课题是否合适,难度、工作量和进度安排是否合理,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从而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9)、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 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一句话,就是开诚布公,执法严明公平,这不是信?
(10)、从近十年来对《三国演义》中周瑜人物形象的分析,不难看出罗贯中的创作思想。
(11)、所以如果我们假设诸葛亮不杀马谡,那么孔明和属下的矛盾将发展的不可控制。部下都会认为诸葛亮偏袒马谡。这样,军心会动荡。后,只留下这么个场景“马谡无语,孔明挥泪。”一个什么都不说了,一个已是伤痛欲绝。
(12)、首先先看一下他的对手司马懿是怎样评价他的“亮志大而不见机,好兵而无权,多谋而少决,虽提卒10万,已堕吾画。”
(13)、这个评价,大大夸赞了诸葛亮的内政能力, 诸葛亮从刘备往西蜀发展后, 一直统领荆州的内政, 谈到内政蜀国基本没人能和诸葛比, 诸葛亮和法正等人共同制定蜀国的法律, 但多出诸葛亮之意, 这说明诸葛亮也是懂律法, 诸葛亮还是益州平衡派系的要角, 在蜀国内政管理上, 不用怀疑贡献第作为内政能力诸葛亮是不输给商鞅张居正等人的。
(14)、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诸葛是将略并不是擅长。诸葛亮是国士无双,人品。治理国家也是可以,内部也比较稳定。至于军事,多次北伐无功而返,虽然有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但是失败这是有目共睹的。虽然他的人品无可挑剔,但扯军事的话,诸葛亮可能就没像《三国演义》中那么神。
(15)、读书小论文写作纵向深化了读书活动。读书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从课外自由阅读到课堂上集体分享,从全班共读一本书到读几本书,从诗歌散文到小说戏剧等等,这些都横向拓宽了读书活动的面。读书小论文写作从研究的角度,纵向深化了读书活动,将读书活动从“我感受到什么”深入到“我能分析为什么”。从浅层地谈读后心得、感悟、体会,到深层地分析、思考、质疑书本中的人物、情节、主题、内容、结构、语言等,无一不是从感性的体会深入到理性的思考。这对读书活动来说,是一个质的进步。
(16)、马谡自己知道免不了一死,在监狱里给诸葛亮写了封信,说:“丞相平日待我像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我也把丞相当作自己父亲。这次我犯了死罪,希望我死以后,丞相能够像舜杀了鲧还用禹一样,对待我的儿子,我死了也没牵挂了。”
(17)、诸葛亮传奇的一生确实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在年轻的时候,他和名士俊材谈笑风生、挥斥方遒,于方寸案上指点江山,于南阳垄亩间偃仰啸歌,傲视群雄、自比古人,一时间风度绝世,睥睨天下。
(18)、在论文汇报中,我们还设置了论文答辩环节。论文答辩由其余小组的同学质疑、提问,本组同学进行阐述。可以针对质疑,进行补充或提出新观点。如《梁山好汉造反正义性的批判》论文小组的答辩,同学们通过两个反例――宋江救济阎婆惜母女、鲁智深救济金翠莲父女反驳论文中“梁山好汉没有劫富济贫”“梁山好汉没有替天行道”这两个主观点。
(19)、就我个人而言,我从各种史实和文艺作品当中筛淘出来的那个“诸葛亮”的形象,是一个分裂从而悲壮的人物——所以我认为《三国杀》至少这一点做的不错,它给出了两个看上去迥然不同的诸葛亮:即青年时期意气风发的隆中卧龙与暮年时期犹如风中残烛的蜀中丞相。这两个矛盾而混一的形象大致构成了诸葛亮的一生。
(20)、(21)黄依.人性的扭曲——分析罗贯中笔下的周瑜形象(J).环球人文地理,2014(12):2
3、诸葛亮人物形象的分析作文800
(1)、再看一下唐丞相房玄龄在《陈寿传》中评“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
(2)、书中对表现诸葛亮个性特征的重要情节,像三顾茅庐、舌战群儒、七擒孟获等回目都进行了一番艺术加工。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联吴抗曹发展生产、暂借荆州做立足之地、然后取西川、和祝融、北定中原的战略方针与当时历史发展及刘备的处境极为符合。因此,在原著的基础上,袁阔成增加了七擒孟获后诸葛亮帮助南人发展生产,教他们冶炼技术、织锦、盖房子等细节,用以凸显他作为政治家的目光远大,这样改编丰富完善了诸葛亮个性特征,符合听众的审美期待。
(3)、《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罗贯中神话了,还是鲁迅先生说的好“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可谓是一语中的。
(4)、 孔明:曹军是乌合之众,虽然有百万之众,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5)、诸葛亮考虑到前几次北伐都因为运粮不继,导致功败垂成,于是开始屯田生产粮食,虽然孙权权也响应蜀汉,率军十万北上攻魏,但被曹睿亲自率军打败。曹睿亲征迫退吴军之后,有人建议他到尚未分出胜负的西线督战,曹睿说“权退亮胆破,大将军已制之,吾无忧矣”,显示出相较与对东吴孙权的重视,诸葛亮的北伐可能并未对曹魏造成多大的撼动。
(6)、选读:《红岩》《创业史》《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7)、我们仰慕他的人格,正是仰慕这种千古难寻的决绝——即便这种决绝背后是清高者自我审判时无从逃避的痛苦。
(8)、(6)韩放.周瑜形象生成史(D).渤海大学,20
(9)、曹操伐吴,兵扎长江。庞统献连环计,诱曹操钉锁战船,以利火攻,曹操中计。然时值隆冬,独缺东风,难将火势引向曹营,周瑜因之忧思成病。诸葛亮料定甲子日东风必降,因借探病之机向周瑜建言,自称能借得东风。周瑜为其在南屏山搭筑坛台,诸葛亮登台“作法”,东风果然如期而至。周瑜嫉其能,遣将追杀,诸葛亮早有防备,在赵云接应下返回夏口。
(10)、(20)刘聪.《三国演义》中周瑜形象分析(J).青春岁月,2015(17):14+
(11)、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12)、诸葛玄去世之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在此期间他熟读经典,研习兵法,并且时刻分析着局势的变化,当然终也期望能够有朝一日大展宏图。都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恰巧此时刚被曹操打败的刘备也来投奔刘表, 但是刘关张三人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想要兴复汉室,当务之急就是任用贤人,后来司马徽和诸葛亮的好友徐庶纷纷推荐诸葛亮,后来诸葛亮又推荐另一人,那就是凤雏庞统(与诸葛亮同拜为军事中郎将,曾给刘备出上中下三计,不过后来不幸被箭射死),接下来就是我们熟悉的刘备三顾茅庐,年仅27岁的诸葛亮,在分析乱世如何破局之后,向刘备描绘着“跨有荆、益”的战略目标。
(13)、关于周瑜形象悲剧性的相关研究共有5篇。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周瑜的悲剧性很大一部分源于其性格的悲剧性。其次,还有部分学者指出了周瑜的壮志难酬的悲剧,即在魏蜀的二元格局下,选择既无实力又无舆论支持的孙吴集团便注定了他壮志难酬的结局。此外,在尹方红与祁拉旦的文章中,文学创作原因被几番提及,例如《三国演义》笔下正史与小说掺合的悲剧,史实歪曲错位的悲剧等。
(14)、 孔明:是的,我们现在暂时处于不利形势,但那些失利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我的主公刘豫州讲仁义,不忍心夺取他哥哥刘表的城池。而刘琮那小子不明大局偷偷投降了曹操,才有如此结局啊!
(15)、其中,邱少成的《和中周瑜形象比较研究》与韩放的《周瑜形象生成史》这两篇为全面细致。前者侧重于横向对比,将《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单列出来,对其中周瑜形象进行梳理、对比分析和缘由探析。难能可贵的是邱少成在梳理时并不仅仅关注于其负面的部分,而是认为周瑜在《三国演义》中为“二重形象”。文中列“正面形象”部分,着重分析其形象的积极一面,案例详实,有理有据,视角可谓客观。同时又指出周瑜的负面形象主要来源于与诸葛亮的斗争中,在此论断的基础上对其负面形象进行梳理,使前后不至于矛盾。而后者则注重纵向发展,分不同时期论述周瑜形象的生成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韩放对每一时期正史和民间文学中的周瑜形象都进行了描述和一定的对比,突出了两个不同文学目的的文学阶层对周瑜形象塑造的不同。
(16)、██ 由此,诸葛亮已经不仅仅是一位历史人物了,他已经融入我们的文化之中,正在被不同的学科所关注。
(17)、我今天才知道,原来这就是ChaiTime呀
(18)、以前看完一本书需要几十小时;现在仅需几分钟,照样汲取书本内容之精华;把厚书读薄,快速涨知识、涨见识、涨能力。
(19)、在刘备面前,诸葛亮总是直抒己见;如刘备言行不当,或正色批评,或直言劝戒,刘备则总是虚心听从,甚至道歉认错(惟拒谏伐吴是一例外,但随后便“吃亏在眼前”,刘备自己也承认:“朕早听丞相之言,不致今日之败!”)。就连在过江招亲这类大事上,他也干脆代刘备作主,刘备尽管心存疑虑,仍然一一照办。如此举止,正反映了其“帝王师”心态,哪有一点畏畏缩缩的猥琐?哪有一点“愚忠”者的卑微?
(20)、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通过刘备“三顾”之诚和“先生不出,如苍生何”的含泪恳请,才同意出山的。罗贯中把诸葛亮写成一开始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权在握,指挥一切的统帅,竭力突出他在刘蜀集团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他既是刘备的主要辅佐,又是刘备的精神导师:“玄德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第38回)“玄德自得孔明,以师礼待之。”(第39回)他出山不久,曹操大将夏侯惇便率领十万大军杀奔新野。在这初出茅庐第一仗中,刘备将指挥权完全交给诸葛亮;诸葛亮胸有成竹,一一调遣众将,甚至连刘备也要接受他的安排。火烧博望后,诸葛亮在刘蜀集团的指挥权牢不可破,从未受到过质疑。每遇大事,刘备总是对他言听计从,文武众官也总是心悦诚服地执行他的命令。赤壁大战期间,他出使东吴达数月之久,刘备方面积极备战,一切准备就绪后,仍然要等待他赶回去指挥调度:
4、诸葛亮人物浅析
(1)、更为悲催的是,诸葛亮还有着张良的心,希望在匡正汉室之后,再次回到隆中躬耕,可是他的性格又不会允许他半途而废,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除了参考文献资料外,重要的资料当然是来自于《水浒传》原著。学生通过文本细读、跳读、批注等方式,筛选出所需资料,再进行分类、整合。如《闻其声则知其人――论〈水浒传〉性格化描写语言特色》,先把人物分为文将和武将两类,再通过细读找到代表性人物的语言,再筛选出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典型性语言,如分别找出李逵、吴用、林冲初见宋江时的对话描写,再分析其性格的异同。《梁山英雄如何上梁山分析报告》论文小组通过跳读,将各个好汉上梁山的方式查找出来进行统计,如《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上梁山,第十五回、十九回阮氏三兄弟、吴用、公孙胜、刘唐上梁山,第四十回宋江、李逵、张顺上梁山,第六十二回卢俊义、燕青上梁山等。再进行分类整合:自愿上梁山、被官府逼上梁山、被梁山好汉逼上梁山等几类。进而分析其上梁山原因:因为钱财、义气等上梁山。
(3)、从“诸葛亮草船借箭”中,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本领令我赞叹不已。同时,让我对诸葛亮产生了几分敬意。在这个故事中我也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好像已经知道了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对曹操的举动了如指掌。
(4)、 陆绩以出身论攻讦诸葛亮:曹操是相国曹参的后代,而刘备买草鞋的小贩子,怎么能和曹操相提并论呢?
(5)、在中国,人们一般认为“研究”“论文”是属于高级研究型人员的事,初中生听到“研究性读书小论文”难免会产生畏难心理。因此,首先要做的是揭开“小论文”的神秘面纱――认识“小论文”。我印发了《怎样写专题小论文》《一头失控的江湖怪兽――李逵形象新说》《〈水浒传〉对女性形象的审美倾向》三篇文章,利用两节语文课和学生一起学习以上文章。通过《怎样写专题小论文》,学生认识了什么是小论文、小论文的特点以及了解了写论文的基本流程:科学选择题目、全面搜集材料、准确提炼观点、合理安排结构、精心起草修改。《一头失控的江湖怪兽――李逵形象新说》和《〈水浒传〉对女性形象的审美倾向》中“女性形象内在美与外在美呈对立状态”部分是结构较为严谨、论述较为简洁的小论文,学生通过自学批注能够迅速把握小论文的基本结构:总论点―分论点1+例子―分论点2+例子―分论点3+例子―总结。
(6)、选题是小论文写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由于初中生的知识面、理解力较为有限,一味地放手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师在这个环节的指导重要,具有重要作用。我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开列了200多个小论文题目并整合成人物类、情节类、批判类、主题类、创意类5个方向供学生参考。学生可参考借鉴,也可自我挖掘论题。第一个课时5~8名学生形成小组自主选题。同时学生也在小组内部讨论出3个感兴趣的题目或方向,回去查找相关资料。第二个课时小组和老师共同讨论确定论文题目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一个小组在读完《水浒传》后,发现梁山英雄好汉并非全都如人们所说的被官府“逼上梁山”,还有很多是被梁山好汉逼上梁山或自愿上梁山等等。因此他们打算写一篇《梁山英雄如何上梁山分析报告》,主要对梁山英雄上梁山的原因和方式进行梳理、统计、归类、分析,对人们认为的“官逼民反”的观念进行质疑。有一个小组对《水浒传》里的人物绰号很感兴趣,发现这些绰号都能高度概括人物形象,于是他们打算研究《水浒传》里的绰号。而一些没有研究价值或者研究难度太大,不适合初中生研究的题目则需要进行修改,比如《假如梁山好汉没受招安是否能统一天下》《〈水浒传〉的作者真的是施耐庵吗?》,以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历史资料很难进行研究,因此建议学生更换选题。
(7)、其次是非脸谱化人物形象塑造。鲁迅评价《三国演义》为: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由于“拥刘”的总体思想,部分人物形象为服务于创作思想被过度夸赞或贬低。但不可否认,《三国演义》中大多数的人物形象都十分生动和丰满。以周瑜形象为例,邱少成的论文中便指出其也有正面形象的一部分,而负面形象主要源于抬高诸葛亮的需要。可以见得,作者在“拥刘”的创作指导思想下仍然能够坚持对其余集团人物的优点进行相应的塑造,使其不至于落入非黑即白的境地。
(8)、 诸葛亮一番话从实际出发,从市场出发,击倒从表象看问题的张昭。张昭无言以对。
(9)、不过,诸葛亮这一生都好似是别人的工具,为别人出谋划策,为别人安邦定国,一直弘毅忠壮。忘身忧国。却没能建立一个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国家,这是他毕生的遗憾。
(10)、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
(11)、可实际上,正是因为诸葛亮内心始终持有的正义感,才会让他势如破竹,无往不胜。“舌战群儒”能够一战成名,在于他认为孙刘应该结盟,而且必须结盟,他们属于正义的一;同样的,“骂死王朗”也在于,他始终认为汉室才是正统,曹氏才是篡汉。
(12)、(5)朱明辉.相看两不厌—元杂剧三国戏与《三国志》对比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
(13)、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占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临死前,他说:“既生瑜,何生亮!”自己活活的气死了。
(14)、首先是“拥刘”思想。周瑜角色与历史形象存在较大区别。一方面,《三国演义》本身就带有演绎传奇的性质,内容自然包含着对历史的再创造与想象;另一方面,由于在书写时受到“拥刘”思想的影响,对非正统人物会存在天然的消极描写倾向,使得对周瑜形象的描写更加失真。然而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到时代环境与政治因素,因此“拥刘”思想有其自身的合理性。
(15)、 孔明依据大家公认的正统价值观,厉声叱喝:薛敬文,你怎么能说出这种无父无君的话呢!人生活在天地之间,首先就应该做到忠于君主、孝敬父母。你既然是汉朝的臣子,居然说出这种无父无君的言论!不配和我说话,请你不要再说话了!
(1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里面的经典人物,充满智慧,近乎神人,但也有不近人情的性格弱点。小说这样刻画出,不但凸显了诸葛亮超人的智慧,也刻画出了一个,有人性的弱点的普通人。
(17)、(1)束强.《三国演义》成书过程与形象塑造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
(18)、阅读活动和小论文写作活动对于初中生来说魅力无穷,对于语文教育者来说,也是一项富有生命力的工作。我们相信,它对孩子的一生、对语文教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9)、诸葛亮也知道自己的才华,常以管仲.乐毅自喻, 这就说明,诸葛亮的抱负还是远大的,但是,时值战乱时期,军阀们皆以武力征服割据地方,他的文才武略得有人赏识才行,即使有人赏识,也得一位贤主支持他才会得以施展,在那种混战的时代,一位的将军,胜是千军万马,这就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那些正在争夺强地的主公,是把文人看不到眼里的,就是看在眼里的,也得符合他们的心意才行,毕竟,在哪个武力征服和枪杆出政权的时代,武者为尊
(20)、教师及时对于具有一定原创性、结构较完整的小论文给予肯定及展示,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写小论文的热情,消除学生写作的畏难心理,树立学生的自信。
5、诸葛亮人物形象的分析论文
(1)、魏、汉两军相峙了百多日,其间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军始终坚守不出。其后诸葛亮故意让人带一套女人的衣服、头巾送给司马懿,表示司马懿就像女人一样,想要激怒司马懿出军来进攻自己布置好的阵势。为了搪塞将领们的要求,司马懿假意上表给魏明帝请战。后来司马懿从诸葛亮派出的下战使者口中探得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认为诸葛亮活不了多久。
(2)、建兴九年春,诸葛亮乘曹魏雍凉地区半年没有下雨,再次进行北伐,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堡,并在祁山堡东北修建卤城作为蜀军大营,曹睿改派司马懿为统帅屯于长安,领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司马懿先派费曜、戴陵与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则率其他兵力随后前进。诸葛亮知道后,留下王平继续领军攻打祁山堡,自己率主力北上上邽。司马懿深知诸葛亮舟车劳顿,拒不出战。司马懿改为进军卤城,诸葛亮也撤出对祁山的包围,将全部军队集中在卤城,司马懿派张郃打通了和祁山堡的联络,并命他攻卤城以南的的王平,自己则率众进攻卤城以北的诸葛亮主力,力图以钳形攻势,击败诸葛亮。
(3)、司马懿的评价不能被说成胡说,毕竟北伐被司马懿挡住了,司马有资格有能力评价诸葛亮。 司马懿后来巡视蜀军时也称赞诸葛亮治军是天下奇才。 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人经常会被拿出来做比较,诸葛亮年少成名,而司马懿大器晚成,两人也都是自己国家至关重要的人物。
(4)、司马懿的评价不能被说成胡说,毕竟北伐被司马懿挡住了,司马有资格有能力评价诸葛亮。 司马懿后来巡视蜀军时也称赞诸葛亮治军是天下奇才。 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人经常会被拿出来做比较,诸葛亮年少成名,而司马懿大器晚成,两人也都是自己国家至关重要的人物。
(5)、在中国,人们一般认为“研究”“论文”是属于高级研究型人员的事,初中生听到“研究性读书小论文”难免会产生畏难心理。因此,首先要做的是揭开“小论文”的神秘面纱——认识“小论文”。我印发了《怎样写专题小论文》《一头失控的江湖怪兽——李逵形象新说》《对女性形象的审美倾向》三篇文章,利用两节语文课和学生一起学习以上文章。通过《怎样写专题小论文》,学生认识了什么是小论文、小论文的特点以及了解了写论文的基本流程:科学选择题目、全面搜集材料、准确提炼观点、合理安排结构、精心起草修改。《一头失控的江湖怪兽——李逵形象新说》和《对女性形象的审美倾向》中“女性形象内在美与外在美呈对立状态”部分是结构较为严谨、论述较为简洁的小论文,学生通过自学批注能够迅速把握小论文的基本结构:总论点——分论点1+例子——分论点2+例子——分论点3+例子——总结。
(6)、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是由于张郃坚守住营垒,蜀军没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
(7)、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他是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和外交家。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能言善辩的性格被罗贯中描写的淋漓尽致。
(8)、诸葛亮的机智真是:“鬼神不测之机,圣人难比之智”啊!
(9)、《三国演义》中周瑜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相关情节的发展几乎都是出于塑造诸葛亮形象的需要,且周瑜的性格特点也更明显、更淋漓尽致地显露在他与诸葛亮的交锋中。可以说,在《三国演义》的前半段,周瑜形象的塑造与诸葛亮形象的塑造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因此,近年来研究周瑜与诸葛亮的论文不断增多。
(10)、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
(11)、于是那个当年骄傲潇洒的南阳名俊,在这种自我怀疑、否定与执拗当中度过半生,熬成了皓首白须、穷兵黩武的汉相。当年意气难寻,只见今日肝胆。挥洒自如,俱往矣。俱往矣。《虎啸龙吟》争议颇大,然而有几个场景我确实是看到泪目。
(12)、学生完成论文终稿后,我们还开展成果汇报活动。这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分享交流,也有利于之后继续开展撰写读书小论文的活动。汇报的内容为小组论文的研究成果、收获及不足。汇报的形式有多种,可以结合ppt讲述研究成果,也可以用多种直观形式呈现,如:辩论会、片段展演、图文展示等等。《梁山英雄如何上梁山分析报告》论文小组在ppt中展示他们小组的统计图表(如下图),直观地展现了论文成果。
(13)、诸葛亮杀了马谡,想起他和马谡平时的情谊,心里十分难过,流下了眼泪。以后,他真的把马谡的儿子照顾得很好。
(14)、所以说诸葛亮有能力控制集团内矛盾,防止内部分化是他揽权的充分条件。
(15)、(3)夏晨阳.浅析《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周瑜形象比较(J).高考,2018(02):1
(16)、(8)唐九久.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的人物关系(J).文化月刊,2020(01):142-1
(17)、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身似神仙,貌比宋玉,真乃当世高人。
(18)、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于蜀建兴十二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19)、然而这样骄傲的一个人,也会在先主面前执着一生的承诺和“匡扶汉室”的理想之中踯躅、困守。他或许知道,汉室难复;或许还知道,蜀中疲弊;他应该更知道,曹魏的半壁江山已经愈加稳固。人心思定。天下思一统。
(20)、首先先看一下他的对手司马懿是怎样评价他的“亮志大而不见机,好兵而无权,多谋而少决,虽提卒10万,已堕吾画。”
(1)、(18)孙绍振.《三国演义》真、善和美的错位——曹操、周瑜和刘备性格的内在矛盾(下)(J).名作欣赏,2018(04):118-1
(2)、诸葛亮是被作为忠贞和智慧的典型来塑造的,作为封建社会理想的贤相,小说突出描写了他对刘备的忠贞,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竭忠尽智,赴汤蹈火,为蜀汉的霸业立下了巨大功勋。
(3)、按说杨仪的话入情入理,并不过分。但诸葛亮则以诚信为本,体谅士兵及家属的相思之苦,宁可承受巨大的压力,大敌当前也不失信,坚持让这四万兵马按约定回蜀。结果这四万士兵听说此事后,说什么也不肯回家,坚决要与诸葛亮共挡大敌。诸葛亮于是顺势安排蜀军主力在城下扎寨,以逸待劳,魏军兵马一到,蜀兵即主动出击,杀得人困马乏的魏兵一败涂地,尸堆成山、血流成河。这故事虽在三国演义里出现,但我读过兵林拾英,也有记载,应该基本是史实,如有朋友能查到史料,好,如没有,等我找到兵林拾英一书拍照上传,现手机d条件有限。孔明的流风遗爱: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
(4)、 张昭说:我,张昭是江东一个很不起眼的读书人,听说孔明先生在隆中的时候,将自已比作管仲和乐毅,这是真的吗?
(5)、蜀吴两国联合伐魏。诸葛亮得知陈仓守将郝昭病危。明里吩咐魏延、姜维三日内领兵攻取陈仓,私下秘计关兴、张苞暗出汉中,自己藏于军中,星夜倍道到陈仓城下,让内应在城中各处放火,发喊相助。郝昭病亡,魏兵无主将,城中大乱。诸葛亮夺得陈仓,三出祁山。
(6)、暑期一定要让孩子看的17部纪录片,助作文锦上添花!
(7)、诸葛亮死后,蜀军按照他的遗嘱慢慢撤退。司马懿引兵追赶。忽见蜀兵杀出,大旗上写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接着看到“诸葛亮”端坐在车上,戴着纶帽,摇着鹅毛扇,魏兵魂飞魄散,落荒而逃,相互践踏。司马懿事后知道车上乃诸葛亮的木偶像,颇为感叹。
(8)、教师及时对具有一定原创性、结构较完整的小论文给予肯定及展示,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写小论文的热情,消除学生写作的畏难心理,树立学生的自信。
(9)、华容道上义释曹阿瞒,表面上看是关羽放走了曹操,其实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道天下还不能少了曹阿瞒。想想也是,没有了曹阿瞒的三国一定没有了趣味,也没有人陪诸葛亮玩了,诸葛亮该是多么得寂寞。
(10)、《三国志》中记载“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孬、抗衡上国者。”意思就是说,他的志向是统一天下,又认为自己一旦去世,蜀国就没有和进攻中原、与魏国相抗衡的人了。
(11)、 作者简介:沈伯俊,1946年4月生于重庆,原籍安徽庐江。197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外文系。1980年参加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招收研究人员考试,以四川省文学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到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历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南开大学教授、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理事、四川三国文化研究所所长。系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省专家评议(审)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2)、读书活动如何深化,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读书的本质是指个人从书籍中获得信息的过程。读书不仅仅在于体验作品的情感主题与内容,更多的可以引发思考、引起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读书。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读书活动的深化要求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尝试进行指导学生读书小论文写作的探索,收到了明显效果。现以指导《水浒传》读书小论文为例,汇报具体的操作,请方家指正。
(13)、且说刘玄德在夏口专候孔明回来……须臾船到,孔明、子龙登岸,玄德大喜。问候毕,孔明曰:“且无暇告诉别事。前者所约军马战船,皆已办否?”玄德曰:“收拾久矣,只候军师调用。”孔明便与玄德、刘琦升帐坐定……(第49回)
(14)、诸葛亮六出祁山,什么“空城计”“八阵图”“木牛流马”更是玩出了新境界新花样,《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除了“失街亭”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导致了失败,其余几次撤军失利和诸葛亮本人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诸葛亮就没有失败过。
(15)、2018年嘉兴市初中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名著阅读”考查新增篇目: 《三国演义》 《人类群星闪耀时》(建议舒昌善译的版本)
(16)、我这里从史书中找到三个评价,我们来看一下。
(17)、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中人物的活动,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作家爱憎情感主观意志的体现。《三国演义》人物众多且各具特色,交流中学生吐露出对人物的喜好,可以大致了解孩子们对《三国演义》的阅读情况,同时也通过学生的讲述引起同学们对原著阅读的渴望。
(18)、这个评价,大大夸赞了诸葛亮的内政能力, 诸葛亮从刘备往西蜀发展后, 一直统领荆州的内政, 谈到内政蜀国基本没人能和诸葛比, 诸葛亮和法正等人共同制定蜀国的法律, 但多出诸葛亮之意, 这说明诸葛亮也是懂律法, 诸葛亮还是益州平衡派系的要角, 在蜀国内政管理上, 不用怀疑贡献第作为内政能力诸葛亮是不输给商鞅张居正等人的。
(19)、 现在我就《草船借箭》中两个核心人物分析一下经典名著作者刻画人物的巧妙之处。
(20)、后陈寿总结诸葛亮,和汉高祖刘邦手下萧何的才能差不多,言下之意,诸葛亮并不是韩信那样一战定乾坤的帅才。
(1)、在《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七回,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的时候,蜀兵在卤城与魏兵相拒日久。魏兵人多势众,又欺蜀军缺粮,一面与蜀军相持等其无粮自乱,一面分兵袭击蜀军后方剑阁以断其粮道。诸葛亮则调遣英勇善战的大将姜维、马岱各率一万军马守卫险要,迫使进攻剑阁的魏兵知难而退。此时诸葛亮只剩下八万兵马了,而出兵之初与士兵有约,以一百天为期,轮流上前方打仗,而此时恰好一百天期满。诸葛亮吩咐按约定将四万兵马先行退回,同时准备迎接接班的四万兵马。此时长史杨仪突然来报告说,魏兵来了二十万增援人马去进攻剑阁,而魏军主帅司马懿则亲率大军奔袭卤城,形势十分紧急,建议诸葛亮将已下令即将回蜀休整的四万兵马留下来对付司马懿,等轮班的蜀兵到达后再回蜀休整不迟。
(2)、诸葛亮的命令,谁也不能违抗。就连身份特殊的头号大将关羽,由于违背军令私放曹操,诸葛亮也要下令将他斩首;只是由于刘备出面说情,希望容许关羽将功赎罪,“孔明方才饶了”(第50回~51回)。这些描写,大大超越了历史记载,使诸葛亮始终处于刘蜀集团的核心。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前屡遭挫折,而得到诸葛亮辅佐之后则节节胜利,两相对照,读者不由得深深感到:刘蜀集团的成败安危,不是系于刘备,而是系于诸葛亮。
(3)、(17)赵朋飞.孔明、公瑾与仲达——《三国演义》军事家形象及其塑造(J).中国文艺家,2019(08):64-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诸葛亮人物分析论文题目精辟12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