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简介资料
1、叶圣陶简介资料30字
(1)、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2)、⑭丨接下来有这么多开放日!准备好表白了么?
(3)、(1)认真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的性格是通过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表现出来的。
(4)、也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更早更快地把握20届的节奏,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
(5)、“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6)、叶圣陶孙女叶小沫女士表示,那时候爷爷三十四岁。一个人,用一年时间编了一套小学生国文课本,这在教材编辑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四百多篇课文,从低到高,由浅至深,图文并茂,形式多样,读起来朗朗上口,说的都是孩子们身边的事情。2010年前后,很多人开始怀念老课本,一时间《开明国语课本》再度成为了出版热点。
(7)、我决不教小朋友像和尚念经一样,把各科课文齐声合唱。这样唱的时候,完全失掉语言之自然,只成为发声部分的机械运动,与理解和感受很少关系。既与理解和感受很少关系,那么,随口唱熟一些文句,又有什么意思?
(8)、叶圣陶创作的多篇文章均被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伴随孩子们的成长,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稻草人》更是长盛不衰。除了不可估量的文学地位和教育意义外,该书本身还是一本好看的童话故事集。打造了一个美好的童话王国,也描绘了一个未知的现实世界。作者创作初期就梦想构建一个儿童般天真的国度,并努力把自己沉浸在孩提的梦境里,又把这种美丽的梦境表现在纸上。然而渐渐地,他的著作基调不自觉地改变了方向,故事里有了现实的“残酷”,但仍以“童心”给这个不的世界以美好的结局。美丽人生在哪里可以找到呢?人类的这个寻求永不会终止。
(9)、4.待人厚②律己严③④①作者对叶老的总评价是(用文中语句回答)“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10)、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以及“我”悲痛的心情。
(11)、“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12)、叶圣陶的文字冷隽含蓄,情不外露于中。他提倡平实的写作,“倘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迹,切乎生活的实况;倘若有所感性,就应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木心说:“现实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后出路。”
(13)、‚另一层是先生在这样一个合家团聚、喜庆欢乐的气氛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因此更加悲哀。
(14)、这篇文章是如何表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请举例阐述。
(15)、颠沛流离: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
(16)、这几天很多JG、自媒体、老师,甚至学校,都在宣传一个比赛,叫“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新作文比赛”,参赛热度一波接着一波,那阵仗,那声势,“浩荡”二字根本不足以形容。
(17)、体验童话王国的乐趣,获得直面现实的勇气——凡是映到眼睛里的,无不可爱,无不美好。
(18)、本文选自《读书》1990年第一期。有删改。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19)、6.全文着重叙写了叶圣陶先生两方面的优秀的品行:一是待人厚.叶先生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二是律己严.叶先生写文章坚持自己的写话风格,表现其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
(20)、8.不可以删.A处指出现今存在的文风问题,凸显了叶老主张的针对性和纠偏作用;B处的现象与叶老倡导的、身体力行的,形成鲜明的对照;C处写叶老人虽然走了,但他的主张仍时时警醒每一个写作者.
2、叶圣陶简介资料及作品图片
(1)、我这是不忘记“教育”那个总目标;无论我教什么课程,总得对那个总目标负责。假定我的课程是宋词研究或工程设计,我决不作如是想:教了宋词研究或工程设计之外,再没有我的事儿了,我不妨纵情任意,或去嫖妓,或去赌博,或作其他不正当的事。我要勉为健全的公民,本来不该做这些事;我要作为合格的大学教授,尤其不该做这些事。一个教宋词研究与工程设计的教师,他的行为如果不正当的话,其给与学生的影响虽是无形的,却是深刻的;我不能不估计它的深刻程度。我无法教学生一定要敬重我,因为敬重不敬重,在学生方面而不在我的方面;可是我总得在课程方面同时在行为方面,尽力取得他们的敬重,因为我是他们的教师。取得他们的敬重,并不为满足我的虚荣心,只因为如此才证明我对课程同时对那个总目标负了责。
(2)、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
(3)、“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5)、②律己严。通过叶先生有关自己无法当面指摘他人短处的一次发言。表现其“使人自重”的“德的力量”。
(6)、意在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极其重视,力求,并以身作则的特点。
(7)、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
(8)、(2)多留意文中的细节描写。如:一个眼神,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一连串的动作等。
(9)、稻草人是一个夜间的旁观者,它可以把一切看在眼里,于是,它看见孤苦无依的老太太死了丈夫和儿子,眼睛也快瞎了,好容易盼来了稻子的好年成,虫灾却又来了;
(10)、现当抗战时期,书本的供给很成问题,也许临到开学买不到一本书,可是我决不说“没有书本,怎么能开学呢!”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凭借,但不是惟一的工具或凭借。许多功课都是不一定要利用书本的;也可以说,文字的书本以外还有非文字的书本,非文字的书本罗列在我们的周围,随时可以取来利用,利用得适当时,比利用文字的书本更为有效,因为其间省略了一段文字的桥梁。公民、社会、自然、劳作,关于这些非文字的书本,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书铺子里卖不出书,又有什么要紧?只有国语,是非有书本不可的;然而我有黑板和粉笔,小朋友还买得到纸和笔,也就没有什么关系。
(11)、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2)、叶圣陶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13)、欢迎和我们一样热爱语文的你,提供更多的优质资源。我们的邮箱是:249272765@qq.com
(14)、“特别”一词修饰“重视”,突出叶先生对文风“简洁”的重视程度,也可见其认真严谨的学术态度。
(15)、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6)、品味文章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学习叶圣陶先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高贵品质。
(17)、(2)在客人的拦阻之下,依然把客人送到大门外。
(18)、简洁。因为不简洁就会使文章既累赘又别扭,还违背常理。
(19)、“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读了总写叶先生品德的这些语句,你有何感受?
(20)、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在品德方面有过人之处。
3、叶圣陶简介及作品
(1)、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愿意作他们的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长成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做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
(2)、品析:“偏偏”一词,放在“却”这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后,用在动词“做到”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的发生,跟愿望、预料或常理相反,按常理讲孔老夫子都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别人一定更难以做到。而事实与常理相反,突出了先生“躬行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
(3)、做记叙文,必然有先可记叙的事物;换一句说,就是事物的存在或发生在前而后作者提起笔来,给它做忠实的记录。看见了一只小小的刻舟,觉得雕刻的技术精妙极了,才写一篇《刻舟记》;经历了“五四”学生运动,觉得这件事大有历史价值,才写一篇《五四事件》。作小说却不然。引起小说家的写作欲望的并不是早已存在的,业已经发生的事物,而是他从许多事物中看出来的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一点意义。他不愿意把这一点意义写成一篇议论文;他要把它含蓄在记叙文的形式里头,让读者自己去辨知它。这当儿现成的事物往往不很适用,不是所能含蓄的太少,就是无谓的部分太多了,于是一些小说家不免创造一些事物出来,使它充分地含蓄着他所看出来的一点意义。而且没有多余的无谓的部分。这样写下来的当然也是记叙文;可是,在本质上,以作者所看出来的一点意义为主,在手法上,又并非对某事物据实记录,所以特别给它一个名称,叫做小说。
(4)、请你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描写人物,写一个片段作文。
(5)、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吗?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
(6)、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题材和主题都有突破,注意现实斗争,揭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罪恶统治。
(7)、回顾2020小升初家长充电站系列文章(点击划线文字回顾):
(8)、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9)、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然后分别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展开叙述。在分述叶圣陶先生这两方面品德的过人之处时,作者并非空泛地议论,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鲜活的事例来再现人物,使人物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10)、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门了。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祥也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
(11)、他在开明书店期间,还抽出一年时间,与丰子恺先生合作编写了《开明小学国语课本》,他写文,丰子恺先生画插图。
(12)、这篇文章是如何表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请举例阐述。
(13)、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14)、近年来兴起了国民教材热。人们一再提到民国老教材,民国的教育,不论是大学教育还是中小学教育,都是将德育放在第一位。那时的老师从不过多说教,不急功近利,注重寓教于乐,循序善诱。浙江乌镇矛盾故居陈列室里,存放着一部老课本,是矛盾母亲为他选定的启蒙教材。矛盾晚年回忆童年生活时,经常会说,是这本书给他带来了初的知识和快乐。
(15)、 本文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收录为课文。
(16)、更有一点不同处:纯用对话组成的叙述文,其目的和其他种文章一样,无非供人阅读而剧本却不单供人阅读,尤其重要的,在供演员登台表演。因此,写剧本比较写记叙文有更多的注意。许多对话该使演员在怎样的环境中说出,用怎样的神情、姿态说出才可以收到大的效果:这是写剧本时必须考虑的。作者把考虑的结果也写入剧本里头,于是在剧本之外,又有了记录舞台布景以及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等的文字。这种文字是给布景员和演员看的,在剧本中只居于“注脚”的地位,而剧本的主题总之是对话;所以我们不妨说,剧本的组成完全用着对话。
(17)、学习语文的确很重要。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的语文程度不够高。语文程度不够高,大约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阅读。比方看《人民日报》的社论,有些人看是看下去了,可是觉得不甚了然,抓不住要点,掌握不住精神。另一方面是写作。写了东西,总觉得词不达意,仿佛自己有很好的意思,只因为写作能力差
(18)、本文通过回忆叶圣陶先生写作治学和待人接物方面的典型事例,重点塑造了叶圣陶先生的两种品行——待人厚,律己严。文章语言虽平实易懂,但其中对叶圣陶先生品行的刻画却感人至深。
(19)、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作者从自己所熟知关于的叶圣陶先生的事情中进行选择,终选择了这些生活或工作琐事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动人,更能引起普通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20)、他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了八年,主要编辑小学和中学国文课本。1927年,郑振铎先生去欧洲“游学”,把主编《小说月报》托付给了他。在他编辑《小说月报》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分两期发表了沈雁冰(茅盾)的《幻灭》。他还以极大的热情发表了一大批年轻作家的处女作。比如戴望舒的新诗《雨巷》六首,丁玲的处女作《梦珂》,代表作《沙菲女士的日记》,巴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4、叶圣陶事迹
(1)、在这些日常生活的剪影中,所有人都不断重复着并无意义的对话,仿佛一个预先录制好答案的“蓄音片”,勉力完成了交谈的任务,却永远无法实现心灵的沟通。敷衍和虚伪掩盖了坦率与真诚,使得主人公“我”陷入“开口即失语”的焦虑状态中。
(2)、①“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用“单一的儒”来评价叶圣陶先生,为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定下基调。
(3)、展览分为“未厌”书斋与“海棠”花园两个部分。“未厌”书斋中,“笃思好学”“倾心文教”“开明夙风”“西南羁绪”“涓泉归海”“忆昔吾苏”六大板块展现了圣老在峥嵘岁月中践行孟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君子之道。“海棠”花园中,“合韵似鸣琴”“团聚惬余怀”“故交独拳拳”三大板块表现了圣老与妻子相濡以沫、与子女慈爱关切、与友朋敦厚诚挚之情。
(4)、⑰丨怎样才算豪门一线?它们青睐怎样的学生?
(5)、十六年一月,我接眷北来,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他自己也能“作达”,所以仍然--也许格外--是可亲的。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门了。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
(6)、本文选自《读书》1990年第一期。有删改。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7)、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在品德方面有过人之处。
(8)、⑤“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先在段首用议论句表明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品德,然后用事例加以佐证。点拨:此题旨在让同学们理清本文思路,应抓住各段中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9)、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与其感情深厚的作者,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他是把这感情过滤了,或者可以说是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
(10)、在杭州待了两个月,放寒假前,他便匆匆回去了;他实在离不开家,临去时让我告诉学校当局,无论如何不回来了。但他却到北平住了半年,也是朋友拉去的。我前些日子偶翻十一年的《晨报》副刊,看见他那时途中思家的小诗,重念了两遍,觉得怪有意思。
(11)、图为南京师范大学及苏州大学2017年自主招生简章
(12)、本期版式编辑:赵博(张玉新导师工作室第五期学员,任教于师大附中净月校区)
(13)、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就是表达。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这两件事没有学好,不仅影响个人,还会影响社会,学习语文很重要,原因就在此。
(14)、第2段中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
(15)、1931年,叶圣陶离开商务印书馆,到了开明书店。1930年,和夏丏尊一起办《中学生》杂志,还担任了主编。鲁迅、冯玉祥、黄炎培、蔡元培、茅盾、朱自清、巴金、臧克家、瞿秋白都是《中学生》杂志的作者。在36岁到55岁这段大好年华里,叶圣陶为《中学生》倾注了近20年的心血。
(16)、我不想教学生做有名无实的事。设立学生自治会了,组织学艺研究社了,通过了章程,推举了职员,以后就别无下文,与没有那些会社的时候一样;这便是有名无实。创办图书馆了,经营学校园了,一阵高兴之后,图书馆里只有七零八落的几本书,一天工夫没有一两个读者,学校园里蔓草丛生,蛛网处处,找不到一棵像样的菜蔬,看不见一朵有劲的花朵,这便是有名无实。做这种有名无实的事,比不做还要糟糕;如果学生习惯了,终其一生,无论做什么事总是这样有名无实,种种实际事务还有逐渐推进和圆满成功的希望吗?我说比不做还要糟糕,并不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主张不要有那些会社、不要有图书馆、学校园之类的设备。我只是说干那些事必须认真地干,必须名副其实。自治会硬是要“自治”,研究社硬是要“研究”。项目不妨简单,作业不妨浅易,但凡是提了出来的,必须样样实做,一毫也不放松;有了图书馆硬是要去阅读和参考,有了学校园硬是要去管理和灌种,规模不妨狭小,门类不妨稀少,但既已有了这种设备,必须切实利用,每一个机会都不放过。而且,那些决不是一时乘兴的事,既已干了起来,便须一直干下去,与学校同其寿命。如果这学期干得起劲,下学期却烟消云散了;今年名副其实,明年却徒有其名了,这从整段的过程说起来,还是个有名无实,还是不足以养成学生的好习惯。
(17)、■《倪焕之》(发表于《教育杂志》1928年第20卷第1期)
(18)、④“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先举叶圣陶先生在文风方面重视“简洁”的事例,在段尾用此议论作结,显得自然。
(19)、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20)、(3)在与他周围人物的对比中,或与自身前后变化的对比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比的表现方法是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重要方法。(4)通过文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议论、评价,从侧面更完好、更全面的把握人物的性格。
5、叶圣陶简介资料20字
(1)、在甪直的6年里,圣老创作了30篇小说、23篇童话、13篇散文随笔、21篇诗歌,还有多篇戏剧和文艺理论作品,共40多万字。本童话集《稻草人》就是在甪直完成的。圣老后来写的长篇小说《倪焕之》,也根植于那段乡村教师生活。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叶圣陶简介资料及作品图片精辟8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