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生平简介50字精辟95条

荀子生平简介

1、荀子生平简介,哪个学派,思想主张

(1)、其中,孟尝君田文更是养士三千,贤名远播,引得各国君主求贤若渴,秦昭襄王更是想拜他为相。可秦王却翻脸无情,想要将田文杀了。

(2)、而田文也感觉到了秦王的变化,他察觉到自己已经被监视了起来,预感性命即将受到威胁,他必须采取行动,在秦王动手之前先一步逃出秦国。

(3)、回齐国的路上,田文经过赵国,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听闻田文的贤名已久,于是以贵宾之礼相待,赵国百姓也听说田文贤能,于是都想一睹孟尝君的风采。

(4)、孟尝君虽然贤明远播,但是他四处结怨,与君王不和也是不争的事实。他为了一己私欲,置国家安危于不顾,更是为了复仇,联合他国攻打自己的国家,说他叛国其实也不冤!

(5)、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

(6)、荀子文化广场由32根花岗岩石柱组成,石柱为竹筒形,每根高2米,直径1米,底座高0.8米。32根竹筒形石柱代表荀子的32篇鸿文巨著。

(7)、荀子的文章,和其他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样,也是独具风格的。它既不像《老子》那样,用正反相成、矛盾统一的辩证法思想贯穿始终;也不像《墨子》那样,用严密、周详的形式逻辑进行推理;既不像《庄子》那样,海阔天空、神思飞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也不像《孟子》那样,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具有雄辩家的特点。他是在老老实实地讲述道理。他的文章朴实浑厚、详尽严谨,句式比较整齐,而且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道理。这一切构成了荀子文章的特色。有人曾将《荀子》一书概括为“学者之文”,这是十分恰当的评论。

(8)、谁知,来人中一个是屠夫,他的看家本领是杀牛宰羊,而另外两人一个擅长鸡叫,可以假乱真,一个擅长扮狗,偷盗东西。

(9)、古有瓠巴弹瑟,水中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拉车的马会停食仰头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行为不会因为隐秘而不被发现。宝玉埋在深山,草木就会很润泽,珍珠掉进深渊,崖岸就不会干枯。行善可以积累,哪有积善成德而不被广为传诵的呢?

(10)、    国学研学基地:依托深厚的荀子文化打造“荀学”主题研学基地,设立多层次的修学课程,包括礼仪研习课程、荀学专修课程、国学文化体验课程和社会体验课程等,与各大院校合作打造成为“户外第二课堂”和研学旅行目的地,弘扬与传承荀学文化和传统国学文化。

(11)、可令田文没想到的是,他千里迢迢来到秦国,入朝为相仅仅两天,就遭到了秦国大臣的极力反对,并向秦昭襄王谏言。

(12)、得到消息后,孟尝君的门客中立刻有人站出来反对。他认为,秦国乃虎狼之国,诸事难料,田文一个齐国人,到了秦国肯定会受到猜忌,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丢了性命。

(13)、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劝学》

(14)、    至道大形,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纂论公察,则民不疑;赏克罚偷,则民不怠;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荀子·君道》。也就是说,好的政治原则的大效验:推崇礼仪,使法制高于一切,那么国家就会有常规。重贤人,用能人,那么民众就知道努力的方向;集体审查,公正考察,那么民众就不会怀疑;赏勤罚懒,那么民众就不会懒惰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那么天下就一统太平了。荀子的“隆礼至法”同我d提出的“依法治国”有异曲同工之妙。

(15)、可是,秦王却对田文入秦为相这件事颇为执著,为了得到田文,他不惜向齐王施压,要求齐王将田文送入秦国。齐国势弱,齐王无奈之下,只好下令命田文前往秦国。

(16)、如上是荀子所作的关于“性恶”论及“礼”的一个论证,以解释道德上的善的起源。这种论证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与墨子的论证很相似。

(17)、《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的“帝王之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来。北宋苏轼在《荀卿论》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18)、从《荀子》一书看荀子的三大思想主张荀子的思想因其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各家思想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在人性论、天人论、社会道德观、政治观、教育观等各方面都在儒家学派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

(19)、乐毅率领燕赵联军从西南方向攻入齐国,夺取了灵丘,继而发兵攻打高唐。为了守住高唐齐国举倾国之兵,命触子为将,在济西迎战乐毅。

(20)、田文作为齐国的相国,为了一己私欲,置国家利益而不顾,一再背叛自己的国家,堪称是齐国的罪人!

2、荀子生平简介50字

(1)、而后,冯谖更是向田文谏言,狡兔有三窟,才能免遭一死,如今只得一窟,当再凿两窟,才可高枕无忧,田文欣然应允。

(2)、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不苟》

(3)、曾经的巅峰,昔日的花冠,没有所谓真正停滞的财富或成就,失去的必然离我们而去,但有一种信念,让我们找回了自我和价值。

(4)、荀子批评墨家只知道“实用”,一味地主张实行薄葬、削减各种礼乐用度,这是根本不知道“礼”的起源和作用。他说,人天生就是有各种欲望的,有了欲望就要去追求满足,如果人人都不受限制地去追求欲望的实现,那么必然产生矛盾和争斗。先王制定礼的规范,就是为了进行一种限制,让人内心的欲望,与外在的物质条件之间能实现一种平衡,不至于因为“僧多粥少”而打架。这点我们从人类古今中外的历史来看,确实是这样的,就像摩西(犹太教创始者)《十诫》中规定“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奸淫、偷盗、做假证陷害人、贪恋他人的所有”等,也是基于同样的出发点。荀子认为,儒家要人“发乎情,止乎礼”,就是想让“人之所欲”和“人之所得”可以两全其美;而若按照墨家的做法,则将什么都得不到,所以他认为墨家对于儒家进行非议,是不了解古来相传的文化精神。

(5)、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家而已。也就是说,只有这十家逐渐发展成为流派。

(6)、荀子这种用比喻说理的写法,在其他先秦诸子散文中也是罕见的,应当说这是他的一种独创。

(7)、   历史更迭,世事变幻,但荀子思想在历史的演变中被一次次实践,得以验证。因此,荀子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仍值得肯定和推崇。为大家熟知的主要思想还有“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学不可以已”的教育观;“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的世界可知的认识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性恶论;“隆礼重法”、“礼法兼治”、“强本节用”的治国论以及“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政裕民”的民本思想等等,均与事物发展规律不谋而合。

(8)、荀子在稷下学宫游学期间,广泛地听取各家名师的讲演,多方面地掌握了百家思想的特点。他主持稷下讲坛长达24年之久。齐王建嗣位后,国事混乱不堪,政权落君王后之手,荀子因上书语涉君王后,受到群小的攻击,不得不于公元前255年接受楚国春申君黄歇之聘,任楚国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

(9)、《荀子》的思想相当丰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荀子在中国学术、思想界的地位不可忽视。正如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所说:“荀子在中国历史之地位如亚里士多德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笃实似之。”

(10)、很快,冯谖便到他国进行游说,他去见了梁惠王,劝说梁惠王请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于是,梁惠王便派遣使者带着千两黄金和车辆百乘来请田文为相。

(11)、     之所以说它是一条重要信息,是因为在字里行间,司马迁给我们提供了荀子的死亡时间。从“因家兰陵”、“嫉浊世之政”、“推儒墨道德”、“序列数万言”等字眼,我们推断荀子不可能与春申君同年而卒。

(12)、由此可见,思想意识的斗争也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即便提倡仁德治天下的孔子,下手也毫不心软。

(13)、荀况在教育上和着述上很有成就。在秦统一中国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思想家韩非和政治家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今本《荀子》32篇除后6篇一般认为是荀况门人所记外,其余各篇都是荀况的着述。

(14)、此时的秦王已经有了些醉意,宠妾见状,便继续劝说道:“依妾身愚见,您不如放了田文,如此,天下归心,也能彰显您的气度和秦国的大国风范。”

(15)、之所以说人之性“恶”,是因为饥欲饱、寒欲暖、耳好声、目好色等都是人生儿具有的天然之性,但是如果不对这种天然之性加以人为的节制和引导,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发生争夺、暴乱和相互残害。所以说要想达到儒家追求的至善,就要人为地用礼义法度来制约人之恶性。

(16)、初,孔子创立儒教时,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主要是主持葬礼时所遵循的一些礼仪制度,以此作为教化民风民俗,约束社会、百姓的行为。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

(17)、一日,田文趁着田婴空闲,问田婴道:“父亲,请问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18)、听政之大分: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10)

(19)、之后,秦国的吕礼逃到了齐国,齐王将其任命为宰相,田文为破坏吕礼主张的秦齐联盟,转而促成了魏、赵与秦的联合。

(20)、当时,刘邦废除了秦朝那些严苛的礼仪法规,拟定了简单易行的规矩。

3、荀子生平简介思维导图图片

(1)、公元前284年,齐湣王在苏秦的怂恿下攻灭了宋国,犯下众怒。田文见复仇的机会来了,在他的联络下,以秦为首,联合燕、赵、韩、魏四国组成伐齐联盟,攻打齐国。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左应为“车”,原字已废除)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知识,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让平凡变得不再平凡,让愚昧变得不再愚昧。而“学”是连接“知识”与“财富”的桥梁,吸收知识精华,转化为自身技能,然后创造精神或物质上的财富。

(4)、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各诸侯国连年征战,民不聊生,百姓无以为继,放出去的债不仅收不回利息,连本金都难以收回,可是养门客需要钱,为此,田文整日焦虑不安。

(5)、没想到运气坏得很,春申君有位门客进谗言,春申君考虑之下,终于辞退荀子。他经过秦国,拜见了秦昭王。此时秦昭王正和范雎设计“远交近攻”的阴谋攻伐天下,对荀子讲的大道理提不起一点兴趣,荀子只好回到赵国。  

(6)、没过多久,秦王就任命田文为秦国相国,这让田文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可是,田文在相国之位上只呆了两天,就引起了秦国大臣们的反对。

(7)、荀子离职去赵的时间文献没有交代,应该不会太长,或数月足矣。兰陵县令任上,荀子没有其他信息,我们所能猜测的是,他一边工作,一边著书教学,“道守礼义,行应绳墨,安贫贱。”(14)终老于兰陵。

(8)、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荣辱》

(9)、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王制》

(1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11)、公元前255年,楚考烈王8年,荀子七十八岁,任兰陵令。

(12)、“劝学”:劝各位惜时!学要成为我们的兴趣,节约时间就是节约生命,学习是挤出时间的,不能仅靠别人安排时间。人各有学习方法,利用时间方式也各异,必须用实际有效的方法让自己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学到有用、较多的知识。

(13)、“劝学”:劝各位“终身”学习,也许我们无暇去学一些机械性的东西,但可以去发掘一下潜在的知识灵活性,我们可以去尝试一下接触一下,让自己真正融入到学海之中——生活之中,事物万变,引发无数思考;书中,问题万千,获得清楚思维;家里家外,人人之间,交流也是一种技能。不必去深究,却得学技巧,更好地融入社会人群中……所以,学是无边的,更是无止境的,树立良好态度——“终身学习”是培养我们开发脑力,获得无形力量的好方法。

(14)、叔孙通就找来三十人,与皇帝左右及其弟子一百多人,演习礼仪,让群臣都来学习。

(15)、此人便是当初被田文收入门下,擅长扮狗偷盗的那个人。这天夜里,这个门客披上了狗皮,钻进了秦王宫的仓库,将已经献给秦王的白狐皮裘给偷了出来。

(16)、《劝学》的第三个重要特点,是句式整齐,读时琅琅上口。但作者又注意在排偶中适当夹进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17)、荀子,赵国人,名况。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年闵王之季。(13)

(18)、当田文回到薛邑时,只见道路两旁,众多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此时的田文才明白何为买的义,这是冯谖为他铺就的后路。

(19)、为此,齐襄王选择与田文交好,让薛邑获得了独立性。然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田文此处树敌,终都报应在了他的子孙身上。

(20)、回到齐国后,齐湣王见田文死里逃生,心生愧疚,便将他任命为齐国相国,执掌军政大权。得到高位后,田文对内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对外则凭借齐国的强大,率军东征西讨。

4、荀子生平简介300字

(1)、在这个时期,孔子跟老子、墨子成为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与世界史上同期的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

(2)、田文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了继承爵位,争得你死我活。齐国眼见机会到了,便联合魏国一举攻灭了薛邑,田文的子孙也被杀戮殆尽。

(3)、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

(4)、   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意思是:政事混乱,国家就危险;政事处理得好,国家就安宁。殷之日,安以静兵息民,慈爱百姓,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荀子·王制》。就是说,国家在富强的时候,采取不动用兵力、使人民修养生息的方针,慈善爱待百姓,开垦田地,充实粮仓,战争一旦来临有备无患。

(5)、荀子在中国历史之地位如亚里士多德之在西洋历史,其气象之笃实似之。

(6)、简介:墨子(生卒年不详) ,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7)、人民时代艺术|发现艺术之美  | 追溯艺术之魂

(8)、田文一直记着自己在秦国受到的耻辱,一直想要报复回去。公元前298年,田文联合韩、魏两国,合纵伐秦。命匡章为将,攻破函谷关,率军攻至盐氏,逼迫秦国割地求和。

(9)、美丽的容颜会在时间消磨中悄然逝去,强健的体魄会在时光流逝中慢慢消瘦,青春终将被时光无情夺去。当我们不再年轻,当我们不再,当我们不再精神焕发,却会有一种力量支配我们去闯,去创。

(10)、荀子,名况,字卿,赵国郇邑人,生于周郝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卒于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5年),战国后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关于荀子的记载很少,而且颇有出入。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以后大的儒学的。他的思想记载于《荀子》一书中,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荀子曾经游历燕、齐、楚、秦赵多国,后家居兰陵至死。

(11)、公元前236年,著书万言而卒,享年九十七岁。

(12)、俗话说,出名有风险,一年后,齐王便以田文独揽大权,独断专行为由,罢免了他的官。迫于无奈,田文只好回到薛邑,而他的门客们见田文落魄便纷纷离开,只有冯谖不离不弃。

(13)、      李斯的升迁过程是这样的。因建议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因离间各国君臣之计,“秦王拜斯为客卿。”因上书解除逐客令,“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5)

(14)、田文的一番话让田婴醍醐灌顶,从此田婴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开始逐渐重用他。不仅让他打理家政,还让他接待宾客。宾客日益增多,田文的名声也逐渐传播到各诸侯国之中。

(15)、   荀子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从宇宙论到人性论,从道德观到教育观,从知识论到逻辑学,还有政治学、经济学、文学、军事等涵盖各个方面。梁启超:“自秦汉以后,政治学术,皆出于荀子”。

(16)、前336年---前236年《荀子新探》廖名春

(17)、公元前259年,荀子七十四岁,赵孝成王议兵。

(18)、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19)、他们认为,田文和齐王乃是同宗,如果任秦国相国,定会处处为齐国考虑,到时候,反而会将秦国陷入险境。

(20)、从这个事,也说明了孔子学说,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也就是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

5、荀子生平简介200字

(1)、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他在世时就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后世尊称他为“至圣”。

(2)、到了近代,清末民国初期,著名思想家易白沙才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法,尽管他是率先揭露、批判这一思想的人,但其称谓得到了共识。

(3)、想当初,田文将擅长鸡鸣狗盗的两人收入门下,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可任谁都没想到,当田文在秦国遭逢劫难时,正是这两个人救了他。

(4)、我们知道,李斯被处死的时间是公元前208年,临刑之前,他抱怨为相治民三十余载,立下种种功绩。由此我们上推三十年,即公元前238年。这一年,李斯拜相了吗?没有,李斯做了秦国的廷尉。

(5)、      兰陵是我的家乡,也是荀子任兰陵令的地方,这正是我热爱和关注荀子的原因之一。

(6)、田文见状,接着说道:“如果人的命运靠上天授予,那您何必如此忧虑。若是命运是由门户授予的,那您加高门户便是,谁还能长得比门户高呢?”

(7)、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劝学》

(8)、   为著名的,莫过于他的《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不可以已”等。

(9)、   君者,舟也;庶人者,谁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而行,也能将船打翻。他的民本思想恰恰总结出当代得民心者得天下,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道理。

(10)、顾炎武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等现实的问题,提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开启了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11)、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劝学》

(12)、孟子创性善论,强调养性;荀子主性恶论,强调后天的学习。这些都说明他与嫡传的儒学有所不同。他还提出了人定胜天,反对宿命论,万物都循着自然规律运行变化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3)、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14)、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15)、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荀子生平简介50字精辟9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