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散文《迟暮》简介精辟106条

张爱玲散文迟暮赏析

1、张爱玲散文《迟暮》原文

(1)、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杆上;她的眼,才从青春之梦里醒过来的眼还带着些朦胧睡意,望着这发狂似的世界,茫然地像不解这人生的谜。——题记

(2)、但张爱玲的童年、少年生活却并不如意,太缺少爱。

(3)、春天写足了,那位对春天怀着恨意的人物便在作者的笔下十分不情愿地亮相了。“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杆上,”这就是封姨了,她“才从青春之梦醒过来”,茫然不解这眼前发生的一切。

(4)、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张爱玲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藕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所以张爱玲的现世生活可以说是吃喝不愁,这也为她后来人生中经历的一些事埋下伏笔,以至于感情细腻的她可以将所有事放进小说里去表达。

(5)、六年后,赖雅去世,随后的三十年中张爱玲一个人在美国洛杉矶独居,几乎不见其他人,也不和其他人说话,完全地自闭起来。期间有好心的朋友劝她还是要融入美国社会,可惜她孤傲又软弱,始终无法融入这个现代化的社会。

(6)、1931年,张爱玲开始在上海白利南路美国圣公会所办的贵族学校圣玛利亚女中就读。

(7)、父亲后来娶了继母孙用蕃后,家庭关系更加微妙。父亲也不爱多管张爱玲,总给她暴力、监禁和伤害,还说用手枪打死她;继母又总是添油加醋,制造家庭是非,长期与她水火不容,冲突不断。

(8)、说花似花不如花,看似说花,实际是对自已人生的感叹,自已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尚有宝玉可以寄托,奈何宝玉和自已的恋情也在朦胧之中,前途渺茫。顿生满腹惆怅,甚觉凄凉,不觉悲从中来,现代人看见佳人残花?在一起,感觉好似一幅凄美的画卷,可按当时黛玉所处的环境来说那有什么生命美学可言。

(9)、1937年的时候,张爱玲因为与继母发生摩擦而被父亲责打,并被拘禁了半年。1938年的时候,张爱玲从父亲家逃脱,去到了她的母亲家。同年,张爱玲通过了伦敦大学远东校区的考试,并且是位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但是因为战乱,张爱玲只能凭借伦敦大学的成绩单进入香港大学文科。1940年,年仅20岁的张爱玲凭借着散文《我的天才梦》参加了《西风》的三周年纪念征文,并荣获了十三名荣誉奖,并获得了香港大学的两项奖学金。

(10)、1942年,22岁的张爱玲回到了上海,并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开始在著名的《泰晤士报》上面发表自己的影评与剧评,并初露头角。1943年,张爱玲结识了《紫罗兰》报的主编周瘦鹃,并在《紫罗兰》上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从此张爱玲的名声越来越响,成为了当时上海著名的女作家。

(11)、1934年,张爱玲完成了小说处女作《摩登红楼梦》。这是一部无厘头的小说,讲宝玉出国,贾琏当了铁路局长,一般认为这是张爱玲的练笔之作。当然,父亲张志沂对女儿的这本小说还是看得津津有味,还亲自为这本书撰写了回目。

(12)、她再没有这资格,心情,来追随那些站立时代前面的人们了!在甜梦初醒的时候,她所有的惟有空虚,怅惘;怅惘自己的黄金时代的遗失。咳!苍苍者天,既已给与人们的生命,赋与人们创造社会的青红,怎么又吝啬地只给我们仅仅十余年可贵的稍纵即逝的创造时代呢?这样看起来,反而是朝生暮死的蝴蝶为可羡了。

(13)、“黄卷青灯,美人迟暮,千古一辙”,一滴眼泪滑落的时候,请不要在你的脸上看到皱纹的哀愁!

(14)、原创 散文|山美水美家乡美(原创)原创 散文诗歌:冬至有感(原创)原创 散文|月儿的梦(原创)

(15)、●散文欣赏丨贾平凹《活得有趣,才是人生高的境界》

(16)、但她的文学功底也深厚,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等等领域都有涉及,并且还曾进入耶鲁大学修习舞台美术设计。难能可贵的是,她出身于当时的上流社会,却在文字之间表露了民间百态,让人如春风拂面般的舒适。

(17)、初是以“问题小说”出道,和新文化运动中的很多人一样,可见其内心里还是想着“文化”救国、开启民智的理想。

(18)、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本名张瑛,原籍河北丰润,1920年(一说为1921年)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的一幢建于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张爱玲的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作家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终年75岁,死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

(19)、在那个时代的女性同样不凡,同样有许多的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许多人的作品至今仍广为流传。而在那个时代,出现了一位传奇的女性作家,她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而这个人就是张爱玲,她的作品《倾城之恋》,《不幸的她》至今也广为流传,而她的爱情故事更是令人惊奇。

(20)、张爱玲对她的父亲和继母,更是不留情面,隔离更深,对抗更甚。

2、张爱玲散文《迟暮》简介

(1)、在经历了与胡兰成的恋爱之后,张爱玲奔赴了美国生活。到了美国生活的张爱玲因为生活窘迫,为了生存只得委身于一个65岁的美国老头。后甚至怀上了他的孩子,但是怀孕之后,张爱玲竟直接将孩子打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2)、她心里千回百转地想,接着,一滴冷的泪珠流到冷的嘴唇上,封住了想说话又说不出的颤动着的口。

(3)、刚刚搬到作家营的张爱玲人生地不熟,而赖雅已经在作家营住了三年了,对于这个来自异国的女子很感兴趣,便主动的去帮助她。张爱玲与赖雅同样的生活不如意,慢慢的两个人擦出了爱的火花。当时的赖雅大她29岁,已经65岁,但是两人依旧走到了一起。后来两人的生活越过越好,张爱玲也怀上了赖雅的孩子,但是张爱玲却选择将这个孩子打掉。原来张爱玲考虑到两人都没有什么积蓄,很难给孩子一个优质的生活,而且赖雅年纪大了不方便抚养自己又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便选择了将孩子打掉。

(4)、张爱玲原名张煐,于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今上海市静安区康定东路87弄)的一幢仿西式豪宅中。

(5)、1932年,发布短篇小说《不幸的她》刊载于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总第12期,1933年在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上发表第一篇散文《迟暮》,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随后陆续发表了《秋雨》《牛》《霸王别姬》《论卡通画之前途》等文章。1939年发表处女作《天才梦》,以及后来的《封锁》、《红玫瑰与白玫瑰》、《传奇》、《十八春》等,在上海文坛大放光彩。张爱玲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就是小说,小说超越了她所处的时代。她的小说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和语言技巧无不显现出个人的特色,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她的小说无论是超越雅俗,还是对边缘化小人物的深入描写,都是20世纪40年代的其他任何作家无法比拟的。

(6)、散文领域里,冰心在儿童文学当中的贡献很大,并且她真的做到了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和小读者之间平等地交流。

(7)、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8)、此时张爱玲并不管家里的事情,在母亲的建议下,她一再要求父亲给钱,好出国留学。张志沂一来拿不出这笔不菲的巨款,二来前妻是在出国留学后和他离婚的,这让他对女人出国极为反感,认为这不是正道,读书完全可以在国内。

(9)、1951年,张爱玲以“梁京”的笔名发表的小说《十八春》。

(10)、1946年2月,张爱玲由于相思之苦,放弃一切前往浙江探视。这时张爱玲已经因为跟胡兰成结婚惹上了很多麻烦,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汉奸罪恶史》中,张爱玲榜上有名,这在当时是一件令人声名狼藉的事情。

(11)、虽然张爱玲的文采过人,但是张爱玲的情史坎坷。张爱玲是一个对于爱情极为看中的人,对于爱情抱有美好的幻想。可惜的是,即使张爱玲对于爱情如此憧憬,但残酷的现实还是给了她当头一棒,并使她从此心灰意冷。

(12)、期间有一次,胡兰成返回上海找熟人打点,想让当局不再追究汉奸的问题,他还在张爱玲处住了一夜。此时胡兰成相当无耻,不但不忏悔自己的滥情,反倒指责张爱玲对其干涉过多,对一些生活细节处理不当。张爱玲无言以答,这位在文章上妙笔如珠的作家此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13)、所以,张爱玲的文风带有很浓厚的地方色彩,在题材上也往往写男女琐事。

(14)、多事的东风,又冉冉地来到了人间,桃花支不住红艳的酡颜而醉倚在封姨的臂弯里,柳丝趁着这风力,俯下了腰肢,搔着行人的头发,成团的柳絮,好像春神足下坠下来的一朵朵轻云,结了队儿,模仿着二月间漫天舞出轻清的雪,飞入了处处帘栊。细草芊芊的绿茵上,沾濡了清明的酒气,遗下了游人的屐痕车迹。一切都兴奋到了极点,大概有些狂乱了吧?——在这缤纷繁华目不暇接的春天! 

(15)、1933年,在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上发表第一篇散文《迟暮》,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

(16)、张爱玲对文学的贡献在于她专注于通俗小说,以一个女性的角度来写男女的爱情,情感的细腻要比当时很多著名的作家,比如有《啼笑因缘》等作品的张恨水等更为突出。

(17)、1930年,在母亲的坚持下进美国教会办的黄氏小学插班读六年级,同时改名为张爱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协议离婚,张爱玲随父亲生活。

(18)、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享年75岁。

(19)、可首句“多事的东风”却暗示着有人恼春。而那个恼春的人在作者的笔下十分不情愿地亮相:“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杆上。”这就是封姨。她才从青春之梦中醒来,在梦幻与现实的边缘徘徊着、犹豫着、挣扎着,却已经没有资格与春天共舞、所拥有的只是落伍者的空虚、怅惘与悲哀。

(20)、实际上,《红楼梦》影响了众多的作家,张爱玲是其中十分突出的一位。《红楼梦》是张爱玲读了一生的书,她对《红楼梦》十分地迷恋,这深度迷恋背后的原因:

3、张爱玲散文《迟暮》阅读

(1)、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 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从事文学创作为生,租住赫德路爱丁顿公寓65室(常德公寓),与姑母为邻。回沪后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例如《婆媳之间》《鸦片战争》《秋歌》《乌云盖月》《万紫千红》《燕迎春》《借银灯》等。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

(2)、孙用蕃一边哭一边大叫:“她打我!她打我!”张父听到下面的吵闹连忙下楼,看见妻子被告女儿打了,不觉大怒,当场对张爱玲一顿体罚,随后又将她关了禁闭,不允许张爱玲外出。这一关就是半年多,期间张爱玲对父亲和继母仇恨,她曾经写道:真希望有一个炸弹落下来,炸死他们也炸死我,我跟他们同归于尽。

(3)、接下来,已经38岁,结过三次婚,身为情场老手的胡兰成主动去张爱玲家拜访,张爱玲本不想见这个陌生男人,可胡兰成毕竟是伪政权的宣传部次长,张爱玲一个小文人不能随便得罪。

(4)、它们在短短的一春里尽情地酣足地在花间飞舞,一旦春尽花残,便爽爽快快地殉着春光化去,好像它们一生只是为了酣舞与享乐而来的,倒要痛快些。像人类呢,青春如流水一般的长逝之后,数十载风雨绵绵的灰色生活又将怎样度过?

(5)、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杆上;她有眼,才从青春之梦里醒过来的眼还带着些朦胧睡意,望着这发狂似的世界,茫然地像不解这人生的谜。她是时代的落伍者了,在青年的温馨的世界中,她在无形中已被摈弃了。她再没有这资格,心情,来追随那些站立时代前面的人们了!在甜梦初醒的时候,她所有的惟有空虚,怅惘;怅惘自己的黄金时代的遗失。咳!苍苍者天,既已给与人们的生命,赋与人们创造社会的青红,怎么又吝啬地只给我们仅仅十余年可贵的稍纵即逝的创造时代呢?这样看起来,反而是朝生暮死的蝴蝶为可羡了。它们在短短的一春里尽情地酣足地在花间飞舞,一旦春尽花残,便爽爽快快地殉着春光化去,好像它们一生只是为了酣舞与享乐而来的,倒要痛快些。像人类呢,青春如流水一般的长逝之后,数十载风雨绵绵的灰色生活又将怎样度过?

(6)、灯光绿黯黯的,更显出夜半的苍凉。在暗室的一隅,发出一声声凄切凝重的磬声,和着轻轻的喃喃的模模糊糊的诵经声,“黄卷青灯,美人迟暮,千古一辙”。她心里千回百转地想,接着,一滴冷的泪珠流到冷的嘴唇上,封住了想说话又说不出的颤动着的口。

(7)、然而事业上的成功带给张爱玲的不仅是名利,还有心怀不轨者的窥视。1944年,张爱玲结识了汪伪政权的宣传部次长、汉奸文人胡兰成,改变了她一生轨迹的男人。

(8)、这是值得欣慰的事,和林徽因、张爱玲一样,萧红本来也是中上层社会的人士,但却是为了整个民族、人类来写作,作品中包含着世间百态,烟火风尘。

(9)、1945年,胡兰成回到上海,陪了张爱玲一个月,并主动告诉了张爱玲他与护士的故事,并向张爱玲,以后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张爱玲选择了原谅胡兰成,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胡兰成仍改不了他那花花公子的行为。

(10)、1927年,在私塾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还写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快乐村》。

(11)、1962年,张爱玲在英文《记者》杂志发表访台记事《重回前方》。

(12)、作者一起笔就写空间里的景致。东风、酡红的桃花、扭动腰肢的柳丝、春神足下轻云般的柳絮、印着屐痕车迹的细草。作者用“冉冉地来到”“止不住”“搔人头发”“结了对儿”“酒气”……来为它们拟态,把一个放纵、肆意、癫狂的春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看似是在描摹春天的美丽。

(13)、细草芊芊的绿茵上,沾濡了清明的酒气,遗下了游人的屐痕车迹。一切都兴奋到了极点,大概有些狂乱了吧?在这缤纷繁华目不暇接的春天!

(14)、一方面,她的散文讲究世俗情趣,实实在在而又心怀憧憬地透视现实人生,谈自己的经历,所见所闻,如童年生活、都市生活、男女饮食、生活起居等等。

(15)、1928年,母亲黄素琼归来,但两夫妻关系并没有丝毫好转。这两年内,张煐跟母亲接触很多,这才多少弥补了一些失去的母爱。

(16)、不得不说,黄素琼是位才华横溢的女性,张煐跟着母亲学绘画、钢琴和英语,聪明伶俐的她学习新事物的速度惊人,尤其对色彩、音符和文字都极为敏感。后来,她还在作品《天才梦》中傲气地写道: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就被视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的。

(17)、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女作家。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世,终年75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

(18)、此时胡兰成赌咒发誓,一回去就离婚,只爱张爱玲一个人。但胡兰成回到武汉,就将自己的誓言抛之脑外,再次和小护士如漆似胶起来。

(19)、19岁时,张志沂同家中指定的女孩黄素琼结婚,黄素琼是李鸿章麾下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也算是大家闺秀,称得上门当户对了。

(20)、或许有人不知道,张爱玲的身世背景是显赫的,而这也成为了她不幸童年的根由之一。

4、张爱玲散文《迟暮》经典语录

(1)、1966年,张爱玲把中篇旧作《金锁记》改写为长篇小说《怨女》在香港《星岛晚报》连载。(2)

(2)、1972年,张爱玲移居洛杉矶,开始了幽居生活。

(3)、当时张爱玲租住赫德路爱丁顿公寓(常德公寓)51室(1942年迁至65室),与姑母张茂渊为邻,当时的她年仅22岁。作为一名文坛新人,她只能为报刊撰写影评获取低廉的稿酬,勉强养活自己。

(4)、咳!苍苍者天,既已给与人们的生命,赋与人们创造社会的青红,怎么又吝啬地只给我们仅仅十余年可贵的稍纵即逝的创造时代呢?这样看起来,反而是朝生暮死的蝴蝶为可羡了。它们在短短的一春里尽情地酣足的在花间飞舞,一旦春尽花残,便爽爽快快的殉着春光化去,好像它们一生只是为了酣舞与享乐而来的,倒要痛快些。像人类呢,青春如流水一般的长逝之后,数十载风雨绵绵的灰色生活又将怎样度过?

(5)、1976年,张爱玲出版自己的第二部散文集《张看》,同时发表《三详红楼梦》。1977-1993年,张爱玲陆续完成了《色戒》、《惘然记》、《对照记》的创作,并出版了《红楼梦》评论文集《红楼梦魇》。

(6)、原创 原创散文|既见天池,不负清秋原创 散文精选:母亲(原创)原创 原创散文|陪母亲慢慢老去原创 散文|《一棵梨花带雨的树》(原创)

(7)、1931年,在小学写了第一部具有完整情节的小说,在同学中传阅。同年秋,进入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就读。

(8)、1931年,11岁的张爱玲进入美国圣公会在上海白利南路所创办的贵族学校——圣玛利亚女中就读,这段时间她开始阅读名著《红楼梦》,并且已经表现出写作方面的才华。

(9)、1952年,张爱玲离开上海,迁居到香港,向香港大学申请复学获准。赴港后到香港美国新闻处工作。

(10)、因为拥有一双明眸,也许在多年之后的我可以成为一名诗人。诗,并不是浮于半空之中不食人间烟火的产物,真正的诗源于生活,源于平民人家的柴米油盐,源于富贵人家的佳肴好酒,源于放牧孩子的山歌,源于花街柳巷的浅唱低吟,甚至是街角醉汉的咒骂,因为真实而打动人心,而诗人则是将这一连串的故事用真诚朴实的句子表达出来的人,只因为他有着细致的观察,只因为他拥有一双明眸。我想我可以是这样一位诗人,因为拥有一双明眸而拥有窥一斑可知全豹的洞察力,用我的笔记录下一个个平凡而汇聚成为不平凡,一如一只破茧的蝶在平凡之后拥有美丽的翼,在诗人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我想当年的白衣卿相,那个叫柳永的男子也是这样的吧。

(11)、张爱玲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极大的兴趣,特别喜欢读书,她三岁时就能背唐诗,站在遗老面前背着“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她曾回忆她母亲在家时,每天早上醒来后佣人就会把她带到她母亲的房间,跟着母亲背唐诗。张爱玲的阅读范围十分广泛,对各方面的书籍都有所涉略,喜欢古典小说,尤其迷恋《红楼梦》,她曾将《红楼梦》作为她一切创作的源泉。她继承了《红楼梦》家族题材的传统,在家族题材的小说中,她描写着一群生活在没落贵族旧家庭中的遗老遗少。(3)张爱玲与曹雪芹,都看到了世界繁华富贵的一面,也看到了世界满目疮痍的一面封建家族发展到末世的衰落是其必然的结果,封建贵族阶级本身的局限性——以腐朽的封建文化为支撑,曹雪芹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虽然生活在没落的封建时代,但他对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封建文化的腐朽有着清醒的认识,虽然有着清醒的认识,但内心深处还是存在着对繁华的过去以及家族生活的记忆的回味与留恋,有着一种不可割舍的情怀,这也为小说铺上了一层苍凉的底色。在这一点上,张爱玲也是感同身受,即对现实和人生有着清醒的认识,又对繁华的往昔生活有所留恋。张爱玲的这种认识自然而然地也影响到了她的小说创作,也成为了她小说苍凉的底色。

(12)、究竟遇到了怎样的感情,会让她发出“白月光与朱砂痣”的感慨呢?1944年,初春,张爱玲因小说《封锁》与胡兰成相识、相知、相恋。不久后,便与其结婚。然而,这次婚姻只维持了两年。这段没有结果的婚恋是张爱玲人生中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也是让她饱受非议的一段经历。1956年2月搬到纽英伦州,遇见了美国剧作家赖雅;8月与赖雅相识半年后结婚,两人共同生活到1967年赖雅逝世。

(13)、1928年,父亲带着张爱玲姐弟由天津回到上海。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并开始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

(14)、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15)、当然,这也是每个处于叛逆期的少女的偏激情绪表达,更何况出身于一个破碎的家庭的叛逆少女。

(16)、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杆上;她的眼,才从青春之梦里醒过来的眼还带着些朦胧睡意,望着这发狂似的世界,茫然地像不解这人生的谜。她是时代的落伍者了,在青年的温馨的世界中,她的无形中已被摈弃了。她再没有这种资格,这种心情,来追随那些站立时代前面的人们了!在甜梦初醒的时候,她所有的唯有空虚,怅惯,怅惘自己的黄金时代的遗失。

(17)、1956年,她得到了EdwardMacDowellColony的写作奖金。同年8月,36岁的张爱玲与65岁的赖雅结婚,并开始创作小说《秧歌》与《赤地之恋》,小说的故事背景是“三反、五反”时期。由于作品与当时中共的主流格调不合,被作为“毒草”而批判。在大陆文学界,张爱玲也因此长期被作为反面典型,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有所改观。

(18)、而在女性中,同样也出现了很多让人惊艳的大家,但领域往往偏重文学。

(19)、1939年,张爱玲考取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成行,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

(20)、第二天清晨,胡兰成去张爱玲的床前道别,俯声吻她,她伸出双手紧抱着他,泪水涟涟,哽咽中只叫了一句“兰成”,就再也说不出话来,这就是两人后一次见面。

5、张爱玲散文《迟暮》感悟

(1)、对不爱你的人,要懂得放手,对爱你的人要懂得感激,不需过于自卑,无谓过于自信。

(2)、虽说出身也算名门,但这张志沂的才华还不如乃父,他虽然受过很好的西式教育,但从小都在奢侈享乐中度过,张家在张佩纶时期已经开始衰败,等到张大少出生之后,家庭经济开始严重吃紧,只得靠变卖房产和租房为生。

(3)、1974年,张爱玲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谈看书》与《谈看书后记》,在皇冠发表《二详红楼梦》,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未出版,后来因为搬家遗失译稿)。

(4)、1969年,张爱玲将旧作《十八春》略做改动后,易名为“半生缘”在台湾出版。同年,得陈世骧教授之识,任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继续《红楼梦未完》之研究,两年后离职。

(5)、    我想要人们应当从这一刻起就应当想一想自身的人生道路究竟应当如何渡过才更有意义?我发现了,还可以说就是我亲眼目睹感受到高校是容易令人变迟暮的一个地方。

(6)、也许,这是张爱玲以此掩饰自己亲情的缺失,内心深处,她那份渴望亲情呵护陪伴的心已死去,未来还有什么可以奢求的呢?

(7)、因父母性格合不来,兼之父亲吸鸦片、逛青楼,母亲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在张爱玲10岁的时候,父母协议离婚,张爱玲随父亲生活。

(8)、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洛杉矶西木区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当时她已经去世整整一周了!

(9)、张爱玲终年75岁,死因是动脉硬化引发的心血管病,她去世的屋里没有家具,没有床,她就躺在地板上,身上盖着一条薄薄的毯子。

(10)、年少的张爱玲忐忑不安,认为此去必遭羞辱,但她不知道的是,女儿是每个父亲心中的小情人,父亲始终惦记着这个女儿。

(11)、恋爱中的张爱玲很快乐,对爱情也充满了憧憬,她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在恋爱时能表现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质。这就是为什么爱情小说永远爱人欢迎——不论古今中外都一样。

(12)、她准备就读于圣约翰大学,完成学业。但此时张爱玲的母亲离开了女儿,不知去向(其实去了英国),张爱玲只好向她曾经无比仇视的父亲寻求帮助。

(13)、*********&&&&&&*********

(14)、在长期的蛰伏与不断体察民情研究变革之道的过程中,张太岳在政治上成长得更老练通达,终于在合适的时候从改革明朝的财政、税赋入手,后张太岳担任了首辅,他从“省议论、振纪纲、重沼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个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饬吏治,富国强兵。终实现了历史著名的“万历新政”,又史称“张居正改革”。

(15)、在洛杉矶的后二十三年里,为了躲避这种令她触之丧胆的小东西,她在各地旅馆辗转流徙,随身只带几个塑料袋。在搬家中,财物抛弃了,友人的书信遗失了,甚至连她花几年心血完成的《海上花》译稿也不知所终。

(16)、1939年,张爱玲考取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成行,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

(17)、张爱玲出身名门,她的祖父张佩纶是清朝末期的名臣,而她的祖母是清朝著名大臣李鸿章的长女。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她的祖籍在河北的丰润。4岁的时候,张爱玲便开始接受私塾教育。在随后的日子里,张爱玲又学习了钢琴,绘画和英文等课程。对于中国的古典名著,像《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等书籍,张爱玲也早早的就读完了。

(18)、1938年,年底参加英国取伦敦大学远东地区入学考试。

(19)、可张爱玲根本没有把继母放在眼里,她前往母亲黄素琼的住所住了整整两周,走之前只跟躺在床上抽大烟的父亲交代了一句。正吸食大烟的父亲当时没有听清她说了什么,只是随口答应了一句。

(20)、她,不自觉地已经坠入了暮年人的园地里,当一种暗示发现时,使人如何的难堪!而且,电影似的人生,又怎样能挣扎?尤其是她,十年前痛恨老年人的她!她曾经在海外壮游,在崇山峻岭上长啸,在冻港内滑冰,在广座里高谈。但现在呢?往事悠悠,当年的豪举都如烟云一般霏霏然的消散,寻不着一点的痕迹,她也惟有付之一叹,青年的容貌,盛气,都渐渐地消磨去了。她怕见旧时的挚友。她改变了的容貌,气质,无非添加他们或她们的惊异和窃议罢了。为了躲避,才来到这幽僻的一隅,而花,鸟,风,日,还要逗引她愁烦。她开始诅咒这逼人太甚的春光了。……

(1)、记得读明史的时候万历首辅张居正给我影响深刻,后来遍览了一些与其相关的书籍,清晰地看到这位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的一生轨迹:年少聪颖、步入官场后因才具屡获升迁,但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边防废弛,张太岳虽切中时弊地呈了(论时政疏),但并未被嘉靖帝和当时的首辅严嵩重视。

(2)、她,不自觉地已经坠入了暮年人的园地里,当一种暗示发现时,使人如何的难堪!而且,电影似的人生,又怎样能挣扎?尤其是她,十年前痛恨老年人的她!她曾经在海外壮游,在崇山峻岭上长啸,在冻港内滑冰,在厂座里高谈。但现在呢?往事悠悠,当年的豪举都如烟云一般霏霏然的消散,寻不着一点的痕迹,她也以惟有付之一叹,青年的容颜,盛气,都渐渐的消磨去。她怕见旧时的挚友。她改变了容貌,气质,无非添加他们或她们的惊异和窃议罢了。为了躲避,才来到这幽僻的一隅,而花,鸟,风,日,还要逗引她愁烦。她开始诅咒这逼人太甚的春光了……灯光绿黯黯的,更显出夜半的苍凉。在暗室的一隅,发出一声声凄切凝重的磬声,和着轻轻的喃喃的模模糊糊诵经声,“黄卷青灯,美人迟暮,千古一辙”。她心里千回百转的想接着,一滴冷的泪珠流到嘴唇上,封住了想说话又说不出的颤动着的口。

(3)、1943年,张爱玲发表几篇重要著作,包括《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心经》等。

(4)、《迟暮》在中国文学中是一个古典的意象,它让读者想象到的不仅仅是从天幕边缘渐渐涌上来的黄昏。有了这样一个题目摆在这里,作者一起笔就写空间,空间里的景致。写东风、酡艳的桃花、扭动腰肢的柳丝、如春神足下轻云般的柳絮、印着屐痕车迹的芊芊细草。

(5)、1961年,应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的邀请,张爱玲去台湾收集资料后赴香港创作电影剧本《红楼梦》、《南北和》及其续集《南北一家亲》、《小儿女》、《一曲难忘》,回美国后还创作了《南北喜相逢》。

(6)、1943年,张爱玲在《紫罗兰》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该小说使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崭露头角。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张爱玲散文《迟暮》简介精辟10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