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慎独文言文精辟133条

君子慎独

1、君子慎独什么意思

(1)、一次因公路过昌邑县,恰逢旧交王密在此任县令,当夜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

(2)、对于心中自律的坚守,他们都做到了始终如一。

(3)、做人难处,莫过于慎独。“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一书: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4)、对于心中自律的坚守,他们都做到了始终如一。

(5)、此公曰:「君子当慎独也,人此一生,所作所为,不为做给别人看,是为对自己有所要求、有个交代。

(6)、中国人做事贵在一个“恒”字,而“恒”要的就是始终如一与不忘初心。

(7)、如果可有丝毫背离而无咎,那就不是真正正确的原则。所以明道之人于不闻、不睹之地,仍时刻保持戒慎恐惧的状态,不让隐微处的违背正确原则的行为显现坐实,所以修行到究竟处的君子就会慎重他自己的每一个心念言动。

(8)、释义:即使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做昧心的事。形容行为举止光明磊落。也作“暗室不欺”。

(9)、"君子慎独",语出《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威,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思为:不让隐微处的违背正确原则的行为显现坐实,所以修行到究竟处的君子就会慎重他自己的每一个心念言动。

(10)、“慎独”代表的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经过长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君子慎独的大意为一个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做坏事有可能不会被发现,但他仍然选择坚守自己的道德理念,不去做任何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也不做任何坏事,此为君子慎独。

(11)、中国人做事贵在一个“恒”字,而“恒”要的就是始终如一与不忘初心。

(12)、清代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3)、慎独,之于世界是坦荡,之于自己,则是心安。

(14)、对于心中自律的坚守,他们都做到了始终如一。

(15)、免费领取 ➔《170讲王羲之书法视频+高清字帖》

(16)、中国人做事贵在一个“恒”字,而“恒”要的就是始终如一与不忘初心。

(17)、释义:即使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做昧心的事。形容行为举止光明磊落。也作“暗室不欺”。

(18)、如果不先行其言,而夸夸其谈,用自己的标准来教训、说服别人,而不是约束自己,往往会适当其反。

(19)、宋代以前,学者皆主张《中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子思所作。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子思作《中庸》。”李翱《李文公集·复性书》:“子思著《中庸》四十七篇,传于孟轲。”朱熹《中庸章句·序文》:“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20)、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君子慎独文言文

(1)、"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也是经过长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管,有多种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信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的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

(2)、意思是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3)、始终如一可谓是慎独中的高境界,因为它的背后是一个人处事的坦荡之志。

(4)、《中庸》本身是《礼记》中的篇章,是论述人生修养的一部哲学著作,原属于《礼记》第三十一篇。

(5)、他不仅建立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完整伦理思想体系,而且更是几十年如一日,按自己说的去做,积极践行。

(6)、含章可贞:有美德,有功劳但又不去炫耀,同样也是保持谦虚的意思

(7)、独处,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独处,不仅仅是和自己在一起,更是和天地、和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在一起,独处时,所面对的才是真实的自己。

(8)、南子回答说:「起初我以为卫国只有一个蘧伯玉,现在看来卫国还有与蘧伯玉不相上下的人。这样的话君上就有两位贤臣了,这对于国家来说真是天大的福分,因此我表示祝贺。」

(9)、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璧玉,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10)、这在今天看来有点匪夷所思,但其折射的公与私的严格区分仍然值得深思。

(11)、如果不先行其言,而夸夸其谈,用自己的标准来教训、说服别人,而不是约束自己,往往会适当其反。

(12)、意思是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13)、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

(14)、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要欺骗自己。所以保持干净、整洁的素颜,内外一致,就是“君子慎独”

(15)、在《中庸》中强调“慎独”,用自我道德修养方法对不正当的行为意念加以节制。而在《大学》中,则将“慎独”道德规范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不仅仅是在无人监视的情况下,能克制住不良的思想与行动,坚持做好事,不做坏事,而是把自己的思想提纯到全无邪念,自觉自愿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使思想信念与行为举止纯然一体了。

(16)、道德用于自律时,好过一切法律;道德用于律人时,坏过一切私刑。

(17)、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18)、意思是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19)、这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真如杨震一般,话从口出后即使无人监督,心却一如既往遵从己言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20)、慎独,之于世界是坦荡,之于自己,则是心安。

3、君子慎独,卑以自牧

(1)、“慎独”代表的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经过长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君子慎独的大意为一个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做坏事有可能不会被发现,但他仍然选择坚守自己的道德理念,不去做任何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也不做任何坏事,此为君子慎独。

(2)、正如孔夫子所说的:巧言令色,这样的人,大多数,都是取于利而鲜于仁。

(3)、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

(4)、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别人丢失的,即使一丝一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

(5)、慎独并非追求空间上的独居、独处,而是追求心理、人格上的卓尔不群,不同于外在的功利目的,它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

(6)、所以明道之人于不闻、不睹之地,仍时刻保持戒慎恐惧的状态,不让隐微处的违背正确原则的行为显现坐实,所以修行到究竟处的君子就会慎重他自己的每一个心念言动。

(7)、宋元之后,《中庸》成为了科举考试的必读数目,对固定的教育和处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历代儒家思想都对《中庸》大为推崇,很多名家都有关于其的注释,比如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朱熹《中庸章句》等。

(8)、君子慎独的意思是:上天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作规律,遵页内查找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有。

(9)、杨震说:「我深知你的为人,为何你对我却一无所知?」

(10)、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卖了个好价钱,然后让他带着钱回了家乡。

(11)、“展望弗及,兴高采烈”。能差池共羽而后能至哀,小人慎其独也。

(12)、儒家将"慎独"作为君子重要的行为准则,认为"慎独"是个人道德风范的高境界。人前为人不难,而人后,在没有了监督,没有了任何他人的时候,所面对的除了天地,就是自己。

(13)、许衡曾经在盛夏时经过河阳,由于行走路途遥远,天气又热,十分口渴.

(14)、每日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 :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15)、虽是简单的一句话,孔子却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言行一致的好典范。

(16)、当然如果扩展开,群体中容易迷失,坏环境下容易堕落,别人的不良行为,很容易让自己的防线也失守。所以,“慎众”就要在见贤思齐的同时,要有“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意识,

(17)、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你。」

(18)、清代思想家吕坤,从这则故事引申说“暮夜无知”,此四字百恶之总根也。大奸大盗皆自无知之念充之。所有的罪恶都是从“反正别人也不知道”这种想法中生出。(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其不严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19)、清代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0)、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事无不可对人言,就少有愧疚、猜疑、顾忌等种种阴暗,心中自然春风浩荡,步步生莲。

4、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1)、虽是简单的一句话,孔子却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言行一致的好典范。

(2)、出自《礼记·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3)、一席话,说得王密羞愧难当,他急忙起身谢罪,收起金子走了。

(4)、这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真如杨震一般,话从口出后即使无人监督,心却一如既往遵从己言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5)、暗室:出自《梁书·武帝纪下》:“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指幽暗的内室,特别是指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自己独处的地方。

(6)、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7)、宋明理学中直接讲“慎独”二字。郑玄注《中庸》,把“慎其独”解释为“慎其闲居之所为”。

(8)、马王堆帛书及郭店竹简《五行》中亦大讲“君子必慎其独”。

(9)、道德用于自律时,好过一切法律;道德用于律人时,坏过一切私刑。

(10)、王密说:「放心吧,三更半夜的,没人知道这件事。」

(11)、释义: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克制住。

(12)、慎独,之于世界是坦荡,之于自己,则是心安。

(13)、常言道人善之首,即是心口如一。这话正是告诫众人:口中所言皆应出自肺腑,语出之理也当极尽恪守。

(14)、东汉名臣杨震风雅清正,为官数载一直以公正廉明著称。

(15)、心与口是人发语的两端,按照佛家的观点,心为善生,而口为妄生。唯有心口如一才是可信之人。

(16)、《后汉书·杨震传》:王密在昌邑做县令,为了官运亨通步步高升,他始终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恰巧朝廷派来的新任太守杨震和王密多少有些交情。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岂能错过?王密立刻跑去拉拢关系,他不惜血本,竟拎着十斤黄金公然行贿,杨震愤愤地质问:“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毫不脸红地答道:“暮夜,无知得。”意思是并非光天化日众目睽睽,我送礼您收钱的事儿谁会知道呢?杨震既是正人君子,又是清官廉吏,他哪里受得了这番侮辱?立刻寸步不让地挖苦说:“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湛湛青天不可欺”,做了枉法的丑事,不但法纪难容,连上天都要报复你!杨震由此获得“四知太守”的雅号!

(17)、道德用于自律时,好过一切法律;道德用于律人时,坏过一切私刑。

(18)、《中庸》认为,需持续培养行大道之人,行大道之人需修养仁义礼智勇。《中庸》认为“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此三点就懂得了如何修身、修道了,那将自然会管理人、管理国家和谐天下了。一个管理国家、安定天下的人,修了道,要笃行,要事事处处系统而一贯地行道。

(19)、“君子慎独”语早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20)、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宋国国相子罕。

5、君子慎独 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 不欺于心翻译

(1)、杨震却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2)、“君子慎独”语早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3)、ChoiZG主编作品|尽情分享朋友圈|转载请看首页须知

(4)、朱熹则认为“独”是“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

(5)、大意是说蘧伯玉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信誓旦旦,也不会因在黑暗中没有人看到而改变自己的操守底线,是卫国品行端正的士大夫。后世以不欺暗室形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会去做昧着良心的事情。

(6)、“慎独”把“独”理解为自己一个人,也就是说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要谨慎,思想上莫有邪念,精神上不要松懈。不欺暗室,指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也要光明磊落,心胸坦荡。

(7)、做人难处,莫过于慎独。“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一书: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8)、常言道人善之首,即是心口如一。这话正是告诫众人:口中所言皆应出自肺腑,语出之理也当极尽恪守。

(9)、对于心中自律的坚守,他们都做到了始终如一。

(10)、隐蔽的东西,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微小的东西,同时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慎独说到底其实就贵在这三个如一。

(11)、”惧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也是经过长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管,有多种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信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

(12)、正如孔夫子所说的:巧言令色,这样的人,大多数,都是取于利而鲜于仁。

(13)、《论语·为政》篇里记述了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老师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4)、“不欺暗室”语早出自《列女传·卫灵夫人》: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

(15)、三国时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意思是说,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不靠别人监督,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

(17)、后来元世祖想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以自己有病为理由辞谢了。

(18)、杨震却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19)、明代曹鼎任泰和典史,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干部,在一次捕盗贼的时候,抓了一名绝色女贼,由于离县衙路途遥远,夜宿在一座庙中。月光下,女贼千方百计地以色相来引诱他。曹鼎为提醒自己抵住诱惑,写了“曹鼎不可”四个字贴在墙上,以随时提醒自己不要失控。过了一会儿,他想,在这荒郊野外,送到嘴边的“肉”吃了谁能知晓。于是他把纸撕了下来,欲破门而入。这时,他又感到不妥,这是因私欲而废公法的行为,不能做,退回来又把纸贴上。再过一会儿,他歧念又生,他想,她是犯人,我做了坏事她也不敢说,于是又把纸撕了下来。可是刚要进门的时候,良知告诉他:这样不行,乘人之危是不道德的行为。又把纸贴了上去。就这样贴了撕,撕了贴,折腾了一晚上,后,曹鼎终于保住了清白之身。由此可见慎独是很难的,其思想斗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同盗贼兵刃相见。

(20)、慎独首先要顶住诱惑。老子说得好:“见欲而止为德”。如果说懂得顶住诱惑是一种清醒,那么善于顶住诱惑则是一种智慧。它需要以高度的自觉、极大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克制自己,与各种消极的东西抗争,从而达到“见欲而止”的境界。

(1)、真正的“慎独”是生命的自觉,“慎独”应该是一种内在的要求,是很高的道德境界,是衡量一个人道德觉悟和思想品质的试金石,只有经过个人的艰苦努力和修持磨炼才能逐步做到“慎独”。

(2)、儒家以推行仁政为己任,把道德教化作为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而德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

(3)、独处,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独处,不仅仅是和自己在一起,更是和天地、和自己的道德、价值观在一起,独处时,所面对的才是真实的自己。

(4)、隐蔽的东西,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微小的东西,同时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慎独说到底其实就贵在这三个如一。

(5)、出自《文子精诚篇》:“圣人不惭于景,君子慎其独也,舍近期远,塞矣。”,东汉郑玄注《中庸》“慎独”云:“慎其家居之所为。”

(6)、《中庸》的主题思想就是“中庸之道”,这被称为道德的高标准,认为“至诚至信”是人生的高境界,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7)、君子慎独的意思是:上天赋予的根本的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做规律,遵从规律而行叫做正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育。

(8)、另外出土于湖北沙洋的郭店楚简儒家类的典籍《五行》各有二章特地议论“慎独”简本《五行》16~18云:“淑人小人,其义一也”。能为一而后能为小人,小人慎其独也。

(9)、不欺暗室:君子的所作所为坦坦荡荡,在人前和人后都是一个样,不因为是在暗室之中(即没人看到)就做有亏于心的事情。

(10)、《论语·为政》篇里记述了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老师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11)、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

(12)、意思是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13)、杨震是东汉时华阴人,以教授学生为生,由与正直、博学,人称「关西孔子」。

(14)、出处:《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15)、常言道人善之首,即是心口如一。这话正是告诫众人:口中所言皆应出自肺腑,语出之理也当极尽恪守。

(16)、卑以自牧:为人谦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17)、《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

(18)、出处:《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19)、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20)、他不仅建立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完整伦理思想体系,而且更是几十年如一日,按自己说的去做,积极践行。

(1)、释义:含蓄地处事,保持住美好的德行,如果去从政,不居功、有美德而不显耀,就有个好的结果。

(2)、“不欺暗室”语早出自《列女传·卫灵夫人》: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

(3)、这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然而真如杨震一般,话从口出后即使无人监督,心却一如既往遵从己言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4)、(译文)上天赋予的根本的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做规律,遵从规律而行叫做正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育。凡是正确的原则,都是片刻不可以背离的;如果可有丝毫背离而无咎,那就不是真正正确的原则。

(5)、做人难处,莫过于慎独。“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一书: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6)、一次因公路过昌邑县,恰逢旧交王密在此任县令,当夜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拒而不受。

(7)、一天,他正在烛光下办理公务,有人送来一封家书。

(8)、杨震却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9)、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0)、是古人常说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无人时、细微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11)、心与口是人发语的两端,按照佛家的观点,心为善生,而口为妄生。唯有心口如一才是可信之人。

(12)、独处是人人必然要经历的,能合理利用独处时间,自律自约的人,才是真正独立的人!

(13)、儒家以推行仁政为己任,把道德教化作为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而德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君子慎独文言文精辟13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