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玩笑名句精辟78条

米兰昆德拉玩笑

1、米兰昆德拉玩笑

(1)、古典音乐。昆德拉喜欢用一种谱曲的方式写作小说,为了将哲学、叙事和理想谱进同一支曲,他的小说格外讲求内容和主题之间的旋律配合。用欣赏古典音乐的方式读他的小说,你会发现他达到了不同要素间的平等和整体的不可分割,就像一支的赋格曲。

(2)、婚礼宴席后由于喝多了酒,鲁本斯做爱时竟用往日情人的名字叫他的新娘,在新娘愣住的眼神中,他在慌张中开始喊出更多的女人名字:“伊娃!伊丽莎白!海蒂!是的,你现在就是全世界所有的女人,你具有他们所有的全部名字!”——《不朽》

(3)、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对文化发展重视起来,加强管理,不要隔靴挠痒,要敢于亮剑,旗帜鲜明,要对那些内容低俗的节目叫停,要对那些宣传表演低俗的电视媒体查封,要对那些节目主持人进行纪律约谈。不要让这些人,把持着这些国家重要宣传阵地,而为所欲为,要除去浑浊,还文化一个清风明月。

(4)、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5)、米兰·昆德拉小说注重故事视角和时间视角的选择。传统叙事一般不外第一和第三人称叙述,即使偶有第二人称语式的叙述,也只不过是前两种人称叙述的变异而已。米兰·昆德拉在叙述人称选择上与人别无二致。但是,米兰·昆德拉在用第一或第三人称讲述故事时,却能营造一种特殊的效果。故事的发生与作者的写作、读者的阅读同步进行,二者之间构成一种共时状态,从而使作品获得一种前所末有的真实感,有种切肤的“现场直播”式的“在场”感。

(6)、于是天使与魔鬼便这样,各立两厢,“张开嘴巴,发出差不多同样的声音”,各自狂笑。

(7)、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

(8)、整整一生,我都在抗议以意识形态教条的名义,对艺术作品进行任意的阉割。英国出版商支解我的书,显然是相信这样可以卖得更好……在莫斯科,他们改动了我的剧本《钥匙的主人们》,是为了便于获得上演许可……伦敦出版商和莫斯科艺术官员的思维方式似乎有着神秘的关联。他们对艺术怀有同样的蔑视。

(9)、《玩笑》写得从从容容,前后花了三年多时间,直到一九六五年年底才脱稿。看得出,昆德拉分外重视这部小说。这是他作为小说家的第一次郑重的亮相。

(10)、《玩笑》出版后,引起了巨大反响,连出三版,印数惊人,达到几十万册,很快便被抢购一空。评论界将它当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重大文化事件,甚至称它唤起了整个民族的觉悟。

(11)、昆德拉极其聪明地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12)、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13)、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一切无心插柳,其实都是水到渠成。

(14)、理想不是粮食,而是一颗种子,需要播种;生活不是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演染;事业不是绿洲,而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创造。

(15)、米兰·昆德拉曾经说道:“我的野心是把极为严肃的问题与极为轻松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便导致了出版界“昆德拉现象”的出现:畅销无需迎合读者粗俗的趣味。

(16)、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

(17)、“我感到故乡的坚实的土地正在我脚下沉没下去,感到我自己正在陷落,手中拿着单簧管,陷落到已往岁月和世纪的深渊,深不可测的深渊,我惊异地对自己说,我真正的家就是这降落,这彻底的、急切的陷落,我沉湎于它,品味着这种感觉上的眩晕”。

(18)、自从韩少功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介绍到国内以来,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便风靡神州,印量之大,再版次数之多,让许多畅销书作家都深感嫉妒。

(19)、历史作为一个漠然而过度慷慨的背景,总是容忍年轻人的“玩笑”在其上肆无忌惮地发展,他们对自己所造成的悲剧毫无意识。

(20)、1987年,韩少功译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景凯旋译出《为了告别的聚会》,昆德拉在中国正式亮相。

2、米兰昆德拉玩笑名句

(1)、该书仅有一百余页,在篇幅上虽比不上《玩笑》《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等米兰·昆德拉的前期作品,但该作品延续了米兰·昆德拉作品的一贯风格。在该书中,作者运用幽默的词句,刻画出一幅幅生动的具有讽刺意味的场景,对人们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虚伪、虚荣、势利等阴暗面进行了嘲讽。

(2)、本书以路德维克,及与其相关的多个人物的视角穿插叙述过去与当下的故事。从一个细小的切入点,讨论捷克知识分子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及他们无可逃避的命运。

(3)、米兰·昆德拉常常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人物故事顺手拈来,揉进自己的小说中,同时讲述两种甚至几种故事。在其作品中,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杂揉在一起,既可随意拆开,也可随意拼装。拆开来是各自独立的故事,组装起来就是一部诗意的"复调式"小说。

(4)、不过,历史还有另一种答案:或许1968年的布拉格人民从未忘记。他们看似抹去了历史,将卡夫卡市变成一座空白之城,但同样也使占领军负责羁押政治犯的军官迷失——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去搜寻名单上的人。正如伊凡·克里玛在《布拉格精神》中的描述:“布拉格居民给他们所鄙视的统治者的后一击不是一刀,而是一个笑话。”

(5)、在昆德拉笔下,两个看似冲突的概念常常被置于有趣的并置中,即共产主义和海滩派对。语词和故事的重复使得共同点显现出来,构筑起一派牧歌图景,不愿意成为其中一种音符的人则成为“一个无用且无意义的黑点”。

(6)、在极度痛苦、孤寂的劳役生涯中,卢德维克邂遑了露茜娅。她身上那种单纯、普通的气息打动了他。露茜娅同样有着极为不幸的经历。卢德维克爱上了她。这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爱,更是一种安慰,仿佛灰色生活中惟一的亮点。露茜娅具有一种非凡的本领,能让他卸去任何思想包袱。在她面前,他愿意袒露一切:真挚,激动,悲怆。一天,他情不自禁地为她朗诵起诗人哈拉斯的诗来。突然,他的手指感觉到露茜娅的肩膀在颤抖。她哭了,像个孩子似的紧紧靠在他身上,不停地哭着。

(7)、一个人失去了未来的天堂,他还拥有过去的天堂。他可以通过怀旧来连结过去。

(8)、《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英语书名:《TheUnbearableLightnessofBeing》),米兰·昆德拉负盛名的作品,《纽约时报》曾评论该作是20世纪重要的经典之作。

(9)、三名d委成员在等着他。他们个个神情凝重。一场审讯开始了。你认不认识玛盖达,是否一直和她通信?你对乐观主义有何看法?你为何要嘲笑劳苦人民?你认为没有乐观主义能建设社会主义吗?马克思说过,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而你却认为乐观主义是鸦片。你的居心何在?就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抛向了卢德维克。卢德维克有口难辩。

(10)、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11)、米兰·昆德拉就是这样一个幽默的民族培育出来的天才作家。

(12)、他像19世纪被称为“残酷的天才”的俄国作家陀斯妥也夫斯基一样,总是使人陷入万难忍受的境地。如今这种境况更显惨烈,因为现代人连阿Q式的点滴虚幻满足都被剥夺了。

(13)、一九六八年八月,也就是《玩笑》出版后不到一年,苏联军队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玩笑》被列为禁书,立即从书店和图书馆消失。在东欧国家,除去波兰和南斯拉夫,它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全部匈牙利版的《玩笑》还没进入书店,就被捣成了纸浆。

(14)、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5)、昆德拉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2010年11月15日,他在“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子榜单外国作家富豪榜位列第9位;2020年9月20日,获得卡夫卡奖。

(16)、在生活的海洋中,没有目标的人生,犹如没有舵的船,只能在茫然中迷失自己。

(17)、真正让人变得更好的选择,过程都是不舒服的。

(18)、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的伏笔;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每一次伤痛,都是成长的支柱。

(19)、青年知识分子路德维克因为与女友开了个玩笑,被朋友泽马内克陷害,送入苦役营。归来后他为了报复泽马内克设计勾引其妻海伦娜。计划成功后,他才发现:泽马内克早想抛弃妻子,他的报复成了一个毫无作用的“玩笑”。

(20)、该国文学有个特点,这就是风格幽默,好开玩笑,如大家熟悉的哈谢克的《好兵帅克历险记》就是一例。

3、米兰昆德拉玩笑经典语录

(1)、米兰·昆德拉对数字“七”有某种执着。他以捷克语写作的作品戛然而止于七部;这七部按时间排序,除了中间的一部《告别圆舞曲》,都由七部分组成;这种数学上的精准使得他的小说似乎可以同那些宏伟的“小说”教堂相媲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布洛赫的《梦游者》、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2)、卡隆作品《圣雅克街上的抵抗运动,巴黎,1968年5月6日》

(3)、秋天来临,卢德维克被发配到俄斯特拉发一个丑陋、陌生的边区兵营,每天都要下矿井从事繁重的劳动。来到兵营的都被看做d和人民的敌人。卢德维克悲哀地意识到,一切都中断了:学业,工作,友谊,爱情,理想,以及对理想和爱情的追求。一个小小的玩笑竟让他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

(4)、当书中的主人公试图开一个玩笑,却发现这个严肃的世界不仅没有人笑,甚至自己整个人生都被卷入了一个更大的玩笑之中。

(5)、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是以作者母语捷克文写成。而他的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以及新作《相遇》则是以法文写成。《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6)、面对卢德维克的人生遭遇,米兰·昆德拉评价道:“一个人陷入了玩笑的圈套而遭到飞来横祸,然而他个人的灾难在外界看来却是荒谬可笑的。他的悲剧在于这玩笑剥夺了他悲剧的权利。他被迫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

(7)、1967年,昆德拉长篇小说处女作《玩笑》创作完成;1968年,苏联坦克开入布拉格,昆德拉被开除d籍、解除教职,其作品被列为禁书;1969年电影《玩笑》上映。这是昆德拉第一次也是一次担纲电影编剧。

(8)、看了一位朋友的评论,说李诞一伙,满嘴胡咧咧成了文化,成了挣钱工具,不靠谱的吐嘈也成了娱乐,也成了文化文明,这些精英也不知道整天想什么,科学的进步文化休为靠脱口秀与吐嘈来取得进步,别在瞎咧咧了。确实,不能再瞎咧咧了,让这些人把文化市场搞的乌烟瘴气,该清理一下了。

(9)、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1929年4月1日-),出生于捷克布尔诺市,毕业于布拉格查理大学,小说家。

(10)、这是一九四八年二月革命后的第一年。共产d刚刚执政,一种崭新的生活在捷克斯洛伐克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崭新生活,完全不同于以往。这种新生活的主要特征是严肃和庄重。如此形势下,谁要是不为新生活和新时代欢呼,谁就会被怀疑在唱反调,对工人阶级的胜利成果表示不满,有严重的个人主义的悲伤情绪。

(11)、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12)、卢德维克是位富有朝气的大学生,极有思想和个性,只是平时爱开玩笑。玛盖达却是个热情活泼但事事较真的女孩。这使她与时代精神天然地吻合。命运赋予她的高奖赏便是天真和轻信。她年方正在大学一年级学习,由于天生丽质,性格可爱,人人都喜欢她。男生们或多或少都对她下过工夫。

(13)、对待生活,取舍有度,不慌不忙,对待自己,追求质量。不依附,不高攀,至于其他,有则锦上添花,无则依旧风华。

(14)、这些人之所以这么乱跳,就是因为有基地有平台,他们她们才能上台表演,这些平台就是从事这些活动的电视媒体,而且表演的为所欲为,甚嚣尘上。就说那个张什么绍刚,你看看他天天搞些什么东西?人模狗样,领着一帮人天天嘻嘻哈哈,胡说八道。那么我们要问,这些电视媒体归谁管呢?怎么就这么放纵这些媒体呢?难道国家有关部门不知道吗?

(15)、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16)、当我们每一个行为都像尘世本身一样卑下之时,我们却在浪费时间企图在思想和言语上攀往高处。

(17)、--------------------------------

(18)、爱、死、喜、悲,这些常见的主题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况下和各类媒体中都能找到。米兰·昆德拉通过在他笔下人物和读者之间架构起一种深层的精神联系,对上述每一种主题都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探索。昆德拉常常将自己置身于小说之中,与自己的创作进行互动;同样地,他也邀请我们这些读者参与其中,请读者与他笔下的人物建立起联系。贯穿昆德拉小说始终的是他大声疾呼的一个重要主题:人生不过是去往何方与来自何处的事情。在他的几部小说中,昆德拉从几个不同方向对这一主题进行了展开阐释;通过昆德拉以哲学为导向的方法,这些阐释过程触及到了人类生活的观念问题。

(19)、俄斯特拉发是一个阴郁污秽的地方,几乎没有什么野生的东西留下来——到处是垃圾堆、栅栏、空地,东一簇西一簇覆盖着煤灰的灌木丛。只有公墓里有一些美丽的花。崇高的花,庄严的花。

(20)、当我意识到结果一切恰与我所幻想的相反时——不是一个裸体姑娘为一个衣着整齐的男人斟酒,而是一个男人裸体躺在一个衣着整齐的女人腰股之间——我突然看清了我的裸体不太适宜。我看见自己就像裸着身体的基督从十字架上被取下来,放在悲伤的玛利亚怀中,我感到恐惧。

4、米兰昆德拉玩笑书评

(1)、英国左翼作家伯格曾因反感昆德拉跳脱于一切政治之上的虚无主义,在随笔集《一坨屎》中大骂昆德拉:“在这屎的世界里,他以为自己是一枝欧芹呢。”

(2)、马克斯•韦伯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个人的刻奇是人类着力寻求归属感的软弱,集体的刻奇的王国里,横行的是心灵的专制,能克服刻奇的理智和问题意识则被预先抛弃了。

(3)、坟上的鲜花属于活人。你虽然不知道上帝,露西,可是你却渴望他。你在尘世鲜花的美中窥见了非尘世的启示。

(4)、我看见一张脸蛋,既不引人注目地迷人,又迷人地不引人注目。

(5)、假如一个人被迫在个人生活中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他能避开历史的舞台吗?不能,我一直相信,历史的悖论与个人生活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

(6)、这便是昆德拉的象征之塔,复调循环,永恒轮回,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声音、每一个故事似乎都是其他词语、声音和故事的变奏。

(7)、“这样的时刻使我感到,历史是喜欢开怀大笑的。”——这就是《玩笑》的故事。

(8)、繁华三千,看淡都是云烟;烦恼无数,想开就是晴天。

(9)、一个源泉是不可能被组织的,如果它不涌出,它就不存在。

(10)、当你珍惜自己的过去,满意自己的现在,乐观自己的未来时,你就站在了生活的高处。

(11)、1968年,无论是法国、捷克、德国、波兰,还是第三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似乎都在寻找某种对于世界出路的答案。然而,如果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玩笑呢?

(12)、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迷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之时,他们却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

(13)、对于米兰·昆德拉而言,小说叙述形式的选择是他痛苦的追求,也带给他创造的欢欣。应该说,他的这种追求是卓有成效的。他为小说叙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实验。他的共时性叙述方式和复调叙述方式,分别从叙述者感知角度和故事主人公的话语角度,为文本故事建立了一个时序和逻辑框架。叙述语态和语式的各不相同,使得作品获得了一种形式和内容上的真实感。米兰·昆德拉梦幻叙述的灵感源于卡夫卡、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等小说大师。但米兰·昆德拉对它的迷恋和熟悉丝毫不比他的老师们逊色。对它的机巧运用,使得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获得了一种朦胧的美学意境,也使他带有存在主义色彩的小说找到了一条接近小说主题的捷径。因为似花非花既是一种含混的美学意境,又是一种存在主义者们眼中生存状态的模拟写真。

(14)、昆德拉常常写到笑。但昆德拉笔下的笑往往不是那种表达单纯快乐的笑,而是苦笑或可笑,含有苦涩、讽喻、冷峻、荒唐的意味。是笑的反面。《可笑的爱》已经让我们读出了这一点。《玩笑》则将此推向了。

(15)、昆德拉在写完《玩笑》后,怀着某种侥幸心理,将它交给了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出版社。出版社的编辑虽然答应要尽力让它出版,可心里却直打鼓,并不抱多大希望。因为《玩笑》散发出的批判精神与当时官方的意识形态大相径庭。在此期间,出版社曾同昆德拉商量,让他作一些修改,但被拒绝。宁可不出,也决不改动一个字。这就是昆德拉当时的态度。没有想到,两年后,也就是在一九六七年,《玩笑》竟然问世了,而且没有受到任何审查。连昆德拉本人都不敢相信。

(16)、一个男人可以向一个女人要求任何东西,但他必须尽可能使她的行为与她内心深处的自我欺骗和谐一致,除非他希望自己显得像个畜生。

(17)、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能看到希望。

(18)、投稿、转载、合作请发邮件至:theysaid@1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米兰昆德拉玩笑名句精辟7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