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启示精辟66条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拼音

(1)、原文翻译:遇见有才能的人,要选择他的长处向他学习,遇见没有德行的人,要学会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2)、当我们看到那些有品德、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就要想着向他们看齐,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要向他们学习,努力争取和他们一样,甚至超过他们,变成有善心、有修养、有能力、有才华的贤人。

(3)、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5)、“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入太庙,每事问”,还亲自拜访老子,称呼老子“神龙见首不见尾”。孔子身体力行,谦逊大气,遗憾的是,不少后来者曲解孔子,大搞门户派别之见,固步自封,把孔子思想越弄越窄,骂孔子迂腐不堪,让孔子背了黑锅。

(6)、意思就是看到别人的哪怕是不好的地方,你不要过度去指责别人,因为指责别人对你有没有好处?对你没有好处,但是看到别人的不好,看到别人的好,然后回过头来反思自己,提高自己是对你有好处的,这就是古代君子学者的态度。

(7)、在人的一生中,重要的不是能做出什么伟大功业,而是能否战胜自己。战胜自己,就是促使自己内心向善力量的增长,去除心中的不良念头,塑造和重建自己的人格,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自省是办不到的。

(8)、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9)、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1)、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2)、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3)、创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创作年代:春秋

(14)、第孔子修身指南针是否过时?见贤思齐”与“文人相轻”?

(15)、第一:“思齐”“自省”是孔子修身的指南针和试金石?

(16)、                    ——《论语·里仁》

(17)、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8)、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

(19)、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20)、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启示

(1)、《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注重记述,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人物形象鲜明,思想倾向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对话自然地显露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2)、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3)、我们要反思自己有没有类似的不妥之处。不过别人是不是圣贤,一旦他们身上有我们需要学习的品质,我们就可以向他学习;就算别人不是大恶之人,一旦他们有不好的地方,我们也要反思自己。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通过别人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使自己更加的具有仁德。

(4)、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

(5)、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6)、我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列举别人缺点的时候,本质上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厉害。还是源于“骄傲”。

(7)、(评述)贤,道德高尚的人。齐,看齐。省,省查。

(8)、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9)、自省就是返躬自身,内求内省。自省的关键是改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孟子》“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颜回“不贰过”,这都是自省改过的好榜样。

(10)、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2)、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3)、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看到比自己好的人要把他作为榜样,向他学习,看到不好的人,坏榜样,要学会做自我反省,从中吸取教训。“内自省”是做自我反省,这个自我反省是很难做到的,人往往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轻易的原谅自己,甚至把错误都推到他人身上,为自己开脱,这样下去的结果就是往下坡路走而不自知。

(14)、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5)、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16)、当我们遇到那些品德差、能力弱、文华少、缺点多的人,就不要讥讽他、嘲笑他。从他们不足的地方时刻反省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可以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而改掉之。

(17)、   反省也是一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把反省的思考付诸于新的耕耘才能让过去的失误变成今后的成功,使过去的成功变成今后更大的成功。

(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9)、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20)、这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真意。看人家有优点就学习,看人家有缺点,就自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思

(1)、这句话在《论语》中是较为著名的,主要是阐述了孔子对于自身修养的一种方法。看到贤人,我们就应该向他学习,看到不贤的人,我们就应该反思自己有没有相似的过错。贤人,指的是具有贤德的品质的人,也就是古代常说的圣贤之人。

(2)、贤在哪?可以是真实遇见的人,也可是书本电影中的人。外延可以广泛,现代的古代的,中国的外国的,都可以。我们现在学习《论语》和孔子,就是在见贤思齐。这个贤,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单位、国家、民族,也可以是万物。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贤无处不在,只要你有心。(不贤在哪,可以类推)

(3)、在人的一生中,重要的不是能做出什么伟大功业,而是能否战胜自己。战胜自己,就是促使自己内心向善力量的增长,去除心中的不良念头,塑造和重建自己的人格,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自省是办不到的。

(4)、古代的君子对别人什么态度呢?叫“轻以约”。“约”就是简约,“轻”就是不会要求特别多,往往对你是比较宽容的。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古代的君子为了让自己能够变得更好,有所提升,所以他对自己的要求越高,自己越不会懈怠,能够做得越好。

(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8)、本章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问题。这是修养方法之即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实际上这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在今天仍不失其精辟之见。

(9)、前几天学了韩愈的《原毁》,开车在路上,内省了一下自己,顿觉汗颜。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不但要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并且要及时、反复。疏忽怠惰就有可能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导致自己继续犯错。

(11)、韩愈举了两个例子:比如说,当他们听说了一个仁义的人,品德好的人叫舜,他们知道舜的丰功伟绩。他们就会对自己讲:人家舜也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为什么舜也可以由此德行,我却做不到呢?这个就叫严格要求自己。

(12)、自省的方法很多,比如慎独和曾子的三省吾身,这两个方法都注重内在的感悟。而孔子这里提出的方法则是由外而内,避免了独坐枯思可能带来疲倦和迷茫,从而使自省变得生动和活泼起来。

(13)、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

(14)、当下社会,有些人喜欢谩骂和恶搞贤德,贬低他人抬高自己,有些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看不得别人比自己贤,喜欢泼脏水说怪话,故意给人添堵。如果让这种戾气在社会持续蔓延,将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于己于人都有害。  

(15)、我们生而为人,是人都有优点、有缺点。对于我们自己的优点要保持和提升,并虚心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对于自己和别人的缺点,我们要抛弃、要改正。

(1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7)、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

(18)、思齐看齐的关键是不断向“贤”学习,不断实践。要思行合不能光动嘴皮子。思齐看齐有一个积累过程,有些不能马上见效,有些可能很难达到,比如圣贤高度。古语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很有道理,见贤思齐,立志要高远,贤是我们思齐看齐的方向目标,是学习的榜样。榜样力量是很大的,雷锋精神影响至今。

(19)、“见贤思齐焉”,思齐就要看齐,要有看齐意识,中央政治局强调“四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可见看齐意识的重要性。

(20)、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说明教师职业道德

(1)、我们每个人都想提高自己,都想为自己开辟更高更大的思维空间、精神空间和活动半径,那么这种扩大的力量由何而来,就是“见贤”,与高明的人在一起,与有德有才者在一起,要经常将自己与他人作对比,孰强孰弱,为什么会这样?孔夫子有一句语录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其长处,也都有其弱点和短处,即使谁觉得自己如何了不得,也同样不能避免自身缺点和短处的存在。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其大的优点就在于知道如何提高自己,如何改过自新。所以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没有其他窍门可言,的窍门就是改过自新。孔子这里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也是改过自新的一种方式。我们如何才能知错?这就需要有一面镜子,那么这个镜子是谁?一方面是贤人,一方面是不贤的人。我们既要向先进模范学习,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也要看看那些进监狱的人,失败的人,他们为什么会失败?他失败的教训在哪里?我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误,都需要自己去反复仔细掂量。

(2)、释义: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3)、在歌德那本著名的《浮士德》里,恶魔成了浮士德博士追求真善美的引路人,他的助恶,他的阻碍向上,都成了浮士德不断追求、自强不息的动力。

(4)、(读解)老子说:“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第27章)与孔子这里的意思正好相同。好人固然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学习的榜样,坏人也可以成为我们对照自己的镜子,我们的借鉴。

(5)、“贤”字从贝,本义是会管理钱财的人,一般指有才德的人,儒家偏重贤德多些。此句,南怀瑾《论语别裁》把“贤”解释为“道德、学问有修养的贤者”,李泽厚《论语今读》则直接解释为“好人”。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启示精辟6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