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的道理10字左右
1、杞人忧天的道理10字
(1)、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2)、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帮忙办事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这壶酒就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3)、画龙点睛(拼音:huà lóng diǎn jī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早出自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4)、在作文时,我们一定要详略得当,绝不能添枝加叶,画蛇添足。
(5)、出处:宋朝·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6)、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齐策》:“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不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无其酒。”
(7)、 武文的第二部分是“从教学实践中寻找写作素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武先生认为,“很多教师说,不知道写什么。其实,教师拥有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写作的题材十分广泛,每一个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备课札记、教法改革等都在可写之列。教学实践为教师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教师若能经常把自己的感动与困惑、成功或失败、希望与梦想变成文字,写成文章,其专业成长自不待言,其内心世界也会慢慢变得纯净和澄明,情感变得细腻和丰富。”
(8)、多此一举,注音:duōcǐyījǔ,解释:举动,行为。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做不必要的、多余的事情。
(9)、(示例):写作文时,我们一定要详略得当,绝不能添枝加叶,画蛇添足。
(10)、有个人画的很快,先画好了,端起酒壶就要喝酒。但是他回头看别人还没有画好,有些洋洋得意。想要显示自己的能力,就给蛇画起脚来。
(11)、“画龙点睛”原先是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该成语在句中一般充当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12)、弄巧成拙,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指心思);拙:笨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13)、 武文的第一部分是“教师为什么要勤于写作”,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武先生认为,“衡量一个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有两条标准,那就是上好课与写好文章。只会上课,不会写文章,专业发展不会走太远。写作是对上课的总结、反思与提升,它能够不断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上课与读书写作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两翼,上课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而没有写作,教师就像鸟儿折了一只翅膀,无法飞翔。”
(14)、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多此一举,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15)、“画蛇添足”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这个成语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跟“弄巧成拙”一个样;想卖弄一下本领,反而把事情搞坏了。故事中的那个人就是这样,他已经把蛇画好了,为了添四只脚,反而没喝到酒。另一个意思跟“无中生有”相仿,蛇本来没有脚,硬要给他添上四只脚,这不是多余的吗?因此还有人用“蛇足”来比喻没有必要的多余事情。
(16)、这片广大的土地,几乎还是婴儿的形态,它刚刚摆脱了海的束缚,因海而生,手脚还没有健壮,沉睡着,在海风的吹拂下,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17)、所以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18)、还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一把夺过他手中的酒壶。先画完的那个人不服气地说:“我先画完,酒应当归我!”对方笑道:“你现在还在画,而我已经画完了,这酒应当归我。”那个给蛇添足的人争辩道:“我早就画完了,只是看你们都还没有画完,所以给蛇添几只脚而已。”对方说道:“蛇本来没有脚,你给蛇画脚简直多此一举!这酒应该归我!”说完,他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地把酒喝光了。而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则愣愣地站在一旁,不但没有喝到酒,反而还受到众人嘲笑。
(19)、蛇本来没有足,故事中的那个人率先画完蛇后,见众人远远落后于自己,于是得意洋洋地说,我还可以为它添上足,确实属于精力过剩,多此一举。精力过剩的结果,是没有喝到本已到手的酒。
(20)、 我绝不是非要与武先生说得不一样,而是受了启发产生了一些碎思而已。正如武先生所说:“读书笔记是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写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摘要式、评注式、心得式、笔记式,等等。”这篇“永和读报”应该属于“评注式”吧?评得不好,有画蛇添足之嫌疑,因此名之。
2、画蛇添足的道理10个字
(1)、 故事中的人物在蛇身上添了什么东西而闹了笑话?
(2)、我叫你去街上买菜,可没有叫你做菜,真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3)、武文的第三部分是“教研课题是写作的佳切入点”,解决“从哪里开始”的问题。武先生认为,“有人喜欢写诗,有人喜欢写小说,教师应学会写什么?我个人首推研究性教育论文,然后是读书笔记、教育叙事、案例反思等。教师要善于把在教育教学和看书学习的过程中甚至是闲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储存在电脑里,形成一个个小型的科研课题去探索研究。教学引领教研,教研促进教学,两者缺一不可、相互依存。教研是为教学充电,补充给养;教学是为教研提供源泉。如果只教不研,就容易原地打转,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教书匠”即由此产生。”
(4)、一阵凉爽的海风从波涛汹涌的海平面吹来,将军有点冷了,缓步从高阜上下来,他要沿着封地走一走,用脚步实实在在地丈量丈量自己的土地。这块土地很久之前还沉在海里,海流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在浅海的外侧筑了一道天然的沙堤,泥沙越积越多,地面升高,原来的海面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沼泽,后来就有了陆地,有了人烟。它曾先后属于吴国和越国,不久前昭阳率领楚军,攻入越国杀死越国国君无疆,现在被楚国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5)、(出处):《战国策·齐策二》(或《战国策·齐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6)、正当昭阳准备挟魏战胜利之余威北攻齐国时,当时代表秦国出使齐国的齐国人陈轸为讨好齐王,表示愿意出使楚营说服昭阳罢兵。于是,有了《战国策.齐策二》里一段精彩的对话:
(7)、比赛开始,有一个人先画好了。可是他有些得意洋洋,觉得这壶酒一定是自己的了,就继续画蛇,想要给蛇添上几只脚。可是还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完成了画作,并且把酒壶抢了过去。
(8)、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9)、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在祭完祖后,准备将祭祀用的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但是人很多,这一壶酒该怎么分呢?后有人提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看谁画的快,画的好,就把这壶酒给谁。
(10)、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云:“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11)、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12)、画蛇添足,典出于《战国策·齐策二》。楚国大将昭阳攻下了魏国,还想一鼓作气攻打齐国。齐国畏惧楚国的威势,派谋士陈轸去游说昭阳放弃攻齐。陈轸见了昭阳,先表示祝贺,然后说:“将军好威猛!在你们楚国,按照你现在攻城掠地的功劳,可以封个什么官爵呀?”昭阳答道:“官位的话,可以封为上柱国,爵位的话,可以封为上执珪。”
(13)、陈轸,一个靠摇舌吃饭的人。这次,他成功了。
(14)、 这时,有人提议到:“咱们来比赛吧,看谁能先在地上画好一条蛇,这壶酒就归他所有。”大家都赞成这个办法,于是,这几个人就蹲在地上画起蛇来。
(15)、将军刚刚远离战场,骑惯了马的双脚踩在这片土地之上,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和新鲜,他的心里涌起一股跃跃欲试的冲动。像是某次大战的前夕,手下的将领和士兵们正等着他下定作战决心。他伸出右手,握成拳状,举得很直,在到达高点时又迅速地重重地放下,像是在发布命令,又像是迎接新的挑战。
(16)、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多此一举,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17)、在众人还在庸庸碌碌地忙着的时候,这个人动作敏捷,已经完成了任务。他骄傲地说:“吾能为之足”!他想证明自己有能力完成更多的任务。看他那得意洋洋的样子,往坏里说,是为了卖弄和显摆,骄傲自满;往好里说,何尝不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实现的自信呢?
(18)、何况,我们如果具有足够的逻辑能力的话,就会发现,即使这个人在添足未完时,另外一个人画完了蛇,他也不应该失去这壶酒。因为,如果大家承认蛇是无脚的动物的话,那么也应该承认,这个人实际上先画完了蛇,他应该得到这壶酒;现在因为这个人正在添足,而说他还没画完,事实上就是承认了蛇是有足的,没有画足的人也没有理由把酒抢去喝掉。
(19)、 2013年4月10日于去武汉的动车上
(20)、本人曾经就武宏伟先生的“意义经验积累”写了一篇“永和读报”,在充分赞扬了武先生的积极观点之外,提出了一点点自己的看法,其实也是受了武先生的启发才豁然开朗的想法。武先生将这篇文章收入了自己的专著《教育的是是非非》。于是,我才知道武先生是一位博学多才、博闻强识、博采众长的教育研究者。今天,又在《中国教育报》上看见武先生的文章《教师应补上写作“必修课”,感慨良多,思来想去,还是想“画蛇添足”一回。
3、画蛇添足的道理10字左右怎么画
(1)、如果我们把这个寓言放到陈轸说昭阳的语境中去,无疑是很有说服力的,因为谈的就是利益权衡,要的就是安身保命,所以昭阳听了,深以为然。在战争形势对己方极端有利的情况下,昭阳将军爱国精神也不讲了,民族大义也不要了,个人利益高于一切,急急忙忙地班师回国了。是啊,如果自己性命都保不住,要更高的爵位有什么意义呢?在切身的利益面前,你不能说昭阳的选择是错的。
(2)、总之,画蛇添足是一个关于利益权衡时不可多此一举的寓言,是一个只适合于具体语境中讲述的寓言,我们却把它当成“普适价值”,当成智慧宝典,告诫大家利益永远第不要异想天开,不要离经叛道,不要张扬个性。
(3)、 其中一个人很快就画好了,他拿起洒壶正准备喝酒,发现其它人都画得比他慢多了,便得意的说:“你们看,我还有时间给蛇画脚呢!”于是他一手拿着酒壶一手给蛇画脚。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抢过他的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给它画上脚不是多余的吗?”说完仰头喝了起来。给蛇画脚的那个人终失去了酒。
(4)、确实,蛇没有足,这是常识,但蛇和画蛇是两个概念,这也是常识。蛇没有足并不意味着在画蛇的时候,不能展开想象,为它添上足。添足是种艺术创造和自我表现的审美行为,喝酒是一种功利行为,这是常识;不能用功利标准去衡量非功利行为的价值,这恰恰也是常识。在我们嘲笑画蛇添足缺乏常识的时候,实际上是用的是功利化的生活常识反对非功利化的审美常识。
(5)、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6)、昭阳书院:此间不是桃源境何处桃源好避秦 ——浅谈顾逖、施耐庵的赠答诗
(7)、这篇文章的后一段议论没必要,简直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8)、译文:给本来没有脚的蛇画上脚,是一件弄巧成拙的事情。
(9)、 (释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事多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10)、例句:切勿刻意求工,以免画蛇添足,丧失了自然。
(11)、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12)、昭阳书院:千古锡器有传承老树新枝吐芳华——记兴化市锡器制作技艺传承人陈连富
(13)、事情所以会失败,正是因为他画蛇添足多说了几句话,反成累赘。
(14)、我们不知道这帮门客约定以画蛇来决定那壶酒的归宿的时候,对蛇的大小、形态、神似还是形似是怎样规定的。可以想象,大家在争分夺秒之中,一定画得十分粗糙。这人画完以后,多半对自己这条粗糙的蛇不大满意,于是展开了想象,要给它添上足。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为了好看。换句话说,添上蛇足,是服从于审美的目的。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有更充裕的时间的话,他完全有可能为这条蛇添上鳞甲,添上犄角,添上胡须,甚至添上翅膀,——龙的形象不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吗?
(15)、终,这壶酒还是被第二个人喝了,虽然第一个原本可以得到这壶酒,但是因为他的自大,多做无意义的事情,反而失去了本该得到的东西。
(16)、他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给蛇画起脚来。
(17)、凡事都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多此一举,否则会弄巧成拙。
(18)、画龙点睛!形容说话或者写文章时在关键处,用一两句点明实质。
(19)、再看那个先画完蛇的人,仗着自己有点本事,就自以为是,如果不是他骄傲自负的心态,也不会想到再去给蛇画上脚。
(20)、出处:《鲁迅书信集·致胡适》:问起北京人来,只知道《三侠五义》,而南方人却只见有曲园老人的改本,此老实在可谓多此一举。
4、画蛇添足的道理10字,三年级(佳答案)
(1)、古时候,有一户人家祭过了祖先,赏给仆人们一壶酒。仆人们看壶里的酒实在太少,要是每个人尝这么一小口,那多没意思呢,还不如让一个人喝,让他喝个痛快。
(2)、不久之前,曾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战争。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昭阳率领楚国的精英将士围攻魏国,在襄陵(今河南雎县)与魏兵大战。楚国的士兵都是热血男儿,楚风楚水滋养得他们彪悍勇猛。昭阳一马当先,身先士卒,连克魏国八座城池,杀得魏国人闻昭阳之名望风而逃。此战令六国震颤,大扬楚人国威。
(3)、这“上柱国”、“上执珪”是什么官爵,没有考证,不敢乱说,但肯定比昭阳将军现在的官爵要大。陈轸又问:“如果功劳大得不得了,高可以封个什么官爵呢?”昭阳说:“没有比令尹(就是丞相)更大的了。”陈轸说:“贵国现在不是有令尹吗?你想想楚王会为你而设两个令尹吗?”于是他就给昭阳讲了画蛇添足的故事。
(4)、凡事都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多此一举,否则会弄巧成拙。
(5)、于是,大家拿着树枝或者石块,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就把蛇画好了。当他端起酒来正准备喝时,发现别人都还没有画好,于是得意地说:“看来我还可以再给蛇添上几只脚呢!”于是他左手端着酒壶,右手又接着给蛇画脚。
(6)、古人云:食色,性也。人不能离开自己天性去生活,但再本能的人,也有超越食色的时候。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正是因为压抑了自己的一部分本能,才有了剩余精力去进行艺术和文化的创造。他把这个称为本能的转移和升华。没有这种转移和升华,人类文明不可能产生。
(7)、明明是件好事,经他画蛇添足地描述后,反而成了坏事。
(8)、陈轸的比喻可谓切中要害,战国纷乱,将相王侯稍有不慎,也会人头落地。功高不能盖主,当你的功劳令主感到恐怖时,你也就走到了尽头。
(9)、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10)、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他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给蛇画起脚来。正在他一边给蛇画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
(11)、先秦的人讲道理的时候,喜欢用寓言说事。像这类因事而造的寓言,作者在讲述时,本身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谈及一点,不计其余。一旦把故事从具体的上下语境中剥离出来,却反复强调在具体语境中所呈现的道理,并把它看成一种常识,是很危险的。“画蛇添足”的寓言就是这样。我们嘲笑添足的可笑,认为它违反了常识,那必须是在类似于昭阳攻齐的利益权衡的语境中,但如果因此认为凡是非功利行为都是可笑的,那就大谬不然了。
(12)、《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13)、当然,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备课札记、教法改革等,确实都是教师可以写的内容,感动于困惑、成功与失败、希望与梦想等也都是可写的心得体会,我看,前一部分是备课部分的内容,后一部分是反思部分的内容。这样看,也许还有上课部分可以写,比如课堂实录等,因为课堂实录需要把课真正听懂,还要有选择记忆,加上一定的加工,才能写出优秀的教学实录来;当然,如果还能够在实录之后加上自己的点评,升华为理性思考,一定会有巨大的教育意义。而且,我还觉得,以上写的都是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内容,教师为什么不能写一些非教育教学的内容呢?比如文学作品、思想评论等,也许对于教师的成长大有裨益。
(14)、(近义词):多此一举、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15)、总之,在那一瞬间,他忘记了功利,把剩余精力转移到了更高级的需要上。但这个故事的要点在于,告诉我们这种转移是可笑的:人一但把剩余精力转移到非功利的目的上,马上会受到惩罚。因此,这个故事潜在话语是:人应该专注于实际,专注于功利,同时,还告诫大家要安于本份,不能骄傲,不能个性膨胀,否则你会失去既得利益。
(16)、“画蛇添足”,就是一个关于剩余精力的故事。
(17)、小朋友们,一定要牢记,没有必要的事情就不需要去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多帮助别人,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18)、 我不想追究“衡量教师”的两个标准“上课”“写作”是否科学,是否可靠,但是,我很赞成教师应该勤于写作。我很赞成《人民教育》编辑室主任、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的一句话:优秀教师要“三能”,即能做,能说,能写。世界上没有一个不善于写的教育家。因为,写是更加理性的思考,更加条理的架构,更加有效的积累,更高层次的升华。
(19)、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该成语告诫人们切不可有了一点成绩就头脑发昏,沾沾自喜。节外生枝,故意卖弄,只会弄巧成拙,丧失原有的优势。
(20)、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要适可而止,不能画蛇添足。
5、画蛇添足的道理20个字
(1)、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2)、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
(3)、 武先生说的很有道理,我觉得说得还可以再直接些:写教育论文就是做教育研究。我不说教学研究,而说教育研究,因为一个教师承担的不只是教学,还有许多。写一篇有质量的教育论文,首先要有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上选择题目;然后要看看这个话题别人已经研究了什么,说过什么,我们不能拾人牙慧,重蹈覆辙,需要文献研究;确定选题并做过文献研究之后,还要了解自己的研究对象,需要调查研究;知道了问题及其原因,了解了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就可以思考解决方案,这是思辨研究;方案制定好了,究竟能否解决问题呢,需要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这叫实验研究或者叫准实验研究;研究达到预期效果,我们需要整理研究材料,写出研究报告,这是经验总结法。认真写一篇文章就是做一项课题研究,而且,是教师自己的“个人课题”研究。
(4)、帮忙办事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
(5)、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6)、可是到底让谁喝呢?有人想了个办法,对大家说:“我看这么办吧,咱们来比赛画蛇。谁先画好,壶里的酒就让给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么办,就在地上画起蛇来。有一个人先画好了,他看到别人还低着脑袋在画,就说:“你们还没画好呀,看吧,我还来得及给蛇添上四只脚哩!”他左手拿起酒壶,右手又在地上画起来。他还没把四只脚画齐,有个人也把蛇画好了,就抢过他手里的酒壶,几口把酒喝干了,对他说:“蛇本来没有脚,你干吗要给他添四只脚呢?”
(7)、古时候,楚国有个贵族,有一天祭祀完祖先后,就把一壶酒赏给仆人们喝。大家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因为人很多,但酒只有一壶,所以不够分,还不如让一个人痛痛快快地喝完一壶酒。可是,到底给谁喝呢?后大家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每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酒就归谁。
(8)、这件事明明完成了,你又去找些岔子来,真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大户人家,在祭完祖先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办事的人喝。可是就只有一壶酒,如果大家平分就喝得不过瘾,要是全给一个人,那才叫痛快呢。可是,该给谁喝呢?
(10)、故事中的这个主人公,他画蛇的时候,初只服从于喝到酒的目的。大家约定,谁先画完蛇,这壶酒就归谁喝。这人迅速地画完了,也把酒壶抓在了自己手上,他完全可以把酒喝掉,兑现既得利益。但他四顾一看,发现在别人都远远落后于自己,在他们画完之前,还有剩余时间和精力干干别的。于是,他决定给蛇添上脚。我们看到,他添足的时候,想的已经不是怎样才能喝到酒,他的目的已经发生了转移。
(11)、楚国有个祭祀的官员,给手下办事的人一壶酒和酒具。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其中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
(12)、武文的第四部分是“运用多种形式促进写作”,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武先生认为,“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写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摘要式、评注式、心得式、笔记式,等等。教育叙事。这是近几年来很风行的一种方式,也是很多教师喜欢的一种写作方式。就是教师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故事叙述出来,然后加上自己的感悟。案例反思。选择教育教学中对自己或别人有启发的案例,写出自己的思考。这些案例应当具有典型性,反思要深刻,这样才会对他人有启发。”
(13)、 武先生从四个方面论述教师应该补上写作这一课,受他的启发,我也从这样四个方面添上“蛇足”吧。
(14)、 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多此一举,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15)、昭阳当然懂这个道理。楚怀王是个什么样的君主,做事反复、优柔寡断,联秦、抗秦反复数次,终于使盟国不再信任,被虎狼秦国玩弄于股掌。在这样的君主身边还是小心为妙。再说当时楚国内部的政治环境也恶劣,楚王宠信小人,疏远良臣,臣下争宠,明争暗斗。
(16)、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
(17)、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18)、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
(19)、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20)、多写上这一句,不但没增强表现力,反而成了画蛇添足。
(1)、(成语释义)画蛇添足,汉语成语。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2)、画蛇添足意思是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一人做了一件事,不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做事的时候切忌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
(3)、《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4)、这也是一则事实,并非做书的人~,为此奇谈。◎《花月痕》第五一回
(5)、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楚国大将昭阳率楚军攻打魏国,击杀魏将,大破其军,占领了八座城池,又移师攻打齐国。陈轸充任齐王使者去见昭阳,再拜之后祝贺楚军的胜利,然后站起来问昭阳:“按照楚国的制度,灭敌杀将能封什么官爵禄位?”昭阳答道:“官至上柱国,爵为上执珪。”陈轸接着又问:“比这更尊贵的还有什么?”昭阳说:“那只有令尹了。”陈轸就说:“令尹的确是显贵的官职,但楚王却不可能设两个令尹!我愿意替将军打个比方。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先,把一壶酒赐给门客。门客相顾商议:‘这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享用却有余,让我们各在地上画一条蛇,先画成的请饮此酒。’有个门客率先完成,取过酒杯准备先喝,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好,就左手持杯,右手又在地上画了起来,并说:‘我还可以为蛇添上足呢。’蛇足尚未画完,另一门客的蛇也画好了,于是夺过他手中的酒杯,说‘蛇本无脚,你怎能给它硬添上脚呢?’便喝了那酒。而画蛇脚的终没有喝到酒。如今将军辅佐楚王攻打魏国,破军杀将,夺其八城,兵锋不减之际,又移师向齐,齐人震恐,凭这些,将军足以立身扬名了,而在官位上是不可能再有什么加封的。如果战无不胜却不懂得适可而止,只会招致杀身之祸,该得的官爵将不为将军所有,正如画蛇添足一样!”昭阳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撤兵回国了。
(6)、有了剩余精力应该干什么呢?这个故事诉我们,要见好就收,不要瞎折腾。也就是说,为了保住眼前利益,好什么也不要做,这是种高级智慧。看到这里,我们恍然大悟,原来画蛇添足的故事,后的落脚点还是那个无处不在的生存术啊!
(7)、昭阳书院:消失的地标——“新华电影院”琐忆
(8)、昭阳斜睨着那个人,从对方的眼中,他看出了狡猾和自以为是。他知道那个人拜访的目的,也知道他的恭敬中隐了不屑。将军讨厌用舌头杀人的人,阴暗,狡诈,可是又极佩服那个人的口才。因为他讲了一个令人无法拒绝的故事。
(9)、正在他一边给蛇画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10)、昭阳班师回到楚国,楚怀王大喜,重赏昭阳,将“古渤海之地”即今兴化一带封为昭阳食邑。楚怀王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仁慈短折”曰“怀”,他是个仁慈的君主,却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楚怀王觉得封地还不足以表彰昭阳的功劳,心一狠,将珍爱无比的传国之宝“和氏璧”赐与昭阳。这是天大的荣耀,在众大臣惊愕羡慕的目光之下,昭阳磕头谢恩。当时兴化为楚国边远不毛之地,离楚国都城遥远。怀王将这块土地封给昭阳,其实意味深长。功高盖主,这是历代统治者的禁忌。昭阳的名望与战功,已经不适合再站在楚怀王的身边。他必须远远地离开。昭阳是个聪明人,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他并未在楚国都城停留太长时间,不久,即率子弟退隐封地。皆大欢喜。
(11)、画龙点睛(huà lóng diǎn jīng)
(12)、 武先生推崇的“读书笔记”“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等都是教师写作的很好的形式,确实不错,如果还能加上“教育调查”“教育设计”我以为更好。只是有一点我没有想通:武先生说“网络时代很多教师热衷于博客写作,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与所思所得,这是一个好现象,但下面一些形式的写作与教师工作的联系更直接一些”。这段话表述是很严密的,但是,读来却又觉得有些不舒服,思来想去,还是因为武先生把网络写作都归结到“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的所思所得”,从而说明网络写作与教师的工作联系不太直接,但是,教师的网络写作绝不只是生活琐屑,更多的是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这样看来,说网络写作与教师工作不太直接就有些欠妥了。我以为,武先生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的信息化程度很高,我们之间的联系大多是在网上的,不知这里为何排斥网上的研究与网上的写作?——也许是我的错觉吧。
(13)、后陈轸对昭阳说:“你打下了魏国,功劳已经很大,你再打下齐国,就属于多此一举了,也不可能升更高的官。你战无不胜,却不懂得适可而止;功高盖主,必定遭人忌恨。我担心你惹来杀身之祸,后连该得到的官爵也得不到了。你想想,这不正是跟画蛇添足一样的道理吗?”
(14)、 指挥战争、冲锋陷阵、攻城略地,昭阳有丰富的经验和十足的把握,可是开发和治理一块未曾开发的处女地,他的心里没底。但是作为曾经的楚国令尹、上柱国,这些难不倒他。他站在自己的封地——“古渤海之地”,也就是现在的兴化,对自己的后半生有了明确的规划,住下,治理它,让它繁荣兴旺起来。
(15)、蛇本来没有脚,故事里那个先画完蛇的人,却自作聪明将蛇添了脚,结果画不成蛇,还失去了属于自己的一壶酒。所以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16)、没错,画蛇添足这个寓言,就是向我们传播生存术的。
(17)、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
(18)、他说道:“蛇本就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画蛇添足的道理10个字精辟1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