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传读后感
1、张爱玲传读后感200字
(1)、 张爱玲的天资是敏感的,她以她天生的敏锐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把形形色色的人物深层次隐密的世界,原生态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类看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悲哀。从这个意义上说,她是悲悯的,她以冷艳和孤高悲悯地看人生和世界。
(2)、言归正传,昨天早晨5点多,我开始阅读苏珊.M.蒂贝尔吉安著的《一年通往作家路》,到了10点,脑子开始不怎么清醒了,就不再读这种需要“费脑子”的书籍,而是去读一些轻松些的名人传记。
(3)、 但我知道,如果要道尽人生的不幸与苦难,人类的懦弱与悲凉,天才注定要与众不同,受尽磨难。
(4)、绝望之后是彻底的大悟,只有一种办法能解决她的人生问题,就是她的小说,这种倾诉成为她人生的欢愉之事。
(5)、作者叙述着张爱玲不为人知的真实经历,讲别人没讲过的故事,以现代女性的眼光去解读张爱玲,将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张爱玲的一生以别样的笔触和独特的叙述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的内容还涵盖了张爱玲的母亲、父亲、姑姑与她之间的微妙关系;姑姑张茂渊的传奇爱情经历;炎樱与张爱玲,一个像初夏,一个像深秋,从如胶似漆到后来彼此疏远,从热烈到之后的形同陌路的过程;与胡适的忘年之交;与傅雷的恩恩怨怨……这些人物关系交纵错杂,为我们揭开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将张爱玲这个人看得彻底。人们只看见了张爱玲生前身后的孤单凄凉,却忽略了原来,一向以孤傲自诩的张爱玲,也需要温暖,需要人爱。
(6)、 暑假班仍有名额,欢迎各年级学生随时插班试听报名,我一直允许家长旁听,而且找到有真才实学的辅导老师,有评价标准曾如下:
(7)、1990年代那些伏案的长夜,那些心力交瘁想要放弃的时刻,刘川鄂耳边没少回响起女儿的那句话。到了2020年,当刘川鄂闭门在家完成这部无关课题、无关报奖的《张爱玲传》修订本时,他并不觉得如释重负,只是觉得终于可以给自己一个交代,所以他在《序言》的结尾写道:
(8)、这本书启示人们实现梦想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勇气、智慧、执着和经受考验。国际部的孩子们高一高二阶段是学习紧张的两年,没有梦想很难坚持高强度的学习,希望这本书能给孩子们追求梦想的动力。
(9)、 胡兰成对张爱玲的爱始于对张爱玲的才华的仰慕,见面之前他读遍了张爱玲当时的作品,作品中表现的才情令他震惊,所以他急切渴望见其才女。初见张爱玲时,他一下子惊呆了,似乎整个世界因她而变小。他说“我一见张爱玲的人,只觉与我所想得全不对。她进来客厅里,似乎她的人太大”。这完全是胡兰成的主观感受,实际上张爱玲身材苗条,甚至偏瘦,怎么可能“人太大”呢?《红楼梦》里写到宝黛初见,宝玉说“这个妹妹我见过的”是一样的道理。胡兰成还说“张爱玲的顶天立地,世界都要起六种震动。是我的客厅今天变得不合适了。她原极讲究衣裳,但她是个新来到世上的人,世人各种身份有各种值钱的衣料,而对于她则世上的东西都还没有品级。”这就更显主观性了,一个女子怎么可能“顶天立地”?初见时的惊艳,仰慕,感到自己的客厅配不上她,感到自己在她身边显得渺小微弱。也许胡兰成在惊艳、仰慕之前,带有猎艳、猎奇心理,他那时候处于官场失意期,正好无所事事。但读了张爱玲的作品,又见到其人后产生了仰慕、欣赏,被深深吸引应该是真实的。
(10)、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11)、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促成《红楼梦》的悲剧,而曹雪芹则是促成了《红楼梦》的西方形式的悲剧美学。
(12)、据宋以朗所言:1976年,其父阻止张爱玲以连载方式公开《小团圆》,起因是书中人物与张胡高度契合,张爱玲且固执。其父便建议:角色重新设定,双面间谍以示男主人公。张爱玲宁可不出版也坚决不改,可见其性情。其实张爱玲也担心人们对“张胡之恋”过度关心而冲淡了作品了文学价值和意义。曾考虑销毁只是万般不忍吧。在纠结中,张爱玲的言语自相矛盾:既要销毁又认为是灾难,又对不起读者,辗转多年,后总是出了版,发了行。
(13)、第课堂教学是否允许家长旁听?我一直允许家长旁听的。
(14)、我的个人简历和写的文章都在这里了,欢迎大家品评!
(15)、“毕竟,生活原本就是一种艺术,世俗才是文学真正的模样。”——题记
(16)、写张爱玲的传奇,则石破天惊,云海垂立;写张爱玲的落寞,则静寂无声,星垂平野。当然是极好的传记,更是极好的文字。
(17)、《张爱玲传》,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11月版
(18)、第能看到她发表的文学作品,至少能常看到其写的文章,以判断其人写作功底如何,毕竟孩子是跟这种老师学写作的,自己都写不出来焉能教孩子?!
(19)、其实,我虽然出生在西北,却也是一个“越剧迷”,深谙越剧的迷人之处,记得童年时代学校附近的平房区住着许多浙江杭州来的南方籍老师,于是常常在小胡同里回荡着越剧《红楼梦》选段,那时感觉这个剧种十分动听!温婉、清丽、如山涧的清溪水,听着听着,就能涤荡你心灵的尘埃!
(20)、1988年,刘川鄂和家人在同事家玩,电视里正在放张爱玲的《金锁记》。刘川鄂三岁的女儿头也不抬地说:「张爱玲,我爸爸的朋友。」
2、张爱玲传读后感400字
(1)、 在胡兰成与张爱玲婚后三个月还不到,这个浪荡子又故事重演,他与汉阳医院的一位护士周训德有了暧昧关系,这位小护士当时只有十七岁,并瞒着张爱玲于年底与这位护士秘密结了婚。原来他又是“见了妹妹就忘了姐姐”,见了天真烂漫的周训得,就忘了才绝四海的张爱玲了,才三个月!这么短的时间!让人不禁感叹,胡兰成的感情记忆太浅而忘性太大啊!真正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更有甚者,不久他在逃难途中又与多次帮助他的斯家姨太太范秀美在逃难途中私结了“秦晋之好”,这次是“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见到温婉而又有担当的范秀美,又忘了才情横溢的张爱玲了。如此滥情,人间少见。看到这里,我又联想到胡兰成和他以前的女人们,突然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一个童话,一个小猴子下山来,见到玉米,掰了一个玉米,再见到桃子,就扔了玉米摘了一个桃子,然后见到西瓜,再扔了桃子摘下一个西瓜……一路走来,摘一个扔一个;他岂不就是那只见异思迁的小猴子?但是玉米桃子西瓜不是女人,尤其不是张爱玲。当张爱玲千里寻夫从上海来到温州时,关于周训德的芥蒂尚存,她又发现了范秀美和胡兰成的暧昧关系。这男人一路走来,随采随丢,让人怀疑他是有情感的人,还是只有欲望的人?但在这里,张爱玲居然对他说:“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爱情,尊严全丢失,剩下的只有悲伤和痛苦。如此对这个不可救药的男人,真的不值得。
(2)、每一个生命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都是有使命感的,我们天生的使命是为社会、为世上做出贡献,让社会、宇宙变得更美好。作为青年人,应该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保持谦虚、每天反省、知足并学会感恩、常有利他之心,才能让心灵开满鲜花,不再荒芜。
(3)、红楼的悲来源痛,而痛则是我们对于人物的理解和曹公费尽心思想道出的痛。“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难解其中味?“红楼的痛亦在于无人理解曹雪芹的用心,世人皆觉这是荒唐言,三个字掩盖了所有,一切的封建愚昧,一切的思想会禁锢,这皆是痛。
(4)、(因篇幅有限,更多家长推荐书单,将在校园文化墙上展示。)
(5)、魏晓艳:人生聚散两依依一一浅谈《陆小曼传》
(6)、《半生缘》讲述了曼桢和世钧的凄美爱情,后的结局是令人遗憾的。
(7)、张爱玲进入圣玛利亚女中后,父亲再婚,后母进门后,与张廷重感情较好,对姐弟俩也算客气。1937年,张爱玲高中毕业,想去英国留学,遭到父亲拒绝。其间生病在家,父亲不闻不问。后来张爱玲在父亲一直订阅的报纸上发表文章,说出了这段经历,也是对父亲的一种报复。张爱玲笔下的母亲从来不是伟大的形象,而是阴暗自私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她心目中,母爱的缺失和对母亲的失望,爱得越深,才会生出真正的恨。
(8)、我感觉如果苏青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她的情况或许会更好一些,人们对离异带娃的单妈,有了更多宽容和理解。甚至也认同了“未婚生子”的现象。
(9)、只有认真地写出来的书,而且内容十分有内涵,才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像《围城》已经过去了73年了,还是那么历久弥新,让人读后感觉回味无穷,相信再过100年,它依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
(10)、说片面是熬夜,说实在是失眠,说真的是想你。
(11)、赖雅和张爱玲也算是一见如故,没多久两人就结婚了,然而结婚后没多久赖雅就病倒了,张爱玲依然不离不弃的照顾着他。日子就这样平淡的过去。直至张爱玲去世。
(12)、阅读,没有任何捷径,而是养成好习惯,并坚持下去。
(13)、民国女子很少有谁能做到张爱玲的决然,理智。所以,他作品中很多女子对待感情,相对当时代的女人来说要清醒和理智的多。
(14)、对于作者来说,青春就是革命,就是爱情,就是文学,也就是苏联。——题记
(15)、能够帮助“忙碌”高中生,停一下,思考一下人生,体会一下“人生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人生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16)、文章好句:再没有心肝的女子说起她去年那件织帛缎子夹袍的时候,也是一往情深。
(17)、这样的文字,应该会让很多青春期的孩子觉得很美,甚至会觉得爱一个人,就是应该要“低到尘埃里”才对。我们那个年代的青春期孩子就是这样,那时候很流行饶雪漫等作家的青春疼痛小说。打架、堕胎这样的情节充斥其中,但我们当时就觉得,爱就是要这般轰轰烈烈,不计较得失,这样才美,这样美的事物才是对的。
(18)、这时候,他居然无视孩子们渴盼的眼神,只顾在苏青的陪坐下吃着喝着……此刻,苏青无意中一扭脸,看到了门外四个孩子的小脸都挤在一处,眼巴巴地想过来吃,却又不敢!就那么望而却步的神情,只好那么眼巴巴地挤在门外,目不转睛地看着妈妈陪着那位陌生的叔叔在吃在喝!
(19)、每次一到周末,我都尽可能把平时没时间干的家务都干完,然后开始闭门苦读,我是个酷爱读书的人,经常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我钦佩钱钟书的好文笔,由此发现他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文笔,与他年轻时酷爱读书——曾横扫清华大学图书馆和牛津大学图书馆是分不开的,正如“胸有三江水,口吐一条河”,为此我很信奉“不读书,就写不出好文章”的真谛。
(20)、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曾说:“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3、张爱玲传读后感1000
(1)、是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就像树根。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它的根首先要粗壮,要深入到土壤内部,自动汲取水源。
(2)、作者作为上个世纪中苏特殊关系形成、发展的见证人、经历者,对苏联的感情是浓厚的。即使在故地已非苏联而是俄罗斯后,他依然没有减少对这个国家及其民族智慧成果的热爱、喜爱。书中除了对于历风土人情的介绍,还阐释了作者对于苏联的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理解。其中,作者着重提到了柴科夫斯基,这个举世闻名的,俄国音乐的里程碑、苏联音乐的标志性人物。而当作者谈到高尔基、肖洛霍夫、普希金、屠格涅夫、果戈里、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如星辰般的大师、巨匠时,读者的眼前不由得浮现出《童年》《静静的顿河》这些书中的场景。
(3)、桑弧是在张爱玲和胡兰成分手之后出现的,那时的张爱玲正沉浸在悲痛中,是人生的低谷期。桑弧对张爱玲的照顾同样体贴细微,两人相识于电影上的合作,桑弧知道张爱玲的敏感脆弱,所以修改剧本时一直小心翼翼,生怕糟蹋了她的作品。
(4)、《红楼梦》就如许多故事一样,短镜头来看是喜剧,而长镜头来看则是彻头彻尾的悲剧。《红楼梦》中有许多显而易见的悲剧,可以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可以是袭人的“公子无缘”,但是他们大的悲剧性在于,在那个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他们之间的情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的。
(5)、 张爱玲早期生存的时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但她却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尽管外面战火连天,世界天翻地覆,但她对这一切无从感知,她只关注她自己的世界——在大时代冲击下的起伏、波折,幸与不幸。可也正是对这个小世界的深刻体会,她的文字,触及了人生本质的东西——神秘而不确定。我们也许没有权力要求她必须站在民族的角度、国家的角度去看问题。因为她没有成为战士的土壤、阳光和空气,她只是在新旧世界更迭的大潮中随波逐流、被无情冲击的一粒尘沙而已。只是这粒尘沙有自己的感知和灵性。
(6)、一个人怎么才能充满爱心和正能量?是谁给予他的呢?
(7)、还有:“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是欢喜的,仍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8)、此后,我就喜欢上了越剧,要说中国戏曲品种里我喜欢哪个剧种?不是西北的秦腔,讲真,我一点儿也不欣赏秦腔,尽管我出生在西北常常听到秦腔,却无法欣赏这个剧种,而是独爱越剧,可能是自己潜意识中喜欢那种“温柔”的东西而不自觉地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投射吧!
(9)、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感情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正确的时间遇到了错误的人。张爱玲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对安全感十分的匮乏。然而在她遇到胡兰成之后,这个比张爱玲大十几岁的男子,他懂张爱玲。胡兰成本身也是作家,和张爱玲有许多共同语言,并且对张爱玲既温柔又体贴,无微不至。故而张爱玲爱的死心塌地。然而胡兰成花心,先后两次出轨背叛。张爱玲在经历内心的挣扎之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分手。
(10)、做坚定的阅读者,静悟书中的哲理,邂逅高尚的灵魂。
(11)、她的家庭出身她的祖父是张佩纶,光绪左副都御史,“清流d“的支柱。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张爱玲的父亲是张延重,一个官二代,七岁丧父,是个吃喝嫖毒的无用书生。张延重娶了一个叫黄素琼的女子,1920年张爱玲出生,次年弟弟张子静出生。1924年28岁黄素琼出了国,抛弃儿女的她改名黄逸梵,变卖她陪嫁的古董作为经费,开始欧洲漂泊。1928年,张延重与黄素晾因儿女教育问题争论终离婚。
(12)、其红楼的宝黛二人的情感为主线进行铺展叙述,而感情从一开篇偏是悲剧,不如准确来说,以宝玉为主中心的所关联的所有人皆是一个悲剧。简单来看,贾宝玉便是一个悲剧,若曹雪芹以贾宝玉为原型是真,那背后所富含的便不得不引人悲伤思愁,这是否是曹公在背后暗示自己是个悲剧般的存在,我们不得而知。
(13)、刘川鄂,湖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张爱玲近40年。
(14)、《苏联祭》一书收录了纪实性的见闻以及作家对苏联文学、音乐、绘画等的认识。书中,作者王蒙讲述了许多苏联故事:在周末,被严实的窗帘遮住窗户的饭店,里面传来节奏明快的迪斯科音乐,门口站着维持秩序的警察和气愤喊叫的妇女;在电影节上,被五颜六色的灯光,嘭嘭当当的打击乐,披着长发、涂着蓝眼圈、四肢和全身扭摆着的女子共同“全新演绎”的《喀秋莎》;在塔什干一说中文就显得紧张和吃力,在信上,汉字却写得相当不错,文句通畅无误的翻译家……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苏联异国风情图。
(15)、这两种张爱玲传记,后来分别做了修订和改写,余斌版后来分别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川鄂版则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在1999和2008年出了两个版本。在多如牛毛的张传版本中,余斌版和刘川鄂版,当是较为出色的。
(16)、一篇篇含蓄凝炼的短文,一个个引人深思的故事,一条条闪闪发光的哲理……
(17)、 但我想说,如果我们不把张做为一位作家,一个天才,一个政治工具,仅把她当成一个女人来说,她的爱情又有什么不可以理解呢?女人爱一个人,大概是不管他的身份、地位、特别是阶级属性的。就像张爱玲自己所说:“我只是爱你,没有什么目的。”鲁迅先生曾说,文学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的小姐大抵不会爱上满身臭汗的工人。但是,这话有些,满身臭汗的工人也许会真正爱上香汗淋漓的小姐;浑身是土的灰姑娘也可能爱上锦衣玉食的王子。爱情就是这么奇怪,要来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普通女人如此,张爱玲亦如此。况且,她的童年,父亲堕落、沉沦,嫖妓、抽大烟;母亲极端自我,自私不负责任;继母尖酸刻薄,冷酷无情。这些遭遇的不幸所留下的心里阴影和她过人的才华、敏锐的感知力所带来的常人没有的孤独,都使她更像一只被冷冻的飞蛾,一旦有光的出现,是一定要扑上去的,哪顾得上会不会粉身碎骨呢?胡兰成是那个时代理解张爱玲的人及作品到高层次的人。他说,张爱玲是“旧上海滩后一个临花照水的人”。张爱玲遇见胡兰成,大概就有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于是,她自然而然地扑了过去。“你若了解过去的我,就一定会原谅现在的我。”我们没有必要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苛责一个在那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女孩儿,她受伤的心只是本能地寻找温暖,她孤独的灵魂,只能本能地想遇到一个可以对话的人。
(18)、夏志清的推测未免过于武断。从赖雅和张爱玲的性格来看,都不是那种希望攀龙附凤,靠婚姻来改良经济条件的人。更何况,他们两人相识于麦克道威尔,怎么会想不到辗转于各个文艺资助基金会的人,经济状况都不乐观呢?
(19)、如果有一天我做梦都能笑醒,那十成是梦见了你。
(20)、BiographyofEileenChang
4、张爱玲传读后感1000字
(1)、曾怀过一个孩子,赖雅说不想要她自己也觉得生活窘困,无法让孩子过好生活,就打掉了。
(2)、两年后,女作家终于被平反昭雪了,儿女们将文件在母亲的坟前焚烧,已告母亲在天之灵!
(3)、有人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不幸的人一生都在童年"。不可否认,每个人的性格、心态、人生观、婚姻观,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夫妻关系紧张,人格不完善的父母,很容易对孩子成长造成消极影响,造成心理上的伤害,无论正面或负面,置身其中,在阳光或阴影里一点点长大,潜移默化中,勾勒出自己的人生轨迹、行事方向。才华横溢的张爱玲,如果不生在这样的家庭,或许像陆小曼一样,活得洒脱自我,敢爱敢恨;又或像林徽因一样,把控自己的人生,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人,有一番自己的事业。才情卓越的张爱玲没有他俩幸运,没有得到与之相匹配的幸福快乐。
(4)、……对她来说,同一个有资格进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的美国文人结婚未必不是一条好的出路。不论他年纪多大,在经济上总该比她有办法。她哪会知道65岁的赖雅早已钱、才双尽,在他的向往中,同刚有新书在美国出版的年轻中国才女结婚,正好也解决了他的一切问题。
(5)、但胡在外面有了外遇,胡兰成让他的情妇怀着孩子找张爱玲帮忙,······后来她出国遇到了大她近四十的赖雅,结婚。
(6)、宁波来了电报,她公公要两个儿子一起回宁波去。至于刚生女儿的媳妇只字未提,显明的用意要把她抛在战火中。
(7)、目前先写一些零星的散篇,只是千万别停下来,到时候一鼓作气写部长篇或中篇小说,我相信自己能实现这个目标,只是“著书要晚”,否则随便出了书由于缺乏严谨和质量,结果写出来要到处倒贴钱送人阅读,还要被拿到书的人束之高阁,这岂不是尴尬?!我觉得好作品应该是要一版再版,我知道很难,但是人生不能没有梦想,只要你时刻准备着,努力着,这个目标未必就难以实现。
(8)、「希望这本书对得起所有热爱张爱玲的读者。」
(9)、昨天与一位打算写张爱玲传的朋友聊天,我说写一本张爱玲传,现存材料不够。《小团圆》《雷峰塔》《易经》于此都只有“破”的意义,没有“立”的意义。
(10)、作者将这一段段不平的爱情经历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看见了这位女作家在孤傲女人形象之下如同小女孩一般清纯的模样。
(11)、广撒网。从孔子的生平中我们可以得知孔子的知识是涉及了各行各业。无论军事、乐器、还是农业。他皆有精通。这与他在求学道路上,“饥不择食“的行为是脱不了干系的。孔子求学,求的是所有他不了解的东西,他花了一辈子去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永远在试图往脑袋里塞入更多知识。各行各业,他向王家学习,向诸侯学习,也向贫民学习。只要是他不了解的,他便学。这种热情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12)、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会遇到多多少少都挫折和异样的眼光,会做很多错事,也会留下不少的遗憾,会摔跟头,也会登上巅峰迎接万丈光芒。如果你对自己的生活感到迷茫,请相信:
(13)、第二任丈夫美国作家赖雅,他年老体衰,后来又中风瘫痪在床,大小便都失禁后,完全靠张爱玲来迈阿密大学亲自照顾直到养老送终,张爱玲虽然作为妻子,没有沾到丈夫的一点儿光,反而代其儿女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孝道”,他们的年龄相差29岁啊!真的很不般配!
(14)、所谓的“伤不起”,如果一个人在成长中没有受过爱的阳光的滋养,在成年以后没有受到老公的疼爱和享受过养儿育女的天伦之乐,那么,她的天空一直是黑暗的,昏沉沉的,她的人生是悲惨的。
(15)、余斌版说“不以传奇笔法”写张爱玲,刘川鄂也是如此。虽然极喜爱张爱玲,但下笔之时,尤为克制。胡兰成曾说:「任何人来写张爱玲,一切装饰、美化、炫夸,都是一种降级,一种伤害。」确实如此,张爱玲的一生已然足够传奇,写她,则只需要一支老老实实的笔。李修文在推荐语里说:只有这样“实实在在”的文字,才配得上张爱玲的一生。
(16)、《张爱玲传》虽厚,却不是砖头一样重,用的是瑞典进口的轻型纸——没有化学添加剂、增白剂,所以纸的密度低。对读书人来说,这是很友好的纸:轻,所以解放我们读书的手,也解放我们的书架;软,所以服帖自然,翻起来方便,不会和手较劲(不会像余斌版要费力辨认夹缝中的字)。
(17)、孔子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困难重重的。从出生下来开始,孔子就没有得到任何有利资源,没钱、没地位。但是作为一个孩子,孔子的童年时期是没有那么多烦恼的,直到15岁那一年,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被挡在聚会门外,孔子就知道,地位的重要性。既然他无法通过战场杀敌来获得成就,他就选择在文学上走出自己的道路。
(18)、张爱玲年轻的时候在胡兰成哪里轰轰烈烈地爱过一次之后,就变得死气沉沉,再也没有像杜拉斯,丁玲,萧红那样爱了一次又一次。
(19)、为了能教好我的学生,也为了不断提升自己,在我干不动课外培训年老体衰之后,我会出书努力当一个从小就梦想的“作家”。我的底气就在于一直没有停止过阅读和动笔,加上人生的阅历和经历还算丰富,我相信自己也能写出像样的作品来。
(20)、孔子这一生拜过无数老师,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在各行各业精通,地位总是千差万别。所以我并不惊讶于孔子的成就,因为他是被无数个精英培养出的精英中的精英。因此,我希望谈一谈孔子的求学拜师之路。
5、张爱玲传读后感3000字
(1)、写张爱玲的传奇,则石破天惊,云海垂立;写张爱玲的落寞,则静寂无声,星垂平野。当然是极好的传记,更是极好的文字。
(2)、张爱玲的这次婚姻,像她十多年前跟胡兰成的婚姻一样,也不为人所看好。其中以夏志清的态度为激烈!他爱惜张爱玲的才华,认为赖雅的残病之躯来拖累了张爱玲很多年,严重影响了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同时,他认为赖雅坚决要求张爱玲打胎,也损害了张爱玲的健康,剥夺了她做母亲的权利;他甚至对两人的结婚动机也有颇不客气的揣测:
(3)、十余年间,不断有新的张爱玲研究资料出现,2009年2月《小团圆》出版,张爱玲、胡兰成的旧事多了不少佐证;2012年庄信正的《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出版,2013年夏志清的《张爱玲给我的信件》出版,张爱玲晚年的生活细节浮出水面。这些新材料额出现,自然也要求张爱玲的传记写作者丰富对张爱玲的认识。在2020年版《张爱玲传》后记中,刘川鄂说:「几乎所有与张爱玲相关的资料,都在我眼前过了一遍。」四月,武汉封城解除之后,笔者曾去过他的办公室,其时,正是他的张传修订完成不久,书桌边堆满了和张爱玲有关的书,目测得有近百本;而他家中书柜,有一整面全是和张爱玲相关的资料。
(4)、还有《红玫瑰与白玫瑰》,里面写到振保遇到的各种女人,我就觉得不知道要怎么跟红玫瑰和白玫瑰联系起来。
(5)、初恋对于一个女人对待后半生感情是有着特别意义的。张爱玲的初恋是一个从热烈到淡漠,再到痛苦,后冷静之后决然分手的过程。
(6)、近日读到一本特别的传记,讲的是张爱玲。本书为作家凯瑟玲编著,它讲述了张爱玲传奇多彩却又凄婉的人生。爱情、亲情、友情三大线索贯穿全书,展示了张爱玲身边人的“众生相”。
(7)、书中交代风华正茂的年龄,苏青正在南京读中央大学,却被家庭包办的婚姻所累——结婚后马上怀孕不得不休学,丈夫李钦后婚前就和寡嫂勾搭成奸,是个毫无家庭责任感的虚伪、恶毒的浪荡公子,那时候的女人没有自立的能力,苏青和许多传统妇女一样还要背负为夫家“传宗接代”的重大责任,不幸的是她一连生了三个女儿,第三个女儿悲惨!她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南京城沦陷之际,丈夫李钦后抛下一个产妇自己跑回了宁波老家,苏青在未满月的情况下,只好抱着新生儿踏上逃亡之路,书中是这样写的:
(8)、在孔子老年时期,他被赶出鲁国,只好周游六国讲学,并想寻找一个居住之地。可他在此期间处处碰壁又受到排挤,好像失去活下去的希望。但他依然探究学问,坚持做自己,而终于在孔子生命的末期,他终于有机会回鲁国。
(9)、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缕阳光,只有在爱的阳光照耀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心中才充满了爱,他才会以爱心回报别人,回报社会。
(10)、来自国家民政局的数据显示,国内单身人口数量约2亿,在未来,可能每5个95后年轻人中,就有一个不婚族。对于“不婚族”这个群体,中国著名性学家李银河在《奇葩大会》中也曾提到过类似的观点,她说:“婚姻终将消亡。”
(11)、但张爱玲的一生,毕竟太传奇了,刘川鄂又痴迷张爱玲太切,要做到的克制何其之难,看得出来,刘川鄂在尽力平衡:在热情和冷静之间。太冷静,文字成了没有烟火气的东西;太热情,又让人生出浪漫过剩之感。刘川鄂的平衡,应该是做得很好。写张爱玲童年的不幸,出名之后的言行举止,和胡兰成的感情纠葛,在香港拼命写剧本的无助和心酸,都能恰到好处。情感的难以抑制,可能只是在写张爱玲悄然辞世的那几个段落,他把积攒了几十年的对张爱玲的喜爱、克制了几十万字的情感,做了一点必要的释放。
(12)、不必走过千山万水,书籍可以带我们游览大千世界。
(13)、读到这里十分唏嘘,我忍不住飚了一把眼泪!忍不住心想:“重男轻女”这颗封建社会的毒瘤,何时才能彻底清除啊?!
(14)、 但是,这个始乱终弃的男人在自己处困境时居然坦然地伸手接受了张爱玲的稿费的资助,这就让人不可思议了,更感觉他没脸没皮,太猥琐卑鄙了。看他的一生行事,他好像就是属于能够坦然接受别人对他的好,他却从不对别人好的人。再后来他居然辗转来到上海找到张爱玲,他以为他是谁啊,终于张爱玲给他写了一封诀别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果然之后,胡兰成的来信,她一个字也没有回。我的阅读在压抑中进行,终于等到这一刻,让人能舒心展眉,痛快至极。她仿佛对着迎面走来的胡兰成一个转身,仿佛对胡兰成伸出来求牵的手一推掌,如《半生缘》里曼桢说“我们回不去了”,然后翩然离开,用快刀斩断乱麻的方式斩断情丝。仿佛对他说,不是我不在乎你,但我更在乎我的尊严。果断,彻底,尽显优雅,尽显高贵。我想到了写《白头吟》卓文君,想到“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的果断,本是“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既然没得到“一心人”,而是碰到了一个外表文雅骨子流氓的家伙,只能怨自己遇人不淑了。她之所以没有在得知胡兰成与周训德、与范秀美结婚的时候,立即写信与其诀别,并且还寄钱帮助他,我想这就是张爱玲式的,她外表冷漠,但不自私,她能为胡兰成着想,这正是她高贵、高尚的表现,与胡兰成一心只为自己,正是一个强烈的对比。并且她随这封诀别信又寄给她《太太万岁》的稿费30万。从此看来,她之前对他的资助,并非是为了挽回她们的感情,使这个浪子回头。只是想着他处于危难之际,且帮他度过艰难。
(15)、吉人天相,产后第九天的冯和仪(苏青)幸而挤上了去宁波的难民船。船上已无容足之地,在煤仓里才从人堆中挤出一块坐下的地方。她那刚出生的孩子,先是晒在烈日下,由她死死抱住向人群中冲,带到舱里小喉咙已嘶哑了,啃住奶头拼命吸也得不到一点奶汁滋润,已是奄奄一息。半夜里,才有个妇女看着过意不去,在小包袱里挖出块饼干来掷给她。婴儿不会吃硬的饼干,冯和仪放在嘴里嚼烂了给她吃,自己渴得要命,喘着气,买了几碗海水吃。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她深深叹息着。
(16)、唉!有多少知识分子在那场浩劫中,蹉跎了岁月,毁灭了健康,甚至生命啊!
(17)、比如这个:“那痛苦像火车一样轰隆轰隆一天到晚开着,日夜之间没有一点空隙,一醒过来它就在枕边,是只手表,走了一夜。”
(18)、 后来他仍不折不挠,还厚着脸皮去了爱玲住的公寓找她,只是人去楼空。这个聪明人从来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他竟不想着她担心他的打扰?在找寻张爱玲的路上,他似乎做到了坚持不懈,后来他又辗转得到爱玲的新住处,便将自己出版的《山河岁月》和《今生今世》寄给了她,还附上了一封缀满相思意的长信。但是张爱玲担心他再行打扰,便给他寄了短笺:“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我因为实在无法找到你的旧著作参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误会,我是真的觉得抱歉。《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时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请寄一本给我。我在这里预先道谢,不另写信了。”字里行间,客气礼貌,但却拒他以千里之外。可见自那“一转身”后,她待他,只是一般人而已。你是你,我是我,却再没有我们。那次“一转身”后就只给他剩下渐行渐远的背影了,并慢慢模糊,以至消失。
(19)、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跟家庭读书氛围密不可分。于家长而言,阅读不仅滋养了自己,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
(20)、随后,苏青又生了第四个女儿,这导致李钦后对她更加厌恶了!他居然戏剧性地出轨了她的闺蜜,这位闺蜜本来也是连生两个女儿遭到丈夫的厌弃,每次都会找到苏青哭诉,后来这位闺蜜居然和苏青丈夫好上了,还怀了身孕,她形容憔悴找上门来见苏青,说自己怀了两个月的孩子,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苏青提出离婚,李钦后却不同意,那时苏青刚刚为他生了第四胎,这次是个“儿子”!这个自私的男人是不愿意为婚外情失去儿子的,无奈那个闺蜜只好羞愧地独自堕胎后,悄然离开了上海。
(1)、出生不是时候的第三个女儿,受到家里人的憎厌。婆婆要她把这女儿送到山乡人家去寄养。这幼小的生命,备受折磨。在亲生父母看不到的情况下,那收了钱的女人,把奶给自己的孩子吃,寄养的婴儿喂些烂山芋,尿了衣裤还要挨打。生了病骗去医药费却不请医生,直到快要死时才通知她公婆(那时冯和仪已回上海)。拿了埋葬费,还把尸体丢弃在野外。
(2)、从小被誉为“天才少女”。在上香港大学时拿全额奖学金。每门功课都得A。
(3)、张爱玲感觉时局动荡不利于自身时可以南下广东找个借口去了香港及早脱身逃离了大陆,可是苏青已经有了孩子家室的拖累,哪里去脱身呢?她只好像一片小树叶似的随波逐流,把一切都交给命运来安排了!
(4)、此刻,对面那位很不会做人的“饮酒君”,还是只顾自己大吃大喝的,苏青仿佛预见到了婚后的生活,于是随即酒后苏青送客再不提结婚的事情,而是理智地告诉他:“这婚我不结了!”
(5)、希望孩子明白我们永远都不能逃出这无尽的压力和束缚,注定要在这无形的“围城”下过完一生,那么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整天想着如何翻过那座城,也不是为自己生活在一座难以翻越的城墙里而自怨自艾,而是在自己的围城中保持一颗积极地心去创造自己所独有的色彩,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彩丰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6)、情况一天紧似一天,上海去宁波的火车、轮船都已没有定期。大小五个人要结伴同行,显然不容易,何况五人中还有没有满月的产妇和婴儿。
(7)、我拿起这几天断断续续读的《乱世佳人苏青》,一口气读完,还飚了一把泪,感觉苏青的经历太坎坷了!
(8)、我就知道一个网红,一直活跃在某论坛上,她虽然未婚生育两个孩子遭受过某些人的恶毒抨击,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她过得很自在,貌似钱多,生活丰富多彩,两个孩子包括她自己在内,吃喝穿戴很奢侈,两个私生子常常旅游,上各种高价辅导班……一点儿也不逊色那些“婚生子”,我感觉她很懂得生活——余生也短暂,没必要为感情的事情纠结太多。为此,她能马上结束一段感情后再投入下一段感情,绝不拖泥带水!男人对她来说,如她所言不过是“消费品”,看到她的言论,我只有羡佩了!别的不了解,我也不便多言,但是她活得自在快乐,这至少是事实,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周围的舆论也越来越宽容这种“未婚生子”现象了。相反那些苦苦挣扎在痛苦婚姻中,为了孩子强凑合的家庭,反倒更值得我等同情了。
(9)、后则是传授知识。孔子在拥有了无数知识后,他并没有把它藏着掖着,而是开始招收弟子,将这些知识传授出去,分享给天下芸芸众生,与此同时,一次又一次的“温故“使其发现了许多新事物。知新来自温故,这又是一次启发。
(10)、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际部一直致力于培养每一位学生成为对知识有饥渴,对世界有好奇的终身学习者。
(11)、《小团圆》《雷峰塔》《易经》被人们称为张爱玲的“自传三部曲”,多取材于她的半生经历。这几本书,是许多人写张爱玲传记的重要参照。后来,止庵又借鲁迅传谈到了他心中理想的传记写法:
(12)、当代作家林清玄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
(13)、她的才表现在写作方面,她把母亲和姑姑的对话,从叔叔的口中所听到的故事都记录下来,编写成一部部广为流传和受喜爱的小说,比如《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等等,她也有个怪癖,上学时期的她总会忘记写作业,每当有人问她时,她只是淡淡地说一声:“哦!我忘了”,她就是这样的。
(14)、注:张爱玲英文名:EileenChang,原名:张瑛(父母取名) ,生卒年月日: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
(15)、宁波城里也被战火波及了,日寇的飞机轮番轰炸,全家避难到乡间去。
(16)、止庵的感叹,既是出自对张爱玲的发自内心的热爱——因为爱,所以难以下笔;也可能是有感于市面上层出不穷的张爱玲传写得不尽如人意。
(17)、这热情和冷静,克制和终于放弃克制,大概就是戴建业推荐语的由来:
(18)、我认为大的悲剧不是宝玉这种明摆着告诉你我就是一个悲剧的,而是像袭人与宝钗这种看似美好结局中所夹杂的千丝万缕的悲剧色彩。就如袭人在后并没有得到一直想念的宝玉,而是讽刺般地嫁给了她讨厌和看不起的戏子。而宝钗即使得以与宝玉完婚,也仅仅是建立于黛玉的病逝。这样表面团圆的平淡结局中都包含着无数的悲情色彩。
(19)、爱玲笔下的人物大多属于保守内敛型。这个其实和张爱玲自己的感情经历有着一定的关系。
(20)、读不懂的文字,是难以有收获的。张爱玲的文字有点类似青春疼痛小说,可能会让青少年效仿张爱玲确实是民国的大才女,她笔下的文字确然是极美极精致的。
(1)、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话中表明了其对世俗名利渴望的同时,也透出些许落寞。女作家单调的一生中,还是会缺少些什么,比如真正的情谊。在她晚年的时候,所有了解她的人已经不在,而她这一辈子也极少体验过人间真情。她能做的,就是把那些缺失的爱写进她的文字里,为后人留下不可超越的篇章。有人说张爱玲的一生是不幸的,我却不这样认为。因为“是与非,粉与黑,她从未在意过,她也从未将自己定义成某人,她希望的不过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做真实的自己和难觅的一份懂得。”
(2)、可悲的是苏青没能赶上这个好时候,新中国成立后,她积极投入了思想建设领域内,为了搞好文化建设她不惜开始钻研起越剧来,从一个“门外汉”到一个优秀的越剧的剧本写作专家,还专门和越剧大师尹桂芳等多人合作过越剧剧本创作。
(3)、第教师好是名校出身,且有公办学校多年的工作经验;
(4)、看到书的标题,我还以为这是一本史书。出于对历史的热爱,及对共产主义的向往,我欣然买下了这本书。回家仔细一看,原来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细细品读,才发现这本书的主题关乎情,而非史,作者祭的不是苏联,而是自己的青春。
(5)、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不给别人麻烦却用孤独和才华给人留下更多真实、自然、坚持,做真实的自己。在她的作品中承载了她对世界的看法,她值得我们一直铭记。
(6)、认真做自己。那么,你终将在黑夜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舞蹈。虽孤独,却灿烂。
(7)、凝心定神,让跳动的字句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
(8)、在网上搜索张爱玲传,结果不下几十种。其中,自然也有几种严谨的传记,但多的是粗制滥造之作。近十年来,在民国人物(尤其是民国女性)传记“浪漫化”的演绎中,涌现出了为数众多的“文艺版”《张爱玲传》,冠以充满文艺气息的书名,不关注张爱玲的作品和张爱玲何以成为张爱玲,而津津乐道于张爱玲的爱情经历、传奇生涯。那些诸如“世间孤独,都是刚好”“我爱你,与你无关”“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等着你”之类的名字,肤浅、空洞而油滑,喜欢张爱玲的人自然会唾弃,对不了解张爱玲的人来说,读这种传记,简直是一种彼此的伤害。
(9)、她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那种享尽荣华富贵的舒适,只有一张床,简简单单地生活,写书,写文献。她描述自己的生活为“老鼠洞中的生活”,就是每天待在宿舍里面,基本不出门,偶尔要参加聚会也是悄悄的来,悄悄的走。有个粉丝戴小姐每天跟踪她,把她丢弃的垃圾都捡来研究,揭露了张爱玲的很多隐私,这让她的生气。之后她更加封闭了。
(10)、清代孔尚任在《桃花扇》中说:“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苏联祭》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在认识共产主义与国家国情等方面。它让我懂得了,历史终究成为过去,但它留下来的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它让我们开阔视野,留给我们经验教训,警戒着后人,并丰富着人类文明。
(11)、刘川鄂这部《张爱玲传》可能是迄今为止所有张爱玲传记中详细、全面的一部。其资料之详实,理解之透彻,得到了陈子善、冯天瑜等学者的称赞。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张爱玲传读后感400字精辟13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