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战文章
1、反战争文章
(1)、在这节点上,俄有人出面抗议、或网上恶搞俄征兵令,不排除美国背地里花钱雇水军所为的可能!
(2)、未来一周,我们将走进这本《荒原狼》,一起去探索黑塞笔下的答案。
(3)、我想让所有的事情都看起来合情合理,这样,我就可以幸福,而不是紧张。 我编了谎话,他们都很高兴,于是,我把这个悲惨的世界变成了一座乐园。
(4)、他们的思想与残酷的现实格格不入,他们难以合群,被迫变成了“荒原狼”。
(5)、妇女犹豫了一下,叹了口气,那只高举的拳头无力的垂了下来,妇女从怀里掏出一块用纸包着的面包,轻轻的递到伤号的面前。年轻的伤号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用惊恐的,带着泪光的眼睛盯着面包,不敢去接。直到妇女硬把面包塞在他手中,他才如梦方醒,抓起面包连裹在外面的纸都顾不上撕,就狼吞虎咽大吃起来,看得出他一定几天没吃饭了,饿坏了。
(6)、1910年,欧洲出版了一本超级畅销书《大幻想》,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它认为欧洲经济已经连为一体,战争的代价太大,打输打赢都不划算(事实证明确实如此),金融家更是和平的守卫者,会坚决地把战争拒之门外。《战争的未来》和《大幻想》都高估了资本家的力量。事实上,在1914年七月危机的时候,这些财主根本说不上话。从当时留下来的高层文件看,政治家们从没考虑这些财主的意见。他们可能会关心《泰晤士报》怎么说,但并不关心罗斯柴尔德怎么想。
(7)、日本战败后,川上清一被列为战犯,于被捕时自杀。 这些狂热的女人们,有人为鼓舞士兵的战斗意志,突击嫁给出征的士兵。
(8)、可是到了1890年,事情起了变化。俾斯麦下台了,皇帝威廉二世开始亲自掌权。威廉二世是个奇葩。他胆子并不大,绝非希特勒式的人物。但是他性格轻浮多变,喜欢出风头,到处惹事。而且还特别楞。楞到什么程度呢?举一个例子就知道。
(9)、他独来独往,好静,不善交际,极不合群。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他的的确确是一只荒原狼,一只从另一个世界来的陌生、野蛮,却又胆小的生物。
(10)、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当然是很多因素的合力。但论起重要的推动力,那就是两个:地缘政治和极端民族主义,如果要再加上一条,那就是政治家的误判。先说地缘政治。要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要追溯到1870年的普法战争。普法战争中,法国惨败,德意志帝国就此建立,改变了欧洲的格局。同时,它也附带产生了一件影响极其深远的事件:法国割让了阿尔萨斯-洛林。这件事是俾斯麦一生中大的失误。他在其他时候都很克制,比如打败奥地利的时候,就坚持不要一点领土。但是在阿尔萨斯-洛林问题上,他没扛得住国内的压力,逼着法国割了这块领土。为什么非要割这块领土呢?因为它有历史争议。本来这块土地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也就是后来的德国),大部分居民说的也是德语。路易十四的时候,法国把它占领了。站在德国人角度看,这属于光复故土,正义之举。但中间隔了一两百年,阿尔萨斯-洛林人早就觉得自己是法国人了,并不希望德国人来光复自己。
(11)、像我们上面举的那篇废话文学,一会说战争电影要大投资,一会说要真实,一会说要表现战争的残忍,一会说要人性,一会说要反战,后自己也说不清自己到底要什么,只能露屁股式的再吹捧一遍国外的“反战电影”以及国内《集结号》、《八佰》这种懂的都懂的电影。比起来,那些直球辱骂《长津湖》系列的人,到是清楚的表明了他们的愤怒在哪里。这里总结一下就是,他们不想看到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尤其还是正面表现志愿军如何顽强英勇,在战斗精神,素质和道义上彻底压垮美军的电影。为了拼命否认这一点,一些平台上重新发明史实的人也不在少数。或者退而求其次,就算拍了抗美援朝的题材,他们想看的也是用《集结号》的思路拍出来的电影。之前一直有传闻,某导演一开始确实想拿到《长津湖》的拍摄权,准备拍一部展现志愿军怎么在五次战役中惨败的电影。
(12)、对待每天堆积的尸体,731部队一开始只是拉出去秘密掩埋。但是,随着后期实验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尸体已经无法处理,他们索性建立了焚尸炉,每天都会将中国人的尸体拉进去火化处理。
(13)、当时世界各国都有很多这样的漫画,认为资本家发动了战争
(14)、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建立于智识上的痛苦无以复加,但是观众让《长津湖》成为不仅是中国影史票房第并且是世界单一市场第一的佳绩,这就证明,观众早就不是见风就是雨的好莱坞婢女了。
(15)、这是一个失去双腿的重伤号,他头上打着绷带,破烂的军装上沾满了血迹,脸上的稚气表明他绝不会超过20岁。面对扑面打来的拳头,他无力躲闪,瞪着惊恐的眼睛,发出绝望的哭泣。
(16)、当您在面对家庭与工作难题的时候,当您在需要职业道德与个人利益平衡的时候,七连的战士已经给出了答案。他们在列车上所看到的恢弘烈日、巍峨江山,以及在长津湖——水门桥一线中体会到的舍身忘死、舍我其谁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回望背后的亿兆斯民的牵挂,都已经给出了答案,革命为何,舍身为何。人一辈子都需要革命,依照什么是优美,而什么又是建立在残忍之上的崇高,选择什么是百年之后的正确的回答,什么是可以被人民记住的品性,敢于做抉择,正是一种人生的美。志愿军的战士正是如此。
(17)、日军专门花费巨资建立了冻伤研究室,实验人体在寒冷情况下从生到死的症状和过程。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记录人体在零下十度、零下二十度、零下三十度、零下四十度等温度下冻伤后到死亡的全过程。
(18)、实际直接的后果是造成更多的寡妇和没有父亲的孩子,这是违背人类情感的事情,是不负责任的选择,日本女人已经为军国失去了自我。
(19)、一是,再不撤退的话就被乌军包围了,想跑也跑不掉了;
(20)、他没有什么切切实实的工作,生活作息不健康。
2、反战文章第一人称
(1)、这个时候如果普京向外界表达参选意愿,俄罗斯国内支持普京的选民是否还会支持普京很难说,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俄罗斯国内的反对派,很可能会以普京主导的特别军事行动不利大做文章,乃至掀起倒普声浪。至于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很难说。
(2)、母亲送儿子上战场,让儿子为天皇尽忠,是无数日本家庭的剧本。
(3)、德国想要占领殖民地,主要不是为了经济目的,喀麦隆的黑人也买不了多少德国机床。它主要出于一种虚荣心:别的大国都有殖民地,那我也得有。管它有用没用,反正抢了再说,说不定哪天就有用了呢?
(4)、有一次,房东侄子邀请哈里去听一位知名历史哲学家、文化批评家作报告。报告人爱好虚荣,卖弄风雅,装腔作势,说些讨好听众的奉承话。
(5)、如果俄军撤出红利曼真的是口袋阵、真的是诱敌深入、真的是拖刀计的话。我认为乌军只要把手机打开、平板电脑打开,然后查一查红利曼周边的卫星图就一清二楚了。俄军跑路时留下的坦克
(6)、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海明威加入红十字会的救援队上了战场。在意大利前线,海明威驾车在输送补给品时不慎遭炮击受伤。在米兰的后方医院调节期间,他身上取出两百多块弹片,因此他被意大利政府授予银质战斗勋章。后来,海明威在米兰一个美国红十字会的医院工作,他早期小说《永别了,武器》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此。
(7)、正在看文章的各位朋友们,你们已经知道答案了。
(8)、千代子自杀件被报纸、杂志被广泛宣传,井上千代子成为 “日本妇德的典范”,被天皇赐予“昭和烈女”的称号。
(9)、“幸福在哪里?它不在月光下,它不在睡梦里,它在辛勤的耕耘中,它在知识的宝库里……”。“辛勤的耕耘,知识的宝库”这又说到在辛勤工作的前提下,还要用知识和智慧去创幸福。
(10)、在现代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大的转折点。俄国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都是源于这次大转折。在1914年之前,欧洲处于自己的巅峰时代,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然后这个黄金岁月忽然结束,欧洲开启了地狱模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动荡,一直折腾到1945年,才算大致尘埃落定。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底怎么打起来的?有很多种解释。比如说有种传统说法,说垄断资产阶级发动了这场战争,好攫取巨额利润。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就有很多人这么说,但这个解释经不起推敲,现在主流学术界很少这么说了。
(11)、罗曼·罗兰1867年出生于法国中部,1880年全家迁至巴黎。他于1889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史学系,不久来到罗马读研究生。从罗马回来后,在巴黎大学教艺术史,从此开始了写作,从1898年开始发表作品。
(12)、苏军在战胜入侵的德国法西斯的同时,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伤亡。这些老人,妇女和儿童就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当中许多人的亲人,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被入侵的德国法西斯杀害了。
(13)、茨威格丨人们对战争的恐惧是怎样转化成狂热的
(14)、此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
(15)、这世上有两类艺术家,这一类并不见得比那一类好到哪里去。这一类艺术家反映的是迄今为止他的艺术史,而另一类反映了生活本身。
(16)、史迪威夫妇不敢怠慢,他们立即飞赴法国尼斯着手打听有关肖恩母亲艾丽莎的消息。史迪威夫妇首先来到当地的市政厅。令他们十分意外的是,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线索。
(17)、战俘出现了,近了,更近了。围观的人群开始骚动,有人喊出打倒法西斯的口号,有人叫骂着让杀人的凶手偿命,接着人群潮水般地向前涌。负责维持秩序的警察企图阻止,马上被汹涌人潮冲得七零八落,后警察和士兵手拉手组成人墙,好不容易才将人潮挡住。
(18)、这些人被关入731部队后,会按照不同的年龄、性别以及健康状况进行分区关押,以便实验时进行针对性的选择。这些秘密实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比如冻伤实验、鼠疫实验、细菌实验等。
(19)、当然,伍百里伍千里伍们战功累累,根本不需要我们再论述其他,让敌人肃穆起敬这就够了。但是,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还需要面对这么一个难题,观众为什么还会有异议,第一部《长津湖》票房明明早就登顶中国电影史榜首,然而在某些评分网站、坐而论道的评论家眼里,非议多于体察、歪曲多于承认?
(20)、之前大部分的战争电影,还想着用欧美那一套移花接木的招数,一边国内要票房,一边要洋人的赞美。归根结底,他们不是想要和人民群众交朋友的。《八佰》中的士兵不可谓不伟大,电影的主创们偏要让他们守卫租界、用生命换英法租界中高端人士的平安。《金陵十三钗》中的民族大义,起决定性作用的居然是一个白人小混混。
3、反战文章题目
(1)、他穿着时髦舒适的冬大衣,服饰大方,但稍欠修整,胡子刮得光光的,头发剪得短短的,已经有些灰白。
(2)、那么红利曼俄军撤退谁担心呢?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发动战争的人担心了,毕竟这是又一次的失败了。我觉得他应该在担心四个问题。
(3)、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各个大国为了争夺殖民地、争夺海外市场、原材料供应,而发动的世界大战。这个说法有点道理,但也禁不起推敲。我们还是回到事件现场,看看战争怎么爆发的。粗略的一个线条,就是:奥匈帝国要打塞尔维亚;俄国说奥匈你要打塞尔维亚,我就打你;德国说俄国你要是敢打奥匈帝国,我就打你。然后其他国家一个一个被拖下水。奥匈帝国根本没有殖民地。德国只在非洲有点殖民地,跟俄国离着十万八千里。这几个国家完全没有海外冲突。如果要是为了抢夺海外殖民地,英国就应该跟法国开战。它们俩的殖民地犬牙交错,很容易有冲突。1898年,双方就在非洲闹过一次大的。英国想要从北到南打通非洲,把英属殖民地连起来;法国想要从东到西打通非洲,把法属殖民地连起来。结果在两条线的交点上,双方发生了严重冲突。不过法国很快就让步了。没过几年,英国和法国还成了铁杆盟友。事实上,对欧洲大国来说,海外殖民地并不那么重要。的例外可能是英国。其他的国家并不怎么需要那些殖民地。就拿德国来说,它的殖民地基本都是赔钱货。搜刮的那点税还不够养活派去的士兵呢。德国外交部殖民司的司长,在1907年提出的宏图远略就是让殖民地能不亏损。
(4)、三是,北约和美国不但没有停止所谓的拱火行为,还在加大拱火的力度。这样无限度地拱火下去的话,俄军还能不能取得胜利了。
(5)、第一次见到荒原狼,很多人会产生这样一种印象:
(6)、也因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小说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日本有位21岁的新婚妻子,在丈夫出征前夜,在丈夫身边自杀。她留下了一封遗书:“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如果让我说为什么而喜悦,那就是能在明天丈夫出征前,先怀着喜悦的心情离开这个世界,让他从此后不要对我有一丝的牵挂。”这个女人名叫井上千代子。她的丈夫叫井上清是侵华日军第十师团的一名士兵。
(8)、话说回来,从根本上来说,他们还是反战的。欧美资本家始终把人民群众当敌人,生怕他们不喜欢大洋房、大草坪、火鸡圣诞树,不喜欢两三百年以来不可动摇的国本,不喜欢天朝上国的梦。又怕他们真的造反,真懂这一套坑蒙拐骗无所不为的套路。因此,他们怎么用鸦片对待中华人民,就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我们讲资本家没有祖国,金钱利益就是祖国,可怕的是,我们当中有些人已经是精神胜利法,一遍又一遍忽视人民政权初创百废待兴的现实,忽视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的必要性。按照别人当世界警察那般的反战,归根结底,都是职场PUA,仔细看来看去,无非“听话”两个字而已。观众要听话交钱、人民要听话相信日不落、演员编剧要听话卖弄苦情换比弗利山庄的别野,更何况一艘航空母舰开到近海就得乖乖服软的国家呢?
(9)、2005年的一天,史迪威夫妇在海边散步。突然,史迪威的脚触到了什么东西。他挖开脚下的沙子,一只表面结满砂石和贝壳的瓶子赫然呈现在眼前。史迪威捡起瓶子摇了摇,用小刀轻轻剥去瓶子的盖子,一张泛黄的折成细长条的纸片从瓶子里掉出来。
(10)、我写了这个墓志铭:“这个美好的地球,我们本可以拯救它,但我们太他妈的卑鄙懒惰了。”
(11)、所有这些因素拼凑在了一起,欧洲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但是要点燃这个火药桶,还需要一根导火索,这个导火索就是著名的“七月危机”。
(12)、由于各自的侵略本性和地缘冲突,日本和俄国在历史上就曾经多次交战,双方互有胜败。满清末期,中国东北早先曾是俄国的势力范围,日本通过“日俄战争”才逐渐将势力侵入到了东北地区。
(13)、本书是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VONNEGUT)未出版的短篇小说集,精选了14篇短篇小说,秉承冯内古特一贯的幽默,每个故事都是一则寓言,用夸张幽默的手法再现了工厂、酒吧等地方发生的生活趣事。这些寓言式的故事优美耐读,充分体现了冯尼古特超乎寻常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读者在发现现实生活的不足的同时,也对理想生活充满了憧憬。
(14)、他不仅从图书馆带回整包整包的书,还常常从邮局收到寄来的书。
(15)、这是冯内古特创作力为旺盛的作品集,将人类在当今社会中变成了战争机器、科技产品、金融产品的傀儡的悲剧命运用嬉笑怒骂的方式呈现得淋漓尽致。
(16)、其实从事后看,威廉二世想要什么?他是个表演型人格,真正想要的并不是实际上的好处,而是在国际舞台上神气活现,威风凛凛。为了配合“世界政策”,德国搞起海军的军备竞赛。德国倒没有想完全赶上英国的海军,那太不现实。它是是接近英国的水平,比如3:德国人管这叫“跨越危险地带”。一旦达到这个水平,英国就算能打败德国海军,自己也损失惨重,剩下的海军力量不足以对付其他列强。这样英国就不敢打德国。
(17)、回过头来看,这场海军竞赛真是毫无意义。第一次世界的整个过程,双方就打了一次日德兰海战。剩下的时间里,德国人拼命建造的无畏级战列舰一直停在海港里,毫无作用,还不如潜艇管用呢。但就是这些无用的战列舰,把英德关系迅速搞坏了。
(18)、也就是说:肖恩早在1943年4月9日就牺牲了。那么,肖恩的母亲怎么样了呢?按时间推算,她应该是近百岁的老人了。
(19)、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在混乱中拼命挤过人墙,冲到一个受伤的战俘跟前举拳要打。
(20)、大门依旧敞开着,史迪威夫妇的眼睛湿润了。他们仿佛看到白发苍苍的艾丽莎老人仍旧坐在门前望眼欲穿。
4、反战文章1500字
(1)、——未来人人平等了,但你得带上“助残器”:让你不能比别人更聪明、更漂亮;
(2)、而天皇和那些战争贩子却在疯狂的挖地道,置国民的生命于不顾,只想着自己能不被杀掉。
(3)、鼠疫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恐怖的瘟疫,日军特意在731部队建造了一批适合老鼠生存的房舍。从老鼠身上提取出大量的跳蚤,放入关押俘虏和平民的牢房中。活人被感染鼠疫后,日军不仅会进行详细的记录,而且还会进行活体的解剖和研究,寻找可以调节鼠疫的疫苗用于自己的部队。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反战文章第一人称精辟6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