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信息资料
1、巴金个人信息和介绍
(1)、这是一个跨越馆别、地域,同时也跨越时间的展览。
(2)、巴金是一个悲剧的人物。软弱中有自省精神,在痛苦中思考,尽可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方式,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他是一个充满理想的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3)、1990年,获得苏联人民友谊勋章;同年获第一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4)、时间实在太快,巴金先生离开我们整整十三周年了。
(5)、巴金朋友圈里的悄悄话......|纪念巴金先生诞辰115周年
(6)、吴宽 :宪宗成化八年(1433)二月,吴宽终于考中会试,并且夺得第一名。按科举成式,会试后的殿试于三月初举行,而成化八年的殿试延至三月十五日举行。吴宽以一道出众的时务策,一举夺得第一甲第一名的桂冠。
(7)、“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感情。今天回顾过去说不到什么失败,也谈不到什么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巴金
(8)、徐陶璋 :字端揆,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9)、短篇小说集《复仇集》、《光明集》、》、《沉默集》、《神·鬼·人》、《电椅集》、《将军集》、《沦落集》、《小人小事》、《发的故事》、《长生塔》等;
(10)、而巴金是我们国家不可多得的一位文化名人,很有才华,他的文学作品成就很高,在文坛享誉也很高,巴金活了多少岁?他活了100岁,100岁的文化名人,我们都是很有印象的,之前对巴金了解不是很多,今天无意看到一段语录很震惊,巴金语录中说住了十载的“牛棚”,全文字如下:
(11)、大连市文博艺术馆地址:大连市中山区枫林街30号
(12)、这是李锐先生。在高级干部里面,李锐先生是率先写回忆录的人,他的《庐山会议实录》是重要的一本书,应该是传世之作。他的写作也是和当时巴金这些文人的写作构成了整体。我当时找他,是因为他写了一些杂文,我看到了,后来又写了小文章,我就找了他,变成了他的随笔集,后来就请他写了这本回忆录《大跃进亲历记》,守在陈思和与我主编的“火凤凰文库”。
(13)、▶ “四时花卉”独缺梅,如何为割配画作找“原配”?上博讲坛来揭秘→
(14)、周立民指着墙上的一幅黄永玉木刻作品说,这是他整理巴老东西时发现的,木刻夹在巴老的书中,问黄永玉时他自己也很惊讶,“巴老到底哪里得到的,是个谜。据黄永玉先生猜测,是萧乾先生送给巴老的。每幅画背后都有故事。”
(15)、 我觉得很奇怪,百思不解,这篇小说似乎在巴金研究界中一直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虽然Château-Thierry这个地名对一般的读者来说是一个陌生的,但是在研究巴金的“行内人”的眼中,它不同凡响,散发出另外一种光芒。而且这篇小说的发表载体不是什么不起眼的小刊物,而是《东方杂志》,在1920年代末中国文化界算是屈指可数的性刊物,今天也很容易看到。但据我管见,哪怕是研究这篇小说的专题文章,连说及“为容”和巴金之间关系的文章也似乎没有出现过。
(16)、而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
(17)、如果有一个历史学家要编写一部沙城的地方志或战争史,他不会从巴金的小说获得有益的信息,反而有可能从《Château-Thierry通信》取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来。但是,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历史学家由于其作为史料的无价值而丢弃的“垃圾”中,或许包含着另外一种“价值”;这种价值往往是不可视的。透视它、把它挖掘出来、给予适当的审美表现,就是只有文学才能担当的工作;觉悟到这一点,所谓“文学性”才有可能被把捉住……我在春天沙城漫步之余,以《Château-Thierry通信》为切入口,漫无边际地思考了这些与明媚的阳光和牧歌式的风景有点不协调的问题。
(18)、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图文传《巴金的世界》,相对全面展示了巴金的方方面面,以信仰、文学和生活三个世界串起其一生经历和成就。
(19)、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人要去面对的,比如我们这个时代人们要去面对的就是化身为房奴,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文人要去面对的就是文化成为路边摊,而娱乐却成了正统的舞台。
(20)、巴:开始看觉得滑稽,可是后来慢慢看,就不觉得,就习惯了。导演很花功夫,外国人演不容易,穿中国人服装。
2、巴金作者简介
(1)、这篇访谈虽然不长,但信息量很大,涉及了《寒夜》的修改与版本变迁、翻译与传播、改编史与演出史等等。今年是巴金逝世十三周年,对此略作钩沉,以为纪念。
(2)、以上谈到的都是从巴金先生这一方面说的。而说到大连人视界中的巴金,在过去的90年中,则不知道多少双眼睛在看着这位作家。
(3)、牛棚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一个棚子里有很多稻草,很潮湿,牛就住在这样的地方,夏天来了很多蚊子,冬天又很冷,而且牛是被拴着的,拉屎拉尿都在牛棚里解决,所以去牛棚牵牛放牛的时候,一到牛棚,什么苍蝇蚊子都乱飞,一股很臭的味道,根本无法住人,也只能住牛。
(4)、巴金一九九九年病重,二〇〇五年去世,这六年时间是在痛苦的状态下度过的。前几年插管还能吃,还能睁眼,还能握手,还能说,但实际上不能交流了。我有一篇文章就说,巴金大的痛苦是不能够写文章了,因为他一直在强调,要把心交给读者。但是作为一个脑子还清楚,他有话想跟读者说,但是又不能写,这是巴金大的痛苦。
(5)、巴金在抗日战争中后期写给沈从文的三封书信写满了他对友谊的忠诚、对文学的皈依,但结合巴金的生平与创作细察会发现,友情与文学只是他在践行“理想日常化”过程中用来跟世俗和自我战斗的工具。理想日常化道路的选择可以在精神分析视野下得到观察。巴金选择两种方式来解决自己面临的人格上的巨大矛盾:一是调和人道与享乐,给自己留出退路;二是高扬理想、信仰来拯救自己的软弱。这造就了巴金“软弱”而有韧性地反抗的姿态,也是巴金在当下能仍与时代“接合”的原因之一。
(6)、传记忆作《狱中与逃狱》、《我的生活故事》、《地底下的俄罗斯》、《我的自传》、《狱中记》、《一个家庭的戏剧》、《狱中十二年》、《回忆契诃夫》等;
(7)、在这次展览中,巴金故居也专为大连读者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品”,那就是10封不同时代的大连读者写给巴金先生的信(包括写给巴金女儿和身边工作人员请转巴金先生的)。在这里,大连长宏电器厂的沃野,是求购《随想录》的;在金州某部当兵的杨彬,信中给巴金讲了个故事:“我讲这个故事是要告诉你,你给广大读者的爱是永远的”;瓦房店市22中教师林述元2001年3月24日的信是向巴金倾诉读者之爱的:“自从十七岁那年,我含着眼泪读完了先生的代表作《家》以后,我便深深地爱上了先生的书了。尽管当时经济条件比较困难,但我也千方百计地积攒钱,到书店里把先生所有的书全买下来,废寝忘食地阅读”……作家和读者,多么纯洁而又真挚的关系啊。
(8)、彭启丰 :字翰文,16岁入官学读书,好学上进,誓效祖父,也做个状元。雍正五年(1727)会试第也夺得会元桂冠;殿试时,担任评卷的"读卷大臣"把他列为第一甲第三名,世宗爱新觉罗胤滇亲拔为第一。
(9)、2003年11月,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10)、关于《寒夜》的修改。巴金在《关于〈寒夜〉》中提到,“过去我已经改了两次,就是在一九四七年排印《寒夜》单行本的时候和一九六〇年编印《文集》后两卷的时候”,“我更喜欢收在《文集》里的这个修改本”。巴金在与孙道临的交谈中提到,《寒夜》“解放后,重版几次,我也改过一些”,这里指的当是巴金在1960年底在成都编辑《巴金文集》第十四卷时作的修改。关于这次修改,正如巴金所言,“主要是把人物性格写得更复杂一些,更丰富一些”,“主要是性格方面改过一点”。
(11)、2005年1月5日上午,上海市文联发动上海文艺界近300位着名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向海啸灾区捐款,得知此消息,刚刚度过101岁生日的巴金托人两次共送来6万元,代表这位老作家前去捐款的人留下的签名却是“上海作家李尧棠”,这正是巴金老人的真名。
(12)、1932年5月23日,长篇小说《雾》出版。1933年1月,长篇小说《雨》出版;5月,长篇小说《家》出版。
(13)、作者“为容”何人?如果相信小说所记都属实或在相当的程度上忠实地反映“事实”(自然这里就来了一个极为棘手的上述“虚实”问题,但是暂且不管它),小说中第一人称的叙述主体即主人公姓“赵”,那么作者姓名就是“赵为容”了(再说,文本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而在篇中一个地方“我”叫自己为“为容”,与作为文本的paratext的作者署名一致)。小说采用书信体体裁,全文就是写给“武大”的老同学“鲁星”的“书信”;还有一处,“我”把房东比拟为“我们海州北门街开杂货店的张老头儿”,那么“赵为容”是海州人吗?文本之外的信息更缺乏,寥寥无几。后来有一同姓同名人物撰写过两出独幕“教育戏剧”,还编过一本《民众图书馆设施法》,除此之外,我至今没有抓到任何线索。
(14)、——在沙多-吉里Chateau-Thierry思考的事围绕巴金的重新评价 ——何谓“文学性阅读”?“心”的寓言/理想的悖论 ——围绕林憾庐《无“心”的悲哀》、王鲁彦《灯》和巴金《我的心》的感想《随想录》的叙述策略和魅力 关于GracieFields所唱SonnyBoy(宝贝儿子)及其他 关于斯托姆原著、巴金译《在厅子里》
(15)、巴金研究在日本虽然没有像鲁迅研究那样有深厚的积累,然而,巴金的代表作品几乎均已被译成日文,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有丰硕的成果。在巴金思想研究方面,日报学者系统整理欧美无政府主义给巴金带来的影响。在巴金作品研究方面,我概括关于六部作品的研究报告。日本学者强调虚无主义与浪漫主义,以及他为革命事业奉献自我的自我牺牲精神,从内在数据意识和角度分析暗杀行为与自杀行为。
(16)、回到巴金的本质固然重要,但是回到巴金的现象,坚持巴金的现象,以便从中对美学的创造性刻画搜集丰富的形象和材料就显得更重要。启蒙群众与改造社会,自由思想与独立精神,言与行之间的矛盾纠葛,直观地、感性地、纠结地、执拗地展示在巴金日记中,也迫使巴金长篇小说《群》写作没有完成。巴金的生命经历是一尊研究多灾多难,曲折延伸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活化石,同时也是一部浸透文化回顾现代启示录,既然是活化石,要品味,要考古,要让巴金文本说话,要让巴金的经历和事实说话,这才是回到事物本身的路径。
(17)、巴金认为“文革”是中国的灾难,也是整个人类的灾难,他第一个提出来建立“文革博物馆”的构想。
(18)、关于汪文宣、曾树生、汪母,巴金在访谈中提到,“我觉得都同情,三个主角不能完全是好人,也不能说是坏人,但是我还是同情他们的”。其实,在《谈〈寒夜〉——谈自己的创作》中,巴金有更为详细的阐释:
(19)、巴金却说自己“不”。这个“不”,不是他在《随想录》中对自己灵魂的拷问,而是对自己的文学成就,文学生命:他说,他的作品,百分之五十是废品。
(20)、巴金晚年在上海的寓所里。(图片来源:新华社)
3、巴金的基本资料
(1)、艺典将于8月21日推出现当代名人墨迹、版画专场。除巴金批判资料和新塍新志初稿有、萧军、李敖、白岩松、吴小如、王琦等多位名人签名书,在现当代书画和版画方面,我们为您精心甄选了来自于不同时期的优秀作品,届时敬请关注~
(2)、在两位哥哥的先后去世,成为巴金心上沉重的创伤。直到上世纪80年代,巴金在回顾往事时,仍满怀悲情地对大哥之子李致说:“我感到痛苦的是,我两个哥哥对我都很好。他们两人都是因为没有钱死掉的。”“所以我也不愿过什么好生活。巴金谈这些话时,两度失声痛哭。
(3)、巴:据说拍了好些,后来篇幅不够,删掉了,一些和解的地方都删掉了。他们两个主要是生活越困难,人的脾气越大,所以他们情绪不好就吵架,生活不好也有关系。
(4)、清代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五岁的小巴金随同父母亲离开成都,沿着古驿道坐轿、骑马、乘船,来到了广元县。这儿山明水秀,北望秦岭、南视剑门,是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诞生地。
(5)、觉新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忍耐力,能够忍受命运的一切不公。他压抑着自己的痛苦,强颜欢 笑,从不在行动上有反抗,一切悲苦一个人默默忍受。他一切听从别人的指手画脚,丢掉了自己做人的基本权利,似乎他的存在只是为着证明着封建势力的强大。
(6)、10年前,位于武康路的巴金故居对公众开放,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文学地标,至今已有100多万人前去参观。
(7)、憩园讲坛|从奋斗中创造美、爱、力量——3月24日坂井洋史主讲:“五四的产儿”陈范予
(8)、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认为《巴金的世界》资料丰富,展现了巴金在作家、翻译家之外身为编辑出版家的鲜为人知的一面,以及巴金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动细节。
(9)、读完画册,今天的“后浪”们会发现,巴金的世界是博大的,从胸怀到能量;也是纯净的,他始终目标如真诚如初;更是朴素的,不论他有多大成就,总是轻轻地说:“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10)、巴:我也很高兴,上一次说起,我就觉得很好的,难得你有时间。
(11)、萧珊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她安静,但并未昏睡,始终睁大两只眼睛。眼睛很大,很美,很亮。巴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曾在《怀念萧珊》一文中写道,“我望着,望着,好像在望快要燃尽的烛火。我多么想让这对眼睛永远亮下去!我多么害怕她离开我!我甚至愿意为我那十四卷“邪书”受到千刀万剐,只求她能安静地活下去。”
(12)、这次展览是上海的巴金故居和北京的由巴金先生倡议创建的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主办的为期三年的全国巡展。这也是京沪两个与巴金先生关系密切的文学馆第一次联手举办展览。为此,中国现代文学馆提供了大量珍贵的馆藏。
(13)、巴金与沈从文是挚友,他们的交往从1932年开始,当时两人都已用手中的笔写出了名气,两人虽风格相异却相知甚深,他们之间存在着真诚、理解与宽容的氛围。在巴金艰难的那段时期,沈从文、张兆和夫妇不怕被牵连,依然打探巴金的消息,并在其夫人萧珊后的时间送去温暖——五页长信。巴金复出后,每到北京,必定要到沈从文家中看望他,沈从文去世后,一篇《怀念从文》便是两人生死不渝的友情的好见证。
(14)、关于《寒夜》的感情基调,巴金在访谈中坦言:“好像这是一部绝望的书,是一部悲观的书……实际仔细想想,还不是悲观的,是有希望的!”他在《关于〈寒夜〉》也有涉及,“这些年我常说,《寒夜》是一本悲观、绝望的小说。小说在《文艺复兴》上连载的时候,后的一句是‘夜的确太冷了’。后来出版单行本,我便在后面加上一句:‘她需要温暖’。意义并未改变。其实说悲观绝望只是一个方面”,“我给憋的太难受了,我要讲一句真话:它不是悲观的书,它是一本希望的作品,黑暗消散不正是为了迎接黎明!”
(15)、巴:改过一次,改动不大。主要是性格方面改过一点,说明我都同情。比如说主要人物汪文宣,有些人说他是窝囊废,我说他是个很善良的人。那个社会让这样善良的人,这样好的人,这样的老好人都活不下去,都这样子,说明那个社会应该崩溃了,应该改革了。我的意思就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写那个时代,来控诉旧社会。所以,我就说初有些人,我自己也是这样看法,好象这是一部绝望的书,是一部悲观的书,我自己当时也有点看法,有点影响,但是实际仔细想想,还不是悲观的,是有希望的!
(16)、小说描写的一个传统的封建大家庭的婚恋悲剧,成为整个旧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在这种传统的封建社会里,家不再是每一个人温馨的港湾,而是封建家长意志的体现。这部小说中令人心痛的故事,深刻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罪恶,好好的一个的家庭沦落到人人不合,四分五裂的地步警醒着我们。
(17)、巴金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激流三部曲》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家》的影响大。
(18)、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19)、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只剩下57元银元。萧珊从菜场买来价廉的小黄鱼和青菜,用盐腌起来,晾干。每天取出一点,就算全家有了荤腥蔬菜吃了。这两只菜,竟然支撑了全家半年的伙食。
(20)、《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4、巴金的所有信息
(1)、张书勋 :字在常,号酉峰,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考中状元。
(2)、觉新与梅表姐,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这三对恋人都彼此真心相爱,却因为祖父的意见而拆散,觉新与梅表姐相见而不能相认,觉慧与鸣凤生死两隔。祖父在临死前才做出了一点让步,答应了觉民,不再纠缠他的婚事。
(3)、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4)、1960年8月2日,巴金在给妻子萧珊的信中说:“我想在会后去北戴河住两天,顺便看看任幹和周立波。吴强准备一个人去大连。”当时巴金在北京开会,想休息一下,现在看来,这极有可能是巴金与大连擦肩而过的一次,他选择了离北京更近的北戴河。
(5)、巴金前期作品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热烈酣畅,平白真率才是其方圆。这种显示着“语句和生命是进合为一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6)、广元山高林密,云雾深处常有虎豹出没。一天夜里,广元山区有一个猎户抬来一只老虎,带着一脸惶恐地对老爷讲,他进山打猎,只想猎狼、豹、狐,却不想误杀万兽之王,未存心打虎,不敢冒犯虎威,怕虎对他报仇,没想到竟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没办法,才把死虎献给“父母官”以减轻罪过。巴金的父亲甚为感动,给了猎户许多钱,留下了这极不寻常的礼物。后来,死虎在衙门里躺了一天,才被剥了皮肢解。从此后,小巴金的父亲便多了一张虎皮作椅坐垫,而且常常有人到巴金家中要虎骨粉泡酒当药吃。后,只剩下虎的头骨放在桌上,有时小巴金的眼花了,会恍忽地以为是一只活虎来了,吓得他尖叫着连连后退。三十年后,巴金还记得小时候在广元见过老虎的老虎骨形状和猎人说话时的惶恐表情。他回忆说:“老虎死了后,还能使人害怕、受人尊敬,象老虎这样的猛兽,值得热爱……”
(7)、而他的精神遗产和思想命题,并不是放在博物馆里的标本,而在当下仍然有着生命力。
(8)、我不止一次看到有人谈到1931年至1938年间《泰东日报》副刊“文艺”发表和转载了很多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其中有郭沫若、胡风、阿英等人,还特别提到连载巴金的《家》《萌芽》等影响较大……这证明大连人对巴金的关注和偏爱。很遗憾,我一直未能去查阅原件,希望今后能找个时间,把这部分资料搜集和整理清楚。
(9)、展览以巴金先生捐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部分书信手迹为主,与作家简介、交往照片、赠书、赠物、相互评说的文字等有机结合,形成互文和补充,兼顾资料性与趣味性。
(10)、还不该来大连吗?更何况,还有一位大连的读者,现在天天在巴金先生的“家”里上班,他请敬爱的巴金先生和他的朋友们来他的家乡“走一走”,不是一件很高兴很欣慰的事情吗?
(11)、小说中塑造了很多成功的形象——进步青年觉民,敢作敢为的三哥觉慧,不愿屈就的丫鬟鸣凤,多愁善感的梅表姐,端庄大方的大少奶奶瑞珏,而刻画得成功、生动的形象,就是让人又恨又爱的大哥觉新,他在封建旧思想和五四新思想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12)、1983年起,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3)、陈初哲 :清代开国以来第五十一名状元,也是元和分县以来的第一名状元。这年,陈初哲年33岁。
(14)、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
(15)、手札涉及的内容既有创作编译、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方方面面,还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细节。比如,臧克家1977年10月12日致巴金信中,谈到巴金在1977年10月赴京瞻仰遗容期间与朋友严文井、卞之琳、沙汀等的会面情况。巴金1976年8月6日致李健吾信,则是唐山地震后互报平安、互通近况的信。
(16)、那么,巴金以沙城为舞台的小说如何?为了强化小说的“真实性”而依靠大量的能指,这种笔法是巴金所不取的。因此他的小说不能成为“导游书”。但是通过《复仇》所收几篇小说,我们还是可以深刻地领会到这座古老的小城市里也居然充满着被命运摆弄的人们演出的种种悲剧及其悲哀。
(17)、正如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所言,“今年是巴金先生逝世15周年,也是巴金故居向公众开放的第十个年头。在众多纪念方式中,阅读巴金是贴近的方式,这也是上海之巅读书会以《巴金的世界》开启‘上海’系列的原因。正因有巴老的事业、作品、精神,才有一代代追随者、传承人。作为文学、学术和出版的同道,我们还可以为中国优秀的作品在上海首展做更多的事。”
(18)、陆增祥 :字星农,太仓人。少力学,读书不辍。
(19)、顾鼎臣 :昆山人。弘治十八年(1505)殿试,顾鼎臣一举夺魁,成了孝宗朝的第六位状元。
(20)、新书|黄裳:《记巴金》——与巴金有六十年友谊的老友黄裳,记录与巴金的交往细节
5、巴金资料简单介绍
(1)、巴:所以主要是控诉生活在那个社会,满肚子的痛苦,满肚子的牢骚。
(2)、他特别提到,巴金故居这些年一直在做两件事,一是积极联动读者,二是做青年论坛,邀请年轻一代参加巴金研讨会,“每个作家都是一个世界,要进入一个世界,不容易的。我们如何把巴金研究提到一个高度——让更多读者和青年人亲近巴金?巴金故居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也让我们对杰出作家的研究,一直处在探索的过程。”
(3)、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4)、巴金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他与夫人萧珊的爱情是浪漫且令人感动的。他们相濡以沫28年,从未吵过一次架,在艰难的岁月里,彼此互相支持、互相关怀。1972年,萧珊被确诊患直肠癌,巴金因此而悲伤至极,他恨自己不能代替萧珊承受病痛带来的苦难,每当他回到空空的、静静的家,几乎要叫出声来:“一切都朝我的头打下来吧,让所有的灾祸都来吧。我受得住!”
(5)、昨天,在高书店——朵云书店旗舰店,《巴金的世界》新书式在林风眠、关良等等名家书画围绕下举行,这些书画,都出自巴金先生的收藏。
(6)、1959年生,日本东京人。现任一桥大学大学院言语社会研究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巴金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著有:《忏悔与越界——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巴金论集》《现代困境中的文学语言和文化形式》(与张新颖合著),译著有张炜《九月寓言》等。
(7)、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以精巧缜密的艺术构思和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特幽美、别具洞天的“鸟的天堂”的画卷。
(8)、韦君宜在九十年代中期出版一本回忆录《思痛录》,后来也有人把它和《随想录》比较,认为《思痛录》思考更深,而且更尖锐、更敏感。我想是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那个作品是九十年代写的,而巴金的是八十年代写的。
(9)、“上海”系列作为全新的重要板块,将以“上海”“巅峰”“”为核心标准,围绕上海题材、上海作者、上海出品的重要作品举办新书活动,挑选标准为该作品领域的作者或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人士以及有独创性的题材。
(10)、资讯|将我热爱的巴金研究坚持下去,以丰润自身之生命——青年论坛获奖学者感言
(11)、“我在写作中所走过的路与我在生活中所走的路是相同的。无论对于自己或者别人,我的态度都是忠实的。我愿意它们广泛地被人阅读,引起人们对光明的爱惜,对黑暗憎恨。我的文章是写给多数人读的。我永远说着我自己想说的话,我永远尽我在黑暗中呼号的人的职责。”——巴金
(12)、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同志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13)、八十年代,当时我在《北京晚报》工作,一九八六年,“文革”结束十周年之际,我们“五色土”副刊做了一个征文叫“难忘一事”,七千多篇来稿里面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谈“文革”的。只发表了为数不多的几篇。我觉得文章太珍贵了,就重新选了一些当年的红小兵的回忆,包括批斗吴晗,抄田汉家的回忆,编了一本《滴血的童心——孩子心中的“文革”》,我请冰心写序,冰心在序的第一行就谈到她刚读过巴金的《十年一梦》的文章。
(14)、首先,他敢于对现实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干预。《望乡》是早的几篇文章之一。大家知道一九七八年年底,一个重要的日本电影《望乡》在中国公映,电影写日本的一个妓女在东南亚的电影。当时电影公映时候受到很多批评,认为怎么把妓女的生活在中国来放映。我看到一个材料,有一个战士回忆,他所在的部队在星期天不准放假,就怕这些战士到城里看《望乡》。巴金从人性的角度,从真实的文学作品角度谈关于对《望乡》的想法,巴金开始对现实生活进行一些干预和思考。
(15)、——从20世纪40年代巴金致沈从文的三封信谈起
(16)、1986年10月,巴金连续用三封信“申明”他的意见。巴金在信中写道:“我想谈谈故居的事,一直没有工夫写出来。我的意思就是:不要重建我的故居,不要花国家的钱搞我的纪念。”“关于故居的事就这样说定了。不修旧宅,不花国家的钱搞这样的纪念,印几本《选集》就够了。”
(17)、那天上午,巴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约定的饭店。一会儿,一位梳着学生头、身着校服、闪着一双明亮大眼睛的女生出现了。她一眼认出了巴金,快活地笑着,好像见了熟人似的从厢房门口走了过来:“李先生,您早来了!”那一刹那,巴金心里的某根弦被拨动了……她就是萧珊,那年她18岁。此后,两人开始了长达8年的恋爱。
(18)、今天,还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亲近巴金。令人欣喜的是,巴金的影响力在“后浪”中不断延伸。他们热爱巴老,研究巴老,并以此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19)、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20)、到礼堂门口的时候,要凭票入场,他说我要进去。然后人家说你不能进去,你有票吗?我没有票。没有票就不能进。我就要进。他说那不行,你没有票怎么能让你进?他说我要不进去,你们这个会就开不成。他说为什么开不成?我是于光远,就这样让他进去了。他是用喜剧来回忆“文革”的。所以,我觉得关于“文革”有很多种写法,所以喜剧也是高境界,叙述方式可以不一样。但是这个时代,我们知道“文革”有很多很惨烈的,但是也有很多荒唐的,荒唐的用悲剧沉闷的语调写不出那种味道,但是像这种笑话式的,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反映它的方方面面。像巴金这个人写不出来,因为巴金是没有幽默感的,他不是一个善于聊天的人。而于光远是一个善于聊天的人,人和人不一样,但是对历史的态度他们是一样的。
(1)、据悉,朵云书院旗舰店开业一年多来,上海之巅读书会这一品牌活动已举办近40期。
(2)、八十年代,当巴金写《随想录》的时候,韦君宜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负责人。我亲身经历过一件事情。一九八二年我毕业之后分到《北京晚报》,一九八四年做一批作家近况的报道,当时我专门写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胡风、冰心、艾青、萧乾、聂绀弩、端木蕻良等这样一批人。其中有一篇写胡风,梅志告诉我,胡风正在写《胡风评论集》三卷本的后记,很长,几万字。我就把这个消息发了,发完之后,报社很快收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个公函,说我们还没有决定出这本书,你们为什么把这个消息发出来呢?那时候是韦君宜执政。
(3)、 一九一九年的春天虽然给世界带来了和平,但是过去的战争依旧像梦魇一样地压住全法国人的心。在玛伦河岸上一个小城里,那许多满身创伤的断井颓垣还在向人诉说它们悲惨的遭遇。战争虽然结束,人们还在痛定思痛地回想战争的情况。城南新开辟了一所公墓来埋葬远渡重洋战死的美国青年;还有许多人失掉了儿子,妇人失掉了丈夫,少女失掉了情人。失去了的幸福是找不回来的了,在这个充满废墟的小城里,一九一九年的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只是悲痛的回忆。
(4)、他是一个大写的人,爱祖国、爱人民、爱真理、爱正义,“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他从不放弃理想、追求、光明的呼号,用文字不断拷问着世人的灵魂,用作品给予了我们一个时代的精神。
(5)、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编的内部刊物《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85年第五期的作家访问栏,刊有《巴金和孙道临谈〈寒夜〉》,署名雯佳,不见于已出的巴金研究资料。谢文芬回忆道:
(6)、对于某一个作家的生涯和思想、某一部作品文本的审美价值、作家走过来的时代和社会及其文化背景等等进行“研究”,偶有新的发现或观点,就写成论文刊于学术刊物上;经过长年的辛苦经营,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就撰写一部有份量的专著公诸于众;有时研究者集于一堂而交流各自的成果,互相切磋学问……如此“研究”的“形式”已成为不容置疑的学术常识而体制化,是今天学界中人士习以为常的“规矩”。但如此“学术研究”原来是现代国家的意识形态机器此一框架内进行的制度化“研究”,与19世纪以来现代化的工程密不可分。由于其本质上的前提/局限,它无法超越现代国家意识形态,也无法将现代性的“价值”和国家的存在相对化。就是说,如此学术研究是有保留的意识形态运作,而它的完善,就为国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服务。
(7)、如果你感觉这篇文章某些地方对你有启发,值得分享和收藏,不妨勾一下你的手指,帮忙点赞收藏或是分享一下,这也是对我们长期以来大的鼓励。我们不敢每一篇都符合你的口味,但总有那么一篇适合你,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是用心在写,从未间断,都是用心在搞文学,传递更多文学信息,让更多人看到名人名言,让更多懂得去思考,去探索,去反省。
(8)、研讨会现场,一组大数据印证了巴金影响力依然在“后浪”中延伸。
(9)、巴:我的意思就是这点,后来,电影我也看过一遍,我觉得主要的大概意思导演还是理解,几个演员也表达出来了。
(10)、毕沅 :字秋帆,又字梁蘅,自号"灵岩山人",爱新觉罗·胤祈求滇帝的第八年,即雍正八年(173),毕沅出生于镇洋(今江苏太仓)。
(11)、巴:演《寒夜》也演的不错。香港的《寒夜》,我写了一篇文章,讲起其他都挺好,其他演员也不错。就是写中间纠纷,好像是婆婆和媳妇纠纷,就是没有举行正式结婚,婆婆看不起她。后来丈夫死了,妻子买了一个戒指到她丈夫坟上去,把戒指放在那里,刚好她婆婆也来了,两人见面了,妻子跟着婆婆回到乡下去了。我就说,我的意思不是这个意思,就是这样和解了。香港又翻成国语,在国内演了好几场。
(12)、根据新发现1937年《申报》等沪上报章所载新闻,上海仿古书店曾因大量翻印巴金、鲁迅、周作人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而被开明书店、北新书局联合起诉。这个案子提醒我们仿古书店出了一系列盗版书,但是一些作家以及其他文献,都没有把仿古书局的版本盗版性质注明出来,只有少数的注明是翻版书。它有利也有弊,他们出的茅盾的《子夜》印刷也是很精良的,但是翻版书和正版书,毕竟还是要区别对待,特别是在编一些书目的时候还是要注明或者做考证。
(13)、《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抗战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寒夜》、《第四病室》、《死去的太阳》等;
(14)、归允肃 :清代第十六位状元,字孝仪,号惺崖,江苏常熟人,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生于封建官宦之家。
(15)、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人民文学出版社拟出版《巴金全集》。起初,巴金不同意。编辑王仰晨几次来沪做说服工作,被王仰晨的热情和决心打动,一年后巴金终于同意了。
(16)、关于日本早的巴金作品的翻译及介绍 (附录)饭田吉郎编《现代中国文学研究文献目录(增补版)》所录有关巴金文献一览杂考两则 ——从一张老照片说起《巴金的世界—两个日本人论巴金》后记 《巴金论集》后记 后记
(17)、鲁迅谆谆建议,提出校改的意见;老舍留下便条,请巴金到全聚德吃烤鸭;“大姐”冰心耐心劝慰他“为什么总是这样忧郁……应该多亲近年轻人”……或温暖、或亲切、或真挚,细读下来令人动容。
(18)、肖复兴:作为读者,我喜爱他“蘸着自己的心血”写出来的作品,那里洋溢着善良、真诚、正直、朴素和广博的爱。我敬重他“揪出示众的首先是自己”的忏悔的勇气和品格,这是我们中国文人尤其缺乏的。
(19)、我知道有人会批评我浪费了同情,认为那三个人都有错,值不得惋惜。也有读者写信来问:那三个人中间究竟谁是谁非?哪一个是正面人物?哪一个是反面的?作者究竟同情什么人?我的回答是:三个人都不是正面人物,也都不是反面人物:每个人有事也有非;我全同情。我想说,不能责备他们三个人,罪在蒋介石和国民d反动派,罪在当时的重庆和国统区的社会,他们都是无辜的受害者。我不是在这里辩护。有作品在,他们自己的吹嘘和掩饰都毫无用处。我只是说明我执笔写那一家人的时候,我究竟是怎样的看法。
(20)、巴:演过的。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们那个时候无所谓,不一定举行婚礼,这是无所谓的。主要吵架还是当时生活,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生活太惨了,太苦了,好人受苦。
(1)、孙:这次中央台对台湾广播部让我来朗诵您的《寒夜》,我还是很愿意。
(2)、巴金先生一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有来过大连。但这并不等于大连不在巴金的视界中。
(3)、八十年代重要的一批老人,他们现在几乎都不在了,他们做的事情没有人再谈了,这是不公平的。因为我们这一代人都是那一代人付出了巨大的精神代价,才换来后来文化和思维空间的相对拓展。这时候我们对老一代人那时候做的事情,不能漠视,更不能淡忘。历史不是孤立的,年轻人的成长,和老年人走在前面挡风挡雨是分不开的。比如说巴金80年代的时候,有一些年轻作家受批评,像沙叶新《假如我是真的》、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水运宪《祸起萧墙》、谌容《人到中年》等这样的文学作品受到批评,或者评奖不能评的时候,是巴金写文章为之辩护。当时巴金德高望重,说话有分量,他实际上用这种方式为年轻一代作家的成长付出很大的代价,做出很多贡献。
(4)、周立民说:“我不知道,有那么多荣誉、头衔、议论、评价乃至传说,加在巴金先生的身上,我们是否还有可能拨开迷雾看清他;我也不清楚,今天的一切是否都是巴金先生想要的。所以,多年来,我总是试图把这个人还原到他当初的环境中,去看他的所思所想;同时,也把他放到我们当下的生活环境里,去体味他可能带给我们的生命启示。”
(5)、巴:那个时候确实是这样的,主要写知识分子的遭遇,我这个小说,情节很简单,就写了几个人物的性格。
(6)、细读巴金的战时散文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的特点,“抒情的迁移”后不是画面,而是引向理性,承载着不可消解的信念,其中美学的迁徙一直到后来的《随想录》作品。总而言之,考察巴金战时散文中所谓抒情的迁移,既呈现现代中国散文写作的抒情形态与美学,而且映照出近现代以来革命史,更是百年知识分子精神史的重要表征。
(7)、孙:关于《寒夜》。1961年我写过一篇谈《寒夜》,1981年还是1980年又写过关于《寒夜》的文章,1981年写的是近的看法。阙文他们拍电影,到医院去看我,我又谈过一次,所以谈不出什么。我觉得这篇小说,我还是喜欢的。主要人物都是很复杂的,性格比较复杂,我觉得都同情,三个主角不能完全是好人,也不能说是坏人,但是我还是同情他们的,我想通过这三个人物的命运来写那个时代,鞭挞那个时代,国民d的统治,就是这一点。解放后,重版几次,我也改过一些,主要是把人物性格写得更复杂一些,更丰富一些。
(8)、关于粤语版的《寒夜》。1955年香港华联电影企业公司推出李晨风编剧、导演的粤语版《寒夜》,吴楚帆饰演汪文宣,白燕饰演曾树生。巴金与孙道临在对话中都称赞吴楚帆的演技不错,巴金1962年在4月在《谈〈寒夜〉——谈自己的创作》中也曾高度评价吴楚帆的演技:“四年半前吴楚帆先生到上海,请我去看他带来的香港粤语片《寒夜》,他为我担任翻译。我觉得脑子里的汪文宣就是他扮演的那个人。汪文宣在我的眼前活起来了。我赞美他出色的演技:他居然缩短了自己的身材!”应该说,巴金对粤语版的《寒夜》印象是很不错的,只是对影片中过于强调汪母的封建思想持不同意见。
(9)、2019年12月22日~2020年2月29日
(10)、时间:2019年3月24日(周日)下午2:00-4:30
(11)、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2)、图书馆作为文献收集中心,对一生著书立说的巴金来说是一个令他向往的去处,每到一个城市巴金总会去参观、使用当地图书馆,北平图书馆、原上海东方图书馆、苏联契诃夫图书馆、德国莱比锡图书馆、法国里昂图书馆、日本长崎县立图书馆、瑞典国家图书馆、波兰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黄山图书室等都曾留下巴金的身影,图书馆在巴金的一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巴金大半生都在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奔走出力。
(13)、1936年,32岁的巴金以小说《家》而成为青年之心中偶像,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两方面已声誉卓著。当时追求巴金的人很多,但他全身心地投入事业,无暇顾及儿女情长。在给他写信的爱国学生中,有一个落款为“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给他写的信多,他们通信达半年之久,却从未见面。后,还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
(14)、巴金不仅爱读书。也爱藏书。他书房内四壁都是书,客厅里也顺着墙放着四个大书橱,连走廊、过道也有书橱。他的朋友也喜欢书。经常彼此交换着看。他买的书很杂。各种各类的书都有,特别喜欢那些有名家插图的精装本。书籍成了他宝贵的财富。晚年时,他多次向北京图书馆、母校捐出了自己心爱的书籍。
(15)、“看了展览内容以后,感觉这就是巴金的朋友圈啊。我们现在都有朋友圈,但是现在几乎没有人像巴金和他的朋友们那样相互写信,而且在书信往来中,寄托着深长的情谊、展开着深长的交流。通过这样一个展览,能够让我们深刻地领会巴金先生那一代人的风骨、精神。”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在北京展开幕式上说。
(16)、1922年冬,在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预科和本科班(英文)肄业。
(17)、粉碎“四人帮”以后,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巴金过去的着作,巴金心里很不安,便关照出版社不要给他寄稿酬。出版社如何处理这笔钱?在d委会上,大多数人主张以巴金的名义设一个编辑奖。知道巴金肯定不会同意,于是,在向巴金转述d委意见时,就说建议把稿费用来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编辑或作者。果然,巴金很快回信,说道:稿费就用来帮助作者吧,“设立奖金我不赞成,我反对用我的名字。”
(18)、资讯|巴老终于“来到”大连——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第十三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开幕
(19)、巴金先生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我并不是孤独的,我有朋友,我有无数的散处在各地的朋友。”
(20)、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1)、所以说巴金住了十年“牛棚”,想要揭露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很刺耳!大家读完这篇文章,有什么想法呢?特别是文章中的名言语录或是诗句,大家但说无妨,可以在留言区尽情谈吐,倘若我们看到感兴趣的话题也会参与,或是置顶。
(2)、在巴金的文字中,还有两次提到大连,虽然只是“提到”,但是,大连的城市特色却显现出来。
(3)、无政府主义思想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处女作的《灭亡》则把他反专制的憎和对人类的爱的这两面作了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后的《家》则更为直接的体现了他对限制个人自由的封建的主义的无情的控诉。
(4)、可以理解巴金在塑造利娜形象的时候,他获取了很多方面的资源。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个作品当中有着对俄国当时社会的丑态的揭露,可以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达到自己对中国现实丑恶的一种表达,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来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敬重,自己所写的是有理想的人,不是革命者,他们忠于理想,不停止追求理想。在利娜写作当中可以看到巴金在写小说的时候,一直秉持的那种理想主义色彩。
(5)、后值得一提的是,在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陈西禾导演的《家》中饰演过觉新的孙道临,2003年写过一篇短文,除了向巴金表达衷心的敬意和感谢,还表达过遗憾,“上世纪80年代初,经他的同意和编剧叶丹合作改编他的另一部小说《灭亡》为电影剧本,可惜未能投入拍摄”。
(6)、1985年,四川省作家协会给省委省政府写了报告,要求恢复巴金故居。巴金知道后不同意,说:“不要恢复故居,如果将来要搞点纪念,可以在旧址钉一个牌子,上面写作家巴金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就行了。”
(7)、沈坤 :宇伯载,号十洲,直隶大河卫(今江苏淮安)人,祖籍昆山,后徙居此。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巴金作者简介精辟14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