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吗精辟121条

海明威是现代主义作家吗

1、海明威是现代主义作家吗知乎

(1)、《老人与海》何等单纯。这是一个壮心不已的艺术家在创作生命接近终点时的后一次突围。它大概凝聚了作家一生中的全部经验——艺术和人生方面的经验。它像一首长诗,一曲长歌,在读者心头引起了深深的共鸣。

(2)、生命的无意义感在他快80岁生日时愈加强烈。甚至到他迈入90岁的时候,他还没有搞清楚活着的意义。1979年,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要同真正的死亡抗争了——不时有一种剧痛向他袭来。他还能活多久?他将会在哪一座城市死亡呢?他又将用哪种语言来迎接自己的死亡呢?

(3)、首先,体制内的娃,总是会在必读书单里碰到海明威和他的《老人与海》?鉴于海明威这些年渐渐有从神坛上被拽下来的趋势,国际学校的娃若不是对美国文学的脉络十分感兴趣,估计也就仅仅会和海明威的中短篇或者早期的《太阳照常升起》打个照面。

(4)、像吉卜林那样的才气。还得有训练,福楼拜那样的训练。还必须知道谁能写到什么程度,内心坚定不移,好比巴黎的标准量计永恒不变,免得假冒。

(5)、以下要说的是,如果要更加深入的去看待和探讨海明威,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讲还能做什么?

(6)、配乐:Offtowar-JamesHornerLengedsofthefall原声

(7)、(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早期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风格独特,文体简洁,在世界文坛很有影响。代表作为《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等。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7月2日开枪自杀。)

(8)、无法理解,是指小说通篇都是喝酒和醉话,不知道这些人物到底要干什么,女主人公布雷特的爱情观也让很多人感到不解。

(9)、我不想拿大海同他换县。他选他的县,我觉得一个县挤得慌,哪个县都挤得慌。可是他写一个县写得很好,我希望这个县永远使他称心如意。

(10)、在和友人迈耶的交谈中,海明威提到了这种痛苦。他觉得自己丧失了写作巅峰期持有的激情与诗意。《老人与海》只写了8周就基本完成,《太阳照常升起》的初稿也用了6周。可现在,对他来说,连写一个初稿都变得相当艰难。

(11)、「访谈」B07|  任晓雯小说是想象力的溢出,也是对语言的拓展

(12)、他们见面应当在写完作品之后,写的时候不要常见,不然他们就变成纽约的作家了。

(13)、海明威从斯泰因那里知道了斗牛,迷上了这个运动。每年7月,他呼朋引伴,召集自己的文学好友去西班牙观看斗牛。这个传统始于1923年,海明威与两位潜在的出版商,麦克阿尔蒙和比尔·伯德一起去西班牙。从西班牙看完斗牛回来后,两人都在巴黎为海明威出版了小册子。第二年海明威领队前往潘普洛纳的斗牛观光团规模进一步扩大,除了海明威两本书的巴黎出版商,还有作家唐纳德·斯图尔特和约翰·帕索斯。海明威领着斯图尔特好几次跳入斗牛场,被当地摄影师拍了下来。

(14)、不止一次,伍尔夫将生命的恐怖描述为“漫天扑地盖过我的波浪”,但她试图“打起精神去挤、去撞、去冲击”。在墓碑上,伦纳德为她刻下了小说《海浪》中的后一句话:“死亡是敌人。我朝你冲去,不屈服也不退缩。啊,死亡!海浪在岸边粉身碎骨。”

(15)、但当生命被引向1940年春天之际,伍尔夫又感到一种奇怪的焦虑。有那么几个月,伍尔夫似乎就住在悬崖边上。她经常和伦纳德讨论自杀问题。不过,当真正置身战火,当英国保卫战接近它的高潮时,弗吉尼亚的情绪却突然从一种担忧转变为一种安静的沉着。

(16)、“但是,他当然还是把我写进去了。”数年后她忧伤地写道。

(17)、《太阳照常升起》故事源于海明威1924年的一次旅行经历,书中的所有人物都有现实对应。但海明威在小说扉页引用了斯泰因的话,“你们是迷惘的一代”,宣告小说探讨的不是某些个体叛逆经历,而是一代人的精神迷途,这就为小说找到更大的意涵空间。

(18)、好作家是亨利·詹姆斯、斯蒂芬·克莱恩和马克·吐温。这不是为他们的长处排的次序。好作家不用排次序。  

(19)、衡量一个人的作品不在数量多少。如果你写了一篇又强烈又含蓄的短篇小说,人家读了就像读了一部长篇小说似的,那个短篇就能经久不衰,影响持久。  

(20)、在1922年那群奔向欧洲的文化流浪儿里,海明威无疑是幸运的一个,他已经预先拿到了进入神殿的门票。海明威的朋友将他介绍给作家安德森·舍伍德,后者刚写出《小城畸人》,正处于自己名望的巅峰。一面之后海明威就让舍伍德深信,这个年轻人非“池中之物”。舍伍德在1921年曾去巴黎短暂镀金,结识了斯泰因舍伍、庞德等人。他极力推荐本来打算去意大利写作的海明威转投巴黎,并给海明威写了几封介绍他认识的巴黎文学名流的推荐信。

2、海明威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吗

(1)、文学界呼唤的是斯特拉文斯基:光有新主题还不够,还要有一整套全新的风格和语调,完完全全地属于20世纪。这正是海明威的机会。他从斯泰因、庞德那里聆听的教诲,他从事记者养成的简洁笔法,他长久揣摩塞尚质朴、厚重的笔触的心得,这些终凝练成独特冰山体风格,发挥在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

(2)、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3)、作家的工作是告诉人们真理。他忠于真理的标准应当达到这样的高度:他根据自己经验创造出来的作品应当比任何实际事物更加真实。

(4)、可是一旦进了瓶子,他们就呆在里头了。他们出了瓶子会感到寂寞,他们不想寂寞。他们害怕孤独地维持他的信仰,害怕独自面对世界……

(5)、A组:2019年7月1日-7月20日(20天)(即将满员)

(6)、当一位作家略去他所不知道的东西时,它们在作品中像漏洞似的,在明眼人的目光中会显示出来。  

(7)、受到威胁的清教徒不愿坐以待毙,1920年通过的禁酒法案正是绝地反击。然而实际效果惨然,禁酒期间私酒泛滥。1925年,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甫一推出就持续热销,书中大书特书盖茨比在纽约岛上夜夜笙歌、举办穷奢极欲的晚会,新贵盖茨比的财富来路在小说后半部被揭晓——走私酒水发财,无异于年轻一代为清教道德唱的一曲挽歌。

(8)、美国小说家。一生经历过四段婚姻。曾在二战时参战负伤。著有《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等作品。1961年在家中开枪自杀。

(9)、对于她选择赴死之前所看不到的部分,我们只能猜测,透过她的小说和日记。但这毕竟还是不够真实。

(10)、这在当年和今天都千真万确。《太阳照常升起》透着小资产阶级的道德,小说揭示了这样一个世界:人们总是追求自己的欢愉,虽然他们的实际作为并不能为自己带来多少乐子。对于一些有社交恐惧的读者,这本书始终是满足偷窥癖的上选。在《太阳照常升起》的世界里,稳定、忠诚、平凡,这些价值观仿佛是来自一个清教国度的老古董,遥远而陌生。

(11)、神秘主义包含一种神秘的东西,和许许多多种神秘的东西,但无能并不是一种神秘。

(12)、《等待戈多》,又译作《等待果陀》,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1953年首演。

(13)、因为奥地利发射的一枚迫击炮弹,海明威成了意大利战场第一个受伤的美国人,他的名字登上纽约、芝加哥和老家堪萨斯的报纸。“227处,每一处伤都是一枚奥地利弹片造成。每枚都有0.22英寸口径的手枪子弹一样粗,一英寸长,相当于一截电缆打进了他的腿里。”《纽约太阳报》用一段海明威风格的速写,描写海明威受的伤。

(14)、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没有使用任何修饰成分,只是将动词、名词简单组合就描绘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场面。在这种质朴无华的文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深刻的艺术境界与艺术底,这种质朴的语言也使海明威的作品具有了更多的亲和力与真实性。

(15)、坎奈尔、勒布、杜芙·特怀斯登夫人,以及其他被海明威写进小说里的人,对《太阳照常升起》的反应都是清一色的愤怒和失落,只是程度有所不同罢了。这本书不仅把他们从巴黎到潘普洛纳的丑事暴露得淋漓尽致,还毫不避讳地把他们的私人背景直接套在书中人物身上。勒布发现自己成了讨人嫌的倒霉鬼罗伯特·科恩。坎奈尔被写成了科恩的美国女友弗朗西斯·克莱恩,一个因年华渐逝而陷入绝望的女人。特怀斯登变成了外表靓丽但内心苦闷的波莱特·阿施利夫人,小说把她永远禁锢在了“嗜酒的女色魔”这一标签下,而海明威后来也是这么描述特怀斯登本人的。他描绘了朋友们失败的婚姻、大学参加的体育活动、独特的口头禅,还有各种不检点的言行。

(16)、所有人都说他的语言是简约的,是电报式;他经营出很多的“艺术空白”,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我同时又觉得他写了很多自己过分感兴趣、一般读者却不一定感兴趣的场景和意思——这时的海明威很饶舌。我们之所以可以忍受,是因为他的强烈的“海明威式的热情”感染了我们。他常常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在生活中、在写作中。这也显得单纯可爱。

(17)、尽管“一战”后美国对欧洲已经取得经济上的优势,并开始向全世界输出爵士乐队、金融专家、好莱坞电影和政治见解等大众消费品。但在精英的文学艺术领域,美国知识分子依然如同五十年前的俄国前辈般,匍匐在欧洲辉煌历史的脚边,无法洗刷地自卑。

(18)、「主题」B04|  晚年福克纳:不断坠马的伟大写作者

(19)、而对于“作家海明威”,战争的更大影响在于赋予他一笔自带严肃性的写作资源。海明威的多部长篇小说都以战争为主题。他曾对作家菲茨杰拉德说,战争是所有写作主题中有价值的。

(20)、除了哈德莉,这些人后来都被海明威写进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

3、海明威属于现实主义作家吗

(1)、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常常被初中老师拿来用作一种“精神食粮”。少年,读《老人与海》,吸取一些男性气概,一点不畏艰险的精神,或者是在困难和毁灭性打击面前永不气馁等等。

(2)、「主题」B05|  海明威枪声响起之前/ 马尔克斯消失的记忆与碎纸机

(3)、如果你摇晃一瓶香槟,摇得足够猛,塞子就终将以爆炸般的力量冲出来。当各方面的压力积聚到不能忍受的地步时,造化给了海明威一个为幸运的突破口。这次机遇实际上是这样的:一个放荡、沉溺酒色的英国女贵族,前来男人圈里寻找临时情人。当杜芙·特怀斯登夫人出现在巴黎时,一切对海明威来说都不一样了。

(4)、作品着重表现人的心态、心理活动过程以及人的心理活动障碍。作品中的人物没有鲜明的性格,作品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

(5)、2011年,张炜凭借耗时20余年所创作的七百万余字小说《你在高原》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6)、黑人作家哈利,《根》,描写黑人昆塔从非洲贩卖到北美,悲惨,奋斗历史,是美国非裔斗争,美利坚种族大熔炉的写照。

(7)、《芝加哥论坛报》写了一篇报道,描绘斯图尔特撞翻了,“世界大战英雄”海明威前去救他,但接着也被牛顶了的场景。海明威显然很在意报道,他特意给《多伦多星报》写了一封信,解释那篇报道说错的地方。

(8)、编者按:张炜,当代著名作家,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9)、什么事情使你内心激动,你就要琢磨清楚使你激动的究竟是什么,每个细节都要记清楚,这样就能把实际情况写明白。

(10)、《墙上的斑点》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一部意识流小说。

(11)、在后的几天,为了阻止海明威真的自杀,玛丽把他的猎枪都藏起来,锁在了地下室。不过,她没有把钥匙藏起来,她说,自己不能“剥夺一个人使用自我财产的权利”。究竟是与衰退的大脑和身体对抗,还是干脆地结束生命,终选择的决定权,也完全在海明威自己。而且,对他这样一个已经塑造了几十年硬汉人设的作家来说,无论什么选择,似乎都是强硬的。

(12)、海明威小说的语言特点:海明威有着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常以简单的词汇表达复杂的内容,用基本词汇、简短句式等表达具体含义,用名词、动词来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丝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13)、体验时间:2017年12月30日——2018年1月29日

(14)、他们由陌生人供给衣食住,由陌生人指挥,学会随波逐流,不问明日,沉迷旅行、危险和刺激,然后,突然有一天战争结束了。这些人回到自己的国家,发现曾为之而战的正义已经分解成为利益争吵不休的政客、石油大王和钢铁大王。

(15)、但如果老是写他不了解的东西,他会发现自己在说假话。他说了几次假话之后,无法再诚实地写作了。

(16)、今天,Leo带大家以一种比较粗糙原始的概括的方式,来聊一聊少年读海明威要怎么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7)、海明威终返回巴黎,在1925年9月完成了小说的第一稿。很快,他把成稿命名为“太阳照常升起”,这是从《圣经》中借来的一句话。海明威知道他正握着一只烫手的山芋,而这也是他驶出文学死水的船票。

(18)、如对《老人与海》中老汉用鱼叉制伏大鱼的情景,作者描述为“老人放下钓索,把鱼叉举得尽可能地高,使出全身的力气,加上他刚才鼓起的力气,把它朝下直扎进鱼身的一边”。

(19)、作家还必须聪明,不计名利,尤其是要活下来。

(20)、回想1917年,当过救护车或军用卡车司机的作家可以开出一长串,除了有名的海明威和多斯·帕索斯,还有后来写丧尸小说的威廉·西布鲁克,后来成为著名诗人的E.E.卡明斯……正如考利所言,是救护车队和法军运输队为一代作家提供了大学补习课程。如今再看这些名单,海明威无疑是其中有影响力的一位,这离不开他有意识地用个体写作实践并回应文学观念的更新、将个体经历嵌入时代情绪的做法,以及必须承认的极其成功的自我营销。

4、海明威是不是现代主义

(1)、回忆一下声响,说了些什么话。找到产生感情的东西,找到使你激动的行动。然后写下来,要写清楚,叫读者也看得见,能产生与你同样的感觉。

(2)、(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父亲是乡村律师和店主。吐温曾做过排字工人、舵手。以写幽默作品著称。代表作为《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索恩历险记》,后者被誉为“美国文学的起源”。)

(3)、这样的写法,就是海明威所说的冰山理论了。事实上,我以为,这种方式,还是在短篇小说中,会更有力量和效果。在长篇中确实会随着叙事的展开而变得散漫,而变得雾蒙蒙的。

(4)、但这句话确实概括,甚至升华了小说中人物的行为,让那些醉酒、涣散和消沉,有了水平面之下的意涵。

(5)、在战争中,让人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无所不在的死亡的威胁,它像巨大的阴影覆盖在你的生命之上,让你无法像普通人那样思考。海明威对战争的这种直接感受,促使他形成了冷静、无所谓的叙事口吻。既然死亡无法躲避,那就只能用无所谓的态度去面对。在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下,“逼出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战争状态中的人的处境几乎无法用正常语言可以形容,因此海明威“写表面的平静,为的是暗示底下的惶惶不可终日。”只有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读懂《永别了,武器》中那些看似没有缘由、甚至无聊的对话。

(6)、进入21世纪,碎纸机加速了马尔克斯的衰亡。

(7)、寻找“冰山理论”的起因,离不开历史大背景。二十世纪之交,现代主义潮流在文学、绘画等领域兴起,影响至今。当时的艺术教母格特鲁德·斯泰因对文学和艺术的革新有着重要作用。无论是毕加索还是海明威,都是她家的常客,他们的画作和小说也因受到斯泰因的赏识而逐渐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8)、这像是一幅伍尔夫生命轮廓的隐喻。对生命热度的炽烈渴求,一旦触及背景深处的灰色,那光亮的强度就消退、暗淡下去。只是在写作的反照中,伍尔夫才收获了另一种灿烂。

(9)、1925年,海明威26岁,踌躇满志,同时一文不名。

(10)、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描写美国小镇白人家族兴盛史,标准美国佬形象。

(11)、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在一个普通日子的平常瞬间,抬头看见墙上的斑点,由此引发意识的飘逸流动,产生一系列幻觉和遐想。

(12)、他的工作准则在巴黎远近闻名。任何来到他常去的丁香园咖啡馆,以送祝福之名在他写作时对他“瞎咧咧”的人,都应该去见上帝。他痛斥那些装模作样的“作家”,他们在圆亭咖啡馆(LaRotonde)之类的地方挥霍大量的时间喝酒、说闲话。海明威把写作放在第一位,此外一切都是次要的——包括哈德莉,以及他们在巴黎之旅开始两年后生下的年幼的儿子。海明威的另一个儿子帕特里克曾说,在父亲看来,“家庭生活是成就的敌人。海明威曾说过好几次,做个好丈夫、好父亲……书评人在评论你的书时,不会(把这些)算作你的成就”。

(13)、黑暗是从什么时候降临的?11月23日,她写完了《幕间》,小说的收尾对她始终是一段危险期,但整个12月她似乎一直很高兴。直到1941年3月24日,伍尔夫写信说她不想出版《幕间》了。那时伦纳德明白,她的状况又变得危急起来。但已经无法挽回。

(14)、美国的大学生们欣然地接受了“迷惘的一代”的标签,《了不起的盖茨比》曾经为时代定下的纸醉金迷的爵士基调,终被后来居上的海明威改写。巴黎的旅馆挤满了因《太阳照常升起》而来的人。战后一代的形象,也由菲茨杰拉德笔下的派对动物,转变成海明威笔下退役老兵。

(15)、“这些人初见海明威时,他们不会孤立地看待他的作品,而是同时关注作品和海明威本人。”瓦莱丽·海明威说。她是海明威晚年的助手,后来成了他的儿媳。“海明威是魅力非凡的偶像,但他不是那种卖弄魅力、无所事事的人,只有当他有目标时,他才有魅力。”

(16)、阿根廷作家,其作品反映了“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学的非现实感”,被誉为“作家们的作家”,对中国文学影响巨大。

(17)、越是好作家,他们说到他们自己的作品的时候越少。乔伊斯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只肯对愚蠢的人说明他在做什么。  

(18)、尽管身在祖国,他们感觉无处而去。他们与父母推崇的生活方式相距甚远,与昂格鲁-撒克逊悠久文学传统也失掉了同步呼吸。一战中服役于法军运输队的马尔科姆·考利感慨,“战争让我们在精神失了根。童年之乡已不存在,但又不属于任何其他地方。”

(19)、「主题」B06 |  两个博尔赫斯在梦中的相遇/ 伍尔夫这漫天盖过我的波浪

(20)、那些充当了《太阳照常升起》角色原型的人,他们的生活被小说的成功打乱了,再也无法回归过去。于是小说出版前的岁月“被我们中的一些人称作‘B.S.’(指BeforeTheSunAlsoRises,在《太阳照常升起》之前) ”,凯蒂·坎奈尔回忆说。“A.S.”(指After,在《太阳照常升起》之后)纪元到来后,一些人的生活成了海明威雄心壮志的牺牲品。小说中的人物将像鬼影一般终生纠缠着坎奈尔、勒布等人。不过对海明威来说,和几个朋友翻脸,都是成功附带的损失,没什么大不了。

5、海明威是现代主义还是现实主义

(1)、现在,他的记忆力已不能和写作《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时相提并论。几年前,马尔克斯被检查出了淋巴癌。医生给他看了一张黑乎乎的器官透视图。他当然看不出来那图像在医学上意味着什么。医生告诉他说这是恶性肿瘤,的好消息是没有扩散。一周里,马尔克斯又做了两次检查,结果都很吓人。周末回到家里的时候,马尔克斯确信自己马上就要死了。

(2)、“这真是篇不赖的小说,”他给一位编辑朋友写信时说,并且补充道,“那些杂种评论我时不是常说‘是啊,他能写点儿优美的小段子’吗?让他们看看自己是多么有眼无珠。”

(3)、他后来说,那时候他甚至会去偷袭卢森堡公园里的鸽子,逮住了就拿回去炖了。他总是一天不吃饭,在河边一家公共浴室洗澡,向每一个人借钱……

(4)、报名时间:2017年12月25日——2017年12月29日  

(5)、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6)、描写战争的作品,没有比托尔斯泰的作品更好的了,那是一部鸿篇巨制,其中描写的全部战斗和战役都能剪裁出来独立成篇。

(7)、但更深处的,还是要回到那两个字:「迷惘」。海明威从斯坦因那里借来了这个句子,「你们是迷惘的一代」。但他自己并不认同。他认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迷惘,不是只有他们才这样。

(8)、他有一个无法医治的大毛病:他经不起重读。你再读一遍他的作品的时候,你一直意识到你在读头一遍的时候他是怎么欺骗你的。  

(9)、进入死亡的道路漫长。医生选择用化学调节的方式延缓它,从而让这后的旅程看起来像是尚有些许生机的归途。马尔克斯则急于用更多的文学作品填充它,避免让后的年月变成一段虚空的弥留。不幸的是,这两种对抗死亡的方式似乎没有办法共存。那段时间的化学调节让马尔克斯大脑里的许多神经元细胞破损了。尽管有电脑的帮助,但思维的迟钝还是让写作变得困难。

(10)、为了解释《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杨照回顾欧洲看待死亡的历史,为亨利和凯瑟琳爱情的极端热烈提供了思想根由。

(11)、哥伦比亚小说家。作品风格受胡安·鲁尔福、福克纳、格雷厄姆·格林等人影响。2012年,他的家人向媒体确认,马尔克斯已经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无法写作。

(12)、除此之外,杜芙·特怀斯登夫人的另一位情人哈罗德·勒布也跟来了,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来自于一个有钱的犹太人家族,和海明威在巴黎有一些交情。

(13)、(福克纳(1897~1962),美国作家,是一位庄园主的儿子。初期写作得到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帮助。代表作为《喧哗与骚动》。他擅用意识流和时序颠倒、象征隐喻等手法,对世界文坛有较大影响。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4)、每个作家,他们的生命不仅与世上强有力的事物纠缠在一起,譬如风暴、激情与黑暗,也和这世上尤为艰难的事业——写作——缠绕在一起。无论是福克纳还是海明威,他们都同时忍受着生活与写作的双重煎熬。就像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千百次地重复一个动作:搬运文字的巨石,滚动它,并把它推至山顶;几秒钟后,巨石又向着下面的世界滚下,他们于是又向山下走去。正是在这样的象征里,作家们超出了自己的命运。

(15)、也要记住这一点:一切蹩脚的作家都喜欢史诗式的写法。  

(16)、或者说,真正的意识世界是复杂、晦涩,难以言明的。即使意识流模仿了人类的思维,但它毕竟只是模仿。海明威同样看到了人心的深渊,但他也看到了语言的无效。他安排他的人物滔滔不绝地说话,但所说的总是没有营养,没有重点的闲聊。这也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说废话。

(17)、生命中的后两年,博尔赫斯被诊断为肝癌,但他的焦虑没有了,他愿意坦诚接受自己的命运,甚至带着一种急切的渴望期盼着死亡。他拒绝进行化疗,希望顺其自然。

(18)、得到了文学界内部承认的海明威,目标是进入主流读者的领域。1920年代的美国,阅读长篇小说依然是普通人流行的娱乐方式之一。人们排队在火车站,只为了第一时间拿连载菲茨杰拉德小说的《纽约客》。要想打入普通读者,必须靠长篇小说。

(19)、作家写小说应当塑造活的人物;人物,不是角色。

(20)、在海明威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佳英文小说"中。

(1)、更糟的是,博尔赫斯的失明症愈来愈严重。在他看不见的那段日子里,尽管他很努力地想尽一切办法去感受活着的感觉,可无意义感还是几乎吞噬了他。

(2)、后来,这种写法启迪了很多作者,比如塞林格和卡佛,甚至美国的硬汉派侦探小说,也从海明威这里找到了灵感。所谓的硬汉,就是两个字:不说。甭管遇到什么事,都扛下来,保持沉默,不喊痛,不流泪。这种男性气概的美学,在侦探小说中发展出了一种迷人的人物形象。但在海明威这里,不说首先是因为无法说,是因为语言的无效,无法表达现代世界的种种状况。这是比硬汉更大的部分。

(3)、尽管有贵人相助,自己也在努力拼搏,但海明威就是无法取得突破。到了1923年,他快要被逼疯了,似乎每周都会有一篇菲茨杰拉德短篇新作问世,但就是没有人愿意发表海明威的小说。后,巴黎几家由美国侨民经营的小出版社出版了海明威的两本小书,其中收录了他的一些诗、随笔和短篇小说。这两本小书很好地展示了他革命性的新风格,但是并没有为他赢得什么读者;实际上,它们流入市面的数量,加起来也没有超过500本。

(4)、这是他第无数次用这种方式考验自己面对现实的强硬程度。

(5)、海明威,是人渣还是硬汉?不要轻易下判断。开卷有益,我们先读上几本书。

(6)、海明威有着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常以简单的词汇表达复杂的内容,用基本词汇、简短句式等表达具体含义,用名词、动词来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丝毫无矫揉造作之感。从句式上看,海明威常用简短的陈述句进行语言表述,他认为没有必要用文字修饰雕琢来哗众取宠,只要将事物描述清楚就行,其他的则由读者来决定。

(7)、假如你要知道一部作品到什么程度,那么你就编选一部选集,把它试加剪裁吧。

(8)、所以,在这一期主题中,我们关注作家们后的生命状态,试图从他们对阅读、写作、爱情、政治、人性、死亡等问题的终见解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这些作家包括与命运与死神坚持不懈地做着斗争的福克纳、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等人,也包括突然选择自杀的海明威、伍尔夫等人。很难说,在面对相似的人生境遇时,谁的选择更为明智,因为即使是主动赴死,也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脆弱。而脆弱,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摆脱的生命状态?

(9)、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10)、充满暴力、鲜血和死亡意象,构成了贯穿作家一生的“硬汉子”精神。《印弟安营地》中的印弟安男人、《打不败的人》中的斗牛士曼努埃尔、《五万元》中的拳击师杰克、《弗朗西斯·麦康贝短暂的幸福生活》中的主人公都是硬汉子形象。其特征是蔑视死亡,勇于迎接死亡。

(11)、语言能力的退化让海明威的痛苦更加剧烈。这是所有作家的诅咒。他患上了健忘症和重度抑郁症,再加上长期酗酒让他不得不忍受肝肾疾病的侵扰。1960年,海明威入院调节,同时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他目前的状态是,连给肯尼迪总统的演讲词写几行句子都做不到。

(12)、没人会怀疑海明威是个彻头彻尾的硬汉。年轻时,他在欧洲当拳击手;用高硬度的句子写小说;听到有评论家对自己的小说表达不满后,冲到编辑部给那个记者来了一套擒拿;给评论家起了一堆“尸检官”“呆鹅”的绰号;喜欢斗牛和打猎,还被公牛的角刺伤过;一个枪支爱好者,在古巴的家门口展示用于自卫的双管猎枪;站着用削尖的铅笔写作,每天挖下几百个词。他是人们崇拜的作家,也是人们恐惧的作家。在晚年,美国人把他形容为“一头衰老的公牛”,想象着他可能会在气喘吁吁中站在原地结束生命,没人能想到他会开枪打爆自己的头颅。而在海明威眼里,他一直觉得朝嘴里开一枪是个结束生命的方式。

(13)、中国结婚率创近10年来新低,“结不结婚,自己说了算”

(14)、现在,你过分操心别人如何看待你———也许是因为你年轻。可突然,你会发现,别人主要关心他们自己给别人产生什么印象。反正,你要忘掉自己……  

(15)、他的短篇不像其他作家写得那么即兴和轻松,所以每一篇都很沉,包含了无尽的内容。

(16)、好的创作是真正的创作。如果某人创造一篇故事,忠实于他所了解的生活的知识,而且写得有意思,那么他创造的东西会是真实的。

(17)、毕竟,他要掀起一场文学革命。革命嘛,不掉几个脑袋那还叫什么革命。

(18)、这本小说几乎复刻了真实发生的一切,那趟充满了饮酒寻欢,宿醉和争风吃醋的旅程,被永久定格在了小说之中。

(19)、他想起了1954年的那次经历。在马什,他和玛丽搭乘的飞机在跑道上失事起火。他帮助妻子从窗户逃出去,但自己的身躯太大,没办法钻出去,他只好用头撞击舱门。等海明威撞开舱门冲出去的时候,他已经头骨破裂,第二天早上,脑脊液浸湿了他的枕头。一些媒体没有得到海明威逃生的消息,相信他已死了,于是登出了满是赞誉之词的讣告。这让他觉得,如果自己在那个时候就结束生命,倒不失为一种成就。

(20)、但这年夏天,他还是安排了一场去潘普洛纳圣佛明奔牛节的旅程。

(1)、小说中的人物不是靠技巧编造出来的角色,他们必须出自作者自己经过消化了的经验,出自他的知识,出自他的头脑,出自他的内心,出自一切他身上的东西。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海明威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吗精辟12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