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剧的俗语以及成语精辟90条

关于京剧戏曲的谚语

1、关于京剧的用语

(1)、由原始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中国有一个不同于西方的特点:西方是随着阶级的出现,原始的氏族血缘组织也就渐渐解体了;而中国却长期保存着这种组织的残余形式,并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农村组织。与此同时,历代农村里往往保存了从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歌舞。《论语·乡d》说:孔子在每年“乡人傩”的时候,自己也恭恭敬敬穿起朝服去参加。这个“乡”,是指孔子出生的老家,也就是他的氏族所在地。这个“傩”,就是每年年三十所举行的逐鬼除疫的仪式。战国时代屈原的《九歌》,就是楚国民间祀神歌舞的歌辞。汉代关中地方的民间歌舞,见于记载的有《东海黄公》;南北朝和隋代,北方有《钵头》、《大面》、《踏摇娘》,南方也有《狮子舞》及胡公、昆仑等角色的歌舞。唐代更把这些歌舞加以提高。北宋有《迓鼓舞》,南宋有《旱船》、《竹马》、《花鼓》等。这种歌舞的特点是:①农民在节日才演出;②是业余的;③是在广场或队伍行进中表演的;④载歌载舞,装扮成人物来表演,但还没有构成完整的戏剧性故事;⑤除歌舞外,还包括各种技巧表演,如踩高跷、武术、筋斗等。自宋以来,这种歌舞通称为“社火”。

(2)、魏帝缝囊真戏剧,苻坚投棰更荒唐。译文:往前追溯巴汉还控制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3)、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4)、那就是关老爷假如开了面未挂须之前,可以随便和旁人说话,但如果挂了须,即关帝面谱已完成,他就代表了是神灵之躯,除了不能开口讲话之外,尚不能开眼望人,而其他人亦应知法忌法,不上前去逗他说话,女色更被视为不洁,不得接近。

(5)、双运指:手心朝下,两手相距约30毫米,均斜着向后往下绕在指出,前手比眉稍高,后手比眉稍矮,左右均可

(6)、做一个京剧演员嗓音响亮、纯净是基本条件,响亮的嗓音往往能遮掩演唱上的一些缺点和毛病。京剧演员往往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只满足有一条好嗓音,要下工夫全面研究掌握唱念技巧。

(7)、舞台上的演出不能继续进行下去的时候,必须尽全力解决和挽救。因为京剧表演是一种在时间上必须连续进行的艺术。如果某个演员因故(如误场)不能按时出场,或台上正在表演的某个演员因故(如发病或受伤)不能继续表演时,即使他是配角演员,也会给整个演出带来危机。这样的情况就是向后台的全体演员提出了“救场”的任务。为了完成救场使命,即使台上需要的演员与自己的行当不一致,他应有的表演自己也不太熟悉,也应把个人的困难和影响个人在台上的形象等顾虑放在服从的地位,勉为其难地顶上去。这种“救场如救火”的精神是对艺术负责、对观众负责的整体意识、全局观念的表现,因而也是戏德高尚的表现。

(8)、眼睛是人的内心活动灵敏的显示器,演员在表演中必须注重眼神的运用,以种种眼法基本功夸张地层露角色的内心活动,使角色的精神状态以有效的方式得到外化。即以角色的不同心态为依据,而以不同的眼神,如注视、蔑视、斜睨、偷觑、怒目、泪眼、侧目、冷眼……等等与之相适应。由于角色的内心活动常常是复杂多变的,所以演员在用眼神做戏时也需以多种眼法互相交叉配合,用瞬息万变的方式进行表演,以充分体现“心之苗”的作用。

(9)、原指占卜卦象算命,借以讽刺某些演员借名演员的招牌混饭吃,并无真实本领。他们学习流派,只追求形似,而真正的神韵却不能掌握。 

(10)、在舞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时采取写实的空间处理。如家居、公堂、金殿等空间固定而且范围较小的场面,通过人物活动所显示的空间状况即基本上是写实的。而在很多情况下,为了反映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景,则往往打破舞台条件的制约,采取写意的方法表现空间。如《捉放曹》一剧人物由庄外到吕家、由吕家又到庄外。《群英会》一剧“草船借箭”一折,人物由岸上到舟中,由此岸到江心又到彼岸的曹营,《长坂坡》一剧赵云在战场上反复冲杀,《铁笼山》一剧姜维的涉水而逃,《打鱼杀家》一剧萧恩父女连夜过江的场面等等,都是通过虚拟的表演程式和技巧,在舞台上以写意的方法正面加以表现。

(11)、(释义)这人生就像戏曲一样,有起有伏,必定不是顺畅的。

(12)、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只许人家不听,不许自己不行。

(13)、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14)、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艺人的肚儿,杂货铺儿。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15)、这种写意式的舞台空间处理是京剧的一大优点;既冲破了舞台条件对空间表现上的极大局限,又使京剧演出带有简洁、灵活、精致、自由的特色。

(16)、凡唱高腔应由丹田提气,将字音由低带高,以调管字,依腔贴调,切忌有声无音,近乎吼喊。凡唱低腔要“宜重、宜缓、宜沉、宜顿”。声音的自然规律是音高则尖细,音低则沉浊。改变这一规律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对气息的适当控制与科学运用,控制声音的薄弱强高,使高低衔接自然、协调。因此,要想达到“腔高不薄,腔低不弱”的目的,就须唱高音气要放足,唱低音气须收敛。越是高音,越要将气放足,这样音虽高而不显尖窄。音越低越要尽力将气收敛,使腔不致低弱无声,这样音虽低而不生浊。

(17)、    眼睛是人的内心活动灵敏的显示器,演员在表演中必须注重眼神的运用,以种种眼法基本功夸张地层露角色的内心活动,使角色的精神状态以有效的方式得到外化。即以角色的不同心态为依据,而以不同的眼神,如注视、蔑视、斜睨、偷觑、怒目、泪眼、侧目、冷眼……等等与之相适应。由于角色的内心活动常常是复杂多变的,所以演员在用眼神做戏时也需以多种眼法互相交叉配合,用瞬息万变的方式进行表演,以充分体现“心之苗”的作用。

(18)、不同行当的角色在表演“云手”这一程式动作时,虽然基本动作相同,但动作的具体规格却各有特点。净角云手两臂要撑开,生角云手两臂略呈弧形如弓,旦角云手要显得柔和松弛,武生云手在动作幅度和力度上要在净、生之间而取其中。

(19)、此谚意在强调京剧表演中唱念台词必须字音清晰。所谓字音清晰,就是要做到四声准确,吞吐有力,声母、韵母清楚,从而使台词每个字的字音都清晰可辨地传到剧场各部位的观众耳中。咬字不清、吐字不明二短句的含义相同。此谚从反面提出问题,尖锐地指出了唱念台词如字音不清,则必然极大程度地损伤表演的美感,也会严重地破坏观众的审美情绪。而要做到唱念台词字音清晰,不是一个孤立的读音问题,而是正确处理读音同唱念中的旋律与节奏的关系问题,即在唱念中不论旋律多么曲折委婉、节奏多么快速多变,都必须坚持字音的清晰度。有的演员孤立地强调唱念字音的清晰,而使唱念中的音乐美受损,则也不可取。

(20)、(释义)在戏曲中停顿抑扬顿挫,唱腔委婉中又透露出坚定。

2、关于京剧的俗语以及成语

(1)、戏曲发育成长的过程很长,经过汉、唐,直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形态。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形成的。庙会和瓦舍勾栏对戏曲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2)、意指京剧演员只是具备唱、念、做、打等诸方面的功夫和技术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开动脑筋钻研剧本,钻研角色,钻研艺术表现上的每个问题,才能使自己的功夫和技术得到正确的发挥。每个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不仅具有过人的艺术功力,而且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领域内无不善于思考、探求和创造。这条戏谚正是对他们成功经验的概括。而且,京剧表演具有高度程式性的特点,如果只是一味苦练基本功和掌握表演程式,似乎也可以胜任演出任务,然而这样的演员并不能塑造出真正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对于京剧演员特别强调“苦思”尤有必要,这正是使演员努力于做程式的主人,而不做程式的奴隶,使演出不落入公式化的窠臼的。

(3)、开元盛世,安居乐业,必然要求更多的文化娱乐,尤其是群众性的戏曲活动,民间散乐的娱乐活动,更多地趋向于农闲“自乐班”式的娱乐,也是他们交流感情,学文化、学历史、学道德的一种形式。

(4)、戏曲术语。京剧唱词分上下句,词句成双,其押韵为上仄下平。但也有例外,只有上句,而略去下句,以锣鼓“扫头”代之。这种处理也称“扫一句”。

(5)、(神不到,戏不妙)京剧表演讲究“神气”,演员只有把所饰角色的感情变化表达出来,才能把戏演得出色。

(6)、京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必须调动自己的情感,努力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在内心深处唤起角色的自我感觉,只有这样才能使观众受到感染。如梅兰芳演出《霸王别姬》时饰虞姬,当演到“别姬”一段时,梅兰芳在心理上即有一种悲痛感。周信芳演出《清风亭》时饰张元秀,当演到“望子”等情节时,他本人也会伤心流泪。这就是演员在表演中“动心”,并以之感染观众的例子。当然,京剧演员在表演中的情感体验还必须与精彩的演技结合起来,否则即使内心体验很充分,但没有精彩的体现,也不会打动观众。演员在表演中的情感体验,有时也称作“心里有戏”或“心里有”。

(7)、表现人物无特色.念唱无抑扬,收放,劲头无大小。

(8)、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忙而不乱,慢而不断。

(9)、俊扮:着力表现人物面貌端庄俊秀。旦角讲究“三白”,并有浓淡之分。

(10)、手执青龙偃月刀和红马鞭,戴绿色盔头,缀黄绒球配后兜,两耳垂白飘带和黄丝穗,着绿蟒。演员勾画关公脸谱时还要特意在脸谱上再加一黑点或加一条金线,称做“破脸”,表示不敢完全模仿他。为表达对关公的崇敬,关公戏亮相姿势也与众不同,亮相姿势计有四十八种之多,称为“关公四十八图”。

(11)、“舞台方丈地,一转万重山,出门三五步,咫尺是他家”这条戏谚讲的是京剧写意性在舞台空间的具体体现。京剧的舞台空间处理是采取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表演方法。 

(12)、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13)、滑稽戏滑稽戏是从“优”发展而来的。优的出现很早,据历史记载,早是出现在公元前774年西周幽王的宫廷。优是国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调笑为职务。国王行事不当,不能直接批评,就利用优来进行调笑以达到讽刺的目的。当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优即便说错了话也不算犯罪。这和产生《诗经》那个时代的规矩一样,人们用诗歌来讽刺一个人或一件事也不算犯罪,叫做“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但优不只是说些俏皮话以博一笑,他还会模仿别人的言语行动,例如楚庄王时期的优孟就能装扮成已故的宰相孙叔敖,连楚王一下子也认不出来(见优孟)。

(14)、(十戏九不同)京剧贵在独创性,忌千篇一律。每一出戏的排练演出都应根据不同的故事内容、主题思想,在艺术处理、技术运用、表现手法以及风格特色上有所区别。

(15)、净行的嗓音条件要求高、宽、亮、厚,演唱富于情韵,同时在身段、工架、做派上,要求优美、谨练、传神。因此,全面人才的净行演员与生行相比,更是难得。

(16)、“学不等于会,会不等于对,对不等于好,好不等于精,精了还要精益求精。”这条戏谚的意思是说,京剧演员在自己从艺的历程中,切不可满足已取得的成绩而忘记了还有更高的层次需要去征服。“学”指学戏;“会”指学会有关程式规范可以登台演出;“对”指对人物的理解和刻画基本准确,对各项技巧的运用顺畅而有法广好”指整个表演在准确的基础上,已初步取得了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精”指刻画传神,具有较强艺术魅力;“精益求精”指以“艺无止境”的发展眼光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舞台艺术,从而在表演的思想深度、艺术创造的新颖度和运用技艺的精采程度上,不断有所提高。

(17)、意指一个京剧演员要演好戏,尤其是要演好表现古代生活的传统戏,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历史知识,当代生活知识和广泛的文化修养。譬如奚啸伯,为了演好《白帝城》,曾通读《三国演义》多遍;为了演好《范进中举》,则仔细研读《儒林外史》;为了弄清《空城计》中诸葛亮弹琴的指法,曾走访古琴专家,登门求教;他更从《论语》、《陋室铭》等古典散文的学习中受到启示,培养自己的台风……一个京剧演员的真正成功,离开必要的文化知识修养这些戏外功夫是无法取得的。

(18)、京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必须调动自己的情感,努力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在内心深处唤起角色的自我感觉,只有这样才能使观众受到感染。如梅兰芳演出《霸王别姬》时饰虞姬,当演到“别姬”一段时,梅兰芳在心理上即有一种悲痛感。周信芳演出《清风亭》时饰张元秀,当演到“望子”等情节时,他本人也会伤心流泪。这就是演员在表演中“动心”,并以之感染观众的例子。当然,京剧演员在表演中的情感体验还必须与精彩的演技结合起来,否则即使内心体验很充分,但没有精彩的体现,也不会打动观众。演员在表演中的情感体验,有时也称作“心里有戏”或“心里有”。

(19)、反观历史中,魏国如戏剧一般的战略,更有苻坚投棰这样荒唐的战略。

(20)、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3、关于京剧的话

(1)、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2)、眼神:看、照、眺、瞪、媚、瞟、转、斗八种。

(3)、“学不等于会,会不等于对,对不等于好,好不等于精,精了还要精益求精。”这条戏谚的意思是说,京剧演员在自己从艺的历程中,切不可满足已取得的成绩而忘记了还有更高的层次需要去征服。“学”指学戏;“会”指学会有关程式规范可以登台演出;“对”指对人物的理解和刻画基本准确,对各项技巧的运用顺畅而有法广好”指整个表演在准确的基础上,已初步取得了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精”指刻画传神,具有较强艺术魅力;“精益求精”指以“艺无止境”的发展眼光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舞台艺术,从而在表演的思想深度、艺术创造的新颖度和运用技艺的精采程度上,不断有所提高。

(4)、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5)、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

(6)、勾丹凤眼,双眼俊秀。加上关公有“美髯公”之称,关公角色要使用专用的大髯口,称为“五绺”或“关公髯”;

(7)、茶 酒 饭 筷 碗 , 哭 笑 羞 怒 酸。

(8)、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宋苏轼《戏子由》

(9)、做一个京剧演员嗓音响亮、纯净是基本条件,响亮的嗓音往往能遮掩演唱上的一些缺点和毛病。京剧演员往往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只满足有一条好嗓音,要下工夫全面研究掌握唱念技巧。

(10)、意指一个京剧演员要演好戏,尤其是要演好表现古代生活的传统戏,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历史知识,当代生活知识和广泛的文化修养。譬如奚啸伯,为了演好《白帝城》,曾通读《三国演义》多遍;为了演好《范进中举》,则仔细研读《儒林外史》;为了弄清《空城计》中诸葛亮弹琴的指法,曾走访古琴专家,登门求教;他更从《论语》、《陋室铭》等古典散文的学习中受到启示,培养自己的台风……一个京剧演员的真正成功,离开必要的文化知识修养这些戏外功夫是无法取得的。

(11)、(人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没有经过舞台实践的演员,往往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只有在舞台上经过实际演练,发现艺术上的欠缺和不足,才能对自身有正确的、实事求是的认识。

(12)、关于戏曲起源与形成的各家学说历来众说纷纭。现举近人有代表性的几说,略述如下。

(13)、京剧演员登台演戏必须以自己心里有戏作为前提。所谓心里有戏是指演员在对剧情和角色进行必要的体察和理解的基础上,在自己头脑中形成关于角色声音形貌的意象,并以此作为“唱、念、做、打、舞”等具体表演的依据,使头脑中的意象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角色形象。如果演员内心空虚,势必在表演中无所依凭,使形体动作和唱念都显得一般化,无法形成以形传神的审美效果。即使是在台上;‘走”台步,如果演员心里无戏,掌握不住应有的艺术尺度,也不会走得恰到好处,走出人物特有的神韵。

(14)、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其中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

(15)、人生等戏剧,衮衮徒区区。——宋韩淲《白日偶无客青山长对门》

(16)、在舞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时采取写实的空间处理。如家居、公堂、金殿等空间固定而且范围较小的场面,通过人物活动所显示的空间状况即基本上是写实的。而在很多情况下,为了反映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景,则往往打破舞台条件的制约,采取写意的方法表现空间。如《捉放曹》一剧人物由庄外到吕家、由吕家又到庄外。《群英会》一剧“草船借箭”一折,人物由岸上到舟中,由此岸到江心又到彼岸的曹营,《长坂坡》一剧赵云在战场上反复冲杀,《铁笼山》一剧姜维的涉水而逃,《打鱼杀家》一剧萧恩父女连夜过江的场面等等,都是通过虚拟的表演程式和技巧,在舞台上以写意的方法正面加以表现。

(17)、通常指人物故事中所具有的可笑因素,经过表演来构成笑料。大多通过一些风趣幽默或吝啬、愚蠢人物的言行来产生喜剧效果。有时也通过某些喜剧情节来“放噱”,从而产生笑料。

(18)、译文: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19)、(清晰的口齿,沉重的字,动人的声韵,醉人的音)

(20)、三分靠教,七分靠学。宁赠一锭金,不传一句春。

4、关于京剧的歇后语

(1)、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长恨歌》唐代:白居易原文: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2)、京剧演员学好身段、练好武功技巧固然不易,但学好唱念的技巧和功夫更为不易。

(3)、(释义)曾经弹奏完曲子让老师都佩服,(弹得好),化完妆周围的艺妓都嫉妒我(美)

(4)、京剧演员成功的艺术创造,如某个唱腔的设计,某个绝技的运用,某个身段的安排,某个眼神的使用,某些台词的修改,某件戏装的制作……等等,虽然多是在很短时间内以颖悟的神思构想出来的,但其平时广泛深入和自觉进行的艺术积累都是这种艺术创造的基础,如果平时孤陋寡闻,缺乏积累,也就不会有艺术创造的神来之笔。譬如梅兰芒从古代绘画飞天中,得到了创造《天女散花》的许多亮相的启示;周信芳熟悉《天霸拜山》的表演技巧,因而在设计《义责王魁》的当场脱衣身段时,得以适当借用。这类例子举不胜举。它们说明京剧演员具有广博文化艺术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5)、 警内行是指表演受到内行观众称赞;警外行是指表演受到外行观众的称赞。内行和外行的审美眼光和需要有所不同,但真正优秀的演出会受到内外行一致的欢迎。警内行也称打内,警外行也称打外。

(6)、讲做京剧演员嗓音的重要。唱与念是戏曲艺术的两个重要表演手段,做一个戏曲演员,首先要把嗓音练好。“子弟”为梨园子弟的简称,“客”为商贾之简称。全句是说做一个京剧演员,如果没有一条好嗓子,就象做生意没有本钱一样。

(7)、指任何事情都得下一番苦工夫,方能做出好的成就。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百日笛子千日箫,小小胡琴拉断腰若要戏路通,全靠幼时功不练三冬两夏,哪能学会唱、念、做、打?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8)、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9)、(大概意思)在演出之前,先打一通锣鼓。一般由节奏比较快,比较震撼的一组锣经组成,比如:急急风--四击头--走马锣鼓--九锤半--阴锣--串子--搜场点--上天梯--四击头收等等。

(10)、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腔好唱,味儿难磨。

(11)、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12)、字不清,唱不明。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13)、摆袖:右手扯着左袖尖往左面、右面身后反复摆动,次数不定。表示飘洒自如(多用旦角)。

(14)、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唐白居易《长恨歌》

(15)、指京剧武戏表演与文戏表演的艺术原则。武戏文唱的意思是,针对武戏演员重武轻文的片面的艺术思想,强调不减弱武打成分的同时,通过唱、念、做、打、舞等多种艺术手段综合运用.的加强,鲜明而全面地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精神状态,把武戏的演出,从只重开打的火炽猛烈的低层次,提高到突现人物的心态和神采的高层次。“武戏文唱”是演好武戏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原则。“文戏武唱”的意思是,在文戏演出中(主要指主要演员的表演),通过武功和各种特技的运用,强化身段动作的节奏感和舞蹈美,构成强烈、夸张而富于美感的艺术效果,从而使艺术表现力和愉悦性得到加强。文戏武唱是京剧具有高度技艺性艺术特征的突出体现。

(16)、气乃声之源,气为音之帅。一偷气,二换气,三运气,四喷气。大换气,小偷气,不蛮喊,留余地。气粗则音浮,气弱则音薄,气浊则音滞,气散则音竭。上丹田(头腔、鼻窦上两眉之间)发声共鸣点,中丹田(肚脐、上腹部、横隔膜)气息支持点,下丹田(肚脐下三指小腹)提气发力点。声腔三要素:吐字、行腔、气口。

(17)、戏子的声音有时候就像教书的先生拉的长长的,有时又像学舍一样小小的。

(18)、做一个京剧演员嗓音响亮、纯净是基本条件,响亮的嗓音往往能遮掩演唱上的一些缺点和毛病。京剧演员往往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只满足有一条好嗓音,要下工夫全面研究掌握唱念技巧。

(19)、(上台凭双眼,喜怒哀乐全)京剧演员面部表情的优与劣,关键在眼神。从人的生理上讲,人的感情、情绪变化,首先从眼睛表现出来。

(20)、舞台上的演出不能继续进行下去的时候,必须尽全力解决和挽救。因为京剧表演是一种在时间上必须连续进行的艺术。如果某个演员因故(如误场)不能按时出场,或台上正在表演的某个演员因故(如发病或受伤)不能继续表演时,即使他是配角演员,也会给整个演出带来危机。这样的情况就是向后台的全体演员提出了“救场”的任务。为了完成救场使命,即使台上需要的演员与自己的行当不一致,他应有的表演自己也不太熟悉,也应把个人的困难和影响个人在台上的形象等顾虑放在服从的地位,勉为其难地顶上去。这种“救场如救火”的精神是对艺术负责、对观众负责的整体意识、全局观念的表现,因而也是戏德高尚的表现。

5、关于京剧的用词

(1)、指乐队或演员故意在演出时刁难同台者,如临时改词,突然长调门等。

(2)、“舞台方丈地,一转万重山,出门三五步,咫尺是他家”这条戏谚讲的是京剧写意性在舞台空间的具体体现。京剧的舞台空间处理是采取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表演方法。

(3)、说唱艺术说唱对于戏曲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说唱文学对剧本创作的影响;一是说唱音乐对戏曲唱腔的影响。

(4)、这种写意式的舞台空间处理是京剧的一大优点;既冲破了舞台条件对空间表现上的极大局限,又使京剧演出带有简洁、灵活、精致、自由的特色。 

(5)、用弓箭手拉弓的膀力,比喻演员嗓子的重要。另又有“挑担的膀子,唱戏的嗓子”之说,意思相同。

(6)、戏曲是代表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是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是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精神的。

(7)、眼睛是人的内心活动灵敏的显示器,演员在表演中必须注重眼神的运用,以种种眼法基本功夸张地层露角色的内心活动,使角色的精神状态以有效的方式得到外化。即以角色的不同心态为依据,而以不同的眼神,如注视、蔑视、斜睨、偷觑、怒目、泪眼、侧目、冷眼……等等与之相适应。由于角色的内心活动常常是复杂多变的,所以演员在用眼神做戏时也需以多种眼法互相交叉配合,用瞬息万变的方式进行表演,以充分体现“心之苗”的作用。

(8)、这人生就像戏曲一样,有起有伏,必定不是顺畅的。

(9)、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10)、这条口诀是京剧舞台表演艺术法则之一。这里所说的“大”与“小”、“高”与“低”既可指身段动作,也可指唱念的声音。其含义为:通过反衬、对照手法的运用以强化艺术表现力和形式美。如《拿高登》一剧的高登,左手提开氅前襟,右手持马鞭,双臂撑开,如鹰展翅,以表现人物凶猛的气势,而在双臂张大之前则应先做出双臂缩于胸前的动作,先缩后张、先小后大,效果格外鲜明。再如《四郎探母》一剧杨四郎唱“扭回头来叫小番”一句时,为了突现“叫小番”的高腔(嘎调),前面“扭回头来”四字则必须使低平的腔。总之,在表演中只有根据戏的规定情景,灵活而适度地体现艺术的辩证法,才能取得精彩生动的表演效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关于京剧的俗语以及成语精辟9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