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全部意思翻译精辟132条

论语十二章全部

1、论语十二章全部注释

(1)、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2)、•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           ,”,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7)、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1)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立本”出自《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10)、“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11)、试译:子张想学习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告诉他:“多听,没把握的先存疑,以为有把握的,说话还是要慎重,就会少出错;多看,没把握的先放下,有把握的,做起来还是要谨慎,就会少后悔。说话少出错,办事少后悔,官禄就在其中了。”

(1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1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4)、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15)、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16)、明确: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1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8)、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           ?

(1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0)、文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

2、论语十二章全部意思翻译

(1)、C.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2)、试译:孔子说:“我和颜回说一整天,他从不反驳,好像笨笨的。后来我观察他自个的心思言谈举止,也是很能发挥的,颜回并不傻啊。”

(3)、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4)、投稿请将mp3诵读小样、简介及照片一并发送至草地邮箱:

(5)、试译:孔子说:“夏礼,我能够讲一讲,只是杞国的不足以验证;殷礼,我能够说一说,只是宋国的不足以验证。原因是典籍和贤人不够。典籍够、贤人够,我就可以验证它们。”

(6)、孔子一贯反对“陪臣执国政”,对三桓的指责在《论语》中就有许多记载。

(7)、(2)子曰:“非礼勿视,       ,     ,           。”

(8)、     一部经典作品,必然包含了某种接近“事物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某种根源性的东西,所以是世间千殊百异的人、事、物,后都可能和这个根源性的东西发生共振。

(9)、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10)、试译:孔子说:“做人却没有诚信,真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好比大车辕没有活销,小车辕没有销钉,这车子怎么走啊?”

(11)、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12)、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13)、试译:孔子说:“周朝取舍了夏商两代的制度,集礼仪文化之大成啊!我遵从周礼。”

(14)、字词解释: 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

(1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6)、明确: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7)、21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8)、(   )曰:                        

(19)、(赏析)进退成败都在自己,不要把进退成败的原因归于外因,而要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在《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           ,           ”,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3、论语十二章全部翻译加注释

(1)、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2)、《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因为冉有、子路两人心口不十分生气,“           ”一句表达了他对此等行为的厌弃。

(3)、字词解释:而:表转折,却。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4)、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6)、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9)、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10)、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1)、字词解释: 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 以:凭借为:做,成为。

(12)、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13)、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4)、洞房,指深屋,在宅院中很多间房屋的后部,通常是富贵人家女眷所居。居室本已深邃,又被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所以更显幽静。帘子称之为真珠帘,无非表明其华贵,与上洞房相称。洞房、珠帘,都是通过描写环境暗示其人的身分。“梧桐影”既与上文“寒月”相映,又暗引下文“秋霜”,因无月则无影,而到了秋天,树中落叶早的是悟桐,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前两句将景写得如此之冷清,人写得如此之幽独,就紧扣了题中所谓寒闺之怨。

(15)、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6)、(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7)、试译:王孙贾问道:“俗话说‘与其讨好奥神,不如巴结灶神’,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那个说法。违背了天理,就没法祈求上天保佑了。”

(18)、(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9)、大意: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2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4、论语十二章全部翻译成现代文

(1)、《论语》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哲学思想是唯心的。但是,社会的发展,各种现实的原因,对他也不无影响。《论语》也记下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例如薄赋敛、举贤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不信鬼神等。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生活经验和诗论,更值得我们重视。《论语》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正是这些可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3)、A.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4)、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6)、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原因是          ,          ,        。不能伐,也没必要伐。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9)、Meetingyouisablessing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②?人而不仁,如乐何?”

(12)、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13)、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14)、见贤思齐,见不贤内省,见义不为,见其过而内自讼,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数处“见”字皆是人所易见者,难处全在下截。徒责其知之不真,而不责其志之不笃、行之不勇,非圣人当下立言之意也。

(15)、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16)、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7)、(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18)、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1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5、论语十二章全部内容

(1)、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白居易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封建女性生活、命运和痛苦的诗作,这首闺怨诗是表现闺中少妇思念征夫的。此诗前两句写深秋孤寂之景,后两句写缱绻绵长的思念之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

(4)、《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版),为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部编版”教材,分为六三制七年级上册和五四制七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

(5)、试译:子贡想取消当时告朔仪式上装样子的饩羊。孔子叹道:“赐啊,你可惜那只羊,我痛惜那种礼啊。”

(6)、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7)、率尔:不假思索的样子。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兵车。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摄乎大国之间:摄,夹。乎:于,在。加之以师旅: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加,加在上面。师旅,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因之以饥馑: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因,动词,接着。饥馑,饥荒比及:等到。且:连词,并且。方:道,义方指是非准则。

(8)、试译:孔子说:“蛮夷边鄙之地有君王,不如中原华夏之地没君王。”

(9)、上节课我们从《〈论语〉十二章》中学到了很多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习后,每个人都受益匪浅。此外,《论语》是成语多的文化典籍,我们就更不能小视对这篇课文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就继续学习本课。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1)、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2)、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13)、试译:孔子说:“遵照礼制尽心辅佐君王,人们却以为是拍马屁。”

(14)、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15)、大意: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16)、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1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8)、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19)、•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0)、试译:子贡问:“贫穷却不讨好人,有钱却不小看谁,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不过比不上安贫乐道、富而好礼的。”子贡说:“《诗经》上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叹道:“赐啊,现在可以跟你聊《诗》了。告诉你一点,你就联想到别的东西。”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3)、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1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6)、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9)、明确: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1)、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了呢?”

(12)、率尔而对/如其礼乐,以俟君子/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4)、翻译: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5)、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在苏教版中,“是”复指“尔”,用作代词)过:责备。先王:指周之先王。东蒙主:指受封于东蒙。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主:主管祭祀的人。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这,指颛臾。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有国者必立社稷。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何以,以何,凭什么。为:表反问语气。

(16)、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8)、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19)、借助必要的工具书,以自己喜欢的形式,给上述语段中加粗的字做一张文言知识卡片。

(20)、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        ”。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3)、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4)、哀公问社于宰我①。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6)、• 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大意: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8)、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都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如若半途而废,只会前功尽弃,留下终身遗憾。

(9)、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4)当代雕塑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王朝闻,“朝闻”出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论语十二章全部意思翻译精辟13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