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诗
1、林则徐的诗词名句
(1)、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是面对科举考试,还是治史,即便面临诸多挫折,以及种种不如意,他始终秉持着一个学者的钻研精神,审慎处事,坚持不懈。
(2)、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林则徐被任命为云南乡试正考官,途经贵州时,有《即目》诗云:
(3)、中国古代也种罂粟作药用并种植烟草,但现在英国大量贩运来的却是鸦片毒品。是什么人面对面把着烟枪,横躺着整夜不睡呢?不知不觉吸上了瘾,便点起灯来熬长夜如年了。令人可叹的是,人们不惜重金,为了一个泥丸似的烟头,就舍弃了万贯的银钱。
(4)、林则徐浩然正气地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严令禁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千万不要违犯天朝禁令。
(5)、金印紫绶:汉代的“车骑将军”到底是个什么官?
(6)、11岁下笔成文,文章跌宕有气势,深受人们称赞,并且被福安名士郑英山以及福宁知府秋涛所厚爱,不仅留他在家学习,还经常面授诗文,使他学业大进,给年少的魏敬中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7)、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8)、白话解释:我的子孙若和我一样,那留钱给他们干嘛?圣贤之人有太多钱只会损害他们的志气;我的子孙要是不如我,那留钱给他们干嘛?又蠢又有钱,只会让他们变得更糟。
(9)、其实很多联句就存在林则徐的诗中甚至于书信中。如凭吊岳飞:“黄龙未饮心徒赤,白马难遮血已红”;流放之初在杭州谢友人:“传书犬欲寻黄耳,瞻屋鸟难换白头”;寄潘功甫:“鸥波看浩荡,一天雁字任纵横”;答姚春木:“已成头皓白,遑问口雌黄”;答王柏心:“岳韩空报宋,李郭或兴唐”等。《载书出关》诗中“纵许三年生马角,也须千卷束牛腰”,表达了他对阅读书籍的强烈兴趣;《舆纤》诗中“一线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10)、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11)、林则徐向清廷连上《被旱各属分别缓征折》、《咸宁等十二州县应征粮石展限奏销折》、《现在征粮情形片》等奏章,请求朝廷体恤民瘼,缓征钱、粮。
(12)、禁烟运动后,林公已进入中老年,他虽遭遇不公,流露出无奈甚至有些沮丧的情绪,但更多的是忧国忧民。如1841年林公被革职以四品衔赴浙途经广东清远县飞来寺,应该寺僧所求,林公为之书联《孤舟转峡惊前梦/绝磴飞泉鉴此心》,抒发了对粤事既无奈又无所愧怍的心情,坦陈了他磊落的胸怀。
(13)、林则徐在广州查鸦片的过程中,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彼。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于是林则徐亲自主持,组织翻译班子,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一种“参考消息”;为了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地理的书;还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其中一条规定:“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权利。”说明中国禁烟完全合乎《国际法》。在军事方面,着手加强和改良沿海一带防御力量。林则徐专门从外国买来200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为了改进军事技术,又搜集并组织了大炮瞄准法,战船图书等资料。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14)、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清·林则徐《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译文:禁烟运动像春雷一样震毁了英国鸦片贩子在零丁洋上的巢穴,笑看英国侵略者锐气已尽,切莫使他们死灰复燃。
(15)、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戍卒适宜。
(16)、销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
(17)、长风几,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18)、他的《出嘉峪关感赋》《载书出关》《戏为塞外》等诗,均是旅途中的应景之作,《途中大雪》也是触景生情之作。这些诗作既表明他坚贞的爱国情怀,也对国家的前途深感忧患,更对当朝不重视人才,对正直清白的官员进行压制打击无限感叹。
(19)、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说:“和鸦片走私相连的贿赂行为,使南方各省中国官吏的风纪败坏净尽。”然而,林则徐从政三十多年,历官14省,后来做到位居一品之封疆大吏,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晚清,就是出污泥而不染。连英人宾汉《英军在华作战记》都说:“他的大的死敌,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对手从来没有被贿赂玷污过。在中国的政治家中,这种情况是闻所未闻的。”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林则徐于公于私都是正人君子,品格堂堂。我们不能从一般的诗人而要从“大写的人”的角度,以敬仰乃至敬畏之心去重温他的诗作,尤其是他从庙堂之高而沦落江湖之远的贬谪流放时期的作品。
(20)、经过以上的分析,我对林则徐的诗才,惊讶。他这首七律,从内容来说,充满对两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悼念的激情。而这种激情的表达,却完全依赖它的艺术魅力。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是我们在沔县(今为“勉县”)武侯庙内看到这座抚琴塑像,尽管也会产生敬仰和悼念之情,但是,如果也写一首七律,我们会这样遣词造句,这样结构篇章吗?
2、林则徐的诗句读出了仁人志士们的赤胆忠心
(1)、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
(2)、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3)、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
(4)、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5)、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6)、他生前曾两次在西安任职,一次从西安路过留居。林则徐在西安的活动,无论对当时中国的政局还是对他个人的政治生涯,都具有重要意义。
(7)、在诗中,作者先后用了汉代张骞通西域和终军弃(以帛所作过关时验合的通行证)而立功西域的典故。没有衰飒,没有颓唐,没有“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没有哀告乞怜而盼被赦召还,有的是胜概英风,有的是忧心国事,有的是视边荒流放为别有征途。巍巍雄关需要巍巍雄诗,只有如此雄诗才配得上如此雄关啊!
(8)、(白话释义)山间古老的驿站晚间很冷睡不着。在一盏如豆的灯光下,随着人的移动而灯影晃动。白天,沾满泥浆的车辆在羊肠小道上艰难地行走,山风送来鸟啼声好像就在耳边。仰望明媚的月光自然使人想起团圆与分离。一片片的白云怎能装得下这么多的离愁?遥想远在京城的妻子这时一定在明亮的烛光下,正在计算我离开京城后已经走多远了呢。
(9)、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地点是在虎门海滩,由于鸦片数量巨大,因此整个销烟的过程一直持续了二十三天才结束。
(10)、劳薪,比喻车轮;顽铁,比喻车轴。本诗写在砂砾中行车,车箱中的人颠簸不已,如同箕中之粟一般。它虽系写实,而对当权者的不满以及无法掌握自身命运的牢骚尽在不言之中。
(11)、长风几,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1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13)、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
(14)、同时,林则徐巧用“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的俗谚,对那些因他人遭受打击就幸灾乐祸者进行了嘲讽和回击。诗中也写出了林则徐慨叹处世艰难及其神疲力衰的境况,并表示了对朝廷的忠诚。
(15)、这首诗作于一八四二年八月,林则徐被充军去伊犁途经西安,诗中表明了林则徐在禁烟抗英问题上,不顾个人安危的态度,虽遭革职充军也无悔意,赴戍到充军的地方去。
(16)、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道光帝盲目骄傲,下旨停止英国贸易。于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初一日(1840年1月5日),清廷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鸦片战争爆发后,定海失陷,琦善到广州,与林则徐反其道而行之。在英侵略者威胁利诱下,擅自签定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元的《穿鼻草约》。但他却把这一切都归罪于林则徐。
(17)、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虎门销烟共销毁鸦片2376254斤。
(1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19)、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20)、白话解释:只要鸦片一天没有消灭,我就一天不回,势必要和这件事杠到底,不中断。
3、林则徐的诗句爱国诗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2)、也正是有了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才有了他被载入史册的诸多成绩,并因此被后人所深深敬仰。
(3)、77年前西安人怎样庆祝抗战胜利?数十万人火炬大游行,钟楼前成了欢乐的海洋……
(4)、道光二十三年七月初邓廷桢约请林则徐等人小聚。次日以七夕诗绝句三首索和。其中一绝是:“岂是针楼乞巧思,微波款款欲通辞。座中各有千秋泪,洒向星娥知不知?”其作本来是别有寄托的好诗,林则徐的和诗境界更在其上。他化用《诗经·小雅·大东》中“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及“大东小东,杼柚其空”之辞意,寓指在帝国主义侵略与清政府横征暴敛之下国民的困苦、国力的空虚、国势的衰败。至于《塞外杂咏》一诗,另是一腔豪气干云,别是一派奇光异彩。虽可见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和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遗意,但却有出蓝之美。只知蝇营狗苟的庸官俗吏与之相较固然判若云泥,只知平平仄仄小技雕虫的凡夫俗子又岂可望其项背?
(5)、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6)、1972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将“林则徐纪念馆”改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把“林则徐纪念碑”改成“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碑”。这无疑是不合建馆的原意。
(7)、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
(8)、序:时节。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骛:鸟名,野鸭。
(9)、诗人在关城上徘徊,瞻前顾后,感触转多。“飞阁”句写的是从高处往远处眺望,只觉得高高的城楼跟八百里秦川那一片葱茏烟树相连,这句诗是化用杜甫 “两行秦树直” 而成。“缭垣” 句则是从远处往高处瞭望,只见绵亘的城墙直通崇山峻岭,仿佛把陇上的浓云都压低了似的。两句写的都是在城关上向后回顾来路所见的景物,字字都涂覆着沉郁的感情色彩。
(10)、玉粟收余,金丝种后,蕃航别有蛮烟。双管横陈,何人对拥无眠?不知呼吸成滋味,爱挑灯、夜永如年。堪怜、是一泥丸,捐万缗钱。 春雷欻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燃。沙角台高,乱帆收向天边。浮槎漫许陪霓节,看澄波、似镜长圆。更应传、绝岛重洋,取次回舷!
(11)、五句:挥手鸿飞:嵇康诗:“目送飞鸿,手挥五弦”,时将刑东市,索琴弹之。斜(音“牙”)谷,亮本传:蜀汉章武六年,亮伐魏,扬言由斜谷道取郿,而自率大军出祁山,关中震动。此句言亮平时常弹琴,而志在兴复汉室,然伐魏终于无成。
(12)、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
(13)、这是怀古,写的是对昏君奸臣的痛恨之情,对先烈英雄的痛悼之意;这也是咏今,表达的是对经国之才、济世之臣、拯危之将的热切呼唤与希望。次年他到杭州接任杭嘉湖道,于他人处得见岳飞手书温庭筠《春晓曲》,复作《跋岳忠武王墨迹》一文,以文情并茂之文再次表达了对精忠报国的岳飞的敬慕。
(14)、唐·钱起《题苏公林亭》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宿雨:昨夜的雨。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绿芜:绿草。
(15)、1846年,咸宁等县连续干旱,不仅当年秋收歉薄,而且下年的小麦、大麦亦大多未能下种,少数下种出土的小麦又因冬季长期无雪而大大减产。
(16)、此句是林则徐少年时的巧对佳话,抒发了林则徐的凌云壮志。
(17)、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
(18)、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由于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商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
(19)、描写新疆的诗句诗词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20)、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的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
4、林则徐的诗句爱国
(1)、「红色魅力之」周宁陈峭村:深山坳走出的金凤凰
(2)、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
(3)、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
(4)、鸦片战争以后,给侵略者的赔款又摊派到全国各地。西安府咸宁、长安两县的赔款银(当时称为新差徭提解)年征收二万两以上,相当于地方当局上缴“正银”数的1/足见数额之大。
(5)、这就是流传至今的林则徐《十无益诗》。原刻在珠海前山先锋山(今仙峰山)之先锋庙的侧巨石上,后因筑路炸毁。珠海建市后,在前山先锋山建公共墓园,重刻林则徐《十无益诗》。今日重读此诗,犹警钟长鸣,愿有识之士从中得到有益的历史启示。
(6)、在这样一个文风鼎盛的村子里,天生聪颖好学的魏敬中自小便如鱼得水般徜徉于书海。他5岁入私塾,且对旁人的调侃直接回应:“恋学即恋母”。要祖父替他写“天”字帖在书房墙壁上。
(7)、炮吼虎门惊天下,砥柱中流看督衙。但教斯人英灵在,西夷不敢小中华!
(8)、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9)、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10)、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11)、在此期间,他来到蒲城,为他的恩师王鼎守“心丧”三个月。三个月后,他想陈情引退,告老还乡。
(12)、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①,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13)、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14)、对于无力买粮的极贫户与老弱病残者,由官府收养,使其免于饿死,西安收养的这类群众达三四千人。
(15)、谈到这里,我想说说自己对旧诗前途的看法。坦白说,既悲观,又乐观。
(16)、林公戍边过程中的一些诗作,不但数量很多,而且诗作的质量趋于成熟,风格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中著名的是《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
(17)、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18)、年少时即心仪李纲与于谦的林则徐,年轻时即决心效法诸葛亮、岳飞与文天祥的林则徐,就是这样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因而在鸦片战争前后成为威武不能屈的顶天立地之大大夫!
(19)、向前路遥望,是否会令人开朗一些、感奋一些呢?“天山巉峭(或作削)摩肩立”,只见雄伟的天山横亘新疆中部,群峰高峻,并肩耸立,这是从仰视角度写; “瀚海苍茫入望迷”,戈壁滩是那样空阔辽远,无边无垠,东西莫辨,这是从平视角度写的。总之,前程未卜,祸福难占,表面上是写景,内里却潜藏着对未来的疑虑,对国运的忧思。
(20)、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开始,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奉召回京候补,十一月以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二十六年(1846) 四月,授陕西巡抚,七月初九(8月30日)抵陕上任。这时的陕西,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鸦片战争时,清廷为解决军费困难,除调拨陕西征收的盐税外,还强令陕西捐银一百多万两。鸦片战争后给外国侵略者的赔款也摊派到陕西,仅西安府咸宁、长安两县的赔款银,年征收就在二万两以上,相当于上缴正银数的三分之一;加上各地接连发生灾荒,劳苦群众生活异常艰难;渭南、富平、三原、大荔、蒲城等地的“刀客”与当地回民联合起来,反抗官府的斗争此起彼伏。
5、林则徐的诗出老什么意思
(1)、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2)、1842年8月中旬,久病初愈已近6O高龄的林则徐离开西安继续西行,和他相濡以沫数十年的夫人郑淑卿,从家乡福州远道赶来送别。林则徐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那是光耀天地,时间的风沙也永远无法磨蚀的诗章:
(3)、林则徐初次进京会试失利后,便将谋生与学习拧成一股绳,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到厦门担任海防同知书记(近似于今天的科员),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处理洋船贸易。这是林则徐学习政事的开始,也是他成为实干家和一代名臣的开端。
(4)、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降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经过23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
(5)、“青山不墨千秋画”的意思是青葱的山岭,是一幅千年不腐、不着笔墨的山水画卷。
(6)、林公在此期间还创作了《回疆竹枝词》二十四首。“竹枝词”本为四川民歌,中唐诗人刘禹锡据此改作新词,歌咏民间生活风俗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为历代诗人所效法而写出了各地的竹枝词。林公写的竹枝词,对维族人民的农作节气、宗教活动、民俗生活等都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内容极为丰富,艺术成就已为专家学者所肯定。在人生的低谷期,林公却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视维族人民为兄弟,与之打成一片,写出如此贴心的竹枝词,这一盛举足以载入史册,使人钦佩不已。
(7)、七句:文山,南宋人文天祥。操,琴曲名。文山操,指文天祥弹的琴曲。我查了四库全书的《文山集》,未见标明琴曲的。后来求助于黎传纪教授,他为我查到,林则徐是在沔县武侯庙内,看见诸葛亮抚琴塑像。文天祥有琴,自题云:“松风一榻雨潇潇,封疆不寂寥。独坐瑶琴遣世虑,君恩犹恐壮怀消。”林则徐说的“文山操”,主要是指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囚元大都后,在狱中所弹的壮怀激烈的各种琴曲。那么,整个第七句是说,蜀汉时的诸葛亮和南宋时的文天祥,虽不同时代,前者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精神,一定深深影响了后者。
(8)、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9)、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10)、上片写鸦片的危害,下片写零丁洋上鸦片走私的大本营被彻底摧毁,海面澄清,声威远播。全词飞扬的是指挥若定一往无前的胜概豪情。
(11)、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12)、诗中,林则徐将天山拟人化,在想象中与山灵对话,感叹于彼此的“白发”都难以消溶。但是,一个“笑”字,却在苍凉的气氛中输入了欢愉气息,使人于苦涩中得到诙谐的熨贴。
(13)、魏敬中的品格为大家所敬仰,以至于在百年之后,依然有后人不远千里辛苦追寻他的足迹,与他同欢喜共苦乐,细细回顾他坎坷、艰辛与执着的一生。
(1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5)、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调任江苏巡抚。从这一年起到十六年间,他对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做出过成绩,尤重提倡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他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地力必资人力,土功皆属农功。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林则徐这种农耕思想,是在实际考察中体验出来的。道光十二年(1833年),江苏大水灾,林则徐不顾报灾限期和朝廷斥责,详尽陈述灾情,呼吁缓征漕赋,提出“多宽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气”请求,这对发展生产,苏息民困在客观上起了有利的作用。同时,他分析水灾原因是由于吴淞江、黄浦江、娄河及与之相表里的白茆河年久失修,逐年淤塞所致,于是决定兴修白茆河、娄河,还修建海塘,这些在我国水利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在这一时期,林则徐对清王朝的财经政策、贸易政策提出异议,反对一概禁用洋钱,并第一次婉转地向道光帝提出了一套自铸银币,建立本国银本位制度的主张。这是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这也是适应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保护本国工商业者,保护民族经济独立发展,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先进思想。
(16)、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
(17)、林则徐死后,广东一带就传说:有人亲眼看见在广州一家酒店,十三洋行总头目伍绍荣手下的一名亲信与郑发窃窃私语,桌上有一堆白花花的元宝……
(18)、1847年4月,清廷任命林则徐为云贵总督,林则徐携夫人、小女儿,起程离开西安,经宝鸡过秦岭,四月二十六日,过宁强县,离开了陕境。1850年病逝于潮州。
(19)、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初八(1842年10月22日),林则徐《壬寅日记》记载:“今晨起行,余策马出嘉峪关。”他年轻时曾以《即目》为题咏叹贵州的群山,气足神完,诗意盎然:“万笏尖中路渐成,远看如削近还平。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眼前只觉群山小,罗列儿孙未识名。”高贵而伟大的灵魂,总是对高贵而伟大的事物一见钟情,心心相印,何况面对绝塞雄关而总不免伤时忧国,于是,《出嘉峪关感赋》四首便在他的笔端奔涌而出,下引四两首:
(20)、心灰意冷的他,厌倦了官场生涯,辞职回到了福州,开始了《福建通志》的总篡工作以及福州凤池书院的主讲生涯。但《福州通志》的编纂工作此时也正处于纷争激烈之中。
(1)、湿马胡歌乱,经烽汉火微。丁零苏武别,疏勒范羌归。
(2)、唐·杜甫《秋兴八首》翟塘峡口曲江头,风烟接素秋唐·杜甫《秋兴八首》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3)、那里,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
(4)、林则徐所作的对联同样是瑰宝。作家冰心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悬于屋内,福州市视之为城市名片。林则徐的联句“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表明自己以诗礼传家。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教育后代要保持清白家风,勤俭度日。至于著名的“十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已成为林家世代相传的家训,同样值得我们学习效仿。
(5)、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6)、外有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坚船利炮,内有昏君道光,以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为首的投降派以及众多贪官刁民的重重压力与阻拦,但林则徐为了国家与民族而雷厉风行,一面整顿海防,加强战备,一面封舱封馆,大力缴烟。中国的对联是诗的支流别派,他所撰《广东广州演武厅联》是:“小队出郊坰。愿七萃功成,净洗银河长不用;偏师成壁垒。看百蛮气慑,烟消珠海有余清。”是年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五日(6月3日至25日),在林则徐的主持下,将收缴的两百多万斤鸦片于“虎门”销毁,广东水师亦于九龙海面击退英军的挑衅。“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伟大起点。林则徐此一时期的诗作,记录的正是他的心潮起伏和心路历程,在熊熊的时代火光之中。禁烟运动初战告捷,与他志同道合并并肩战斗的两广总督邓廷桢(嶰筠)填《高阳台词》以记盛况。林则徐答以《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
(7)、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8)、抛开鸦片战争看林则徐,他呼吁革命社会弊端,提倡“经世致用”,还有,他的一腔爱国之心,也值得我们尊敬,他勇于了解西方世界,虽然没能彻底摆脱传统的夷夏观念,但他毕竟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编译许多书籍成为当时中国人看世界的窗口,编译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等直接为抗英服务,还提出建设新式海军的主张,委托好友魏源编写的《海图图志》·······
(9)、如果一个人能达到把清水都能当成香茶来品的境界,那么他应当相信农家的粗茶比酒更香吧。
(10)、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复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盐运使,整顿盐政,取得成效。林则徐受到道光皇帝的宠信,很快跨入官场上青云直上时期。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苏按察使。在任上,他整顿吏治、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并把鸦片毒害视为社会弊端加以严禁。江苏这一年夏秋之际大雨成灾,松江饥民聚众告灾,汹汹将变。林则徐反对调兵镇压,亲自赴松江安定灾民,采取一系列救灾措施,缓和了阶级矛盾。年底入觐归来,署江宁布政使,让林则徐负责全省灾赈事务。但道光四年秋,林则徐先后遭父母丧,在籍守制。直至十年正月再度出仕。
(11)、《林则徐全集》分奏折、文录、诗词、信札、日记、译编六卷,共十册。
(12)、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13)、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14)、到第4天,林则徐奄奄一息,命如游丝。这天傍晚,他躺在病榻上,伸出干枯的手紧紧握着儿子的手说:“聪儿,为父一生全力以赴,志在抗英御外……可恨壮志未酬,那班卖国贼仍在为非作歹,番鬼仍在我中华大地横行不法……为父死不瞑目啊……!”突然,林则徐松开手,直起身子,指着前方大叫:“新豆栏,新……”话未说完就“咚”地一声倒了下来……
(15)、投稿邮箱:1571401757@qq.com
(16)、1703年康熙出巡西安(1)|康熙一生为何喜欢出巡?长安之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17)、首句:不废:不曾消失。微时:贫贱时。梁父吟:《三国志·诸葛亮传》:父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是挽歌,歌辞悲凉慷慨。此句写亮从小就爱好音乐。
(18)、道光七年(1827)夏,林则徐任陕西按察使布政使,于沔县(今勉县)定军山拜谒武侯庙,作《武侯庙观琴》:
(19)、嶰筠,即邓廷桢,在虎门销烟时和林则徐是亲密战友,后来他们同被流放并先后重新复出任职。他们之间唱和的诗词很多。林则徐曾用“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楼气尽,无复灰然”,抒发禁烟胜利后的喜悦,表达热爱和平的愿望。1843年《送嶰筠赐环东归》一诗既是送行之作,鼓励邓回朝后继续奋发,又坚信自己和邓舍生忘死、为国为民的禁烟抗英斗争是正义的,豁达而坚定地表示功过是非由历史作决断。“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全诗集喜悦、悲愤、沉痛、激昂等复杂感情于一身,既展示了林则徐真实的情感,又以非凡的诗意记录了历史,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20)、此句是林则徐少年时的巧对佳话,抒发了林则徐的凌云壮志。
(1)、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府·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2)、“严关百尺界天西”,诗人首先气度不凡地勾勒出嘉峪关这座“天下雄关” (西门外碑刻)的概貌: 这座险峻的关城,南有祈连山,北有龙首山、马鬃山,关城高踞其间,城楼高达百尺(约27米),如此巍峨雄壮,把西边天空都间隔开了。面对这样的严关,一心固国自强的林则徐,不能不停下马来,观赏,思考。“征人”,指林则徐自己。他是福建闽侯人,历任湖广总督等职,从未到过大西北。如今从禁烟前线被贬往塞外戈壁,说“”二字,确是无限悲愤,无限深沉。
(3)、玉粟收余,金丝种后,蕃航别有蛮烟。双管横陈,何人对拥无眠。不知呼吸成滋味,爱挑灯、夜永如年。堪怜,是一泥丸,捐万缗钱。
(4)、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虎门销烟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d和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树起了“林则徐纪念碑”。
(5)、现在许多青年都喜欢写旧体诗,这是好事。把旧诗的格律弄清楚了,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不必担心它束缚思想,相反,因难见巧。关键是要读得多。你看《红楼梦》写香菱学诗,林黛玉是怎样教他的。第一步就是安排她熟读李白、杜甫、王维,以及陶渊明、谢灵运等大家、名家的各体代表作,而且和她讨论心得体会。这步工夫做得很扎实。你不熟读,那些名篇就不会化为你自己的血肉。读得烂熟,你才知道表述思想感情,该用哪些字、词,句式如何变化,篇章如何结构,都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手。我九十五岁了,常有退休人员请我教诗,我就请他像香菱一样背诵。但是,他们背不来,只是看看古人的诗,自己一味写,夹文夹白,半通不通,还要缠我修改,我实在如吃苦药,无法可想。你看,林黛玉给香菱的诗改过一个字么?
(6)、把西安府等地的一百多万石存粮向贫民平粜,并核实人口,防止奸商冒名零买囤积牟利。
(7)、在西安期间,他托请陕西布政使朱士达把自己从前主持刊刻的《炮书》转送陕西抚标中军参将马辅相,希望能造出新式大炮。
(8)、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9)、林则徐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0)、林则徐即兴而作的上述“口占”之诗,既是苦中作乐,宽慰妻小,更多的却是襟怀浩荡,置生死于度外,通篇在刚严正大之中不乏风趣幽默。第一首末联的典故,见之于欧阳修《归田录》所引之俚谚:“老赵送灯台,一去更不来。”第二首末联的典故出自苏轼《东坡志林》。尤其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百炼精金般的千古名句,它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联的引申,是作者十分钟爱、常不离口的自励之语,也是历时一个半世纪依然光芒四射的警句,是沧海横流的今日仍然可以振聋发聩的警世之钟!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林则徐的诗句读出了仁人志士们的赤胆忠心精辟13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