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十无益内容
1、林则徐的“十无益”
(1)、人以德为本。正如《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所说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我们看中国这两个字“教化”,教,左边是一个孝,右边是一个文,拆开来看教化就成为三个字,就是孝文化,其实也就可见孝文化是教化的根本。所以如果离开这个根本做其他的枝末是没有很多益处。
(2)、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许多人(包括我)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于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于内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令人惋惜。如今提倡优生优育,许多人少了兄弟姐妹,若有幸能有一二兄弟或姐妹,岂可不好好珍惜?
(3)、凡事三思而后行,不必急于求成。宁可少做,不可乱做。
(4)、一个人的运势确确实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上,你心地善良,你们家庭就有一个和睦的气氛,你的团体也会是健康和乐的,所谓公司,家庭风水就好,所以,风水的根本在哪?你的存心,假如你存心不善,纵使你们家是龙穴,三年之后会变鼠穴,是否相信?
(5)、第八个,“不惜元气,服药无益”。身体的健康不单是要靠食物、靠一些医生,更重要的还要靠自己不要糟蹋身体。不然,纵使你有再多的财富,也不可能有个健康的身体。
(6)、夜学兼修玉府书。风扫碧云迎鸷鸟,水还沧海养嘉鱼。
(7)、(为人偏执,做事不讲情理,再聪明也无益)
(8)、许多人在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在家里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是本末倒置之举。
(9)、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
(10)、林则徐一生遍历地方,治绩卓著。虽在两广抗击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由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及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1)、“奉神无益”,如果对父母不孝,无论你对神是多么虔诚,多么的敬仰,一切都是假的。
(12)、 第一个,“父母不孝,奉神无益”。连父母都不孝,天天拜神,甚至于布施很多钱去建寺、建庙,有没有用?没有用!重要的要依照圣贤、依照这些神哲的教诲去做事,才能真正得到受用。而世间一切事迹的圣哲,所有的教诲一开始是强调以孝道为根本。所以儒家讲“夫孝,德之本也”;佛家讲“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也是从第一福“孝养父母”做起;道家《太上感应篇》也是提到“忠孝友悌,正己化人”。所以必然德行的根本都是从孝道开始扎根,而德是万福之根基,所有的福分一定都是从德行当中建立起来。
(13)、1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4)、通读“十无益”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之物,任何事物的效能都是有条件的。林则徐将自己的行事标准总结为这首短短的“十无益”,同时这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15)、当他做了两广总督后,时事已经不一样了。太平天国闹的太厉害了,不仅把两广地区的财政赋税都拿去了,还调去了不少的兵丁。广州城紧挨着香港,而香港已经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割让给英国了,所以经常有中国海盗借助英国人的特权来走私谋利。
(16)、内史既解绶,支公亦相亲。儒道匪远理,意胜聊自欣。
(17)、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我们一起学习。
(18)、乐于哗众取宠、居心不良之人,其聪明才智往往被人利用,成为作恶的工具。
(19)、9)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20)、解释:不择手段谋求发财致富的人,个人富裕了不帮助别人的人,积累再多的财产也是和整个社会的普世价值观相背离的,是不得人心的,甚至是灾祸的开始。
2、十无益格言全文
(1)、这首词看起来是在写景,其实掺杂着词人的心情。首先是杏花红灿结子无数,然而漠漠的春阴笼罩着天空,缠着柳絮,可见心情是多么的不爽。好端端的春色被风雨破坏了!这不是含蓄表达自己的处境吗?下阙写到春到家山须小住,意思但愿这次被贬是短暂的,使召回的春景将很快地到来。后两句是绕院碧莲三百亩,留春伴我春应许。意思美好的春景一定许应我的愿望。事实也果真如此,1155年秦桧去世,张孝祥重新被朝庭召回启用了!
(2)、林则徐生活的时代距离我们将近200年,但细细品味,我们仍然会收益良多。
(3)、“奉神无益”,如果对父母不孝,无论你对神是多么虔诚,多么的敬仰,一切都是假的。
(4)、英军再次攻击广州城,缺少准备的叶名琛很快被俘虏了。作为清王朝的封疆大吏,他在衙役都跑光了的情况下,自己穿戴整齐,在广州府衙等着英国士兵来抓他。
(5)、“十无益”针对时弊,用朴素话语,劝勉后代,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着思辨的光芒。这十句格言不仅是林则徐以人生智慧教育子孙的家规,同时也为时人所重。人们将之铭刻于石碑之上,立于珠江之畔的海印桥脚,这后来成为林则徐以德存世的范本,感化着后人。
(6)、第二个,「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在家庭里面兄弟姊妹就吵来吵去,那就不懂得去好好的协助别人,好好的关怀别人,所以一出去交朋友也很难与人和睦相处,所以孩子一生做人处事的能力关键点还在家庭教育之中。而当我们能够力行孝悌之道,那也是成就了一个人「仁道」的根基,行仁道的一个基础。
(7)、自己不珍惜自己的身体,去做一些有损身体元气的人,等到生病吃药也不管用;
(8)、若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咄咄逼人,则只能说尚未领略古人为学的高境界了。
(9)、18)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学习上的。-----鲁迅
(10)、颜之推: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亲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11)、毕竟孩子们年轻,对新鲜事物好奇,模仿能力很强,但对很多事情好坏辨别力差,往往因为自己的某些行为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
(12)、除家书、立志楹联外,林则徐还制定家规。1839年9月,在巡视澳门后,林则徐针对世风日下的时弊,以自己的人生阅历,手书了十句格言,作为家规,俗称“十无益”。
(13)、《论语》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百行孝当先。一个人无论你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头上戴了多少光环,但是如果对父母不孝,所有的荣誉都将黯然失色。“奉神无益”,如果对父母不孝,无论你对神是多么虔诚,多么的敬仰,一切都是假的。
(14)、7) 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李嘉图
(15)、中国家规丨乔家大院:子孙贤族将大 兄弟睦家之肥
(16)、“满招损,谦受益。”谦谦君子之道,从来得到世人赞赏。读书博学为何?通古至今,纵横捭阖,修身养性而已。越懂学问的人,越能谦虚做人。若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咄咄逼人,则只能说尚未领略古人为学的高境界了。
(17)、英国人眼看着北京的皇帝朝不保夕,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江南的太平天国,因此气势越发嚣张起来。眼看打不过英国人,叶名琛就派了很多人到香港从事破坏工作。在香港,叶名琛还得到了一个利好消息:在黑海沿岸,俄罗斯军队大破英法联军,甚至俄罗斯军队攻入了英国本土,英国女王流浪到美洲寻求援助。
(18)、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19)、14)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0)、林则徐在50多岁的时候,为自己的子女写了“十无益”。他将生活中一些看似对个人有好处的行为做了不同的界定,“十无益”其实就是在说在某种前提下,一些表面上看来有益的事情,实际上是没有好处的。
3、林则徐的《十无益》格言
(1)、孔圣人说,古之学者读书为己,今之学者读书为人。意思说古代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今天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别人。为人若何?为父母、为市场、为金钱名利、为工作职业,读书成为一种工具,读书沦为达到他人的目的的一种手段。我们要认识到读书不是为了别人而读,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为己若何?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用现代人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实现人自身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简单说,读书是为了修身正行!如若读了满腹圣贤之书,但依然“行止不端”,学识上是大学生,品行上却是小学生,可谓读书无益,枉读诗书了。
(2)、17) 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3)、 第九个,“妄取人财,布施无益”。在民国初年有个公案,就是他在清末的时候贪污了一笔钱,让很多灾民都饿死了。后来民国以后,他可能内心的恐慌、后悔,所以又拿着钱财去大量的布施,地方的人都觉得他是个大善人。但是后来死得很惨,又堕到地狱去,因为他“妄取人财”,而这个“妄取人财”让太多人遭殃,纵使他后面再来布施,也补不掉他前面所造的罪业。所以我们确实时时守好这一颗心,不能有占他人便宜的念头,所谓“吃亏是福”,懂得舍、懂得让才能够让人生走得愈来愈宽广,而福分、福报好是晚年再来享,那是真正的福分。
(4)、孟子曰:“吾善养我浩然之气。”元气,是精神丰富、正气充盈的内心状态,是人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根源。不惜元气的人,行的是匹夫之勇,以为自己力量无穷,却往往被各种外界力量摧折得元气大伤。元气大伤之后,寄希望于灵丹妙药救治,治得了标,但治不了本;治得了一时,治不了一世。
(5)、征君昔嘉遁,抗迹遗俗尘。了心悟有物,乘化游无垠。
(6)、《论语》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百行孝当先。一个人无论你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头上戴了多少光环,但是如果对父母不孝,所有的荣誉都将黯然失色。
(7)、孟子曰:“吾善养我浩然之气。”元气,是精神丰富、正气充盈的内心状态,是人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根源。
(8)、长着一张被包养的脸,却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
(9)、还有些爷爷奶奶,小孙子抱在手上,不懂事,动手给他打一巴掌,这个奶奶还笑得很开心说:你看,孙子打我。孙子看她笑成这样,左脸已经打了,连右脸再打一下。这都是教育敏感度不足,这个相当值得我们为人长者谨慎。因为孩子的是非判断还没有形成,应该让他中规中矩,一些对的行为我们一定要塑造起来,当他习惯成自然,自然就可以循规蹈矩。这个功夫不在小时候做,大了以后就很难扭转。当然假如他已经大了,这时候我们也要以身作则,用真诚、用德行再去转化,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10)、如若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虽然屡屡行善多积阴德,也是枉然无益。达人先自达,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艰苦朴素开始。
(11)、19) 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吕 坤《呻吟语应务》
(12)、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长们的希望,为了孩子们未来,希望家长们和学校对孩子们玩手机事件予以充分重视。
(13)、徒劳无功 ( tú láo wú gōng )
(14)、《余谢病东归,王秀才见寄,今潘秀才南棹奉酬》
(15)、11)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16)、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意思说古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今人读书是为了别人。为了别人而读书,即是要博取别人的认可,行为浅薄媚俗。而为了自己的读书,是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
(17)、点评:“作事乖张”乃谓为人处事不讲情理,偏执、不驯服,处处与众迥异。有句话说,人不怕你聪明绝顶,就怕你不讲道理。如果为人不善,居心不良,“聪明”就会为虎作伥,成为作恶的工具。雄狮百伏,国贼一个可畏。难怪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友余力,则志于文”,学做人在求智慧之先,圣人一片苦心,可见一斑。
(18)、林则徐在做人、为官、学佛感悟的基础上总结了“十无益”,手书后悬于家中。
(19)、12) 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0)、许多人在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在家里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是本末倒置之举。
4、林则徐十无益文
(1)、“奉神无益”,如果对父母不孝,无论你对神是多么虔诚,多么的敬仰,一切都是假的。
(2)、“十无益”即“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不惜元气,服药无益;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如果不满足某种条件,一些人们经常看作有益的事也会变得无益。
(3)、 第三个,“存心不善,风水无益”。所谓“命由我造,福自己求”,而福田是靠心耕,当我们念念善心,已经在积累自己的福分、功德了,所以莫向外求。现在的情况是不是这样?经济愈不好,算命的风气就愈盛,甚至于现在很流行改名字,一改还不是一个人改,全家都改。所以现在人不懂道理,很可怜,花了一大堆钱没什么效果。而当他这样花钱的时候,请问给了他下一代什么样的榜样?迷信。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不离我们这一颗心,“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所以,我们从根本来经营生命,不要迷信、不要追求这些不实的东西。 其实外在物质确实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比方说,我们到了一个很乱的房间里面,你的心情好不好?当然会受影响。但是当我们的心清净,我们的心恭敬的时候,遇到这样杂乱的环境,我们会怎么样?一定会动手把它弄整齐,那风水当然就随着人心转变过来。所以中国话讲,“福地福人居”,因为福人居福地的时候,他的心跟一般人不一样,他懂得惜福,懂得爱惜物品,希望生活能够干净整洁,当然他一住进去整个环境就变掉了。所以风水也是动态的,命运也是动态的,光看我们如何去用心、如何去转化。
(4)、洄沿南溪夕,流浪东山春。石壁践丹景,金潭冒绿苹.
(5)、叶名琛向皇帝打报告,想得到皇帝的支持,皇帝却不想理睬他。大清的亡国之患迫在眉睫,对叶名琛在广东地区惹恼了洋人感到很不高兴。叶名琛长期封锁海路,还造成了当地士绅阶层的利益受损,他甚至连答应给清王朝提供的军饷都难以提供了。
(6)、妄取人财,拿来布施,美其名曰借花献佛,其实只是伪善。不如凭借自己的双手勤劳奋斗,以善心布施,如此方能心安理得。
(7)、再来我们接着看,「做事乖张,聪明无益」。我们做事情假如不遵循道义,做事假如不遵循章法,只凭著自己的小聪明去乱搞,铁定把事情给搞砸了,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人就喜欢朝自己的意思做,觉得自己的想法观念可以超过古代人,往往吃亏的还是自己。因为天地之间做人做事的纲领不会因为时空改变,所以我们要先能虚心领受圣贤教诲,先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你才能快速掌握做人做事的纲领,所以这点也很重要,先放下自己的知见,不要搞小聪明。
(8)、点评:博学为何?通古至今,纵横捭阖,只为修己身。若以读书为装点门面,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不可一世,以为莫己若者,纵然读尽天下古今之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有何益?徒增一恨耳!
(9)、青年在《讲堂录》写到:货色两关打不破,其人不足道也。货者,财也。钱财是身外物。仗义疏财,是豪杰的行为;爱财如命,难成大器。一生不爱钱、不拿钱,不碰钱,前辈之风,后人真是难以企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无功不受禄,妄取人财,与谋财害命差之不远。妄取人财,拿来布施,无异于先饱私囊后,借花献佛博取善名,典型的伪君子!然而君不见现实社会中多少所谓企业家、实业家,借造假造劣来赚取巨大利润,后又拿出“九牛一毛”来做慈善,名利两得,不亦卑鄙乎!
(10)、3) 黑发不如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11)、《诗经》有言:“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一个家庭,父母是根基,兄弟是枝叶。只有兄弟姐妹相互扶持,家业才得以繁茂。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
(12)、“满招损,谦受益。”谦谦君子之道,从来得到世人赞赏。读书博学为何?通古至今,纵横捭阖,修身养性而已。越懂学问的人,越能谦虚做人。
(13)、《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果心存不善,逆天而行,无疑是自取灭亡。“风水无益”,即谓如若为人不善,多行不义,其不仅上愧祖宗,更是下损子孙。
(14)、第四个,“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当孩子的言语、行为不端正,假如他《四书》都背起来了,会有什么结果?相不相应?不相应。所以有个孩子他母亲批评他,因为他书背很多,他马上跟他母亲讲:妈妈,你有孔老夫子的“温、良、恭、俭、让”吗?假如你没有,你也没资格说我。“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书读愈多愈傲慢,所以读书的根本基础在谦卑、在恭敬,一切的学问都从孝敬心中发芽,这两个根不扎好,读的书再多,祸患无穷。所以读书的次第很重要,林则徐先生就求学问,也给了我们两点中肯的劝告,第一个,一定要从孩子的生活行持当中去历炼,从生活行持,对长者、甚至于对所有万物都应该恭敬,然后内化成他的存心。所以,第四点跟第五点都是读书的正确态度。
(15)、林则徐出生于中国近代动荡开启的前夜,幼年时家贫,体恤双亲的他自然想要一同承担家庭的重担。然而,目光长远的父母却勉励他立大志,为国为民。正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林则徐幼小的心灵里转化为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正是这样的家风教养,让这个福州城里再普通不过的平民人家,养育出如此了不起的人物。今天的林则徐纪念馆中,依然悬挂着一副他的手书对联:“师友肯临容膝地,儿孙莫负等身书。”这是林则徐对后代子孙的教诲,只要有一点点条件,就要刻苦学习、报效国家。
(16)、20) 人不劳动没出息,人不学习没长进。
(1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即是时运不济之时。运气也是一种实力,此时应该注重加强身心修养,提高自身实力,则时机自然送上门来。
(18)、连父母亲都不孝顺,违背性德,就算是每天三柱香,神明也不会保佑。
(19)、《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果心存不善,逆天而行,无疑是自取灭亡。
(20)、《诗经》有言:“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一个家庭,父母是根基,兄弟是枝叶。只有兄弟姐妹相互扶持,家业才得以繁茂。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许多人在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在家里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是本末倒置之举。
5、林则徐的十无益是什么意思
(1)、1)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2)、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
(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阴鸷,就是积阴德之意,积小善而成大功德,防小恶以免损功德。如若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虽然屡屡行善多积阴德,也是枉然无益。达人先自达,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艰苦朴素开始。
(4)、孔子教导弟子正当的行事规范为:“弟子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有余力,则志于文”。“作事乖张”乃谓为人处事不讲情理,偏执,处处标新立异。
(5)、解释:百善孝为先。父母是给与我们生命并抚养我们长大的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还能会尊敬和回报谁呢?不孝顺的人天上的神灵是不会降福于他的,地上的贵人也不会真心帮助他,纵使他每天虔诚敬香、曲意逢迎,也一点帮助都没有。
(6)、面对“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官场潜规则,林则徐却始终秉持着清廉为官的准则,他在家书《析产阄书》中写道:“余服官中外已三十余年,并无经营田宅之暇……除文藻山住屋一所及相连西边一所,仍须留为归田栖息之区,毋庸分析外,其余田屋产业,各按原置价值匀作三股,各值银一万两有零,即每股或有多寡,伸缩亦不过一二百两之间,相去不远……再目下无现银可分”。
(7)、人莫不想自己的家兴旺兴盛,能扩充此心,即是天下之大公;能尽人心,必能于世有补,则与湛然光明的佛心相差无几,这对家对国都有利。
(8)、心气高傲、做事情我行我素的人即使再博学、懂得的知识再多也是没有好处的;
(9)、第一个,“父母不孝,奉神无益”。连父母都不孝,天天拜神,甚至于布施很多钱去建寺、建庙,有没有用?没有用!重要的要依照圣贤、依照这些神哲的教诲去做事,才能真正得到受用。而世间一切事迹的圣哲,所有的教诲一开始是强调以孝道为根本。所以儒家讲“夫孝,德之本也”;佛家讲“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也是从第一福“孝养父母”做起;道家《太上感应篇》也是提到“忠孝友悌,正己化人”。所以必然德行的根本都是从孝道开始扎根,而德是万福之根基,所有的福分一定都是从德行当中建立起来。
(10)、19)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11)、11)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2)、8) 懒惰和贫穷永远是丢脸的,所以每个人都会尽大努力去对别人隐瞒财产,对自己隐瞒懒惰。
(13)、为人处世,都知道少说话多做事才是正途。可是有时做得过头,大多适得其反。林则徐的“十无益”告诫世人:横冲直撞的做事,反而无益。
(14)、孔子教导弟子正当的行事规范为:“弟子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友余力,则志于文”。“作事乖张”乃谓为人处事不讲情理,偏执,处处标新立异。
(15)、“风水无益”,即谓如若为人不善,多行不义,其不仅上愧祖宗,更是下损子孙。
(16)、如若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虽然屡屡行善多积阴德,也是枉然无益。达人先自达,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艰苦朴素开始。
(17)、受家族仁爱、勤勉家风的熏陶,林则徐刻苦攻读,终于成为国家的栋梁。1839年,林则徐临危受命,赴任广东查处鸦片。他明察暗访,勇敢斗争,终迫使外国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的壮举展示了中国人民不惧外侮的坚强意志,林则徐也由此成为一代民族英雄为后世传扬和敬仰。
(18)、若一个人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读再多的书也没用;
(19)、好,再来,「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一个孩子他对人无礼,做事没有章法,房间搞得很乱,纵使他经典背了再多,有没有用?没有用,不相应。所以虽然读的是「出则弟」,但是看到长辈也不会行礼,看到长辈也不会主动先让长辈坐,这个他的心就不恭敬,一不恭敬,读的书无益。而且不只无益,还有害,有什么害?《弟子规》有点出来,「不力行,但学文」,不力行,但是他有学经典,「长浮华,成何人」。我们有一个学生没有从《弟子规》开始做,《论语》背得很熟,有一次他母亲对他做的事在训斥他,他跟他母亲说,「你凭什么讲我,你有孔夫子的温、良、恭、俭、让吗?」你看他可以拿句子跟大人对质,他不是拿句子来反省自己。所以我们教导孩子一定要让他了解到圣贤的经典不是拿来背的,而是拿来一条一条的落实做到,当他真正去做到,当他真正形成恭敬心了,那他的心与经典就相应,读一句就利益一句,所以这样读书才有益处。
(20)、“一生任事而不牟利,尽瘁而不热中,临难而不退避,受屈而不怨尤。”林则徐玄孙林崇墉的评语,道尽了他对先辈林公的钦佩。林氏一家清廉勤俭的良好家风,正深深影响着林氏子孙,浸润着世人的心灵。
(1)、现在很多作业题与考试题答案只要用手机一扫就知道答案,许多学生往往会利用手机在考试时作弊。
(2)、明代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王徵(1571——1644)他就是我们泾阳县人士。他不热衷于功名,而专心研究机械、器物的创造。他将诸葛亮的“木牛流馬”枝术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利用时钟原理:发明创造的滚动“自行车”,能自行三丈,制造比较大的“自行车”能自行三里。
(3)、酷似牢之玉不如,落星山下白云居。春耕旋构金门客,
(4)、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十无益格言全文精辟10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