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简介内容精辟118条

元曲三百首简介

1、元曲三百首精选全集全诗

(1)、虎溪僧:指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寺前有虎溪,常有虎鸣。

(2)、这又是一首写春日晚景的诗章。既有实写的目前残春之景,又有想象之景;既有荒园的凄凉,又有东风的和暖,情感一起一伏,显得曲子诗味隽永。写景抒情,均妙;锻词铸句,颇具匠心,但又不见斧凿,可谓妙语天成。

(3)、这是一首优美的咏梅言志的散曲。全篇咏物,句句不离梅花纯洁高雅的品性,同时,又是字字言志,正是作者崇尚高洁,不慕名利的高尚人格的写照。他辞官而隐居,就是此曲的佳注脚。曲境活泼,格调明朗,如首句“南枝夜来先破蕊”之俊俏,末句“有时节暗香来梦里”之顽皮,都令人满口生津,回味无穷。其韵律谐美,用语工巧,也是少见的,如动词“破”、“泄漏”、“交”、“惹”、“来”,都极恰当地表达了梅花的特征,且有拟人手法之传神。修饰词“先”、“偏宜”、“有时节”、等都有分寸,又不呆板,很是活泼。而“暗香”一词写梅花香之妙,虽借用前人诗,却另有新趣。

(4)、姚燧以散文见称。宋濂撰《元史》说他的文辞,闳肆豪刚,“有西汉风”。黄宗羲甚至说他的文“非有明一代作者所能及”(《明文授读序》),称颂备至。

(5)、《诸葛武侯》是一首凭吊诸葛亮的曲子。侧重点为诸葛亮的功业。诸葛亮,奠里用一个下的基础,“八阵图”、“出师表”、“梁甫吟”文治武功辉煌灿烂。虽说五丈原日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其功业与抱负,却令后人无限敬仰,由衷赞赏。

(6)、不系雕鞍门前柳,玉容寂寞见花羞,冷风儿吹雨黄昏后。

(7)、这首小令状写离情。前三句写景,后二句写情。头两句,夕阳西下,春雨丰足。“风吹皱一池寒玉”初看是外在世界的描写,其实亦是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不妨视为过渡句,第四句“画楼中有人情正苦”才开始正面点题。尾句“杜鹃声莫啼归去”,表达了主人公企盼离人早归的殷切之意,用语含蓄,但却使相思的凄苦表达得更为深沉。

(8)、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9)、这是一幅微雨中春耕图。用梅香与风雨来夸写春意盎然,抓取了富于典型特征的春天的景物予以描写,因而言简意赅,形象鲜明生动。

(10)、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幺]雷峰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清,江潮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

(11)、《西番经》抒发了作者不慕荣达、热爱山水的隐逸之情。征召文书“多次”下达,而作者却是进退两难,“岂是”一句设问,承上启下,引出对其原因的推究。作者先以“萧萧双鬓斑”回答,年老体衰,难以赴召,确是个理由;然而作者接着以“休嗟叹”一语,说明其真正原因是“只不如山水间”。小小短篇波澜起伏,一气盘旋,令人兴味盎然。

(12)、出版合著1部,注译古籍1部,编著1种,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承担省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主讲《摩崖传拓》《永州摩崖石刻研究》《古典文学原著导读》等课程。

(13)、张可久的作品,为求脱离散曲原有的白描的特色而入于雅正,在创作中有过于注重形式美的缺点。但是作为一种清丽的风格,自成元代散曲群芳中的一葩,他的作品使散曲园地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他的写景作品,有独到的功夫,如“云冉冉,草纤纤,谁家隐居山半掩?水烟寒,溪路险,半幅青帘,五里桃花店。”(〔迎仙客〕《括山道中》)这类精致优美的小令,写出江南旖旎明媚的风光,给人以美的享受。

(14)、这首小令咏史,主要写诸葛亮与姜子牙二人,否定建功立业,赞美隐士生活,这是作者人生价值取向。开头三句,写历史上一切英雄豪杰,到头来都难逃一死;所谓青史留名,其实也是南柯一梦;后都不过是萧瑟西风里的白骨。从第四句到第九句,写历史上两个名声赫赫的人物:诸葛亮和姜子牙,他们生前都身经百战,但现在一切均空。后两句以渔民生活跟英雄作比,认为只有前者才逍遥自在,无忧无虑。

(15)、他那里鞍儿马儿身子儿劣怯,我这里眉儿眼儿脸脑儿乜斜。

(16)、若耶:溪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若耶山下。相传西施曾于此浣沙,又名“浣沙溪”。

(17)、元朝的戏曲,即元曲,分成散曲与杂剧,散曲具有诗歌独立生命,杂剧则具有戏剧的独立生命。当时城市繁华,元廷不重视中国文学与科举,当时社会提倡歌舞戏曲作为大众的娱乐品,这些都使宋、金以来的戏曲升华为元曲。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也是元代一种新的韵文形式,以抒情为主,主要给舞台上清唱的流行歌曲,可以单独唱也可以融入歌剧内,与唐宋诗词关系密切;杂剧是元代的歌剧,产生于金末元初,发展和兴盛于元代至元大德年间。根据《太和正音谱》中所记,大约有五百三十五本,创作十分巨大而辉煌。元朝后期,杂剧创作中心逐步南移,加强与温州发扬的南戏的交流,到元末成为传奇,明清时发展出昆剧和粤剧。

(18)、雪意商量酒价,风光投奔诗家,准备骑驴探梅花。

(19)、主要表现社会与生活情况、歌颂历史人物与事件,强调人物的情感。元曲的兴盛,后成为与汉赋、唐诗、宋词并称的中国优秀文学遗产。

(20)、彤云叆叇,随车缟带,湖山化作瑶光界。且传杯,莫惊猜,是西施傅粉呈新态,千载一时真快哉!梅,也绽开;鹤,也到来。

2、元曲三百首简介内容

(1)、一群美丽纯洁的农家少女荡舟在清清的河水中,唱着渔家歌谣,歌声飞入荷花丛中,惊起了一群栖息的水鸟,画面变得明快活泼起来。但“乱云愁”却作了个陡转。风雨欲来,而采莲少女却处乱不惊,从容不迫地采下一茎绿荷叶戴在头上作雨具,返舟归家。全曲也许寄托着处于政治风云变幻中的赵孟頫的归隐之心。

(2)、看了那吴山青似越山青,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3)、《叹世》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之意。在元代,许多文人胸怀大志,但结果只是“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窝”,纵使才高如萧何,声名如廉颇,也得不到赏识重用,还不如赶快去往海滨山里,做一个快活渔樵,又何苦在这险恶的世道上,无端惹风波。作者愤世嫉俗,以辛辣之笔,抨击统治者不能任用人才,反而使他们非逃即隐的黑暗现实。此作言词简短,愤懑之情溢于言表,风格苍劲奔放。

(4)、这首《渔村落照》小令描绘了渔村傍晚的景象。写景如画,画中有诗,渔家生活的情致与神韵表现得历历在目;语言朴实,不加雕饰,与渔家生活本身的淳朴相契合。结尾“饮尽重沽”四字写尽了渔民豪爽乐观,无拘无束的性格,作者对水乡生活的喜爱之情也随之跃然纸上。

(5)、>>(元散曲)不但都可应用于演唱,亦可供文人的欣赏。——谭正璧 

(6)、金亡后,元好问避居家乡,专事著述。他痛感国破家亡的痛苦,满怀悲愤写下了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另外,他还著有《中州集》、《壬辰杂编》等史书。元人撰写金史,多取材于此。

(7)、此曲借山简故事,写饮酒游春的豪兴,山翁实是自指。前三句写把酒在手,未饮已先被春色陶醉。接着写饮酒赏春,此时酒退居到第二位,鼓涨豪兴的首先是青山妩媚,座座青峰成了一个个的描写对象。归来途中,虽微有醉意,却一点也不疲倦,步履轻快,仿佛如列子御风而行,飘然欲仙。

(8)、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周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9)、赏析:对曲子的思想、内容、风格、手法进行全面赏析,并指出曲子的局限性所在。

(10)、铺锦池埋荒甃,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11)、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

(12)、[译文]嫩柳的枝条又柔又细,莎草如茵铺满大地。几枝红杏争闹着探出围墙,深深的庭院里把秋千系。好雨初晴,东效多美丽。看儿孙们在月下扶犁。官场的风尘已在我的心意之外,四周的青山却都在我的眼里,回来吧,学陶渊明那样回乡隐居。

(13)、和泪送春归,倩水将愁去,是溪边落红昨夜雨。

(14)、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对花饮。

(15)、[作者简介]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进士,官至知制诰。金亡不仕,潜心著述,是金元之际成就高的诗人。著有《遗山文集》,编有《中州集》等。散曲现存小令九首。

(16)、此首小曲极写思乡之情:京城十年在赏月听歌中度过,来到吴地,两鬓染霜。西风起,晚年思乡之情更切,小曲生活气息浓厚,感情真挚强烈。

(17)、[作者简介]张弘范(1238-1280),元大将,字仲畴,涿州定兴(今属河北)人。曾从伯颜攻宋,任前锋渡江,长驱建康(今南京)城。后又任蒙古汉军都元帅,南取闽广,俘文天祥,南宋亡。不久病亡。他善槊,能诗,《金元散曲》录存其小令四首。

(18)、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几特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19)、此曲规劝青少年勿贪杯而虚度时光,用暮春时节喻少年们的青春将逝,而他们却对此丝毫不加珍惜,彻夜宴乐,放纵自己于声色犬马的娱乐之中。后用“明日落红多去也”来比喻他们的将来命运。明确点明他们宴饮无度、挥霍金钱,后下场可悲。语言率直,情深意切。

(20)、青山爱我,我爱青山。——张可久(殿前欢)《爱山亭上》(真的是很直白了忍不住记下来hhh破有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之感)

3、元曲三百首简介及作者

(1)、读倪瓒的曲子再看倪瓒的画中一片萧瑟孤寂,而且这种情景一再重复出现的他的画作中,他生在无锡太湖,丰茂的鱼米之乡怎么会是这样的风景,这是画家心中的家国,蒙古帝国的瞎搞,使这个生活优越的人不得不放弃家产四处漂泊,晚年又逢张士诚统治。倪瓒的画和文确实都是他的心结的具体的缩影。

(2)、云鬓雾鬓胜堆鸦,浅露金莲簌绛纱,不比等闲墙外花。骂你个俏冤家,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要。

(3)、裸(luǒ)袖揎(xuān)拳:捋起袖子露出胳膊,这里指善于吵闹之人。万钟:很高的俸禄。

(4)、徐再思的散曲以恋情、写景、归隐等题材为主,也有一些赠答、咏物为题的作品。他虽与贯云石齐名,风格却不尽相同,贯云石以豪爽俊逸为主,徐再思却以清丽工巧见长。《太和正音谱》评他的作品如"桂林秋月"。

(5)、每首诗包括导读、注释、译文三部分。导读有作者简介,均是在作者第一次出现的时候略加介绍,介绍包括其生平要略和代表作及风格,或是重要典故,使读者加深对作者的印象,或是古人对作者的评价,从古人的角度来了解作者。导读还包括对诗歌内容、风格、艺术技巧、思想境界等富有特色的部分稍加分析。本书装帧雅致清新,是众多《唐诗三百首》中的优良普及版本,值得拥有!

(6)、本书标题在此,各大网站均有出售,本公号旨在传播文化知识,如有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本人。

(7)、膝上琴横,哀愁动离情;指下风生,潇洒弄清声。锁窗前月色明,雕阑外夜气清。指法,助起骚人兴。听,正漏断人初静。

(8)、[译文]相隔咫尺的人就要天南地北远远分离,转瞬间花好月圆的欢聚就变成月缺花飞的悲凄。手拿着饯行的酒杯,眼含着惜别的泪水。刚说一声“保重身体”,心中悲痛极了教人难以割舍。“好好地云吧,祝愿你前程!”

(9)、[写作背景]杨果是由金入元的诗人,金亡以后五年才 出来做官,所以面对兴亡,他感慨良多。

(10)、[译文]万家灯火使春桥分外热闹,十里江岸璀璨的灯光相互映照,凤形的灯笼飞舞,鸾形的灯笼腾跃,气势非凡绝妙。多么可爱的元宵夜,波涛间奔涌出蓬莱仙岛。灯火的光辉和焰火纷乱飘飞,笙歌喧哗吵闹,一起飘向云空,飞上华丽的高楼。

(11)、很多人表示喜欢元曲中的《天净沙·秋思》,本人表示认同,的确不错,可谓经典的代表作,很多不知道的是《天净沙》曲牌里还有组曲,那就是白朴的《四季曲》。

(12)、[译文]刘备三顾庐请诸葛亮出山。可是蜀汉王朝难以扶持,已成了一蹶不振的残局。诸葛亮五月渡泸,南抚夷越,西和诸戎,北拒曹魏,力阻东吴。美妙呵周瑜的神奇兵术,悲叹呀关羽早早死去。人世间一切世事全由天定,造物所致。问你要怎么办?还是早点归隐吧!

(13)、《钱塘感旧》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的清高品格,透视出他对人自由的真心向往。前两句自我评价,体现了作者对自己仕宦生涯的轻视。接着三句,“愁”字表现了回忆的不快,“客”字也有孤寂之感,“梦”字体现了对西湖的爱。于是作者重返故居,悼念亡友。“消磨尽旧时人物”,表现了作者深挚的怀念之情。全曲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感情深挚,语言通俗平实,耐人寻味。

(14)、荷盘敲珠千颗,山背披云玉一蓑,半篇诗景费吟哦。

(15)、江城歌吹风流:扬州的歌舞、音乐是超逸美妙的。江城,即扬州。歌咏,指歌舞音乐。风流,超逸、美妙。

(16)、[写作背景]马致远青年时期,正当蒙古统一南北之际,他亲身经历了这一动乱的历史。当蒙古军队灭宋的时候,有相当一批知识分子随军南下,参预戎机,有些人固然爬上去了,但更多的人却屈沉下僚,流寓在江南一带。马致远大概是属于后面一类的。他可能到过江汉、登过当阳县的城楼,吊古伤今,想到自己的天涯落魄。马致远的前期虽屡遭困顿而豪气犹在,豪放之中多有层面激抗争之音,这和其晚年作品的基调有所不同。

(17)、乐毅:战国时燕国上将,燕昭王在位时极受重用,他联合赵、楚、韩、魏四国攻齐,攻占齐国七十余城,并想灭亡齐国,但他十分娇狂、刚愎自用、不留余地。后燕惠王即位,齐国用反间计,使惠王派骑劫接替了乐毅的职务,乐羰只能出奔赵国。齐将田单用火牛阵攻破骑劫军,一举收复全部失地,使乐毅前功尽弃。

(18)、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一陀儿一句诗题,行一步扇面屏帏。

(19)、唐诗、宋词、元曲,是矗立于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

(20)、(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4、元曲三百首(精编本)

(1)、《孙氏壁间画竹》小令是题画之作。状写画竹却无一竹,先从张先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化出,从秋声着笔引发,抒写美人的孤独寂寞,正如栖于玲珑玉竹的凤,通篇咏竹而不写竹,但都是竹的神韵与凤骨。此作虽小,确系大家之笔。

(2)、蝴蝶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或流连于花丛之中,或起舞在草木之间,这样美丽的小生灵,令诗人陶醉、画家着迷。蝴蝶,一个屡见不鲜的意象,和文学也早结下了古老而神秘的不解之缘。这首曲子所描绘的就是蝴蝶这个意象,是一篇独特的作品。

(3)、[译文]送客人走的时候,正是秋日,江面凄冷。歌会弹唱着送别的曲调,让人分外感伤。她可曾知道我在和着愁绪倾听。月亮已挂上了天空,酒意已浓,客居的人猛然惊醒。

(4)、这是一首写景佳句。作者以“芦花”喻洁白,以“玉楼云空”喻“云石”,又将人名缀入作品中,独具匠心。后教“清名”永留天地之间,虽有教诲之意,但亦真切感人。

(5)、张养浩(1270~1329),元代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口,山东济南人。幼有义行,好读书,初被荐为东平学正。后拜监察御史,历官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职。因父老辞官,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灾,到任四月,劳瘁去世。

(6)、[写作背景]姚燧一生仁途坦坦,文名籍籍,故时而流露出志得意满的情绪。但他生活在元代由盛转衰的时期,政治上的内部倾轧,民族关系上的隔阂与岐视,造成了多少宠辱、荣枯的变化。所以发而为诗,又有“取谤因仇恶、贪权失丐闲”的感慨和“荣悴不齐谁使尔,欲将斯理问高空”的惊惧。这说明,他宦海浮沉,已备尝了政治风波的滋味。这种感受,便成为写出有现实意义的作品的思想基础。

(7)、这首《闲题》抒写游子思乡愁绪。以满天低飞之云、一江流东之水来衬托离愁别绪,虽不新鲜,但“飞满”、“不断”之语却勾勒出恨溢天地、愁绪绵绵的氛围,也逼出了“何事离多恨冗”一句。既问山水,也问自己,又巧妙过渡到另一画面,使情感向深层推进,属画龙点睛之笔。鸿雁尚有夕阳相送,人却只能独立楼头,望尽天涯。怅惘孤寂的情绪更加难以忍受。看到鸿雁逝去,希望它能带去思念,捎来消息,也使诗的感情内涵更加深沉悠远。

(8)、繁花凋谢,却被蜂儿酿成了蜜糖;细雨飘飘,燕子用它和泥筑成了自己的窝。绿窗春宵,甜梦忽醒,原来是窗外晓莺在呼唤,这是何等甜美、令人迷痴的春景啊!孟浩然“春眠不觉晓”、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的诗境,都在这里得到了化用。在细小的物像中显出大自然复苏后的生机。

(9)、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春意两丝牵,秋水双波溜。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0)、《朝天曲》是一首完全用白描的手法写的记游曲。头三句是写堤上溪边的景色,下两句是写走近钓矶看到的景象,下三句是写作者羡慕农夫渔翁生活的优美环境,后几句是写作者看到这种景象之后引发的感受与体验:便无酒也令人心醉。这“醉”当然是“心醉”,是“痴迷”,是全身心的浸透,沉浸在这比醇酒还要纯美的乡野生活中。“鸥鹭闲游戏”一句的“闲”字,是该曲的曲眼,也是作者闲适心态的写照。

(11)、[写作背景]据元人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大名王和卿,滑稽挑达,传播四方。中统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王赋《翠中天》小令:……由是其名益著。时有关汉卿者,亦高才风流人也,王常以讥谑加之,关虽极意还答,终不能胜。”这条材料说明王和卿与关汉卿处在同一时期,透露出“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的事实乃是注令写作的契机。而“滑稽”、“善谑”乃是盛行于元代散曲家中的一种风气,在这种玩世不恭的争奇斗胜之中,实在蕴积着愤懑、牢骚以及反抗、不平。

(12)、(越调.斗鹌鹑)短叹长吁,千声万声。捣枕捶床,到三更四更。

(13)、总的来说,马致远的散曲,声调和谐优美,语言清新豪爽,并且善于捕捉形象以熔铸诗的境界。他吸取了诗、词以及民间歌曲的养分,开辟了与诗、词不同的曲的真率醇厚的意境,提高了曲的格调;他的套曲〔般涉调耍孩儿〕《借马》还打破了散曲言情咏景的程式,另辟一条叙事讽物的蹊径,这些都对散曲的发展与提高作出了贡献。明代抄本《古今杂剧》

(14)、纱幮睡足酒微醒,玉骨冰肌凉自生,骤雨滴残才住声。

(15)、贯云石(1286~1324),元代散曲作家。出身维吾尔族贵胄,祖、父都官至显位。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即以贯为姓。自号酸斋,又号芦花道人。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让爵于弟,北上从姚燧学。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今人任讷将他的散曲与徐再思作品合辑为《酸甜乐府》得其小令86首,套曲9首。

(16)、荷盘减翠菊花黄,枫叶飘红梧干苍,鸳被不禁昨夜凉。

(17)、有钱,有权,把断风流选。朝来街子几人传,书记还平善。兔走如梭,乌飞如箭,早秋霜两鬓边。暮年,可怜,乞食在歌姬院。

(18)、[写作背景]这支小令是作者以《闲居》为题的[双调]沉醉东风小令三首的第三首。

(19)、作者在杭州西湖看到一些游人华宴歌舞,留连忘返的情景,顿起历史兴亡之感。杭州本是南宋的首府,元军却从这里来灭掉了宋朝,使全民族遭到异族压迫。然而今天的游人只知寻欢作乐,早已忘掉越王勾践就在这里与国人同心协力,发奋图强,终于灭掉吴国,洗雪耻辱。通过历史与现状的对比作者感到故国恢复无望,因而无限感伤。

(20)、元曲的形成且做出开创性贡献的作家是元好问,他生于金元乱世之际,是金元两代名冠诗坛的巨星,他的作品文才横溢,清新俊逸,对元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指导统领和规范发展的作用。

5、元曲三百首百度百科

(1)、曲阑干碾玉亭台,小树粉蝶翅,苍苔点鹿胎,踏碎青鞋。

(2)、[写作背景]马致远沉寂下僚,既不齿于官场的腐败,不肯与之同流合污,又无力摆脱或与之抗争,于是,在官署之旁,闹市之中苦心经营了一片精巧的小天地,虽比不上前辈隐士超世脱俗的大气魄,亦可略效其遗风,来个眼不见,心不烦,从中得到一种聊以自慰的心态平衡。

(3)、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hp8Mgnq37pBxHHwUQeATg提取码:nu89

(4)、金装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绿杨影里骤骅骝。得意秋,名满凤凰楼。

(5)、[写作背景]此曲连同下面三首同曲片的小令,者是《野兴》组曲(共八首)之它们并非写于一时一地,但表现忘情物外、避祸全身的思想和抒发恬适的隐居情怀却完全一致,乃作者归隐山林后所作。

(6)、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

(7)、这是四首《喜春来》之写春天的美好。曲中用梅残香犹在,柳眼未开,东风和暖,桃杏绽蕾欲放等句渲染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春景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如堕春风,神迷春花,沉浸于春声春色中。

(8)、(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9)、注:①知几:先见之明,知变之几征。这首曲子表现了白朴的生活态度和处事观念。

(10)、此曲描写田园牧歌式生活的一个截面,牧童的形象写得极为活泼可爱。他们少年不识愁滋味、凭着童心来看待一切,整个画面显得单纯活泼。作品也显示出作者与普通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11)、[译文]柳树萌芽,像飘浮着一层嫩绿色的轻烟。梨花似雪,参差地交杂在柳枝中间。柴门外狗儿在叫,茅屋顶上燕了呢喃。一对白发的农家老夫妻正围着老瓦盆饮酒用饭。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12)、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撇,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13)、惊起那几行鸥鹭。似这等乐以忘忧,胡必归欤。 

(14)、兰膏:泽兰炼成的油,可点灯。此借指茶的水色。

(15)、兰麝:兰麝的香气。此处泛指高雅芬芳的香气。兰,香草。麝,那香獐,分泌的麝香可作药材或香料。

(16)、玉纤流恨出冰丝,瓠齿和春吐怨辞,秋波送巧传心事。

(17)、这首曲子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但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由于历史观的局限,仍有“女人祸水”的消极思想。这就减弱了这首咏史诗的份量。但全曲造词清新、畅达自然,后世流传甚广。

(18)、《太和正音谱》评张养浩的散曲如“玉树临风”,指出他的作品格调高远。他的作品文字显白流畅,感情真朴醇厚,无论抒情或是写景,都能出自真情而较少雕镂。《潼关怀古》小令,以及一些写退隐生活的作品,可以代表他的艺术风格。然而他的写景的散曲中,也有一些工丽清逸的作品,如“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水仙子〕《咏江南》),“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庆东原〕)等句,表明他的作品在总的艺术格调中还有所变化,散曲色调比较丰富。

(19)、更有清溪,绿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浙江亭紧相对,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堪羡堪题。

(20)、《春闺怨》写青楼晚景凄凉。门前柳老,难系雕鞍,车马冷落;容颜憔悴,羞与花对。风雨黄昏后,倍添凄凉;楼中人虽在,已是明日黄花,更有谁识赏?夜长愁更长!青楼中人,以色事人,卖笑为生,一旦年长色衰,便门前冷落,生计全无,晚年往往十分悲惨。此曲寄托了乔吉对青楼女子的深深同情。

(1)、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山过寸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钉睡足的西施。

(2)、[写作背景]元代士人求仁,本来就难于唐宋。自延祐年间正式设科取士,直到元末,开科十六次,取士人数仅占文官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南人要想入仁,尤其困难。何况即使作了官,还要受到歧视与猜忌,地位随时岌岌可危。政治社会如此黑暗,仍然有人热衷于功名,这岂不是深可嗟叹的吗?唐宋两代诗词中习见讽刺追逐功名者的作品,而陈草庵这首小令除了传统的主题意义外,还应包含着上述时代的特殊意义。

(3)、千山落叶岩岩瘦,百尺危栏寸寸愁,有人独倚晚妆楼。

(4)、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指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5)、>>实用性。读曲、赏曲、学曲、作曲,四位一体。

(6)、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7)、[译文]紧紧挨着紧紧靠着在云窗下同坐,互相看着互相笑着枕着月一起高歌。细心听着一一数着悉着怕着,四更已敲过。四更过了,欢情还没有过。欢情还没有过,夜过得却快如穿梭。天啊,再加上一更该多好。

(8)、作者假借歌者之口,运用白描手法,画出了王公贵族的丑恶行迹,抒发了内心对于渔肉人民的统治者的愤恨,表现了一代文人与统治者泾渭分明的立场与态度。

(9)、事间关,景阑珊,黄金不富英雄汉,一片世情天地间。

(10)、秋风江上棹孤舟,烟水悠悠,伤心无句赋登楼。

(11)、漂泊在外的游子,雨夜栖宿在旅馆,其心境该是何等凄凉。归家的好梦似是被风雨声惊醒,于是便再也睡不着,万千思绪都到心头。开头两句叠用数量词,如闻雨声嘀嗒,读来既抑扬顿挫,又把整个气氛渲染得十分浓厚,以下的一切都是在雨声中展开的。本篇题为“夜雨”,实则写羁旅之愁苦。

(12)、[译文]穿起平民的衣裳居住在僻远的乡村,不认识我的人称我是粗鄙的村民。关起柴门,不再看远处的白沙清江、翠绿疏竹,听见夜来的绵绵秋雨敲在耳鼓,打在心头。闲暇时将平生的得与失思量一遍,往事像那东逝的流水般一去不回。即便是把影像画到了凌烟阁上,那里就果真是功名了却之处吗?

(13)、该曲前四句对比着来描绘汉君王和小单于的不同心情。汉君王思念昭君而北望,表现出无限的痛苦与懊悔;小单于则面对昭君举杯畅饮得意欢唱。作者此种描写,对前者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对后者则带有民族意识的憎恶。曲的后三句是写昭君身处异域时对家乡的思念。正如杜甫《咏怀古迹》所写的那样:“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元帝只能在画图中约略地看识昭君青春的面容,魂灵只有在月夜才能归来。)这支曲也可以说是和作者的杂剧《汉宫秋》有着同样的主题。

(14)、《荆溪即事》以写荆溪岸边荒芜的景象来抨击元代社会黑暗,从古到今住在荆溪的人们就有种梅的习惯,可是当作者来到此地时却看不到一片梅花。他询问荆溪的人家,为何“不种梅花?”作者视野所及,到处是破败不堪,荒凉贫穷的景象:枯树支撑着院门,野草环绕着溪岸,生计无法解决,何谈去种梅花。这支曲子托物寄志,把描写荆溪两岸的荒凉同揭露当时的黑暗吏治交织在一起,“官无事乌鼠当衙”即是有力的一笔,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强烈愤慨和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15)、[译文]水上升起的烟雾弥漫了全城,月亮若明若暗,依稀有美人斜倚在兰舟的船榜上低唱,曾记得我们在若耶溪畔相遇。隔着乘风破浪的三湘,望穿了碧水云天也只是白白地失望、虽然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情思却像藕丝那样长。

(16)、绿叶繁茂一片浓阴,池塘中布满水阁,这里凉快。石榴花刚开,妖娆艳丽散发扑鼻的香气。初生的小鸟发出稚嫩娇软的叫声,高高的柳枝上有蝉鸣相和。骤雨刹那间降临,像珍珠一般乱洒,打遍池塘里一片片新荷。

(17)、影摇动城郭楼台,杯斟的金波滟滟,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皑皑。

(18)、[写作背景]元陶宗仪《辍耕录》卷九云:“[小圣乐]乃小石调曲,元遗山先生好问所制,而名姬多歌之,俗以为‘骤打新荷’是也”。此曲调名本为“小圣乐”,或入双调、或入小石调。因为元好问之作“骤雨过,琼珠乱撒,打遍新荷”几句脍炙人口,故人们又称此曲为“骤雨打新荷”。本篇作于元初,正是作者失意之时,所以曲子在下半首就抒写了作者深深的苦闷。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元曲三百首简介内容精辟11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