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家风家规家训精辟142条

曾子家训全文及译文

1、《朱子家训》原文

(1)、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2)、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画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虏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适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3)、(3)妆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代指嫁妆。

(4)、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

(5)、四海五湖之结义拜为兄弟,也不能随便,一定要志同道合,始终如一的,才谈得上,一旦如此,就要叫自己的儿子出来拜见,称呼对方为丈人,表达对父辈的敬意,自己对对方的双亲,也应该施扎。近来见到北方人对这一点很轻率,路上相遇,就可结成兄弟,只需看年纪老少,不讲是非,甚至有结父辈为兄,给子辈为弟的。

(6)、(翻译)家庭富足时要帮助家族中人,设立免费的学校和共有的田地;年景饥荒时要救济亲戚朋友,筹备施舍的钱米。

(7)、在家庭内部,也要讲道德,讲文明,夫妻和衷共济,正确地教育子女,把家庭营造成一个良好的安乐窝。可是,现在有些人很不重视这件事。

(8)、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有人劝说鲁肃道:“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显赫起来,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去拜访他。”于是鲁肃就去拜访吕蒙。喝酒喝到尽兴的时候,吕蒙问鲁肃:“您接受(君主的)重托,和关羽的军队相邻,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应付没有预料到的事情?”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想办法就行了。”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虽然是联盟,但是关羽实际上是熊虎一样的人,(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坐席上跨过去,坐在吕蒙旁边,手抚摩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子明啊,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就去拜见吕蒙的母亲,结为好友而别。

(9)、《钱氏家训》是一篇无价的宝典,是钱家先祖后唐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钱氏家族把《钱氏家训》在钱家代代相传,成为人才辈出的不竭动力。《钱氏家训》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大部分,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钱氏家训》不只是钱氏后人的行为准则,更是留给每个中国人的宝贵精神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学习的成长训言。

(10)、(注释)(1)闾:本意是里巷的门,这里指街道房屋。(2)尊卑:身份的高低,在家里主要指长辈和晚辈的区别。

(11)、圣贤的诞生地,不必是一个固定的地方。从前武王讨伐纣王,,把商朝愚顽的百姓迁到了洛阳,难道诸位就是那些百姓的后代吗?”石崇与王恺争豪石崇和王恺争比阔绰,两人都用尽鲜艳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马、服装。

(12)、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年轻时在太学求学,成为众多求学者之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于是约好了日期。后来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13)、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十二三岁了。

(14)、(视频)吳越忠懿王 錢(弘)俶与杭州雷峰塔

(15)、本书为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文集,采用早的、也是目前被认为为经典的版本,即传忠书局刻本。

(1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1)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7)、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已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於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   

(18)、王恺看了,惘然若失。王羲之机智王羲之十岁的时候,大将军十分喜爱他。

(19)、曾子不仅自己如此修身育德,也将这种精神融贯到对子孙后世的教育之中,形成了省身明志、忠孝传家的良好家风,绵延两千多年,成为中国传统家风家教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孔子说:“奢侈了就不恭顺,节俭了就固陋。与其不恭顺,宁可固陋。”又说:“如果有周公那样的才那样的美,“但只要他既骄傲且啬吝,余下的也就不值得称道了。”这样说来是可以俭省而不可以吝啬了。俭省,是合乎礼的节省;吝啬,是对困难危急也不体恤。

2、曾子家风家规家训

(1)、安世身材魁伟,容貌端庄,声如洪钟。起初任命为谏官,还未受命,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朝廷不因为我安世不贤,让我任谏官。倘若就任这个官职,那就要有胆识也敢于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以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起职责。如果冒犯了皇上,灾祸贬官就会立刻到来。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说我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母亲说:“这就不对了。我听说谏官是皇上面前的敢于直言诤谏的重臣,你父亲一生都想做这样的官却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职,你应当献出生命来报效国家的大恩。纵使遭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一定会随你去的。”(安世)于是接受了官职。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立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当面指斥,在朝廷上谏争,有时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着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气稍解,再上前争辩。旁边陪侍的人在远观看,缩着头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称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人不敬仰他。

(2)、(翻译)官员如能用一分心力,百姓就能得十分利益;君王如肯受一点辛苦,百姓就能得万倍的恩惠。

(3)、(3)自用:自以为是。《中庸》记载孔子曾说“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4)、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缺个长官,谁适合担任?”祁黄羊答道:“解狐适合(补这个缺)。”平公说:“解狐不是你是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过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话,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5)、(翻译)朝廷中,要把培养刚正气节作为首要;普天下,要把培养元气生机作为根本。

(6)、所以要读书做学问,本意在於使心胸开阔使眼睛明亮,以有利於做实事。不懂得奉养双亲的,要他看到古人的探知父母的心意,顺受父母的脸色,和声下气,不怕劳苦,弄来甜美软和的东西,於是谨慎戒惧,起而照办。不懂得服侍君主的,要他看到古人的守职不越权,见到危难不惜生命,不忘对君主忠谏,以利国家,於是凄恻自忠,要想效法。一贯骄傲奢侈的,要他看到古人的恭俭节约,谦卑养德,礼为教本,敬为身基,於是惊视自失,敛容抑气。一贯鄙吝的,要他看到古人的重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周济穷困,於是羞愧生悔,积而能散。一贯暴悍的,要他看到古人的小心贬抑自己,齿弊古存,待人宽容,尊贤纳众,於是疲倦沮丧,身体弱得不胜衣。一贯怯懦的,要他看到古人的不怕死,坚强正直,说话必信,好事干下去不回头,於是勃然奋力,不可慑服。这样历数下去,百行无不如此,即使难做得纯正,至少可以去掉过於严重的毛病,学习所得,用在哪一方面都会见成效。只是世人读书的,往往只能说到,不能做到,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判断一件诉讼,不需要弄清事理,治理千户小县,不需要管好百姓,问他造屋,不需要知道楣是横而兑是坚,问他耕田,不需要知道稷是早而黍是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情既很悠闲,人树更见迂诞,处理军国大事,一点没有用处,从而被武人俗吏们共同讥谤,确是由於上述的原因吧?   

(7)、平定大平军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本。充分体现了曾国藩的领导才能和超越常人的独到之处。

(8)、(翻译)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去爱护百姓,像对待自己的仇敌一样去剪除蠹虫。

(9)、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10)、康熙《庭训格言》亦重早教曰:“谕教宜早,弗敢辞劳”。

(11)、齐国使者认为(他)才能出众,偷偷的用车把他带到齐国。齐国的将军田忌对(孙膑)很友好,以宾客的待遇来接待他。

(12)、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13)、(注释)(1)著意:用心。(2)上:君王。

(14)、当今常有讲施舍就成为奢侈,讲节俭就进入到吝啬。如果能够做到施合而不奢侈,俭省而不吝啬,那就很好了。   

(15)、曾参之父曾点,字皙(xi),《说文》:“点,小黑也。”又:“皙,人色白也。”这就是反义了。

(16)、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同义。屈原,名平,字原,《尔雅.释地》说:“广平曰原”,也是同义。颜回,字子渊,《说文》:“渊,回水也。”同义。宰予,字子我,也是同义。诸葛亮,字孔明,亦是。李白,字太白,还是。

(17)、(2)亨:pēnɡ,通“烹”,本意是煮(饭、菜、茶),这里指饭菜,指代衣食家用。

(18)、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是反照而不明也!   

(19)、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要紧。

(20)、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3、曾子家学

(1)、《吳越錢王》钱镠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间关系

(2)、《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3)、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纵孩子,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为习惯时,才开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直到长大成人,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习惯了的也就成为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俗谚说:“教媳妇要在初来时,教儿女要在婴孩时。”这话确实有道理。   

(4)、校勘写订书籍,也很不容易,只有当年的扬雄、刘向才算得上是称职的。如果没有读遍天下的典籍,就不可以妄下雌黄修改校订。有的那个本子以为错,这个本子认为对;有的观点大同小异,有的两个本子的文字都有欠缺,所以不能偏听偏信,倒向一个方面。

(5)、“也”是语已及助句之辞,文籍备有之矣。河北经传,悉略此字。其间字有不可得无者。至如“伯也执殳”,“於旅也语”,“回也屡空”心,“风,风也,教也”,及《诗传》云“不戢,我也;不傩,傩也”,“不多,多也”如斯之类,傥削此文,颇成废阙。《诗》言:“青青子衿”,《传》曰:“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服。”按古者斜领下连於衿,故谓领为衿,孙炎、郭璞注《尔雅》,曹大家注《列女传》,并云:“衿,交领也。”邺下《诗》本既无“也”字,群儒固谬说云:“青衿、青领,是衣两处之名,皆以青为饰。”用释“青青”二字,其失大矣。又有俗学,闻经、传中时须“也”字,辄以意加之,每不得所,益成可笑。   

(6)、《礼经》上说;“父亲留下的书籍,母亲用过的杯圈,觉得上面有汗水和唾水,就不忍再阅读使用。”这正因为是父亲所常讲习,经校勘抄写,以及母亲个人使用,有遗迹可供思念。如果是一般的书籍,公用的器物,怎能统统废弃不用呢?既已不读不用,那也不该分散丢失,而应封存保留传给后代。   

(7)、(翻译)个人成见要全部去除,公众利益要全面提倡。

(8)、(翻译)兴办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免费学校,建立存贮粮食用以救济饥荒的民间粮仓。

(9)、皇帝(宋仁宗)想启用王安石,唐介说:“安石难以担当大任。”皇帝说:“(他)文学方面不可信任吗?经术方面不可信任吗?吏事方面不可信任吗?”唐介答:“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以前讨论的时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如果他做了官,(他的)政策肯定经常变更。”皇帝却不这样认为,终(还是)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对(王安石)说:“别人都不了解你,认为只知道儒家经术,不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儒家经术正是用来规划处理世务。”皇帝说:“你认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在的风气、礼节、习惯,公布新的法令,(这)正是现在所急需要做的事。”皇帝深信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10)、苏轼着《石钟山记》前,为了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携儿子苏迈到实地考察,写出了传颂千古的美文。

(11)、曾国藩一介书生,他不是军人,却能为大清立下不世功业,平定大平军。他不是午哲人,却从曾文正公留下卵文字却字字珠玑,饱含人生哲学。

(12)、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13)、春秋时期,道教创始人老子。其主要代表人物还有关尹、庄子、彭蒙、田骈等,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道家是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的学派。主要代表著作有:《道德经》、《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庄子》、 《列子》、 《六韬》 、《吕氏春秋》、《淮南子》、《管子》 、《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章句》等等。

(14)、(翻译)官员如能用一分心力,百姓就能得十分利益;君王如肯受一点辛苦,百姓就能得万倍的恩惠。

(15)、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是不济事。

(16)、墨家有一个领袖叫腹朜(月改黄),居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国的惠王(对他)说:“先生你的年事已高,又没有别的儿子。寡人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你的儿子了。先生你这件事就听我的吧。”腹朜(月改黄)回答道:“墨家的法律说:‘杀人的人处死,伤人的人处刑。’这是用来禁止杀人和伤人。而禁止杀人和伤人的法,是天下(人应该遵守)的大义啊。王您虽为了他开恩而命令官吏不要杀他,腹朜(月改黄)我却不可以不按照墨家的法行事。”腹朜(月改黄)不听惠王的,还是杀了儿子。儿子,每个人私人所爱啊,忍受私利而行大义,领袖(腹朜(月改黄))可说是公道啊。

(17)、曾国藩面对西方的船坚利炮面前以他为代表的实力派图强御侮,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工厂,办企业设学校,泽科技书,成为发展中国工业化的洋务运动的先驱。全力促成中国首批派遗留学生国外求学,堪称中华创始之举。是中国人第一次走出国门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和文化。首开中同留学教育之先河。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栋樑之才。

(18)、晋平公问师旷说:“我七十岁了,想学习(音乐),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19)、第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难的就是养心,养心中难的,就是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能够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可以问心无愧,就可以对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质问。如果一个人在独处时没有做过一件问心有愧的事,那么他就会觉得十分安稳,自己的心情也常常会是快乐满足宽慰平安的,(做到在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是人生中好的自强不息的道路和寻找快乐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础。

(20)、(1)驭役:管理属下。驭,驾驭,差遣。役,旧时供使唤的人,可译作“属下”。

4、曾子家训全文及译文及注释

(1)、(翻译)对父母叔伯要孝敬承欢,对妯娌兄弟要和睦友爱。

(2)、当初,孙权对吕蒙和蒋钦说:“你们现在都当权管事了,应当通过学习来增加知识提高自己!”吕蒙说:“在军中常苦恼于事务很多,恐怕不允许再(有时间)来读书。“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有我事务多呢?我少年时读过《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有《易》没读过。到统领军国大事以来,又熟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纪》为《三史》)和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像你们两个人,天分好,悟性高,学习必然会有收获,难道不去学习吗?应该赶快去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光武帝刘秀在带兵打仗的时候,手里从来没离过书,曹操也说自己到老了都很喜欢学习。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自己勉励自己呢?”吕蒙于是开始学习,意志坚定不知疲倦,他所看读过的书和发出的见解,大学者都比不上。

(3)、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镟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4)、从曾子一直到十五代前,曾氏世居嘉祥南武城。由于有着良好的家教传统,其后代成才颇多,仕宦不断。曾子十五代孙曾据,身处西汉末年,率一千余族人渡江南下,隐居庐陵吉阳,即今江西吉水。因此,曾据被称为曾氏南迁之祖。南迁之后,曾氏人丁兴旺,枝繁叶茂,分衍各地。

(5)、忠:忠实处事,忠诚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  

(6)、人的才能和德行,从古代到现在就很少(有人)全部具备,如果任用长处然后补充缺点,那么天下没有不能被录用的人,只看见短处就舍弃长处,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录用的人了,再加上感情有爱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贤德像墨翟、杨朱,求他们好坏,谁能避免被讥笑?从前子贡问孔子:“一个乡村的人都喜欢,那该怎么办?”孔子说:“不能肯定。”“一个乡村的人都讨厌,那该怎么办?”“不能肯定。不能因为乡村的人喜欢就认为好,不喜欢就讨厌他.”那是因为好人和坏人行事必定不同,就好像小人讨厌君子也像好人讨厌坏人,要认真调查清楚实情,听君子的话那么小人之道就会废止,听小人的话那么君子之道就会消失。

(7)、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8)、友人对巨伯说:“我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走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这种为了贪生怕死而败坏道义的行径,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来的吗?”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身体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整个军队撤离小城,全城因而得以保全。蔡洪赴洛蔡洪来到洛阳,洛阳当地的人对他说:“官署刚刚成立,百官都在招募下属,在出身卑微中求英才,于山野隐士中征俊杰。

(9)、(翻译)兴办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免费学校,建立存贮粮食用以救济饥荒的民间粮仓。

(10)、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1)、梁启超家训: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炖的功夫。

(12)、所谓“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所谓“八目”,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3)、赏析: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有人甚至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14)、曾子(公元前505-公元前435年),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师承孔子,是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在儒家文化传承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被后世尊为“宗圣”。

(15)、(翻译)要求自己不能够不谨慎严格,面对财物不能够不清廉耿介。

(16)、全集由当时数十位学者、名流、官绅编辑而成,在原文的基础之上,也进行的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图将对后人有价值的内容较好地呈现出来,将曾国藩的学问传之后世。

(17)、见富贵而生谄容者,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18)、’如果已经被我所拥有,一定把它捆起来放在高处,搁起来藏着,说‘姑且等改日再看吧’。“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

(19)、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20)、中文名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出处《论语·学而》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创作年代约公元前540~公元前400

5、曾子治家

(1)、(4)孤:孤儿,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孩子。

(2)、明:人贵自知,自知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3)、一曰慎独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册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4)、译文:当人母亲不担心她不慈祥,担心的是过于溺爱而不知道教导他们。对于母辈,司马光认为:慈母之所以败子,关键在于爱而不教,只是过分的宠爱和溺爱。小则使儿女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知稼穑之艰,不晓生计之难;大则使儿女们任性孤行,不顾纲纪,无法无天,以至于做出不忠不孝、丧尽天良的事,到头来身入囹圄,身首异地,成为社会上的渣滓和罪人。

(5)、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6)、曾庙坐落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南武山南麓,又称宗圣庙,早建于周考王十五年(公元前426年),原名“忠孝祠”。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重建后改称“宗圣庙”。其后,历代进行过多次修缮。现存曾庙坐北朝南,南北长276米,东西宽108米,占地面积29808平方米。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分成正、左、右三路,前后共五进院落,建筑30座,殿庑70余间,围以红色墙垣。庙内碑碣林立,古柏参天,颇为肃穆壮观。2006年,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7)、梁朝全盛时期,士族子弟,多数没有学问,以至有俗读说:“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著长檐车,踏著高齿屐,坐著有棋盘图案的方块褥子,靠著用染色丝织成的软囊,左右摆满了器用玩物,从容地出入,看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到明经义求取及第时,那就雇人回答考试问题;要出席朝廷显贵的宴会,就请人帮助作文赋诗。在这种时候,也算得上是个“才子佳士”。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d,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施之世事一无所用,外边披上粗麻短衣,而内里没有真正本领,外边失去虎皮外表,而里边肉里露出羊质,呆然像段枯木,泊然像条乾涸的水流,落拓兵马之间,辗转死亡沟壑之际,在这种时候,真成了驽才。只有有学问才艺的人,才能随处可以安身。从战乱以来,所见被俘虏的,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当老师;虽是历代做大官,不懂得书牍的,没有不是去耕田养马,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8)、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9)、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忘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终养之。孝子之身终,终身也者,非终父母之身,终其身也。是故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

(10)、勤:刻苦求进,勤学善思。懒惰误己,勤奋兴财。  

(11)、苏轼父子考山喻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与严实相悖!

(12)、译文:包拯在家训中说道:“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不顺从我志愿的,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

(13)、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著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见识。为天下计,则必已饥已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家训译文

(14)、忍: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  

(15)、(注释)(1)祖宗:对始祖及先辈中有功德者的尊称。(2)《诗书:本义指《诗经》和《尚书》,后常泛指书籍。

(16)、藩年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17)、人生在幼小的时期,精神专长成以后,思虑分散,这就该早早教育,不要失掉机会。我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记。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但人会有困顿不得志而壮年失学,还该晚学,不可以自己放弃。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曹操、袁遗老而更专心致志;这都是从小学习到老年仍不厌倦。曾参十七岁才学,而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来游学,还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丞相;朱云也到四十岁才学《易》经、《论语》,皇甫谧二十岁才学《孝经》、《论语》,都终於成为儒学大师;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上人到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就自以为太晚了,因循保守而失学,也太愚蠢了。幼年学的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的,像夜里走路拿著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   

(18)、战国以后,就基本以氏为姓了。到了汉代,姓氏则完全合一。

(19)、曾子曰:“吾无颜氏之才,何以告汝?夫华多实少者,天也;言多行少者,人也。飞鸟以山为卑,而增巢其颠;鱼鳖以渊为浅,而穿穴其中。然所以得者,饵也。君子不以利害身,则辱安从至乎?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祸生于懈惰,孝衰于妻子。此四者,慎终如始。”

(20)、(翻译)架桥铺路方便人们行走,开河造船帮助人们通渡。

(1)、(注释)(1)地步:处境。(2)眼界:目力所及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

(2)、(翻译)对父母叔伯要孝敬承欢,对妯娌兄弟要和睦友爱。

(3)、该展览一共分为六个系列,本期推出系列三:教育子女篇。分别展出曾子、王守仁、纪昀、张之洞及梁启超等名家的生平及家风家训。

(4)、古人都喊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单喊伯、叔。从父兄弟姐妹已孤,而当地面喊他母亲为伯母、叔母,这是无从回避的。兄弟之子已孤,和别人讲话,对著已孤者叫他兄之子、弟之子,就颇为不忍,北方人多叫他侄。按之《尔雅》、《丧服经》、《左传》,侄虽通用于男女,都是对姑而言的,晋代以来,才叫叔侄。如今叫他侄,从道理上讲是对的。   

(5)、让学生观看“16岁女生堕胎后成植物人”的媒体报道,让学生了解堕胎手术是一个高风险的手术,甚至会丧失生命。   让学生观看视频《为什么不能意淫、手淫、邪淫》,让学生了解意淫、手淫、 邪淫给身体、学业和事业带来严重的危害,警醒学生们一定要远离。并给每个学生发放《寿康宝鉴》这本书,引导学生读诵、学习《寿康宝鉴》,让学生明白男女有别、男女之礼的重要意义,倡导学生规范、恢复、保持贞良纯净的男女关系。  

(6)、曾子第二次做官时,心境与上次不同了,他说:“我在双亲在世时做官,只有三釜粮食的俸禄心里也快乐,因为这俸禄能奉养父母。等到父母去世后做官,尽管有三千钟的俸禄,但这俸禄却不能用来奉养父母,我心里反而很悲痛。”

(7)、一个家庭就是个小社会,这里既有温情,也有矛盾,外界的污泥浊水,还随时可能渗透进来。如何治理好家庭?

(8)、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允许我把话说完。”“有个客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唱《阳阿》、《薤露》,都城里跟着他唱的有几百人;等到唱《阳春》、《白雪》的时候,都城里跟着他唱的不过几十人;后引用商声,刻画羽声,夹杂运用流动的徵声时,都城里跟着他应和的不过几个人罢了。

(9)、《论语》讲:“一个在上位的人,他自己行为正直,不下命令,教化也能推行;他自己行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听从。”这正好用来说明李将军。我看李将军诚诚恳恳严肃认真,像一个质朴的乡下人,不善于讲漂亮话。但是当他死的时候,普天下的人,不论是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全都沉痛地哀悼他。这是因为他那忠诚朴实的品德,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士大夫面前啊。谚语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话讲的虽是平常小事,却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10)、《帝范》“求贤、审官、纳谏、崇俭、赏罚、崇文”等十二篇,“帝王之大纲也”,教育太子为君之道,以身垂范,“安危兴废,咸在此焉”。

(11)、江东不避忌庶妾,大老婆死了以后,多由小老婆来主持家事。细小的纠纷,有时本来未能免除;但限於名分,打架争吵等可耻的事情就很少见。河北鄙视小老婆,不让小老婆进入有身份人的行列,所以必须妻亡重娶,甚至重娶三四次,这样,后母年龄有时比大的儿子还小。后母生的孩子(弟弟)和前妻生的孩子(兄长),会有在衣服饮食以及婚姻仕宦做官上的差异,甚至会有士庶贵贱之间隔,而世俗对此现象习以为常。   

(12)、王含作庐江郡郡守的时候,贪污很厉害。王敦袒护他的哥哥,有意在与很多人说话时夸口说:“我的哥哥在庐江郡一定做得很好,庐江郡的人都称赞他。”当时何充担任王敦的文书,也在座,就脸色严肃地说:“我何充就是庐江郡的人,我所听到的与这种说法不同。”王敦一下子没话可说了。在座的其他人都为何充担心,很不安。而何充显得态度平和,神色自如,和平常一样。

(13)、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译文: 曾参的妻子到市集上去,她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母亲就哄她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以后,给你宰一头猪吃。”

(14)、齐地人刘庭式还没中举时,心想迎娶自己的同乡的女儿,两家已草成婚约然而还没给女方送礼。到刘庭式中举,自己的未婚女友因患病,两眼都瞎了。女家是农耕之家,很穷,不敢再提起婚事。有人规劝他迎娶那家小女,刘庭式笑着说:“我的心已经许配给她了。虽然她两眼瞎了,怎能违背我当初的本心呢。“后迎娶了盲女,并和她共同生活到老。

(15)、我作官做了三十多年,官职已经到了高等级,可是学业一点也没有成就,德行一点儿也没有可赞许的地方,到岁数大了只有伤悲,不胜惊慌惭愧。现在将要与你们永别,特将以下四条教给你们兄弟。

(16)、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17)、(4)孤:孤儿,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孩子。

(18)、(翻译)架桥铺路方便人们行走,开河造船帮助人们通渡。

(19)、有的人整天在外忙忙碌碌,把“家事”丢在一边。有的只是一味溺爱子女,不进行基本道德教育。有的甚至纵容妻儿为非作歹。

(20)、国之兴亡,兵之胜败,博学所至,幸讨论之。入帷幄之中,参庙堂之上,不能为主尽规以谋社稷,君子所耻也。然而每见文士,颇读兵书,微有经略。若居承平之世,脾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诖误善良;如在兵革之时,构扇反覆,纵横说诱,不识存亡,强相扶戴:此皆陷身灭族之本也。诫之哉!诫之哉!   

(1)、与人交游,宜择端雅之士,若杂交终必有悔,且久而与之俱化,终身欲为善士,不可得矣。谈议勿深及他人是非,相与意了,知其为是为非而已。棋弈雅戏,犹曰无妨,毋及妇人,嬉笑无节,败人志意,此不可也。既不自重,必为有识所轻,人而为人,所轻无不自取之也,汝等志之。

(2)、曾子家训:君子之于子也,爱而勿面也,使而勿貌也,导之以道而勿强也。

(3)、驰鹜半生,曾不自主;今其老矣,殆扰扰以终古!

(4)、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仍要虔诚;子孙即使不谙世事,教育也是不容怠慢的。

(5)、君子患难除之,财色远之,流言灭之。祸之所由生纤纤也,是故君子夙绝之。

(6)、(翻译)擅长写作才能有丰富著作,蓄养道德才能有大的福报。

(7)、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8)、(1)此句均为孔子之语,引自《孔子家语·三恕第九》。

(9)、(翻译)兴办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免费学校,建立存贮粮食用以救济饥荒的民间粮仓。

(10)、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一尔之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亲,亦宜加礼。比见北人甚轻此节,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至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   

(11)、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著宽衣,系阔腰带,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屐,出门就乘车代步,进门就有人伺候,城里城外,见不著骑马的士大失。宣城工萧大器很喜欢南朝学者周弘正,送给他一匹果下马,他常骑著这匹马。朝廷上下都认为他放纵旷达,不拘礼俗。如果是尚书郎骑马,就会遭到弹劾。到了侯景之乱的时候,士大夫们一个个都是细皮嫩南的,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体质虚弱,又不能经受寒冷或酷热。在变乱中坐著等死的人,往往是由於这个原因。建康令王复,性情温文尔雅,从未骑过马,一看见马嘶鸣跳跃,就惊慌害怕,他对人说道:“这是老虎,为什么叫马呢?”当时的风气竟然颓废到这种程度。   

(12)、(2)程子之四箴:宋代大儒程颐的自警之作《四箴》。孔子曾对颜渊谈克己复礼,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程颐撰文阐发孔子四句箴言以自警,分“视、听、言、动”四则。

(13)、孔子之葬亲也,云:“古者墓而不坟,丘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然则君子应世行道,亦有不守坟墓之时,况为事际所逼也。吾今羁旅,身若浮云,竟未知何乡是吾葬地,唯当气绝便埋之耳。汝曹宜以传业扬名为务,不可顾恋朽壤,以取湮没也。   

(14)、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其蔽也哉?世人但知跨马被甲,长槊强弓,便云我能为将;不知明乎天道,辩乎地利,比量逆顺,鉴达兴亡之妙也。但知承上接下,积财聚谷,使云我能为相;不知敬鬼事神,移风易俗,调节阴阳,荐举贤圣之至也。但知私财不入,公事夙办,便云我能治民;不知诚己刑物,执辔如组,反风灭火,化鸱为风之术也。但知抱令守律,早刑晚舍,便云我能平狱;不知同辕观罪,分剑追财,假言而好露,不问而情得之察也。表及农商工贾,廝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於事也。   

(15)、钱镠:五代政治家,吴越国的创立人,公元907至932年在位。居梁时被封为吴越王。在位期间,曾征发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

(16)、作为一个公民,他应当爱祖国,爱人民,也爱自己的家。这三者是完全一致,互相促进的。对国家要遵纪守法,对社会要恪守公民道德。

(17)、(注释)(1)曾子之三省:曾子“一日三省”的自我修养主张。《论语·学而第一》记载,孔子弟子曾子每天都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方面自我反省,以提升德行修养。

(18)、修改子弟的文章,来抬高声价,是一大坏事。一则不能经常如此,终究要透露出真情来;二则正在学习的子弟有了依赖,更加不肯专心努力。   

(19)、齐景公(姜姓,名杵臼)问晏子:“治理国家怕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是社庙中的老鼠。”景公问:“说的是什么意思?”晏子答道:“说到社,把木头一根根排立在一起(束:聚,这里指并排而立),并给它们涂上泥,老鼠于是前往栖居于此。用烟火熏则怕烧毁木头,用水灌则有怕毁坏涂泥。这种老鼠之所以不能被除杀,是由于社庙的缘故啊。国家也有啊,国君身边的便嬖小人就是社鼠啊。在朝廷内便对国君蒙蔽善恶,在朝廷外便向百姓卖弄权势,不诛除他们,他们便会胡作非为,危害国家;要诛除他们吧,他们又受到国君的保护,国君包庇他们,宽恕他们,实在难以对他们施加惩处。”这就是国家的社鼠啊。

(20)、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1)、心可挽乎命,要存人道。命实造于心,祸福为人招,

(2)、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弃天而佚,是及凶灾。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曾子家风家规家训精辟14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