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翻译及原文精辟80条

居安思危翻译

1、不念居安思危翻译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2)、C.平安在与燕王的战斗中,多次打败燕王,并斩杀燕王的爱将。后来他与何福的军队会合,使燕军害怕,燕王一连好几天都没有脱铠甲。

(3)、出自周.孔子编订《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4)、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及战,不能挫安。

(5)、守岭的人先败逃了,绩溪城终于沦陷了。清军的主将悬赏捉拿天一急迫。

(6)、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7)、平安打败了燕国将领。燕王看到情况紧急,亲自上战场冒着箭雨、飞石奋力作战,燕王的马受了伤,箭也用完了,宝剑折断无法击杀。

(8)、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③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⑥居则⑦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⑧夕⑨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⑩矣。——选自《列女传》

(9)、有剽掠抢劫的人经过陆九龄家门口,必定互相告诫说:“这家射箭命中率很高,不要自己找死。”

(10)、江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没有希望,就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出门大叫:“我就是江天一!”于是被逮捕。清军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释放他。

(11)、居安思危 ( jū ān sī wēi )

(12)、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

(13)、军中误以为己号,争趋门,遂大乱。燕兵乘之,人马坠壕堑俱满。

(14)、整句语意不通则该句不得分)附参考译文:平安,滁州人,字保儿。建文元年,攻打燕国,平安凭借列将的身份跟从出征。

(15)、(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16)、未雨绸缪: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17)、平安和吴杰前进,屯兵定州。第二年,燕军在夹河战败盛庸,回军与平安在单家桥作战。

(18)、整句语意不通则该句不得分)(2)告诉世子要小心收藏,将来把它拿给后人看。(“谕”告诉,“谨”小心,“示”给……看,三处各1分。

(19)、防患未然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20)、(翻译):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

2、居安思危翻译及原文

(1)、有关键之处的阻碍,即使累积了九仞高山般的功夫也不敢满足。

(2)、广汉张栻和陆九龄不相识,晚年靠着读书讲学,期待着好的世道能重来。吕祖谦经常称赞陆九龄说:“志向远大,脚踏实地。有关键之处的阻碍,即使累积了九仞高山般的功夫也不敢满足;有一丝一毫的偏差,即使站在万人的表彰面前也于心不安。他听取并且观察,站在那儿四下观看,不达到极平坦极精粹的境地,不敢放弃。”

(3)、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4)、原文1:编辑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5)、张齐字子响,冯翊郡人。因世代居住在横桑,故有时也说是横桑人。张齐小时很有胆量。初张齐侍奉荆府司马垣历生。垣历生嗜酒成性,对待部下严厉残忍,不很尊重张齐。垣历生卸任归家,吴郡张稷担任荆府司马,张齐又跟随

(6)、如: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意思是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7)、都指挥邓戬、陈鹏等人陷在敌阵中,平安便败走真定。燕王和南方军队数次大战,每次亲自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只有平安和盛庸屡次挫败他。

(8)、积谷防饥 ( jī gǔ fáng jī )

(9)、安稍引却。已,复进至小河,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

(10)、翻译:广泛地观察然后取其要领,大量地积蓄,少量地、慢慢地释放

(11)、天监二年(503),张齐回京担任虎贲中郎将。尚未接任此职,改任天门太守,宁朔将军仍如从前。天监四年(505),魏朝将领王足侵犯巴、蜀,高祖任命张齐为辅国将军解救蜀地。张齐还未到蜀,王足退走,张齐进军戍守南安。天监七年(508)秋天,高祖派张齐设立大剑、寒冢二个戍守之地,领军回到益州。这年,张齐迁任武旅将军、巴西太守,不久加封振远将军。天

(12)、燕王于是飞奔登上大堤,举起马鞭假装招引后备骑兵来迷惑敌人,恰好朱高煦救兵来到,才得以幸免。在这时,平安作战为尽力,燕王差一点就被平安的兵器伤到。

(13)、快速登上河堤,佯装举鞭招后续骑兵以迷惑敌人。恰逢朱高煦援兵赶到,才得以脱身。

(14)、军中被俘的文臣宦官又有一百五十余人,这天是四月辛巳日。平安长久驻扎真定,屡次战败燕军,斩杀骁将数人,燕将无人敢触其锋芒。

(15)、〔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16)、“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是劝谏唐太宗在安居乐业之时,也要想到危险将要来临,要戒奢侈,行节俭,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艰苦奋斗。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17)、您要找的是不是:江天一传江天一传原文(清)汪琬江天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18)、寻何福军亦至,与安合。燕军益大惧,王昼夜擐甲者数日。

(19)、〔13〕行路:路人。〔14〕董:督责,监督。

(20)、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

3、居安思危翻译文言文

(1)、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扶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

(2)、作者要论述的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大计,而进谏的对象又是国君。从流水、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就显得亲切、生动,容易为人君所接受。同时,要“木茂”就必须“固其根本”,要“流长”就必须“浚其泉源”,这都是生活中的常识。

(3)、出处:《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4)、燕王迷路,只有三个骑兵跟从,下马伏在地上观察河的流向以辨别东西方向,才知道营垒所在的地方。第二天再战,平安击败燕将房宽、陈亨。

(5)、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6)、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始得补诸生。

(7)、燕军进攻,何福的人马坠落到堑壕中把堑壕都填满了。何福单骑逃走,平安及陈晖、马溥、徐真、孙成等三十七人都被俘。

(8)、燕王尝曰:“诸将奋勇如王真,何事不成!”燕王乃身自迎战,安部将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马忽蹶,被擒。

(9)、《贞观政要》和《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关贞观政事的记载相比,较为详细,为研究唐初政治和李世民、魏征等人的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

(10)、(出处):近代.峻青《海啸》第二章八:“原来他早已事事防范有备无患了。”

(11)、蒋乂,字德源,是常州义兴人,移居河南。蒋父天性敏锐,七岁时,见到庾信的《哀江南赋》,读过两遍就能背诵。外祖吴兢任史官,蒋火年幼时在外祖父家习,得到他的书,博览强记。成年以后,融会贯通群书,有修史的才能,司徒杨绾特别器重他。蒋将明在集贤院任士,正值战乱兴起,文史图籍错乱,蒋将明禀告宰相请求引荐蒋乂进入集贤院,协助整理排列。宰相张镒也很欣赏蒋乂,委任他在集贤院担任低等的官职。蒋又整理编排图书一年多,分部别类,得到完善的图书两万卷。二次升迁为王屋县尉,担任太常礼院修撰。贞元九年,升任右拾遗、史馆修撰。德宗重视这一职务,先在延英殿召见他,随后就任命了他。(德宗贞元)十八年,调任起居舍人,转任司勋员外,都兼任史官的职务。

(12)、碑,得到允许。大通二年,入朝任中书令,未就

(13)、虽然《贞观政要》在史实上有所失误,但由于叙事详赡,文字明畅,论述的又是统治之道,因此晚唐以后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甚至流传到日本和朝鲜半岛。

(14)、后来母亲去世了,回家奔丧。在隆庆元年的时候,又起任河南巡抚,那时刚好俺答汗(蒙古土默特族首领)侵犯石州,使山西动乱,皇帝发诏让其救援,等到了的时候,贼寇已经退去,当时顺天巡抚耿随卿杀死平民充当杀死贼寇领功被逮捕,改为代其职责。

(15)、史,清廉公正有政绩,民吏都称赞他。回京授黄

(16)、(出处):鲁国.班固《汉书·外戚列传下》:“事不当时固争;防患于未然。”译文:做事不能太固执想当然,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

(17)、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18)、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12〕吴越:吴国和越国。

(19)、《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21〕敬:慎。

(20)、这句话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4、居安思危翻译及原文注释

(1)、唐太宗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

(2)、①既:已经。②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

(3)、不久,再前进到小河,张开左右两翼夹击燕军,斩杀燕将陈文。不久再移军齐眉山,与众将摆阵大战,自午至酉,又战败燕军。

(4)、“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节选如下:

(5)、出自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6)、魏徵说:“据我观察,自古以来的帝王,在忧患危难的时候能够选举贤才,接受忠告;到了天下太平的时候反而懈怠政务,疏远敢于直言进谏的人,使之战战兢兢,不敢进言。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会使国家灭亡。正因为如此,古代圣人才要居安思危。你想想,国家太平无事,却要使国君心怀忧惧,这难道不难吗?”

(7)、《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8)、(8) 又如:戒装(准备行装);戒辖(准备车辆)

(9)、防患未然 ( fáng huàn wèi rán )

(10)、译文: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11)、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

(12)、门郎,累迁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侍中,司徒

(13)、(4分)译文:▲参考答案:选C引却:后退选C解析:①⑥燕王朱棣所为;③乃顾成语,是间接表现。选A解析:燕王逃脱是因为恰遇朱高煦救兵到来。

(14)、郎,历任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太子洗马,中

(15)、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日:“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16)、王廷,字子正,南充人。嘉靖十一年(1532)考取进士。授任户部主事,改任御史。上疏弹劾吏部尚书汪钅宏,被贬为亳州判官。历任苏州知府,颇有政绩声誉。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三十九年转任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理粮食储备。南京的粮储督理,自成化元年(1465)以后均由都御史领命,到嘉靖二十六年才开始指令户部侍郎兼任。等到振武营的军队叛乱,舆论要求恢复旧制度,于是让副都御史章焕专门领命,改派王廷去南京刑部。王廷还没上任,又被改任户部右侍郎兼任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17)、〔26〕百司:百官(译文):我听说如果想要树木长得高大,就必须稳固它的树根;想让河流流的长远,就必须疏通它的源泉;想让国家能够安定,(主上)就必须积累得德和义;陛下您现在拥有中原这么大的国土,责任重大,需要在安逸的时候想到危险,勤俭节约,不能奢侈,这样的话就可以使江河长流,汉室长久中。

(18)、(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失道:迷失道路B.安引军蹑其后蹑:跟随C.马忽蹶,被擒。安稍引却引却:引兵击退D.燕王以精骑遮安军遮:拦截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平安作战“材勇”的一组是(▲)(3分)①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②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③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④安引军蹑其后⑤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⑥王昼夜擐甲者数日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3分)A.平安率领先锋部队攻打燕王。

(19)、澄少好学博览,无所不知,行坐眠食,手不释卷。宋泰始初,为尚书殿中郎,议皇后讳班下应依旧称姓。左丞徐爰案司马孚议皇后,《春秋》逆王后于齐,并不言姓。澄以意立议,坐免官,白衣领职。郎官旧坐杖,有名无实,澄在官积前后罚,凡至千数。后兼左丞。泰始六年,诏皇太子朝服衮冕九章,澄与仪曹郎丘仲起议:“服冕以朝,实著经文,秦除六冕,汉明还备。魏、晋以来,不欲令臣下服衮冕,故位公者加侍官。今皇太子礼绝群后,宜遵圣王盛典,革近代之制。”累迁御史中丞。王俭自称博闻多识,然不如澄之博学。澄欲撰宋书,不成。王俭称之为“书厨”。永明初,为度支尚书,领国子祭酒。隆昌初,转光禄大夫。卒,谥靖。澄家多坟籍,人所罕见。撰地理书及杂传,死后乃出。陆澄,字彦深,吴郡吴人也。祖劭,临海太守。父瑗,州从事。

(20)、四夷:指唐王朝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希:通“稀”,罕见。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居安思危翻译及原文精辟8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