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黄公望【100句简单文案】

一、世传富春山居图为黄子

1、黄公望本来叫陆坚,很小就父母双亡,过继给一个姓黄的老头,老头很开心说了句“我黄老头盼望有个儿子好久啦!”(黄公望子久矣)

2、如今,人们都知道此画被火烧掉了一部分,但究竟烧掉的是什么,有多少,学界依然存疑。相对来说,火前的临摹作品更有参考价值,而在“火前本”有两个,有意思的或许就是《子明卷》和沈周背临的《富春山居图》。但是,《子明卷》从笔墨功力、艺术水平等各方面都比《无用师卷》要差,而且仿制题跋等漏洞,沈周的又是背临本。此外,明代画家张宏也曾临摹过一副《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临摹时原图也是完整的画作,所以张宏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也是研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重要版本之一。

3、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画里一遍一遍的长披麻皴。前山后山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才能有层次感呢?于是黄大师就改变了传统屏风似的排列,而是由近而远地自然排布。在虚实之间用微妙的过渡层次加以渲染。画中的树木尽管未作细致的刻画,但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连作为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得生动严谨,比例恰当。画面仅用水墨渲染,深浅浓淡搭配的极为合理,经过这位黄大师的巧妙处理,水墨在宣纸上转化为无穷的“色彩”,超越了随类赋彩的传统观念,充分反映了黄大师对客观外界和主观感受的高度尊重。

4、《富春山居图》主体“无用师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33厘米,横69厘米,起首一段沙渚汀洲为《剩山图》山丘余脉,近景屋舍掩映,又有小舟待渡,叶以浓墨点染,远处则淡墨渲染山峦。

5、“君臣一梦,今古空名。”对于君臣关系,这是一种多么痛的领悟,“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多美的句子,多么好的风景和胸襟。富春江不动神色的流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从这无尽流淌的山水中看见了自己,也体悟着生的美好和不美好,而这不美好里,恰恰有大智慧。

6、富春山位于浙江省桐庐县,是一处山与水结合的风景佳处,景色优美.由于东汉名土严光(严子陵)在此隐居,因此后世人称富春山为“严陵山”,又称其富春江垂钓处为“严陵濑”,其垂钓蹲坐之石为“严子陵钓台”。

7、長至後八日,快雪時晴,坐養心殿明窗下,盆梅初放,一室春和,展此卷欣然有會,輒命筆書之。

8、吴家后人重新装裱后的《剩山图》,1669年被清初大收藏家王廷宾购得。此后辗转于各藏家之手,长期湮没无闻。再次面世,已是250多年后的1938年。

9、如果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懂书画鉴定,遇到古字画,其真伪、优劣不辨,随它辽瞭乱玉,鱼目混珠,一来使至宝变为废纸,殊觉可惜;

10、其次是文史研究工作者。历代流传下的书画作品中,有许多直接反映了现实生活,为研究历代社会生活和文物典章制度,是珍贵的生动形象的历史资料。

11、尺幅:纵8厘米,横4厘米

12、很多年后,得知庄子陵披着羊皮隐居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的富春江畔钓鱼,为避讳与天子同名,已改名为严子陵。刘秀于是便立即派人带了聘礼,备了车子去请,一连请了三次,严子陵实在推诿不过,才来到洛阳。

13、吴湖帆捧画品鉴良久,从画风、笔意、火烧痕迹等处反复研究,断定这就是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的前一部分,不由得脱口而出:“乱世出奇迹,真没想到300年后又能见到大痴道人的‘火中之宝’。”

14、《富春山居图》在吴家流传了三代后,传到了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是当时的收藏家,他把这幅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风格的传世巨作视作珍宝,每天茶饭不思地观赏临摹。吴洪裕还不惜花巨资专门为《富春山居图》造了一个楼,叫作“云起楼”,把楼中珍藏《富春山居图》的那间房子取名为“富春轩”。

15、自诞生以来,《富春山居图》就被中国画坛奉若“神品”,而由于吴洪裕弥留之际把它“烧”成一大一小的《无用师卷》和《剩山图》,围绕此画出现许多悬而未解的谜团更是引发了人们的无限关注。问题之一即是黄公望在画作的题跋上的题款中说“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意在说明此作品是画给“无用师”的,而“无用师”究竟为何人?关于他的身份历来有两说,一说无用师乃是无用禅师,是一位僧人;而另一说是无用师为黄公望在全真教的同门师友,是个道士。

16、从此严子陵的故事更加以“高风亮节”闻于天下。南宋嘉定年间,陈山严子陵墓旁也建起了高风阁,后来还办了高节书院,今均早已湮没,只剩下一块墓碑,还保存在峙山公园里。

17、我们常说“苟全性命于乱世”极其不易,但是功臣身退的豁达和洞悉,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所以,严子陵的隐居体现的是一个生命的智慧。

18、《富春山居图》元代画家黄公望作。分前后两段。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带的山水景色。所画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几十个峰,一峰一状;几十棵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多端。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飞泉,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自然。画法有董(源)、巨(然)的温笔披麻皴,也有干笔皴擦,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了极大作用。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9、是元朝的,“元四家”之《富春山居图》是代表其晚年风格的经典之作,他的画对后代山水画发展影响深远,听说黄公望的名字很有意思,有个姓黄的老头在九十岁的时候领养的他,黄公望子久矣,于是取名黄公望,字子久。楼主想见识可以去看台北的富春山居图合璧特展,好像看过的人都赞不绝口。这个特展是招行赞助的,可以看看有没有回馈什么的能搞到票的。

20、出狱之后,有了犯罪记录的黄公望也没什么机会再做官了,加上一直跟道士有来往,终于相信了“一切都是命啊。”

二、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1、在国务院前总理先生的建议下,2011年6月1日,《富春山居图》的两部分《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在台湾实现历史性的合璧展览。

2、宿雨初晴,瑣窗塵靜,展閱此卷,忻然有會,登萬仞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者,恐不如我坐遊所得多也。

3、电影《富春山居图》2010年10月尾正式开机,拍摄地将跨越杭州、富阳、台北、东京、米兰以及迪拜等四国六地。杭州的戏份约占影片外景的50%,取景地包括富阳的龙门古镇、黄公望隐居地、江南中学等等。

4、庚戍春以八旬正壽,展扣岱宗,六登壹天之閣,適行笈中攜是卷,即境印心,覺盪胸抉眥之奇,相與無盡也。御識。

5、此后经一段岸汀后峰峦再起,此处不仅以横竖墨点构造树叶,还以单纯墨点点于峰峦顶端,几乎混杂了前卷所用技巧,而这或许正与其后自题“三四载未得备,盖因留在山中而云游在外故尔,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当为着笔”相合。

6、唐王維雪溪、元黃公望富春山居二圖,為千古名筆,皆董香光畫禪室藏物,題識墨蹟猶存,今先後收入內府,爰於咸福宮西室什襲以藏,即仿香光之意,顏曰畫禪,並令儒臣為圖以傳之,忝學者由此證入,是無上正法眼藏。後得佳蹟,的系畫禪當日鑑賞之物,有香光題識可據者,將皆歸之。乾隆御識。

7、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属文物。2011年6月,前后两段在台北故宫首度合璧展出。

8、黄公望性情俊逸,作此画时常兴之所至,率性而作,所以,用了几年才完成。完成之后这幅画为黄公望的师弟郑樗(shu,叔声,大而无着之意,无用师)所有。明末此画为宜兴收藏家吴之矩所有,再传其子吴洪裕(字问卿)。1650年(清顺治七年),吴洪裕病危,竟以此图投火为殉,幸被其侄从炉火中抢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

9、戊申春巡駐津門,得臺灣生獲莊大田捷報,展卷想見凱旋將士,過桐江富春喜色。御識。

10、否则,所凭藉的资料若属虚伪,则研究出来的结果当然也随之而虚伪,其研究的工作便算白费了。

11、黄公望很机智,幼年的时候就被称为神童,小小年纪就励志要当官,要改变世界。

12、很多中国古代的画家一辈子就在一个地方画画,但是黄公望为了能够学习更多的山水画法,一把年纪了还全国各地跑,所以他的画既可以画很密,也可以大留白,既可以一点点勾画,也可以大笔染墨。

13、■李斯小篆《会稽刻石》高清图及注释

14、吴均的这篇文章是我国历史上用骈体诗文写山水的典范,而他笔下的富春江的山水,成了更多人神往的山水的典范。

15、起首汀州过后起山峦,第二段峰峦与第三段紧密相连,山谷中云雾缭绕,可见村舍山路。此处山峰多用干笔短皴,近景树用墨较浓,山顶树叶用横笔淡墨点出,而第三段山峰则有所差异,虽然用墨仍保持着近景偏浓、远景偏淡的习惯,但峰峦顶端树木则开始用竖笔点染,近景树枝亦是如此。

16、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对后世影响极大,明清两代画家奉之为“山水画之圭臬”,历代多有临仿《富春山居图》的作品,甚至还有仿黄公望笔法的山水图问世,如沈周、张宏、董其昌和邹之麟等。这些摹本似乎一旦与《富春山居图》有关,都会价值连城。

17、这是黄公望十三岁时候发生的事情。后来,当他八十二岁的时候,他画《富春山居图》的时候,他听到了富春江这条河流的哭声,也听到了这条河流的笑声。这清清的河水,从上游到出海,他听到了太多人的一生,恰如他自己的一生,十二岁智慧过人,四十六岁坐牢,五十二岁出家。于是,他一边画这幅画,一边在讲一条河流的故事,也在讲人的命运。

18、富春山居图,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所画内容约80%在桐庐境内富春江的景色,20%为富阳的景色。

19、駐蹕盤山,夜雨初霽,坐成天樓,俯視冀野寬(?)平,山雲動盪,想見春渚潮來,波濤萬頃,倘即香光所云一峰老人煙雲供養者耶?庚辰仲春御識。

20、从传承题跋艺术的意义上说,子明卷倒是可以做为一份教材。它的画心部分就有多达53通的题识,前后隔水还有2条跋语。我在2011年台北故宫展出《富春山居图》时,被邀接受福建省电视台专题节目采访,获得子明卷的电子图版,才有机会细读所有题跋。我根据节目需要,介绍了其中几通重要题识,也把能够看清的文字都记录了下来,既供自己研究学习,也想让有兴趣和需要的同行参考,所以整理发表在此。

三、《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1、令人回味的,当时《富春山居图》上那未被涂写的大段的留白。恰如山的纯净,明远,人的悠闲,野思,无欲无求,无傍无羁。

2、“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而得名,没想到,这个地方永远因此而长期流传,并不断被注入传奇色彩。

3、简介:在片中,辗转流失的《富春山居图》即将展出,国际黑市开出天价,英伦大盗和日本黑帮闻风而动,江湖各路人马各展其能,在生死的边缘上进行对决;而男女主人公的恩怨情仇也就此展开……其中包含爱情、冒险、谍战、动作等诸多元素预计今年9月开机,明年国庆前上映。详细的剧情肯定不会这么早出来吧

4、欢迎来稿参与,形式、题材不限

5、《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而充满了传奇色彩。

6、但后来也许是太想上位了,饥不择食,甚至结交了贪官张闾。

7、《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之笔,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被装裱后则定名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8、壬申仲春,盤山兩次對雪奇景,實為創見,既形諸吟詠,展大癡此卷,煙巒萬變,若論群峰玉戲,斯究過之。御識。

9、《富春山居图》有两个版本,其一为真迹《富春山居图》此卷被烧成两段,一段为《剩山图》,纵8厘米、横4厘米,在浙江省博物馆;后段为《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9厘米,在台北博物院,前后段画心连接处上端有吴之矩骑缝印。另一个版本为仿品,叫《子明卷》。

10、后来有一种说法是:《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入宫后,乾隆皇帝其实也鉴别出了《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真迹和仿作的真假,但他在此之前一直把仿作当成真迹珍藏,觉得特别没面子,因此在真画上题字示伪,故意颠倒是非。

11、《富春山居图·剩山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12、黄公望(1269—1354);倪瓒即倪云林(1301—1374);吴镇(1280—1354);王蒙(1301—1385),王蒙为赵孟頫外甥。

13、曹友卿一听,知道这幅画是宝贝,不肯转手了。几番交涉之后,吴湖帆拿出家中珍藏的商周古铜器,将这个残卷换了下来。

14、为避战乱辗转飘零,半幅名作落户台湾

15、清乾隆时修该墓。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五月,其16世孙黄泰修墓建坊,筑罗城、墓道等。1982年整修,神道用黄石铺筑,从公路直通墓前,长约60米。墓以砖砌筑,直径5米,高约4米。黄石砌的罗城内立墓碑,碑高3米,宽0.36米,并刻有画像、传略。此碑为黄泰修墓时立。

16、丁亥春巡津門,舟行淀泊間,煙水渺瀰,不異春江風景。船窗攜卷,忽若橫嶺側峰點綴渚岸。及登觀海臺,雲濤浩瀚,氣象萬千,則更曠然意遠矣。御識。

17、大痴黄翁在胜国时,以山水驰声东南。其博学,惜为画所掩。所至三教之人,杂然问难,翁论辩其间,风神竦逸,口如悬河。今观其画,亦可想见其标致。墨法笔法深得董巨之妙,此卷全在巨然风韵中来。后尚有一时名辈题跋,岁久脱去,独此画无恙。岂翁在仙之灵,而有所护持耶?旧在余所,既失之;今节推樊公重购而得,又岂翁择人而阴授之耶?节推莅吾苏文章政事,着为名流;雅好翁笔,特因其人品可尚,不然,时岂无涂朱抹绿者?其水墨淡淡,安足致节推之重。如此,翁之画亦未必期后世之识,后世自不无杨子云也。噫,以画名家者,亦须看人品何如耳。人品高则画亦高,古人论书法亦然。

18、另外,乾隆皇帝还题跋说道:“六度南巡,所历江山风物气象万千。时展此卷印证,无不契合,自非造化为师者焉能若此?”、“山庄朝霭夕岚,以此图证之,益信神妙。”

19、己酉春,至田盤,寒勒山花未放。越日晴暄,遂睹芳菲。適攜卷展對,活畫相印更不凡。御識。

20、《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在台湾属于文物,在台湾每4年展出一次,每年只展出40天。由于真品收藏在戒备森严的库房,媒体只能拍摄复制画,复制画价格也不菲,一幅价值3万新台币。

四、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介绍

1、元朝时期的全真教发展至鼎盛,而政权更迭,时局动荡,加上元朝一度废止了科举制度,许多文人士子纷纷“窜名”全真教,令全真教成为一个具有浓郁文人士子文化氛围的组织。这种环境给予黄公望从事艺术创作更大的自由空间,在此后的时间里,他常往来于江、浙之间,与道友兼文人倪瓒、吴全节、杨维桢等人结交,研讨画技或结伴云游,沿途领略种种山川风貌,随身携带笔墨纸砚,凡遇好景,随手便画。

2、但是没过多久,宋朝被灭,科举制废除了,汉族人想在元朝当官没有太多办法,基本上只能走后门、拉关系。

3、▲明沈周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4、于是就改名黄公望,字子久。

5、以後展玩亦不復題識矣(此乃后一跋,是时乾隆已退位,跋末钤有“太上皇帝”与“十全老人”二章)。

6、自2010年3月14日温总理希望两幅画能合成一幅的愿望表达后,次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表示台北将举办黄公望特展,希望和浙江省博物馆合作展出《富春山居图》。

7、因画上题款为:“子明隐君将归钱塘,需画山居景,此图赠别,大痴道人公望至元戊寅秋。”,故此卷《富春山居图》为子明卷。

8、“黄大师呀,你看你这里有这么多张,能不能送我个一张半张的嘞……”

9、一说起黄公望,很多人都知道“就是画《富春山居图》的那个!”

10、《富春山居图》的前半卷为《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剩山图》从一座顶天立地,浑厚大山开始,长篇巨制,拉开了序幕,图画上峰峦收敛锋芒,浑圆敦厚,缓缓而向上的土堆,层层叠叠渐进堆砌着,又转向左方慢慢倾斜,黄公望使用他具独特见长的“长披麻皴(村)”笔法,用毛笔中锋有力向下披刷,形成画面土壤厚实的质地,山岚白色雾气迷蒙,表现出江南山水湿润的独特气候之特色。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11、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称《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官博物院;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而充满了传奇色彩。

12、明朝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传到“明四家”之首沈周手里。沈周也是文徵明和唐寅的老师。自从得到这件宝贝,沈周就爱不释手,把它挂在墙上,反复欣赏、临摹。当时,收藏家把自己收藏的书画珍品拿去请好友、名人题跋是一种时尚,题跋的越多、越长,书画作品的文化积淀就越深。沈周也把这幅画交给一位朋友去题跋,没想到那位朋友的儿子竟见利忘义,把画偷偷卖掉了。

13、辛未南巡,登靈巖山,南眺具區,一望平遠無際,彷彿此段景色。沈德潛書室在山麓,嘗見其山居雜詠十律,因次韻賜之。予非山居者,而頗得山居之趣,斯圖其先導歟?御題。

14、山水画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富春山居图》画的是一个漫长的江水,在一千年的历史里,流过浅滩、激流、高峰。

15、二来不能为书画爱好者和美术工作者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方便,三来光藏而不知鉴别,犹瞽之辨色,聋之听音,为有识者所笑。这样博物馆和图书馆也就起不到保护文物、利用文物服务社会的作用。

16、两侧墙壁设立斜向展板,介绍黄公望生平和历代对其的评价。后厅正壁摆放黄公望塑像,两侧墙壁展出其经典作品的复制品。

17、您好,富春山居作为度假村属性,为保护其他客人的入住,酒店是禁止带宠物进来的,在携程或其他渠道的预定信息中都会有说明。如万一有客人不小心带宠物进来,我们会建议客人付差价住度假村内的富春别墅,然后付RMB500的清洁费,宠物也是不得出别墅的。建议您还是不要带宠物会更方便。

18、于是黄公望加入了全真教,结交的对象从原来的什么大腿都抱一抱,变成了只跟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

19、来源:意外艺术+互联网,后期编辑而成。

20、沈瑞这智商将来是要成大器的。

五、黄子久富春山居图

1、富春疑案參來久,今喜辨明楊即柳。高王目迷何足云,壓倒德潛談天口。我非博古侈精鑒,是是還應別否否。沈文王氏乃捉刀,華亭晉陵仍左右。始識流傳只一圖,珷玞(似玉美石)安可同瑤玖。笑予赤水索元珠,不識元珠吾固有。如浮海者必由河,如登山者必歷阜。縱云露柱即燈籠,坐令優孟望而走。每讀班賦(似為張衡《东京赋》之誤)發深思,貴耳末學多膚受(《東京賦》:“若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賤目者也。”謂學問膚淺,僅得皮毛)。吳下詩人即趁闕,試與觀之應覺醜。還續長言當自訟,庶使此圖更因壽。

2、丁卯仲春,盤山行宮展玩,因用前韻,再題名山佳畫,相對怡神,致足樂也。乾隆御筆。

3、黄公望在作画之余,留有著述,如《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他的作品存世不多,如今留在世间有年代可考的画作只有7幅,全是他70岁以后创作的作品,其中好也是出名的当属《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为和尚无用禅师所绘的,始画于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于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完成,此时黄公望已经81岁。他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坡石,树木苍苍,疏密有致地生于山间江畔,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黄公望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

4、十月二日入關,登澄海樓,海天空闊,風條不驚,而煙濤浩然,何啻吞雲夢八九。適攜此卷,流覽至再,夫子久專寫富春,而予舊題亦以田盤香山為言,乃知勝境無窮,隨其所遇,詎問大小廣狹哉。並書卷中以當紀程。御識。

5、但其实,黄公望并不是神仙,他年轻时也走过一些歪路,也有自己的脾气,所有这些被封神的画家,其实都是不断奋斗的普通人,富春山居这样伟大的作品,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6、一个叫危素的年轻人和黄公望关系不错,看到了黄公望花了整整四年画的那20张精品仿古画,喜欢得不得了:

7、辛亥春,攜卷至田盤,与名境相印,又一勝事。御筆。

8、不見富春山色已十五載,今春過雲棲山徑,江光雲影,遠映層嵐,宛如子久筆端神韻,茲偶一展閱,益洽我心矣。庚子冬日,御識。

9、想当官,重要还是结交一群官朋友。比如阎复、徐琰之类的。以上结交的都还是正人君子。

10、时至今日,当人们从杭州逆行至钱塘江到富阳,青山秀水,景色如画,就会联想到《富春山居图》与两岸景致在形质气度上的神合。同为“元四家”的倪瓒赞其“文化大痴黄老子,与人无爱亦无憎”,以说明黄公望超脱世俗的生活情趣,因此,《富春山居图》不仅是一幅画,更体现出一种生活态度,其也被后世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11、尺幅:纵33厘米,横69厘米

12、黄公望淡淡一笑,“想要就都拿去吧”,把二十张全送给了他。

13、这首诗里,我喜欢“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八个字,它体现人生的一种放松和自然,没有强烈的目的性,不追逐,不计较,不炫耀,不取悦。

14、黄公望去世后,在老百姓之中被封神,不断有人说自己在山里看到黄公望啦,他正在天上飞呐。

15、清和既杪,梅雨初霽,一再展玩是卷,覺林巒濕潤,氣象蓊鬱,圖間令人想見朝嵐夕靄,變幻出沒之態,豈筆墨真通造化耶?古人論畫要首,曰氣曰韻,是卷惟氣韻生動,故隨時領略,難竟其趣也。

16、后来,弥留之际的吴洪裕实在舍不得放弃这两幅书画,决定将《富春山居图》烧掉,为他殉葬。在《富春山居图》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吴洪裕的侄子“疾趋焚所,起红炉而出之”,把画抢了出来。尽管如此,《富春山居图》依然被火烧出几个洞,断成了一大一小两段。前段画幅虽小,但比较完整,被后人装裱后命名为《剩山图》;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画幅较长,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而进行了裁切,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也被切割下来放在了画首,被称为《无用师 卷》。

17、大癡道人黃子久,詩中元白書顏柳。富春大嶺稱傑作,膾炙都人士之口。金題玉躞(卷軸杆)標山居,然疑即是富春否?展卷一室饒古香,華亭妙筆存圖右。品評精確書法高,以書例畫珍瓊玖。江山萬里無足奇,萬里以外個中有。平沙遠渚隔重林,水郭煙村帶層阜。耕者讀者雜漁樵,天高地下適飛走。渾噩全無意匠營,都來量物隨所受。宜令香光拜下風,倪迂范緩(寬)誰妍醜?不必什襲誇鑒賞,丁甲(道教六丁六甲神)呵持自能壽。

18、黄公望自幼享有才名,但一直只能从事书吏一职,郁不得志。1315年黄公望被牵连下狱,而恰在此时,元朝举行了第一次开科取士,热衷于功名仕途的黄公望因身陷囹圄失去了这次机会。这一事件虽然纯属巧合,却对黄公望产生了极大影响。此时的他已是心灰意冷,不但无意于仕途进取,更失去了“以济世为己任”的雄心壮志。经过六年生与死的煎熬,从狱中出来的黄公望大彻大悟,选择了失意文人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出家当了全真教的道士,改号“大痴”。

19、新莽(王莽灭西汉后所建政权)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曾与刘秀一同游学的庄子陵便四处招贤纳士,集结军事,助刘秀起事。

20、就是在书画里边,能够发现有其他的文字特征,特殊符号以及书画符号。也包括文章、笔记、文件等其他方式记录的书证。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