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散文读书笔记
1、龙应台散文集读书笔记1000字
(1)、在文章里,作者的儿子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时间无形的抵挡了母亲的靠近,当作者一寸一寸目送他远行企盼他回头时,他只自顾自的离开了。
(2)、 当我们逐渐长大,离开父母去求学去工作的时候,我们当然能深刻地体会“不必追”的坚决和苦涩;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父母不再有力气为我们遮风挡雨,终要去应对困难的只能是自己。因为我们终究是在过自己的人生,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去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去闯。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当下,尊重生命,像史铁生一样“好好活”,像海伦·凯勒一样勇敢坚强,像朱自清笔下的“春”一样明媚灿烂。
(3)、我承认,我看过的龙应台的书都看得很慢,看起来有些涩,嚼很久还咽不下去。这当然不是书不好,只是对现在的我来说,太重。我能充分欣赏她作品的人生阶段还未到。
(4)、龙应台,1952年生于台湾,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33岁着手写《野火集》抨击时弊,21天内再版24次,对台湾甚至大陆发生深远的影响。34岁第一次做母亲,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且至今未毕业。龙应台“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是这堂“人生课”中的三本“作业”。
(5)、《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一二”反革命政变。
(6)、蒋勋先生的书:《孤独六讲》《生活十讲》《蒋勋细说红楼梦》《池上日记》等。
(7)、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凄惨,但家却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的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开始终身流浪。
(8)、 读书可以陶冶性情,通过读书,增加修养,使我们的性格变得圆润,更具有人格魅力。
(9)、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爱自己身边的花鸟鱼虫,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生命中的每一天。
(10)、他的眼睛有一种温暖,他讲话说声音很轻,很慢,很平静。
(11)、譬如李叔同圆寂前后的手书:“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1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13)、我慢慢的慢慢的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们的缘分就在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看着他们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并且他们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14)、 这里,我们看到了不对等的爱——母亲的单向爱。母亲并没有因为孩子的逐渐长大而消退自己对孩子那份本能的爱。面对离去的儿子她在承受“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也没有”的凄凉。儿子不再是像小时候那样不断的回头,而是选择了将背影送给了妈妈。因为,他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了,已经淡忘或顾及不到那个小时候依赖的妈妈了。而妈妈对儿子关注的眼神却从未游离。一直跟随着他的行进在移动,儿子却丝毫没注意到妈妈的眼神从留恋到黯然神伤......
(15)、近北国雪暴,数洲尽染;南疆泽漫,数土难规,亦皆百载之奇遇者。概言之,全球暖化,冰川消融,极端气侯日甚;天灾频发而人祸又至,前岁之金融横祸突发,列强萎靡,弱国困顿,举世为之颓然;数亿万载之资源几耗尽于近百载,豪强争掠,狼烟四起……是世道之莫测甚矣!
(16)、还有好多适合路上的书,好书太多啦,介绍不完……就这样啦。
(17)、进入初二后,一些学科学业难度提升,又新增加物理,学习生涯将变得更加艰苦。因此要过好初重要的是在心理上,自己要有所准备。
(18)、《山路》里有这样一句话,“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在我看来,这就是她给我们上的一次“人生大课”。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人在天地之间终究是无所凭依的孤独。你真能面对生老病死,就真的明白,在这世间,没有什么可以附着依托。”于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孤独面对,素颜修行”,要懂得珍惜当下,尊重生命。
(19)、将食物和历史挂钩,显得颇有新意,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人们对美味的追寻便已经开始,这是一本关于我们为何吃什么的迷人且雄心勃勃的书。它漫游于时间与空间之中,让读者感受文明之中味道的深刻内涵。
(20)、不觉又是年终岁尾,今年坚持读了不少书(对自己来说),也坚持每个月都整理一篇读书笔记,感觉很好,希望能一直坚持,来年可以读更多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昨天看到有句话:“读书,是对平庸生活的一次越狱”。读书真的是件美好又收获颇丰的事,相信来年可以收获更多。
2、龙应台优美散文片段
(1)、然后就是精神需求。一个人生病,怕的不是肉体上,而是精神上。精神的空虚比肉体更为痛苦,学习读书就是填满精神上的空缺......比方说,好奇心,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好奇的事物感到依赖,会不求甚解的去找答案,这么做也是读书,也是汲取。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2)、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3)、ps:相较于《雅舍谈吃》,我还是偏向于《雅舍谈吃》吧,忘了图片在哪里了,所以按出版社找吧。
(4)、把握景物的特点的关键是作者在行文中运用的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找准这些词语成为把握景物特点的关键。
(5)、龙应台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6)、千万不要让书名误导了你,以为是在新疆或者是在内蒙古,这是一本作者环游世界九万五千里的自行车美食行迹,行走过大洲大洋,访遍天下美食,悉数收录在册,看着就眼馋。
(7)、庚寅年将至,粤厅府令:岁终虽至,然各参役人马新元佳节期间不得停顿,仍需极速奋战!总帅引领,千余人等,日夜兼程,风餐露宿,为尽早解昌之水患而数月罔顾家室,极身心以付;众皆振臂齐应,遂或呼家幼至昌以聚,或致歉亲友请谅。
(8)、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9)、《不过一碗人间烟火》陈大咖,安徽人民出版社
(10)、在龙应台散文集《孩子,你慢慢来》中,我看到了龙应台对安安和飞飞的耐心和爱心,感受到了父母陪着孩子慢慢长大的快乐。当妈妈一遍又一遍地给安安讲着同样四只脚、一身毛、会走动的动物的不同名称的时候,没有不耐烦,有的只是持之以恒的耐性;当安安将飞飞的衣服和袜子剪成大大小小歪七竖八的洞洞时,妈妈有些生气,但看到两个儿子互相维护,互相友爱时,却有着无限的欣慰。
(11)、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这是作者看着自己的父亲,从而想到,天下的父母,即使再卑微,也是深深的爱着子女。
(12)、丽春镇小学的肖老师阅读龙应台散文集《孩子,你慢慢来》后写下这篇难得的心得文字,值得做家长的您,当老师的您深思。
(13)、一个人,只有在认清了自己内心的需求之后,才可能在内心的召唤下做出积极的举动。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你需要的是完成身份认同这件事,身份认同才是人生的分水岭,只盯着行为改变,这是低层次的改变。你只有相信自己是某种人,才会做那种人应该做的事。如果你把自己当做优等生,你就不会做那些优等生不会轻易做的事,比如,上课不认真,作业应付,沉溺电子游戏,拒绝听从父母师长的有效建议和约束。如果你把自己当学霸,那么属于你自己的每一分钟,你都会仔细规划。你会沉浸在自己世界里,浑然不觉外面的日升日落。
(14)、《饥不择食(寻味书系)》薛冰,中国青年出版社
(15)、几年前还是在大学期间读了龙应台的《目送》和《亲爱的安德烈》。现在可能有点记不太清楚具体的内容了,但我记得看完两本书都给了我深深的感动,教会了我很多。龙应台是学者,是作家,是母亲。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感性的一面。《目送》有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亲爱的安德烈》是中国母亲和西方儿子之间的沟通。我现在也是一个新手妈妈,她在书信里很多讲给儿子的话也像是我的心声,而我现在的角色也更能体会为人父母的内心。然后连续看了她另外一本早一些的书《孩子你慢慢来》。都让心灵很触动。
(16)、《目送》散文集共由七十三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情感性的文集。书中,龙应台写父亲的死亡、母亲的衰老和失智;写对父母的怜惜和体恤,写兄弟携手共行,儿子的离别,朋友的牵挂;写自己的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以及一个人的走路、赏树、观鸟、拍照、生活等。从牵着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满满的亲情,到青春后期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的背影;从陪着年迈母亲如带着女儿一般,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龙应台娓娓道来。
(17)、我是“莎莎嘉嘉站起来”, 两个孩子的妈妈 、媒体人,工作之余探索家庭教育 研究应试套路。分享干货,传递正能量。
(18)、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19)、上路吧,如果这个世界这个世纪的种种残忍和粗暴不曾吓着你,此去的路上也只有清风明月细涛拍岸了。
(20)、只用了一天多爱不释手读完了《亲爱的安德烈》,因为太好看,本来可以读更快,但是现在读书久了会疲累,身体会抗议,这个速度已经事后会觉得累。
3、龙应台散文推荐
(1)、有了解释,所有难以理解的事情,都能以平常心看待了!
(2)、曾经相信的,现在却不相信了;曾经不相信的,现在却相信了。
(3)、“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4)、呜呼!宇寰广而星际渺,地广袤而山川幻,万载之一瞬,而子夜则漫漫矣!时过,境迁,人来,人往,唯浅笑耳!
(5)、龙应台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彷佛微风吹过麦田。从纯真喜悦的“人生三书”之一《孩子你慢慢来》,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人生三书”之二《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的写作境界逐渐转往人生的深沉。
(6)、汪曾祺说:“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场,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他不仅喜欢吃、懂得吃、懂得做,还懂得写吃的,从家乡高邮的鸭蛋到北京的豆汁儿,到湖南的腊肉、野菜,他都要追究、琢磨一番,并时常发出感叹:我能吃,我很爱吃,人间种种清香,好想尝尝。
(7)、名字很佛系的一本书,但是其中却含有温暖人间。收录一系列与食相关的随笔,从家常食话,到零食小点;从应景吃食,到各地风物,从文化掌故,到童话臆想,引经据典,深入浅出,送你一部美食的文化地理。
(8)、《用洗脸盆吃羊肉饭》(日)石田裕辅,上海译文出版社
(9)、非专业的美食家,做与食物打交道的事儿,专注吃和写,就这样在寂寞的时候坚持了下来,在热闹的时候坚持了下来。
(10)、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1)、但是我认为,这不是炫耀,而是改变,改变什么?是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
(12)、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13)、当父亲接博士学位学完回台湾教书的女儿时,“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时,没有将小货车开到学校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里,并且摇下车窗,头伸出来对女儿说:“爸爸觉得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然后“留下一团黑烟”把车开走了。父亲的举动和儿子远行时的举动完全不同,父亲不光是回望,而且是满怀歉疚。这就是父母,永远考虑的都是儿女的感受。而作为女儿,“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此时的女儿,虽然知道父亲的苦衷,没有央求父亲送进校园,而是默默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这应该是亲人之间的理解吧。这样的背影,温馨、凄凉且难忘。
(14)、我快四十岁的时候,由于单位发展需要,让我由行政工作兼做教学,一走上讲台,才发现自己原有的知识根本不能适应教学需要,逼迫我重新学习。开始阅读大量的书籍,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感悟,后来才能在讲课时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如今,每天读书写文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15)、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16)、曾经相信过海枯石烂的表征,后来才知道,原来海很容易枯,石,原来很容易烂。雨水,很可能不再来;沧海,不会再成桑田。原来,自己脚下的地球,很容易被毁灭。
(17)、失败往往是人生的修行,因为跌倒过的人更深刻、更真诚。可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18)、这套书是一个温暖劲儿十足的日本作品,要点不在吃,而在于食堂里的温暖故事。这是十本书,适合拿着在地铁上阅读的那种口袋书,讲个笑话,你别哭。
(19)、《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试图和长大成人的儿子平等沟通的一本对话录。有一句话不记得是在这本里看到还是在《目送》里看到的,类似:我怕的是孩子爱我却不喜欢我。是亲人却不是朋友。在这本书里我看到龙应台试图了解儿子的世界、他对事物的看法,努力去理解"年轻人的思维",同时以"不那么惹人嫌"的语气去讲一些道理、去鼓励、去劝告。同时安德烈也是一个有独立见解的人。阅读的时候常常会想:两个人说得都好有道理呢。两代人思想上的碰撞也很有趣。
(20)、龙应台以她流畅的笔法写出了三代人的心情,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让每一代读者都从中有所感悟:再多的遗憾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4、龙应台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1)、不惑之年不一定活得通透,读书才能永远不惑
(2)、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3)、我喜欢出发,只为到达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清,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留恋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4)、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5)、《人间滋味》《人间草木》《人间有戏》-汪曾祺
(6)、只负责吃饭的清代才子,袁枚一生爱好吃,《随园食单》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汉民族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中国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重要的汉族饮食名著。
(7)、这张图是什么?是不是一个心碎了的标志?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不是前段时间大火的“蓝瘦,香菇”?我想到的也是这一句话......但是有的人会怎么想?你要我举杯我只能回敬我的崩溃,在场的都知道,你我曾那么好,如今整颗心都碎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他们总是用高人一等的词汇来修饰,有人会说,你这么讲不就是想要炫耀吗?
(8)、读龙先生的文字轻松而又有沉重厚重,很丰富的收获。不愧为华语世界犀利的一支笔。尤其作为女性,作为母亲,作为女儿,值得尊敬和学习。
(9)、 交那些正能量、能带你提升,和你一起进步的朋友。
(10)、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11)、 《目送》是一本美丽,忧伤,深邃的书,里面收录了七十三篇散文,写了日常生活中的平淡之事、常人之情。儿子的离、母亲的老、父亲的逝、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脆弱、失落,犹豫和放手,坚强和通达……这些在龙应台的笔下都用朴素的方式绽放出了动人的诗意。也像作者所言“整本书,也就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12)、读书学习的目的是把知识作为己用,学用结合才是读书的本质!书是作者的知识文化;读者是把作者的知识文化,作为自己的知识去升华变成文化。中国从古到今就一直用书本知识传递智慧。这就是中国文化博大精的伟大传承!
(13)、这是一本与吃饭有关的书,这是一本与美食无关的书。这是一本与食物有关的六十多年的记忆,经历过困窘的岁月,不同年代人对食物有不同的情感,《饥不择食》与大家一起分享的,主要是六十余年间,有关吃饭的若干实录与感悟。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委实是一些无足轻重的片断,时过境迁,某些细节甚至已经开始模糊,然而情绪的记忆,面对食物的人生体验,却越发清晰。
(14)、“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15)、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16)、《擦肩而过的好食光》,夜奔小鹿,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17)、看过《目送》和《亲爱的安德烈》。感觉很多时候和书共鸣需要经历,比如和双亲的分离、有了自己子女、双亲老去却无能无力、子女有了自己世界终将远去的经历,读书就是一个察人知己的过程,合适自己就好
(18)、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19)、汪曾祺的一部经典美食散文集,将美的日常写成了美食美的模样。无论是谈萝卜、豆腐、栗子,还是谈韭菜花、手把肉、故乡的元宵,在他的描述之下,所有吃过的和没吃过的食物,全部都是美食。这些都是汪曾祺崇尚恬淡自然精神境界的写照。
(20)、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5、龙应台散文摘抄
(1)、《人间种种清香,好想尝尝》 汪曾祺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黑沉沉的海上,满缀着灯火的船缓缓行驶,灯火的倒影随着水光荡漾。十五岁的少年正在长高,脸庞的棱角分明,眼睛清亮地追问你世界从哪里开始。
(4)、嗯,是历史书,也是人类学的书目,如果你看着不太懂,别怨我。
(5)、同名主打篇《目送》短短的一千多字,如山间溪水,清澈透明,没有矫揉造作之感;如晨曦中沾满露珠的青草,带有清新的潮气和娇美;如上好的绿茶,初品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人口舌生津。文中没有大起大落的情绪发泄,但却有让人不断产生哽咽的魅力,让你体会到隐隐的悔恨和哀伤;没有针锋相对的矛盾冲突,却让你在时而锋利,时而温婉,时而感伤,时而喜悦的氛围中沉思。全文以时间为轴,以亲情角色为卷,游走于母亲与女儿的双重角色,用细腻的情感之笔勾勒出了每寸光阴中触动自己的“背影”。
(6)、我打开窗帘,看窗外那一片平凡而现实的风景。心想,在平凡和现实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吧。
(7)、除却关于父母孩子,《目送》中还有很多随笔,关于香港,关于台湾,关于人文与社会关怀等等,龙先生学习生活横跨台湾美国欧洲,后来又回到香港台湾工作,也经常到内地,视野,思考,知识背景之丰富深刻,让人钦佩也学习到很多。
(8)、我想起了少时尚未成年的我,兴高采烈地奔赴农村广阔的天地时并没有认真顾及偷偷来到现场目送我掉泪的母亲;想起了脑出血后遗症不能言语的父亲因为我推迟接他来通辽时悲情的面容;想起了后见到的母亲拄着拐棍颤颤巍巍、恋恋不舍目送我时的表情。我们为什么非要等到失去了才会去珍惜?我想,那个时候我的父母也一定是像《目送》中的母亲“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和《目送》中的母亲一样“一直等待着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吧?而我,却没有太多的关注到这些。
(9)、《孤独美食家》(日) 村上龙,湖南文艺出版社
(10)、然天意难违,今浩气聚于东方,神州雄狮猛醒,华夏奋跃:“神舟”傲游于九天,高速通途网结,极速轨车风驰,圣火浩然东移,军旅威震四方,神舰扬帆海外,世博沪会在即……大国之望日升,百载屈辱之史已遥不复返矣!盛世之日可待也!
(11)、书中以时间为轴,以亲情角色为卷,游走于“女儿”与“母亲”的双重角色,用情感之笔勾勒出每寸光阴中触动自己的“背影”。
(12)、蒲公英的根,是连着泥土的,是扎根很深的,是穹苍之下大地野草之根。
(13)、一只长尾大鸟从窗前掠过,翅膀闪动的声音让你听见,好像默片突然有了配音。
(14)、唯有浪漫,纯情而带有毁灭性的爱情,才是高境界的爱情。
(15)、在《寂寞》一文中,龙应台说当她一个人寂坐时,常想到晚明张岱写的《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于是,龙应台感悟到“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我想也许正是这种一个人的寂寞,使她开始了人生的思考,“面死而思”让她对生命的寂寞和短暂抱有一种“向死而生”的积极。
(16)、她的眼睛,有点忧郁,有点寂寞,可是带着淡淡的矜持;黄昏迟迟的阳光照着她灰白的头发。
(17)、 《目送》告诉我们,作为父母的子女,作为子女的父母,彼此身份的转换就是在目送中完成的,只是第一次目送是成长,后一次目送却是永别,这就是生活的本真和生命的本真。在转换过程中,我们能否不丢失自己,永远保持和不丢失那份淳朴亲情呢?
(18)、英国哲学家培根说: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19)、★(感人至深的“生死笔记”)犀利的一枝笔,也有难以言尽的时候,从纯真喜悦的《孩子你慢慢来》,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亲爱的安德烈》,“生死大问”《目送》逐渐转往人生的深沉,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20)、所以进入初需要解决的心态的问题,带着怎样的心态去进入新阶段,只有心态确立了,你自己才会这样心态下,做出相应的行动。你才懂得为什么需要自律,需要遵守规则,需要追求进步和优秀。
(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2)、写景抒情类散文常常采用边写景,边抒情的方式,或在集中写景之后集中抒情,或在写景之前谈自己的感受。或这三种方式同时使用。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作者抒情的核心也就等同抓住了文章的主旨。抓住抒情的句子是读懂这类散文的基础。
(3)、《慢食,慢生活》(意)卡洛·佩特里尼,中信出版社
(4)、80后才子张佳玮,用文字为孤独的人疗伤,这是一部文艺小品,让平凡的人们找到本真的自己。每个人都无法做到不食人间烟火,所有的爱恨情仇、功名利禄,不过是一场云烟。人生在世,不如只求顿顿吃好。唯有美食不会拒绝孤独的人,嗯,知道张佳玮,是通过《浮生六记》,他的文字功底真的太了得,佩服的不要不要的。
(5)、谁说面食是北方人的专利,让面粉走到各地,都会掀起美食的盛宴,一面一世界,让你眼馋到底。
(6)、 如今,我的孩子已经长大,时光不会倒流,但我会对我的学生说:“我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等你们慢慢懂事,慢慢长大;我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静待花开。”
(7)、路过一场草地上的婚礼。白色的帐篷一簇一簇搭在绿色的草坪上,海风习习,明月当空,凤凰木的细叶在夜空里飘散,像落花微微。几百个宾客坐在月光里,乐队正吹着欢愉的小喇叭。
(8)、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9)、金门的美,怎么看都带着点无言的忧伤。一栋一栋颓倒的洋楼,屋顶垮了一半,残破的院落里柚子正满树摇香。如果你踩过破瓦进入客厅,就会看见断壁下压着水渍了的全家福照片,褪色了,苍白了,逝去了。一只野猫悄悄走过墙头,日影西斜。
(10)、遇见梁文道,在于他推荐的各类书籍,他是一个典型的书评人,人称道长,他对美食的见解也是的高。在梁道长的描述中,饮食是一个线索,串起个体肉身和精神的文化网络。他讲自己对美食的看法收罗称三本书,其中《味道·味觉现象》,阐述的观点是美食就是用来消灭的,美食被享用,消失了,它的价值才实现了。《味道·人民公社》,主要谈论“吃”的社会意涵,挖掘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人们“吃”的不同内容与逻辑。《味道·第一宗罪》,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贪吃”被列为七宗罪之首。在梁文道笔下,吃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切片,它与音乐、民族、教养、情色甚至善恶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吃上升到哲学层面,道长厉害。
(11)、简洁的美食小品,每一篇小品都会有舌尖上的旅行,都是味蕾上的乡愁散漫。
(12)、第一段作为母亲,龙应台叙述了儿子华安从第一天上小学起到中学、直至出国上大学十多年间的几个感人片段,她一次次目送孩子的背影离去,一次次目送他成长。
(13)、周国平散文作品(如《朝圣的心路》、《安静的位置》等,《妞妞日记》适合第一阶段读)、
(14)、老鹰独立树梢,沉静地俯视开阔的山谷,我独立露台,俯视深沉的老鹰。
(15)、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16)、龙应台《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目送》《孩子你慢慢来》
(17)、这是我迄今为止,写的长的一篇文章,也是长的一个书单,吃货就是这样的有耐性。还有就是在路上读的书,不限于美食,基本的一个前提是,书要有颜值和内涵。颜值是装帧很好看,让人看着赏心悦目;内涵是内容很漂亮,让人读着内心舒适,高颜值+丰富内涵,这一个书单没跑了。
(18)、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19)、从食物的角度阐述现代世界发展史。现代世界史是一部全球各地的链接史,而不断扩张的大英帝国,利用可食用资源,让餐桌上的食物逐渐变得丰裕起来,作者莉齐·克林汉姆以其新颖而独特的讲述方式,生动描绘了这些食物在英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为理解帝国的形成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20)、以吃会友,切入民国大咖的日常生活。将张爱玲、张大千、吴宓、黄侃、钱锺书、张恨水、周氏兄弟等二十余位民国时代文化大师的私生活悉数呈现,细数民国大师们口味、嗜好、趣闻、雅事,还原真实的大师的平凡日常,树立脑海中大师们的立体形象。
(1)、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2)、kangyn.12@sem.tsinghua.edu.cn
(3)、相机,原来不那么重要,它不过是我心的批注,眼的旁白。于是把相机放进走路的背包里,随时取出,作“看此花时”的心笔记。
(4)、《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5)、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6)、★(龙应台“心笔记”,亲手摄影)将近70幅作者摄影,俨然“心的注解,眼的旁白”,记录那些“稍纵,即逝”。龙应台写作教书兼成立基金会推动全球意识之余,流连爱做之事,就是怀着相机走山走水走大街小巷,上一个人的摄影课。
(7)、有一个未来的目标,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烈焰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不停的流苏。美丽,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有谁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8)、你告诉我,什么是永恒,我就告诉你,什么是家。
(9)、《明日的餐桌》(美)帕梅拉·罗纳德,乌拉尔·亚当查克,蒋显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0)、《杂食者的两难:食物的自然史》作为美国饮食界的引领者,迈克尔·波伦长期关注饮食议题,企图在工业社会与田园自然中寻求调和。在本书中,他以田园调查的方式走访农场、研发室、牧场、食品加工厂和超市,从产地一路追踪到餐桌,如侦探般地揭开现代食品的面貌,追寻现代饮食如何成为人类疾病的来源,给出了杂食者“到底要吃什么”的答案。
(11)、所以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12)、读书不仅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使自己的人生更有品质
(13)、《土豆你个马铃薯》萨巴蒂娜,上海文化出版社
(14)、《海上日出》是巴金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易于学习。
(15)、我认为:是的!读书很重要!而且读书学习的方法更重要! 古人想读书因为穷没条件难读书!今人有条件读书了,想用书本知识充实自己也难!古人是想用知识文化武装自己;今人是想用文化知识强大自己。书是知识文化与文化知识的传递窗口,所以读书和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16)、以美食为要的长篇小说不多,美食多半是小说的佐料,但这是一部长篇小说,以制作难度极高的法式甜点舒芙蕾为隐喻,带出三段挫败的人生,细腻地写出了世间的悲欢百态。如果你喜欢吃,喜欢美食,喜欢小说,这本不可错过。
(17)、村上春树散文作品(如《无比芜杂的心绪》)等等,还有很多
(18)、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都觉得凄凉。
(19)、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表现了作者作为母亲,亲盼儿子能够回头看自己一眼的急切心理,“一次都没有”包含着失望,是从心底发出的感情。
(20)、不需要对生活太用力,心会带着我们去该去的地方。
(1)、今人有书读了也识字了,有一些人读书不少,但因不知道该怎样去读书才好!便成了一个书呆子。`形而上学,照本念经‘。读起书来朗朗上口,干起活来却空空下手。自己把自己害了!还在怨恨书本成了骗子,里面知识不够用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龙应台优美散文片段精辟14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