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死亡之谜精辟113条

晋文公流亡多少年

1、晋文公流落多少年

(1)、弊端就是与晋国政府(中等国家)的关系闹僵。

(2)、于是,重耳一行就跟着公孙固进了城,在宋国高级的宾馆里住下。

(3)、在欢迎宴会上,楚成王举起一杯酒问重耳:“公子如果成功返国,要怎么报答寡人呢?”

(4)、离开楚国前,楚成王鼓励重耳说:“秦穆公对公子你很是看重,勉力为之吧。”

(5)、重耳见郑国不接待他,大白天的关上城门,就只好绕道而行,又向南走,行过多日后,就到了当时强大的楚国了。途径国家的罗列从晋国出发:

(6)、内政整顿就绪,晋文公开始向外发展,展开图霸的活动了。

(7)、虽说晋献公在私生活方面,确实有点小问题,但不得不说,晋献公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他即位之后,很快就开始带着晋国,继续发展。一边整顿国内,一边对外扩张。比如假道伐虢这个成语,就是在晋献公扩张的过程中产生的。

(8)、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则完全可以用“一帆风顺”四个字来形容了。

(9)、所以,晋献公即位之后,短短数年之内,不断找各种理由,清理自己的本家。经过他这样一番杀戮之后,晋国宗室瞬间就被杀的人才凋零,整个宗室就没剩几个人了。

(10)、于是晋文公又亲身前往绵山迎接介子推,但是因为绵山太大了,在找寻多日无果后,晋文公心想着你不想见我,那我放火烧山总能将你逼出来吧。

(11)、就这样,骊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了晋国的太子。

(12)、对于素昧平生的重耳,秦穆公真能释放出大的善意吗?至少在双方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秦穆公并没有。非但没有,秦穆公还给重耳出了一道难题:

(13)、这场骊姬之乱,简单来说,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晋文公他爹,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夫人,然后废长立幼,想要立这个新夫人所生的儿子做继承人。因为他爹的这个选择,逼得晋文公不得不流亡国外十九年,并且引发了一大堆的历史事件。直到晋文公返回晋国之后,才算彻底结束了这场内乱。

(14)、这桩政治联姻虽然以严格的华夏礼仪来看是乱伦的丑事,但这点儿违碍秦晋两国却不是不能消化的:

(15)、其实,重耳17岁时结交5个朋友很正常,这并不意味着交了朋友就得跑路。到底哪种说法正确?显然,《史记》大部分是参考了《左传》的记载,多了一条记录“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如此,《左传》就可暂时排除在外,只需判断《史记》和《国语》哪种说法更合理即可。

(16)、几十年之后,到了弟弟孙子那一代的时候,弟弟这一脉终于成功控制了整个晋国,终篡位成功了。这事在历史上,叫做曲沃代翼。而这个成功篡位的孙子,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晋武公’,也就是后来晋文公的爷爷。

(17)、秦国之所以插手这件事,自然也不是出于好心,而是为了秦国自身的利益。简单来说,当时秦国已经占据了整个关中,并且想要继续东扩。但是如果继续东扩,秦国就必须要面对晋国。

(18)、“大王以如此隆重的礼仪接待重耳,如今他却出言不逊,请杀之!”

(19)、文公听了这话,立刻醒悟,勃鞮对自己的追杀乃奉君命而行,合乎忠君之义,难以指斥。齐桓公能做到任仇为相,自己为何就不能用理智战胜仇恨呢?于是他立刻出来接见了勃鞮,并请求原谅。勃鞮便将吕郤两人的阴谋全部告诉了文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从始至终都是晋国历任君主的忠犬。

(20)、晋献公既不能洞悉齐桓公建立霸权的本质手段与其中缺陷,又不能正确分析晋国所处的国际形势。他本应该更专注于国内政治,却转而外务,汲汲于参与会盟。

2、晋文公死亡之谜

(1)、因为当他来到宋国的时候,宋襄公刚刚遭遇了泓水之战的惨败。不但他本人在战场上负伤,宋国脆弱的霸权也在战场上被楚国的兵锋击碎。

(2)、当然,可能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我现在私下的承认你是晋国的君主,那你也应该承认我才是天下的大王。

(3)、第四步,便是关键的一步,制造一个的局,给太子扣上一顶谋反的帽子。

(4)、齐国——齐桓公——重耳来之后,齐桓公不久就死了,随后齐国内乱;

(5)、甚至可以扶持流亡者回国夺权,成为效忠自己的势力。

(6)、郑文公就对群臣说:“重耳,是个不孝之人,背叛了他的父亲而逃跑,列国都不接纳他。他是个灾星呀!他到齐国,齐公死了,他到宋国,宋公死了,这种人,还是不要放他进城,不必理他。”

(7)、  重耳他们好容易到了齐国。齐桓公那时还没去,他摆酒接风,叫跟着公子的人都安心住下。谁知没多久齐桓公死了,齐国也起了内乱。他们只得去投奔宋襄公。宋襄公刚吃了败仗,大腿受了伤,正在害病,就派公孙固去迎接,也像齐桓公那样待他们不错。过了些日子,公孙固告诉重耳的随从狐偃,指望宋国发兵护送公子回去,宋国还没有力量。

(8)、文公收起了笑脸,大怒道:“逆贼,到了这个时候你还认不出寡人吗?寡人哪里对不起你们了,你们要这么对我!要不是勃鞮通风报信,寡人早就被你们烧成灰烬了!”

(9)、开始的的时候,两人还想着要到晋献公面前,诉说一下自己的冤屈。但是很快,当他们到了京城之后,很快就得到消息,说骊姬要杀他们。没办法,两人只能逃回自己驻守的城池,打算以军队暂时自保。可是这样一来,却又再次坐实了他们也想造反的事实,惹得晋献公勃然大怒,直接打算带着军队,去征讨自己的两个儿子。

(10)、重耳喝多了,就发狂道:“将来,万一不得已,我的兵车和你的兵车撞到了一起,若打起仗来,我会主动先让你,退避三舍,然后再跟你交手过招。”“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就是重耳先生原创的,表示万一和楚成王打仗,会主动让他。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三舍就是九十里。

(11)、到底是在狄国生活了十二年,重耳很是舍不得,但又不得不离开,从狄国到了齐国。

(12)、古籍记载的矛盾1)《史记》的记载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据《史记》记载,晋献公即位时,重耳21岁,晋献公于公元前676年即位,也即前697年出生。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是时重耳年四十三。按照太史公的说法,献公22年(前655年),重耳跑到狄国,那么,那时重耳应该22-1+21=42岁。也许太史公的算法有点小问题。

(13)、晋文公采取的策略,是镇压顽固派,原谅投诚派,拉拢中间派,安抚亲信派:对吕甥、冀芮这样的顽固派,坚决镇压;对寺人勃鞮这样的投诚派,即便有再大的仇恨,晋文公依然原谅且重用他们;其他多数的中间派,晋文公不偏不倚地量才录用;对于长期跟随自己流亡海外的亲信派,虽然晋文公没有都封以高官厚禄,但也都有赏赐。

(14)、至于骊姬后的结局,正史上没有记载。但是《列女传》当中却记载,里克刺杀了老五之后,直接发动兵变,控制了朝堂,然后将骊姬当街用鞭子抽死了。堂堂晋国的国君夫人,后被当街鞭杀,实在是很屈辱的死法。

(15)、所以,晋献公前脚刚去世,里克后脚就开始串通朝臣,和之前那些支持太子的大臣们串联。此后,在晋献公的葬礼上,里克直接找了个刺客,公然刺杀了老四!

(16)、晋惠公派大臣们又去依附重耳,便派勃鞮追杀重耳。重耳接到线报后便和赵衰他们,商量前去投奔齐桓公。重耳在狄国12年,娶妻生子,倒也安乐,临走前还跟妻子许下25年的约定。妻子说那时我已经50岁了,还是等你一辈子吧。然后重耳出发前往齐国。2 第二站 卫国重耳到达齐国前,还曾经进过卫国。卫文公看他那个落魄样,也没按公子之礼来招待他。3 第三站 齐国重耳来到齐国,齐桓公厚待他,不但许配他一名年轻貌美的宗室女子齐姜,还赠送了80匹马。霸主出手果然阔绰,晋惠公胆子再肥也不敢到齐国来撒野啊。美女宝马,夫复何求!50多岁的重耳觉得十分满足,就这样在齐国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17)、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很可能与重耳在齐国的五年经历有关:

(18)、光是手足相残,兄弟篡位这件事,其实就已经很乱了。但是相比之下,晋文公他们家内部的私生活,则更是乱的无以复加。

(19)、而在对外扩张方面,晋献公其实也没闲着。在晋献公上位五年之后,晋献公击败了晋国周围的骊戎。骊戎是古戎族的一个分支,就是古代生活在陕西临潼地区的一支游牧部落。在晋国的强势进攻下,骊戎后来只能被迫臣服,在臣服的同时,骊戎还给晋国送来了一对姐妹花,献给了晋献公。

(20)、如果单纯是对付骊姬,两人或许还敢放手一搏。但此时换上晋献公上场,他们是万万不敢和自己亲爹打仗的。所以此时,对于两人来说,好的办法,就是赶紧跑,跑到其他国家去!只有这样,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3、晋文公活了多少岁?

(1)、来到秦国,面见秦穆公,穆公表示愿意辅佐重耳回归晋国,夺取君位。

(2)、这个难题,似乎根本就没有解决的办法。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似乎都是一个无解的局。

(3)、公元前636年,秦国护送重耳的大军过了黄河,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回国即位,这就是晋文公。

(4)、“父死,妻其后母”(《史记·匈奴列传》)是典型的蛮夷习俗。至于重耳、夷吾、奚齐和卓子,这几个儿子无一例外都是晋献公与戎狄女人所生。

(5)、所谓群公子,大部分都是晋献公的叔伯兄弟。晋献公为稳固自身地位,居然处心积虑地设计将他们全都杀死,足见他为人有多么残忍。

(6)、上卿叔詹说:“晋公子有三助,乃上天庇护之人。不可怠慢。”

(7)、公子重耳后的流亡地是秦国,原来秦穆公曾经帮助重耳的异母兄弟夷吾当了晋国国君。没想到夷吾做了晋国国君以后,反倒跟秦国作对,还发生了战争。夷吾一死,他儿子又同秦国不和所以秦穆公才决定帮助重耳回国。

(8)、但实际上,在晋献公的几个儿子当中,太子申生的年龄大,晋文公反倒是排老二。而晋文公出生于公元前697年,也就是说,申生的实际出生时间,应该遭遇公元前697年。这样一来,这两个时间就完全对不上了。

(9)、如此,重耳就成了父亲晋献公变态政策的牺牲者,他只能选择逃亡,晋国虽大,却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他的父亲抛弃了他。

(10)、舅、甥二人不约而同地吃了后悔药:“白狄靠不住。假设当年我们去了齐国的话……”,不!历史不容许假设。我们只能分析:分析为什么公元前655年的那一次出亡,重耳和他的随行大臣竟然没有一人对狐偃奔狄的建议提出质疑呢?

(11)、重耳恭敬地说:“金银玉帛,君王富富有余。我还真想不到该怎么报答您呢。”

(12)、就在大家愁的手足无措时,只听见火堆旁传来了啊的一声,大家向火堆望去,只见一人手上拿着一把匕首,闪烁的火光照耀着匕首上的鲜血一滴滴的流淌在地上。

(13)、然后,一个多月之后,里克再次找到机会,直接在朝堂上,公然刺杀了老五!

(14)、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其他流亡者,都自愿的加入到自己的阵营里来。

(15)、第三步,姐妹人一边吹枕头风,一边让那几个宠臣在朝堂上说话。大家接着晋国需要扩张为理由,把这三个城内的公子,包括老大太子申生,都给调到边境大城,去镇守边境。而晋国都城这边,就只剩下骊姬姐妹,以及她们的人了。

(16)、公孙固就把这个“账目”报给了宋襄公听。宋襄公说,哦,嫁女儿,我现在可没有了,但车有的是。他就毫不犹豫的学齐桓公的样子,也一次性赠给了重耳二十辆车。

(17)、“今晋侯不量齐德之丰否,不度诸侯之势,释其闭修,而轻于行道,失其心矣。”

(18)、书接上回,重耳继续流亡,途经多国。在曹国,被曹国国君偷看洗澡;在宋国,香车美食相待,被视为座上宾;在郑国,直接吃了闭门羹......行至此,重耳19年流亡,只剩后两站,楚国与秦国。

(19)、他对重耳说,土者,土地之象也。这是苍天垂示,命公子你统治下土的征兆,还不赶紧拜受?!于是,重耳不得不当着众人面前做戏,以隆重的礼节,把这块儿黄土包裹着的耻辱搬上自己的马车,挥泪加鞭,奔向齐国。

(20)、谁敢收容流亡的重耳,那不就是挑明在与晋国政府为敌吗?为了一个流浪汉而得罪一个国家政府,对于小国来说,怎么算,都是不划算的。

4、晋文公活了多少年

(1)、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晋国崛起的历史,就会发现,虽然自晋献公执政以来,晋国开疆拓土,国力日强,已经成为足以匹敌齐、楚、秦三国的并世四巨头之一。

(2)、文公闻信大惊,他知道吕郤二人乃三世老臣,d羽众多,政治资源相当强大,若是硬干自己还不一定能赢,于是连夜从后门逃出了绛都,乘驿车走小道,一口气潜行了数百里,跑到秦邑王城(今陕西大荔县东)与秦穆公相会,两人乃定计诛除内乱。而晋文公则暂且偷偷留在王城,观望形势,且看吕甥、郤芮那两个衰鬼怎么蹦跶。

(3)、齐桓公厚礼招待了重耳,还将宗室女齐姜嫁给了重耳,陪送了二十辆驷马车,对重耳是相当的看重。

(4)、曹国——曹共公——曹共公避而不见,趁机奚落(偷看重耳洗澡),后面重耳可是来报仇的;

(5)、和狐偃有些交情的宋国司马公孙固向他私下透底:

(6)、全文完,感谢将粉们的耐心阅读,顺手点个“在看”让我知道你在看~

(7)、离开齐国之后,重耳一行人取道卫国,来到了曹国。荒淫昏聩的曹共公接待这位落难公子甚是轻薄,但曹国贤臣僖负羁却对重耳青睐有加:

(8)、骊姬之乱,重耳从蒲城逃回狄族,在狄人那里住了12年,没有机会回国,于是就到齐国去。经过卫国时,卫文公没有礼遇他们,弄得中途没有粮食,便向当地农民讨饭吃。到了齐国,齐桓公给以热情接待,送给好马80匹,并把公室女儿嫁给他。重耳在齐国生活比较安定,不想再过流亡生活,随从者认为这会有“怀安败名”的危险,于是狐偃与齐姜设计将他用酒灌醉塞进马车,离开齐国,来到曹国。

(9)、于是,郑文公传令:把城门都关起来,不要放他们进来,等他们都走远了,再把城门打开。

(10)、不过重耳在楚国只待了几个月,因为晋惠公的儿子、太子圉原本在秦国做质子结果逃跑了,秦国对此很生气,就邀请重耳到秦国去住。

(11)、因此,即便齐国并未收到邀请,这个不速之客也必须要介入晋国的政权更迭。齐桓公不能放任这个国家全面倒向秦国,进而威胁到自己的霸主地位。

(12)、总之,大国收容流亡势力,成本低廉,好处多多,风险几无。而流亡势力逃往大国,也是好处多多,机会多多,庇护有效。

(13)、然后,穆公好人做到底,再派三千精兵护送晋文公浩浩荡荡地回到了晋国,这真是应了“此一时彼一时”那句话,几个月前文公还是孤身一人狼狈连夜奔逃,几个月后文公则是美女相伴虎贲护驾衣锦还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叫作风水轮流转。

(14)、晋国大夫栾枝、郤穀等人听说重耳在秦国,都暗中来劝重耳、赵衰等人回晋国,愿意作内应的人很多。

(15)、所以,《国语》的这种说法站不住脚。结语:虽然无法确认太史公关于“献公即位,重耳年二十一”的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但其实还是合理的。前697年出生,前655年流亡(42岁),前636年即位(61岁),前628年去世(69岁)。

(16)、人际关系:找到了好帮手,人家不肯帮你,那你还是白搭。晋文公就是得了人缘好这个便宜,从前流亡诸国的时候,就在齐、秦那里跟人家搞好了关系,称兄道弟的,有了事情别人自然会来帮你。所以说晋文公人家的人际关系搞得好,他讲义气啊:宋国人被楚国人揍了,他二话没说就跑来帮忙打架了,宋国人见他仗义,就来给他送礼,他也不要,转手就给了齐国人和秦国人,既卖了人情又赚了名声,自己还一个子儿没花,晋文公做人那可是做成精了。还有,要做好人际关系还要懂得“变通”,当初晋文公流亡国外时曹国人和卫国人对他可以叫一个差劲了吧,又是驱赶又是偷看人家洗澡的,没品透了!所以晋文公找机会狠狠地揍了他们一顿,两方的关系可谓坏到了极点,可是真要和楚国人开打的时候,晋文公又一改常态,把曹卫的土地还给了他们,目的就是为了不让曹国人和卫国人站在楚国人一边。为了晋国的霸业,晋文公可以把个人恩怨抛在一旁,他既可以跟楚王这个从前的朋友反目为仇,也可以跟曹卫这个从前的敌人称兄道弟,有一句话说得好,“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敌人,也没有真正的朋友”,这才是“变通”的高境界!

(17)、所以,小国没有必要去惹这个骚,不接待重耳,也就再正常不过。

(18)、晋文公为加强军事化,还实行军政合一的制度。元帅是正卿,也是当然的行政高长官,地位重要,便于应付复杂的军事斗争形势,但也容易形成一股势力,所以晋国卿族力量强大,后来由六卿轮流执政,演变到“公室卑,政在家门”的结果。

(19)、重耳流亡到楚国时,楚成王按诸侯的礼节接待重耳,将重耳的政治地位提高到诸侯的地位。席间,楚成王问重耳回国后怎么报答楚国的恩情,重耳答,“如果晋楚两军交战,必让晋军退避三舍”。楚国大将子玉听了后谋图杀了重耳,楚成王可能看重重耳却又有点轻视他,没有同意。晋楚争霸时,晋文公以“晋楚交战,晋国退避三舍”的约定,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20)、但可惜的是,晋文侯临死之前,却埋下了一个大雷。他立他的儿子做了继承人,但是却让他的弟弟,在晋国内部拥有崇高的声望,以及一大块封地。所以,晋文侯死后,他的弟弟就开始想着各种办法篡位了。

5、晋文公死亡原因

(1)、或许齐国霸业的突然中衰真的让重耳心灰意冷,或许他不愿再度踏上流亡的旅途,而甘心将错就错地埋骨于异乡的青冢之下。四方之志?至少在齐国的5年里,重耳的属僚们很少再听到他提起这样的话题了。

(2)、之前秦国曾经和晋国打过几场,发现根本就奈何不了晋国。所以后来,秦国就换了个思路,想要通过联姻的方式,和晋国这边交好,取得晋国的支持,然后从晋国这边换一条通道。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这场内乱发生之前,秦国国君秦穆公,主动向晋国提亲,求娶了晋献公的女儿,成了晋献公的姑爷。

(3)、所以,当时秦国插手晋国的内政,还是有道理的。这就相当于是一个大家族内部,几个儿子在争夺继承权的时候,姑爷趁机插手,干预家族的继承问题。

(4)、从齐国离开之后,他们经过了曹国,曹共公更没有以礼相待,倒是曹国的一个大夫偷偷给重耳他们一些食物。

(5)、在又一次决定奔赴齐国之前,狐偃和重耳也在反思自己曾经的选择,而他们现在的想法跟当年比较起来,已经有了明显的转变。狐偃说:

(6)、无独有偶,重耳一行人来到楚国的时候,楚成王也和宋襄公一样,待之以诸侯的高规格礼仪。

(7)、狐偃也不害怕,只要能成就重耳的事业,即便是死了也是值得的。

(8)、之前晋国假道伐虢,这个计策,就是荀息出的,然后由里克带兵去执行,去讨伐虢国。

(9)、重耳到齐国后,齐桓公对他很好,把宗室女子齐姜嫁给了重耳。重耳在齐国过上了安逸的生活,不再有重回晋国的打算,甚至是觉得死也要死在齐国。赵衰、狐偃和齐姜对重耳的乐不思蜀行为表示不满,于是将重耳灌醉送出齐国。知道真相后,重耳很生气,想把舅舅狐偃杀了,后只能继续前行,毕竟齐国安逸的生活回不去了。

(10)、意思很简单,重耳有求于秦穆公,为了重回晋国大业就应该不拘小节,重耳只能接受了,秦穆公看到重耳这么识趣也很高兴,还亲自和重耳宴饮。

(11)、在晋献公时代,荀息和里克两人,一文一武,堪称是晋献公的左膀右臂。这俩人未必是晋献公的心腹,但肯定是晋献公的得力助手。

(12)、接着文公朝见周襄王,在招待的宴会上,他向襄王请求死后用带“隧道”的墓下葬,襄王认为这是涉及古来制度,是个原则问题,没有答应,居婉言拒绝和批评了他,文公也不好强求,而襄王又不敢得罪,就赐给他阳樊(今河南济源县东南)、温、原(河南济源县北)等四个邑,从此晋国的国境就直接扩展到黄河北岸。

(13)、老秦人本身就是东夷的后裔,对华夏礼仪素无信仰。至于晋国,虽说是姬姓宗亲,但长期与戎狄杂处,婚恋观念上受胡俗浸染很深。

(14)、站在十字路口举棋不定的重耳想卜一卦,告问上苍,看看自己的未来究竟在哪里。但舅父狐偃拦住了他:“不要好高骛远。齐、楚都是去不得的,咱们还是务实一点,北上白狄吧。”

(15)、晋献公所作所为确实极为残忍,但他的血腥清除公族之举,却为晋国摆脱了宗法制的桎梏。将公族清除之后,晋献公大量提拔贤臣、能臣,使得晋慢慢国形成了尊贤尚功的风气。异族、异姓贤臣、能臣不断涌现,为晋国未来大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人才基础。因此,晋献公才是晋国未来称霸的第一功臣。在后人印象中,晋惠公为人不讲信用、任人唯亲且昏庸无能。他不但不守信用,杀害了众多晋国大臣,还在著名的韩原之战中战败被俘,丧权辱国。

(16)、其实晋国自晋献公以来,就是西土第一大国,只是前些年扩张太快,分配不均,所以积累了太多矛盾,导致晋献公死后,其子奚齐、卓子、晋惠公夷吾,其孙晋怀公圉相继即位,期间各大家族间选边争斗、互相倾轧十余年,到现在无论如何也累了。其实以晋国实力之强横,要不是内斗不休,这些年何以混得这么惨:向西,被国力远不如自己的秦国欺负;向东,让兵力远不如自己的齐国如此风光;向南,让没文化的蛮夷楚国如此嚣张。现在好不容易出了晋文公重耳这样一个厚道、公平、明理而又知人善任的君主,大家何不紧密地团结在以重耳同首的晋中央周围,一致对外,共创美好霸业呢?

(17)、众叛亲离的晋怀公在高梁被文公派人杀死,结束了自己可怜而凄惨的一生。

(18)、吕甥看错了勃鞮,勃鞮虽然是个亡命之徒,却颇有权谋,且具有一定的政治见解,他认为晋国已经乱了太久了,不能再乱了,所以,他这边刚答应政变,回头就跑去晋宫告密了。

(19)、楚成王的后这句话多半激怒了重耳。重耳当然知道,楚成王口口声声的所谓“报答”,是要求他回国之后出卖晋国的政治利益给楚国。

(20)、在狄国的第五年,晋献公病逝,晋国大将里克杀死了骊姬的儿子奚齐和少姬的儿子卓子,准备将重耳迎回国继位。

(1)、公孙固指点他说要“更之大国”。宋国的霸业现在已经被楚国夺取,原先从属于宋国的小邦纷纷雁行于楚。“大国”不就是楚吗?那就去楚国碰碰运气吧。

(2)、宋国的国君是宋襄公,宋襄公是个仁义之人,听说晋国的公子重耳来了,就马上派他的大司马公孙固出城来迎接。这是重耳自流亡以来,受到的高级别的接待。即使他到齐国时,也没有什么重要人物出城去接待他。

(3)、“赵衰、狐偃,魏犨等人都是当世之英杰,却乐意追随重耳流浪许多年,此三助也。

(4)、勃鞮见文公不杀他,更加证明了自己投诚的决定是正确的,于是他笑着说:“我不滚。我以为你在外奔波十九年,人情世故都已熟透,看来还是没有啊。君命无古之制也。臣刀锯之馀,不敢以二心事君背主,故得罪於君。且管仲射钩,桓公以霸。今刑馀之人以事告而君不见,祸又且及矣。”

(5)、这宋襄公久闻公子重耳的大名,知道他是个贤能且尚未得志的人。又因为宋襄公痛恨楚国,为了报仇,日夜都在重金寻求贤人相助,今天听说晋国的公子来了,喜欢的不得了。

(6)、如果重耳拒绝这桩婚事,那么他想和秦穆公达成政治默契就会变得困难起来。

(7)、古人云,怀与安,实败名。留恋妾妇、安于享乐,又怎能建立功名,垂于不朽?重耳深陷在姜氏夫人的温柔乡里不思进取,让舅父狐偃和近臣赵衰着急。深明大义的夫人劝重耳要振作:

(8)、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重耳流亡就走完了,期待我带领你们走更多的路,一路成长快乐。

(9)、而且,如果我们仔细看过整个事件的经过,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两千多年前的古人,真的是很会玩!

(10)、前637年,晋惠公病重,不能理政,派亲信到秦国,告知正在秦国为人质的公子圉。公子圉听闻惠公病重,怕父亲死后,君位被夺,便不带妻室,偷偷溜回了晋国。

(11)、和荀息相比,里克显然私心更重一些。荀息不喜欢参与朝堂斗争,他也不在乎是哪位公子继承国家,他想要的,只是国家平稳发展。但是里克不一样,里克是妥妥的太子d,他支持之前那位被杀的太子申生。

(12)、朱晖,文史作家,笔名闲乐生,中国古代名将狂热爱好者与研究者,王者荣耀新版本三分之地项目指导,“凯叔讲故事”之《凯叔三国演义》及《三国博物学》历史与文学顾问,专注中国古代战争史领域十余年,出版历史作品近两百万字。

(13)、之所以晋文公会流亡,是因为在其父晋献公时期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骊姬之乱。而事情起因是晋献公早期的雄才大略:并国服国当然骊姬的母国-骊戎,也是他征伐过众多国家之他们战败后为了求和把骊姬献给了晋文公的父亲献公,这样骊姬就在晋国扎下了根。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晋文公死亡之谜精辟1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