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散文精选摘抄精辟65条

龙应台散文读后感

1、龙应台散文读后感600字

(1)、《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

(2)、《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3)、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4)、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5)、同时,好父亲还要谦虚谨慎,善于学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父亲要不断学习才可能跟得上孩子成长的节奏,才可能在孩子需要帮助时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实际的帮助。要学习和了解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学习掌握正确的交流沟通技巧,做有效的沟通而不是简单地说教,避免说“正确的废话”影响亲子关系,更不能粗暴的训斥、打骂。

(6)、《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新中国

(7)、生活中让孩子看到,在家里你是尊重妻子爱妻子的好丈夫,给孩子营造出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你是孝敬长辈的好儿子,让孩子学到尊老敬老的好品质;你是睿智和蔼的好父亲,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安全。让孩子看到你对待工作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对待朋友以诚相待、热情友善…。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从父亲身上看到学到负责任、有爱心、真诚、可靠、坚毅、乐观、宽容、大度、温和等等优良品质。

(8)、赏析:“深深、深深地凝望”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父亲离世的不舍,“希望后一次的目送”是女儿希望父亲走好的情感。

(9)、头条心理内容创作专家志愿者冯凤君老师简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斑斓麓心理咨询中心签约咨询师。

(10)、村上春树散文作品(如《无比芜杂的心绪》)等等,还有很多

(11)、父亲对男孩的言传身教重要,儿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亲投入更多的精力,负担起比母亲更多的教育责任。

(1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13)、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14)、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15)、《目送》是一本记录作者龙应台生活点滴的散文,《目送》这本书籍共写了七十八篇散文,有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在七十八篇中,每一篇都让我感动到不已。

(16)、为什么会让我如此的感动,这是其实是源于作者在书中生动的描写,当她在机场送儿子去美国做交换生时,她写到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查;她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其实这一位母亲一直在等待她儿子回头的目光,让人感到悲伤的是她的儿子一次回头都没有。

(17)、把握景物的特点的关键是作者在行文中运用的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找准这些词语成为把握景物特点的关键。

(18)、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19)、 书是河水,我们的心灵是那个装过煤炭的篮子。我们每次用篮子去打水,每次没有打到水。但是,篮子会越来越干净,书读的越来越多,我们的心灵也会越来越纯净。 人为什么要读书?直接的回答是“读书明理”。读书多了,就可以多角度看待事物。就会心胸开阔,宽以待人,遇事就不会钻牛角尖。多读书,自然胸中有丘壑,可以开阔眼界,沉淀思想,提升涵养和气质,让灵魂充满香气。

(20)、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2、龙应台散文精选摘抄

(1)、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2)、《目送》是作家龙应台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龙应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书。

(3)、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4)、这一切,都是龙应台这支中华的健笔、这位龙家的孝女,奉送给自己父母的浓浓的“慈”。

(5)、赏析:龙应台送自己的儿子华安,作为一个母亲,对于亲情,她有的只不过是不舍和眷恋。儿子从未远离自己,这一去,不知何时回来,饱含了一个母亲对儿子强烈的不舍。

(6)、周国平散文作品(如《朝圣的心路》、《安静的位置》等,《妞妞日记》适合第一阶段读)、

(7)、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8)、“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9)、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0)、我认为男人教育儿子好的办法是做好自己,给儿子树立榜样,正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等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你希望儿子长成什么样的人,作为父亲,你首先要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

(11)、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看过的书籍都变成过眼烟云,其实它们仍是潜藏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可见读书很有意义。读书不一定能带给你物质上的富足,但一定能让你实现精神上的富足。当你腹有诗书、胸有成竹,你就不会羡慕别人的生活,你会懂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深层寓意;当你饱览群书,看尽人间百态的时候,你会明白,生活有多种方式,多种可能,不管境遇如何,你都能泰然处之。

(12)、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13)、构成《目送》浓墨重彩的华章的部分,也就是写自己父母的那些篇章,首先体现的是一个“慈”字——不用奇怪,父母,是长辈,但是地球人都明白老人即孩子的道理,过了一定年龄的父母,就是孩子,就是晚辈,就是儿女们怀里浓浓的“慈”的频繁也紧迫的承受者。

(14)、史铁生散文作品(如《我与地坛》、《遥远的清平湾》等)、

(15)、 先给你讲个故事。 二十世纪初,在山东的一个农家小院,住着一个老人和孙子。每天早晨,老人都带着小孙子一起读《诗经》、《春秋》还有《道德经》。一天,小孙子问道:“爷爷,我学着像您一样读《道德经》,但是我不懂书里的意思.有时,似乎理解一点,可一离开书,就忘光了.这样读书有用吗?” 老人平静地对孙子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 孩子照做了,可是篮子里的水漏完了.老人微笑着说“你应该跑快一点.”第二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漏完了.孙子对爷爷说道:“用篮子打水不可能!”说完他提了一个水桶来.老人说:“我需要的是一篮子水.再来一次吧。”第三次孩子跑的飞快,但是,篮子里的水还是漏完了。孩子很生气,说:“爷爷,您看,根本没用.” “你真的认为一点用都没有?”老人说,“你看这篮子多干净!”孩子发现与先前相比,篮子果然十分干净。“这和你读书一样,你可能只记住了片言只语,它的意思你也不理解,但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那些文字,还有你阅读时的气氛,都会影响你,净化你的心灵.” 小孩记住了爷爷的话.后来,他终身与书籍为伴,终成大学问家.他就是任继愈.。

(16)、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7)、《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18)、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19)、《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20)、龙应台曾说:“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对,我们不过是目送他们的人。作为父母,我们既不能代替他的朋友,也不可代替他自己,去认识这个世界、社会。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不过是以我们的人生经验,寻找到一种方式跟他们交流,以朋友的方式理解他们的想法,跟他们探讨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以父辈的宽容来鼓励他们尝试、选择生活,在他们犯错时直言不讳地指出来。

3、龙应台的散文名篇

(1)、无论是《雨儿》所叙述的每天跟妈妈通一次电话、一遍遍给妈妈解释自己就是她的雨(女)儿、到潮州看望妈妈就陪她睡陪她聊、女佣把妈妈带上阳明山就带妈妈去泡温泉、给妈妈拍照,还是《明白》里面记录的那张红色的、正的反的连盖好几个方方正正的章的“银行证明”。

(2)、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3)、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4)、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后一次的目送。

(5)、本文版权归作者本人及以上机构联合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6)、写景抒情类散文常常采用边写景,边抒情的方式,或在集中写景之后集中抒情,或在写景之前谈自己的感受。或这三种方式同时使用。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作者抒情的核心也就等同抓住了文章的主旨。抓住抒情的句子是读懂这类散文的基础。

(7)、《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一二”反革命政变。

(8)、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9)、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独书可以变其气质。”

(10)、“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11)、刘亮程散文作品(如《在新疆》、《今生今世的证据》等)、

(12)、《目送》这一本书,与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很是相似,但不同的是父亲与儿子换成了母亲与儿子,但相同的是对一份血浓于水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渐变远的。你用目光送别他,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样的意思。

(13)、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14)、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d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d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

(15)、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16)、写景抒情散文的文章主体是景物,虽然不是文章的核心,但作者却把大量的笔墨用到了对景物的描写上。这些景物是作者抒情的载体,准确把握景物的特点,可以增加对作者抒发情感的理解。

(17)、写景抒情类散文中的其他人物景物的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说来,在文章的开头起到引题、对比、烘托或衬托的作用。用在文章中间部分会起到对比、反衬等作用。无论起到什么作用一定和文章的主体事物及文章的主题紧密相连。

(18)、还是《散步》里面写到的彻夜不眠之后帮妈妈穿上暖和的衣服、围上围巾后牵着妈妈的手进行的那场有犬吠声相伴的凌晨散步,《走路》里面所写的历尽艰难、后以一句句爸爸熟悉的古诗作牵引,让老爸终于从终日枯坐的沙发里站起了身子、迈开了如学步的幼儿一样的艰难步伐。

(19)、《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20)、写景抒情类散文的线索一般是作者的行踪或思想感情的变化。把握好文章的线索对我们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有好处。将作者的行踪或思想感情的变化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截断,就可以划分出文章的层次来。对理解文章有益。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感情的脉络。

4、龙应台散文读后感500字

(1)、《海上日出》是巴金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展现了日出这一伟大奇观。文章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易于学习。

(2)、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书名《目送》的含义也很让人感到悲伤,目送亲人的远去,目送时间的流逝、目送历史的苍茫。

(4)、赏析:表现了作者作为母亲,亲盼儿子能够回头看自己一眼的急切心理,“一次都没有”包含着失望,是从心底发出的感情。

(5)、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龙应台散文精选摘抄精辟6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