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横批
1、对联,上联下联横批
(1)、无论多少字的春联,看尾字,仄声为上联,平声为下联。
(2)、对联的横批(或称横额,横档、横幅、横披等),是对联的重要组成部分。横批即如文章的标题,它能标示出一副对联的主题思想,是画龙点睛之笔,是锦上添花之笔。一般说来,横批对于联文有着概括、揭示、补充、说明等作用。
(3)、 春联的词大都是一些吉祥话,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除春联外,还有斗方和影壁单贴、门心和抱柱。街门外头对过和屋门对过,都贴“出门见喜”,屋里贴“抬头见喜”,影壁单贴“迎祥”、“鸿禧”等等。现在,对联除了在民间习俗中以春联形式继续存在外,已经不太时兴了。
(4)、所以贴对联不仅要分清上下联,还得注意横批方向。
(5)、“德行九州万事兴,富及家门千秋盛”这幅对联只看上下联的话,我们只需要看尾字。“兴”是多音字,在“兴盛”中读(xīng),阴平,所以这一句应该是对句。而“盛”字为第四声,是仄声,所以这是出句尾字。
(6)、看今朝(横批:人杰地灵)”和“日月潭碧波凝翠台湾骨肉日日思归盼统一扬子江热浪含情大陆同胞天天翘首望团圆(横批:春回华夏)”,这些对联,因为其语意几乎是对等的,这时候,人们往往借助于语音——即平仄——来判断。
(7)、这就要求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
(8)、对联即为讲究平仄,押韵,对整。一般上联后一个字是仄声,下联后一个字为平声,这是对联分辨上下的一大特点。"仄声"指三四声,“平声”指一二声。
(9)、如结婚对联,门楣上方就一大“喜”字,对联仍是(贴者面对门),右为上联“行平等礼”丶左为下联“结自由婚”。?
(10)、范围大小区分:一般情况下范围小的是上联,范围大的是下联,如常见的“家和国”之类词语
(11)、看空间大小。空间维度大的是上联,空间维度小的为下联。如“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
(12)、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像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13)、上联:“落霞与孤鹜齐飞”,后一个字为平声
(14)、按时序先后分。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15)、再次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16)、二是按因果关系区分。因是上联,果是下联,因为凡事先有因后有果。
(17)、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18)、例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寿)
(19)、横批(或称横额,横档、横幅、横披等),是对联的重要组成部分。横批即如文章的标题,它能标示出一副对联的主题思想,是画龙点睛之笔,是锦上添花之笔。一般说来,横批对于联文有着概括、揭示、补充、说明等作用。从使用范围说,对联常用也是原始的形式,是贴挂于楹间(因之又泛称为楹联)。上下两条联文,再配以门楣上的横批,便呈“门”之势。对称是对联的显著表现形式,中国的建筑美又多用对称这一传统的形式。建筑与对联结构相映成趣,这是联文加横批的又一个缘由。但不是说,凡对联都有横批,如有些门额牌匾可代作横批,题赠联、挽联(不宜楹间贴挂的)等可以省去横批。
(20)、区分对联的上下联,要根据对联的内容来区分。
2、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横批和竖批
(1)、所以,分清楚上下联之后,还要看横批的写作方向。如果横批是从左往右,那么就左上右下,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那么就右上左下——这是正确的方法。
(2)、张贴方法区分: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这个方法现在在观看对联时候很难区分了,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随意贴出来的。所以容易辨别错误
(3)、对联怎么分左右?首先要看看对联怎么分上下联。
(4)、有时候,对语意的重心之所在的判断,往往要结合对联的横批,因为对联的横批,往往会从内容上指示语意的重心之所在。比如对联“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由于其横批是“红梅报春”,所以,语意重心应该落在“岁月新”上,即新字句为下联;再如“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由于其横批是“普天同庆”,则其语意重心也应该落在“乐无穷”上,即穷字句为下联。
(5)、(原来如此)古人的竹简、圣旨、诗词等等,从载体的方向看都是从左到右的,也反映了古人朴素的尊卑、哲学和道德观念和思想。
(6)、 不过,既然是民族的文化,我们不能宏扬,也不能离谱。对联是从右至左书写的贴在右边的一联为上联,以仄声字结尾。也就是说后一个字为第四声的,是上联。左边一联为下联,以平声结尾。也就是说后一个字为第二声的,是下联古时候的书写方式是从右至左,竖写;如果写横幅,则是从右至左,横写。
(7)、根据春联后一个字的平仄声分。一般来说,春联后一个字如果是仄声(即声调为第三声或第四声),那么就是上联,如果后一个字为平声(即声调为第一声或第二声),那么就是下联,比如:飞雪迎春到,风雨送春归。"到"是仄声,这一联便是上联,"归"平声,这一联便是下联。但这种情况不是的,也有少数对联不遵循这种规则。
(8)、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9)、看语言习惯。遵循常规说话区别上下,如江河奔流、湖海相连,不会说河江奔流、海湖相连。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10)、以上关于对联张贴的三个原则,如果能够兼而用之,则我们既可以准确地区分出上下联,也可以准确而又不失灵活地进行张贴,如此,则对联这种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形式,就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扬光大,发挥出它应有的艺术作用。
(11)、按字调平仄分。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家园似锦添春色(“色”是仄声),福运齐天赖d恩(“恩”是平声)”。
(12)、提问中所说的春联左右,应该指的是春联的上下联。至于上下联怎么分,本人搜肠刮肚大致想到了以下几种方法:
(13)、建筑与对联结构相映成趣,这是联文加横批的又一个缘由。但不是说,凡对联都有横批,如有些门额牌匾可代作横批,题赠联、挽联(不宜楹间贴挂的)等可以省去横批。
(14)、五代时期,人们才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据历史记载,在公元964年除夕,后蜀主孟昶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早的一副春联。
(15)、语言是有重心的,语言学上所谓的偏义词,其实正暗示了语言意义重心的存在。在语言的转折结构、连贯结构、递进结构、因果结构、选择结构、假设结构等等结构当中,语意的重心自不待言显而易见,即使在并列结构的语言中,其意义也是有所侧重的,而且往往表现重心后置的规律。曾国藩当年之所以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人们之所以说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不说成是“下有苏杭,上有天堂”,甘肃人办的酒厂之所以要说“南有茅台,北有皇台”而不能说成是“北有皇台,南有茅台”,都与并列结构中语意的重心位置有关。
(16)、后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17)、分辨上下联,可以按对联内容的时间,空间,范围,事件大小分辨,上联为大,下联为小,由大见小。
(18)、这就要求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下面我们再介绍几种区分对联上下联的方法。
(19)、就好像我们写近体诗,用新韵没问题,用平水韵也没问题。但是你在韵脚用新韵,诗句内部平仄却遵守平水韵,或者韵脚用平水韵,内部平仄却用普通话音调来调整,这都属诗病、出律。
(20)、 另外,对联的尺寸大小要与自家的门户相协调。
3、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横批万事如意
(1)、在普通话中发第四声的字就是上声、去声,统称仄声。如“美、艳”两个字,它们的平仄划分中“美”就是上声,而“艳”就是去声,统称为仄声,如果这两个字出现在对联的结尾,那么一定是在出句,即上联。
(2)、上联后一字“满”三声,下联后一字“兴”一声。这些就符合上面的区分法。
(3)、 早的春联,是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XX年至公元960年)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写的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明洪武元年春节前夕(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朱元璋命令全金陵城的公卿士庶,家家于除夕之日贴春联,并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春联。朱元璋还亲笔题联,赐给官民。
(4)、横批从左到右念,上联就应该贴在左边。从右到左念,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
(5)、季节按时序在前为上联,在后为下联;按事情先回为序,先发生为上联,后发生为下联。
(6)、对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平。贴对联的关键是看左右联的后一个字,如果是仄声(上声和去声,即普通话三声、四声)的,就是上联,而是平声(阴平和阳平,即普通话一声、二声)的就是下联,另外还需再结合联对内容来定,一般对联是要求仄起平收。
(7)、今天书写习惯从左往右写,上联就贴在面对门口的左侧,下联贴在右侧。
(8)、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9)、所以,分清楚上下联之后,还要看横批的写作方向。如果横批是从左往右,那么就左上右下,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那么就右上左下——这是正确的方法,但是我们也要与时俱进,跟随横批的方向去摆贴。
(10)、 再从平仄看,从对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这副对联的上联尾字“艳”是四声,即仄声。下联尾字“辉”是一声,即平声。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 但也有的对联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不要认为是仄声的都是上联。
(11)、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有称为:楹联、对子、对偶、门对、春贴、春联、桃符等等等等。在古代对联撰写张贴均有严格要求,那么对联怎么分上下联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2)、为此,对应到对联上、下联的区分左右来说,就是上联为右,下联为左。这个区分办法,主要是遵循人们面对对联时的读、写习惯,与左右哪个为尊没有直接关系。
(13)、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14)、总的来说,对联分上下联比较简单,就相当于一句话以前,前半句和后半句要衔接。
(15)、看音调平仄。上联的音调是“仄”声,下联的音调为“平”声。如“马腾改革路,国展富强图”。
(16)、(源远流长)这要从古时候崇尚的方位说起。中国古代多以“左”为尊,为大位。所以上联在“左”边。
(17)、譬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就不可贴成“日暖神州万物生辉,春回大地百花争艳”,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具有因果关系,因为“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才使得“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如果贴反了就颠倒了因果关系,也让人读着别扭。
(18)、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19)、即“合家欢乐迎富贵”在左边,“内外和顺接平安”在右边。
(20)、如果横联是从右向左的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4、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横批一帆风顺
(1)、例如:多劳多得人人乐丰产丰收岁岁甜横批:形势喜人(因为劳动才得以丰收)
(2)、古代读书和写字习惯,是从右朝左的顺序,从这个理解就是右边为上、左边为下。为此,对应到对联上、下联的区分左右来说,就是上联为右,下联为左。
(3)、启蒙班:(适合3岁以上)水粉水彩油画彩铅线描重彩彩笔丙烯油画棒油水分离
(4)、在古代,初的书为竹简,人们把文字竖向一个个刻在一条条的竹片上,然后从右朝左排列后,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这样,人们读书和写字的习惯,就是遵循从右朝左、由上到下的顺序。
(5)、区分春联的上下联,简单来说有四种区分方法:
(6)、如门楣上横联为从左至右四字,对联则(贴者面对门):左上联丶右下联。也为通例,否则拧巴。
(7)、 譬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就不可贴成“日暖神州万物生辉,春回大地百花争艳”,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具有因果关系, 因为“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才使得“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如果贴反了就颠倒了因果关系,也让人读着别扭。
(8)、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9)、在新时代,是以右为尊。如开会主席台座次,领导为双数6人时,从左至右顺序为这时1号领导是靠右第三位;领导为单数7人时,从左至右顺序为这时1号领导是居中,二号领导是在1的左边。
(10)、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它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11)、早在秦汉之前,每逢过年,中国民间有在大门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写上传说中的“神荼”和“郁垒”两个神人的名字。
(12)、搞清楚普通话平仄,在今天的对联创作悬挂中分辨上下联就足够了。
(13)、张贴对联时先把横批贴在门顶,下来再根据横批的方位贴左右对联。
(14)、对联的传统要求是“上”仄“下”平,即“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根据这一规律,一般都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出一幅对联的上下联,即看对联的后一个字,如果那字是仄音,就是上联,如果是平音,那就是下联。比如,原来商铺开张的一幅老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海”,上声,也就是三声,“江”,阴平,也就是一声。显然,海字句就是上联,而江字句就是下联。再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寿”字去声,也就是四声,仄;“门”字二声,平,于是寿字句为上联而门字句为下联。
(15)、对联来源于律诗的颈联对仗。我们读过律诗,就知道偶数句基本上都是平声结尾,而单数句都是仄声结尾。
(16)、“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17)、时间关系区分:旧时在前面是上联,新时在后面是下联,这个普遍在过年时候的春联上有所体现,常用的有生肖和辞旧岁/迎新春之类的。
(18)、(对联贴法)正确的做法是背对大门一致的方向时,来说左右!此时左为上联,右为下联。
(19)、可以新,也可以古,也可以亦新亦古(既符合平水韵,又符合新韵),唯独就是不能半新半古,不伦不类。
(20)、根据内容的因果关系区分。因为先有因后有果,所以,如果内容是属于"因"的对联,那就是上联,如果内容是属于"果"的对联则是下联。比如:"福星高照四季来财全家福","喜气盈门八方进宝满堂喜"。这副对联中,前一句为"因"是上联,后一句是"果"为下联。
5、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横批和横批
(1)、三是按事情的大小分。大在后,小在后,先有家后谈国,所以范围小的是上联。
(2)、对联的对法一般是上声、去声及入声字为上联,平声为下联,就是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即第三声和第四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即第一声和第二声)。(阴平、阳平)。也有例外,如截王勃句创作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上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
(3)、什么意思呢?就是汉语拼音里有一声(啊ā)二声(á)三声(ǎ)四声(à),我们在区分春联的时候,看春联的后一个字,发音是三声或者四声的就是上联,一声二声的就是下联(极个别情况除外)。
(4)、 所以,按照传统,春联的张贴方法当然应该是当你面向对联时,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横批自然是贴在上面,注意,此时横批是从右至左,横写的。上下联按照后一个字的平仄声来区分,上联是以仄声(即第三或第四声)收尾,下联是以平声(即第一或第二声)收尾。但是,现在的书写方法改为从左至右,横写。所以,现在贴对联,先看平仄,再看横批。通过平仄判断上、下联之后,将上联贴在横批首字一方。如:横批为“风调雨顺”(左起),上联就应贴在左边;横批为“门临福五”(右起),上联就要贴在右边。
(5)、看内容因果。事情发生是上联,产生结果为下联。如“问观音为何倒坐,恨众生不肯回头”。
(6)、季节按时序在前为上联,在后为下联;按事情先回为序,先发生为上联,后发生为下联。
(7)、用张贴方法来区分: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这个方法现在在观看对联时候很难区分了,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随意贴出来的,所以容易辨别错误;
(8)、按左右方位分。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9)、按照古法,应该是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横着的横批应该是从右往左的顺序。但是今天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往右,那么横批的几个字如果是从左往右,上下联应该跟随横批方向进行改变。
(10)、至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对联的张贴在现代人生活中可以通用的两种方法:
(11)、 按左右方位分。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之所以这样张贴,是因为直行书写都是从右到左,所以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12)、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13)、平仄方法区分:看对联的后一个字,上联后一个字是三声和四声(仄声),下联的后一个字是一声和二声(平声),如下联:兴xīng一声是上联,旺wàng四声是下联。
(14)、 按时序先后分。就是时间在前的为上联,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或者说先办的事情为上首,后办的事情就为下首。比如“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祥”;“小院栽花香四季,大门结彩乐全家”。
(15)、 春联又名对联、门对,古时有“桃符”、“门帖”之称,是对联早出现的形式。清代《燕京岁时记·春联》对春联做了注释:“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16)、书法高研班:书法爱好者,准备冲刺省展国展,书法考级的书法爱好者.
(17)、即“合家欢乐迎富贵”在右边,“内外和顺接平安”在左边。
(18)、对联作为“对称的句子”,其上下联,一般都是并列结构,然而,看似是并列结构的对联,其语意也仍然是有重心的,而且其重心仍然是后置的——也就是处于下联位置的。如下面的一幅对联:
(19)、范围大小区分:一般情况下范围小的是上联,范围大的是下联,如常见的“家和国”之类词语
(20)、对联比较讲究平仄,这是对联的特点。具体来说,上联的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否则读起来常常感到别扭。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
(1)、 按语言习惯分。比如“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风吹杨柳千门绿,雨润杏桃万户红”。人们常说“福寿双全”、“风雨同舟”,从来没有“寿福双全”、“雨风同舟”的说法。
(2)、注意,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说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3)、背对大门,一致的方向的时候来说左右!此时左为上联,右为下联。
(4)、张贴方法区分:对联的张贴撰写要求是上联在右侧,下联在左侧。因为古代人写字是从右往左写的。这个方法现在在观看对联时候很难区分了,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随意贴出来的。所以容易辨别错误
(5)、事情发生前为上联,产生因果为下联,如此甚好分辨,只需详读对联内容分辨,事情发生因果前后关系即可分辨上下联。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横批和竖批精辟1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