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电影
1、作者电影理论早起源于1948年的刊物
(1)、第三代、第四代导演由于所在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语境,导演在创作中往往将历史与现实,个人的风格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他们的影片往往更多的将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革命意识与反思主题的影片较多,具有独立意识的“作者电影”印记的影片并未明显的以群体的形式体现出来。
(2)、也开心的是,我们合作过程中,尤其在电影和文学方面有很多共鸣。当然啦,在合作前,蔡明亮导演就已经很“成熟”了,已经拍了好几部优秀的作品。
(3)、它呈现了中国九十年代生活图景,创造了超越地域和背景的时代情感共鸣,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对时代感的表现是利用作者体验,而非简单的符号。
(4)、电影《小武》手艺人小武和德·西卡电影《偷自行车的人》中的父亲安东的风格相似,《小武》中重点叙述了小武的身份在现代化进程中与社会的冲突,在昏黄的背景下体会小武作为社会个体与社会发展的疏离感,后小武被铐在电线杆上面临路人的嘲笑、讥讽,彻底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5)、大家注意到,当这个对白被说出的时候,导演有意识地让铁窗的栏杆投射在骑士的脸上。一个被囚禁的视觉陈述,一个被绝望的信仰追求所折磨的时刻。影片当中还会有这样的对白说:“当我们缺乏信仰的时候我们如何守信呢?为什么我不能杀死我心中的上帝呢?为什么这个我心中的上帝只不过永远使我蒙羞呢?”他说:“我需要真理。不是信仰,不是承诺,而是真理。关于生命的真理,关于人的真理,关于存在的真理。”在影片当中这是折磨着骑士的故事。
(6)、同时,不同于以往网络大电影的题材、内容的偏向,《消灭大学生》用深刻的内容阐述了其独特的社会思考和意义,表达了社交网络化与社会老龄化的宏观思考,这些话题将保持一定延续性,为电影口碑添砖加瓦。
(7)、五月即将到来,我们整理了些常在五月举办的电影节。(当然,部分电影节已因疫情延期。具体名单详见附件)。常在五月的这些电影节中,您印象比较深刻的是?
(8)、近年来,《白日焰火》《山河故人》《归来》《黄金时代》《百鸟朝凤》《路边野餐》等文艺电影,逐渐在院线上映,并引起如潮好评。该类影片凭其强大的卡司阵容、高逼格电影节奖项加持、众KOL一词的口碑引导,获得不错的票房成绩,展现出文艺电影市场逐渐回暖的迹象。
(9)、作者电影满足差异化观影需求 促进网大主题升级
(10)、在作者电影中,导演常常用人物符号、地域符号等不同的文化符号来传达一种“形式”。
(11)、《第七封印》当之无愧地代表着一个大师的时刻。在所有电影史的相关资料当中,英格玛·伯格曼都被称为现代电影的教父。这是一个合适的命名,他几乎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例证,向我们标明了一个欧洲艺术电影的开端时刻,标明了一种叫做作者电影或者大师电影的存在。
(12)、王琮:首先,多多看一些前辈们的作品。我在很早前,第一次和王兵导演接触的时候,他说自己每天早上都要看大师们的作品,从中学习。电影不仅仅是娱乐性的创作,它是有更多的可能性的。去了解前辈的电影,学习分析其中的叙述形式、所塑造的各类形象以及自己想表达的电影观点,是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13)、常用的人物符号在作者电影中主要通过青少年、小偷、妓女、老人、农民等底层人物体现出来。
(14)、“什么是商业?就是好看,幽默,情节吸引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影体验。而眼下的网大商业类型作品,出现了大量的同质化,千篇一律状况,所以,针对于网络大电影的类型和命题之作,作者电影的创作,在网大里是鲜有看到的。”
(15)、1950-1960年代,“作者论"的电影理论在法国兴起,不仅对电影理论与批评有所影响,也催生了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并借此波及多个国家,为电影内容和制作形态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16)、本片依然重复了《心迷宫》的多线叙事。有次听宁浩接受采访,他说多线叙事重点在体现现实生活的荒谬性,由错位构成。这种错位过于夸张,有悲凉,但更多是让人发笑的喜悦。
(17)、直播Live3期:《赤角CEO谢萌-论道作者电影的电影节营销与国际发行》
(18)、第六代导演开始真正以群体独立风格将“作者电影”以代际符号的形式体现出来。
(19)、您与蔡明亮导演合作多年,您对他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20)、另外,前期参加电影节的创投重要。实际上,在创投阶段,不一定可以找到合适的制片人/投资公司及发行公司等,但重要的一点:可以面对多的各国制片人、国际发行商及电影节选片人,使得他们可以先看到你前面的作品及项目、判断其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创作者本身也会接触到哪些人会对自己的项目有帮助。这是一个关键的人际关系的脉络建设平台。参加创投时,不见得一次就会遇见适合未来合作的伙伴,得进一步的交流及沟通。这点就像“谈恋爱、结婚、生小孩”一样,得深入了解后并做选择判断。
2、作者电影是什么意思
(1)、与第五代导演不同的是,作品的关注点更加侧重关注社会现实、个人经历和切身体验,将更多的焦点放在对普通人与日常生活的关注,其“现实主义的手法,始终沉迷于把虚构拍出真实感来”,与法国的新浪潮电影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2)、十字军东征(Cruciata,1096年-1291年)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进行的、持续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阿拉伯穆斯林入侵占领的土地的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九次。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3)、直播Live4期:《从0到低成本作者电影在电影节的逆袭》
(4)、哑巴张保民,这个打架而不想发声的父亲,代表弱的底层群众,没有任何还击意义,后代已被杀,却还留着本分的善意。
(5)、“作者电影”中,创作者经常通过对社会底层人物个人生活的关注来反映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文主题。
(6)、王琮:自己的理解哈,不代表其他意见。现在的新人导演可能和之前不太一样。现在大家拍片很方便,拿摄影机就可以拍,很容易有冲动去拍,也很难去踏踏实实地真的真的一步一步走,也可能是遇到问题。
(7)、王琮:我觉得合作这事,有时候很像是一个“相亲会”。有的导演和我合作时,会带着作品来,对我来说,我认为是一种尊重。
(8)、本周五晚8:00HELLLO!全球电影节社群来之不易的超重磅直播倒计时1天啦!
(9)、很庆幸在当前的电影创作中仍然有这样一些导演在创作中强调艺术品格与个人情怀,坚持把电影的艺术创新和导演的个性表达放在首位。
(10)、一般指摄像机处于静止不动的拍摄地点,称之为固定机位。在拍摄长镜头时,使用较多。固定机位的长镜头主要是为了表现空间关系,即时空统符合电影纪实的本性。使用固定机位拍摄时,更能突出影视作品的客观性。
(11)、周强:可能是很多人了解不到的幕后。其实开始,我们都是“一穷二白”的,我们哪有什么钱,哪有什么资源,哪有什么关系,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早些年去参加海外的电影节,那些都是度假区,我们“根本吃不起饭”,甚至还得去“混”酒会,才有饭吃。现在回忆起来可能有点“可笑”,可事实就是会有一点点“窘迫”的感觉。可在这样的情况下,别人为什么要认可你?只能是因为你的作品和才华。不是每段经历都是那么乐观的,包括现在也是。近的过去几年,是好日子,但是也别太乐观。尤其是现在疫情期间,作为监制,反倒是期待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有更多人平复下来,真正地搞创作。
(12)、陈凯歌、张艺谋、张军钊、田壮壮、宁瀛、霍建起、黄建新等导演的作品《黄土地》《红高粱》《秋菊打官司》《一个和八个》《猎场札撒》《找乐》《那山那人那狗》《求求你,表扬我》等影片,在这些作品中导演的“个人印记是社会、历史、文化、家庭众多因素合力所烙下的”。可以看出导演作为青年电影人充分以所在的现实生活、民风民俗、方言俚语等具有民族风格的背景为依托,追求艺术创新和强烈导演个人风格的“作者电影”意识。
(13)、从社会角色来分析,社会角色在电影中是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14)、必须说明的是,因为古力和我对本片都期待颇高,所以意见也多苛责。不是这部作品很差,而是还远不够好。下面是正文。
(15)、您长期活跃于国际三大影展并与华语电影有很多合作。谈到华语电影,留给您印象比较深刻的创作者及作品,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16)、都市、县城、郊区、乡村等地域性符号往往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坐标。
(17)、在伯格曼的代表作,也是他的创作的高峰之一的《第七封印》当中,关于宗教的主题,关于信仰的主题,关于信仰与虚无的主题事实上刚好在一个转折的关口上。这个转折的关口使得宗教信仰与虚无、无神之间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伯格曼本人的说法是,这是一个和解的时刻。
(18)、我们目前正在一起开发他的第二部作品“击㚂歌”。他花了多的时间及精力去经营他的剧本创作,认真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不是那么多导演都愿意如此漫长地去创作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他也可以体会到,作品的“成熟度”和时间的经营也是有关系的。
(19)、大家会记得那个温暖的场景,黄昏时刻约瑟夫一家邀请骑士、侍从共进晚餐。所谓的晚餐无外乎是自己的羊产出的鲜奶和刚刚亲手摘来的野草莓。在这个时刻,主人公骑士安东尼说:“祥和的黄昏,这将是我生命当中闪光的一刻,即使死亡降临我也不会遗忘这个时刻。”这个时刻给安东尼以生命的慰藉,给他面对死亡、承受死亡的勇气。换句话说,他与死神对弈赢得时间想寻找到的意义,在这个时刻已然获取了。但是这个意义不是关于所谓上帝的信仰,而是关于尘世的神性。
(20)、《奇门遁甲》是一部已于2017年上映的作品,但是不得不说它和2018年上的那部香港的烂片《武林怪兽》,就像是一对双生子,有着异曲同工之烂。但是因为《奇门遁甲》早一年诞生,所以很多人都说《武林怪兽》不仅抄袭了《奇门遁甲》的元素和表现形式,就连《奇门遁甲》的烂,《武林怪兽》也一并抄了过去。
3、作者电影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电影界的一种创作主张
(1)、王琮:在《喜丧》之前,我和张涛没有合作过。《喜丧》是合作的第一部,但也促成了我们的长期合作以及未来更多合作的基础。
(2)、该片讲述了新时代泰山“挑山工”、d员干部陈铁汉真抓实干的奋斗事迹。
(3)、费穆作为《小城之春》的创作者,把对江南小城中片刻安宁的“意义”营造与当时社会动荡进行对照。与费穆相比,第六代导演的创作,在主流形态和商业片的双重夹击下坚守着自己的“作者立场”。
(4)、影片采用的几乎是网民视角:刘镇伟先“恶搞”了自己的作品,进而“恶搞”了多部中外大片,甚至还恶搞了某奶粉和某些“门”。
(5)、你可以说《越光宝盒》搞笑的手法、桥段既不高明也不新鲜,但是它至少努力变着法儿取悦了你,并委婉地说,其实大家没有变,人生依然由无数错过、挫败织就。
(6)、王琮:这两者的关系,其实的“微妙”。打个比喻,有时候很像“情人”。
(7)、乙代表作《夏天·烟火·我的尸体》等,本名安达宽高,也是导演、编剧,电影作品《二花子の瞳》等
(8)、律师,出卖自己灵魂追随大资产的中产,见证了悲剧的来临,为求自保选择沉默。即便在被底层救下后代之后仍旧选择沉默。因为这样才能保障利益。
(9)、在影片当中,电影摄影师也是伯格曼,他们自觉地利用黑白电影所可能形成的视觉陈述。和大部分黑白电影的摄影师与艺术家的追求不同,他们并不去刻意地追求使用和设计黑白影调之间的那种灰色调所可能形成的富丽和可能形成的微妙表述,而突出每一个画面当中的黑白的鲜明对照。突出的一个影像就是国际象棋的棋盘,黑白的格子,黑白双方的对峙。而整个影像通过强化黑白色调之间的对立而不是丰富的灰色调之间的过渡,形成了影片当中的每一幅画面的线条被极度地突显。在很多画面当中,尤其是死神与安东尼同在的画面当中。影调几乎形成了一种素描似的,甚至版画似的清晰,强烈的线条感提示着一种所谓欧洲古典绘画的风格。
(10)、只是光这样不够,在叙事技巧上还需要蛊惑观众陷入疑似强烈的对抗中,于是有了也正陷入麻烦的矿主,一个试图自保而绑架律师小孩的反派。三个彼此陷入困局的男性是类型故事常用的困兽之斗的架构。此处导演的野心更大,他想通过这个慢慢来呈现阶层矛盾。
(11)、自7月15日上映以来,《路边野餐》口碑炸裂,似乎又撩起了业界对于小众文艺片复兴的熊熊期望。
(12)、大范围来说,文艺片是指“通过画面和人物为载体讲述人类情感,用人物之间的交流、动作推动故事的发展”的影片。
(13)、就在4月27日下午4:00,制片人王琮将在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直播哦!
(14)、尽管马克思早已经以他的名言宣告了现代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但是烟消云散之间的上帝死而不僵,仍然是一个追索着人们,追索着文化,追索着艺术的幽灵似的存在。
(15)、我觉得造成《奇门遁甲》失败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导演袁和平。因为目前中国的电影制作体系,还是以学习欧美的三幕剧形式为基准,但是因为研究的不够透彻,所以仅学到皮毛后展示刻画出的人物,就会特别的单薄且单一。而且目前大多国内电影的主心骨是导演,因为整个大环境都是以导演中心制为主,所以所有的把控安排,以及演员的说戏,都是以导演为基准。
(16)、提起“作者电影”,我们很容易想起法国《四百击》、意大利的《偷自行车的人》,进而想到法国的新浪潮和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由此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新的电影创作思潮,更是一种新的创作理念与美学主张。
(17)、如果写中国电影百年史,那么到了‘第六代’,真正的导演,作为个人艺术家的特征显示出来了。虽然不能说他们现在每个人都已经完全是独立的,但是这一特征在他们作品中所表现出来是鲜明的,这是有意义的。
(18)、有点像李诞的那句“人间不值得”。说这句话的人本身是苦中作乐,而听懂他的人才悲伤,其他人是真的乐的。
(19)、直播Live3期:《赤角CEO谢萌-论道作者电影的电影节营销与国际发行》
(20)、洪常秀在加州艺术学院学习了三年,毕业后又去了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StateUniversity),入学一年后转学至芝加哥艺术学院就读。在奥克兰学习生活期间,他试图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拍摄成电影,但是屡屡失败。这段时间,他看了很多法国片,其中罗伯特·布列松的《乡村牧师的日记》带给他很大冲击。之后,他又阅读了罗伯特·布列松的一部著作《电影书写札记Notessurlecinematographe》,似乎找到了打开电影之门的钥匙。他开始观摩小津安二郎、路易斯·布努埃尔、卡尔·西奥多·德莱叶、埃里克·侯麦等大师作品、去美术馆观看各类画展(比如保罗·塞尚的美术作品)、埋头于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阿尔贝·加缪、让-保罗·萨特的作品世界。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养分。
4、作者电影和作家电影的区别
(1)、直播Live7期:贾樟柯金牌监制周强-疫情之下的电影节推广攻略
(2)、圣安东尼(St.AnthonytheGreat,约251-356年),或称“伟大的圣安东尼”、“大圣安东尼”。罗马帝国时期的埃及基督徒。是基督徒隐修生活的先驱,也是沙漠教父的著名领袖。
(3)、讲述了玫瑰仙子因为仰慕紫霞与至尊宝的爱情而偷走紫青宝剑,希望能寻求那种命中注定的爱情,她和山贼清一色阴差阳错获得月光宝盒,在时空穿梭中演出一段疯狂的穿越故事。
(4)、另外重要的一点,我希望我的合作伙伴也是“真诚”的。比如与张涛导演合作《喜丧》这部片子。我就是看中了这位创作者和其作品的诚恳性。
(5)、和和蔡明亮导演合作也默契。他不会因为预算而影响创作,而是会去突破,去思考如何在小的预算里完成好的成效。对制片人来说,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6)、所以伯格曼在《第七封印》当中正式使用一系列的艺术特质,使整个电影一开幕就有一股中世纪气息扑面而来。尽管讽刺的是,大部分资料都已经告诉我们,伯格曼本人也经常调侃说在电影当中,我们几乎遭遇到了所有一般知识性的关于中世纪的历史时刻——十字军东征,东征骑士的归来,几乎毁灭了欧洲的瘟疫——黑死病的流行,猎杀女巫事件,苦修式的宗教游行。
(7)、其中《这时对那时错》是大陆影迷熟悉的韩国电影大师洪常秀的新作品,国内此前把他的名字译为洪尚秀,其实是错译,他的名字应为洪常秀。
(8)、三岛由纪夫,代表作《金阁寺》等,导演作品《忧国》等
(9)、不管是早期作品中《神女》中的妓女、《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老井》中的孙汪泉、《找乐》中的老韩头、《小山回家》中的小山、《一个勺子》中的拉条子、《闯入者》中的老邓等人物形象,关注的这些人要么是主流之外的边缘人,要么是社会中闲杂人等,或者是农民、邮递员等社会底层人物。
(10)、剪接师作品:《制服》《天上人间》《任逍遥》 《明日天涯》《生活》《爱的替身》等;监制策划作品:《诗人》《秋田》《围炉》《不成问题的问题》《斗牛》《二十四城记》《三峡好人》《任逍遥》《站台》《天上人间》《Hello!树先生》等;海推专案作品:《八月》《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等。
(11)、透过《越光宝盒》的“山寨”“恶搞”“自我复制”,看到的是香港作者电影的执着和坚持。
(12)、其参与制作的作品包括《活着唱着》《我想要你记得_》《遗忘的诗篇》《小城二月》 《喜丧》《再见瓦城》《苦钱》《鸟类学者》《我们梦中的和平》《艺术家的肖像》《地下香》《西游》《郊游》《岁月是…》《脸》《帮帮我爱神》《黑眼圈》《天边一朵云》《不散》等二十多部,多次获得柏林、威尼斯、戛纳三大电影节奖项。
(13)、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天边一朵云》。在制作时,财务上出了些问题,当时必须要赶快完成,不然可能会有资金到期的困难。包括蔡明亮导演本身在创作期间,也有情绪比较低迷的阶段。但尽管如此,不管是演员李、陈湘琪等等,大家很像一个小家庭,相互体谅着共同克服并一起完成。
(14)、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它也会有“出版”这样的概念,比如之前是DVD形式的,现在是新的形式。也像看小说一样,有的是哲学的,有的是悬疑的,电影也一样。导演以“作者”身份在这个过程当中,扮演的是“船长”的角色。 作者电影所探讨的问题,就我个人而言,对我在精神上会有一定刺激。
(15)、在《小城之春》中,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现出较为明显的时代价值与文化意蕴,体现出现代电影的创作特征和导演的个人化印记。
(16)、导演通过对特定地域的关注,使这些地区具有文化上的表征功能。
(17)、谈起“作者电影”的概念,有人认为“作者电影”源于1920年代,让·爱泼斯坦在《电影与现代文学》中将‘作者’一词应用于电影导演”。
(18)、直播Live4期:《从0到低成本作者电影在电影节的逆袭》
(19)、贾樟柯金牌监制、第六代导演的“幕后推手”之HELLO!全球电影节社群会员周强
(20)、在作者电影中,导演常常用这些地域性的文化符号来反映一个时代中特定地域上人的社会生活。贾樟柯电影有鲜明的纪实风格,《小武》《站台》《任逍遥》《山河故人》等围绕山西汾阳作为展开叙事;王小帅则往往具有贵州老三线情怀,在电影《青红》《我11》《闯入者》中把贵州老三线作为重要的叙事地点;陈凯歌的《黄土地》、张艺谋早期电影《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中对农村地区的关注;管虎的《头发乱了》《老炮儿》等影片则在京城展开等。
5、作者电影理论名词解释
(1)、据了解,《消灭大学生》入围获第十二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CIFF十佳剧情片;获得了西班牙国际电影节佳外语片导演奖,以及佳摄影,佳剪辑,佳声音设计提名。
(2)、韩寒,代表作《三重门》等,电影作品《后会无期》等
(3)、《小城之春》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这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与费穆的创作状态分不开的。
(4)、电影是一个集体性的创作。但关于这点,现实生活中,可能不会有那么有共勉。但这部电影是有很多共勉的,感受深刻的。
(5)、贾樟柯《三峡好人》的创作与费穆《小城之春》不同的是,《三峡好人》的创作缘于贾樟柯给画家刘小东拍摄纪录片《东》过程中的率性之作,而非有意为之。
(6)、 在中国第二代导演中,吴永刚的《神女》和费穆的《小城之春》有了“作者电影”的痕迹。
(7)、我也很幸运成长在这样的电影环境中,能够有机会和不同国家导演合作,与此同时传递华语电影的相关信息。平时看到很多华语电影,也因为自己的DNA嘛,其实都会自然而然地更加关注到和去支持。我觉得作者电影作品是没有国界的。
(8)、那关于什么是好的作者电影呢?可以去思考:自己作为作者,自己对所塑造的人物,是不是真的被其打动了?如果自己感动了,才会打动到摄影师、剪辑师、监制、观众等等。包括电影叙述的情绪,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是需要累积的。
(9)、故事肯定是个好故事,和前作《心迷宫》相比制作也更为精良,在中国的大银幕上隐喻地表现阶层固化带来的伤害与疼痛也算难能可贵,有种学院派一直有的社会使命感。看到结尾是感动的。
(10)、帮助影视人获得更多信息、资源并达成各种合作
(11)、而作者电影更多是建立风格,选择一种表现这个世界的路径。从作者电影的角度看,《暴烈无声》明显简单了。
(12)、《挑山者》是由泰安市广播电视台出品,孙宏建执导,侯京健、边潇潇、孙爽、章贺、曹克难、朱宏嘉、成晓楠、许敏、王翊丹主演的电影。
(13)、周强:是《三峡好人》。这部片子的创作过程,是崩溃的,包括在电影节的策划上,也是有很多挑战的。贾樟柯导演当时为了这部片子,五个月内去了6次三峡,都拍出感情了。好在团队团结,在遇到一些问题后,五个月时间内,重新拍,重新剪辑,完全翻盘。
(14)、12年后的2008年,导演结束了第8部作品《夜与日》的拍摄,离开了忠武路。之后,他所有的作品都由自己创立的公司JeonwonsaFilm制作完成。尤其是2009年推出的《懂得又如何》,使得洪常秀在经历了前8部作品的商业失败后,终于摆脱了资金限制,完善了自己的低成本电影制作体系。在公司成立的八年中,导演犹如勤勉的劳动者,共制作了9部长片,3部短片。导演的长片作品,成本大多控制在5000万至1亿韩币之间(折合成人民币30万至60万!!!),10名以内的工作人员,50多块的银幕,3至6万名的观众人次,导演自己写剧本,自己制作预告片,自己修改宣传文案,犹如家庭手工业者在制作电影。在其走过了20年的电影人生的2016年,拍摄了他的第17部作品《这时对那时错》,并一举拿下2015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金豹奖、佳男主角两项大奖。
(15)、英格玛·伯格曼是我爱的导演之也是我当年在电影学院开设大师研究的课程当中的第一例。那个时候我无数次地观看过他所有重要的影片,当然我始终不敢说全部,因为英格玛·伯格曼是著名的电影、戏剧的双栖导演,他也是一个著名的毕生不停地投身在创作和工作当中的导演,所以他的影片序列蔚为壮观,超过一百部。其中,必须承认,也不乏烂片。所以我只能说我看过他所有重要的影片,或者说所有他作品序列当中的杰作。
(16)、由于电影节期间会聚集世界绝大部分发行商、电视台的选片人、媒体及各电影节的选片人,入围的影片会获得这些专业人士更高的关注及信任感。包括各大媒体报道也会聚焦在作品上。这些都将是未来帮助其作品在各地上映的宣传素材。所以,参加电影节完全可以帮助影片在国际上映的时候“加分”,使得影片和创作者都备受市场、媒体观众的瞩目及期待。
(17)、(王兵:中国内地导演、摄影师。2003年,执导个人首部系列纪录片《铁西区》,该片获得第8届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弗拉哈迪大奖”。)
(18)、所以英格玛·伯格曼的所有影片当中贯穿着一个主题叫做“上帝沉默了”。不是上帝已死,不是上帝消失,不是现世的苍茫空白,而是在一片苍茫和空白之中的,人们对宗教的萦回不去的追随,或者说宗教如同阴影一般地始终笼罩着人们的现实生命。这是英格玛·伯格曼的个人主题,也是二十世纪欧洲文化的一个冲突性的主题。
(19)、那关于作品创作本身,您如何看待“作者电影”这个概念呢?
(20)、社群会员(尤其新人创作者)经常会问到“如何处理制片人和导演两者之间的关系”。您是怎么看待这点的?
(1)、《消灭大学生》的摄影、美术、音乐、服装、道具、灯光、剪辑均属于导演马翔组织领导的团队,在片子品质的基础上,坚持了个人独特的黑色幽默风格。同时,“网大一哥”彭禺厶、“童星”小叮当、老戏骨陈正华的倾情加盟,也了影片优质的表演水平。
(2)、影片叫《第七封印》,影片当中讲述的故事是一个中世纪的故事。因为我们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字军东征归来的,身心俱疲的骑士。而在我看起来有趣的是“古装片”或者历史片的摄制并不是“真实”地再现历史。某种程度上历史的真实是不可再现的,因为我们不能重返历史现场,我们不能去亲历那个历史的时刻,所有的历史时刻只能出现在我们的认知和想象当中。
(3)、洪常秀导演每一部新作发表后,从电影学者到普通影迷都会对其进行一番解读。更有意思的是,很多影迷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去影片的拍摄地游览。《这时对那时错》的拍摄地在京畿道水原市八达区行宫洞,绕着行宫洞200米半径走一圈,电影中出现的地方基本上都能找到。去韩国旅游的影迷不妨记着跟随图片走一遭。
(4)、岩井俊虽然不是专业作家,不过是著名编剧,编剧作品《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等,导演代表作《情书》
(5)、近两年,第六代导演中,不管是娄烨《推拿》(2014)对盲人推拿师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王小帅《闯入者》(2015)中对老三线生活的关照,还是贾樟柯《山河故人》(2015)中的悲欢离合,管虎《老炮儿》(2015)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等依靠个性与风格书写着导演的个人化、主体性的印记。中国的“作者电影”作为一种亚文化的生存形态,在商业夹缝中延续着自己独立的人文风格与审美内涵。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作者电影是什么意思精辟1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