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李清照的文学短评
1、锤炼坚韧勇敢的品性,是做自己的勇气
2、读到这里,脑海里就迸进“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劝学名句——果不其然,琵琶女的故事开始下行,从枝头一落千丈,无人问津。这段遭遇便与白居易的迁谪之事重合——一个京都红极一时的才伎,一个蟾宫折桂走马游春的才子,到终一个门前冷落人老珠黄,一个漂流羁旅怀才不遇……,人们的悲喜总是相通,在这如泣如诉的琵琶声里,歌者与听着的思想感情融而为成就了全诗的高潮,被誉为极高的艺术成就。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用“落木”与“长江”,借景抒情,抒写满腔悲愁。以“落木”写落叶,这无穷无尽的叶,这无边无际的愁,写深秋树木,寂寥肃杀,而后一句的滚滚长江则更为深沉,诗人对时光一去不复返,永远向前,便借这不尽长江抒写。这颔联,对仗工整,实属佳句,为后世文人所传颂。诗人以出神入化的笔触,道尽壮志难酬的哀愁。
4、起句便用十四个叠字,反复强调此时处境之冷清惨淡,还未讲述经历、还未抒发情感,便已让读者感到落寞伤情萦绕心头,久久无法散去。“寻寻觅觅”,在家中寻觅良久,那些古籍早已在颠沛流离中消失殆尽,偌大的家空荡荡的,仿佛少了生活与居住的气息。不寻也罢,一寻发现几年来的心血尽数丢失、藏在这些收集中的美好回忆也皆不复返,诗人心中怎会不涌上一抹浓愁?加之天气变化无常,诗人联想到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人们常说“借酒消愁”,但常常“举杯消愁愁更愁”,诗人无处宣泄心中烦闷,只能通过她擅长的诗化解惆怅之意。
5、除了用典,这诗开头也着实吸引到了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去日苦多”一个如此有野心的统治者,也开始感慨逝去的日子之多了,联想他之前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多么霸气,多么宏伟啊!那个时候他大败袁绍,统一北方,对一统中国信心满满,体现一个中年男人的志向,而在这首诗,他也开始感慨时间的快,我认识到了环境对一个人的改变,或许这也是他要广纳贤才的原因,天下一天不平定,人民负担也越重,所以惟有以此诗来招贤人,他的大业才可能完成啊,那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把人才比作乌鹊,不肯栖下,而曹操正是要借此诗,向人才们伸出树枝,告诉他们自己是他们好的归宿!
6、易安,易安,易安否?不易安!国破,难安;家亡,难安;夫死,亦难安!寻寻觅觅,终剩冷冷清清;两三盏淡酒,终是愁绪难安;梧桐细雨,只留愁绪悠长。易安呐,易安,你孤赏这残菊,独饮这淡酒,便亦是这人间难安!
7、问题1:你认为该短评出色的地方是什么?
8、统编新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写作指导
9、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10、第二处动静结合,意在借景抒情,抒发内心空寂无依、茫然徘徊的愁绪。
11、词的开头连用了十四个字的叠词,定下全词愁苦忧伤的基调。空无一人的房间中,词人想去寻觅一丝活气,环顾四周、多处寻觅,却一无所获。“凄凄惨惨戚戚”,痛苦越来越强烈,直让人窒息。正是秋季变化无常的天气,“三杯两盏淡酒”难以御寒,更难以解忧。“旧雁”“黄花”“梧桐”“细雨”……词中种种意象无不透露着忧伤和孤独。黄花凋谢,满地堆积,已无人欣赏。好似青春年华已在时光中逝去,这快乐幸福已被苦痛命运所抢夺。室内冷冷清清,室外梧桐细雨,李清照枯坐窗前,听那雨点一滴滴落在叶上,也好似一下下敲在心头。
12、(6)采用文学评论的“总一分一总”的基本结构模式。文章第②段是文学短评的总纲,③④⑤段开头画线句子是分条论述,第⑥段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
13、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唐代元结写下《大唐中兴颂》,是为歌颂唐代朝廷平定安史之乱而写的颂文,后由颜真卿书丹,刻于浯溪碑石上。到了北宋,李清照父亲李格非的那一代文人,像秦观、晁补之、张耒等,都写过关于中兴碑的诗,态度和唐代的中兴碑文相似,颂扬军事胜利。当时李清照还很年轻,她也写同样的主题,和他人的韵,但态度很不同。她的重点不在于回顾和歌颂唐代朝廷如何抗击安史之乱,而是表达了对唐代朝廷的怀疑和反思——为何安禄山会有那么大的力量,为何安史之乱会发生。足见其批判性的态度。同时也可以看出,李清照身处当时男性主导的文士圈子,有意与当时有名望的文人竞争,以彰显自己的思想更为深刻,也更有穿透表层的问题意识。
14、烟波渺渺梦几度,良辰美景虚。待到秋时花开尽,暮雨相思离人误。
15、说他自己没有学会世俗的阿谀奉承反而喜欢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诗的五六句是说自己思念旧居,不喜在外做官。这也是他弃官归田之因,他选择的意象“羁鸟”“池鱼”比喻不自由的仕宦生活,“旧林”“故渊”比喻田园故居。
16、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苏东坡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们两人虽然同在宋朝,但是一个祖籍山东,一个生在四川;一个在南宋成名,一个在北宋亡故。两个人从未有过过交集,但他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李清照的父亲叫李格非。李格非早年在京城开封教书,有个要好的朋友叫晁补之,他就是苏东坡的学生(“苏门四学士”之一)。从这个角度看,李清照其实是苏东坡的学生(晁补之)的朋友(李格非)的女儿。从儿论,李清照应该喊苏东坡一声“爷爷”。
17、培养极高的自我价值感,是做自己的力量来源
18、——品评《琵琶行》之琵琶女
19、文汇:您在《才女之累》的《导论》中说:“本书研究的目标之是为妇女史及女性文学批评研究领域提供新的个案。”厦门大学钱建状教授曾就您的英文原著写过一篇书评,整体上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认为:“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来看,这样的理论表述与文体解析自有其内在逻辑,并且可以增加释读易安词的一个维度”,并指出书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如盐在水,不见踪影。能否请您简单梳理一下,在李清照这个个案中,您想要呈现的女性文学批评的思路?
20、三人行(Ⅲ)——解读“劳动者之歌”
二、李清照一生文学短评
1、写文学短评,还要做到“叙”和“议”的有机结合。
2、“冷冷清清”,那个身影仍在寻找着,可是渐渐的,她的步伐一步比一步缓,越来越慢,越来越静,越来越冷,越来越令人心生绝望。没有,什么都没有,没有想要的物品,没有家给予她渴望的温暖,没有国给予她的安稳,没有过去的英姿飒爽,也没有前进的方向——只有她,只有她一个人,留在这个战乱频繁的时代,饱受风霜,吃尽苦难。
3、(写作指导)文学短评,是一种篇幅短小的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的议论文。
4、琵琶女的“梦”醒了,如果当时珍惜少年时光,该多好呢?但如果当时珍惜了,又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吗?琵琶女依旧只是一位长安倡女,她也许能脱出奴籍,也许能在琵琶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可她终究会像翻沙一样被掩在黄土之下。在封建社会里,作为一个女子,她只是一个附属品,属于教坊,属于商人,属于那个悲惨不公的时代。白居易又何尝不是如此?歌者与听者的形象被塑造得淋漓尽致,心灵沟通,怨恨交织,琵琶声如珠玉落入盘中,清脆动人,在时代的底色上,诗人吟出了穿越古今的咏叹调。
5、文汇:历代选家在具体选目上必然有所偏好,您对《乐府雅词》和《草堂诗余》《花庵词选》《阳春白雪》《全芳备祖》五种早期词选的选目作了比较考察,这些词选的选目高度重叠,但也有不同。您认为流传甚广的忠于丈夫的李清照形象影响了易安词在词选中的面貌。男性选家遇到极为罕见的女性词人时,他们会被词集中那些与主流相一致的女性形象作品所吸引,这个主流当然是占压倒性多数的男性作家决定的。这个论述是否可视为您在本书中试图贯彻的女性主义批评角度?
6、后,诗人以“廉颇”自喻,竟有英雄惜英雄之感,诗人叹、叹百姓,叹自己,他一生壮志未酬,可其一腔忠烈之气,早已化为如今慷慨豪放的诗词。
7、雁在李清照的词中也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如《一剪梅》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又如《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在这里,雁使词人萌发出一种悲秋的思绪,又加上词人晚年丧夫,所以雁同时也寄托着词人渴望再次收到丈夫来信却只能失望的心情。
8、深陷生活圄囹的她,如何能不怨,如何能不悲,如何能不愁啊!这怨,这悲,这愁,又怎是一缕清风,一番美景,一次畅谈,一盏清酒能的了的?于是“凄凄惨惨戚戚”,令人心中无限感怀,愁思难抒。李清照先对动作进行描绘,引人入“胜”,后阐述了动作找寻后的结果,再顺其自然,用六个字勾勒出内心的忧愁与悲哀。
9、后她动用社会关系坐牢9天被释放,但罪名是承担了。
10、明方法:因体而论,把握文学短评的基本要求
11、当时很有一些文人,他们似乎在等待时机,寻找借口对她求全责备。
12、析《琵琶行并序》中的音乐描写(1)
13、时间的流逝荡涤耳边,仅仅留下江边的孤舟与哀叹,进谏受阻,你翩然而去,却留下了慷慨激昂的天籁之音。
14、胡怀琛:在北宋末再有一个的女词人名叫李清照,她的《漱玉词》,在文学界里是极有名的。她的佳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尤为人所称道。(《中国文学史概要》)
15、“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传统文化,需要向善向美的文艺作品去丰盈、去言说、去弘扬。河南卫视2022《清明奇妙游》重新挖掘“西园雅集”这场宋元文坛负盛名、为世人所景仰的千古之会,通过视听语言,让文人墨客西园重聚,让观众一睹宋代文人的风采、精神和格调。这场国风盛宴,汇聚范仲淹、欧阳修、李清照、秦观、苏轼、米芾、陆游、辛弃疾等宋代名人演绎一个个情景故事,展示了文治昌盛时期大宋文人身上历千年而不衰的骨气、经锤炼而不竭的意气,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气,增强了中国人的底气。
16、“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第一次出现“月”。枫叶荻花,秋风瑟瑟,清冷江水浸寒月,月在此处与其他意象相结合,渲染出凄清悲凉的氛围,点缀了独特的风景,也与诗人遭贬谪后内心的苦闷以及与友人依依不舍的愁苦相联系。
17、少女时代的李bai清照,少女怀春;婚后的李清照,与丈夫卿卿我我;du丧偶后的李清照,孤独、寂寞、悲凉的度过下半生。丧偶后,李清照的诗词大多zhi悲凉凄惨。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dao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回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我觉得他是个刚毅的答人
18、简单地梳理一下我的想法:易安词很受人喜爱;但是,男性文人又觉得,一位女性那么有才华,是不大能接受的;但是,如果把她的作品都理解为是在抒发对丈夫的情感,那么关系就理顺了,就可以接受了。这就是男性的视角。
19、我可以找一首词来谈谈文学创作在李清照人生里的重要性。看这首《渔家傲》:
20、文学短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评的结构要小巧而完整。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①总—②分—③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①“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总的内容概述出来。②“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③“总”就是结尾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三、关于李清照的文学短评800字左右
1、当我们迷惘无措的时候,不妨暂时停下脚步,走近李清照的人生,汲取力量,去构建更为强大的自我。
2、我与《琵琶行》碰撞在2019秋,留下破碎的声音在面容的泪痕上回荡。初次读起,源于朋友的喜欢,她说她从未这么喜欢白居易,仿佛她就是那琵琶女,转轴拨弦间,泪湿青衫。
3、艾朗诺:说南宋词选每本都有它独特的选词标准,这当然有道理。然而李清照的《漱玉词》已经失传,我们今天想了解李清照可靠的词作,除了这几本南宋词选外,没有其他早期的文本可看,不管词选本身有怎么样的偏颇,也只好靠它们。
4、在中文世界,李清照无疑是一位被反复研究的对象。后世文人对于李清照的思考和研究是有趣的,经常在变。比如她在赵明诚去世后嫁给张汝舟这件事,后世有一个曲折的认识和“接受”过程。人们一度无法接受这种“有失节操”的再嫁行为,甚至还引发一场否认再嫁、为才女雪耻辩诬的学术运动。由此可见,后世对待李清照,有着很矛盾的态度,一方面承认她的文学才华,欣赏她的作品。另一方面,要把这样一位女子纳入传统文人的圈子,要承认她的文学地位,就要渐渐将她的形象重塑为合乎传统的形象。
5、急风淡酒,梧桐细雨,愁煞人
6、三人行(Ⅳ)——围炉读书
7、有梦好甜蜜!时隔16年,童年回忆《我为歌狂》宣布重制!还记得当年的叶峰楚天歌吗?
8、初读此诗,只觉诗人有一种惆怅与自失于字里行间,景物描写则十分细致,如今浔阳枫叶荻花不再,长安笑语繁华不再,琵琶声声却永远回荡在人们心中的壁崖,余音绕梁。
9、荡完秋千的你,正看着自己的纤纤素手。转身,艳丽的花却又映入眼帘。你低眸浅笑,用手接住花瓣上的一滴晶莹。那时,你亭亭玉立,正值豆蔻。彼时,你生活优裕,无牵无挂。那时的你,不识愁滋味,仅微笑着。
10、《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一代大家苏轼所作。全词风格豪放、气势雄壮、境界辽阔,将写景、咏史、抒怀融为一体,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胸怀。
11、李清照曾写了一篇关于词的专论文章,题曰《词论》,寥寥不足千字,其中提到的宋朝词人有柳永、张先、宋祁、宋庠、沈唐、元绛、晁次、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曾巩、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共16人,数量之巨、咖位之高,几乎涵盖了整个北宋词坛。但是,这些被后世顶礼膜拜的宋词翘楚,竟然无一例外,被李清照批评了个遍。试举几例如下。
12、在所有节目中,让我印象深的是《清明客》。李玉刚饰演的书法家米芾,同苏轼清明相聚,二人对月而饮,观夜空中云雾变幻颇有笔法之意,米芾即有所顿悟。接着,画面一转,李玉刚立于古巷之中婉转而歌,观众在他的第一视角带领下走入画卷中,逐一观察、体味清明祭祖、家族传承。而妙的是,家谱本是许多家族用来维系血脉亲缘的重要物事,正由于其重要性,很多家谱本身就是一幅幅各具特色的书法作品。展示的是家谱,展现的是艺术,蕴涵的是亲情。
13、文汇:中文书名《才女之累》的“累(léi)”,是取“累赘”之意。请您简单谈谈,书中试图揭示的是怎样的“累赘”?
1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想必,这七组叠词是大家为熟知的。《声声慢》这首词,写于李清照晚年南渡之后,那时的她,国破家亡,命运悲惨。
15、与河南春晚、《元宵奇妙夜》弘扬国风之美、宣扬大国风度、树立文化自信不同,河南卫视今年的《清明奇妙游》更为“内敛”,画面以饱和度较低的青、蓝为主色调,在整体色调上同以往的鲜艳明媚有区别,使人一望便能联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诗句所描绘出的画面,体现出“清明”具有跨越自然与人文两个维度的节日特殊性,展现出中国文化除博大、辽阔、恢弘之外厚重而深沉的侧面。
16、词人用的十四叠字,虽无一“愁”字,却无不言“愁”。绵长的叠字,将她的“愁”不断延伸。岁月蹉跎,故人已长逝,早已是几年踪迹几年心,而红颜白发,刹那芳华,独留一人,情何以堪。若词人舍去这叠词的用法,变成“寻觅,冷清、凄惨戚”的话,哪里还会有“期待是漫长的绝望”之说。爱不可说,忆不可说,愁不可说,痛不可说,只能让这不断重复的字表达心中所感:
17、安史之乱后,他的家,早亡了;他的骄傲,被扔到脚底踩碎;他的才华……当时又有多少人知晓他的姓名?一直到多年后,韩愈欲起古人运动,才在一堆诗篇中找到了杜甫的,将之昭于天下,使之流芳百世。但此时,这人儿已经作古,再也无法知道了。
18、若有他日,必当登人极,览群山。
19、诗人以一个流落天涯歌女的自述,反过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哀伤,使哀更哀。但这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悲哀,也不只是他和她同病相怜的琵琶女的悲哀,而是那些“欲做冲天飞,已到天尽头”的怀才不遇的能人志士共同的悲哀。
20、词中开头一句,“寻”“觅”“冷”“清”“凄”“惨”“戚”,可谓是李清照当时心境真实的写照。可她在寻觅些什么呢?在冷清的小屋里,她能找到些什么呢?我想,她所寻的,不过是丈夫遗留下的气息,不过是过往遗留下的余温,只不过,是一丝丝的温暖而已。
四、关于李清照的散文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文学短评(1篇)
2、暮霭沉沉楚天阔,好一个深秋,唯留下枫叶飘转于大地,无人陪伴,茫茫世间唯有自己一人与尚冷的半口酒徘徊停留。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是全诗叹愁的顶峰。其中“艰难”,不仅指诗人一生颠沛流离,老病孤苦,壮志未酬,更主要的还有国运维艰,大堂盛景,不复存在。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命运紧紧联系,不论自己过得何等凄苦,仍将放在心中首位,始终饱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为我辈所震动与钦佩。诗人此时已双鬓斑白,又因病戒酒,满腔愁苦无处宣泄。在异乡的复杂情绪,无法排解的痛苦,对的忧心,都在这尾联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4、《声声慢》文学短评(7篇)
5、全词兼有感奋与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从全词看,多的是其宏伟气魄、广阔的视野,对无限山河的赞美和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歌颂及怀念。
6、艾著虽为李清照及其接受史研究的学术著作,可是语言流畅,未见晦涩之意。假使每一本学术著作都力求如此,未尝不见学者笔力功底,未尝不是学术界之幸事。艾朗诺的分析过程有两大可取之处,一是怀疑精神,不断的怀疑倒逼出不断的进步,制造了也解决了学术问题;二是心理分析,当逻辑无法线性地演绎推理之时,社会与心理将发挥独特的作用,亦如《叫魂》之作。当艾朗诺真正把自己置于李清照所处的境地之时,便不难得出许多前人未有之灼见。
7、认真阅读作品,对作品的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有自己的理解,抓住让你感触深的地方,以此展开评论。如白居易《琵琶行》对音乐的传神描写,李清照《声声慢》中别出心裁的叠词运用等,都可以加以评论。
8、——赏析《琵琶行》中的“月”
9、浅析李清照《声声慢》中叠词的表达果
1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情不同
11、一如我们所见,面对再婚和随之而来的巨大非议,她很坚定;面对离异和接踵而至的牢狱之灾,她也同样坚定。可见李清照为人很是果决和坚毅。
12、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星辰,陈宿列张。
13、“雁”,是古诗中常用意象,诗人们常用它来表达思乡怀远之情。本诗同样借用“雁”这一意象,不同的是,诗人笔下的雁是北方故乡来的大雁,带来了故土的熟悉感,却也平添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悲凄。诗人多么想向大雁询问故乡的消息啊,也多么希望在来年随大雁回到她深爱着的家园。但是金人侵略,物是人非,这种思乡而不得的无力让诗人深感无助和无奈。
14、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所写,全词通过对秋景的描述,渲染出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抒写了词人在流离失所的生活中无限落寞与无奈的情怀。前几句用叠字,给人一种震慑人心的悲凉感,紧接着又表现出因为生活不定,寝食难安的悲苦。后通过梧桐细雨黄昏来映衬她内心的愁绪,与开头相呼应,点明了主题。
15、这部专人研究是建立在对研究对象本人作品及其他相关史料细致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这些作品可被视为可靠的传记资料。艾朗诺坚持将李清照及其作品不但置于女性创作,而且是才女创作的语境之中;他细致地将李清照性别之“累”的性质加以历史化,因为这种性别之累从李清照生活的时代到现在为止,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艾朗诺选择性取舍较为繁复的二手资料,以自己的标准将更为可信的作品优先分析论述并绘制成表。在对繁琐材料的细节条分缕析之后,我们仍然发现性别是艾著恒定的主题:性别本身、性别与创作、性别与道德、性别与接收,乃至性别对李清照的生命有何种关照,艾朗诺都试图加以区隔、分别研究。
16、我寻寻觅觅着丈夫的身影,猛然回头,却发现只有冷冷清清的厅堂,一宵海棠零落尽,从此清秋再无人,剩下的,大概只有我心中的凄凄惨惨威戚了吧。
17、《梦游天姥吟留别》文学短评(2篇)
18、这丝毫不输男子豪气的诗风,让世人看到了李清照虽身为女子,却拥有丝毫不输男子的气性,看到她担忧安危,以笔代枪,呼吁文臣武将扛起家国责任的文人气概。
19、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20、诚然,只有知道自己是谁的人,才知道自己将要往何处去。
五、关于李清照的文学评论
1、李清照评价秦观之词:空洞无实,透露着穷酸气。
2、而她又找到了些什么呢?只剩下忽暖忽冷的天气,一人独饮的淡酒,迅猛急烈的晚风,故乡飞来的大雁……后,她只能看着那满地堆积的黄花,牵愁惹恨的梧桐细雨,独自挨到天亮。
3、⑦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4、根据当时社会来说,女人嫁人以后,陪嫁就是丈夫的财产。女人可以保留一部分陪嫁品作为小金库,但大部分还是要给丈夫支配。
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作为全词的结尾,戛然而止,即是收,又是放,自然而又别致,可谓言尽而意无穷,愁情似水无绝时,真是“问君能有多少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啊!
6、艾朗诺教授是斯坦福大学汉学讲座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对宋代诗学、宋代士大夫文化与宋代艺术史尤为关注。已经出版并引进国内的相关专著包括《欧阳修的文学作品》《苏轼的言、象、行》《美的焦虑:北宋士大夫的审美思想与追求》等。
7、但是,即便一生坎坷,世人不知,孤独悲凉,永恒不变的依旧是那对艺术崇高的追求。虽然如今我们无法得知那些古代艺术家的名字,但是幸运的是,琵琶仍被保留了下来。当你手握琵琶时,你是否能感受到,一转一拨,是千千万万艺术家破碎的人生;一曲一调,是世世代代艺术家对音乐的追求。
8、偶尔,忆起前尘往事,说着月色迷离,说着花自飘零水自流。
9、西风多少怨,吹不散秋愁
10、④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
11、“在文字的世界里,她从未老去,老去的,是起承转合的世事。”
12、河南卫视立足于中华文化传统节日,秉承“依托文化、构思精巧、技术赋能、制作精良”的创作理念,相继推出了《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等一系列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电视节目,一方面既彰显了基于中华传统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路径,从而引发广大观众好评,并取得良好传播果,以至于让河南卫视也屡屡“出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多元呈现主要平台。2022年《清明奇妙游》如期而至,果然不负期待,在继续承载文化基因的现代展示的同时,更让古时文明的雅俗流韵通过文化赋能的方式呈现出特有的“中国式”浪漫。
13、艾朗诺:我想以《词论》为例来谈。李清照在《词论》中逐个点评了北宋一些重要的词人,甚至不乏批评之辞。这就很能反映李清照的性格特点。我们要注意,她并不是笼统地评论当时以男性为主的词人群体,而是从平仄、韵律、风格等方面,对那些有名望、广受好评的词家,如欧阳修、苏东坡、秦观、晏殊等,都有批评。同时代还有谁会这样批评士人的词作呢?他们的文章因为政治观点被批评,这是有的,但是词作被评价写得不好,真是很稀见。文章甫一出来,很多文人就大为反感:这样一位女性怎么敢如此大胆地妄议当代词家呢?
14、艾朗诺在书中呈现了一种与中国学者不同的历史化的研究方法,并将此发挥到,他对我们所知和未知的都持一种严谨的诚实态度。艾朗诺的新著达到了某种历史考证的极限。他给我们梳理了如何能从可靠的历史资料中得到所能知的一切,而且在后几章探究了这位历史上女词人的蛛丝马迹以及她词作中表现出的不拘一格的艺术性。
15、《琵琶行》是一首读千遍万遍也不会觉得乏味的诗,其中蕴含的奥妙还需要不断挖掘,而文中种种对音乐的描写手法和对音乐的透彻理解,都一定会对今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不凡的影响。
16、“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与“百年”,以夸张化的手法,叙写自己的悲愁之绪,写出了八重含义。诗人在登高望景,联想到自己年已半百,却仍一事无成,漂泊他乡,不知何时才能归故里,便生起愁苦之情。“百年多病独登台”更是将诗人孑然一身的孤独索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一人登高,一人望景,一人独消愁,作客他乡,无觅归途。这愁绪,郁结于心,落笔成诗,写下这千古名句,写下这悲愁。
17、80年前的今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18、文学评论的选题要做到切口小,含义丰。如《〈春江花月夜〉中的时间意识》(詹冬华)一文,作者以时间意识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了张若虚通过“江”“月”“花”“镜”“春”等体现时间的意象,将深沉庄严的宇宙之思化为轻柔的“诗之时间”,同时还剖析了诗歌如何从宇宙时间转到生命时间,将宇宙之问和爱情之思这两个永恒主题连缀在一起。
19、青山绿水,衣衫翩,是那诗酒为伴的李太白吗?杯酒之间便留下满纸华章。
20、是时候下山了。那山顶的风太冷,已经不是他这个年纪可以承受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李清照一生文学短评【100句简单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