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人物简介精辟105条

巴金的人物介绍

1、巴金的人物介绍一下

(1)、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2)、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3)、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4)、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委员。

(5)、1949年6月,被选为中国文联常务委员和文协(后改为作协)常务理事。9月,在京参加政协会议,当选政协委员。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参加天安门城楼观礼。

(6)、巴金为何不同意出版他的《全集》?巴金说,编印《全集》是对自己的一次惩罚。因为,他认为,他的作品百分之五十不合格,是废品。

(7)、《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三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起着巨大的作用。

(8)、人们一提起溥仪,谁都知道,他是我国清代时的末代皇帝!可是,一提到李道河,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是当今文坛泰斗巴金的父亲。当然,就更不知道他是清代广元一个知名的末代县令!

(9)、巴金是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翻译家,他有一副坚实的臂膀,支撑着他走出黑暗,走出绝望,在黑暗中写下光明。

(10)、“九一八”事变后,他热情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抗战全面爆发后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1)、《秋》,我国著名作家巴金所著的《激流三部曲》之三。小说继续叙述了高公馆的故事。

(12)、他牺牲了自己的自由,甚至被别人误解,才换来其他人叛逆的机会和资本,我觉得很伟大。

(13)、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中国,开始写作《灭亡》。

(14)、1909年,5岁的巴金进私塾认字。16岁时,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其间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革命刊物和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等外国作品。

(15)、他觉得封建权利才是是至高无上的,人权并不是那么重要。他强迫大儿子觉新,娶自己并不喜欢的李瑞珏,造成了觉新和梅两人之间的爱情悲剧;他把年轻的丫鬟鸣凤嫁给六十岁的冯老太爷。高老太爷一直拼命维护着自己不可侵犯的家长身份。

(16)、巴金善于在生活的对比当中、矛盾冲突当中,来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如:《家》中觉新和觉慧,《寒夜》中的汪文宣、曾树生就各是一对矛盾,在现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7)、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深入到工厂、农村和革命老区体验生活,两次到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创作了大量的报告特写、散文随笔,出版了反映朝鲜战争的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

(18)、2003年,99岁,获选《感动中国》人物。

(19)、新文学问世以来,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为题材的创作很多,但以长篇系列小说的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规模,对封建家族在现代逐步走向崩溃过程做系统深入描写的,《家》以及《春》《秋》还是第一次,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根据该作品改编越剧曾于2003年首演,由越剧名家赵志刚、单仰萍、孙智君等担纲主演。四川交响乐团根据《家》改编的歌剧《鸣凤》于2013年11月25与观众见面。《鸣凤》由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李元华、高育发分别担纲导演及艺术总监。

(20)、蕙的灵柩停在庙中已经一年多,她的丈夫忙着续弦,根本没想到要让她入土为安。在周老太太、觉新与觉民的“威胁”下,蕙才得到存身之地。她糊涂的父亲又将儿子枚推入火坑,枚才17岁,就有了肺病的迹象,父亲周伯涛不愿承认儿子有病,却忙着给他娶了冯家的小姐为妻,两人感情不错,但妻子脾气很大,枚夹在她与长辈间受气,婚后不久就因病去世,留下新婚的妻子和她腹中的胎儿。

2、巴金的人物简介

(1)、1966年8月,中国作协上海分会贴出攻击巴金的大字报,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关进“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巴金被点名批判。随后在上海奉贤县“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半。1972年,巴金夫人病逝。

(2)、觉慧作为新青年的代表者,受到“五四”思潮的影响。他攻击卫道者;排练传播自由民主思想的话剧《宝岛》;参加反对军阀的学生运动;创办报纸;结交有新思想的朋友。在学习和传播新文化过程中,他看到了封建家庭黑暗的一面。

(3)、1945年,于重庆作《第四病室》。11月返回上海。

(4)、196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点名批判巴金。

(5)、觉慧在家标新立异的行为,反映了他身上的人权意识,他认为坐轿子是对下人的侮辱;他鄙视玩龙灯的行为;他想要思想上平等的爱情,想要冲破门当户对的思想观念,和鸣凤在一起。

(6)、首先是人性中“长官意志”的体现。很多人往往会对长官、或者其他什么身居高位、拥有的人有着下意识的服从意识,这便是所谓的“长官意志”。《随想录》中有一句话很精准地描述出了这一现象:“小孩相信大人,大人相信长官,长官当然正确。”从人的心理角度分析,这种想法可以说是出于人的一种自保系统,趋利避害是每个人的正常选择。但是,如果因此就抛弃了底线和原则,不管对错而唯长官是从,这就是卑劣的一面了。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依然存在这个特点。这可能与我们的文化教育系统有关。时至今日,我们所强调的依然是“要听话”,而不是“要独立思考”。

(7)、不管是脆弱的梅和瑞珏,还是强势的鸣凤和琴。她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制度吃人的一面,多少无辜的生命被掩埋。她们也许抗争过,努力过,让人看到了希望的火花。但是在强大的旧社会面前,她们不得不顺从,成为封建的殉葬品。

(8)、巴金一家在广元时,住在衙门内的三堂里。初巴金同母亲睡在一起,那是一架清代的雕花架子床,夏天挂的是罗纹帐,冬天则换上白布帐,室内方桌放一盏圆灯盘,长颈项的柚油灯,灯草点燃时偶尔还结个黑灯花,然后毕剥地炸开,又重新燃成明亮的灯火。

(9)、他积极呼吁和组织建设中国现代文学馆,并将自己几十万元的积蓄、稿酬和8000多册藏书捐赠给文学馆。

(10)、广元山高林密,云雾深处常有虎豹出没。一天夜里,广元山区有一个猎户抬来一只老虎,带着一脸惶恐地对老爷讲,他进山打猎,只想猎狼、豹、狐,却不想误杀万兽之王,未存心打虎,不敢冒犯虎威,怕虎对他报仇,没想到竟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没办法,才把死虎献给“父母官”以减轻罪过。巴金的父亲甚为感动,给了猎户许多钱,留下了这极不寻常的礼物。后来,死虎在衙门里躺了一天,才被剥了皮肢解。从此后,小巴金的父亲便多了一张虎皮作椅坐垫,而且常常有人到巴金家中要虎骨粉泡酒当药吃。后,只剩下虎的头骨放在桌上,有时小巴金的眼花了,会恍忽地以为是一只活虎来了,吓得他尖叫着连连后退。三十年后,巴金还记得小时候在广元见过老虎的老虎骨形状和猎人说话时的惶恐表情。他回忆说:“老虎死了后,还能使人害怕、受人尊敬,象老虎这样的猛兽,值得热爱……”

(11)、再有就是自我欺骗、粉饰太平的人性特点。这一点在《随想录》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文革”时期,人们习惯了讲大话,讲空话,讲套话,似乎假话说得多了就会变成真的,假话说得多了中国的面貌也会随之变得焕然一新了一样。所谓的“破四旧”,把西方的名著译本也划归此列,似乎把外国的书都烧了,自己的书就永远是厉害的了一样,滑稽可笑。但是就是这么可笑的事情,却造成了重大的灾难,毁了成千上万的书,害死了无数的文人墨客。究其原因,就在于不止是一个人或者少数的几个人进行了所谓的“自我欺骗”,而是无数的人想要一起粉饰太平,并醉心于这种太平盛世的表象之中,这不得不值得我们警惕。

(12)、觉慧逃出家庭后获得了自由,但家中的悲剧还在一幕幕上演。觉新兄弟的继母周氏的娘家人来到成都,要为觉新的表妹蕙完婚。蕙是聪明美丽的女孩,却被顽固的父亲许给荒淫的郑家的孙少爷郑国光,蕙的母亲与奶奶都不同意,但周伯涛(蕙的父亲)执意要把她嫁到那里去。大家都替她惋惜,觉新在她身上看到梅与珏的影子,却无力帮助……这时,觉新的爱子海儿不幸病死,他对生活没有了信心。觉民与琴则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鼓励家中的弟妹走出家庭。

(13)、1985年,四川省作家协会给省委省政府写了报告,要求恢复巴金故居。巴金知道后不同意,说:“不要恢复故居,如果将来要搞点纪念,可以在旧址钉一个牌子,上面写作家巴金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就行了。”

(14)、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只剩下57元银元。萧珊从菜场买来价廉的小黄鱼和青菜,用盐腌起来,晾干。每天取出一点,就算全家有了荤腥蔬菜吃了。这两只菜,竟然支撑了全家半年的伙食。

(15)、1962年8月,率团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八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以后又多次去日本访问。

(16)、1966年8月,中国作协上海分会贴出攻击巴金的大字报,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关进“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巴金被点名批判。随后在上海奉贤县“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半。

(17)、3: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

(18)、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了《随想录》之《病中集》、《无题集》等作品。

(19)、2003年11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

(20)、《家》有着巨大的典型意义,它深刻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家族制度的特征、弊端和罪恶,指出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是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一座丰碑。

3、巴金的人物介绍简短

(1)、鸣凤是宁死不屈的人物形象,受不了别人的侮辱。当她被迫嫁给六十多岁的冯乐山,选择了投湖自尽。书里有段情节富有深意,就是倩儿给鸣凤烧纸钱时,也给活着的婉儿烧了一份。

(2)、《家》春》《秋》《雾》《雨》《电》《寒夜》《随想录》。

(3)、几十年来,他与中国共产d肝胆相照、风雨同舟。

(4)、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

(5)、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把巴金作为我们应该学习和崇拜的榜样。作为一名文学巨匠,他一生有很多作品,在《小狗包弟》中,他敢于认错,敢于自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6)、看到这句话心里挺难过的,他了解新知识,新思想,却因为身份和封建制度礼教,不得不停下了脚步,他没有任性的权利,只能选择隐忍,作为长子身上有很重的担子和责任。他如果执意要去追求新思想和心中的理想,就得付出牺牲整个家族的代价。

(7)、二哥觉民:拒绝家里的安排,逃婚而坚定地与琴在一起。

(8)、沈从文:“一件是太偏爱读法国革命史,一件是你太容易受身边一点现象耗费感情。前者增加你的迷信,后者增加你的痛苦……你感情太热,理性与感情对立时,却被感情常常占了胜利……”

(9)、“文革”结束后,有关部门将巴老在“文革”中被查抄的解放前全部稿费积蓄人民币25万元发还给他,巴老当即捐出15万元,作为他所倡议建立的中国现代文学馆的第一笔基金。从那以后,巴金凡得到稿酬、版税或文学奖金,全部都捐献给了现代文学馆、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或者“希望工程”。

(10)、文学思想: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真”是其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其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

(11)、巴金先生是一位封建社会的先进青年,一位文革期间的著名作家,一位情感淳朴真挚的长寿仁者。虽然巴金先生被人赋予了“文学巨匠”的称号,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要正确认识到巴金先生作品的文学价值,走进巴金先生的精神世界。

(12)、他受过新思想熏陶的“新青年”,虽不满旧家庭的专制,但处在长房长子这样特殊的位置,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约束,使他养成了委曲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导致他的思想与行动总是矛盾,结果就是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与梅相爱却奉父亲之命娶了瑞珏,婚后还算幸福,但梅后来的回归给他带来无限内疚与痛苦,而梅也因此不久病逝。办高老太爷的丧事时,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把即将临盆的瑞珏赶到郊外生产。瑞珏难产而死,觉新因习俗礼教无法见她后一面,在悲痛之下转而支持觉慧离开这个破碎的家。 

(13)、1921年,参加编辑《半月》刊,组织“均社”,参加些革命性的社会活动。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并翻译俄国作家迦尔洵的小说《信号》,这是他第一篇译作。

(14)、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烈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为了争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了花招。他们先是闹“鬼”,吓死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除此而外,这个封建大家庭挥霍奢侈的寄生生活,还造就了一代整日只会挥霍无度,过着穷奢极欲糜烂生活的“败家子”,这在高家“克”字辈人物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如高老太爷喜欢的五儿子克定,不但嫖、赌、抽大烟、玩小旦样样精通,而且还骗取妻子的金银首饰去当卖,在外面私设公馆,蓄妓取乐。

(15)、1938年,2月,写完《春》。3月,参加文协,被选为理事。

(16)、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文联委员。

(17)、1951年2月,编选散文集《华沙城的节日枣波兰杂记》3月出版。

(18)、巴金是一个充满了慈爱之心的、爱人类的中国伟大作家。他给中国现代文学增加了一种热度,也增加了一种纯度。这种热度就是那种青春的放歌和赞歌;这种纯度是以一个青年人的视角来看世界。表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纯而又纯的激情。

(19)、30年代中后期,老舍连续创作了《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大明湖》(书稿毁于战火)等长篇小说,《阳光》、《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赶集》、《樱海集》等短篇小说集,显示了旺盛的创作力,这些作品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成熟。 40年代以后,有长篇《火葬》、《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饥荒》三部组成)、《鼓书艺人》等问世,这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都显示出进一步的成熟与突破,标志着老舍小说创作的深入发展。

(20)、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

4、巴金人物介绍画

(1)、梅: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梅在父母包办之下,嫁给省城外的一个姓赵的人家,可惜结婚不到一年她的丈夫死了。婆婆对她不好,只好回娘家来。梅有流不尽的泪水,只好在忧郁、苦闷、悲伤之中渐渐消瘦、憔悴,后含冤死去。

(2)、巴金的母亲对子女的教育也花费了许多心血。在广元的日子里,她给巴金和两个姐姐、两个哥哥亲手装订了小白纸本,差不多每天都亲自给孩子们手抄一首娟秀的小字的词。晚上,巴金在桐油灯前的方桌旁靠着母亲读写和背诵小本上的词,后来他深情回忆说:“这是我们幼年时代音乐。”

(3)、14: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4)、他有过软弱和混乱,但他从来不会背弃道义和做人的基本原则,直到灾难过去,他提出了“讲真话”,这三个字多么朴素,振聋发聩,直至今天,这三个字还是我们的民族必须面对,以及永远需要不断超越的心灵障碍!

(5)、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任《救亡日报》编委,与茅盾共同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杂志。

(6)、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

(7)、巴金同志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有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也是举世公认的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出色的翻译家、卓越的编辑家、出版家。

(8)、1966年8月,中国作协上海分会贴出攻击巴金的大字报,不久巴金即遭批判,被关进“牛棚”。1967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巴金被点名批判。随后在上海奉贤县“五七干校”劳动两年半。

(9)、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

(10)、6: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11)、2003年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12)、她是封建迷信的殉葬者。典型的贤妻良母,为自己所爱的男人付出一切,后难产而死。 

(13)、他的创作主题思想是:真善思想,批判封建,生命意识,死亡意识;艺术特点是时间艺术,空间艺术,语言艺术;人物形象有叛逆者形象,革命者形象,无私者形象,多余人形象。

(14)、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在2003年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称号,于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被誉为“世纪老人”。

(15)、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期间,他先后完成的长篇小说有《死去的太阳》、《海底梦》、《砂丁》、《春天里的秋天》、《雪》(即《萌芽》)、《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在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代表了他此时创作的高成就。30年代,巴金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集有《复仇》、《光明》、《电椅》、《抹布》、《将军》、《沉默》、《神·鬼·人》、《沉落》、《发的故事》等。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广泛,涉及的生活面也很宽。它们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倾诉了民众的呼声。

(16)、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感动中国》巴金颁奖词

(17)、13: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后一息。

(18)、《随想录》虽然主要是巴金先生针对“文革”时期的故事写下的随笔,但是其中展现的人性的许多弱点在现在依然存在,这本书不仅有助于我们反思“文革”产生的原因,更有助于我们从中深挖人性的弱点,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时至今日,依然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这本书其实是剖析人性、洞察人心的一把利剑,我们应将其时刻高悬于顶,借以不断地提醒着我们,警钟长鸣。

(19)、他与靳以创办、主编了大型文学刊物《收获》,是国内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之数十年间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7: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5、巴金人物介绍ppt

(1)、巴金胞弟李济生曾谈起四哥爱书、买书的情况:“说到他喜爱的东西,还是书。这一兴趣从小到老没有变。在法国过着穷学生的清苦生活时,省吃俭用余下来的钱,就是买自己喜爱的书。有了稿费收入,个人生活不愁,自然更要买书。‘28’日本侵略军的炮火毁去了他的住处,收藏的书也随之毁了。习惯已成,兴趣所在,书慢慢地又积累起来。去日本小住1年,就买了许多英日文版书带回来。有的名家作品他会不遗余力地搜集各种文字的译本。住屋几乎全放满了书。解放后搬了家,房子宽敞了,书架、书橱也随之增多增大。书房内四壁皆书,客厅内也顺墙壁一溜立上4只大书橱,连走廊上、过道上也放有书橱。一句话,无处不是书了。”

(2)、1952年1月,译完屠格涅夫的《木木》,5月出版。

(3)、90年代后出版随笔集《再思录》,编辑出版了《巴金全集》(二十六卷)等。

(4)、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5)、散文集《随想录》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6)、1950年,7月,当选为上海文联副主席。11月,他参加了华沙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后又五次访问前苏联。

(7)、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的光。——鲁迅

(8)、1957年7月,任《收获》主编。同年始编《巴金文集》14卷本,至1961年编定后出版。

(9)、他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全能型编辑。在巴金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十四年里,他无私奉献,是精神上的伟人,用着一根笔杆子带领着中国现代文学史走向成熟。巴金的一生,阅尽一个世纪的天堂、炼狱与人间,依然能够坚持真与爱,信仰与良心,始终坚持把心交给读者。

(10)、我要多多向巴金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并且永远记住“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巴金。”

(11)、1922年2月在《文学旬刊》上发表诗歌《被虐(待)者底哭声》12首,从此开始了辉煌的文学创作生涯。

(12)、1984年5月,作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应邀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大会。

(13)、1990年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14)、新中国成立后,巴金同志历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华东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荣誉委员。

(15)、舒乙:“他说,人活着,说的和做的要一致,这是达不到的,达不到也要这样做,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光明。”

(16)、粉碎“四人帮”以后,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巴金过去的着作,巴金心里很不安,便关照出版社不要给他寄稿酬。出版社如何处理这笔钱?在d委会上,大多数人主张以巴金的名义设一个编辑奖。知道巴金肯定不会同意,于是,在向巴金转述d委意见时,就说建议把稿费用来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编辑或作者。果然,巴金很快回信,说道:稿费就用来帮助作者吧,“设立奖金我不赞成,我反对用我的名字。”

(17)、孔教会的会长,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同时又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18)、婉儿说:“我迟早也是要死的。不死,以后也不会有好日子过,就是活着也还不如死了。

(19)、10:“死”的逼近使人更宝贵“生”,更宝贵活着所能处理的光阴。人明白自己随时都会死去,他更不肯浪费时间,他要在这有限的余生里做好一些事情。

(20)、4: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1)、1928年12月,回上海。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

(2)、她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在牌桌上吵起来,梅失去了自己的姻缘,远嫁不久后就守寡,后抑郁而死。

(3)、1993年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

(4)、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巴金受到残酷的迫害,萧珊也因为与巴金的关系受到非人的待遇。1972年7月萧珊因患癌症住院,而巴金在干校劳动不被允许探望,于是萧珊只得独自在医院接受调节,半个月后含冤长辞人世。

(5)、1940年七月始,辗转于昆明、重庆、成都、桂林、贵阳等地,从事抗日文化宣传活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巴金的人物简介精辟1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