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坚持不懈的例子
1、古代名人坚持不懈的例子简短
(1)、楚惠王重用了有本领的工匠——公输般,也就是鲁班。公输般替楚王设计了一种专门用来攻城的工具,那是一种高的梯子,高得看起来好像可以碰到天上的云一样,所以叫做云梯。
(2)、拥有是美丽的,但不要因为失去而黯淡了自己的生命。失去了太阳,你还会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甘霖,你还有露珠的滋润。可以设想,屈原不失去生活的优裕和舒适,怎么会写出《离骚》这样灿烂的篇章?司马迁不失去个人的名誉和尊严,哪里会成就《史记》这样辉煌的巨著?
(3)、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4)、一提到写作文,想必很多孩子和家长都感觉比较苦恼,其实作文之所以难写,主要是孩子掌握的素材不够,要么是无话可说,要么说写出来的没有新意,不打动人。
(5)、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6)、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7)、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会更容易引起孩子的认同感,让孩子明白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坚持。
(8)、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9)、 两点说明:本素材来自网络,若涉侵权,请与本人联系,以便即时删除;请浙江考生在论述类文章中慎用事实材料,一般不要超过3个,以免被判“有堆砌材料之嫌”。
(10)、而且不仅仅是哲学,科学知识方面也讲解的简单又易懂。
(11)、祖逖有个好朋友叫刘琨,两个人每次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都会不知不觉谈到很晚,就在一张床上休息。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鸡叫声,便爬起来对刘琨说:“公鸡在叫我们起床,现在就去练剑怎么样?”刘琨欣然同意了。
(12)、曾国藩是清朝有影响的人物之无论军事上还是文学上都很有成就。并带出了无湘不成军的神话。但是他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还是没有能够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躲在在他的屋檐下,贼想等到读书人睡觉之后偷点东西。
(13)、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14)、比如,股神巴菲特,他居然爱吃什么,就投资什么....
(15)、唉,真烦人!老师让我们背什么不好,偏背《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这么长,我背了半天,夜里十点都过了,可还是背不下来。我不耐烦了,把书甩到地上,画起画来。
(16)、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人生的道路上,孩子会遇到各种挫折和选择,这个时候,这些名人的所作所为或许就会成为他们的动力和标杆!
(17)、明清时期的知识分子范进,参加科举考试不下数十场,可直考到四十数还只是个童生。连个秀才都没考上,但他没有放弃,终于,老天不负苦心人,在周进当主考官的时候,他考中了。
(18)、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19)、但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问题:怎么样才能将这些石头固定在一起呢?后来李冰看到竹工在编竹器,眼睛一亮,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竹笼填石法。
(20)、金融投资领域,因为承担着超乎想象的巨大压力,他们的心态调适更为关键。
2、古今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
(1)、● 特别说明:如购买多件,请一定分开下单,因为微店默认只能上传一个单号,分开下单方便查看物流信息。
(2)、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坚持了?”整个教室仅一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日后成名的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柏拉图。
(3)、晋人孙康,家贫而酷爱读书。夜晚,虽有时间却买不起灯油,只好默默地回忆,消化白天学过知识。有年冬天,他半夜醒来,感到屋内并非漆黑无光,还能隐约约看到一些东西。
(4)、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百出,使人莫衷一是。
(5)、张芝尤擅长草书,他的治学精神严谨,他练习书法与常人不同,在家中的衣帛上朝廷反复书写,书写完了以后,再染色裁衣,他坚持每天在池塘边蘸着池水磨墨写字,天长日久,池塘里的水都变成黑色了,所以人们称他为“草圣”。
(6)、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微风拂面;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它屋檐滴水;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它萤火流逝。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
(7)、 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8)、 在西汉时期,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大学问家,他的名字叫做匡衡。匡衡从小就喜欢学习读书,可无奈的是家里条件很差,根本买不起蜡烛,于是一到晚上天黑的时候他就没有办法继续看书,没有光实在是什么都看不见了,因此他经常为这个事情而发愁。有一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家里的墙壁上似乎有一些些亮光,于是他便起床想看看是怎么回事儿,原来是因为墙壁裂了一个很小的缝,邻居家亮亮的烛火恰巧就从这个小缝中穿了过来。
(9)、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10)、初二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春酒》重点课堂笔记+课后习题解答
(11)、让我们坚持,让铁杵成针;让我们坚持,让绳锯木断;让我们坚持,寻得彼岸花。
(12)、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象萆薢,有的说它象拔葜,有的又说它象贯众,说法很不一致。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路”更不可少。
(13)、就在前几天,我们考了体育八百米。这也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十分简单,但对于我,要想取得一个还不错的成绩,可谓“难于登天”。就在考试前几天,我还特意去练了几次,但测出的成绩十分“可怕”,离及格线差的远。
(14)、《李清照少女填词》宋代女诗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她个性爽直、自由、不羁一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她触景生情,即兴填词的故事。
(15)、200cm×230cm(净重460g),团价599元
(16)、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17)、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智勇双全,坚持不懈、自力更生的人,他告诉我们如何生存、如何面对困难不畏惧。
(18)、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19)、有了空调都要买的能吹出超柔自然风、无比舒服的风扇
(20)、 在古代的战国时期,有一位政治家很有名气,他叫做苏秦。苏秦在年轻时学问并不高,所以他去到好多地方做事都没有受到重视和重用。在外闯荡的路途不顺利,于是苏秦便回家了,可是回到家后家人对他极为冷淡,就像当他不存在一样。家人的态度对苏秦的刺激特别大,因此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发奋读书。苏秦开始学习之后经常读书读到半夜,特别疲惫很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可以让自己头脑清醒的办法,他准备了一个锥子,只要稍微一打瞌睡,他就会用这个锥子特别用力的在自己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的话,苏秦就会突然间感觉到疼痛就会清醒起来,继续读书。
3、古代名人坚持不懈成功故事
(1)、《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2)、这套书做到了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统筹兼顾。
(3)、比如在介绍力学之父阿基米德时,不仅提到了杠杆原理和力矩、还提到了浮力的等物理知识;
(4)、《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5)、这就是今天带给大家的《影响世界的他们:手绘名人故事(第二辑)》!一套摒弃了长篇大论的灌输与说教,以故事为载体,用上千幅漫画和趣味解说组成的名人传记。
(6)、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
(7)、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为了能继续踢球,他每天一边调节,一边参加训练和比赛,终实现了逆风翻盘。
(8)、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
(9)、李冰想:一块石头重量不够,会被水冲走,能不能把石头的重量增加一些呢?如果要增加重量,只有两个办法,就是增加石头的体积或增加石头的数量。增加石头的体积是行不通的,因为这样又花钱又花力气,那么好的办法就是增加石头的数量了。
(10)、《王羲之吃墨》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11)、王羲之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坚持就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就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
(12)、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代名人形象对孩子来说会更立体,孩子阅读时的代入感也就更强了,他们的成功和品格会让孩子感触更深。
(13)、楚惠王知道要战胜宋国没了希望,只好对墨子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就这样,墨子阻止了一场战争的发生。在墨子和他弟子的努力下,墨家在战国成了一个重要学派,和儒家一起被称为显学,墨子的弟子遍天下,也得到不少君主的信任和看重。
(14)、一天,父亲买来好吃的梨,专门挑出一个大的给他吃。可是,孔融看到这个大梨反而摇头。父亲不知所以,便问他为何摇头。孔融不慌不忙地说,我是家里小的孩子,应该吃小梨,这个大梨应该给哥哥。父亲听了他的回答震惊,也感到欣慰,小小年纪就如此谦逊。从此之后,孔融让梨的故事就被广为流传,成为教育子女的例子。年幼的孔融被人们称赞,可是长大后为何很少有人提及。
(15)、我们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们辛苦劳动换来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是农耕国家,农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所以,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对粮食的管理,时刻提醒人们不能浪费。在唐朝时期,李绅的一首《悯农》,用短短二十几个字就描写出了百姓的不易,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如今,我们依旧还能听到孩子们背诵这首经典古诗。
(16)、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17)、更涉及到了各种科学、哲学、商业、运动等知识,让孩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对各科的学习都有很好的拓展作用。
(18)、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
(19)、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
(20)、古代的四川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天府之国”,每年不是水灾就是旱灾,有“泽国”、“赤盆”的称号。
4、古代名人坚持的事例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2)、西汉汉高祖刘邦与项羽打了不下几十仗,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刘邦没有屈服,屡败屡战。在垓下的后决战中,终于大败项羽,项羽自刎于乌江边。
(3)、无论你的娃是男孩还是女孩,是爱运动还是爱时尚,爱哲学还是爱科学,爱赚钱还是爱研究,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的榜样,找到人生的引路者。
(4)、而且读完这个故事,孩子们还会发现深奥的哲理也只是取自生活中每天都能接触的客观事实,从另一个角度,也能引导孩子对生活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
(5)、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6)、初二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课堂笔记整理,预习必备
(7)、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
(8)、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用功,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囊萤照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从我们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一定会明白。
(9)、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10)、不止如此,为了更直观地给孩子们展示当时的场景,书中还特意插入了大量的跨页大场景图,让孩子更直观的感受传记中的场景。
(11)、精选小学二年级优秀作文范文50篇,给孩子参考一下!
(12)、祖逖还经常去当时的首都洛阳,向有学问的人请教。认识他的人都说:“祖逖将来会是国家的栋梁。”祖逖24岁的时候,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但他觉得自己的学问还不够,就没有答应,而是继续努力读书。
(13)、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不知用了多少墨水,写烂了多少笔头,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14)、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15)、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16)、1881年,在巴黎世博会上,爱迪生展出一台重27吨、可供1200只电灯照明的发电设备。1883年,爱迪生在一次电灯试验中观察到在灯泡内另行封入一根铜线。
(17)、200cm×230cm(净重460g),团价599元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古今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精辟7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