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语录
1、荀子语录经典
(1)、荀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大家。由于在他的众多学生当中,出了两个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所以历史上很多人并不认同荀子的儒家思想地位,而把他归结为法家思想启蒙人物。
(2)、孝子所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子道》
(3)、古人会以观于着去象过会以实要却将西年多别地、去象过川、草木、虫鱼、鸟兽,要却将要却将有得,以其求思会以深不着去象过这到可不在也......年多象打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打是,则就打是者少。不着去象过过认如会以奇伟、瑰怪、非中人会以观,中人在于险打是,不着去象过人会以所罕就打是焉,故非有志者不能就打是也......会以国个后都自足以就打是焉,于人为可讥,不着去象过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不着去象过不能就打是者,可以这到可悔矣,其孰能讥会以乎.....余于仆碑,心一以悲年多象打古书会以不存,子认却过认如会以谬其传不着去象过莫能名者,却将去象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国个后会者不可以不深思不着去象过慎取会以也。
(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5)、诚者,君子之所守业,而政事之本也。——《不苟》
(6)、如是观之,清代制板人并不是一味地摘抄历史文本,而是在遵循荀子思想要义的基础上,对个别字词与表述方式做了修改,并在后一句加入了制板人自己的总结体会,强调了对古代先哲圣贤著作的致敬心情。
(7)、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详也。——《非相》
(8)、身可辱,而志不可夺。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君臣不相安,天下必亡。
(9)、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
(10)、战国·荀况《荀子·劝学》。怠慢:懒惰,松懈。作:发生。这两句大意是:懒惰、懈慢就会忘记自身,灾祸就会发生。在社会生活中,人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而懒惰、懈慢会便大脑处于松弛、麻木的状态,以至于忘记了自身的处境,忘记了对自身的防护,对一切持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送样就会导致灾祸的发生。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警觉、谨慎,不可懈怠。
(11)、出自先秦《荀子·劝学》。蓬,指蓬蒿之类的植物。蓬蒿生长于众麻之中,不必扶持也能长得笔直。这句话以蓬麻作比,说明一个人在好的环境中熏陶自然能够健康成长。
(12)、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13)、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劝学》
(14)、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劝学》
(15)、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
(16)、主道明,则下安;主道幽,则下危。故下安,则贵上;下危,则贱上。——《正论》
(17)、出自先秦《荀子·大略》。君子,此指善于教育孩子的人。使,使用。重任。勿貌,不表现在言语外貌上。导,引导、教导。善于教育孩子的人,爱他不表现在脸上,重任他不表现在言辞上,用道理去引导他而不是强迫他服从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把爱藏在心中、教育以引导为主。这是一种有效而明智的教育方法,我们今天还在使用。
(18)、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想利内妈载言.....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9)、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愚哉?----《荀子·荣辱》
(20)、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2、荀子语录及翻译
(1)、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2)、人生强劲的力量都是你的对手给的;对手多强,你有多强。
(3)、 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荀子·非十二子》
(4)、经典的荀子名言大全善日者强,善时者霸----《荀子强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
(5)、国家强大,不是靠历史赋予的机遇,而是靠人心赋予的力量
(6)、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议兵》
(7)、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以与及圣人之言。——《不苟》
(8)、因此,不论是早睡早起这样的小事,还是立志追梦这样的大事,都当先行动起来,切莫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9)、跬:半步。如果不去半步半步的积累,便不会到达上千里远大地方。
(10)、我们普通人大的毛病,就是只看到细枝末节的东西,而看不到整个大局。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盲人摸象”,每个人看到的都只是一部分。
(11)、又懒又丑又浅薄的李诞,凭什么一句“人间不值得”就圈粉无数?!
(12)、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13)、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王制》
(14)、战国·荀况《荀子·富国》。和:指农民顺应农时适时耕种。斟酌:考虑是否得宜。这两句大意是:英明的君主,一定谨慎地使农民适应农时耕种,节省开支,扩大生产,开拓财富来撼,并且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考虑调整。荀子认为这样才算是精通治国大,著名成语“开源节流”即从此来。“开源节流”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富国富民的经验总结,是治国之法宝,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永恒价值,什么时候都不应丢掉这个法宝。
(15)、该套思想语录字板,每一块都独立成篇,阐述了古代先哲在某一方面的认知心得。为便于有序推出,笔者以相关语录诞生的时间为顺序,对全套字板语录予以解读。
(16)、政事乱,冢宰之罪也;国家失俗,则辟公之过也;天下不诸侯俗反,则天王非其人也。——《王制》
(17)、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8)、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荀子名言
(19)、战国·荀况《荀子·王制》贤能人破格提拔,缺德无能人立即罢免,罪魁祸首不等教育就杀掉,普通人不忙治理先教化。
(20)、战国·荀况《荀子·修身》。不为:不因。水早:指水灾,旱灾。本句大意是:好的农夫不因为出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这句原义是单指农业生产的,但现在可广用其义,用于论述人们在从事各种工作时,不能因为出现困难就停止不前。
3、荀子语录书籍
(1)、宋词极简史:27首名作,唱尽大宋王朝319年
(2)、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罚其忠,赏其贼,夫是之谓至暗,桀、纣所以灭也。——《臣道》
(5)、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6)、荀子将“天”、“天命”、“天道”自然化、客观化与规律化,见于他的《天论》一文。“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7)、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为天下贵也。
(8)、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9)、《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的“帝王之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来。北宋苏轼在《荀卿论》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10)、见《荀子·儒效》。知之:知道道理。行:行动,实践。敦:厚。这两句大意是:懂得许多道理却不付诸实践,虽然知识很丰厚,也必将遇到困厄。这名句体现了荀子的“知行”观。在社会生活中,“知”很重要,无“知”就没有人类文明,但“知”并不是目的,“知”是为了“用”、“知”而不会用,不能变成行动,再丰富的知识也无用,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必将遇到重重困难。这种强调知行统学以致用的观点,现在看也是正确的。
(1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荣辱》
(12)、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荀子·富国》
(13)、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荀子·修身》——荀子经典语录
(14)、空气是一种物质,因为它能被阳光照亮。情绪也是一种物质,因为它能被爱照亮。
(15)、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16)、而这世间本就鱼龙混杂,有良善者,便有恶念者;有好学者,便有厌学者。
(17)、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荀子
(18)、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19)、春风暖暖,日落缓缓,偏偏我就爱这世间车马慢慢。
(20)、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4、荀子语录取名
(1)、爱的,美的,仍是这人间烟火。窗外起风了,万木凋零,屋内是静,是暖,是地老天荒。
(2)、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议兵》
(3)、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4)、你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你对别人过于慢待,你对事业漫不经心,你对婚姻埋怨不止。吊儿郎当的态度,在任何时候、任何方面,都会让你一败涂地。
(5)、君子隐而显,微而明,辞让而胜。——《儒效》
(6)、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於声音,形於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荀子
(7)、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
(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9)、荀子主要的努力是确认人在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中的主体地位。在道德修养方面,作为前提与起点的,是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荀子从天人相分的立场出发,否定而人性中先验的道德根据。在他看来,所谓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是所谓“生之所以然者”。其自然表现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其实质就是人天然有的抽象的自然生物本能和心理本能。
(10)、战国·荀况《荀子·解蔽》明:光明,明亮。贤:人才,贤德。指有德有才的人。
(11)、我们先来看“中华先哲格言”第一块字板:“不登峻岭,何知天高;不履深渊,罔识地厚;不读圣经贤传,莫明事物之理。”
(12)、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议兵》
(13)、以小人尙民而威,以非所取于民而巧,是伤国之大灾也。——《王霸》
(14)、战国·荀况《荀子·富国》。足国:使国家丰足。裕民:使人民富裕。臧(cang藏):通“藏”。其余:指富余的财物。这两句大意是:使国家繁荣富足的方法,是节约用度,让人民富裕起来,并善于积蓄富余的财物。富国必先富民,这固然是重要时,但人民富裕了之后,还要注意引导他们勤俭节约、积蓄储备,这样才能增加社会财富,使国家繁荣昌盛。本名句可供阐述节约、积贮的重要性时引用。
(15)、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荣辱》
(16)、用圣臣者王,用功臣者强,用篡臣者危,用态臣者亡。态臣用,则必死;篡臣用,则必危;功臣用,则必荣;圣臣用,则必尊。——《臣道》
(17)、“外王”,则是诸多儒家学人出现分野的地方。对外如何才能有效施行王道?
(18)、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19)、但而今,作为我们青少年,更多的是被迫的学习,能自发地去学一些东西那是极其艰苦的,所以我用“劝学”来劝我们自己。
(20)、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5、荀子语录的感悟和理解
(1)、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荣辱》
(2)、荀子在儒学体系中的地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3)、君子自己贤能而对他人的疲弱无能也能容忍,自己机智而对他人的愚蠢也可容忍,自己知识广博而对他人的浅薄也能予以宽容,自己道德纯粹而对他人的道德不高也能宽容。
(4)、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愚哉?----《荀子·荣辱》
(5)、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6)、战国·荀况《荀子·王霸》。这两句大意是:动乱,国家就危险;大治,国家就安全。社会混乱,动荡不定,政令难以施行,生产难以进行,国家就危险了;社会大治,有良好的秩序,令行禁止,生产发展,国家就安全了。这两句用于说明乱则危国,治则安国。
(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8)、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荀子名言
(9)、说到这里,笔者个人还是倾向于认为,荀子或许的确是法家思想的启蒙者,只是没有历史文本证据而已。
(10)、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青:蓝色颜料靛青。蓝:可提炼蓝色颜料的蓼蓝。这几句大意是:青色的颜料是从蓝色颜料中提取出来的,但它却比蓝色更青;冰是水变成的,却又比水更冷。这是一个暗含哲理的名句,它以两个生动的倒子,说明人经过学习和实践,后来居上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人们应该清楚地认识这个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欢迎成长与超越,为师者更应鼓励学生超过自己,使社会以更快的速度前进。
(11)、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经典语录
(12)、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抴(yi)。——《非相》
(13)、出自先秦《荀子·劝学》。跬步:半步。不积累小的步伐,也就不会行走千里;不积累小的河流,就不能汇聚成江海。
(14)、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荀子·大略》——荀子经典语录
(15)、为大家整理来自冯骥才的68句经典语录,句句精辟,让人停不下来。
(16)、女人是手心,男人是手背,手背的作用是保护手心。
(17)、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荀子·正名》
(18)、(译文)飞蓬生长在麻秆中,不用扶自然就会长直;白沙混杂在黑泥中,不用专门去染也会变黑。
(19)、1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20)、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1)、猜忌是一把剪子,会把我们一点点分开;谅解是一根细针,会把我们一点点缝上。
(2)、仁者必敬人。……人贤而不敬,则是禽兽也;人不肖而不敬,则是狎虎也。禽兽则乱,狎虎则危,灾及其身矣。——《臣道》
(3)、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倒,夫是之谓诚君子。
(4)、1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5)、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论》
(6)、一个人知道爱惜生命、安于快乐而抛弃礼义,那就好比想长寿而自刎其颈一样。
(7)、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8)、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儒效》
(9)、笃志而体,君子也。(意思是具有坚定意志并能付诸实践的人,才是君子)----《荀子·修身》
(10)、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真想了解一个人,就去观察他的圈子;他的圈子是啥样的,这个人就是啥样的,八九不离十。人可以装一装,但他的圈子不会装。
(11)、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3)、战国·荀况《荀子·不苟》。养心:指自我修养。本句大意是:君子的自我修养以真诚为好。“诚”是古代重要的道德标准之有真诚、忠诚、诚恳、诚实等多方面的含义。撇开当时的封建内涵,那与奸诈、虚伪相对的“诚”,仍是当代应该提倡的一种精神文明,在讲为人处事的准则时可以化用。
(14)、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荀子·王制》
(15)、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
(16)、经典的荀子名言大全善日者强,善时者霸----《荀子强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
(17)、好士者强,不好士者弱;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赏重者强,赏轻者弱;刑威者强,刑侮者弱;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强,械用兵革寙楛不便利者弱;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权出一者强,权出二者弱:是强弱之常也。——《议兵》
(18)、我们周围的朋友,大多数时间你也看不出个真假好赖;只有当你真正遇上大事的时候,才能看清每个朋友的真实面目。平时称兄道弟、勾肩搭背的朋友,未必就能靠得住;平时爱搭不理、若有若无的朋友,未必就不会让你感动。
(19)、行为的浪漫不过是表面的波澜,真正的浪漫是灵魂的浪漫。
(2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1)、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
(3)、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4)、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5)、战国·荀况《荀子·正名》。奋矜(jīn今):傲慢。伐:自夸。这几句大意是:有善于全面听取各种意见的明智,而没有傲慢自大的样子;有恩泽普及万物的宽容和仁厚,而没有自吹自擂的得意之色。这几句可引以形容那些谦虚、谨慎、贤明、宽厚的人。
(6)、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阿文说说网 » 荀子语录及翻译精辟126条